拉瑞奇系列獵雷艦
義大利蓋特亞級(Gaeta class)獵雷艦Termoli號(M-5555)。蓋特亞級又稱拉瑞奇-II級。
──by captain Picard
義大利Rodriquez Cantier Navali集團旗下Intermarine廠的拉瑞奇(Lerici)系列獵雷艦堪稱西方水雷反制艦艇市場上的經典名作,從首艘於1985年進入義大利海軍服役開始,以此種基本設計發展的獵雷艦系列便陸續獲得六個外國客戶青睞,還包括美國。以下便簡介各個拉瑞奇系列: |
義大利:拉瑞奇級獵雷艦
(上與下)義大利拉瑞奇級(Lerici class)獵雷艦的Milazzo號(M-5552)
艦名/使用國 | 拉瑞奇級獵雷艦/義大利(Lerici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義大利/Intermarine | |||
尺寸(公尺) | 長49.98 寬9.56 吃水2.7 | |||
排水量(ton) | 滿載57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GMT BL-230.8M柴油機*1/1840 Riva Calzoni可轉式低速電動推進器*3/各118 單軸CPP |
|||
航速(節) | 15 | |||
續航力(海浬) |
2500/12節 |
|||
乘員 | 47 | |||
偵測/管制系統 | Datamat
SSN-714獵雷作戰指揮控制系統
S.M.A. SPN-703 I頻導航雷達*1 Motorola MHS-1C精確導航定位系統 ELMER通訊系統 |
|||
水雷反制系統 |
SQQ-14/IT可變深度獵雷聲納*1(最初裝備)
Type-2048可變深度獵雷聲納*1(改良時換裝,取代SQQ-14) Consorzio Riva MIN MK.2遙控獵雷載具*2(最初裝備) Gayrobot Pluto GIGAS遙控獵雷載具*2(2000年代改良時換裝) |
|||
艦載武裝 | 20mm機砲*1 | |||
姊妹艦 |
共四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M-5550 Lerici | 1978/6/27 | 1982/9/3 | 1985/5/4 | |
M-5551 Sapri | 1978/6/27 | 1984/4/5 | 1985/12/14 | |
M-5552 Milazzo | 1978/6/27 | 1985/1/4 | 1985/12/14 | |
M-5553 Vieste | 1978/6/27 | 1985/4/18 | 1985/12/14 |
義大利海軍訂購的四艘拉瑞奇級是這系列獵雷艦的第一批,全部於1985年服役。拉瑞奇級滿載排水量570ton,算是體型較大的水雷反制艦艇。為了將磁訊號降至最低,拉瑞奇級採用木質骨架與玻璃纖維強化塑膠(Glass Reinforced Plastic,GRP)製造的船殼。本級艦配備一具GMT(Grandi Motori Trieste)的Type BL-230.8M柴油主機,驅動單軸可變距螺旋槳(CPP),最高航速15節,12節速度下續航力達2500海里。進行低速的獵雷作業時,艦上大軸停止運轉,改以三具Riva Calzoni可轉式電動推進器驅動並控制航向;這三具推進器均與航行控制系統整合,其中一具位於艦首,另兩具設於艦尾,每具功率為118馬力,能精確控制船位並獲得6節的獵雷速度。此外,艦上的電力由三組柴油發電機提供。艦上所有輪機裝備均位於水線以上,盡可能降低輻射至水中的震動與噪音。 本級艦的獵雷作戰中樞為Datamat獵雷作戰指揮控制系統,搭配一具S.M.A.的 SPN-703 I頻導航雷達與Motorola的 MHS-1C精確導航定位系統,艦上的通訊系統則由ELMER提供。本級艦最初配備的獵雷偵測裝備為一具美國授權義大利FIAR生產的SQQ-14/IT可變深度獵雷聲納,用於水雷的標定與識別;至於水雷精確鑑定與爆破任務則由兩具Consorzio Riva的MIN MK.2遙控獵雷載具負責,其長度3.5m,寬1.4m,高0.8mm,採用電池推進,最大前進速率6節,操作深度350,任務籌載包括低光度電視攝影機、聲納以及滅雷炸彈。在2000年代初期現代化改良作業中,拉瑞奇級以Type-2048可變深度獵雷聲納取代SQQ-14,同時也配合改良了獵雷作戰指揮系統,用Gaymarine/Gayrobot的冥王(Pluto)GIGAS遙控獵雷載具取代MIN MK.2。
義大利海軍在2000年代引進的Puto GIGAS遙控獵雷載具,取代了原本的MIN MK.2。 Pluto GIGAS是同系列的Pluto Plus的進一步強化型,長3.38m,寬0.61m,高0.78m,採用電池驅動,尾部有四個主推進器,另外還有四個用來精確調整航向與位置的推進器, 最大前進速率大於7.5節,一般任務航速5節,可在水下持續工作最多12小時,由一條長2000m的光纖信號纜線(直徑3.5m)連結,最大操作深度600m。Pluto GIGAS的任務籌載包括獵雷聲納(含長距離與近距離)、導航聲納、甚高頻識別聲納、低光度電視攝影機等。Pluto GIGAS除了能透過光纖信號線由艦上人員遙控之外,還能透過導引系統預設的程式或經由無線電信號控制,在水下100m處自主作業。 |
馬來西亞:瑪哈米魯級獵雷艦
馬來西亞瑪哈米魯級(Mahamiru class) 獵雷艦Jerai(12)與Kinabulu(14)
艦名/使用國 | 瑪哈米魯級獵雷艦/馬來西亞(Mahamiru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義大利/Intermarine | ||
尺寸(公尺) | 長51 寬9.6 吃水2.85 | ||
排水量(ton) |
標準578 滿載61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MTU 396 TC 82柴油機*2/2394 Riva Calzoni可轉式低速電動推進器*2/各118 雙軸CPP |
||
航速(節) | 16 | ||
續航力 | 2000/12 | ||
乘員 | 45 | ||
偵測/管制系統 | Thomson
TSM-2060獵雷作戰指揮控制系統
Decca 1226 I頻導航雷達*1 Trident導航定位系統 TRT通訊系統 |
||
水雷反制系統 | Thomson
Sintra TSM-2022固定式獵雷聲納*1 ECA PAP-104 MK4遙控獵雷載具*2(初始裝備,2009年被汰換) Olister遙控獵雷載具遙控獵雷載具*2(2009年起裝備) |
||
艦載武裝 | Bofors 40mm 70倍徑快砲*1 | ||
姊妹艦 |
共四艘 |
||
艦名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11 Mahamaru | 1983/2/24 | 1985/12/11 | |
12 Jerai | 1983/12/8 | 1985/12/11 | |
13 Ledang | 1983/7/14 | 1985/12/11 | |
14 Kinabulu | 1983/3/19 | 1985/12/11 |
在1981年 初為義大利本身建造的首艘拉瑞奇級都還沒完工之時,馬來西亞便在同年2月20日與Intermarine四艘修改型拉瑞奇級的訂單,成為拉瑞奇系列的第一個國外客戶。這四艘獵雷艦名為瑪哈米魯級(Mahamiru Class),全部於1985年12月11日成軍。 雖然艦體基本設計相似,但瑪哈米魯級 艦體較大,許多細節與拉瑞奇級大不相同,包括主要作戰裝備與動力系統;此外,瑪哈米魯級還需擔負水面巡邏工作,故艦上需配置超過一般獵雷艦水準的火砲與主機。瑪哈米魯級的主機為兩具西德MTU 396 TC 82柴油機,帶動雙軸可變距螺旋槳,最大航速達16節。進行獵雷作戰時,本級艦改由兩具Riva Calzoni的可轉式低速電動推進器驅動,機型與拉瑞奇級相同,可得到6節的獵雷航速。同樣地,艦上電力亦由三具柴油發電機供應。 瑪哈米魯級的獵雷作戰裝備均由法國廠商提供,作戰中樞為法國Thomson的TSM-2060獵雷作戰指揮控制系統,作戰裝備包括一具Thomson Sintra的TSM-2022固定式艦體獵雷聲納(Hull Mounted Sonar,HMS)以及兩具法國ECA的PAP 104 MK4遙控獵雷載具。艦上的導航雷達為Decca 1226型,導航定位系統為Trident製造,通訊裝備則由TRT提供。本級艦艦首配備一門瑞典Bofors 40mm 70倍徑快砲。 在2000年代,馬來西亞與Thales廠簽約,開始為瑪哈米魯級進行升級延壽工程,TSM-2022獵雷聲納升級為MK.3構型。在2009年,四艘瑪哈米魯級都以Olister遙控獵雷載具取代原有的PAP 104 MK4。 |
奈及利亞:歐胡級獵雷艦
艦名/使用國 | 歐胡級獵雷艦/奈及利亞(Ohue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義大利/Intermarine | ||
尺寸(公尺) | 長51 寬9.56 | ||
排水量(ton) | 滿載54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MTU 396 TB83柴油機*2/2803 Termomeccanica水噴射推進器*2 |
||
航速(節) | 15.5 | ||
乘員 | 50 | ||
偵測/管制系統 | Thomson
TSM-2060獵雷作戰指揮控制系統
Decca 1226 I頻導航雷達*1 Trident精確導航定位系統 Aeromaritime通訊系統 |
||
水雷反制系統 | Thomson
TSM-2022固定式獵雷聲納*1 Gayrobot Pluto遙控獵雷載具*2 |
||
艦載武裝 |
30mm機砲*1
20mm機砲*2 |
||
姊妹艦 |
共兩艘 |
||
艦名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M-371 Ohue | 1985/11/22 | 1987/5/28 | |
M-372 Maraba | 1986/6/6 | 1988/2/25 |
在1980年 底,奈及利亞開始與Intermarine洽商訂購兩艘衍生自拉瑞奇級的獵雷艦,在1983年4月簽約;首艦Ohue(M-371 )在1984年7月23日安放龍骨,1985年11月22日下水,1987年5月28日服役,二號艦Maraba(M-372)則在1985年3月11日安放龍骨,1986年6月6日下水,1988年2月25日成軍。與同一時間該廠正在為義大利與馬來西亞訂購的拉瑞奇系列相較,奈及利亞訂購的這兩艘歐胡級(Ohue)雖然使用相同的艦體,但在若干細部設計有較大的不同。歐胡級的動力系統乃完全針對奈及利亞海軍的需求而重新設計,主機為兩具西德MTU 396 TB83柴油機,驅動兩具Termomeccanica水噴射推進器而非傳統螺旋槳,最大航速15.5節,獵雷作業時仍使用這套主推進系統驅動。艦上的電力由兩組柴油發電機提供,所有輪機設備均位於水線以上。 與馬來西亞的瑪哈米魯級相同,歐胡級亦配備Thomson TSM-2060獵雷作戰指揮控制系統、Decca 1226 I頻導航雷達、Trident精確導航定位系統以及Thomson TSM-2022固定式獵雷聲納,遙控獵雷載具則為兩具德製冥王型,艦上通訊系統由Aeromaritime提供。歐胡級較為注重一般艦載武裝,艦上配備一門30mm機砲與兩門20mm機砲,具有較強的水面巡邏性能。目前兩艘歐胡級名義上雖仍登錄在奈及利亞海軍中,但已經無法正常運作。 |
義大利:蓋塔級(拉瑞奇二型)獵雷艦
義大利蓋特亞級(Gaeta class)獵雷艦首艦蓋亞特號(Gaeta M-5554)。
蓋特亞級獵雷艦的Crotone(M-5558)
蓋特亞級(Gaeta class)獵雷艦的八號艦Rimini (M-5561)。
蓋特亞號正在施放Pluto Gigas獵雷載具。這是2000年代換裝的裝備。
意大利在2020至2022年軍備項目中,打算建造12艘多用途遠洋水雷反制艦(CNG-A)來取代拉瑞奇系列。
此為2021年上旬出現的一幅想像圖。
艦名/使用國 | 蓋塔級(拉瑞奇二型)獵雷艦/義大利
(Gaeta class/Lerici II) |
|||
承造國/承造廠 | 義大利/Intermarine | |||
尺寸(公尺) | 長52.45 寬9.87 吃水2.95 | |||
排水量(ton) | 滿載72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GMT BL-230.8M柴油機*1/1985 Riva Calzoni可轉式低速電動推進器*3/各166.3 單軸CPP |
|||
航速(節) | 14.5 | |||
續航力(海浬) |
2000/12節 |
|||
乘員 | 51 | |||
偵測/管制系統 | Datamat
SSN-714獵雷作戰指揮控制系統
S.M.A. SPN-703 I頻導航雷達*1 Miniranger精確導航定位系統 ELMER通訊系統 |
|||
水雷反制系統 | Type-2048可變深度獵雷聲納*1 Consorzio Riva MIN MK2遙控獵雷載具*1(服役初期裝備) Gayrobot Pluto GIGAS遙控獵雷載具*1(2000年代換裝) |
|||
艦載武裝 | 20mm機砲*1 | |||
姊妹艦 |
共八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M-5554 Gaeta | 1988/8/5 | 1990/10/9 | 1992/7/3 | |
M-5555 Termoli | 1988/8/5 | 1991/5/22 | 1992/11/13 | |
M-5556 Alghero | 1988/8/5 | 1991/5/4 | 1993/3/31 | |
M-5557 Numana | 1992/3/20 | 1992/3/20 | 1993/7/30 | |
M-5558 Crotone | 1988/8/5 | 1992/9/8 | 1994/2/2 | |
M-5559 Viareggio | 1988/8/5 | 1993/5/11 | 1994/7/18 | |
M-5560 Chioggia | 1992/11/6 | 1994/6/23 | 1996/5/18 | |
M-5561 Rimini | 1992/11/6 | 1995/1/17 | 1996/10/11 |
在1988年,義大利海軍向Intermarine訂購六艘改良型拉瑞奇級獵雷艦,並於1992年再追加兩艘訂單,這就是蓋塔級獵雷艦(Gaeta class),又稱拉瑞奇二型(Lerici II),全部八艘於1993至1996年陸續成軍。蓋塔級相當於放大版的拉瑞奇級,長、寬、吃水均有增加,滿載排水量也提升到720ton。蓋特級的推進系統架構仍與拉瑞奇級相同,包括一具柴油主機、單軸可變距螺槳以及三具獵雷作戰用的電動推進器,不過換用出力較大的機種以因應艦體尺寸的增加,例如輸出增為1985馬力的GMT BL230.8M柴油主機以及三具功率各166.3馬力的Riva Calzoni可轉式低速電動推進器。雖然動力輸出增加,但蓋特級的最大航速仍略降至14.5節。蓋特級的作戰裝備與拉瑞奇級類似,並整合拉瑞奇級在服役生涯中接受過的改良,艦上裝備包括Datamat SSN-714獵雷作戰指揮控制系統、一具S.M.A. SPN-703 I頻導航雷達、Miniranger精確導航定位系統、ELMER通訊系統、Type-2048可變深度獵雷聲納以及一具MIN MK2遙控獵雷載具(在2000年代被Pluto GIGAS取代)。 2019年7月初意大利海軍公布的2019至2034年間戰略計畫(Linee Di Indirizzo Strategico 2019-2034),打算建造12艘新一代多用途遠洋水雷反制艦(Cacciamine Nuova Generazione,GNC)來取代拉瑞奇系列,包括四艘新世代遠洋水雷反制艦(Cacciamine Nuova Generazione-Altura,CNG-A)與八艘新世代海岸獵雷艦(Cacciamine Nuova Generazione-Costieri,CNG-C)。 在2020年11月公布的意大利2020-2022年度多年份計畫(Documento Programmatico Pluriennale – DPP, 2020-2022),打算建造12艘多用途遠洋水雷反制艦(CNG-A)。 |
美國鶚級/泰國拉特亞級/南韓江景級/澳洲胡恩級獵雷艦
美國 、泰國、南韓與澳洲都曾引進拉瑞奇系列的設計,並轉移技術由本身的造船廠建造。美國與南韓均在1980年代選擇了拉瑞奇級的設計,作為新一代水雷反制作戰的主力;其中,美國建造出來的是鶚級(Osprey class),南韓則製造出江景級(又稱燕級,Swallow)。在1990年代,澳大利亞海軍也開始規劃新一代獵雷艦,最後選擇以蓋塔級(拉瑞奇二型)的設計,發展出胡恩級(Huon class)獵雷艦,於2000年代初期陸續服役。泰國皇家海軍也在1990年代決定向義大利採購八艘由蓋塔級發展而來的設計,成為拉特亞級(Lat ya class);然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泰國經濟,因此最後只有2艘付諸建造。由於另有專文介紹這四艦艇,在此便不予贅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