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級獵雷艦

澳大利亞胡恩級獵雷艦的提亞曼蒂納河號(HMAS Diamantina M-86)。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胡恩級獵雷艦/澳大利亞

(Huon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M-82:由義大利Intermarine承造

M-83~87:由澳大利亞ADI承造 

尺寸(公尺) 長52.5 寬9.9 吃水3
排水量(ton)

滿載720

動力系統/軸馬力 Fincantieri GMT柴油機*1/1958

單軸

Riva Calzoni輔助電動推進器*3/每具166

航速(節) 14
續航力(海浬) 1500/12節

2400/10節

乘員

36~49

偵測/控制/反制系統 GEC Marconi Nautis M整合式指揮管理系統

BAE Nautis iim戰術資料系統

CEA ISCS整合式船艦通訊系統

Kelvin Hughes Type 1007 I頻導航雷達*1

BAE  Prism III 電子支援系統

超級路障(SuperBarricade)誘餌發射器*2

水雷反制系統

Thales Type-2093獵雷聲納*1

雙鷹II式(Double Eagle II)遙控獵雷載具*2

鸕鷺式(Cormorant)舉升遙控載具

ADI Double Oropesa機械掃雷具

ADI Dyad磁感式掃雷具

ADI AAG聲感掃雷具

艦載武裝 DS-30B 30mm機砲*1

M-2 12.7mm機槍*2

姊妹艦

共六艘

艦名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M-82 Huon  1997/7/25 1999/5/15
M-83 Hawkesbury  1998/4/24 2000/2/12
M-84 Norman  1999/5/3 2000/8/26
M-85 Gascoyne  2000/3/11 2001/6/2
M-86 Diamantina  2000/11/18 2001/2
M-87 Yarra 2002/1/19 2003/3/1

 


 

為了取代1960年代購自英國的二手頓級(Ton class)掃雷艇,皇家澳洲海軍在1980年代初期發展一種雙體獵雷艇(MineHunter CATamaran,MHCAT),並建成兩艘原型艇,稱為灣級(Bay class)。不過,由於灣級體型過小(僅180噸),耐航與自持等能力都不敷需求,也發生許多技術問題,導致整個計畫在建造兩艘原型艇後就被取消。

為了接替失敗的MHCAT,皇家澳洲海軍緊接著計畫向國際間尋求一種成熟的水雷反制艦艇設計。在1993年,皇家澳洲海軍提出對新一代水雷反制艦艇的需求徵詢書(RFP),計畫名稱為SEA1555 ,打算建造六艘來。新獵雷艦的需求包括具備足夠的深海反水雷能力,資料傳輸時間低於澳洲原有水雷反制艦,並且能有更佳的船位保持能力。 依照SEA 1555的規劃,新獵雷艦雖採用國外廠商的設計,但每家外商須與澳洲本土船廠結合成團隊,並確保澳洲國防產業在此案能獲得60%以上的研製/建造工作量。

參與SEA 1555競標的設計如下:義大利Intermarine SpA的拉瑞奇二型(Lerici II,即Gaeta class),伙伴是澳大利亞防衛機構(Australian Defence Industries,ADI); 瑞典Karlskronavarvet的蘭德索級(Landsort class)加長版,伙伴廠商是澳洲潛艦集團(Australian Submarine Corporation,ASC);英國Vosper Thornycroft的山頓級(Sandown class),聯盟伙伴是AMECON經過將近三年的縝密評估後, 皇家澳洲海軍選擇了義大利拉瑞奇二型(Lerici II)獵雷艦的設計,並在1994年8月與ADI簽約。此種新型獵雷艦名為胡恩級(Huon class),皇家澳洲海軍總共訂購了六艘,除了首艦由Intermarine建造之外,後續五艘均在Intermarine的協助下由ADI位於新堡(Newcastle)的造船廠承製,六艦從1999至2003年陸續服役。胡恩級的艦體基本設計大致上與拉瑞奇二型相同,滿載排水量達720ton,屬於較大型的水雷反制艦艇,兼具獵雷與掃雷的機能,能在海上連續值勤達三週以上。艦上平時編制36名乘員,必要時可容納另外13名人員。

胡恩級的作戰中樞為高度整合的GEC Marconi製Nautis M指揮管制系統,整合艦上各項導航偵測、作戰以及動力操控等部分以遂行獵雷作戰,其機能包括控制主機與輔助動力、艦內與對外通訊及資料傳輸,以及獵雷偵測與武器系統的管制,能擬定獵雷作戰計畫並進行任務分析,並控制整個獵雷任務的執行,包括自動控制船艦的航速與方位 (由SEPA自動航行控制系統負責),使艦體保持在預定的獵雷航道與船位上,或者進行必要的戰術迴旋動作。艦上配備BAE的Nautis iim戰術資料系統以及澳洲CEATechnologies公司研發的整合船艦通信套件(Integrated Ships Communications Suite,ISCS),整合了艦內/對外通訊與資料傳輸系統並與艦上指揮管理系統結合,包括HF、VHF、UHF等波段以及衛星通信(SATCOM)等不同波段設備。胡恩級配備一具Kelvin Hughes的 Type- 1007 I頻導航雷達,電子戰裝備包括BAE 澳洲分公司的 Prism III 電子支援系統以及兩具ML Aviation的超級路障(SuperBarricade)誘餌發射器。胡恩級的動力配置與原版拉瑞奇級類似,主機為單一的一具義大利Fincantieri GMT柴油機,可輸出1958馬力(1460kw),驅動單軸可變距螺旋槳,能獲得14節的最高航速,以12節速度航行時續航力達1500海里,並有30%的剩餘燃料;而以10節速度航行時則有2400海里的續航力,並留有3%的剩餘燃料。在獵雷作戰時,胡恩級改以三具Riva Calzoni的可轉式輔助電動推進器來推動船身並控制方向,其中一具位於艦首,另兩具設於艦尾,均與艦上SEPA自動航行控制系統連結,每具可輸出166匹馬力(124kw),在獵雷作業中可靈活而精確地控制船位並維持6節的獵雷速度;至於艦上運作所需的電力則由三組350kw發電機提供。

胡恩級最重要的水雷偵測裝備為Thales Underwater Systems的Type-2093可變深度獵雷聲納,擁有兩種操作頻率,包括用於廣域搜索的一般頻率(30~100kHz)以及用於精確識別的高頻(300~500kHz)。Type-2093透過一條訊號纜線施放入水中,具有艦載(hull-mounted)與變深(variable depth)兩種操作模式;在變深模式中,Type-2093的聲納體施放至較大的深度,並同時以高、低兩種頻率運作,其中搜索範圍、距離較廣的頻用於縱向的水中掃瞄,解析度高的高頻模式則用於掃瞄海床上是否有水雷。Type-2093可在距離1000m以上發現水下不明物,並在200m以上的距離完成不明物識別。艦上配備兩具瑞典Bofors SUTEC的雙鷹二型(Double Eagle II)遙控獵雷載具,艦上控制人員以一條光纖纜線來控制載具並傳回載具獲得的目標資訊/影像;獵雷作業時,其中一具載具攜帶水下探照燈、攝影機以及高頻主動聲納來偵測並識別水雷種類,另一具則攜帶Nordic Defence Systems公司的DAMDIC滅雷炸藥,安裝在水雷旁邊以完成爆破。雙鷹遙控載具搭載的是Thales Underwater Systems的水雷聲學影像系統(Acoustic Mine Imaging,AMI),這是一種高頻主動聲納,能透過回波獲得水雷的3D立體外型,並獲得水雷的距離、方位與種類等資訊。此外, 皇家澳洲海軍還在本級艦上追加鸕鷺式(Cormorant)遙控舉升袋(Lift Bag),能將水雷拉至水面,再設法將其引爆。除了獵雷外,本級艦還能執行掃雷作業,艦上配備ADI生產的Double Oropesa機械掃雷具與Dyad磁感式掃雷具以對付繫留雷或磁感應水雷,都拖曳於艦體後方,服役後又陸續追加ADI的聲訊產生器(Acoustic Generator ,AAG)。AAG是一種由渦輪驅動的拖曳式掃雷具,可經由電腦程式控制發出特定船艦的噪音,誘騙某些專門鎖定特定艦型的精密聲感水雷上當。除了各種掃雷系統、器具外,胡恩級的艦尾也搭載橡皮小艇並設有減壓艙,供艦上的潛水爆破隊使用。武裝方面,本級艦的艦首裝有一門MSI Defence System的DS-30B 30mm機砲,用來射擊浮出水面的水雷以及其他水面目標;DS-30B具有穩定式砲座,最大射速650發/分,對水面目標射擊時射程達10km,防空射程則為3km。 此外,還裝置兩挺M-2 12.7mm機槍。

在2003年出爐的澳洲國防政策檢討中,澳洲海軍現役獵雷艦數量被削減為四艘;因此,澳洲海軍規劃在2006年將頭兩艘本級艦胡恩號(HMAS Huon M-82)與霍克斯貝里號(HMAS Hawkesbury M-83)除役封存。不過在2006年初胡恩號剛剛停役之後,澳洲海軍又轉變政策,因此胡恩號稍後又回到現役,但兩艦改成擔負近岸巡邏工作。

在2009年5月2日澳大利亞政府公布的國防白皮書 「武力2030:在亞洲太平洋防衛澳洲」(Defending Australia in the Asia Pacific Century: Force 2030)之中,海軍其中一個造艦計畫叫SEA 1180離岸戰鬥船艦(Offshore Combatant Vessel,OCV),打算建造20艘2000噸級、可攜帶直昇機的 模組化巡邏艦,以搭配不同任務模組的方式來滿足近海巡邏、水雷作戰與水文研究等不同任務,未來將取代阿米代爾級(Armidale)巡邏艦、胡恩級獵雷艦以及李烏文級( Leeuwin class)和帕勞瑪級(Paluma class)水文研究船等共26艘艦艇。 然而,OCV計畫似乎又面臨計畫與成本膨脹的情況;2013年澳洲國防白皮書指出OCV是長期計畫,而澳洲海軍在中短期內將會需要另外進行替換阿米代爾級 巡邏艦的計畫,而胡恩級獵雷艦與帕勞瑪級水文研究船則進行延役工程。

延壽升級與汰換

在2016年澳洲國防白皮書中記載,胡恩級獵雷艦將進行延壽工程,艦上獵雷作戰裝備將進行升級;而澳洲國防部會持續研究更新澳洲海軍的水雷反制與海洋/水文調查力量。

胡恩級的壽命升級與替換計畫稱為SEA 1179。其中,SEA 1179 Phase 1是為胡恩級進行延壽工程,使其服役壽命延長15年,首艦約在2020至2021年完成升級並恢復服役;SEA 1179 Phase 2則是研究替代胡恩級的方案。此外,還有一些相關的子項目如SEA 1778水雷反制特遣群(Task Group MCM)以及SEA 1770快速海洋環境資產(Rapi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 Maritime),這兩個項目是快速採辦少量水雷反制/水文資料蒐集系統(都是基於無人自航系統)並進行驗證,為日後新造水雷反制以及水文測量奠定技術基礎。

依照2021年1月底的消息,澳洲政府承諾新造水雷反制與水文測量船艦的數量,從先前的3艘增加到8艘,預算增加約50億澳幣;此外,並發展這些新水雷反制艦所需的遙控與無人水雷反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