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像級輕型航空母艦

皇家海軍巨像級航空母艦光榮號(HMS Glory R63),該艦曾參與韓戰。

(上與下)在1945年12月3日,一架吸血鬼噴射戰機首次在 巨像級的海洋號(HMS Ocean R68)

進行降落著艦和起飛,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噴射機在航空母艦上降落與起飛。

巨像級航空母艦首艦(HMS Colossus R15)在1946年租借給法國,改名為阿爾羅芒謝萊班號

(Arromanches R95)。 此照片攝於1953年底,一架法國海軍使用的美製F-6F5地獄貓戰機正在著艦。

巨像級輕型航空母艦的戰士號(HMS Warrior CVL31),此時租借給皇家加拿大海軍使用。

爾後戰士號售予阿根廷,成為阿根廷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獨立號(ARA Independencia V-1)。

此照片為巨像級的原始飛行甲板設計。

巴西海軍使用的巨像級航空母艦米納斯.格瑞斯號(ARA Minas Gerais A11),先前是皇家海軍的

復仇號(HMS Vengeance R71),也曾由皇家澳洲海軍操作。該艦擁有5度的斜角甲板

(上與下二張) 米納斯.格瑞斯號服役後期以反潛功能為主,艦上配備海王反潛直昇機

與S-2追蹤者固定翼反潛機。

荷蘭海軍的凱若.道爾曼號(Karel Doorman R81),原本是巨像級的可敬號(HMS Venerable R93),

在1948至1968年於荷蘭海軍服役。此照片攝於1958年以後,該艦已經改裝斜角甲板,此時甲板上

多為美製TBM-3S2復仇者魚雷機。

1958年改裝以後的凱若.道爾曼號,配備英製海鷹(Sea Hawk)噴射艦載戰鬥機以及美製TBM-3S2復仇者魚雷機。

在1960年,凱若.道爾曼號停泊在荷屬幾內亞,以因應當時與印尼的緊張情勢。

(上與下)1964年起,凱若.道爾曼號就專門作為反潛航母,裁撤固定翼戰鬥機,

搭載美製S-2F追蹤者反潛機與S-58反潛直昇機。

 

(上與下)阿根廷海軍的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ARA Veintcinco de Mayo V-2)就是原本

荷蘭的凱若.道爾曼號(Karel Doorman R81),在1960年移交。五月二十五日號曾參與1982年英阿福克蘭戰爭

,但並無建樹。 兩照片中甲板上有美製A-4Q天鷹攻擊機以及SH-3海王反潛直昇機。。

(上與下)阿根廷海的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甲板一景,停放著A-4Q天鷹式機隊。

由艦島看阿根廷海的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飛行甲板後方,可以看到A-4Q攻擊機隊、S-2反潛機隊。

巨像級的先鋒號(HMS Pioneer R76)在建造時就改為飛機維修母艦,為遠東區域的英軍飛機提供修護。注意艦首設有

一具起重機,艦島左側與艦尾各增設一座艙房。

攝於1972年的巨像級凱旋號(HMS Triumph A108 ex-R16),此時該艦已經改作為維修艦。

已經改成飛機維修艦的凱旋號。

 

 

──by captain Picard


 

 

巨像級(Colossus class)輕型航空母艦列表
艦名 使用國 建造廠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英國) 備註
R15 Colossus 英國->法國 Vickers-Armstrong 1942/6/1 1943/9/30 1944/12/16 1946 1946年8月移交法國海軍,更名為Arromanches(R95),1951年買斷

1974/1/22除役

R62 Glory 英國 Harland & Wolff 1942/8/27 1943/11/27 1945/4/2 1956降為預備役
R68 Ocean 英國 Stephen & Sons 1942/11/8 1943/7/8 1945/8/8 1957降為預備役

1960除役

R63 Venerable 英國->荷蘭->阿根廷 Cammell-Laird, Birkenhead 1942/12/3 1943/12/30 1945/1/17 1947/4 1948/4/1移交荷蘭海軍,命名為Karel Doorman(R81),1948/5/28服役。1968/4/29除役。

1968/10/15售予阿根廷,更名為ARA Veintcinco de Mayo (V-2),1969/3/12服役。1999除役]

R71 Vengeance 英國->澳大利亞->巴西 Swan Hunter 1942/11/16 1944/2/23 1945/1/15 1952 1952年租借給澳洲,1952/11/13服役。1955/10/25除役歸還英國。

1956/12/14售予巴西,更名為Minas Gerais(A11),1960/12/6服役。2001/10/16除役

R76 Pioneer ex-Ethalion 英國 Vickers-Armstrong 1942/12/2 1944/5/20 1945/2/8 1954 航空維修艦
R31 Warrior ex-Brave 加拿大->英國->阿根廷 Harland & Wolff Ltd. 1942/12/12 1944/5/20 1948/3/2 1958/2 1946年移交加拿大(舷號為CVL-31),1946/3/14服役,1948/3/23除役,歸還英國

1948/3/23進入皇家海軍服役,1949/9降為預備役,1950/6重回現役,1958/2除役

1958售予阿根廷,命名為ARA Independencia (V-1),1959/7/8服役,1970除役

R64 Theseus 英國 Fairfield Shipbuilding & Engineering Company 1943/1/6 1944/7/6 1946/2/9 1957
A108 ex-R16 Triumph 英國 R. & W. Hawthorn Leslie & Company Ltd. 1943/1/27 1944/10/2 1946/5/9 1975 1956退出現役改裝為維修艦,1965重新服役,舷號改為A108。
R51 Perseus ex-Edgar 英國 Vickers-Armstrong 1943/6/1 1944/3/26 1945/10/19 1957 航空維修艦

 

 

起源:英國輕型艦隊航空母艦

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幾年,作戰經驗顯示航空母艦的價值,然而戰爭初期皇家海軍的航空母艦數量遠不足以滿足艦隊作戰、船團護航等各方面需要;在1941年,英國打算成批建造一種相對簡易廉價的航空母艦,滿足為作戰艦隊以及大西洋船團護航的燃眉之需,然而其性能必須高於採用商規船體的護航航空母艦。

在1941年中,皇家海軍的建造總監(Director of Naval Construction)開始研究可行的方案,包括利用現有的霍金級(Hqwkins class)巡洋艦來改裝、利用現成商船與客船的船體來改裝(但性能必須高於先前改裝自商船的護航航空母艦),以及重新設計一種航空母艦。在1941年12月,皇家海軍正式確定將建造一種新設計的航空母艦來滿足需求。依照構想,此種輕型航空母艦的價格比正規的艦隊航空母艦便宜,能以更快的速度建造,但是作戰能力(如搭載機數)、航速、抗戰損等性能必須能配合正規的艦隊作戰,而這是護航航空母艦辦不到的。由於此種航空母艦性能介於護航型航空母艦與正規艦隊型航空母艦之間,一開始稱為中介型航空母艦(Intermediate Aircraft Carrier),後來改稱為輕型艦隊航空母艦(Light Fleet Carrier);由於是在。在1942年1月7日,第三海務大臣(Third Sea Lord)正式將輕型艦隊航母的需求提交給DCN進行初步設計,而海軍技術總監的航母分部在一星期後提交了第一份草案;由於是1942年展開的項目,因此又稱為1942年式艦隊輕型航母(1942 Design Light Fleet Carrier)。

依照DCN提交的1942年式艦隊輕型航母的最初方案,基本設計堪稱光輝級(Illustrious class)艦隊型航空母艦的縮小版,航速25節,飛行甲板長度為600英尺(182.88m),機庫高14英尺6吋(4.4196m),能搭載15架戰鬥機(重量上限15000磅,約6803.886jg),武裝包括兩座雙聯裝四吋(101.6mm)艦砲。此種輕型航空母艦能在民間造船廠進行建造,滿載排水量約18000噸。為了加快設計與建造速率,此種輕型航空母艦採用現成的殖民地型輕巡洋艦的推進系統(部分本級艦的主機就是來自於遭到取消的輕巡洋艦),只是將四軸改成雙軸;為了簡化設計、降低成本及加快建造進度,並讓民間船廠能夠參與建造,艦體從龍骨到主甲板都以勞氏(Lloyd )的商規標準建造,並採用軍規的水密隔艙等手段提高生存性能。皇家海軍部對這個方案大致滿意,但指示取消四吋火砲,以減低艦體重量並增加飛行甲板可用面積。 由於向來負責設計皇家海軍艦艇的海軍部單位工作負荷已經過重,輕型艦隊航空母艦由民間維克斯.阿姆斯壯廠(Vickers Armstrong)等廠商負責細部設計。1942年式艦隊輕型空母艦設計定型時,又把機庫高度增加3英尺(0.9144m),更好地適應艦載機。1942年鑑對輕型航母平均每艘造價約250萬英鎊,是每艘正規艦隊型航母的1/4。

此種輕型艦隊航空母艦從1942年2月起付諸建造,皇家海軍打算建造16艘,從1942年開始在英國境內八個造船廠內同時開始建造,頭前兩艦 巨像號(HMS Colossus R15)與光榮號(HMS Glory R62)在1942年3月安放龍骨,其餘14艘在1942年至1943年陸續安放龍骨;最初皇家海軍打算建造至少18艘這樣的艦隊輕型航母。前10艘本級艦被稱為巨像級,後續6艘則更改設計以適應新型艦載機(如戰爭中期推出的美製TBF復仇者魚雷機、F-4U和F-6F戰鬥機等)更快且更重的趨勢,包括改用面積更大且承載能力更強的新升降機,將飛行甲板強度提高到能承載20000磅(9071.847kg)艦載機,並改進雷達和防空武器;此外,修改內部艙室配置來提高生存性,以及改善人員起居空間;由於這些設計變更,這六艘後期型 巨像級在1945年9月被改稱為莊嚴級(Majesty class)。另外,之後皇家海軍還進一步推出巨像級/莊嚴級的後續輕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放大到24000ton,稱為半人馬級(Centaur class),打算建造八艘,但只有四艘在二次大戰結束前開工建造;之後這四艘半人馬級在戰後完工進入皇家海軍服役,另外四艘的訂單取消。

依照原始計畫,皇家海軍希望每艘輕型艦隊航空母艦能在開工後21個月服役,但由於若干的設計修改,造成進度延誤,使得平均建造測試時程增加到27個月。然而,即便刪除若干備份系統來簡化設計,仍然只有兩艘本級艦達成27個月的成軍期程,其中建造週期最短的怨仇號(HMS Vengeance)從開工到服役工期花費25個月。由於進度落後,首艦 巨像號在1943年9月底下水,直到1944年12月才服役,此時盟軍在大西洋的反潛護航兵力早已藉由美國龐大生產力建造的大批護航航空母艦與反潛飛機而壓倒了納粹德國的潛艇部隊,甚至盟軍地面部隊都已經接近德國邊境,結果遲來的 巨像級對戰局已經無足輕重。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只有四艘巨像級來得及完工服役,分別是巨像號、光輝號、可敬號(HMS Venerable R63)與復仇號(HMS Vengeance R71),沒有一艘趕得上任何一場主要海空戰事;納粹德國投降後,巨像級開始調往太平洋戰區,然而她們的抵達是在日本投降以後。

巨像級航空母艦首艦(HMS Colossus R15)在中國上海外海,攝於1945年9月,當時日本

已經投降。隔年巨像號就租借給法國。

另外,由於日本參戰後將皇家海軍在遠東地區的根據地(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悉數佔領,皇家海軍部在1944年決定將兩艘建造中的巨像級轉為飛機維修母艦(Maintenance carriers),為遠東地區的皇家海軍航空機隊提供維修。這兩艘維修母艦略了作戰型航空母艦必備的彈射器、攔截索與航空管制設施 ,將彈射器與攔截索的空間騰出來擴大可用的維修空間,不過兩艦在必要時仍能轉為正規的航空母艦 ;為了實施維修工作,原本飛行甲板下方的機庫改成維修工廠,艦島左側以及艦尾各增設一個大型庫房,艦面甲板設置兩具大型起重機,用來與其他船艦或碼頭之間吊運飛機。此外,艦上搭載兩艘平底駁船,用來與其他船艦和岸上之間傳送一些無法飛行的飛機。這兩艘維修艦配備六座四聯裝Mk VIII 2磅高射砲與19門Bofors 40mm快砲;由於不需要飛行甲板,這兩艘維修母艦的防空火砲布置在原飛行甲板的位置,而非設置於側舷砲位。艦上的船員編制維持854人左右,但航空組員則被換成維修人員。同樣地,這兩艘飛機維修母艦也太晚完工,只有先鋒號(HMS Pioneer R76)在1945年2月上旬服役,並在5月中旬抵達澳洲(此時沖繩戰役已經底定),而另一艘英仙座號(HMS Perseus R51,原名Edgar)則在戰爭已經結束的1945年10月服役。

依照原始設計,巨像級全長212m,最大寬度24.4m,標準排水量吃水5.64m,滿載吃水7.09m,飛行甲板長211m,寬24.5m,標準排水量13190ton,滿載排水量18040ton;推進系統為四具海軍部(Admiralty)三鼓式鍋爐與兩具Parsons排檔渦輪機(分置於兩個完全獨立分開的機艙,每個機艙有兩個蒸汽鍋爐與一套蒸汽渦輪),總功率40000軸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25節,航速14節時續航力12000海里,編制約1050名人員 ;以巨像號為例,編制854名船艦人員與222名航空組員 。服役初期,巨像級的艦首設有一座BH3液壓彈射器,能以66節速度彈射16000磅(7254.478kg)的艦載機;艦面甲板上有兩個飛機升降機(一前一後,都在中軸線附近),尺寸均為13.72m x 10.36m;下甲板機庫長104.24m,寬15.85m,高5.33m。

生存設計方面,如同前述,巨像級的艦體大量採用商規設計以降低成本;除了機庫跟航空彈藥庫之外,艦上並沒有任何裝甲或魚雷防護隔艙;不過,輪機艙、彈藥庫、航空燃油庫兩側的艙室仍鋪設置能減緩破片鋼板,並布置大量空罐來增加浮力,並在遭到攻擊時儘量吸收爆炸產生的衝擊力。巨像級艦內設置大量的橫向隔艙,理論上可達成四個主要艙室進水後維持不沉。

搭載機方面,1942年式輕型艦隊航母由於在飛行甲板中間永久停放飛機,使得艦載機數量比同噸位的航母增加一倍多。最初巨象級航母預定編制41架飛機,到1942年3月增為48架,包含24架Fairey的梭魚(Barracuda)魚雷機(稍後被Fairey的Firefly轟炸機取代)以及24架超級馬林(Supermarine)的海火式(Seafire)戰鬥機,爾後也搭載美製飛機如 格魯曼(Grumman)F-6F5地獄貓(Hellcat)戰鬥機與TBF/TBM復仇者(Avenger)魚雷機、寇帝斯(Curtiss)SB2C地獄俯衝者(Helldiver)俯衝轟炸機、錢斯渥特(Chance Vought)F-4U海盜(Corsair)戰鬥轟炸機等,艦載機數量最多時可能達52架;爾後在1950年韓戰期間,海火式被Hawker的海狂怒式(Sea Fury)戰鬥機取代 。

武裝方面,巨像級原始設計包括六座英製四聯裝Mk VIII 2磅高射砲以及16座雙聯裝Oerlikon 20mm機砲;此外,最初本級艦還打算裝備兩座四吋(100mm)高射砲,但在1942年設計修改後,100mm高射砲被取消,以增加飛行甲板長度。根據盟軍在太平洋地區與日本交戰的經驗, 巨像級到完工服役時,都改用防空火力更強大的Bofors 40mm快砲來取代英國國產2磅砲與20mm機砲,而這些Bofors快砲設置於單管或雙聯裝砲座上;Mk VIII 2磅高射砲的砲口初速590m/s,射程3500m,最大射速每分鐘96至98發,而Bofors 40mm快砲的砲口初速則達880m/s,最大射程9830m,每分鐘射速120發,兩種火砲的火力差距相當明顯。本級艦復仇號完工服役並在1945年7月抵達太平洋戰區,才在澳洲的船廠將Oerlikon 20mm機砲換成Bofors 40mm快砲。電子裝備方面,二次大戰結束以後, 巨像級通常裝備Type 79B對空搜索雷達、Type 277/281B/291B平面搜索雷達與Type 293目標指示雷達。作為二次大戰期間的應急設計,巨像級的內部生活起居條件自然不高,服役後(二次大戰已經結束)飽受皇家海軍官兵詬病;隨後,這些艦艇陸續將原本的吊床改為固定式床位,並設置與大型艦隊型航空母艦相同的中央食堂。

總計10艘巨像級輕型航空母艦在1942年12月到1946年5月完工服役。由於二次大戰結束後皇家海軍裁減現役艦隊規模,部分本級艦在1946年就從皇家海軍除役並轉售盟邦。在1950年代初期,部分本級艦曾參與韓戰。全部 巨像級在1958年從皇家海軍第一線艦隊消失,除役或出售他國,只有凱旋號(HMS Triumph R16)在1958年除役以後經過大規模改裝成為修理艦,1965年重新服役,最後在1975年除役。在皇家海軍服役期間,沒有一艘本級艦經過顯著的性能提升來操作更快且更重的艦載噴射機。

總共有四艘巨像級輕型航空母艦轉手他國,包括法國、荷蘭、阿根廷、加拿大。雖然巨像級在皇家海軍服役時間不長, 最初皇家海軍只把巨像級當作大戰期間的應急品,只打算使用到戰爭結束(最初甚至只打算使用三年左右);但實際上,之後每艘巨像級服役的時間都不止這個數字,而若干轉手他國的 同型艦甚至服役到2000年代初期。

經歷

巨像號(R15)/阿爾羅芒謝萊班號(R95)

巨像級首艦巨像號(HMS Colossus R15)在1946年租借給法國,同年8月正式移交,法國將之命名為 阿爾羅芒謝萊班號(Arromanches R95),以紀念1944年6月6日(D day)盟軍在諾曼地登陸時最為慘烈的阿爾羅芒謝萊班灘頭戰役;在1951年,法國將阿爾羅芒謝萊班號買斷。在1948年,阿爾羅芒謝萊班號曾參與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First Indochina War)達三個月,在1953到1954年再度部署於印度支那(獨立後成為印尼)地區。在1956年埃及片面收回蘇伊士運河而造成的蘇伊士運河危機(Suez Crisis)之中,阿爾羅芒謝萊班號參與了英法聯合攻打埃及的戰役,阿爾羅芒謝萊班號曾在該年11月3日對埃及空軍機場與開羅實施空襲,當時該艦派出18架F4U戰鬥攻擊機。在1957至1958年, 阿爾羅芒謝萊班號進行大規模翻修,改裝為反潛航空母艦,包含加裝一個與中軸線夾角4度的斜角甲板以及支援反潛作戰的指管通情設施,並且開始部署法製貿易風(Breguet Alizé)螺旋槳反潛機。在1968年以前, 阿爾羅芒謝萊班號曾經使用的法製軍機包括Fouga Zéphyr CM.175輕型噴射機、SNCASE的Aquilon噴射戰鬥機(英國哈維蘭授權法國生產的海毒式)與貿易風反潛機,此外還曾使用美製F4U-7戰鬥機、F6F-5戰鬥機、TBF魚雷機、SB2C地獄俯衝者轟炸機等。

在1968年,阿爾羅芒謝萊班號轉為支援兩棲作戰的直昇機突擊艦,能搭載24架運輸直昇機,使用的機種包括法國國產雲雀(Alouette) II/III型、美國賽考斯基(Sikorsky)S-51與S-55(H-19D)、HSS-1(S-58)、Piasecki H-21以及HUP-2,此外還有法國Fieseler MS-500 Criquet輕型螺旋槳觀測/聯絡機。在服役末期,阿爾羅芒謝萊班號轉為訓練艦發揮剩餘價值,該艦在1974年1月22日從法國海軍除役,1978年與土倫(Toulon)軍港拆解。在法國海軍服役期間,艦上編制60名軍官、171名低階軍官與613名士兵。裝備方面, 阿爾羅芒謝萊班號在1954年加裝一座法國Thomson DRBN-30導航雷達。在1959年,艦上加裝Thomson DRBV-22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以及DRBV-31平面搜索雷達。

光榮號(R62)

巨像級二號艦光榮號(HMS Glory R62)在韓戰期間曾三度部署於朝鮮半島水域進行作戰,分別是1951年4月到9月、1952年1月到5月以及1952年11月到1953年5月,並在1954年作為搭載兵員的運輸船以及作為海上直昇機基地。光榮號在1956年離開現役降為預備艦,1961年出售拆解。

海洋號(R68)

在1944年3月巨像級三號艦海洋號(HMS Ocean R68)建造期間,澳洲曾有意購買該艦,不過遭到拒絕,該艦仍於1945年6月進入皇家海軍服役。在1945年10月,皇家海軍除役的Fairey箭魚(Swordfish)魚雷機在海洋號上進行了最後一次飛行。在1945年12月3日,由皇家海軍試飛員艾瑞克.布朗少校(Lieutenant-Commander Eric  Brown)駕駛的吸血鬼第二架原型機(機號LZ551/G,型號Mk.10)成功在 巨像級(Colossus class)航空母艦海洋號(HMS Ocean R68)進行降落著艦和起飛,這是全世界第一架在航空母艦上降落與起飛的噴射戰鬥機。在1948年英國從巴勒斯坦撤軍,海洋號也參與支援運輸與撤退工作。在韓戰期間,海洋號曾兩度部署於朝鮮半島水域(1952年5月至10月、1953年5月至11月)。

海洋號也是兩艘改裝為突擊航空母艦(Commando carrier)的巨像級之一,搭載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隊(Royal Marine Commandos)以及日漸成熟的運輸直昇機,對敵方近海重要據點實施快速運兵突擊。以直昇機快速運輸海軍陸戰隊兵力是1950年代美國與英國都開始注意與發展的新領域,這是因為在核子武器發明後,目標顯著且移動緩慢的傳統登陸船團和剛登上灘岸準備建立橋頭堡的兩棲部隊很容易被敵方投擲核子彈而完全消滅,因此有必要加快登陸作戰的速度,並利用直昇機能垂直起降的特性直接穿越許多地面部隊很難快速通過的地形障礙。在1955年4月,皇家海軍主管兩棲作戰的菲利普少將(C. F. Phillips)向皇家海軍部提出參謀需求文件,要求發展兩種運輸直昇機(分別是搭載排級部隊的大型直昇機與搭載班級部隊的中小型直昇機),同時也規劃配套的直昇機搭載艦。一開始,菲利普少將打算利用二次大戰後過剩的LST戰車登陸艦,但由於這些二次大戰應急建造的郡級LST在1960年代初期就會因為過於老舊而必須除役,其航速也太過緩慢(最快也只有11節左右),並非適合的對象。隨後,菲利普少將就把目光轉至戰後同樣過剩的輕型航空母艦;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就曾利用具備大面積飛行甲板與機庫的航空母艦進行運兵任務,再結合直昇機將部隊投送至岸上,而當時美國海軍也利用二戰航空母艦改裝為搭載海軍陸戰隊的直昇機突擊艦。

皇家海軍這項兩棲突擊航母構想馬上就派上用場: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瑟( Gamal Abdel Nasser)片面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蘇伊士運河危機(Suez Crisis)隨之爆發。隨後英法兩國聯合展開收復蘇伊士運河的軍事行動火槍手作戰(Operation Musketeer),為此皇家海軍部委員會在1956年7月決定將兩艘擔負訓練艦任務的巨像級航空母艦海洋號與特修斯號(HMS Theseus R64)改裝為臨時性的突擊航母;為了配合這項任務,皇家海軍調遣第845海軍直昇機中隊(845 Naval Air Squadron)配合海洋號,該中隊擁有8架偉斯特蘭(Westland)旋風(Whirlwind)HAS Mk.22與2架旋風HAS Mk.3直昇機,而部署於特修斯號的則是由皇家空軍和陸軍組成的聯合直昇機實驗單位(Joint Experimental Helicopter Unit),裝備6架旋風HAR Mk.2與2架Bristol的Sycamore Mk.14輕型直昇機。經過緊湊的先期規劃作業之後,皇家海軍不在1956年9月25日批准兩艘航空母艦的改裝計畫,改裝作業在9月29日午夜就完成,這包括拆除甲板上所有操作固定翼艦載機的裝備、攔截索等,並拆除艦島前方的機砲來騰出更多空間。緊接著,皇家海軍、皇家陸戰隊第45突擊隊(45 Commando)以及直昇機單位立刻上艦,並在9月29日至10月12日間在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的兩棲直昇機突擊演習,驗證利用直昇機隊在最短時間、最少登陸波次之下,將艦上搭載的兩個營425名皇家陸戰隊突擊隊士兵投送至15英里外的目標區,並檢驗這22架直昇機在航空母艦上密集操作時的最佳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作業問題。演習結果顯示全部22架都可集中在同一艘航空母艦上操作,而不需要分派到兩艘航空母艦上,而且必要時能讓10架旋風式直昇機同時停在甲板上(此時機體需傾斜停放,與甲板中線夾角20度);在演習中,海洋號完成連續402架次無事故起降,特修斯號更締造連續607架次無事故起降的紀錄,表現十分出色。完成演習後,海洋號與特修斯號隨即前往東地中海進行作戰,在11月6日清晨成功地以13架直昇機載運皇家陸戰隊第45突擊隊(45 Commando)的425名人員與23噸裝備,在90分鐘內輸送至蘇伊士運河河口的賽德港(Port Said)的市區內,與從海路進攻的重裝部隊裡應外合,迅速控制了賽德港,行動期間只有一架隸屬皇家海軍845中隊的旋風式直昇機因為燃油耗盡而墜毀。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直昇機運兵突擊行動。

完成蘇伊士任務後,海洋號在1957年降為備役,1962年出售拆解。

特修斯號(R64)

特修斯號(HMS Theseus R64)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的照片,該艦與姊妹艦海洋號

(HMS Ocean R68)負責搭載皇家陸戰突擊隊執行垂直突擊任務。此時甲板上停滿偉斯特蘭

(Westland)旋風式(Whirlwinds)以及布里斯托(Bristol)的Type 171 無花果樹(Sycamore)直昇機。

 

巨像級的特修斯號(HMS Theseus R64)在1946年服役後部署至英國太平洋艦隊(駐防新加坡),並作為英國太平洋艦隊旗艦,隨後調回本土艦隊。

在1950年韓戰爆發後,特修斯號被派往朝鮮半島水域並投入戰鬥,在1950年9月接替姊妹艦凱旋號(HMS Triumph R16)的勤務。特修斯號抵達戰場後,首先壓制共產黨軍隊在鎮南浦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動;然而由於該艦彈射器發生問題,只能讓重量較輕的戰鬥機起飛提供戰鬥空中巡邏(Combat Air Patrol,CAP),而無法讓滿載的攻擊機起飛。接著,特修斯號加入大英聯邦特遣艦隊(Commonwealth Task Force),與部署在日本佐世保的英聯邦艦艇會合,隨後對共產黨地面部隊、重要橋樑與其他目標實施攻擊。在1950年12月,特修斯號參與攻擊朝鮮半島北部共產黨軍車隊的工作,並攻擊中國部隊;這次任務完成時,特修斯號的艦載機對達到了1630飛行小時以及發射1400枚火箭攻擊目標的紀錄。在1951年1月,特修斯號參與支援美國陸軍第25師在鳥山南部的戰事,並在期間達成連續1000架次成功降落;為此,艦上的航空機隊獲得頒贈波伊德獎盃(Boyd Trophy)來表彰其出色的空勤貢獻。然而,這項紀錄在2月2日一架海狂怒(Sea Fury)戰機降落時發生爆胎意外,使特修斯號的連續無意外成功降落次數終止於1463次。隨後特修斯號的機隊繼續在朝鮮半島提供戰鬥空中巡邏(CAP),或對聯合國地面部隊實施密接支援(CAS),有時還會攻擊共產黨部隊的水面目。在1951年4月8日,特修斯號執行在韓戰期間第10次任務,由大英聯邦與美國海軍的艦艇護航;在4月10日,艦上兩架海狂怒戰機遭到美軍F4U海盜式戰鬥機誤擊(海狂怒的外型輪廓與蘇聯Yak-9戰機類似,在韓戰期間多次遭到誤擊),一架海狂怒嚴重受損,但飛行員沒有受傷。此外,當天還有兩架海狂怒執行偵察任務時,接到請求支援的需求,然在半路上有一架遭到擊落,飛行員被俘;隨後另一架海狂怒搜尋被擊落的友機,也遭到高射砲擊落,但飛行員跳傘後成功離開而沒有被俘虜。隨後在此趟任務中,又有兩架海狂怒被擊落,不過飛行員都成功被救回。特修斯號持續參與韓戰直到1952年初,隨後回到佐世保進行整修,而姊妹艦光輝號(HMS Glory R62)則接替了該艦的任務。總計在韓戰期間,大英聯邦共出動六艘航空母艦,五艘為英國航母,加上澳洲派遣的雪梨號(HMAS Sydney R17)。

結束韓戰勤務後,特修斯號返回本土水域並擔任本土艦隊(Home fleet)旗艦。除了韓戰勤務之外,在1956年蘇伊士危機(Suez Crisis)中,特修斯號與姊妹艦海洋號(HMS Ocean R68)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直昇機運兵突擊行動,當時兩艦將皇家陸戰隊第45隊(45 Commando)的425名人員與23噸裝備在90分鐘內以直升機運輸至賽德港。完成蘇伊士任務後,特修斯號在1957年退出現役,降為預備艦,1962年出售拆解。

凱旋號(R16)

巨像級的凱旋號(HMS Triumph R16)在1950年韓戰爆發時,正在前往日本加入遠東艦隊的陸上,該艦接近香港時得知戰爭爆發的消息。此時,凱旋號是皇家海軍在遠東水域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該艦接著前往沖繩進行整補,並加入美國艦隊一同操作。在1950年7月3日,凱旋號與美國海軍鍛谷號(USS Valley Forge CV-45)對平壤和海州發動空襲,這是韓戰期間聯合國軍發動的第一次航空母艦空襲。之後,凱旋號多次在朝鮮半島戰場上執行戰鬥空中巡邏(CAP)、偵察以及海面反潛搜索等任務。在7月28日,一架凱旋號的海火式(Seafire)戰機前往盤查不明航空活動,結果是一隊美軍B-29轟炸機,這架海火遭到一架B-29開火誤擊,油箱受損,迫降於海面,爾後飛行員獲救。在7月初,凱旋號短暫地回到日本吳港進行8天的整修,隨即回到朝鮮西側水域值勤。在8月29日,凱旋號在進行降落作業時發生了一場意外:一架Fairey的Firefly飛機在沒有尾鉤的情況下降落,該機被攔阻障礙停住時,螺旋槳破裂,一個來自槳葉的大型碎片飛入空中並從玻璃窗穿入艦島飛行管制室,擊中第800海軍航空中隊(00 Naval Air Squadron)軍官麥可拉蘭少校( Lieutenant Commander I. M. McLachlan),麥可拉蘭隨後不治身亡,稍後在朝鮮半島南側海葬。在8月30日,凱旋號返回佐世保,獲得14架補充的戰鬥機,然後在9月3日重回朝鮮西側水域,執行CAP戰鬥空中巡邏,或者為水面艦艇的岸轟作業實施航空觀測標定。在9月上旬,凱旋號在朝鮮半島東岸值勤,並對共產黨軍地面目標、機場等實施多次炸射;然而,隨後由於可用的飛機數量減少,凱旋號只好再度返回佐世保。在1950年9月中旬聯軍登陸仁川,凱旋號也在9月12日從佐世保啟航,加入由大英聯邦艦艇組成的CTF 91特遣艦隊,為登陸作戰提供空中掩護(當時艦上還不知道登陸的目標);在登陸作戰期間,凱旋號與其編隊還執行反潛巡邏以及支援岸轟的空中觀測任務。在一次岸轟任務中,凱旋號的Fireflie飛機指引兩艘皇家海軍巡洋艦HMS Jamaica與HMS Kenya砲轟並摧毀了北韓軍隱藏的彈藥庫,引發劇烈爆炸。在9月21日,凱旋號結束韓戰勤務回到佐世保整補,這是該艦在韓戰勤務期間最後一次進入佐世保。經過兩天整修後,凱旋號在9月25日抵達香港,將作戰勤務交給姊妹艦特修斯號(HMS Theseus R64)。之後,凱旋號被選中接替達文夏爾號(HMS Devonshire 39),作為皇家海軍軍官候補生訓練艦(Cadet Training Ship),每年搭載皇家海軍以及大英聯邦海軍官校候補生進行三次航行,春季在西印度,夏季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以及英國周邊水域,秋季於地中海。

在1952年,凱旋號進行改裝,測試皇家海軍新提出的「斜角甲板」概念;斜角甲板是在1951年8月被皇家海軍航空隊資深飛行員丹尼斯.坎貝爾上校(Captain Dennis Cambell)首度提出,把艦載機降落的動線從艦體中軸線向左旋轉若干角度,使得停放在艦首甲板區域的飛機不會阻擋降落飛機的動線。凱旋號的測試並未進行實際改裝,只是重劃、調整了飛機降落動線,因此測試的飛機只能進場然後落地重飛。在凱旋號的測試之後,皇家海軍隨後在3月於二戰型艦隊航母光輝號(HMS Illustrious 87)進行類似測試,被證實非常成功。隨後皇家海軍就開始規劃為現有航母改裝斜角甲板,而美國海軍也隨之引進這項概念來改裝現役航母。

在1955年,凱旋號前往蘇聯列寧格勒(Leningrad)進行友好訪問(原訂擔負這項勤務的是HMS Albion)。凱旋號在1955年秋季完成航行訓練後,由於皇家海軍修改了訓練體系,凱旋號的訓練勤務劃上句號;返回達文波特後,凱旋號進行了該艦最後一次斜角甲板降落。在1956年,凱旋號停役並改裝為重型維修艦(Heavy Repair Ship),舷號改為A108,這項改裝工程直到1965年才完成。此後,凱旋號駐防於新加坡;除了為遠東地區的大英聯邦船艦實施維修外,凱旋號有時也擔任運兵勤務。凱旋號在1975年降為備役,停放於英格蘭東部查特漢船塢(Chatham Dockyard),作為年度海軍節(Navy Day)活動的背景,1981年出售拆解。

先鋒號(R76)

巨像級的先鋒號(HMS Pioneer R76)與英仙座號(HMS Perseus R51,原名Edgar)以航空維修艦的身份完工。先鋒號在1945年2月8日服役,5月中旬抵達澳洲,為參與沖繩戰役的盟軍飛機實施維修。至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先鋒號維修了24架航空基。先鋒號在1945年9月抵達香港,支援大英聯邦收回香港的相關作業,艦上的人員協助恢復當地的電力、電話服務、維修鐵路與公車運輸等。隨後直到1946年初,先鋒號都在香港與澳洲一帶活動。先鋒號在1946年2月17日離開香港返回英國,隨即降為備役,1954年拆解出售。 英仙座號在1945年10月19日以航空維修艦的身份服役,剛好錯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該艦在1945年底抵達澳洲,協助英國太平洋艦隊(British Pacific Fleet,BPF)進行若干訓練工作,隨後在1946年5月17日降為預備役。

在1949年,皇家海軍改裝預備役英仙座號,加裝實驗性的BSX-1蒸汽彈射器 (軌道行程長203英尺),而安裝在艦島右側與艦尾的大型艙室也被拆除。完成改裝後,英仙座號在1950年展開彈射測試,最初進行超過1000次加裝車輪、模擬飛機重量的配重物 彈射,隨後逐漸增加重量,然後彈射了六架庫存的海火(Seafire)Mk.47戰機機身(機翼截短 ,加裝無線電遙控系統,升空時發動引擎但機上只攜帶20加侖燃料)。在1951年,英仙座號開始測試皇家海軍航空隊海吸血鬼(Sea Vampire)、攻擊者(Attacker)等兩種噴射艦載機以及短吻鱷(Short Sturgeon)雙螺旋槳引擎轟炸機的彈射測試。

在1950年,英仙座號加裝了第一代實驗型蒸氣彈射器BSX-1進行測試。

此後,英仙座號在1952年1月20日前往美國東岸的費城海軍造船廠,在2月12至15日向美國海軍展示蒸汽彈射器,讓美國海軍F-2H、F-3D、F-9F2等噴射艦載機起飛(測試期間由美軍驅逐艦提供550psi的蒸氣來工作,而不是皇家海軍標準的400psi系統),在美國期間進行的140次彈射全部成功,也促使美國海軍下定決心引進英製蒸氣彈射器;爾後BSX-1的皇家海軍實用化版本稱為BS-4,由布朗兄弟公司(Brown Brothers & Co.)產製,而美國引進的版本(包括直接從英國購買五套,隨後就授權在美國生產)則稱為C-11。結束這項任務後,英仙座號在1952年3月21日抵達樸次茅茲,隨後拆除了這套蒸汽彈射器(總計前後共進行1560次彈射),而艦上剩餘的維修裝備也全數拆除,至此英仙座號完全改成一艘純粹的兵員/飛機運輸船,航行於英國、香港與美國之間。在1953年6月15日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加冕的艦隊校閱(Coronation Fleet Review)之中,英仙座號作為觀禮貴賓的搭載艦,為此在飛行甲板上設置了臨時的露天座位。此後,英仙座號繼續擔任英軍的運輸船,在英國與遠東地區(包含香港、新加坡、南韓)之間輸送兵員和物資裝備。在1954年7月12日,英仙座號降為備役。最初皇家海軍部打算將英仙座號轉為支援潛艦的倉庫船,該艦在1955年被拖往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進行改裝;然而1957年的國防白皮書取消了這項計畫,最後英仙座號在1958年5月出售拆解。

可敬號/凱若.道爾曼號(荷蘭)/五月二十五日號(阿根廷)

巨像級四號艦可敬號(HMS Venerable R63)在1945年1月17日進入皇家海軍服役,此時納粹德國已經瀕臨崩潰,歐洲戰場的主要海上作戰已經結束。直到1945年9月二次大戰完全結束,可敬號從沒有機會參與任何一場戰鬥。在1945年內,可敬號曾多次參與人員與裝備運輸工作,包括戰爭結束後龐大的海外復員任務;其中,729名在戰爭期間被日本俘虜的荷蘭戰俘在1945年12月4日從印尼爪哇島丹戎不碌港(Tanjung Priok)送到雪梨。在1947年5月,可敬號從皇家海軍停役等待出售。

1.荷蘭的凱若.道爾曼號

荷蘭在二次大戰爆發初期就被納粹德國攻克,戰爭期間荷蘭海軍裝備幾乎損失殆盡(部署在荷蘭遠東屬地的海軍力量被日本帝國一掃而空)。戰後荷蘭海軍開始重建,荷蘭海軍高層仍希望建造一支擁有相當規模的遠洋海軍來保護本國以及海外利益(例如荷屬東印度)。在1945年底,荷蘭海軍提出一份未來海軍計畫,包括三艘輕型航空母艦,以及不少於48艘的反潛護航艦艇等等;不過,實際上荷蘭海軍的經費與人力都遠不能支持這樣規模的艦隊,因此實際的建軍計畫就不斷縮減。因此,荷蘭海軍決定先只裝備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在1946年向英國租借排水量14000噸、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奈拉納號(HMS Nairana)護航航空母艦(奈拉納級首艦,1941年11月7日安放龍骨,1943年5月20日下水,1943年12月12日服役),成為凱若.道爾曼號(HNLMS Karel Doorman QH-1),1946年3月23日進入荷蘭海軍服役,是荷蘭海軍史上首艘航空母艦,也使得荷蘭成為全世界第七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

凱若.道爾曼(Karel Doorman)是二次大戰期間荷蘭海軍少將;在1942年2月上旬,日本帝國揮軍攻打荷屬新幾內亞(此時荷蘭本國早已被納粹德國佔領),凱若.道爾曼少將在2月27日到2月28日的爪哇海海戰(Battle of the Java Sea,或稱為泗水海戰)中帶領當地的美國、英國、荷蘭、澳洲海軍聯合武力(ABDACOM)的海上編隊(含2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迎戰來勢洶洶的日本帝國海軍登陸艦隊;這支盟軍海軍編隊在2月27日下午開始與日本編隊交戰,至28日凌晨被日本海軍徹底擊潰,凱若.道爾曼少將與中了魚雷的座艦德·魯伊特巡洋艦(HNLMS De Ruyter)一同沈沒殉職,被視為荷蘭海軍在二次大戰中奮勇作戰的代表性人物。

在1948年1月,荷蘭向英國表達了對停役的可敬號的興趣。隨後,荷蘭海軍在1948年4月1日正式決定,將原本的凱若.道爾曼號歸還英國,改引進戰力更強的可敬號來替代,並延續凱若.道爾曼這個艦名(HNLMS Karel Doorman R81)。在1948年5月28日,舊的凱若.道爾曼號歸還英國,可敬號則在同一天於普利茅茲軍港( Plymouth)正式移交荷蘭海軍,在6月2日首次抵達鹿特丹港。

抵達荷蘭之後,新凱若.道爾曼號於1948年12月1日進入鹿特丹船塢公司(Rotterdam Drydock Company,RDM)的新船塢,進行為時9個月的翻修改裝,以適應荷蘭海軍的標準。這次改裝大幅翻新了人員起居空間;原本可敬號上的低階士官兵以及非戰鬥勤務軍官都只能睡掉床,而荷蘭海軍在改裝時則為所有人員設置固定式床位;五個人員起居艙都獲得加大,10個廚房也徹底翻新,設置啤酒冷凍庫,廚房設置現代化廚具設施,並增設冷藏室。洗衣間重新裝設,設置鏡子、撲上地板。而為了適合熱帶環境作業,RDM也在艦上安裝飲用水冷卻裝置,現代化的洗衣、烘衣機以及熨燙設施。作戰方面,這次改裝工程中,飛行甲板尾端的攔阻索數量從原本的8道增加為10道,此外還增加攔截網,以適應更重更快的艦載機。此外,航空管制設備也都予以更新。艦上編制1300~1500名人員。

在二次大戰期間,流亡英國的荷蘭軍力也有在航母上起降的經驗,例如操作英製費爾利(Fairey)箭魚(Swordfish )魚雷機的860飛行中隊。即便如此,二戰後荷蘭海軍重建並開始操作航空母艦時,仍遇到許多挫折;在凱若.道爾曼號服役初期,荷蘭海軍飛行隊發生過多次意外,都是因為訓練不良而造成。此外,由於荷蘭海軍就只有凱若.道爾曼號這一艘航母,如果這艘航母不在值勤,艦載機部隊就無法獲得海上訓練經驗。

在二次大戰後西方國家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NATO)組織中,荷蘭海軍分配到的任務是保障北海的安全,包括反潛與掃雷等,避免蘇聯海軍潛艦、遠洋艦隊從此進入大西洋或在西歐海岸佈雷。因此,北約希望荷蘭海軍集中力量在這些任務,而不是維持航空母艦、巡洋艦等大型遠洋主力艦艇(北約的遠洋作戰任務主要落在美國與皇家海軍手中)。然而,荷蘭皇家海軍仍希望保有凱若.道爾曼號以及兩艘巡洋艦(HNLMS De Ruyter與HNLMS Zeven Provincien),因為荷蘭仍需要保護海外的殖民地以及遠洋商船隊。尤其是估懸在東南亞的荷屬新幾內亞(New Guinea),戰後於1949年從荷蘭獨立的印尼對新幾內亞懷有野心,因此荷蘭需要航空母艦增援當地的荷蘭空軍。

此外,由於荷蘭財政困窘,因此國內也一直有呼聲希望裁撤昂貴的凱若.道爾曼號。在1949至1950年時,荷蘭國會有呼聲希望能放棄凱若.道爾曼號,並刪減軍費;當時荷蘭工黨(PvdA)的財政部長P. Lieftinck為荷蘭武裝力量的預算設定硬性上限。雖然P. Lieftinck在任內肯定海軍與空軍的作用,但當時荷蘭海軍仍然承受沈重的裁軍壓力。首先,荷蘭政府認為一旦西方與蘇聯爆發大規模戰爭,荷蘭面臨的主要威脅將是蘇聯的地面攻勢,而不是從海上;因此,荷蘭考慮裁撤海軍陸戰隊、併入陸軍。由於荷蘭國會以及輿論不會同意裁撤海軍陸戰隊,因此政府將裁減對象轉一到荷蘭海軍的三艘大船──凱若.道爾曼號航空母艦以及兩艘巡洋艦(HNLMS De Ruyter與HNLMS Zeven Provincien)。荷蘭政府也曾詢問美國海軍是否有興趣購買這三艘船艦,不過美國海軍毫無興趣。最後,荷蘭海軍部長、屬於天主教人民黨(KVP)的Moorman 少將務實地調整了海軍的結構,並在內閣裡成功地保護了這三艘荷蘭海軍最核心的大船。

在服役初期,道爾曼號搭載24架英製Fairey螢火蟲(Firefly)螺旋槳戰機與Hawker海狂怒(Sea Fury)戰鬥攻擊機,自衛武裝包括10至12門Bofors 40mm火砲;此外在1950年代,荷蘭海軍也從美國接收78架二次大戰的格魯曼TBM-3S2復仇者(Avenger)魚雷機以及偵察機等軍援。為了進行飛行員搜救工作,一開始艦上配備英國超級馬林(Supermarine)的海獺(Sea Otter)水上飛機,但隨後就被美製賽考斯基(Sikorsky)S-51直昇機取代,之後荷蘭還引進賽考斯基S-55與S-58直昇機,部署在凱若.道爾曼號上。當時的TBM-3S2復仇者魚雷機在各項軍事演習中表現良好。二次大戰後,噴射艦載機日漸成熟,而荷蘭海軍也對此展現了高度的重視,希望能繼續讓凱若.道爾曼號維持有效的戰力,而不至於落後於時代。在1956年,荷蘭宣布購買英製的海鷹(Sea Hawk)艦載噴射戰鬥機,總數22架,服役到1964年。

 

凱若.道爾曼號由兩艘費爾斯蘭級驅逐艦伴隨。

 

在1955年8月1日,凱若.道爾曼號進入荷蘭鹿特丹船塢,展開一項大規模改裝,以適應新一代的艦載噴射機,改裝工作持續到1958年。在這次改裝中,凱若.道爾曼號加裝了與中心線夾角8度的斜角甲板(甲板強度比原先更強,以承受更快更重的噴射機)、 一部BS-4蒸汽彈射器(可能是軌道行程較長的145英尺版本)與攔截索、新的航空整補設施、新設計的艦島、Bofors 40mm機砲(數量為12門)等,並換裝荷蘭國產雷達,包括荷蘭信號(HSA)的LW-01空中警戒雷達、LW-02對空搜索雷達、DA-01目標追蹤雷達、ZW-01 對海搜索雷達、兩部VI-01測高雷達等。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巴西也委託荷蘭對其巨像級航空母艦米納斯.格瑞斯號(Minas Gerais A11)類似的改裝。完成改裝後,道爾曼號滿載排水量增為19900ton,最大寬度從原本24.4m大幅增加到43m,操作10架購自英國的海鷹噴射戰鬥機,此外還有14架美國格魯曼TBF復仇者魚雷機擔任反潛魚雷/轟炸機,以及兩架S-58反潛直昇機。在這項改裝期間,荷蘭海軍航空隊部署到航空母艦上一同操作,使飛行員的經驗與技術可以維持;然而,航母的操作人員(尤其是在飛行甲板上協助艦載機操作起降的地勤人員)無可避免地蒙受了相當的流失。此外,這次改裝工程的執行也並不完全順利,由於改裝幅度頗大,加上設計時的誤差,導致改裝工程的花費超支,進度落後,這在荷蘭下議院引發許多批評,例如荷蘭工黨就表示懷疑是否仍有必要繼續保有這艘航空母艦。由於這些爭議,凱若.道爾曼號在1958年完成改時,只是低調地裝回到現役。

在1950年,凱若.道爾曼號進行第一次西向遠程部署,當時荷蘭貝恩哈德王子(prince Bernhard)在艦上服役。在1952年7月21日,凱若.道爾曼號抵達了北歐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 )。在1954年2月至4月,凱若.道爾曼號部署在大西洋與地中海,隨後又橫度大西洋至美國、加拿大東岸,返回荷蘭路上時又造訪丹麥與挪威,在1955年,凱若.道爾曼號部署在地中海,之後也在同一年與挪威海軍進行過聯合演習。在1959年,完成大規模改裝的凱若.道爾曼號第三次造訪美國。

1960年5月30日,凱若.道爾曼號在費爾斯蘭驅逐艦HNLMS Groningen(F813)與HNLMS Limburg (D814)伴隨之下展開環球遠航,南下繞過非洲大陸南端,行經印度洋、南太平洋,然後到南美洲,沿途造訪西班牙Via Las Palmas、印度洋上的模里西斯(Mauritius )、澳洲佛里曼爾特(Fremantle),在8月2日抵達荷屬新幾內亞的Hollandia,然後造訪智利、加拿大與美國,最後從大西洋取道,於12月20日抵達荷蘭鹿特丹,總航程達47600海里;由於當時荷蘭海軍遠洋補給能量不足,因此向鹿特丹的航運公司Ommeren租借蒸汽渦輪推進的商業油輪Mijdrecht來伴隨這次遠洋航行。凱若.道爾曼號這趟環球遠航的一向重要目的,是在經過當時新獨立的荷屬新幾內亞時,對印尼實施威懾,因為印尼宣稱擁有荷屬西新幾內亞的主權。除了本身的艦載機隊之外,道爾曼號也帶著12架Hawker獵人式(Hunter)噴射戰鬥機增援當地荷屬新幾內亞的空軍基地。正由於印尼與埃及為盟邦,凱若.道爾曼號編隊這次環球航行時不經由地中海、從埃及控制的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而是南下繞過非洲大陸。然而該艦抵達澳洲佛里曼爾特進行短暫停留時,由於當地的情緒普遍同情印尼,對荷蘭派遣的艦隊抱持敵視態度,當地的海事人員甚至拒絕派出拖船拖帶道爾曼號進港;為此,道爾曼號將艦載螺旋槳飛機的發動機固定在甲板邊緣,以此推力將道爾曼號推入船席。印尼對道爾曼號的威脅也有對策,曾制訂特克拉(Operation Trikora)作戰計畫,準備六架由蘇聯提供的Tu-16噴射轟炸機攜帶AS-1/KS-1反艦飛彈將道爾曼號擊沈。然而隨後荷蘭與印尼達成協議,荷蘭從新幾內亞撤軍,當地交由聯合國和平部隊維持,因此印尼攻擊道爾曼號的計畫就沒有實施。在這次環球遠航中,原本荷蘭也打算派遣道爾曼號前往日本橫須賀,參加雙方建立外交關係350週年紀念,但由於當地印尼與日本民間抗議,道爾曼號的訪問計畫遭到取消。

凱若.道爾曼號服役後期作為反潛航空母艦,此為甲板上的S-2F追蹤者反潛機隊。

在1960年,荷蘭皇家海軍向加拿大採購17架美國格魯曼授權加拿大製造的S-2追蹤者(Trackers)螺旋槳反潛機以後。在1961年8月,凱若.道爾曼號前往加拿大與美國,接收了這批S-2F反潛機。在1965至1966年,道爾曼號接受第二次大規模維修改裝,改為專職反潛航空母艦,以執行北約分工之下的北大西洋反潛巡邏。改為反潛航空母艦後,艦上原本的固定翼戰鬥攻擊機隊就遭到取消,艦上搭載由8架S-2反潛機與6架S-58反潛直昇機組成的反潛編隊。在1967至1968年,凱若/道爾曼在英國以及西歐外圍水域活動,曾造訪西班牙巴塞隆納(Barcelona)、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以及英國直布羅陀(Gibraltar );而直布羅陀是荷蘭海軍航空母艦最後一個造訪的外國港口。

在1960年代初期,由於荷蘭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航空母艦對荷蘭的重要性快速下降。在北約分工之下,荷蘭主要擔任北大西洋的反潛任務;隨著美製P-2海王星(Neptunes)陸基長程反潛機的問世,加上新建造的、能搭載Westland Wasp反潛直昇機的六艘汎.斯佩克級(Van Speijk class)巡防艦(英國Type 12的荷蘭版),這項任務不需要養昂貴的航空母艦就能勝任。而艦齡日益老舊的凱若.道爾曼號,維護成本也日益高昂。因此,荷蘭在1964年就決定,凱若.道爾曼號只會服役到1970年左右。

凱若.道爾曼號與當時全世界最大的美國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

核子動力航母。

在1968年4月26日,即將展開新一輪部署任務的道爾曼號發生機艙火災,火勢從前機艙(鍋爐)開始,並蔓延到後部機艙,損壞相當嚴重,評估至少需要五個月才能修復。隨後,荷蘭認為不值得花費鉅資修復所剩時日不多的道爾曼號,旋即於4月29日決定將該艦除役。正好此時阿根廷求購航空母艦來取代先前購買的 巨像級航空母艦獨立號(ARA Independencia V-1),因此荷蘭就在1968年10月15日以950萬荷蘭盾的價格,將道爾曼號出售給阿根廷,而阿根廷也負擔修復該艦的經費。總計凱若.道爾曼號20年的服役生涯(1948至1968年)中,總共完成12600架次的飛機降落。

在修復工程中,道爾曼號換上先前拆自未曾服役的莊嚴級航空母艦利韋亞坦號(HMS Leviathan)的鍋爐;此外,由於阿根廷操作美式艦載機,因此艦上的後勤支援設施也要一併修改。轉賣給阿根廷之後,道爾曼號被改名為五月二十五日號(ARA Veintcinco de Mayo V-2),在1969年3月12日服役。

2.阿根廷的五月二十五日號

進入阿根廷服役後,一開始五月二十五日號搭載美製F9F美洲豹(Panther)噴射戰鬥機,爾後換成美製A-4Q天鷹式(Skyhawk)攻擊機,其他艦載機包括美製S-2反潛機與海王反潛直昇機 等。此外,在1969年9月五月二十五日號服役未久之時,英國Hawker Siddeley公司也曾向阿根廷展示開發中的獵鷹(Harrier)GR.1型V/STOL戰鬥機;諷刺的是,如果當時英國推銷成功,1982年福克蘭戰爭時,就可能會出現阿根廷獵鷹與皇家海軍交戰的場面。

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號,甲板上是A-4Q天鷹式機隊。

五月二十五日號甲板上的法製超級軍旗攻擊機隊。

一架超級軍旗機正從五月二十五日號甲板彈射起飛。一旁停放著超級軍旗與A-4Q天鷹式。

一架S-2反潛機正準備由五月二十五日號彈射升空

一架A-4Q天鷹式正準備降落於五月二十五日號的甲板。

在1970年代阿根廷入侵智利的衝突中,阿根廷也曾打算以五月二十五日號支援攻擊畢格海峽(Beagle Channel)的作戰。在1982年4月阿根廷佔領英屬福克蘭(Falkland)群島(阿根廷稱之為Malvinas島),阿根廷海軍編組第79特遣編隊(Task Group 79)支援登陸作戰。在開戰初期,TG.79兵分兩路,分別是TG79.1與TG79.2。其中,五月二十五日號率領TG 79.1,在開戰初期支援阿根廷陸軍的登陸作戰,編隊兵力包括阿根廷兩艘Type 42飛彈驅逐艦中的聖特里尼達號(ARA Santísima Trinidad D-2)以及三艘德拉蒙德級(Drummond class)巡邏艦(法製A69型);此時,五月二十五日號的艦載機總兵力包括8架A-4攻擊機、6架S-2反潛/巡邏機和4架海王反潛直昇機。TG79.2由另一艘Type 42驅逐艦海克利斯號(ARA Hercules D-1)、3艘美製艾倫.桑納級(Allen Sumner class)二戰型驅逐艦ARA Piedra Buena(D-29)、ARA Hipolito Bouchard(D-26)、1艘美製基靈級(Gearing class)二戰型驅逐艦、艦隊油船YPF Puerto Rosale組成。阿根廷部隊登陸後,TG 79.1以及TG79.2在福克蘭群島以北(英國最可能來襲的方向)戒備。而阿根廷海軍旗艦貝爾格拉諾上將號(ARA General Belgrano C-4)輕巡洋艦則在4月26日出海,在福克蘭群島以南巡邏,監視、牽制與英國友好的智利海軍的動作。

在4月12日,英國宣布從當天午夜起,福克蘭島周圍半徑200海里範圍劃為海上禁航區(Maritime Exclusion Zone,MEZ),任何進入的阿根廷海軍船艦以及增援福克蘭的船隻都會遭到英國核能潛艦攻擊。英國發布後,阿根廷一開始決定先暫時將海軍船艦撤離禁航區,但很快又認為英軍不大可能無視外交及輿論壓力,在沒有事先警告的情況下擊沉民用船隻,因此仍繼續派遣徵用商船前往福克蘭,為島上阿根廷軍進行補給。在4月23日,英國政府聲明,不僅任何進入200海里禁航區的阿根廷作戰單位都會被摧毀,且任何英方認為以各種形式構成妨礙和威脅的阿根廷軍事單位也將遭到攻擊。在4月30日,英國進一步宣告福克蘭周圍200海里成全面禁航區(Total Exclusion Zone,TEZ),任何進入的阿根廷船艦跟航空機都會遭到英軍攻擊。

當時,英國內閣都在爭辯是否授權主動攻擊五月二十五日號。就作戰上,英軍自然不希望失去攻擊主動權;戰場前線信息傳回本土、內閣各部門大臣討論作決策再傳回前線艦隊,需要不短的時間,屆時阿根廷很可能已經先發制人攻擊了英國遠征艦隊。此外,英國派往福克蘭的第317.8特遣群,帳面兵力與阿根廷海、空兵力相較並沒有優勢;伍華德指揮的航母編隊艦隊只有2艘航母、4艘驅逐艦和5艘巡防艦,負責奪回南喬治亞島的CTG 317.9特遣群(包含一艘驅逐艦、一艘Type 12巡防艦)已經在4月26日完成任務,但要等到5月2日才能歸隊。後續增援的軍艦有些在路上、有些還在整備,起碼都要等5月中旬以後才會陸續抵達。然而,在靠近極區的福克蘭,進行軍事作戰的窗口有限,一旦拖到天氣變冷而仍無法收復福克蘭,就只能撤軍;即便英國能擊沈阿根廷每一艘軍艦,只要他們能遲滯或殺傷英國遠征艦隊使之無法奪回福克蘭,英國在戰略上就失敗了。因此,英國軍方自然希望握有交戰主動權,在有機會時就及時消滅阿根廷海軍的戰力,增加英國收復福克蘭的勝算。

帳面上,阿根廷空軍擁有上百架噴射軍機,包括A-4天鷹式攻擊機以及超級軍旗攻擊機,阿根廷空軍則有幻象-3、匕首式、坎培拉轟炸機等,帳面兵力大大超越英國遠征艦隊兩艘輕型航空母艦上的二十多架獵鷹戰機。雖然阿根廷軍機必須從本土飛來,大大削弱了作戰能力,但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攜帶的A-4天鷹式攻擊機就深具威脅;英軍估計,五月二十五日號的A-4攻擊機,理論上最大打擊距離可達300至400海里,而如果能搭配超級軍旗攻擊機與飛魚反艦飛彈,攻擊半徑還可進一步延長(當時英國並不確定阿根廷購買的超級軍旗是否已經能整合部署到五月二十五日號上,實際上並沒有);如此,五月二十五日號理論上能輕鬆在200海里禁航區以外對英國遠征艦隊發動攻擊。當時英國估計,五月二十五日號能攜帶10架A-4。英國國防部認為,武力運用不應受限禁航區限制;基於五月二十五日號的打擊範圍以及作戰意義,應授權對於五月二十五日號進行攻擊。

由於有情報稱,疑似英國Type 42驅逐艦埃克塞特號(HMS Exeter D89)從巴拿馬運河駛向太平洋(實際上可能是英國賣給智利的郡級驅逐艦諾福克號(HMS Norfolk D21)遭到誤報),阿根廷軍方開始擔心英國更多艦艇太平洋方面繞過合恩角,從南端夾擊福克蘭;因此,阿根廷海軍在4月26日調整編組,解散TG79.2,把TG79.2原有兩艘桑級驅逐艦ARA Piedra Buena(D-29)、ARA Hipolito Bouchard(D-26)以及艦隊油船YPF Puerto Rosale派去與貝爾格拉諾上將號編成TG79.3,由貝爾格拉諾上將號擔任旗艦,在福克蘭群島南邊200海里禁航區邊緣活動,戒備智利以及可能從合恩角北上的英國海軍兵力。至於TG79.2另外兩艘驅逐艦(Type 42與基靈級)則併入五月二十五日號率領的TG79.1,部署在福克蘭群島北部200海里禁航區邊緣;此外,原本配屬於TG79.1的三艘德拉蒙德級巡邏艦由於排水量較小且配備飛魚反艦飛彈,因此抽出編組成TG 79.4單獨運用。

理論上,阿根廷的佈局,可以對從亞松森島南下的英國遠征艦隊進行三方夾擊,北面是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的TG79.1以及攜帶飛魚反艦飛彈的TG79.4,南面有攜帶飛魚反艦飛彈以及貝爾格拉諾號6吋(155mm)艦砲的TG79.3,而阿根廷空軍則能從本土起飛、從西側攻擊英國遠征艦隊。不過,阿根廷海軍船艦多為二戰時代的老舊船艦,不僅許多船機械老舊、船況不佳而航速低下,而且缺乏現代化的探測以及通信能力(尤其要進行無線電管制避免暴露位置);要能同時協調兩個在戰場上不同位置的水面艦編隊進行協同夾擊,將十分困難。更重要的是,雖然英國兩艘輕型航母攜帶的海獵鷹戰鬥機無論數量、航程,要同時兼顧遠征艦隊本身防空以及制海作戰將相當吃力,但是英國擁有世界頂級的核子動力攻擊潛艦,能在水下任何位置攻擊阿根廷海上編隊,而阿根廷方面缺乏現代化反潛能力,無法有效對抗能在水下以30節航速持續航行的英國核子動力潛艦。

在5月1日,五月二十五號航空母艦派出一批S-2反潛機進行搜索,並在下午首次發現了英國特遣艦隊(阿根廷S-2最後一次確認英國編隊位置是5月1日夜間23時左右),TG79.1遂打算利用夜暗迫近英國特遣艦隊,准備第二天早上發動攻擊 ,而南面的TG 79.3也可能配合發動攻擊,對英國遠征艦隊實施南、北兩面夾擊。照阿根廷海軍原本的作戰計畫,在5月2日凌晨5時28分,五月二十五日號派出S-2反潛機標定英國特遣艦隊位置,幾小時後派遣另一架S-2接替並保持持續追蹤,然後引導五月二十五號起飛的A-4攻擊機群攻擊英國特遣編隊;此作戰會出動五月二十五日號上全部可用的6架A-4,每架都攜帶4枚炸彈(滿載)。如果空襲獲得良好成果,南面由貝爾格拉諾上將號巡洋艦率領的TG 79.3編隊就伺機向英軍遠征艦隊發起攻勢擴大戰果,而由輕巡邏艦編組的TG 79.4編隊(擁有飛魚飛彈)則視情況攻擊分散的英軍船隻;在完成空襲後,五月二十五日號將迅速後撤,拉開距離,躲避英軍的反擊。

然而,阿根廷派出的S-2F巡邏機也被英國遠征艦隊察覺;英軍立刻派遣海獵鷹戰機沿著S-2F反潛機飛來的方位,跟縱並找到了位於西北方的阿根廷TG 79.1編隊。英國派出的海獵鷹機一度遭到909型射控雷達追蹤,明顯來自於一艘負責屏衛航空母艦的阿根廷Type 42驅逐艦。

五月二十五日號在5月2日凌晨派出的S-2F巡邏機並未捕捉到英軍遠征艦隊,且5月2日凌晨開始,海面幾乎處於無風狀態;五月二十五日號由於機械老舊、已經達不到原始額定航速(最大航速可能只剩25節),無法製造足夠的甲板風力讓滿載油彈的A-4Q起飛,鍋爐也很難同時給推進系統與蒸氣彈射器充足的蒸氣壓;如果抽出部分油料讓A-4在當時能夠起飛,打擊半徑可能只剩70到80英里(要確保有足夠燃油回航),則五月二十五日號勢必要深入英軍宣告的200海里禁航區,很可能遭到英國核子潛艦攻擊,同時遭到英國遠征艦隊航空母艦反擊的機率也大幅增加。於是,阿根廷方面推遲了原訂的空襲計畫,TG79.1在5月2日下午進行新一輪偵查飛行;考慮到TG 79.1特遣隊位置很可能已經被英國知道,阿根廷決定將空襲的A-4兵力減少到4架,預留力量防備英軍的空襲。由於空襲計畫推遲,在福克蘭水域南方的TG 79.3也收到指令,轉向遠離禁航區。

然而就在5月2日將近下午4時,TG79.3的貝爾格拉諾上將巡洋艦號遭到皇家海軍核能攻擊潛艦征服者號(HMS Conqueror S-48)以魚雷擊沈。在5月2日下午,五月二十五日號的S-2偵察起飛,並成功截獲英國遠征艦隊的電磁訊號;準備攻擊時,貝爾格拉諾上將號被英軍潛艦擊沈的消息傳來。此後,防備英軍潛艦成為最高優先,空襲只能取消。阿根廷海軍南方戰區司令胡安.隆巴多(Juan Lombardo)中將知道阿根廷海軍無力搜索英軍核能潛艦,於是下令阿根廷艦隊退出戰區,盡可能在水深不超過100公尺的本土近海海域,避免遭到潛艦攻擊,並將注意力放在反潛搜索以及保護本土海上交通。

在5月3日到5日,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陸續發現疑似遭到潛艦跟蹤的跡象,並在5月5日執行了反潛行動;然而,隨後英國的公開報導證實,沒有取得成功。隨後,隆巴多下令五月二十五日號放棄後續行動,返回港口,艦上所有艦載機進駐本土機場繼續執勤;而阿根廷其餘軍艦則專注於保護本土安全與近海航道,徹底退出福克蘭戰事。五月二十五日號的A-4Q攻擊機轉移至阿根廷本土Río Grande基地,從陸上繼續支援作戰。

打從阿根廷發動戰爭一開始,就沒有做好因應英軍前來武力收復的準備,只寄望能從政治上解決;因此,阿根廷海軍艦隊的作戰方案一開始就只打算將五月二十五日號作為威嚇性的存在艦隊,而用來搜索英國遠征艦隊並正面決戰。因此,阿根廷海軍一開始就無意大規模使用五月二十五日號的S-2反潛機進行海洋搜索──戰爭期間阿根廷使用空軍的波音707與美製SP-2H海王星(eptune)長程巡邏機來搜索英國遠征艦隊,但實際上S-2更適合執行這類任務。阿根廷也很擔心五月二十五日號被擊沈,進而使阿根廷在日後與智利等鄰國的爭端中居於下風。

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退出戰鬥後,阿根廷軍方失去了由其他方向對英軍實施空襲的可能性;由於阿根廷軍機續航力不足,如果從本土的基地起飛,就無法實施多方向、多批次的攻擊,飛往福克蘭就只能侷限在一個方向。阿根廷海軍航空隊的A-4Q航程有限,從阿根廷本土起飛必須經過空中加油才能飛抵福克蘭,而如從航空母艦起飛則無必要,就能減低對KC-130空中加油機的倚賴,增加整個阿軍能同時投入戰場的攻擊機數量(不過阿根廷貧弱的指揮管制能力不足以協調空軍與海軍航空隊實施偕同攻擊)。五月二十五日號退出戰鬥後,這類構想自然化為泡影,也大幅減輕了英國遠征艦隊的防空壓力。

除了貝爾格拉諾上將號沈沒造成的震撼外,阿根廷海軍將航母編隊撤出的主因,也包括五月二十五日號的編隊不具備全方位作戰能力,且整個阿根廷海軍嚴重缺乏現代化反潛能力,沒有能遠距離探測敵方潛艦的拖曳陣列聲納,也沒有如美製MK-46般航速較高的反潛魚雷;艦隊裡的主要反潛武器是二戰水平的無導引深水炸彈等,即便海王反潛直昇機電力推進MK-44魚雷也航速過慢,這些武器要攻擊航速在25節以上的核能攻擊潛艦幾乎無效。阿根廷海軍當時相對最有效的反潛平台是S-2反潛機以及與海王反潛直昇機,這些全都部署在五月25日號航空母艦上,而這艘老舊航母航速緩慢,本身就需要龐大力量保護;而且無論是航母本身和S-2反潛機都因老舊而飽受妥善率問題之苦,S-2很多時候也用來搜索敵方艦隊,無法隨時保持反潛作業。五月二十五日號這樣的二戰舊型航母,中央飛機升降機使用時會阻斷起飛作業;艦上的S-2反潛機由於老舊而故障叢生,故障時需要先用升降機送回機庫維修,維修好後再用升降機送上甲板試車,使用升降機期間艦上的起飛作業只能中斷;再加上艦上輪機老舊、航速不足,艦載機起飛十分仰賴甲板風條件,綜合以上五月二十五日號很難保持隨時派出艦載機執行反潛任務。而航速方面,不僅阿根廷海軍許多二戰時代舊艦艦況較差,三個海軍編隊都各帶有一艘油輪提供燃料,其中只有一艘是正規艦隊油輪,補給效率航速相對較快(18節),其他兩艘都是更慢的商業油輪,帶著這些油輪則編隊航速都被拖慢,無法逃避英國核子潛艦的追擊;阿根廷海軍的二戰型驅逐艦,高速航行48小時候就一定需要油船補給燃料,少掉這些油輪則艦隊肯定無法繼續作業。綜合以上,皇家海軍的核子潛艦對於阿根廷海軍而言,既跑不過、探測不到又打不到,完全無力招架。

阿根廷海軍艦隊退出戰區也使英國基本實現了對福克蘭群島水域的海面封鎖,此後阿根廷只能以空軍運輸機冒著被擊落的危險對福克蘭實施空運,大大加重了 阿根廷空軍的任務負荷。五月二十五日號的A-4Q機隊曾在5月21日的攻勢中擊沈皇家海軍Type 21熱情號(HMS Ardent F-184)巡防艦,不過三架A-4Q遭到擊落。

在1983年,阿根廷曾打算修改五月二十五日號,使之裝備阿根廷在戰前向法國新購的Dassault超級軍旗(Super Étendard)攻擊機;然而,阿根廷在 福克蘭戰後遭西方國家軍事禁運,加上財政匱乏,已經難以繼續維護五月二十五日號。當時該艦的主機已經發生嚴重問題,但阿根廷海軍沒有資金進行修復。接下來的時間裡五月二十五日號已經難以有效運作,最後終於在1997年停役;在此時,艦上許多裝備已經遭到拆卸,出售給巴西海軍 ,用於維持該國米納斯.格瑞斯號(Minas Gerais A11)航空母艦(例如彈射器)。在2000年,五月二十五日號出售,拖至印度Alang船廠拆解(該廠先前也拆解巴西的米納斯.格瑞斯號);雖然當時巴西有意出售米納斯.格瑞斯號給阿根廷來接替五月二十五日號,但由於該艦同樣相當老舊且狀況不佳,自然遭到阿根廷拒絕。

復仇號(英國、澳洲)/米納斯.格瑞斯號(巴西)

在1951年6月,英國方面通知澳洲,澳洲訂購的莊嚴級航空母艦墨爾本號(HMAS Melbourne R21)航空母艦至少必須等到在1954年3月之後才能完工交付(比原訂時程落後21個月);此時,澳洲只有一艘1948年服役的英製莊嚴級航空母艦雪梨號(HMS Sydney R17)。為了盡快形成兩艘航空母艦的運作體系,澳洲國防議會建議皇家澳洲海軍租借一艘英國航空母艦,填補墨爾本號服役前的空檔。隨後澳洲與英國就達成協議,將巨像級的復仇號租借給澳洲。

復仇號在1952年1月完成必要的改裝與整修,1952年11月13日進入 皇家澳洲海軍服役,仍維持原艦名復仇號(HMAS Vengeance),只是將原本的前綴改為皇家澳洲海軍的HMAS。在雙方的協議中,皇家海軍無償租借復仇號給 皇家澳洲海軍,但澳洲需負擔移交前的整修與改裝費用。皇家澳洲海軍預定在墨爾本號服役後,接著讓雪梨號進行與墨爾本號相似的大規模改裝(包括換裝斜角甲板),而墨爾本號的延誤也影響到雪梨號展開改裝的時程,因此 皇家澳洲海軍一開始尋求的是1952底至1956底年的四年租借合約,以完全填補這段空窗期。最初皇家澳洲海軍打算在復仇號上操作海毒式(Sea Venom)噴射機與塘鵝式(Gannet)螺旋槳飛機,但為此就必須為復仇者號更換新攔截索,如此服役時程就會延後到1954年3月,而且額外的經費都需要 皇家澳洲海軍負擔,因此這項提議沒有實現。在皇家澳洲海軍服役期間,澳洲還是為復仇號進行了小幅度的修改,包括額外的飛行機組員起居設施。復仇號在1952年11月13日進入 皇家澳洲海軍服役。在1954年,伊莉莎白二世搭乘皇家郵輪哥德號(Royal Yacht Gothic)訪問澳洲,而復仇號就在1954年2月至4月擔任哥德號的護航工作。在1954年6月,復仇號從皇家澳洲海軍第一線作戰序列中除名,降為訓練艦。在1955年5月,復仇號將訓練工作轉移給雪梨號,並準備歸還英國。復仇號在1955年8月13日抵達英國,10月25日正式舉行除役典禮歸還英國,而原本艦上的 皇家澳洲海軍官兵則成為墨爾本號的第一代人員。

1954年4月3日,復仇號護送皇家郵輪哥德號行經科克斯群島(Cocos Islands)時,復仇號的人員在

飛行甲板上排列出伊莉莎白二世的簽名。伊莉莎白二世觀看之後,傳給復仇號一則信息;

「感謝你們的赝造簽名」(Thank you for the original forgery)。

回歸英國之後,復仇號並未回到皇家海軍現役。在1955年巴西總統大選後,巴西總統Humberto de Alencar Castello Branco承諾巴西海軍,購買一艘航空母艦,他隨後表示這是為了安撫巴西海軍,避免在他1956年初的就職典禮時叛變。雖然Humberto de Alencar Castello Branco本人認為購買二手艦艇在軍事上毫無用處,但巴西仍在1956年12月14日與英國敲定購買復仇號航空母艦的合約,價值900萬美元。巴西購入復仇號之後,隨即與荷蘭鹿特丹船塢簽約,為這艘航空母艦進行大規模翻修改裝,從1957年執行到1960年,在1960年12月6日於荷蘭成軍,命名為米納斯.格瑞斯號 (Minas Gerais A11);米納斯.格瑞斯號的改裝項目與同時其荷蘭為本國購買的巨像級航空母艦凱若.道爾曼號(Karel Doorman R81)類似,包括安裝8.5度的斜角飛行甲板、安裝英國McTaggar Scott公司的C3蒸汽彈射器 (可能是BS4依照巴西海軍要求修改的版本,軌道行程至少140英尺,可操作30000磅級艦載機)、更強的攔截索、舉升力量強化的升降機、加裝四具蒸汽渦輪發電機來產生交流電、重造新艦島並更換新型電子設備等,完成改裝後的米納斯.格瑞斯號可以操作重達20000磅(9100kg)的軍機。

在1976至1981年,米納斯.格瑞斯號進行一次大規模翻修,主要改良項目包括增設新的資料鏈系統,以配合英國授權巴西建造的尼泰羅伊級(Niteroi class)巡防艦(衍生自Type 21亞馬遜級),此外也更新電子裝備。在1987年12月,參與Operation Dragon XXIII演習的米納斯.格瑞斯號由於彈射器發生問題,不得不退出演習;由於 此種老舊彈射器已經停產,米納斯.格瑞斯號在接下來數年內只能在沒有彈射器輔助的情況下繼續運作(S-2反潛機仍能不靠彈射器起飛,唯性能難免受到影響)。在1991年7月至1993年10月,米納斯.格瑞斯號進行了延壽改裝工程,包括整修鍋爐、推進系統、加裝SICONTA指揮管制系統、換裝兩具新導航雷達、加裝一套Scanter Mil-Par 進場管制雷達系統,並準備安裝法製Simbad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使用西北風防空飛彈)。在1994年, Bofors快砲都被拆除(但仍保留裝回的空間), 正式加裝兩座Simbad西北風(Mistral)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在1995至1996年,米納斯.格瑞斯號進行改裝,換上了購自阿根廷、原本用於五月二十五日號的彈射器,恢復操作固定翼機的能力,隨後就開始測試操作A-4天鷹式攻擊機的能力(見下文)。

武裝方面,改裝完成時,米納斯.格瑞斯號配備10門Bofors 40mm快砲,分裝於兩個四聯裝砲塔與一座雙聯裝砲塔上。電子裝備方面,依照1996年的狀態,米納斯.格瑞斯號的雷達包括一具美製AN/SPS-40對空搜索雷達、一具Plessey AWS 4平面搜索雷達、一具荷蘭Signaal ZW06導航雷達、兩具SPG-34射控雷達與一套Scanter Mil-Par 進場管制雷達系統。

在生涯大部分時間,米納斯.格瑞斯號都作為專職的反潛航空母艦,艦上配備S-2E固定翼反潛機與反潛直昇機。在1965年,巴西總統Humberto de Alencar Castello Branco宣布海軍停止操作固定翼作戰飛機,所有固定翼機都由空軍操作;因此,米納斯.格瑞斯號開始混合搭載海軍與空軍的飛行單位,包括海軍的反潛直昇機中隊以及交給空軍操作的S-2T固定翼機。以1990年代中期的狀態,艦上編制六架S-2E反潛機、4至6架ASH-3D海王反潛直昇機、2架AS-355 Ecureuils直昇機以及3架A-332超級美洲山獅(Super Puma)運輸直昇機。在1993年11月的巴西、阿根廷聯合演習中,阿根廷海軍航空隊的法製超級軍旗(Super Étendard)攻擊機降落在米納斯.格瑞斯號上;這是由於阿根廷的五月二十五日號在1980年代就因為推進系統問題而癱瘓,為了讓艦載機飛行員保持在航空母艦上著艦的技術,只好商借巴西的航空母艦。在1997年,巴西租借阿根廷殘餘的A-4Q天鷹式機隊在米納斯.格瑞斯號上進行甲板操作訓練,此時米納斯.格瑞斯號已經換上先前五月二十五日號的彈射器;事實上,巴西早在1980年代上半就曾考慮從以色列或科威特購買二手的A-4天鷹式攻擊機來裝備米納斯.格瑞斯號,不過由於經費不足而在1984年10月取消。在1999年,巴西海軍從科威特空軍購入20架二手美製A-4KU天鷹式攻擊機以及三架TA-4KU教練機,總價值7000萬美元,這批飛機從2000年3月服役,同年10月開始在米納斯.格瑞斯號上操作,這也是米納斯.格瑞斯號在巴西服役以來,第一次裝備固定翼噴射作戰飛機,而且這支機隊由巴西海軍直接操作管轄。

由於米納斯.格瑞斯號是二次大戰時代設計的三手舊艦,巴西早在1980年代初期就開始研究替換的方案,包括自行研擬建造航空母艦。當時巴西海軍曾考量兩種不同設計,第一種是40000ton的中型航空母艦,能操作40架固定翼艦載機;第二種提案排水量25000ton,艦體依照商規建造,只能操作直昇機。從1999年,替換米納斯.格瑞斯號成為巴西相當重視的議題,縱使該艦經過多次升級,其先天艦齡已經過於老舊,在2010年之前就必須汰換。當時考量的選項之中,包括購買法國即將淘汰的福熙號(Foch R99)航空母艦;巴西海軍的重要考量之一,就是使用傳統起降的艦載機,或者操作STOVL戰機與直昇機;由於後者不需要彈射器與攔截索,整體操作成本較為便宜,但巴西已經在1990年代末期投資購買天鷹式,在2000年代初剛完成訓練並形成戰力,如果又要改成STOVL戰機,將是資源與時間的浪費。在2000年,巴西與法國達成協議,購買福熙號來替代米納斯.格瑞斯號,該艦在2000年11月15日移交巴西,暝名為聖保羅號(SÃO Paulo A-12)。在2001年10月16日,米納斯.格瑞斯號從巴西海軍除役,而A-4攻擊機隊與海王式直昇機隊就轉移到聖保羅號上服役」。

米納斯.格瑞斯號除役時,是全世界最老的航空母艦。當該艦在2002年出售拆解時,英國海軍協會有意將該艦購回英國當作博物館,然而該協會並無足夠的經費來購買米納斯.格瑞斯號。在2004年7月,米納斯.格瑞斯號被拖至印度Alang的船廠拆解。

戰士號(加拿大、英國)/獨立號(阿根廷)

巨像級的戰士號(HMS Warrior R31)原本命名為勇氣號(HMS Brave),在1944年5月20日下水。最初皇家海軍打算讓戰士號盡快於印度洋服役,因此省略了暖氣設施(在熱帶地區不需要)。然而,戰士號仍趕不上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爭結束後,皇家加拿大海軍決定定購買未完工的莊嚴級(Majesty class)輕型航空母艦強力號(HMS Powerful),該艦先接受大幅度改裝來適應新一代的噴射艦載機。而為了先讓皇家加拿大海軍進行訓練以及執行勤務,加拿大遂先租借戰士號來使用。戰士號在1946年1月24日完工,1946年3月14日 正式加入皇家加拿大海軍服役,仍維持原本的艦名(HMCS Warrior CVL-31),只不過前綴改為皇家加拿大海軍的HMCS。然而非常不巧地,沒有暖氣設施的戰士號必須在嚴寒的加拿大服役;而加拿大並沒有為戰士號進行改裝,而將目光瞄準設計更新、未能完工的莊嚴級航空母艦。結果,加拿大與英國達成協議, 在1948年戰士號租約滿以後,改以第三艘莊嚴級 航空母艦宏偉號(HMS Magnificent ,移交加拿大後成為HMCS Magnificent  CVL 21)代替(仍以租借方式提供給加拿大)。

於是在1948年3月23日,由加拿大歸還的戰士號進入皇家海軍服役;實際上,這是該艦第一次在皇家海軍服役。隨後戰士號在達文波特(Devonport)進行改裝,測試一種敷設在飛行甲板的橡膠彈性層,希望能吸收艦載機降落的衝擊,使艦載機起落架在設一上能減輕一些重量。一架海吸血鬼(Sea Vampire)戰鬥機用來進行這項測試,初步顯示這個概念相當成功,不過此計畫後來並沒有下文。在1949年9月,戰士號降為備役;然而隨著韓戰的爆發,戰士號在1950年5月回到現役並支援登陸英軍的作戰。在1952到1953年,戰士號在達文波特進行改裝,改建飛行甲板,增加一個角度很小的斜角甲板進行測試。隨後戰士號參與1956至1958年搏鬥行動(Operation Grapple),這是英國第一次的氫彈試爆;在測試中,戰士號派出TBF復仇者魚雷機,蒐集氫彈爆炸範圍附近的大氣樣本。由於通過被核子輻射污染的大氣,當這些TBF完成任務返回艦上後,隨即被彈射器拋入海中。在1950年代後期,鑑於噴射機重量與速度都越來越大,巨像級的設計已經難以因應,因此戰士號在完成搏鬥行動之後,旋即在1958年2月除役;而當戰士號從搏鬥行動返航時,順道拜訪阿根廷,並在阿根廷海軍面前展示該艦,推銷的意味濃厚。

在1958年夏季,阿根廷正式決定購入戰士號,改名為獨立號(ARA Independencia V-1),該艦在1959年7月8日正式進入阿根廷海軍服役。阿根廷海軍使用美製軍機,因此艦上的艦載機隊就改成F9F美洲豹(Panther);而其他艦載機還包括TF-9J美洲豹教練機、北美航空(North American)T-28特洛伊(Troja)噴射教練機等。此時,艦上的Bofors 40mm機砲數量減為12門,稍後進一步減至8門,不過直到1962年5月,艦上仍保留1個四聯裝40mm砲座以及9個單管40mm砲座。

在1969年,隨著購自荷蘭、改裝幅度更大的五月二十五日號(ARA Veinticinco de Mayo V-2)航空母艦進入阿根廷海軍服役,獨立號也在1970年退出現役,隔年出售拆解。

接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