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海軍Tier 2水面作戰船艦(SEA 3000)
──by captain Picard
(1) (2)
澳洲2023年防衛戰略審查(DSR)的獨立分析報告中,把未來艦隊結構分為「Tier 1」與「Tier 2」兩種;「Tier 1」是高端大型主戰艦艇,著重防空、反彈道飛彈等任務, 而相對較小的「Tier 2」則是艦隊的「工作馬」,用來取代紐澳軍團級;這樣的艦隊結構變更,使得杭特級數量遭到刪減(由9艘減為6艘), 並可能另開新造艦案(包括Tier 2)。 因此,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以及歐洲廠商因應DSR之後的澳洲未來艦隊結構演變,都來準備新提案。 在2023年11月7日至9日在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中, 包括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西班牙納凡提亞澳洲分公司、德國TKMS、英國巴布克集團澳洲分公司、美國吉布斯&考克斯等,都展出了針對澳洲可能需求的新一代船艦提案。 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MHI)也展出了該公司為日本海自設計、打算從令和6年度(2024)開始編列的「未來多機能防空護衛艦」(Future Multi-Mission Frigate – Anti-Air Warfare,FMF-AAW),排水量約4500噸,以現役最上級為基礎進一步強化防空能力。 依照2024年2月20日澳洲國防部公布的未來艦隊結構,Tier 2巡防艦建議獲得至少7艘,理想為11艘。Tier 2船艦以水下(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能獨立運作或者與Tier 1船艦共同作業,以保障海上航運以及防衛澳洲的重要軍事資產。在獨立分析評估程序中,以四種現成的通用巡防艦船艦平台設計作為未來Tier 2船艦選擇的範本,分別是德國MEKO A200巡防艦、日本最上級(30FFM)巡防艦、韓國FFX II與FFX III巡防艦、西班牙納凡提亞ALFA3000巡防艦等。
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杭特級Batch II |
(上與下)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BAE Systems分公司展出杭特級(Hunter class)
的火力
強化版本,稱為杭特級Batch II,將原本中後部的多任務艙改裝64管垂直發射器,使全艦垂直發射器
總數增為96管。此外,NSM反艦飛彈數量也從原先八枚增為16枚。
在2023年2月中旬,就有消息傳出BAE Systems向澳大利亞提議一種武裝強化的放大版杭特級, 垂直發射器管數可增至100至150個;此提議是將九艘杭特級之中的最後三艘改成放大版杭特級。 在2023年11月雪梨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中,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首度展出火力強化版的杭特級方案來針對「Tier 1」水面艦需求,稱為杭特級Batck II;此方案將艦體中後部原有的大型多任務艙改用來裝備64管MK-41垂直發射器,再加上艦首原有的32管, 垂直發射管總數達到96枚;BAE Systems表示,如果移除5吋艦砲,這些空間可進一步增加32管垂直發射器,使垂直發射管總數達到128管。此外,杭特級Batck II在多任務艙上方(後部垂直發射器四周)布置四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使反艦飛彈總數達到16枚。 BAE Systems稱,杭特級Batch II設計與原本共通程度達85%,艦體尺寸沒有改變動,已經在南澳開始建造的艦體無須變更;而因應上部增加 更多垂直發射器的重量,推進與供電系統也需要進行微幅變更;BAE Systems強調,杭特級Batch II的設計變更對於當前建造計畫的衝擊十分微小, 船廠可以直接改成建造Batch II規格。不過,杭特級Batch II是針對防空任務,所以會移除包括Type 2087拖曳陣列聲納等反潛作戰相關設備。 杭特級Flight II基本回應了近年外界對於杭特級的主要批評,例如垂直發射管數量過少、時程落後等;杭特Flight II以現成設計為基礎大幅增加垂直發射管數量, 而其生產製造工作已經展開、產線接近到位,因此如果澳洲要另外展開「Tier 1」高端主戰艦艇的案子,杭特級Flight 2的進度會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快(例如西班牙納凡提亞針對Tier 1的提案是未驗證的全新大型驅逐艦設計)。
納凡提亞:Flight III大型防空驅逐艦 |
(上與下)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針對澳洲2023年9月底
完成的未來艦隊結構審查報告中所提的「Tier 1」水面艦案,西班牙納凡提亞船廠提出了
大型飛彈驅逐艦提案,稱為Flight III,排水量達10200噸級,使用澳大利亞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
;艦首B砲位與艦體中部各有一組64管垂直發射器,垂直發射管總數高達128具。
在2023年11月雪梨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中,西班牙納凡提亞針對澳洲「Tier 1」高端水面艦需求,展出了稱為Flight III 的防空驅逐艦案;這是一種全新的設計,以先前納凡提亞F100巡防艦(即澳洲AWD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的母型)放大發展而成。Flight III防空驅逐艦全長約165m,寬21m,排水量10200噸,採用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CODAG)推進系統,艦首樓頂部裝置 澳大利亞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塔。武裝方面,Flight III艦首設有一座MK-45 Mod4五吋艦砲, 艦首B砲位以及艦體中部兩個煙囪之間各有64管垂直發射器,總發射管數達128管;此外,艦橋前方以及機庫上方各裝一座 美製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艦尾設有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艦體兩側各有兩組遙控武器站,船樓後部兩側有可開啟的艙門,是用來收容小艇或任務模組的艙間。 此外,直昇機甲板兩側布置了自殺式無人機群集(drone swarm)發射器以及反無人機群集(anti drone swarm)發射器。
納凡提亞:ALPHA 5000/Tasman級巡防艦/F110巡防艦 |
(上與下二張)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納凡提亞針對
澳洲海軍戰略審查提到的「Tier 2」水面船艦提出了ALPHA 5000水面作戰船艦以及Tasman巡邏艦。
此照片前為ALPHA 5000,後方就是Tasman巡邏艦
納凡提亞ALPHA 5000的示意圖,此為艦體中部船樓內的多任務艙,兩側各有一個收放艙門;任務艙
裡有兩艘RHIB小艇以及一個20英尺集裝箱(TEU)模組。
納凡提亞ALPHA 5000的示意圖,艦尾除了直昇機庫之外,左側還有一個收容垂直起降無人飛行載具(UAV)
以及水下自航載具(UUV)的容艙。
(上與下二張)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納凡提亞針對
澳洲海軍戰略審查提到的「Tier 2」水面船艦提出了ALPHA 5000水面作戰船艦以及Tasman巡邏艦(前)。
Tasman巡邏艦以納凡提亞現有的Avante 2200型為基礎,加裝澳洲CEAFAR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納凡提亞針展出F110巡防艦澳洲版。
相較於西班牙自用版F110,澳洲版換用澳洲CEAFAR相位陣列雷達,艦首五吋艦砲換成美製MK-45,
MK-41垂直發射管增為32管(西班牙自用版只裝16管),機庫上方增加一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除了針對Tier 1的Flight III大型驅逐艦外,納凡提亞也在印太2023展出針對Tier 2需求的ALPHA 5000巡防艦與Tasman(ALPHA 3000)型巡邏艦,此外也提出西班牙自用F110巡防艦的澳洲版。 其中,ALPHA 5000巡防艦是全新設計的匿蹤巡防艦,全長121m,寬16m,排水量4550噸級。船樓上部的整合桅杆裝有澳洲CEA FAR相位陣列雷達,艦首裝備一座76mm艦砲,艦上共有32管垂直發射器(艦首B砲位安裝16管,另16管設置在艦體中部);艦尾樓上方設置兩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直昇機庫頂設置一座35mm千禧年(Millennium)快砲。艦體中部設置多任務模組艙(在中部垂直發射器附近),可容納兩艘RHIB小艇以及一個20英尺集裝箱模組,多任務艙兩側設有艙門來收容小艇或載具。艦尾設置一個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可收容與操作MH-60R等級的中型直昇機。直昇機庫左側有一個收容垂直起降無人機(UAV)以及無人水下載具(UUV)的小型機庫,UUV載具由機庫側面的艙門收放。 而Tasman型巡邏艦則是以納凡提亞現有的Avante 2200設計(獲得沙烏地阿拉伯等訂單)為基礎發展而來,又稱為ALPHA 3000,全長109.6m,寬15.35m,排水量約3600噸,武裝方面,艦首裝備一座Bofors MK3 57mm70倍徑快砲以及16管MK-41垂直發射器,船樓兩側各設置一座遙控武器站;主桅杆頂部設置澳洲的CEAFAR相位陣列雷達以及CEAMOUNT X波段照射器等,直昇機庫上方設置四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一座35mm千禧年快砲以及兩組三聯裝MK-32魚雷管,船樓兩側甲板上各停放一艘RHIB小艇。艦尾設置一座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可收容與操作一架MH-60R直昇機。 在11月7日印太2023會場上,納凡提亞與位於西澳亨德森(Henderson)的奧斯特(Austal)船廠以及Civmec工程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如果Tasman巡防艦獲選,主要的製造工作就會在奧斯特以及Civmec公司進行。納凡提亞、奧斯特與Civmec三家公司對澳洲海軍的提案中,包括建造至少六艘Tasman級巡防艦。 而納凡提亞在2023印太防務展中展出的F110以西班牙自用設計為基礎,把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換成澳洲的CEAFAR(西班牙本身使用美製AN/SPY-7 S波段相位陣列雷達加上Indra Prisma-25X X波段相位陣列雷達)。武裝方面,澳洲版F-110艦首裝置一座MK-45 Mod.4五吋62倍徑艦砲(西班牙自用版使用意大利Leonardo 127mm 64倍徑LW火砲),其後是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共32管(西班牙自用F110服役初期只裝備16管垂直發射器);艦體中部裝置兩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直昇機庫頂裝備一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西班牙F110目前沒規劃安裝近迫武器系統)。 隨後澳洲國防部在2024年2月20日公布未來艦隊結構計畫(根據2023年戰略防衛審查(DSR)的建議而制訂),其中註明ALPHA 3000是Tier 2巡防艦項目在評估階段考量的四種方案之一,這四種方案都是已有服役實績的現成中型巡防艦設計;而5月24日澳洲國防部發出Tier 2巡防艦(項目代號SEA 3000)信息徵詢書(RFI),也是針對這四家廠商(包括德國TKMS、日本三菱重工、韓國韓華海洋、西班牙納凡提亞四家廠商)。
德國TKMS:MEKO A210 |
(上與下)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德國TKMS展出MEKO A210
巡防艦模型,主要針對澳洲提出的「Tier 2水面船艦」需求。MEKO A210以先前MEKO A200改進而來,
改用逆船舷穿浪艦首。兩個桅杆結合澳洲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艦上裝有32管垂直發射器以及16枚反艦飛彈。
(上與下)MEKO A210模型中部。前、後各有一個桅杆塔來收容CEAFAR相位陣列雷達。
艦體中部裝有四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注意艦橋前方跟後桅杆後方各有一組
雷射武器系統。
MEKO A210艦首。B砲位裝置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單元。艦橋前方設置一座雷射武器系統。
艦首還裝置兩個MASS干擾彈發射器。
德國TKMS在印太2023中展出名為MEKO A210的巡防艦主要是針對澳洲「Tier 2」水面船艦,以MEKO A200為基礎修改而來,加裝兩座整合式桅杆塔來容納澳洲CEAFAR相位陣列雷達;此外,艦首使用逆船舷穿浪型。 MEKO A210排水量約4700噸(先前MEKO A200約3600噸),仍沿用先前MEKO A200獨特的複合柴油機與燃氣渦輪水噴推進系統(Combined Diesel and Gas Water jet and Refined Propeller ,CODAG WARP),燃氣渦輪主機直接驅動中央的水噴射推進器作為加速用,而巡航用柴油主機帶動雙軸推進;相較於一般的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推進,CODAG WARP的燃氣渦輪與柴油機不必交聯到同一套傳動系統,又可以同時輸出,傳動系統簡單得多且效能高。
MEKO A210艦尾,可以看到中央的加速用水噴射推進器噴口。 武裝方面,艦首裝置一座MK-45 Mod4 五吋艦砲,艦首B砲位裝置四組八聯裝 MK-41垂直發射器(打擊型長度),艦體中部(兩個桅杆之間)裝置四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艦尾樓兩側上方各有一座遙控武器站。艦尾樓兩側各有一個遙控武器站,直昇機庫上方 設置一座美製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艦橋前方以及後桅杆後方各設置一座雷射武器,類似MBDA與萊茵金屬(Rheinmetall )合作開發的20KW雷射展示項目( Laserwaffendemonstrator ,LWD)。艦尾設置一座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艦尾樓上方可裝置兩個集裝箱模組。 隨後澳洲國防部在2024年2月20日公布未來艦隊結構計畫(根據2023年戰略防衛審查(DSR)的建議而制訂),其中註明TKMS的MEKO A200(非A210)是Tier 2巡防艦項目在評估階段考量的四種方案之一,這四種方案都是已有服役實績的現成中型巡防艦設計;而5月24日澳洲國防部發出Tier 2巡防艦(項目代號SEA 3000)信息徵詢書(RFI),也是針對這四家廠商(包括德國TKMS、日本三菱重工、韓國韓華海洋、西班牙納凡提亞四家廠商)。
英國巴布克集團:箭頭140 |
(上與下)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巴布克英國分公司展出箭頭140
巡防艦方案,主要是針對澳洲的「Tier 2水面船艦」需求。
在2023年8月,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英國巴布克集團向澳洲與紐西蘭提交聯合提案,提議以該集團箭頭(Arohead)140模組化巡防艦(英國自用Type 31巡防艦的母型)為基礎來替換兩國的紐澳軍團級(ANZAC class)巡防艦;此提案是針對澳洲在2023年進行的防衛戰略審查(Defence Strategic Review,DSR)中所定義的「Tier 2」水面船艦。巴布克集團澳洲分公司執行長Andrew Cridland在報導中稱,箭頭140只需編制100名核心人員,讓澳洲海軍能以更少的人力來部署更強的能力。箭頭140排水量在5700噸以上。 在2023年11月6日,巴布克集團宣佈,該集團與超過65家紐西蘭本地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討論, 以巴布克集團箭頭140巡防艦為基礎,結合紐西蘭本地產業組成的供應鏈, 共同參與紐西蘭國防部的海軍更新案。此外,巴布克集團澳洲分公司也在雪梨印太2023年防務展中展出箭頭140設計,主要針對澳洲的Tier 2水面船艦需求。 隨後澳洲國防部在2024年2月20日公布未來艦隊結構計畫(根據2023年戰略防衛審查(DSR)的建議而制訂),註明Tier 2巡防艦項目在評估階段考慮四種已有服役實績的現成中型巡防艦設計,不包括巴布克的箭頭140;而5月24日澳洲國防部發出Tier 2巡防艦(項目代號SEA 3000)信息徵詢書(RFI),也是針對這四家廠商(包括德國TKMS、日本三菱重工、韓國韓華海洋、西班牙納凡提亞四家廠商)。 日本三菱重工:未來多機能防空護衛艦(FMF-AAW) |
(上與下)2023年11月上旬在澳洲雪梨的印太2023(Indo Pacific 2023)防務展中,三菱重工展出
未來多機能防空護衛艦(FMF-AAW),就是接續最上級的6FFM多機能護衛艦。注意艦首
有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單元。
(上與下二張)三菱重工在雪梨印太2023(Indo Pacific 2023)防務展中展出未來多機能防空護衛艦
(FMF-AAW)與原本最上級多機能護衛艦的體型差別。
日本三菱重工在印太防務展2023(IndoPacific 2023)中,除了展出本國的最上級護衛艦之外,更一併首度展出了接續最上級的令和六年度多機能護衛艦(6FFM),現場標示為「未來多機能防空護衛艦」(Future Multi-Mission Frigate – Anti-Air Warfare,FMF-AAW) 。6FFM是以最上級為基礎,進一步強化防空作戰能力。 依照印太防務2023展出的資料,FMF-AAW全長142m,寬17.4m,滿載排水量6200噸,比起滿載排水量5250噸的最上級(長132.5m,寬16.3m)放大不少。FMF-AAW方案裝備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共32管,比起先前最上級的預留空間(16管)增加一倍。6FFM的整合桅杆與射頻系統系統比先前最上級的進一步擴充,除了主要相位陣列雷達雷達與電子戰的固定式陣面之外,還增加了用來制導ESSM防空飛彈的X波段照射陣面。 其他方面,FMF-AAW艦首配備一座MK-45 Mod4 五吋62倍徑艦砲,整合桅杆頂部設置一座NORA-50整合無線電射頻桅杆(UNICORN),艦體中部設置兩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最上級預留安裝反艦飛彈空間,但初期未裝置),直昇機庫上方配置一座Sea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總體佈局與最上級類似;艦尾配備可變深度聲納(VDS)、拖曳陣列聲納(TASS),艦上配備無人水面載具(USV)與水下無人載具(USV)。而其他特徵如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CODAG)推進系統、航速30節以上等,也與最上級相仿。新FFM的排水量雖然增加,但總人數編制維持與最上級相當,約90至100人。 澳洲國防部在2024年2月20日公布未來艦隊結構計畫(根據2023年戰略防衛審查(DSR)的建議而制訂),其中註明最上級是Tier 2巡防艦項目在評估階段考量的四種方案之一,這四種方案都是已有服役實績的現成中型巡防艦設計。隨後5月24日澳洲國防部發出Tier 2巡防艦(項目代號SEA 3000)信息徵詢書(RFI),也是針對這四家廠商(包括德國TKMS、日本三菱重工、韓國韓華海洋、西班牙納凡提亞四家廠商)。 美國Gibbs & Cox:澳洲輕型巡防艦(AUSLF) |
(上與下)印太2023防務展中,美國吉布斯.考克斯公司展出澳洲輕型巡防艦(AUSLF);這是以
稍早開始、為台灣海軍設計的輕型巡防艦為基礎的衍生型。此種設計根據美國海軍星座級巡防艦
發展而來,排水量3500噸級。
2023年11月印太防務展中吉布斯.考克斯展出的AUSLF模型,背後是其母型──同樣由吉布斯.考布斯
負責細部設計的美國星座級輕型巡防艦。為台灣設計的輕巡防艦艦首裝置一門艦砲與兩組八聯
裝MK-41垂直發射器,而AUSLF捨棄了艦砲,騰出空間安裝另外兩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
使總數達到32枚。此外,艦體中部裝有三組八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直昇機庫上方設置一組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或RAM防空飛彈。
2023印太防務展中吉布斯.考克斯展出的一種AUSLF構型,此構型艦首有16管垂直發射器與一門
76mm快砲;這種配置較接近為台灣設計的輕型巡防艦。
(上與下)AUSLF的三視圖。
美國吉布斯.考克斯(Gibbs & Cox)設計公司在印太2023防務展中展出澳大利亞輕型巡防艦(Australian Light Frigate,AUSLF)。依照11月1日吉布斯.考克斯澳洲分公司透露,AUSLF是以該公司為印太地區某客戶設計的巡防艦為基礎發展而來,此案要在2026年交付二艘,因此AUSLF已經有一定的設計基礎;這顯然就是吉布斯.考克斯稍早獲得的台灣輕型巡防艦案合約。此種為台灣與澳洲設計的輕型巡防艦方案與美國海軍星座級(Constellation)飛彈巡防艦有相當的技術關連,吉布斯&考克斯先前就是星座級細部設計工作的承包商。 依照吉布斯.考克斯在2023年11月8日於官方Linked in透露的資料,AUSLF設計是針對澳洲海軍Tier 2水面作戰船艦,艦上裝備CEAFAR相位陣列雷達、32管垂直發射器、24個NSM反艦飛彈發射器、MH-60R反潛直昇機、CAPTAS4可變深度聲納與TB37被動拖曳陣列聲納。AUSLF使用與美國海軍星座級類似的主要硬體(例如複合柴電推進系統),使兩者在40年壽命週期內在製造、訓練、操作、維護上享有共通性。 AUSLF全長117m,排水量約3500~3800噸,尺寸大致與紐澳軍團級(ANZAC)相同,採用類似星座級的複合柴電與燃氣渦輪(Combined Diesel-Electric and Gas,CODLAG)推進系統,最大航速30節以上;藉由採用最新設備提高自動化程度,全艦只需要編制100人以內。AUSLF採用兩個船樓的設計,具有很高的匿蹤程度。武裝方面,吉布斯.考克斯展出的模型並沒有設置艦首火砲,前方甲板設置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共32個發射管,其中兩組(16管)是戰術構型(tactical)可裝填標準SM-2MR、ESSM防空飛彈以及VLA反潛火箭等,另外兩組是長度較長的打擊構型(Strike),可裝填澳洲近年向美國申購的戰斧巡航飛彈。此外,艦體中部(兩個船樓之間)裝置三組八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艦尾設置一個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可收容操作一架MH-60R反潛直昇機;直昇機庫上方設置一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或RAM短程防空飛彈,此外還有NULKA干擾火箭發射器等;艦橋上方的塔狀桅杆結構裡收容了澳洲CEAFAR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此外,還可依照客戶需求在兩側安裝30mm遙控武器站等裝備。 依照台灣方面的資料,台灣海軍輕型巡防艦的滿載排水量據信接近3000噸級。印太2023防務展中吉布斯.考克斯對Navalnews的透露,台灣輕型巡防艦艦首裝備一門主砲與兩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而吉布斯.考克斯在印太2023防務展展出的AUSLF模型捨棄了艦砲,把空間用來裝置另外兩組MK-41垂直發射單元。此外,依照先前台灣方面信息,台灣輕巡防艦沒有直昇機庫,而AUSLF則打算規劃機庫。因此,AUSLF的艦體長度可能比台灣輕型巡防艦適度加長,且由於裝備較多(包括CEAFAR相位陣列雷達、增加的垂直發射器等),所以排水量比台灣輕巡防艦更大。 隨後澳洲國防部在2024年2月20日公布未來艦隊結構計畫(根據2023年戰略防衛審查(DSR)的建議而制訂),註明Tier 2巡防艦項目在評估階段考慮四種已有服役實績的現成中型巡防艦設計,顯然不考慮吉布斯.考克斯這種仍在紙面上的全新設計。而5月24日澳洲國防部發出Tier 2巡防艦(項目代號SEA 3000)信息徵詢書(RFI),也是針對這四個國家的廠商(包括德國TKMS、日本三菱重工、韓國韓華海洋/現代重工、西班牙納凡提亞四家廠商)。
|
在2024年2月20日,澳洲國防部公布未來艦隊結構(根據2023年戰略防衛審查(DSR)的建議而制訂),其中記載澳大利亞未來水面艦隊骨幹由第一級(Tier 1)與第二級(Tier 2)水面艦艇混合而成。其中,Tier 1船艦包括9艘正規的大型作戰船艦(3艘霍巴特級與6艘杭特級巡防艦),搭配6艘大型無人或有人面載具(LOCSV);而Tier 2船艦方面,獨立分析報告建議至少7艘、理想為11艘,澳洲國防部決定建造11艘。此外,次要作戰船艦(OPV巡邏艦以及ECCPB巡邏艇)則維持25艘。 Tier 2船艦以水下(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能獨立運作或者與Tier 1船艦共同作業,以保障海上航運以及防衛澳洲的重要軍事資產。在獨立分析評估程序中,以四種現成的通用巡防艦船艦平台設計作為未來Tier 2船艦選擇的範本,分別是德國MEKO A200巡防艦、日本最上級(30FFM)巡防艦、韓國FFX II與FFX III巡防艦、西班牙納凡提亞ALFA3000巡防艦等。這四種提案的母船型基本都是已有服役實績,排水量在5000噸級以內;這也為Tier 2造艦計畫定調,採用已經經過驗證的國外成熟中型巡防艦方案。 SEA 3000造艦項目啟動 在2024年5月24日,澳洲政府向西班牙納凡提亞、德國TKMS、日本三菱重工(MHI)以及韓國韓華海洋發出信息徵詢(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要求這四家廠商向澳洲提供各自的提案資訊。此時,澳洲正式將Tier 2巡防艦項目稱為SEA 3000。 2024年5月CNE 2024的信息 在2024年5月23日英國范保羅(Farnborough)舉行的聯合海軍事件(Combined Naval Event,CNE 2024)上,澳洲海軍能力主管(Head of Navy Capability)史蒂芬.休斯少將(Rear Admiral Stephen Hughes)表示,Tier 2船艦的優先目標是在2026年底之前確定承包商並簽約展開製造、在2029年交付首艦;如要達成這個目標,「零修改」(zero change)是唯一可行的方法。Tier 2船艦項目會以加速形成戰力(speed-to-capability)為第一優先,要求最快速、低成本的採辦方式。這將打破過去澳洲海軍水面艦項目常見的「澳洲化」(Australianised)現成軍備(military-off-the-shelf,MOTS)模型;以往澳洲水面艦項目中,國外廠商需要依照澳洲海軍的標準與需求進行許多客製化修改,並整合澳洲指定的感測器、武裝與作戰系統。 由於汰換紐澳軍團級已經刻不容緩(至2026年底會有兩艘除役,剩下六艘),澳洲政府正式決定Tier 2造艦計畫採用先在海外建造、再轉到本土建造(offshore then onshore)的策略來加快進度。史蒂芬.休斯少將透露,Tier 2前三艘是在海外原廠建造,然後轉移到澳洲本國(西澳的亨德森)建造第二批三艘,仍依照原始基線設計不變更;而第7至11艘則等到將來適當的時機來決定是否要改動設計。 史蒂芬.休斯少將在CNE 2024透露,澳洲政府已經指定Tire 2在四個選項中進行評估,即先前獨立分析作業所考量的德國MEKO A200巡防艦、日本最上級(30FFM)巡防艦、韓國FFX II與FFX III巡防艦、西班牙納凡提亞ALFA3000巡防艦;澳洲海軍會在2024年結束前針對這四個選項,基於五個目標進行分析考量,評估可行或不可行。史蒂芬.休斯少將透露,基本上他們根本不需要制訂需求,澳洲政府已經告訴他們,將會十分樂於從前述四個選項中擇一。值得注意的是,澳洲海軍標準化的作戰系統是瑞典SAAB 9LV系列,並且配備澳洲國產CEA FAR相位陣列雷達;而Tier 2四種設計都沒有與這些澳洲現有主要艦載裝備整合,這意味著澳洲打算引進原始設計方案使用的核心戰系、雷達等,而不再重新整合本國系統。 史蒂芬.休斯少將進一步表示,將來可能有機會,澳洲能及時地瞭解如何設計並能自己構建戰力,然後依照澳洲自己的戰略需求來修改設計;然而,澳洲政府告訴海軍,如果這些現成選擇已經滿足其他海軍需求,就也已經好到能滿足澳洲海軍的需求。因此,他認為快速構建戰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執行一個「無須改變」的項目(no-change programme);他認為這是個機會,而不是風險,風險是存在於如果沒有聰明地進行選擇,以及不瞭解設計。所以無論澳洲選擇什麼方案與標準,澳洲海軍都會去適應他們。史蒂芬.休斯少將表示,澳洲海軍已經清楚向前述四家廠商表達,他們必須對澳洲方面完全透明,所以澳洲能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2024年7月印度洋防衛安全會議(IODS24) 在2024年7月下旬在澳洲柏斯舉行的印度洋防衛安全會議(Indian Ocean Defence & Security Conference 2024,IODS24)中,入圍澳大利亞海軍Tier 2水面作戰船艦(SEA3000)的四家廠商:西班牙納凡提亞、德國TKMS、日本三菱重工以及韓國等都展出了各自的提案。與先前2023年11月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展出的提案相較,部分廠商在IODS24的方案經過修改,似乎是反應澳大利亞海軍強調的「零修改」策略。 1.日本三菱重工:最上級升級版(6FFM) |
2024年7月下旬在柏斯印度洋防衛安全會議(IODS24)中,三菱重工繼續展出接續最上級
巡防艦的6FFM,此次三菱稱之為「最上級升級版」。
IODS24中,三菱重工展出的最上級升級版(上)與原版最上級的尺寸數據對比。
IODS24中三菱重工展出的整合桅杆與射頻系統模型,右邊就是6FFM將採用的構型,結合
C波段主相位陣列雷達、X波段照射陣面、電子反制(ECM)陣面。
在2024年7月下旬在澳洲柏斯舉行的印度洋防衛安全會議(IODS24)中,三菱重工(MHI)展出6FFM巡防艦,稱為「最上級升級版」。與先前2023年11月在雪梨印太防務展不同的是,三菱重工在IODS24僅展出6FFM,沒有展出原始的最上級設計,顯然將專注以6FFM作為針對澳洲Tier 2(SEA 3000)通用巡防艦的提案。與先前2023年印太防衛展的數據相較,三菱在IOD24展出的數據稍有調整,長度維持142m不變,但舷寬數字從先前17.4m稍降為17m,基準排水量標示為4880噸(最上級為3900噸)。在IODS24展中,澳洲海軍司令馬克.哈蒙德中將(Vice Admiral Mark Hammond)曾肯定了日本方面減少船艦編制人數的努力。依照Naval News報導,日本防衛省日前有意將挪威康斯堡航太與美國雷松(Raytheon)合作的NSM反艦飛彈整合到日本海軍作戰船艦上,作為國產Type 17等反艦飛彈之外的選擇;而這也與盟邦增加了共通性,此時澳大利亞、美國等都陸續採用了NSM反艦飛彈。 依照2024年9月2日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已經正式宣佈,參與澳大利亞巡防艦競標案。 2.西班牙納凡提亞:Alfa 3000「塔斯馬尼亞」 |
西班牙納凡提亞在2024年7月下旬於柏斯印度洋防衛安全會議(IODS24)中,展出的Alfa 3000
塔斯馬尼亞(Tasman)型巡防艦。與印太2023年版相比,IDOS24版本艦首火砲從原本的
Bofors Mk3 57mm改成OTO 76mm快砲,而艦體中部NSM反艦飛彈數量從16枚減為8枚。
IDOS24版本的納凡提亞Alfa 3000巡防艦,艦首有一座OTO 76mm快砲以及兩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
IDOS24版本的納凡提亞Alfa 3000巡防艦,船樓後部裝置兩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
而不是印太2023版本的16枚。
在印度洋防衛安全會議(IODS24)中,西班牙納凡提亞展出入圍SEA 3000的Alfa 3000「塔斯馬尼亞」(Tasman)巡防艦,以及目前在西班牙與澳大利亞海軍服役的F100神盾巡防艦,而未展出印太2023展出的SEA 5000或F110巡防艦等無實績的新設計。
比印太2023展出的版本相較,IODS24展出的Alfa
3000主要有兩個步同:首先,NSM反艦飛彈數量(安裝在船樓後部上方)從印太2023版本的四組四聯裝(16枚)減為兩組四聯裝(8枚),此外艦首中口徑火砲改成OTO
76mm 62倍徑快砲,而不是印太2023版本呈現的Bofors MK3 57mm 70倍徑火砲。這兩項修改都更趨近沙烏地阿拉伯服役的Avante
2200型朱拜勒級(Al Jubeil class)規格,即艦首裝備OTO 76mm快砲、反艦飛彈數量為八枚(沙烏地阿拉伯使用MM-40 Block
3飛魚反艦飛彈),顯然是回應澳大利亞海軍「零修改」的訴求。 韓國:現代重工/韓華海洋 |
(上與下)韓國現代重工在IODS24展出的FFX-III忠南級巡防艦模型,現代重工負責FFX-III首艦的細部設計。
FFX-III整合桅杆上裝有四座韓華系統開發的四面固定天線S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艦首裝備兩組八聯裝
K-VLS垂直發射器,裝填韓國國產K-SAM防空飛彈與K-ASROC反潛火箭等。機庫上方呈現的是一座韓國LIG Nex1
研發的CIWS-II 30mm機砲式近迫防禦系統,而非FFX-III的美製MK-15 Block 1B方陣系統。
韓國韓華海洋在IODS24展出的FFX-II大邱級巡防艦(後)以及出口泰國的DW3000HT
蒲美蓬·阿杜德級巡防艦(前)模型,兩者都是韓華海洋的前身:DSME負責細部設計。
韓國韓華海洋在IODS24展出的FFX-II大邱級巡防艦模型
韓國韓華海洋在IODS24展出的FFX-II大邱級巡防艦(後),以及由FFX-II放大而來的Ocean 4300型(前)
韓國韓華海洋在IODS24展出的Ocean 4300型巡防艦模型,裝備一座整合式桅杆,
前部垂直發射器管數增至32管,艦體長度也因而增加。
韓華海洋在2024年9月菲律賓展出的Ocean 4300型巡防艦模型,主桅杆塔上明顯呈現出
澳大利亞CEA FAR的L/S/X三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固定式天線組合。
在2024年印度洋防衛安全會議(IODS24)中,韓國現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HD HHI)與韓華海洋(Hanwha Ocean)都參展。其中,現代展出了為韓國海軍建造的FFX-III忠南級(Chungnam class)巡防艦(首艘在2023年4月下水)的;而韓華海洋則展出韓國海軍FFX-II大邱級(Daegu class)巡防艦、為泰國建造的DW3000HT蒲美蓬·阿杜德級(Bhumibol Adulyadej class,衍生自大邱級),以及以FFX-II為基礎進一步放大而來的Ocean 4300型。 雖然都是韓國廠商,但現代重工與韓華海洋的前身──DSME先前在韓國自家KDDX驅逐艦案中,發生了現代重工涉嫌透過關係從韓國海軍與防衛事業廳竊取對手DSME提案資料的事件(在2022年初宣判有罪),KDDX的設計建造合約是由現代重工獲勝。因為先前KDDX案的「舊恨」,韓華海洋與現代重工在澳洲SEA 3000案中完全沒有合作關係,純粹是競爭對手。 現代重工以及韓華海洋(前身為DSME)都為韓國海軍建造過FFX-II與FFX-III。其中,DSME負責首艘FFX-II的細部設計與建造工作,2018年服役;而FFX-III首艦細部設計與建造合約則由現代重工取得,在2024年服役。 FFX-II大邱級全長122m,寬14m,滿載排水量約3600噸級。艦上武裝包括一座MK-45 Mod 4 5吋62倍徑艦砲、16管K-VLS垂直發射器(裝備K-SAAM短程防空飛彈與K-ASROC反潛火箭等)、兩組四練韓國C-Star SSM-700反艦飛彈發射器、兩座324mm魚雷發射器與一座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艦上可搭載一架MH-60R等級的反潛直昇機。推進方面,FFX-II使用複合柴油機或電力推進系統(CODLOG),包括一部Rolls Royce MT-30燃氣渦輪主機、四座MTU 12V 4000 M53B柴油發電機組與兩部Leonardo DRS低速推進電動機,低速航行時關閉主機、由艦上電網直接驅動兩部推進電機來驅動螺旋槳,續航力4500海里。 FFX-III忠南級是在大邱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最大的改進是裝備四面韓華系統發展的S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使用氮化鎵半導體的T/R組件),艦體也因此略為放大。FFX-III全長129m,寬14.8m,標準排水量3500噸,滿載排水量4300噸。FFX-III的武裝與FFX-II基本相同,包括艦首一座MK-45 Mod4五吋62倍徑火砲、16管韓國K-VLS垂直發射器(裝填韓國國產K-SAAM防空飛彈與K-ASROC反潛火箭等)、艦體中部兩組四聯裝韓國SSM-700 C-Star反艦飛彈發射器、兩座324mm魚雷發射器等。近迫防禦方面,韓國自用的FFX-III與FFX-II相同,在機庫上方一座美製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但是在IODS24展出的版本則改成一座LIG Nex1研發的國產CIWS-II 30mm機砲式近迫防禦系統。FFX-III的推進系統也與FFX-II基本相同,都是複合柴油機或電力推進系統(CODLOG),包括一部Rolls Royce MT-30燃氣渦輪主機與四座MTU 12V 4000 M53B柴油發電機組與兩部低速推進電動機。 而出售泰國的DW3000HT蒲美蓬·阿杜德級是FFX-II的衍生型,當時由DSME設計建造。蒲美蓬·阿杜德級艦體長度比FFX-II增加2m,排水量增加約100噸級。武裝方面,蒲美蓬·阿杜德級改用泰國海軍選用的裝備,包括艦首一座OTO 76mm快砲、一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裝填美製ESSM防空飛彈、RUM-139 VLA垂直發射反潛火箭)、兩座MSI 30mm遙控機砲、兩組四聯裝美製魚叉Block 2反艦飛彈發射器、美製MK-54 324mm輕型魚雷等;艦上戰鬥系統是瑞典SAAB 9LV,並配備海長頸鹿(Sea Giraffe) 4A旋轉式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以及AMB被動相位陣列雷達。蒲美蓬·阿杜德級推進系統是相對簡單的複合柴油機與燃氣渦輪(CODAG),使用一部GE LM-2500燃氣渦輪當作加速主機,此外還有兩部,不像韓國FFX-II/III使用一座英製Rolls Royce MT-30燃氣渦輪。 至於韓華海洋的Ocean 4300則是以FFX-II為基礎放大而來,標榜兼具防空作戰(AAW)與反潛作戰(ASW)能力。Ocean 4300模型上呈現一個多角型整合整合式桅杆;韓華在IODS24中展出模型時,對於上面安裝的雷達並沒有細節呈現;隨後在同年9月底在菲律賓亞洲防務安全展(Asian Defence And Security Exhibition,ADAS 2024)展出時,就明確呈現出澳大利亞CEA FAR系列L/S/X波段相位陣列雷達的固定式天線組。相較於FFX-II/III,Ocean 4300將垂直發射器容量擴增一倍,達到32管,咸信艦體也因此比FFX-II延長一些。而Ocean 4300其餘武裝應該都與FFX-II/III差不多,包括艦首一座MK-45 Mod4 127mm艦砲、八枚反艦飛彈、一座方陣近迫防禦系統、反潛魚雷等。< |
2024年11月:德國、日本進入第二階段評選 在2024年11月3日,澳洲廣播公司(ABC)的報導,澳洲SEA 3000巡防艦的評估結果將在近期揭曉;多個澳洲國防與工業來源指出,它們相信澳州政府基於某些戰略理由,最為青睞韓國與日本。 而德國TKMS也有可能獲勝,該集團的MEKO A200的模組化設計能輕易相容於澳洲海軍慣用的SAAB 9LV戰鬥系統以及國產CEA雷達系列,而仍符合SEA 3000要求的「最低限度變更」的需求。而西班牙的ALFA3000也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很高彈性的巡防艦設計,跟德國MEKO A200一樣都已經有外銷實績。 業界消息指出,如果澳洲選擇日本提案,日本就會購買NSM反艦飛彈,而且是由澳洲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Pat Conroy)選區所在的紐卡素(Newcastle,屬於新南威爾斯省)即將建立的新廠區來生產。此外,英國業界巨頭BAE Systems也曾非正式地支持日本三菱重工(MHI),而英國軍工業界與日本、義大利也因為共同研發新一代戰鬥機的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me)而有緊密關係。雖然日本享有前述的內政優勢,以及日本、澳洲在印太地區作為緊密戰略伙伴的共同優勢,日本過去缺乏軍事技術出口以及技術轉移、工業合作的經驗,是一大弱點(先前日本就因為技術轉移意願不高,在澳洲SEA1000柴電潛艦案中敗北)。 在2024年11月,澳洲海軍溫蒂.馬爾柯姆少將(Rear Admiral Wendy Malcolm)以及國防部首席助卿Sheryl Lutz會訪問四家SEA 3000競標廠商的國家。 依照2024年11月7日澳洲金融評論(Financial Review)報導,業界內部消息指出,澳洲國防官員上週已經提向政府提交建議,將排除韓國與西班牙 把評選範圍縮小到日本與德國,並在11月稍晚正式宣佈這項決定。隨後在11月25日,澳洲國防部發佈信息,選擇了日本三菱重工(MHI)以及德國TKMS,各自發展澳洲新一代通用巡防艦的提案。 澳洲會針對日本與德國的提案進行進一步分析,並在2025年決定最終獲勝者,首艦在2029年底之前交付。 德國MEKO A200模組化巡防艦是先前紐澳軍團級(MEKO 200)的後繼型號,設計非常成熟,歷年來有多個外銷紀錄,而TKMS集團也有豐富的出口與技術轉移實績。而日本方面則在當前澳洲整體政治戰略環境下佔有優勢, 當前日本與澳洲正在強化戰略合作關係來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力擴張,如果澳洲選擇日本船艦就能更進一步深化雙方戰略伙伴關係;然而,日本缺乏 出口軍事技術到國外的經驗與文化,是一大隱憂。相較於德國MEKO A200,日本最上級是更晚出現的新設計,排水量更大,因此擴充餘裕更高;然而最上級目前只有 日本本國使用,尚未經過完全驗證,而且艦上裝備日本獨門的國產作戰系統與電子裝備,能否輸出澳洲並與澳洲海軍體系跟產業鏈結合,會是一大問題。 2024年11月28日, 日本政府宣布,將與澳洲建立緊密的伙伴關係,僅次於日本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基於這項關係之上,日本將允許與澳洲一同發展新型巡防艦(如果澳洲選擇日本為合作伙伴的話)。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