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澳洲防衛戰略審查的未來水面艦隊

 

──by captain Picard

 


 

(1)  (2) 

 

爭議叢生的SEA 5000杭特級飛彈巡防艦

在2009年5月澳洲國防部頒佈的國防白皮書中, 提出建造8至12艘新型巡防艦,在2020年代之前服役並取代現役八艘紐澳軍團級(ANZAC class)巡防艦;此項目代號為SEA5000未來巡防艦(Future Frigate)。

在2015年8月4日,澳洲首相托尼.艾伯特(Tony Abbott)宣布,將進行總價值890澳幣(約650億美元)的造艦計畫,包括價值500億澳幣的SAE 1000潛艦案、替換紐澳軍團級的SEA 5000水面艦艇案,以及替換阿米代爾級(Armidale class)巡邏艇的近海作戰船艦(2018年起服役),後兩者總值約400億澳幣。在2015年12月17日,澳洲國防部長正式宣布啟動澳洲SEA 5000巡防艦和近海作戰船艦的競爭性評估程序(CEP)。最初SEA 5000的定位是以通用/反潛水面艦艇,然而在2017年10月初在澳洲雪梨舉辦的太平洋2017(Pacific 2017)海事展期間,澳洲首相馬卡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宣布 SEA 5000採用美製神盾作戰系統。

經過評選之後,澳洲首相馬卡龍.特恩布爾在2018年6月26日正式宣佈SEA 5000選擇英國BAE Systems作為SEA 5000主承包商,使用BAE的Type 26全球作戰船艦(Global Combat Ship)設計。隨後SEA 5000被命名為杭特級(Hunter class),打算建造九艘。

然而到了2020年,消息陸續傳出杭特級面臨上部超重(主要是為了整合澳洲國產CEA FAR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吃水過深等問題,可能被迫進行重大設計變更,例如加長艦體,連帶可能降低部分戰術性能,例如排水量與吃水超標就會導致阻力大增,使航速、續航力等降低。

在2022年4月28日,澳洲海軍退役將領大衛.沙爾克頓(David Shackleton)在澳洲戰略政治機構(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機構發表一篇報告,呼籲澳洲立刻停止並修正杭特級巡防艦計畫。大衛.沙爾克頓認為,杭特級巡防艦項目一開始錯誤地選擇了一種以反潛優化的作戰平台當基礎,導致船艦設計越來越不符合實際需求。最初澳洲在2009年規劃建造9艘SEA 5000新巡防艦替代紐澳軍團級時,是著眼於一種通用巡防艦,任務涵蓋反潛、防空、反艦、對地攻擊以及指揮與管制。在2018年,澳洲在三個競爭者(包含意大利FREMM以及西班牙的F100修改型:F5000)中,選擇了反潛最為優化但設計工作還未完成、風險最大的英國Type 26巡防艦作為基礎;此外,澳洲已經選擇了美製神盾作戰系統,但SEA 5000主承包商BAE Systems從沒有將美製作戰系統整合到英製船艦平台的經驗。

經過設計演變、在反潛為主的Type 26艦體上整合神盾作戰系統等防空裝備之後,杭特級演變成排水量10000噸的大型船艦;然而,艦上武裝配置並不出色,只有安裝32管垂直發射器的空間,比排水量較小的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還少16個管,比起排水量類似的美國伯克Flight 2飛彈驅逐艦更是足足少了64管,而且只能攜帶一架直昇機。而中國Type 055導彈驅逐艦更有136枚飛彈(114管垂直發射器加上一座24聯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2架直昇機。雖然每艘杭特級僅需編制180人,比伯克級每艘329人精簡許多,然而杭特級的飛彈發射管數量只有伯克級的1/3,全部九艘杭特級的垂直發射管數量僅相當於三艘伯克級,而9艘杭特級的人力編制比3艘伯克級還多221人。此外,杭特級項目的成本也不斷上揚,進度落後、從2016到2020年中,項目的成本從原本估計的300億澳幣上升到456億,而且還在持續攀升。

SEA 5000從規劃、選擇承包商與執行過程中,不僅發生前述問題,而且這些年間國際局勢快速演進,中國軍事影響力在西太平洋地區急速竄起,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安全挑戰。而當澳大利亞海軍極需加強艦隊殺傷性的時候,先前規劃的杭特級巡防艦卻空有龐大噸位與昂貴的造價,裝備的飛彈數量卻嚴重不足。

 

2023年澳洲防衛戰略審查

2023年4月23日,澳大利亞國防部公布防衛戰略審查(Defence Strategic Review,DSR)的公開版本。在5月1日,澳大利亞國防部表示,正在重新審視未來澳洲海軍的組成,因此現階段許多重要決定都被暫時推遲。澳洲國防部長李查.馬里斯(Richard Marles)對記者透露,DSR中澳大利亞海軍艦隊結構會有許多重大改變,包括潛艦部隊從現有柴電潛艦轉型為操作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即澳英美AUKUS聯盟為澳洲海軍建構的核子潛艦),為此澳洲海軍的反潛作戰任務很多會從原本水面艦隊轉由核子潛艦負責。而關於水面艦隊方面,DSR注意到世界各國海軍正朝著擁有數量較多的較小型船艦來轉型。DSR對於未來澳洲海軍艦隊結構的目標是,建立強化殺傷力的水面艦隊(enhanced lethality surface fleet),能兼顧滿足作戰能力、成本、期程、風險管理以及持續本國造艦產業。

依照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在2023年4月25日的報導,DSR一項重要活動,是組織一個團隊對澳洲未來水面艦隊結構進行獨立分析(Independent Analysis);美國海軍退役中將威廉.希拉瑞德斯(William H Hilarides)被任命來領導獨立分析團隊(Independent Analysis Team,IAT),其他重要成員包括前澳洲財政部長赫克斯伯特(Rosemary Huxtable)以及退役的澳洲海軍中將斯圖亞特.梅耶( Stuart Mayer)。此報告預定在2023年第三季(約9月)出爐,會定義2030年以後澳洲海軍的架構。

除了海軍之外,DSR也打算為澳洲空軍建立新的能力,包括將F-35A戰鬥機全面升級為Block IV構型,整合聯合打擊飛彈(Joint Strike Missile,JSM);而目前澳洲正為現役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整合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LRASM),未來也可能裝備於F-35A上。而澳洲陸軍也打算建置陸基長程反艦飛彈,選項包括海軍打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NSM)或LRASM,並且打算在美製HIMARS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整合美國正在開發的精準打擊飛彈(Precision Strike Missiles,PrSM)等。

對於DSR中水面艦隊的轉型目標,包括減少對反潛作戰的專注(改由核子潛艦承擔)以及轉為數量較多的小型船艦,外界懷疑這會威脅到杭特級這樣的大型反潛巡防艦項目。不過,李查.馬里斯表示,目前杭特級巡防艦項目仍繼續執行,且澳洲政府承諾海軍船艦完全會在澳洲本土建造。

除了杭特級巡防艦項目的存廢之外,外界關注的另一焦點是當前正在執行的12艘阿拉佛拉級(Arafura class)巡邏艦(OPV)項目是否還有必要繼續,這些德國呂森(Luerssen)船廠設計的低強度水面巡邏艦被認為缺乏澳洲海軍亟需的殺傷性;此時,前六艘阿拉佛拉級都已經在建造,首艦已經下水。呂森船廠此時已經向澳洲提案,將尚未開工的後六艘OPV改成火力強化的巡邏艦(corvette)設計,可能選項是呂森為保加利亞海軍設計的模組化巡邏船艦(Multipurpose Modular Patrol Vessels,MMPV),這是以阿拉佛拉級母船型OPV-90為基礎發展的火力強化型。

在2023年9月29日,前述由美國海軍退役中將威廉.希拉瑞德斯領導的獨立分析團隊公布了艦隊審查報告;此報告建議,未來澳洲海軍水面艦隊由「第一級」(Tier 1)以及「第二級」(Tier 2)船艦,以最佳化的數量混合而成。此時,澳洲官方尚未公布所謂Tier 1與Tier 2船艦的明確定義;外界多半認為,Tier 1是指大型高端作戰船艦(類似澳洲現有的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而Tier 2則是一種尺寸與成本相對較低的船艦(相當於澳洲現有的紐澳軍團級巡防艦),可以建造較多的數量而達成較佳的分散性,可能是護衛艦(Coverette)或輕型巡防艦(Light frigate)。澳洲戰略政策機構(Austri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專家珍妮佛.帕克(Jennifer Parker)指出,「Tier 2」並不是局限於某種特定的船艦類型,而是這些船艦的能力(因此「Tier 2」有可能是不只一型船艦,也分為高端與低端)。

外界一般認為,這份獨立審查報告公布之後,澳洲海軍會減少杭特級巡防艦的數量(甚至不排除完全取消),將這些資源轉移來建造「Tier 2」船艦。滿足「Tier 2」巡防艦的承包商包括英國巴布克集團澳洲分公司(Babcock Australasia)、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西班牙納凡提亞澳洲分公司(Navantia Australia)以及德國呂森澳洲分公司(Luerssen Australia);此外,若干其他廠商如韓國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HHI)以及韓華海洋(Hanwha Ocean)也對此案表示了興趣。

而萬一「Tier 2」項目會導致目前正在執行的造艦項目遭刪減甚至取消(杭特級巡防艦以及阿拉佛拉級巡邏艦),澳洲政府還需要處理隨之而來的艦隊能力空窗,以及避免合約取消導致船廠造艦人力流失;杭特級是由位於南澳奧斯本(Osborne)的船廠建造,而阿拉佛拉級巡邏艦則是由西澳亨德森(Henderson)的船廠建造。

澳洲戰略政策機構(ASPI)專家珍妮佛.帕克(Jennifer Parker)在2023年10月30日公布的一份「澳洲海上戰略:挹注皇家澳洲海軍」(An Australian maritime strategy: resourcing the Royal Australian Navy)的報告,認為澳洲海軍缺乏合適的資源來保護澳洲龐大的海上戰略利益。此報告認為,一支包含11至12艘主要水面作戰艦艇的陣容已經無法滿足澳洲海軍未來的需求,這個問題會日益嚴重,特別是面對潛在對手中國所擁有的龐大軍力。此報告建議,澳洲海軍需要16至20艘主力水面作戰船艦。 

澳洲公布獨立分析評估結果(2024年2月)

在2024年2月20日,澳洲國防部長李查.馬理斯(Richard Marles)在雪梨花園島海軍基地正式公布了未來澳洲海軍艦隊組成與造艦計畫的審查報告,稱為「殺傷力強化水面作戰艦隊──水面作戰艦隊獨立審查」(Enhanced Lethality Surface Combatant Fleet--Indenpendent Analysis of Navy's Surface Combatant Fleet)的報告,公布了先前防衛戰略審查(Defence Strategic Review ,DSR)的獨立分析團隊(Indenpendent Analysis T,IAT)對於澳洲未來水面艦隊結構的建議,以及當前首相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Norman Albanese)領導的工黨政府對這些建議的回應。

依照獨立分析報告的建議,澳大利亞未來水面艦隊骨幹由第一級(Tier 1)與第二級(Tier 2)水面艦艇混合而成。其中,Tier 1船艦包括9艘正規的大型作戰船艦(3艘霍巴特級與6艘杭特級巡防艦),而Tier 2船艦數量則是至少7艘、理想為11艘。此外,主戰艦隊搭配6艘大型無人或有人面載具(LOCSV),而次要作戰船艦則維持25艘。 

根據獨立分析報告結果,澳大利亞國防部決定未來主力水面作戰艦隊(major surface combatants)由9艘Tier 1船艦(3艘霍巴特級與6艘杭特級)以及11艘Tier 2船艦構成,加上六艘LOCSV,總數共26艘。此外,對現役3艘霍巴特級以及6艘保留下來的紐澳軍團級進行升級(最老的2艘紐澳軍團級則除役)。

在「前瞻估計」(Forward Estimates,澳洲聯邦政府定義當前財年算起三個財年的財政收入與開支)的三年期程內(此處是指2023至2025財年,報告稱為epoch 1),霍巴特級驅逐艦與紐澳軍團級巡防艦經由以NSM反艦飛彈取代原有的魚叉飛彈,以及加裝戰斧巡航飛彈等方式來強化殺傷力。阿爾巴尼斯政府承諾,在接下來聯邦預算中編列預算來提高海軍艦隊殺傷力以及擴充澳洲造艦產業,在往後三年個財年期程增加約17億澳幣預算,在未來10年期間增加約111億澳幣。先前阿爾巴尼斯政府已經承諾,接下來10年(至2032、2033財年)的國防整合投資項目(Integrated Investment Program)增加305億澳幣;而再加上這些關於強化水面艦隊的111億澳幣投資,接下來10個財年澳洲國防部對於採辦和維持艦隊的投資總額會達到542億澳幣。

澳洲海軍部長馬克.漢蒙德中將(Vice Admiral Mark Hammond)表示,此計畫會建立一支澳洲歷來規模最大的水面艦隊,而且會是最具殺傷力的艦隊;這是在真正瞭解澳洲海軍在印太地區扮演重要角色後的實際行動,是一項嚴肅的投資,也有一系列挑戰等著澳洲海軍去克服。澳洲國防工業部長Pat Conroy表示,為了完成這項澳洲海軍的重大發展,澳洲需要強大、自主的國防產業。
 

1.Tier 1水面船艦/霍巴特級驅逐艦升級與替換

在DSR之前,澳大利亞海軍原先規劃的第一級(Tier 1)艦隊由12艘組成,包括三艘現役霍巴特級(Hobart class)防空驅逐艦以及9艘正準備建造的SEA 5000杭特級(Hunter class)巡防艦;而IAT基於能力、成本、可行性等面向考量後,獨立分析報告建議合適的Tier 1船艦數量是9艘,包括三艘霍巴特級驅逐艦以及六艘杭特級巡防艦。

在SEA 5000杭特級巡防艦方面,獨立分析報告建議SEA 5000第一階段(Phase 1)建造六艘,依照現有設計來降低風險並避免延遲;此外,在杭特級上增加戰斧巡航飛彈來加強打擊能力。杭特級仍依照現有合約,在南澳的奧斯本海軍造船廠(Osborne Naval Shipyard)建造,初始需求設定與設計需要在2027年中展開。

而針對霍巴特級,則進行驅逐艦能力升級(Destroyer Capability Enhancement),將艦上現有的神盾系統Baseline 8升級為Baseline 9(與杭特級共通),減少裝備過時、商源消失的風險,並且提高霍巴特級驅逐艦的作戰能力與任務彈性。此外,獨立分析團隊也建議澳洲政府,開始規劃未來取代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的新艦艇,包括定義需求以及制訂計畫等。

對於以上關於Tier 1船艦(新造杭特級以及升級霍巴特級)和LOSV的建議,阿爾巴尼斯政府基本上都表示肯定。而對於霍巴特級的替代艦,澳洲政府表示會在2026年國家防衛戰略(National Defence Strategy)審查期間研議。


2.Tier 2水面船艦/紐澳軍團級巡防艦升級

獨立分析報告建議取得至少7艘、理想為11艘的Tier 2船艦。Tier 2船艦以水下(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能獨立運作或者與Tier 1船艦共同作業,以保障海上航運以及防衛澳洲的重要軍事資產。

依照DSR審查,Tier 2的關鍵能力包括:

1.操作一架海上作戰直昇機

2.具備水下作戰能力,裝備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能儲存、處理與發射輕型魚雷

3.具備防空作戰能力,裝備一定數量的點防禦與自衛系統

4.具備對海以及對地打擊能力

5.提供武裝保護能力。

此外,獨立分析報告也建議為一部份現役紐澳軍團級巡防艦進行升級,稱為過渡能力保障計畫(Transition Capability Assurance Program,TransCAP),使剩下的紐澳軍團級巡防艦能維持最低限度的Tier 2任務能力,直到被新造的Tier 2船艦替換為止。接受TransCAP升級的紐澳軍團級數量,取決於Tier 2項目的採辦時程。

獨立分析團隊依照澳大利亞的戰略情況,在兼顧降低戰略性風險、投資海軍未來能力、使本土造艦產業與企業永續生存,制訂Tier 2船艦的執行方式。考慮到紐澳軍團巡防艦日益老化,澳洲政府決定加速購買新型的通用巡防艦來取而代之。澳洲政府曾具體要求,Tier 2船艦必須能迅速採辦,並與國外船廠建立跨國伙伴關係,建造策略則是先在海外建造,隨後轉移技術到經過擴充的西澳亨德森船廠(Henderson shipyard)建造。

在獨立分析評估程序中,曾以四種現成的通用巡防艦船艦平台設計作為未來Tier 2船艦選擇的範本,分別是德國MEKO A200巡防艦、日本最上級(30FFM)巡防艦、韓國FFX II與FFX III巡防艦、西班牙納凡提亞ALFA3000巡防艦等。

對於獨立分析團隊對於Tier 2的提議,澳洲政府基本上都同意,會加速採辦11艘Tier 2通用巡防艦,最終會在西澳亨德森船廠建造。然而,紐澳軍團級的TransCAP計畫被政府否決,認為加速採辦新造Tier 2通用作戰船艦,比繼續延長紐澳軍團級的壽期更符合成本效益。不過澳洲政府也表示,會為較新的六艘紐澳軍團級進行必要升級,提高殺傷能力提高紐澳軍團級殺傷力的項目會在西澳亨德森船廠執行。至於艦齡最高的兩艘紐澳軍團級會在近期除役,以釋出資源;紐澳軍團號(HMAS Anzac FFH-150)在2024年除役,二號艦阿朗塔號(HMAS Arunta FFH-151)在2026年除役。

3.大型無人或有人水面載具(LOSV)

獨立分析團隊規劃取得六艘大型無人或有人水面載具(Large Optionally Crewed Surface Vessel,LOSV),每艘裝備32管垂直發射器,強化艦隊的殺傷性以及多領域打擊能力。LOSV主要使用Baseline 9或更新版本神盾作戰系統的技術,與杭特級驅逐艦取得共通。獨立分析團隊建議,透過與美國海軍的正式管道來採辦LOSV,隨後在西澳亨德森船廠或者海外建造。

澳洲政府對此表示同意,認為LOSV可以增加艦隊的殺傷力、存活能力以及降低人力需求,並表示打算讓六艘LOSV都在西澳建造。


次要作戰船艦

獨立分析報告也對澳洲海軍現有的次要作戰船艦(Minor war vessel)進行了審查,並建議澳洲海軍未來維持25艘次要作戰船艦,包括6艘阿拉弗拉級海岸巡邏艦(Arafura class)、8艘改進型海角級(Cape class)巡邏艇(ECCPB),以及11艘屬於澳洲邊防武力(Australian Border Force,ABF)的海角級ECCPB艇。

針對阿拉弗拉級海岸巡邏艦(OPV),獨立分析報告表示這是將軍事資源用於非作戰海上任務的低效運用,而且這些船艦沒有生存能力以及自衛裝備去執行水面作戰任務。因此,獨立分析報告建議,將阿拉弗拉級的數量從原訂12艘減為6艘(六艘都已經下水);這些OPV專注於南太平洋以及東南亞水域的民間(非作戰)的海上安全任務,將Tier 1與Tier 2船艦從這類次要任務中解放出來。

而針對海角級ECCPB巡邏艇,報告認為其設計符合海上安全任務的需要;這些巡邏艇由澳洲海軍以及ABF一同操作,並由單一國防機構來負責採辦、維護這些船艦。

又,既有的阿拉弗拉級OPV設計無法提供水雷反制、軍事巡邏等能力,但應該繼續研究擴充這些OPV、擔負其他任務的能力;如果研究證實可行,就應將這些OPV轉為這類任務,原本的海上安全任務由ECCPB艇接手。

對於獨立分析報告對次要作戰船艦的建議,阿爾巴尼斯政府基本同意。

關於澳洲造艦產業

獨立分析報告建議,除了官方的海軍造艦與維持計畫(Naval Shipbuilding and Sustainment Plan)之外,每年都應發佈造艦產業的20年期預期(Shipbuilding Forecast)並由公眾檢視。澳洲政府對此也表示同意,表示之後會每兩年一次、跟著國家防衛戰略(ational Defence Strategy)一起發佈造艦產業未來展望;而第一次發佈會緊隨在海軍造艦與維持計畫之後。

DSR審查指出,政府必須介入西澳的亨德森造船廠(Henderson shipyard)、強化該處的造艦產業能量,因為該廠在澳洲造艦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獨立分析報告同意DSR的建議,亨德森船廠的業界合併選項屬於高度優先事務,並在合理的時程內完成。在獨立分析報告中,南澳的奧斯本海軍船廠會專注於建造AUKUS的核子攻擊潛艦以及建造、維護Tier 1水面作戰船艦;而其他如Tier 2水面作戰船艦、LOSV無人船艦、次要小型船艦乃至於維護與升級紐澳軍團級巡防艦的工作,都會在西澳亨德森進行。澳洲政府已經同意強化西澳亨德森的造船產業,在2023年11月已經決定建立國防部與位於亨德森的奧斯特造船公司(Austal Limited)的戰略伙伴關係。

為了建立未來建造核子攻擊潛艦的產業能量,獨立分析報告建議,Tier 1船艦由南澳的奧斯本海軍船廠建造與維護;這能為南澳地區維持至少2000個工作機會,並新增至少500個工作機會。

至於LOSV以及次要水面船艦,則由亨德森船廠負責建造。而關於Tier 2作戰船艦,獨立分析報告建議初期在國外建造,等亨德森船廠的生產條件(硬體設施、人員訓練等)成熟,能夠勝任建造這樣規模的作戰艦艇後,再轉移到亨德森船廠。獨立分析報告指出,澳大利亞必須具備建造、維持、升級水面船艦的工業能力和能量,所以包括Tier 2水面作戰船艦、LOSV、次要水面船艦、陸軍登陸艇以及海岸防衛隊使用的守衛級(Guardian class)巡邏艦都由西澳亨德森船廠建造。此外,澳洲國防部也與業界合作,將現役紐澳軍團級巡防艦的維護能量轉移到西澳亨德森船廠,這能在接下來10年為西澳增加1200個工作機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