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克將軍級巡防艦
DCNS在2016年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6)展出的巨浪(Belharra)模組化巡防艦,是法國海軍規劃中的
中型通用巡防艦(FTI)的外銷版。FDI用於取代法國海軍現役拉法葉級(La Fayett class)
巡防艦。而此種艦型採用新開發的斜角式船舷,可改善耐波性。
FDI想像圖(2020年版)。在2019年1月,FDI項目被改稱為未來防禦與介入巡防艦(FDI)
用來測試FDI巡防艦各項感測與作戰系統的地面測試設施,位於法國南部聖芒德里耶(Saint Mandrier)的
防衛系統整合測試場(SEDAS),模擬FDI巡防艦的桅杆結構裝有兩面SEA Fire 500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天線、
光電/紅外線多感測器系統、電子戰系統、敵我識別系統等。這個設施在2019年11月展開整合測試工作。
FDI首艦羅納克上將號(Amiral Ronarc’h)在2021年12月16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
攝於2022年7月中旬在洛里昂船廠的羅納克上將號,此時艦體分段完全合攏。
2022年11月10日,FDI首艦羅納克上將號被正式拖出洛里昂船廠廠房,
停靠到舾裝碼頭繼續工程。下水時,羅納克上將號漆上D660的舷號的
2024年10月7日,法國FDI首艦羅納克上將號(Amiral Ronarc’h D660)展開首次動力試航。
試航中的法國FDI首艦羅納克上將號(Amiral Ronarc’h D660),一旁伴航的還有一艘
法國敘佛倫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
穿浪而行的羅納克上將號
羅納克上將號的艦首76mm快砲以及Sylver垂直發射系統。FDI的B砲位可裝備四組八聯裝Sylver
垂直發射系統共32管,可是法國版服役初期只裝備兩組共16管,裝填Aster-15/30防空飛彈。
羅納克上將號的艦橋
羅納克上將號的其中一個主機艙,可以看到兩部MTU 16V 8000 M91L柴油主機
FDI的戰情中心(CIC)示意圖,位於PSIM桅杆底層。戰情中心裡有14個多功能顯控台,
中央是一個顯示整體戰場態勢的電子圖桌。
(上與下)羅納克上將號的非對稱作戰中心,牆上的多個連續拼接屏幕用來投射安裝在整合桅杆上的
環場無縫隙影像監視系統的全週界影像;雷達以及Sagem PASEO XLR光電探測系統對周邊目標的
探測信息(包括各個目標的方位、距離、速率、識別等)會自動以擴增實境(AR)方式標註在
環場影像的目標周圍,使人員能直觀地掌握船艦周遭態勢。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羅納克將軍級巡防艦/法國(Amiral Ronarc’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法國/DCNS | ||||||
尺寸(公尺) | 長122.25 寬17.7 | ||||||
排水量(ton) | 4250~450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AD MTU 16V 8000 M91L柴油機X4/42900 雙軸CPP |
||||||
航速(節) | 27~29 | ||||||
續航力(海浬) | 5000/15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Thales Sea Fire 500主動相位陣列雷達*4 Terma SCANTER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1 Wärtsilä NACOS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1 Bertin Technologies 環場無縫隙電視/紅外線(TV/IR)影像監視系統 Thale SENTINEL R-ESM電子截收系統 Thales ALTESSE-H被動式通信/電子情報截收支援系統(C-ESM & COMINT) CMLS誘餌發射器*2 |
||||||
聲納 |
Thales Kingclip Mk II艦首主/被動聲納*1 Thales CAPTAS-4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 |
||||||
射控/作戰系統 |
SETIS 3.0戰鬥管理系統 Sagem PASEO XLR光電探測儀*2 Thales STIR 1.2 EO Mk2雷達/光電射控系統 |
||||||
乘員 | 125,可容納額外28~50人 | ||||||
艦載武裝 |
OTO 76mm 62倍徑快砲超級快速型*1
八聯裝Sylver A50垂直發射器*2(使用Aster-15/30防空飛彈) 四聯裝MM-40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2 雙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使用MU-90魚雷) Nexter 20mm遙控機砲*2 非致命性聲光驅逐式武器系統 12.7mm機槍 |
||||||
艦載機 |
NFH-90反潛直昇機*1 無人飛行載具(UAV)*1 |
||||||
數量 |
法國:共五艘 |
||||||
艦名 | 簽約時間 | 開工時間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備註 | |
D660 Amiral Ronarc’h | 2017/4/21 | 2019/10/24 | 2021/12/16 | 2022/11/7 | 2025 | ||
Amiral Louzeau | 2021/3/29 | 2026 | |||||
Amiral Castex | 2021/3/29 | 2027 | |||||
2028 | |||||||
2029 | |||||||
(1) (2)
起源 在2013年版法國國防白皮書(LPM)中,就記載將建造五艘中型通用巡防艦(Frégate de Taille Intermédiaire,FTI )來取代現有的拉法葉級(Lafayette class)巡防艦,使得法國海軍在2030年時能有15艘第一線水面作戰艦艇可供運用(兩艘水平線飛彈驅逐艦、八艘FREMM與FREDA、五艘FDI)。依照法國海軍的規劃,FDI能執行的任務包括正規的防空、反潛與反水面作戰,具備武力投射能力,並能支援特種作戰、對抗恐怖主義、對抗不對稱威脅、參與國際聯合軍事活動(包括海上封鎖、危機對應、情報蒐集等),能單艦作業或參與友軍或盟邦海軍編隊,聯合執行任務。 在2015年5月底,法國國防部長Jean-Yves Le Drian公開說明法國海軍接下來造艦計畫,已訂購的六艘FREMM在2019年內全數服役,在2022年之前將兩艘FREDA建成服役,而預定取代5艘拉法葉級巡防艦的FDI中型通用巡防艦則比原訂提前二年展開,總共建造5艘,2023年起陸續服役並替換拉法葉級。 法國國防部在2017年3月20日的跨部會投資委員會議正式提出啟動FTI項目,並希望在奧朗德總統本屆任期結束前獲得批准啟動,然而此案隨即遭到法國財政部凍結,等到4月下旬到5月總統大選之後再說。 在2017年4月,法國政府批准啟動FTI的相關工作,預算約38億歐元(當時約42億美元),並在4月21日宣布與DCNS簽署FDI巡防艦的設計發展以及首艦建造合約。 為了盡可能縮短開發時程,法國軍備總局(The 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rmement ,DGA)、法國海軍以及業界相關廠商(主要是DCNS、Thales集團)組成團隊,一同定義規劃FDI巡防艦的需求與規格。在2015年10月5日,這個團隊提交了平台架構以及系統計畫接受審查。 依照原計畫,FTI巡防艦會在2017年第一季度簽署建造合約並開工建造(不過最後並未實現),首號艦預定於2023年交付(2025年形成戰力),這讓法國在2030年時有15艘一等/二等巡防艦可以部署(兩艘水平線飛彈驅逐艦、八艘FREMM與FREDA、五艘FDI)。預估研製與建造五艘FTI的總成本為38億歐元(約42億美元),比先前的FREMM降低約20~30%。 在2019年1月,法國海軍調整許多重大項目的名稱,其中FDI巡防艦項目改稱為未來防禦與介入巡防艦(future Fregate de Defense et d'Intervention,FDI)。 增購三艘FDI巡防艦之議 在2025年2月13日,法國武裝部隊部長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Sebastien Lecornu)在電視透露,鑑於近年因烏俄戰爭導致的歐洲局勢動盪,因此法國武裝部隊的實力必須強化(尤其是2025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開啟第二任期後急遽轉變與歐洲的戰略關係,與俄羅斯靠近而打算降低對北約的承諾,甚至在2月下旬起主動與俄羅斯接觸,強力推動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停戰協議並且立場倒向俄羅斯)。他表示,海軍現役15艘驅逐艦、巡防艦(這是2013年戰略審查之後的兵力結構)數量不夠,空軍只有約200架出頭的戰鬥機也不足。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的高強度衝突,法國海軍的驅逐艦、巡防艦總數必須增加到18艘。為了獲得擴增軍備的裁員,法國政府打算隨後在2025年3月20日舉行「戰時財政」會議,由法國財政部集合銀行、投資基金、國防業界等商討強化軍備事宜。推測如果法國海軍順利獲得額外經費,很可能會增購三艘FDI巡防艦。
發展過程 在2016年10月舉辦的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6)中,DCNS首度公開FTI通用巡防艦的模型,同時發佈FTI的出口版本,稱為巨浪(Belharra,來自於法國南部Basque海岸可能看到的巨浪)。依照展出資料,法國自用FTI全長122.25m,舷寬17.7m,排水量4250噸;而外銷版的艦體長度則能依照客戶需要而調整,例如短艦體版可能是118~125m,而長艦體版則可能是127~137m。Belharra瞄準的定位是4000噸級中型巡防艦,在DCNS的產品線中介於六千噸的FREMM以及三千噸以下的Gowind之間。 法國國防部表示,在2016年10月5日,法國政府內閣投資委員會對FTI的結構設計和主要系統達成共識,包括主要作戰裝備如飛彈、雷達和艦砲等,在11月對其它系統設備進行選擇。FTI巡防艦的設計以出口為主要考量,FTI項目副總裁皮爾.勒格羅預估此一巡防艦系列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潛力高達40艘,遠超法國海軍的採購量(5艘),因此其設計和性能參數上,出口市場需求高於本國需求。 在2017年11月初,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原DCNS,2017年6月28日改名)與從事導航/定位/影像的iXBlue公司簽約,為FTI巡防艦提供Marins慣性導航系統(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以及Netans資料分布處理單元。Marins慣性導航系統使用光纖陀螺儀技術,而Netans資料分布處理單元則整合於船艦各項信息相關系統(包含艦上感測器)的資料傳輸端 ,使得艦上各種數據在傳輸之前都經過加密處理。先前法國外銷的艦艇就曾使用iXBlue公司的產品,而此次是iXBlue首次為法國海軍本身的船艦供貨。 在2016年,iXBlue公司的Marins慣性導航系統獲得英國與德國的合約。 在2018年1月11日,法國軍備總局(DGA)宣布,已經在7年12月29日與海軍集團(Naval Group)和空中巴士直昇機(Airbus Helicopters,原歐洲直昇機公司)簽署一個研究發展合約,為法國海軍發展新的無人直昇機。此計畫目標是在2021年中推出可行的概念展示原型,並在船艦上進行實際操作測試 ,希望在2025年左右進入法國海軍服役,裝備於FTI巡防艦以及其他水面艦艇上。空中巴士直昇機集團的合作伙伴包括一個中小型直昇機公司 Hélicoptères Guimbal(該公司的產品為Cabri G2二人座輕型直昇機,機體規模類似法國海軍需要的無人直昇機),而Thales集團、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 也會參與此一計畫(DGA表示這兩家公司從2005年就開始參與法國國防部的無人垂直起降載具等相關研究)。 在2018年3月20日,法國海軍正式確定海軍集團為FTI的主承包商,負責系統整合、造艦與測試、整合開發SENIT CMS艦載作戰系統。而其他的主要次供應商包括:
CNIM:提供艙門、聲納、魚雷系統。 iXblue:導航系統。 義大利Leonardo:供應OTO Merela 76mm快砲。 MBDA:提供反艦與防空飛彈系統。 MTU:提供柴油發動機。 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提供Paseo XLR 超長程光電監視系統。 Thales:供應船艦感測、電子戰、迪我識別、通信系統。 依照法國海軍集團公佈的資料,FTI巡防艦項目的概念定義以及技術研究發展工作總計耗費100萬人力小時,在洛里昂船廠建造的工作總計也需要100萬人力小時; 總計海軍集團有超過1200名人員全職工作於此項目,整個供應鏈有400家次承包商參與。
測試工作與建造
正在製造的第一套Sea Fire 500相位陣列雷達天線。 在2018年5月上旬,供FTI使用的第一套Sea Fir相位陣列雷達系統進入製造階段,2019年七月運到位於法國南岸位於聖芒德里耶(Saint-Mandrier)的法國國防採購局(DGA)測試中心進行測試評估,原訂在2020年交付洛里昂船廠裝上FDI首艦。 在2019年9月27日的簡報中,法國軍備總局(DGA)在簡報中透露,FDI巡防艦(原項目稱為FTI)的SETIS戰鬥管理系統(由Naval Group整合開發)以及包含整合式桅杆在內的艦載感測系統,已經全數安裝在屬於DGA、法國南部臨海的聖芒德里耶(Saint Mandrier)的防衛系統整合測試場(Site d'expérimentation des systèmes de défense aérienne,SEDAS),並在同年11月開始測試,相關項目由海軍集團(Naval Group)、 Thales集團與DGA一同負責。在SESDA場地一同進行整合測試的FDI艦載裝備包括SEA Fire 500主動相位陣列雷達、Safran的Paseo XLR EO/IR光電/紅外線多感測器系統、MBDA的通用火力設置系統(控制飛彈發射系統的軟/硬體)、電子戰裝備、Thales Bluegate的敵我識別系統、Bertin Technologies的360度環場無縫隙電視/紅外線(TV/IR)監視系統等。在這個整合測試場地,會安裝兩面FDI預定採用的SEA Fire 500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陣面進行測試,第一個量產型SEA Fire 500雷達陣列在2019年7月運抵聖芒德里耶,並從9月展開操作測試;而第二個陣面則在2019年11月在聖芒德里耶交付。這兩個SEA Fire 500雷達陣面都會安裝在SEDAS測試場的整合桅杆上,此外還安裝四個IFF敵我識別天線、整合光電感測器(EO/IR)、電子戰天線等。在SESDA測試場的整合桅杆的安裝高度是海平面以上20至40公尺 ,而一部份感測系統如EO/IR則會安裝在靠近海平面的位置進行測試,以貼近實際工作環境。
FDI首艦羅納克上將號在2021年12月16日於洛里昂船廠舉行安放龍骨儀式。 此時,羅納克上將號艦體前部分段(右)已經成形。羅納克號左前方是。 洛里昂船廠為阿聯酋建造的第二艘Gowind 2500巡防艦Al Emarat(P111)。
2022年5月13日, 羅納克號的艦首段配合為阿聯酋建造的Al Emarat (P111,左)的下水作業而暫時浮揚。
在2019年10月24日,第一艘FDI巡防艦在海軍集團的洛里昂(Lorient)造船廠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儀式,正式邁入建造階段,該艦命名為羅納克上將號(Amiral Ronarc’h),在2021年12月16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2022年10月7日在洛里昂船廠舉行下水儀式(因天候因素,11月10日才拖出廠房,到舾裝碼頭繼續工程),2023年展開試航,預定2024年交付。FDI首艦預定建造時間是38個月,後續艦目標則是縮短到每週30個月。在2021年3月底,法國武裝採辦局(DGA)與海軍集團簽署第二、第三艘FDI巡防艦的合約,分別命名為Amiral Louzeau與Amiral Castex,兩艦預計在2025年交付。 在2021年4月27日,Thales集團交付第一套用於SEA Fire 500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給洛里昂造船廠(Lorient shipyard),準備用於首艦羅納克上將號(Amiral Ronarc’h)。2021年12月16日羅納克上將號舉行安放龍骨儀式當天,準備用來裝在該艦的全景監視情報模組(Panoramic Surveillance Intelligence Module,PSIM)整合桅杆系統也進行第一次啟動;這是FDI巡防艦戰鬥系統全系統測試的里程碑,會在實際裝艦之前幾個月完成。
第一套PSIM整合桅杆系統(含Fire 500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在2021年12月16日 首次啟動,這套PSIM桅杆準備裝在FDI首艦羅納克上將號。
2021年9月28日,法國與希臘簽署一項軍售協議,希臘向法國購買三艘FDI-HN巡防艦(見下文),而這三艘就是將法國海軍訂購的前三艘先轉給希臘。因此,法國自身的FDI巡防艦建造工作勢必得延後。 在2024年5月24日,海軍集團宣佈,FDI首艦羅納克上將號在斯科夫河(Scorff River)完成第一次試航。 基本設計 DCNS集團的總裁表示,由於現代武器系統相關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過去許多可以使用10至20年的組件科技,如今每隔3到5年就必須汰舊更新。為了讓服役期間頻繁的升級更加容易,同時也讓對不同客戶的客製化設計更佳方便,FDI巡防艦是法國第一種全面數位化與高度模組化的水面作戰艦艇,全艦各項子系統大量運用DCNS最新開發的嵌入式計算機架構,之間透過網路連結。FDI是法國在設計階段全數位化的海軍船艦,過程中沒有產生任何一張傳統的實體圖紙。FDI的戰鬥管理系統(Combat Management System,CMS)與平台管理系統(Integrated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IPMS)等主要系統都會整合在若干加固的機箱中,並且仔細地分散布置在船艦各處,能滿足冗餘性、存活性等戰場需求。在全艦系統數位化之餘,網路安全防護也成為FDI巡防艦的設計重點之一。 FDI設計高度模組化,客戶能依照需求自由選擇子系統和作戰裝備;這既是FDI的核心競爭力,也反映了法國造艦技術的發展。與以往的軍艦出口相較,近年客戶要求更多工業合作與客製化,考量的範圍包括客戶自行挑選子系統、供應鏈以及對客戶的技術轉讓等,因此法國海軍、國防採辦局及法國軍工業界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一名法國國防分析專家表示,規劃FDI巡防艦時,對成本、作戰能力、工業因素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FDI的排水量約4250~4500噸左右,設計理念參考2000年代前期DCNS推出的FM400概念(FREMM的縮小版,排水量3500到4000噸)、2010年代前期推出的XWind 4000的相關概念(詳見FM 400/SWORDSHIP/XWind 4000概念艦一文)以及Gowind巡防艦系列等。依照DCNS在2015年5月底對FDI的敘述其設計將具備高度模組化、強健(robust)、易於使用、無可比擬的運用能力,結合法國海軍與其他國家需求,運用DCNS最新的技術成果,包含平面相位陣列雷達等 ,並能根據客戶的需求選用不同的裝備模組。 FDI使用長艦首樓甲板、方尾等主流艦型設計,寬大的艦體具有良好的適航性,防護力、惡劣海象下的航行穩定性與機動性都較為理想。FDI採用新發展的後傾式斧型艦首(Sea Axe Bow),能改善在惡劣海象下航行的穩定性。FDI整體設計極為強調降低雷達反射、紅外線熱信號、聲噪強度等隱身特性。FDI上層船樓與機庫採用一體式氣密堡壘設計,整合上層結構技術(含整合桅杆系統)大大減少了整體雷達反射截面積和天線的數量,流暢簡潔的型線和舷側的折角也有效減少了雷達截面積;此外,船舷及桅杆都敷設雷達波吸收塗料,起錨機和系纜柱等也延續拉法葉級巡防艦以來的設計,隱藏在甲板下船艙內或裝在盡可能貼近甲板的位置;艦載小艇收容在上層結構凹區內,平時被簾幕遮蔽。FDI護衛艦具有舵橫搖穩定(RRS)系統,由計算機控制船舵與兩側穩定鰭,使船艦以在6級海象下正常作業;先前法國海軍FREMM巡防艦為了節省成本而省略穩定鰭,只採用舭龍骨結構增加穩定性,實際操作經驗顯示穩定性能不夠好(尤其是直昇機起降作業)。此外,FDI所採用的各種材料、設備等都將符合環保認證,從設計、建造、服役、除役拆解的再利等整個壽命循環,都具備優良的環保性。 FDI的標準人員編制是125人,包含15名航空組員,而艦上還有容納另外28到50名人員的餘裕。FDI巡防艦的自動化和整合控制程度較高,降低了所需的人員編制。艦上的控制系統包括整合艦橋導航系統(Integrated Bridge Navigation System,IBNS)、自動化的整合平台管理監控系統(IPMS)、先進作戰系統等,人機介面設計也重視易於操作,這些都有助於減低人力需求。 FDI巡防艦非常重視內部空間適居性,最低階的普通士兵居住水平都是四人一間,士官為四人或兩人一間,軍官為兩人一間或單人房;以上所有人員住艙都附帶專屬的衛生設施、淋浴間或盥洗室。艦上艙壁、頂部艤裝、家具陳設等都強調輕質、具良好抗沖擊性、易於移動和重新安裝、隔音效果良好、耐用等特點。艦上也有醫療設施,包括一間手術室和3張病床,能夠進行外科手術及牙齒治療。 FDI採用成本較低的複合柴油機推進系統(CODAD),包括四部MTU 16V 8000 M91L柴油主機,功率32000 kW(42900馬力),最高航速27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50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作業45天,平均每年在海上值勤時數可達3500小時。 艦上還配備3D列印機,可直接印出所需的零件,大幅增加了船艦的自力維修能力。 FDI艦內劃分為兩個損管控制區域,由水密艙門分開,兩個區域的發電、輸配電、空調通風、損管監控、抽水、消防滅火系統等機能都是獨立運作。四部柴油主機分置於兩個獨立分隔的機艙中,一個艙受損並不影響另一個機艙運作。艦上的推進、航行控制、發電、輔助設施、艦內監控、消防損管機都由整合平台管理系統(IPMS)負責,可由主監控室或在艦橋控制;而如果監控室跟艦橋都受損,還可將操作裝置(如平板電腦、筆電)插入艦內網路系統中任何一個接口來存取IPMS。 作戰中樞(PSIM桅杆系統、SETIS戰鬥管理系統)
PSIM整合桅杆上的各個系統,由上而下包括Thales的ALTESSE-H被動式通信/電子情報截收支援系統(C-ESM & COMINT)以及SENTINEL R-ESM電子截收系統、Alseamar的AS-329-1A UHF無線電天線以及AS-338 Link 16天線、Terma SCANTER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Wärtsilä NACOS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Thales的TSA-6000 LR長程敵我識別器(IFF)的四個固定IFF天線、兩套Safran的PASEO XLR遠程光電探測/標定系統、Bertin Technologies的360度環場無縫隙電視/紅外線(TV/IR)監視系統、Thales Sea Fire 500 S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四個陣面
DCNS將FDI艦上的偵測(含雷達、光電)、通信、電子戰等系統甚至戰情中心(CIC),整合在一套封閉式桅杆系統中,稱為環場監視情報模組(Panoramic Surveillance Intelligence Module,PSIM);其中,戰情中心位於桅杆模組的最底層。桅杆模組可獨立於船艦平台之外在其他平台進行建造,安裝所有偵測、電子戰、通信、指揮管制、顯示控制系統,然後在一個岸基整合設施(Shore Integration Facility,SIF)進行整合測試工作(包括戰鬥系統人機顯空介面與感測、電子戰系統的所有整合測試),一切整合測試工作完成後才運到船廠裝艦,可顯著減少船艦建造與測試週期,並簡化了電子、戰系與船艦平台之間的系統整合工作。這種模式是借鏡先前DCNS在Gowind 2500巡防艦的建造模式(被馬來西亞與埃及採用)。而PSIM把戰情中心也整合到模組的主因,是戰情中心內的戰鬥系統的指揮管制、顯示控制,本質上就與桅杆內的各電子系統密不可分;如果戰情中心一開始就能整合在桅杆裡跟上面電子系統一起整合調校,而不是個別安裝到艦體平台之後才逐一聯合測試,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PSIM整合桅杆最底層就是戰情中心(CIC) FDI的SETIS 3.0作戰系統以DCNS(後成為海軍集團)的SETIS系列為基礎開發而來,整合了自動化的威脅評估與武器指派(Threat Evaluation and Weapon Assignment,TEWA)流程。為了簡化操作、強化艦上人員的反應速度與環境意識,FDI的作戰系統人機介面將整合擴增實境(AR)以及人工智能(AI)技術。FDI艦上總共有15個多功能顯控台作為SETIS與艦上人員的介面,其中14座位於戰情中心(即PSIM桅杆底層)四周,包括指揮官(CO)席位以及主要作戰官(Principle warfare officer)席位,以及空中與水面監視作戰、反潛作戰、火砲射擊、電子戰等機能;戰情中心艙室中央設置一座大型的電子態勢圖桌(Digital tactical table),能顯示整個戰區的整合威脅態勢,或者存取任何一個顯控台的執行畫面。而第15座多功能顯控台則設置在艦橋內,位於船艦指揮官(CO)席旁邊。
羅納克上將號的戰情中心(CIC)中央的電子態勢圖桌,用於顯示全局。 SETIS 3.0 CMS戰鬥管理系統的其中一項技術創新,是設置一間專門用於船艦安全自衛的控制室(緊鄰航行艦橋),稱為非對稱作戰艦橋(Asymmetric Warfare Centre),用於對抗周遭任何可能威脅船艦的對稱與非對稱威脅;在這間控制室裡,戰鬥系統將艦上光電感測器獲得的360度無縫隙環場(panoramic)影像(主要是Bertin Technologies 無縫隙電視/紅外線影像監視系統),投射在非對稱作戰艦橋兩側的連續拼接顯示器上;艦上雷達以及光電識別追蹤系統(主要是兩座Sagem PASEO XLR光電探測系統)將探測到的目標數據如方位、距離、動態以及識別資料等,以擴增實境(AR)方式標示在環場影像中的目標影像周圍,使人員能充分掌握周遭戰場態勢以及重要關鍵信息。例如,船艦周遭出現的可疑目標或者周遭的不明小艇、飛行機等威脅,雷達與光電追蹤識別系統就會自動在環場影像畫面中標註目標,使人員特別注意並採取對應行動。在夜間,非對稱作戰艦橋的環場屏幕上呈現的是低光度光電影像(非紅外線),透過影像強化等技術,呈現近似白天的清晰影像。
(上與下)FDI巡防艦的非對稱作戰中心的環場影像屏幕,透過擴增實境 (AR)技術在環場影像標註輔助信息,包括周遭目標與本艦的相對方位 距離,以及特別標註迫近的目標動態等。
感測系統 FDI的主要電子系統都整合在PSIM桅杆系統,包括Thal的Sea Fire 500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系統、Terma SCANTER以及Wärtsilä NACOS X波段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一套週邊環境監視套件(結合兩組Sagem 兩套Safran的PASEO XLR遠程光電探測/標定系統與採用四組固定式陣列天線的Thales的TSA-6000 LR長程敵我識別器(IFF))、Bertin Technologies的360度環場無縫隙電視/紅外線(TV/IR)監視系統(布置在整合式桅杆上部四周)、Thale SENTINEL雷達信號電子截收系統(R-ESM)、Thales ALTESSE-H被動式通信/電子情報截收支援系統(C-ESM & COMINT)、情報監視系統(SENTINEL ),以及Alseamar的AS-329 UHF天線、AS-307 UHF天線以及AS-338 Link 16資料鏈天線等。艦橋上方設置一座Thales STIR 1.2 EO Mk2射控雷達,用來導控火砲射擊。 FDI是法國第一種引進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艦艇,艦上的Sea Fire 500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採用四面固定式陣列天線,使用屬於第三代技術的氮化鎵(GaN)半導體來製作T/R組件。Sea Fire最大探測距離可達400~500公里,平面探測距離達80公里,可同時追蹤800個空中與水面目標,對各種目標都有良好的追蹤能力,包括慢速(低都卜勒效應)、低雷達截面積(RCS)、超音速迴旋機動目標等。FDI的Sea Fire 500相位陣列雷達每個陣面的尺寸約為2.5 x 2.5m。 在2017年底,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原Sagem )獲得海軍集團合約,為FDI巡防艦提供afran PASEO NS(早期資料是PASEO XLR)光電射控儀。 PASEO XLR結合一個 DALAS (Dispositif díaide à I'Appontage au Laser) NG 的模組化雙軸陀螺儀穩定旋轉塔、Safran開發的光電射控裝備等等,能以被動光電探測模式感測監視周遭,對抗不對稱威脅(如近距離水面的小型快艇、低空小型目標)。 Safran PASEO NS的光電系統包括第三代微波紅外線(MWIR)熱影像尋標器並具備放大(zoom)和高解析度(HD)選項、高解析度CCD彩色攝影機含標定器與高倍率放大功能、 護眼雷射測距儀、短波紅外線(SWIR)攝影機(選配標定器)、高精確度指揮瞄準線(line-of-sight )測量;後端可選配彈道射控電腦來支持高精確度火砲射控,可整合至艦上戰鬥管理系統或者獨立操作, 具備人工或自動扇區監視(sector surveillance)、自動目標追蹤、辨識、傳輸或接收3D目標資訊,並同時控制多門不同口徑的火砲。 後端人在機上(Man-Machine Interface,MMI)控制可選擇在戰情中心的彩色顯控台(需要額外軟體來與戰系整合)或者光電儀位置上的本地控制台。 反潛探測方面,法國自用的FDI巡防艦打算裝備新開發的Kingclip Mk II多功能中頻艦首主/被動聲納,具備全新的接收/發射器技術,可延長偵測距離。Kingclip Mk II主動工作頻率為5.25~8kHz,被動工作頻率為1~8kHz,探測距離可達25km,探測精度在30m以內,方位差小於等於1.5度,最大可工作航速達30節。具有連續波和調頻波兩種發射方式,能探測、跟蹤潛艦或魚雷等目標,並具有自動檢測寬帶噪聲、自動魚雷警報、水下障礙物探測迴避等功能。此外,艦尾裝備Thales開發的CAPTAS-4主/被動低頻拖曳陣列聲納的緊致型(Compact),包含各自獨立的拖曳主動變深聲納(VDS)以及線性被動拖曳陣列聲納。 電子戰系統 艦上的電子支援設備(ESM)包含SIGEN的寬頻帶數位接收機,能截收雷達和通信設備的波段;而電子反制設備能以較高的功率連續實施干擾 。FDI使用的新型SENTINEL雷達信號截收偵測系統(R-ESM)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能安裝額外的模組來擴增截收電子信號的波段(法國海軍已經決定引進低頻雷達信號截收單元)。DGA表示,由於經費有限,前幾艘FDI不會裝備干擾彈發射系統,直到最後一艘才會在完工時裝備,而前幾艘則在日後陸續回廠加裝。
海軍集團發展的反制誘餌發射器(CMLS)原型,準備用於FDI巡防艦上。 依照早期資料,FTI巡防艦裝備兩套Lacroix的Sylena Mk2誘餌發射器(最多可安裝四座)。依照2022年10月16日Naval News的報導,海軍集團配合FDI巡防艦發展了反制誘餌發射系統(Counter Measure Launching System,CMLS),而不是使用先前認為的Lacroix Sylena 或Safran的NGDS(前兩艘FDI不會配備誘餌發射器);除了用於FDI之外,也用於拉法葉巡防艦壽命中期升級項目。每個CMLS發射器重量約830kg,尺寸109.6 x 120.5 x 143.7 cm,可裝置至多六枚CANTO反魚雷誘餌,典型的配置是每艘船艦配置兩個CMLS。 在2023年5月上旬雅典防務裝備展(DEFEA 2023),海軍集團透露,法國海軍暫時推遲為FDI巡防艦採辦雷達干擾系統(R-ECM)的作業,先為FDI開發一套新的整體電子戰系統方案,確保能充分發揮全新電子截收系統(SENTINEL R-ESM)的效能,因此海軍集團與Thales正對此進行研究。海軍集團表示,FDI的新型R-ECM可能會以Elt Roma為基礎,Thales會負責後端軟體開發。依照後續消息,法國打算為FDI開發幾種有源式誘餌,以垂直起降無人機為載具,以無人機搭載電磁干擾發射源長時間滯空,可有效提供電子干擾效果。
通信、信息處理系統 FTI的通信系統包括Thales/Marconi開發的Aquilon整合通信系統(結合UHF/VHF等三個頻段的無線電通信設備、Link 11/16等數位資料鏈以及衛星通信(SATCOM));其中,AS-329-1A UHF無線電天線、AS-307 UHF以及AS-338 Link 16資料鏈天線都位於PSIM整合桅杆上。
FDI巡防艦的其中一個資訊中心的伺服器機櫃 FDI巡防艦的各項數位化系統有良好的資訊安全防護;艦上的加密安全管理系統(Cyber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CyMS)的監控台提供了非常直觀的操作介面,人員能實時(Real time)掌握艦上資訊系統運作、各項信息傳輸的保密狀態,以及自動監視艦上信息系統下達的所有指令等等,分析艦上各裝備的工作狀態與回報的數據,判斷船艦是否遭到任何形式的信息攻擊,並將任何事件立刻回報操作人員。 在2018年10月下旬在巴黎舉行的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8)中,Thales集團宣布將開發新一代ALTESSE-H被動式通信/電子情報截收支援系統。ALTESSE-H具備早期預警、信號識別與定位、威脅判定、收集電子/通信情報等功能,操作頻段涵蓋30~30000MHz,必要時可增加對1~30MHz波段的監聽截收功能。具備內建式人工智能管理以及網路安全防護,探測範圍高於艦上大多數其他感測器。ALTESSE-H能以被動模式實時(Real time)追蹤2000個目標;此系統配合TRC 6460甚高頻(UHF)信號攔截與定向系統、安裝在主桅杆頂端的先進天線系統以及衍生自Keyobs suite的先進後端軟體套件。 FDI巡防艦也結合法國在2010年代開發的多平台態勢對應保持系統(Tenue de Situation Multi-Platformes, TSMPF,相當於英文Multi Platform Engagement Capability),目標是發展一種類似美國協同接戰能力(CEC)的作戰網路。TSMPF項目的發展大約開始於2009年,打算透過一個能力強大的網路信息分佈系統,將分散在各地移動平台(含預警機與船艦)的感測器(包含各種雷達、紅外線、電子支援系統等)連結在一起運作,透過實時(Realtime)的信息交換與融合,形成單一整合戰場態勢圖像,大幅提高海空軍力的態勢感知與作戰效能;而這是美國CEC之後,西方國家發展成功的第二種類似的整合感知與射控系統。在2015年11月,法國海軍完成機載IP網路(Reseau IP de la Force AeroNavale, RIFAN)的第二階段(RIFAN 2),包含伺服器節點以及V/UHF通信傳輸設施,並配合艦載版的C波段高頻寬資料鏈(美國CEC的傳輸平台也使用高傳輸速率的C波段資料鏈系統);這套系統在2017年進行首次實際演示,由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水平線飛彈驅逐艦以及阿基坦級多任務巡防艦(FREMM)組成的共同感測和防空武器聯網對抗由8架飆風(Rafael)戰鬥機組成的空中打擊波;演示成果非常成功,形成TSMPF網路的水面艦成功對空中打擊機群實施了有效的對應與攔截。基於RIFAN 2的成果,法國海軍進一步發展海軍協同監視(Veille Cooperative Navale,VCN,相當於naval cooperative watch),在平台之間直接分享感測器的的原始資料,並在後端整合成高品質的戰場態勢圖像。在2010年代下半,法國海軍開始生產正式型號的TSMPF來裝備艦隊,除了裝置於水平線飛彈驅逐艦、FREMM多任務巡防艦之外,新造的FDI巡防艦在設計之初就納入了TSMPF系統。TSMPF的終極目標是戰場上各個作戰節點透過存取TSMPF實時產生的單一戰場態勢圖像進行接戰。 武器系統 法國自用FDI預定裝備的武器系統包括艦首一座OTO 76mm 62倍徑快砲超級快速型(SR)、兩組八聯裝Sylver A50垂直發射器(裝填Aster 15/30防空飛彈,現階段似乎不考慮納入MdCN遠攻巡航飛彈)、兩組四聯裝MM-40 Block 3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兩具324mm雙聯裝輕型魚雷發射器(使用MU90 Impact輕型魚雷)、兩座Nexter 20mm遙控機砲、12.7mm重機槍等。艦首安裝艦砲的位置具有換裝127mm火砲的餘裕,而如果日後要追加陸攻飛彈等武器,艦首Sylver垂直發射器的位置也預留了足夠深度,能直接更換成長度更長的A70構型。 兩具雙聯裝輕型魚雷發射器(使用MU-90 Impact輕型魚雷)。為了因應低強度巡邏任務以及對應非對稱作戰,艦上還配備非致命性聲光驅逐式武器系統。 FDI巡防艦艦尾設置直升機庫與起降甲板,能操作一架10噸級中型艦載直升機;法國目前正在研發讓船艦使用的SDAM無人飛行載具(UAV),預定2024年服役,也會配備在FDI巡防艦上。 為了支持特種作戰,FDI能搭載並收放一艘ECUME快速突擊艇,此外還能搭載一艘較小的多用途RHIB硬殼充氣快艇,而艦上的直昇機也能支援特種部隊作業。
FDI巡防艦的魚雷艙的處理系統,MU90魚雷在此測試整備;魚雷艙鄰近 直昇機庫以及艦上魚雷發射器。
上圖是2016年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6)展出的FDI模型,下圖是在
外銷版的Belharra能根據客戶需求調整選用的配備,例如可改用威力更強的127mm艦砲;而體積噸位較低的緊致版本則可配備兩組輕量化的Sylver垂直發射單元(可使用Aster系列或MICA-VL等防空飛彈),每個單元只有四個發射管(標準型Sylver每個單元有八管)。此外,還可選擇Sea Fire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天線版本,或者體積重量比緊致型CAPTAS-4更低的CAPTAS-2主動拖曳陣列聲納。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在2017年11月於雪梨太平洋海事防務展(PACIFIC 2017)中展出的FDI模型,艦首的垂直發射器增為32管,包括兩組八聯裝Sylver A50以及兩組可以裝填MdCN陸攻巡航飛彈的Sylver A70垂直發射器,不過目前不確定這是否為法國海軍採用的構型。 外銷:希臘巡防艦案 在2020年9月中,希臘總理正式提出軍備現代化計畫來因應與土其關係的惡化;其中海軍方面包括訂購四艘新造巡防艦以及新型魚雷,並且升級現役四艘MEKO 200HN九頭蛇級( Hydra class)巡防艦等。早在2000年代,法國就曾向希臘推銷FREMM巡防艦,不過當時因為希臘財政困難而一直沒有成功。 在2016年起,希臘就對法國發展的FDI巡防艦 產生興趣;在2019年10月10日,希臘國防部長Nikos Panagiotopoulos訪問巴黎時,與法國國防部長Florence Parly簽署了購買兩艘Belharra/FDI巡防艦的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LOT)。原本法國希望在2020年7月左右與希臘簽署關於各項軍售的政府間協議(Inter Governmental Accord,IAG),不過由於法方在2020年8月提出的報價太高(兩艘就要33億歐元),加上因為美國壓力而不向希臘供應SCALP-NAVAL陸攻巡航飛彈,因此希臘並沒有直接與法國簽署合約,並轉而採取公開競標。 法國向希臘推出的FDI巡防艦方案稱為FDI-HN。 與法國自用版FDI相較,FDI-HN火力增強,艦首裝有四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法國自用版只有兩組八聯裝),機庫頂部增設一座美製21聯裝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在2021年9月15日,澳洲、美國、英國突然宣佈成立澳─英-美三國聯盟(AUKUS),協助澳洲取得核子動力潛艦,澳洲並片面取消由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執行、總價值估計高達900億澳幣的澳洲未來潛艦計畫(原本要為澳洲建造12艘攻擊級(Attack calss)柴電攻擊潛艦),引發法國對三國的強烈反彈。依照2021年9月26日希臘媒體Militaire、Defence Review、Naval Defence等報導,希臘總理Kyriakos Mitsotakis正前往巴黎,準備與法國總統伊曼紐.馬克龍(Emanuel Macron)在羅浮宮會面,除了探討東地中海情勢、聯合國大會召開等事宜之外,雙方很可能會簽署新一輪軍售合約;在AUKUS聯盟成立以及澳洲取消法國潛艦合約後,法國迅速更改競標希臘巡防艦案的條件,因為海軍集團禁不起再一次重大失敗。在之前一週,法國方面已經派遣包括海軍集團總裁在內的代表團抵達希臘,雙方進行關於軍售項目的協商;海軍集團總裁表示,新的條件非常優惠,「希臘無法拒絕」。依照消息,法國的新提案包括三艘Belhara型巡防艦,以及三艘新造Gowind巡邏艦(可能是Gowind 2500),全部共六艘,總價值約50億歐元;其中,三艘Belhara型巡防艦是直接將原本法國海軍訂購的FDI巡防艦轉給希臘,首艦羅納克上將號(Amiral Ronarc’h)在2019年10月底安放龍骨,所以這三艘都在法國建造,前兩艘預計能在2025年交付希臘,第三艘在2026年交付;而三艘Gowind巡邏艦則技術轉移在希臘建造。 在9月28日,希臘總理與法國總統在巴黎簽署軍事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主要內容包括:希臘向法國海軍集團採購三艘FDI-HN巡防艦並外加增購第四艘的選擇權(第四艘可技術轉移授權在希臘當地生產),三艘分別預定於2025年3月,2025年10月以及2026年間交艦,包含武器系統、零組件、訓練後勤的合約總價值約30億歐元;備忘錄簽署後,法國、希臘雙方會花費三個月協商合約細節內容,完成後就簽署合約。此外,備忘錄中也記載,希臘方面原則同意,從法國購買三艘Gowind 2500護衛艦加上增購第四艘的選擇權,經由技術轉移在希臘當地生產,合約細節等待後續進一步協商(據說法國方面初步報價是每艘3.5億歐元)。如果以上合約全數執行,總價值可達到50億歐元左右。早在2021年1月,法國就獲得希臘購買18架飆風(Rafale)戰鬥機的合約,價值25億歐元,隨後又追加訂購6架,使總數達到24架;而希臘巡防艦案則是繼年初飆風戰鬥機之後,法國在希臘軍事出口又一項勝利。 增加了希臘海軍三艘訂單後,海軍集團位於不列塔尼的洛里昂船廠(Lorient, Britany)也調整了原本的交付時程。總計八艘FDI巡防艦中,此時唯一一艘已經開始建造的FDI首艦仍歸法國海軍,交付期程(約2024年)不變;第二、第三與第五艘FDI巡防艦交付給希臘,前兩艘分別預定在2025年3月與10月交付希臘海軍,第三艘則在2026年底交付。法國海軍的第二艘FDI(四號艦)交付期程從原訂2025年延後至2026年初,第三艘FDI(六號艦)交付期程從原訂2026年延至2027年。法國海軍的第四、第五艘FDI(第七、第八號號艦)則分別預定在2028及2029年交付。依照法國海軍軍官Lavaud透露,法國海軍升級的三艘拉法葉級巡防艦會服役到第二、第三艘FDI巡防艦交付為止。 依照法國與希臘在FDI巡防艦項目的工業合作協定,希臘Salamis船廠將會製造FDI巡防艦上所需的5個為艤裝的艦體分段以及上層結構分段(由DH36合金鋼材製造),並為至多六艘FDI巡防艦提供分段與上層結構。在2024年2月,Salamis船廠製造的五個艤裝前分段透過水路運抵法國洛里昂(Lorient)造船廠,這些分段會用於屬於希臘的第三艘FDI巡防艦HN Phormion(FDI巡防艦產線的四號艦)。在2024年7月13日,希臘Salamis船廠製造的第二批五個艤裝前分段運抵法國洛里昂,用於屬於法國海軍的第二艘FDI巡防艦Admiral Louzeau上;這是史上第一次希臘船廠作為法國海軍造艦供應鏈,為法國海軍使用的船艦製造結構。Salamis船廠也會為法國海軍第三艘FDI(Admiral Castex)提供預艤裝分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