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塔克魯茲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TR-1700)

 

阿根廷三艘德製潛艦的照片,由左而右分別是TR1200的索塔號(Salta S-31)、TR1700的聖塔克魯茲號(Santa Cruz S-41)

TR1700的聖安胡號(San Juan S-43)。

阿根廷TR1700潛艦首艦聖塔克魯茲號(Santa Cruz S-41)。

(上與下)阿根廷TR1700潛艦聖安胡號(San Juan S-43)。該艦在2017年11月15日起失蹤,事後美國方面以及

全面禁止核子試爆組織(CTBTO) 透露在聖胡安號在最後回報之後3小時發生爆炸。

(上與下)在2007年起,聖安胡號(S42)進塢展開一輪翻修。

在船廠中翻修的聖安胡號(S42),攝於2008年上;,此時正在重新上底漆。艦體兩側上部的

三個長方形是DUUX-5攔截/測距聲納的三元陣面位置

在船廠中翻修的聖安胡號(S42)。

多明尼克.加西亞船廠(後被坦達諾接手)一景,右為曾投入1982年福克蘭戰爭、1997年停役的TR1100潛艦

聖路易號(San Luis S-32);左前為聖路易斯號的姊妹艦索塔號(Salta S-31),索塔號後方是TR-1700

三號艦聖塔菲號(S43)的未完成分段;畫面左下是TR-1700四號艦 Santiago Del Estero(S44)

的中部分段,進度僅30%左右。這張照片應為1990年代後多明尼克.加西亞船廠停工時拍攝,

當船廠在2000年代重新營業時, Santiago Del Estero(S44)的分段已經被解體移除。

坦達諾船廠船廠內的TR-1700三號艦聖塔菲號(S43)的分段,停工時艦體主要分段大致都建成

,但還沒合攏。

坦達諾船廠船廠李的TR-1700三號艦聖塔菲號(S43)的分段

聖塔菲號(S43)內的控制台。 

在2004年,TR-1100索塔號(Salta S-31)在重新啟用的多明尼克.加西亞船廠(被坦達諾接手)展開翻修工程。

注意索塔號的後方是聖塔菲號(S43)未完成的分段。

 

 

艦名/使用國 聖塔克魯茲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阿根廷(Santa Cruz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S41、S42:Thyssen Nordseewerke

S43~S46:Astillero Domecq Garcia
尺寸(公尺) 長67.3    寬8.36   吃水6.5
排水量(tonne)

浮航2116,潛航2264

動力系統/軸馬力

MTU 16V652 MB80柴油機*4/6720

西門子IHR-4525推進電動機*1/8850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航速(節) 水面11

水下25

續航力(海浬) 水面:12000/8節
最大潛深 (公尺)  
水面偵測/反制系統 Thomson-CSF Calypso導航雷達
水下偵測/反制系統 Krupp Atlas CSU-3/4型中/高頻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

Thomson Sintra DUUX-2A中頻被動測距暨攔截聲納(改良時換裝DUUX-5)
作戰系統 Signnal SINBADS 作戰資訊組織與火控系統
乘員 張保皋級:31

Nagapasa級:40
艦載武裝

533mm魚雷發射器*8(管內裝填8枚,艦內可攜帶14枚,使用SST-4反艦魚雷、MK-37反潛魚雷等)

數量

原訂六艘,實際開工4艘,完工服役2艘

艦名 訂購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S41 Santa Cruz 1982/9/28 1984/10/12
S42 San  Juan     1983/6/28 1985/11/19 2017/11/23失事
S43 Santa Fe        
S44 Santiago Del Estero        
S45        
S46        

 

──by captain Picard

 


 (回上頁)

TR-1700(阿根廷)

在1970年代,泰森北海(Thyssen Nordseewerke)船廠與呂北克工程事務所(Ingenieurkontor Lubeck,IKL)發展出排水量1700噸級的TR-1700潛艦設計,是IKL以209型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以先前209系列為基礎放大,成為二次大戰以後德國設計的最大型潛艦; 一般而言,泰森北海的TR-1700不歸類於209系列潛艦。阿根廷在1970至1975年在歐洲尋覓新一代的柴電潛艦,在1977年與 TNSW簽署合約購買六艘潛艦,其中四艘為TR-1700,前兩艘由TNSW原廠建造,後兩艘轉移技術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利斯新建成的多明克.加西亞 (Astillero Domecq Garcia)造船廠(1982年啟用)來建造;此外,還訂購兩艘較小的TR-1400,也是在阿根廷建造。在1982年,阿根廷修改合約,全部六艘都是TR-1700,前兩艘在德國TNSW原廠建造,後四艘在阿根廷建造。 頭兩艘TR-1700的建造工作在1980年展開,首艘命名為聖塔克魯茲號(Santa Cruz S-41),於1982年9月28日下水,1984年10月12日服役;二號艦聖安胡號(San Juan S-43)則在1983年6月28日下水 ,1985年11月19日服役。如果阿根廷沒有即不可待地在1982年4月就攻佔福克蘭群島,讓阿根廷海軍先接收這兩艘潛艦,則英國海軍可能必須付出更慘痛的代 價來贏得福克蘭戰爭。

由於阿根廷財政狀況太差,後續四艘TR-1700的建造都無法完成, 第三、第四號艦開工之後進展緩慢、造造停停;在1992年,多明尼克.加西亞船廠被阿根廷總統卡洛斯.梅南(Carlos Saúl Menem)民營化,隨後該廠區完全停工,TR-1700建造工作約在1994至1996年完全停止。三號艦聖塔菲號 (ARA Santa Fe S-43)大約在1994年左右停工,進度達到52%(另一說70~74%),四號艦ARA Santiago Del Estero(S-44)停工時進度約30%~35%。阿根廷海軍與高層官員在1980年代中與1990年代末曾嘗試將這些未成的潛艦物料、裝備甚至前兩艘既成艦轉賣給台灣(見下文),但都未能實現。在2004年,阿根廷當局決定重啟多明尼克.加西亞船廠,在2007年由坦達諾(Tandanor )船廠接管,隨後成為 Almirante Segundo Storni船廠;在船廠重整與重新啟用後,根據2009年左右的照片,聖塔菲號的結構還在,但先前四號艦ARA Santiago Del Estero(S-44)的分段已經被移除,可能1990年代船廠關閉時就被解體移除了。 第五、第六艘TR-1700則從來沒有機會開工。

除了阿根廷之外,泰森北海也以TR-1700為基礎將艦體再加長6m,推出TR-1700A來競標澳洲1980年代後期推動的潛艦計畫,不過最後澳洲選擇瑞典克考姆斯Type 471方案,成為柯林斯級(Collins class)。

基本設計

TR-1700的排水量比209系列大上許多,長67.3,寬8.36m,吃水6.5m,浮航排水量2116公噸,潛航排水量2264公噸 ;動力系統比209系列,包括四具總功率為6720馬力的MTU 16V652 MB80柴油發電機、一具8850軸馬力的西門子IHR-4525 四迴路直流推進電動機與八具各由120組單元構成的哈根/法塔(VARTA)電池,帶動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最大潛航衝刺速率高達25節(不過電瓶會在十幾分鐘內耗盡),浮航速率為15節,能持續在海上執行作戰巡邏勤務達30天,或者持續航行70天 。TR-1700的艦體由HY-80高張力鋼板建造,最大潛航深度超過300m。TR-1700在外觀上與先前209系列的一大不同,在於其前水平翼位於 帆罩上而非艦首。

TR-1700的作戰系統為荷蘭Signnal的SINBADS型作戰資訊組織與火控系統(Action Information Organisation and Fire Control System),係改良自該公司先前為荷蘭海象級(Walrus class)潛艦設計的Gipsy潛艦資料系統,結合SAGEM海圖桌,具有更高的自動化程度,使得全艦僅需 編制29人就可操作,此外還能搭載30名突擊隊員。本級艦的感測系統包括Krupp Atlas的CSU-3/4型中/高頻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以及Thomson Sintra的DUUX-2A中頻被動測距暨攔截聲納(日後改良時換裝DUUX-5),以及浮航使用的Thomson-CSF Calypso導航雷達。TR-1700艇艏安裝六具533mm魚雷管,備用魚雷艙的容積大於先前的 209系列,達14發之多,使全艦魚雷總儲存量達22枚(使用德國SST-4反艦魚雷或美國Mark 37C反潛魚雷);此外,艦上配備自動化的魚雷再裝填系統,使同一支魚雷管在發射後能在50 秒內發射下一枚武器。

此外, TNSW也曾向阿根廷推銷該公司新研發的SPECTRE封閉循環柴油機絕氣推進系統(CCDAIP,詳見荷蘭海鰻級潛艦一文),持續輸出功率300kW, 不過最後並未實現。 

在1994年由美國海軍主辦的FleetEx 2/9「喬治華盛頓作戰演習」("George Washington" war game exercise)中,阿根廷海軍TR 1700潛艦聖安胡號(San Juan S-43)成功潛入美國海軍外圍的驅逐艦屏衛,擊沈演習中美國海軍編隊指揮艦惠特尼山號(USS Mount Whitney LCC-20)。

現代化翻修工程

進行現代化翻修工程的聖安胡號,攝於2008年12月左右。



聖安胡號的七葉片螺旋槳

在1999年9月至2002年,聖塔克魯茲號在巴西的船廠完成現代化改裝工程,包括換裝新的電機系統並更換新聲納 。而聖安胡號則在2007年9月進入阿根廷海軍工業園區(Argentine Naval Industrial Complex)坦達諾與史多米船廠(Tandanor and Storni shipyards,即原本多明尼克.加西亞廠)進行翻修改裝,包括切開艦殼翻新主蓄電池(仍由Varta 負責)、更換 四部新的MTU柴油發電機、維修推進電機、更新推進電機的減震基座,以及翻新潛艦所有閥門與其他機械等。此項工程原訂工期22個月,但實際上由於預算短缺,直到2014年5月才完工,最後總花費1億批索(約1240萬美元)。

在2014年6月15日,聖塔克魯茲號前往船廠展開延壽工程時,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外港區域意外擱淺。

在2014年 6月15日,聖塔克魯茲號在前往坦達諾船廠進行壽命中期升級延壽工程(與聖安胡號相同)的路上,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外港的南碼頭(Dock Sud)發生擱淺意外聖塔克魯茲號在6月14日啟程,原計畫在17日抵達海軍工業園區,擱淺後在拖船協助下仍於17日抵達船廠並調查事故原因。

在2019年6月中旬,詹氏(Janes)防務週刊報導,巴西總統Jair Bolsonaro與阿根廷總統Mauricio Macro會面時達成協議,巴西海軍將兩艘杜比級(Tupi class,德國授權巴西生產的209 TR1400型)潛艦移交給阿根廷,而這項協議還包括未來進一步移交兩艘的選擇權。首批移交的兩艘會在2019年交給巴西,接著在阿根廷Tandanor船廠進行整修,在2020年進入阿根廷海軍服役。這些杜比級將會取代阿根廷海軍老舊的TR1700潛艦。

聖塔菲號(S43)建成計畫(未成) 

在2010年9月,阿根廷國防部曾評估是否要建成在船廠閒置多年的三號艦聖塔菲號(S-43),計畫在當時進行中的二號艦聖胡安號(S-42) 的壽命中期升級工程完成後做出決定,當時的計畫之一還包括把聖塔菲號改裝成核子動力潛艦;當時評估,建成聖塔菲號約需6000萬美元,最後沒有獲得執行。  

在 2010年,阿根廷國防部長Nilda Garré宣布,打算修改聖塔菲號設計,安裝國產核子推進系統,以核子潛艦的身份完工;此計畫由阿根廷國防部與國家園子能委員會(Comisión Nacional de Energía Atómica,CNEA)等單位規劃,使用INVAP的小型反應器。此種反應器設計緊湊,渦輪發電機組直接整合在反應器裡;不過,由於缺乏經費,加上此種陸用反應器原始設計並不是設計用於水面船艦上,也缺乏轉為船艦推進系統的必要設計與驗證工作,所以此計畫最後遭到擱置。 INVAP反應器最後被認為不適用的理由包括:此種反應器最初目標是以一種反應器用於各種用途,但其原始設計並非用於移動平台如船隻上;廠商提交提案前,並沒有實際在陸地上建造模擬船舶運動的平台來實際測試,僅作過初步的數值模擬。其原始設計並為考慮到船艦運動時的操作特徵以及平台動態,例如反應器的核燃料丸(pellets)直徑較大(約7.6mm), 只適合持續維持恆定功率(如陸地發電機),不適合需要加減、功率會突然陡升的船艦。船隻航行時會橫搖與縱搖,其控制棒的機械設計先天就不適合。反應器內有大量自由液態表面(free-surface),在運動中的船艦平台上很容易因為液面運動而使核燃料未受浸泡(冷卻)而使溫度上升。蒸氣發電機整合在反應器內,不僅服役後難以接觸維修,而且原始目的是為了緊湊,反而因需塞入蒸氣發電機而使反應器大型化,連帶使船艦需要更大的空間安裝,限制了船舶設計的體積與重量。 

阿根廷嘗試轉售TR1700潛艦給台灣(1980年代)

在多明尼克.家西亞船廠內的TR1700潛艦三號艦聖塔菲號(S43)分段,攝於

1992年左右。該艦建造工作進展緩慢,在1994至1996年左右完全停工。 

(上與下二張)TR1700潛艦三號艦聖塔菲號(S43)未完成的分段

坦達諾船廠船廠一景,右為曾投入1982年福克蘭戰爭、1997年停役的TR1100潛艦

聖路易號(San Luis S-32),左前為聖路易斯號的姊妹艦索塔號(Salta S-31),

索塔號後方就是聖塔菲號(S43)的未完成分段

由於阿根廷在福克蘭戰爭戰敗後陷入經濟危機,當時便有國際軍火 掮客建議阿根廷拋售剛建成的聖塔克魯茲號與二號艦聖硫磺號(此時還在西德原廠,阿根廷沒有錢付款接收),給四處購潛碰壁的台灣以籌措現金 ,並將後續四艘未完工的TR-1700的物料包含魚雷、組件等一併轉手;甚至有軍火商保證「能直接把潛艦開到左營港交貨」;除了掮客之外,部分 阿根廷官員也開始與台灣接頭,希望能由阿國為台灣建造TR-1700,甚至拋售已完成的兩艘潛艦。

在1980年代初期,台灣海軍總部成立「天龍計畫」專案,企圖透過印尼代為德製潛艦,接觸對象是印尼方面管道以及德國的船廠;而購買範圍後來除潛艦之外,又擴大到MEKO-360以及MEKO-140巡防艦;約在1984年10月,台灣海軍總部意主購買這兩型德國巡防艦/巡邏艦作為二代艦選項。與印尼方面接觸時,對方要求可觀的轉手費用(相當於潛艦成本的三成),方案裡包括價款、技術轉移、工作項目等;然而,西德方面的船廠始終無法帶來西德政府可以發出口許可的信息,於是台灣海軍總部始終沒有發出採購意向書(Letter of Inetntion),此案也沒有繼續下去。與印尼接觸未果之後,台灣方面也與阿根廷接觸。

在1984年11月底到12月初,台灣海軍副總司令羅錡還率團訪問西德與阿根廷,期間曾到德國參觀MEKO的建造船廠(應是位於漢堡的B+V)以及建造TR-1700潛艦的泰森北海(Thyssen Nordseewerke)。隨行的台灣海軍官員在參觀這兩家德國船廠時,曾詢問項目主管是否有可能為台灣建造,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隨後羅錡一行人前往阿根廷,接觸的是阿根廷軍方人員,雙方洽談相關事宜;然而,台灣海軍方面的人員已經想到,萬一這些在推動轉售潛艦的阿根廷軍方人員將來離開現職,這種關係能否繼續維繫就是一大問題。羅錡一行返國後向參謀總長郝柏村報告,由於羅錡在阿根廷方面得到的回覆還算正面,因此參謀總長郝柏村以及蔣經國總統當時都同意繼續接觸。郝柏村在1984年12月8日日記記載,當天羅錡報告訪問西德與阿根廷的總結,對於二代艦的建造有相當可行性且符合我方需求,可以進一步試探,以突破政治障礙;隨後12月20日的日記記載,當天海軍總司令劉和謙向蔣經國總統報告向西德與阿根廷購買TR-1000潛艦(應為TR-1700的筆誤)以及MEKO-140、MEKO-360巡邏艦案,稱機會難得,技術風險最小、政治困擾較小;如價格合理,在保密狀況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蔣經國總統也同意值得試探。

在1985年8月底,羅錡到西德接觸,還帶回了阿根廷方面承辦軍官的初步報價,包括已經在西德建造完成、阿根廷無力付款接收的第二艘TR-1700聖安胡號(1億8500萬美元)、在阿根廷船廠內的兩艘份TR-1700物料包(1億5000萬美元)、30枚西德製SST-4魚雷(3556萬美元)等,交易談妥後運至高雄港後,由台灣支付現金;當時台灣參謀總長郝柏村認為報價還可以,同意繼續進行。然而四個月後,此案還是停喊,原因是劉和謙回報郝柏村,阿根廷方面承辦軍官要求台灣方面簽署兩份價格數字不一的合約,現貨潛艦價款是1億8500萬美元,但向上呈報的數字卻是1億4000萬,這4000萬價差是「明目張膽要回扣」且邀請台灣海總參與;郝柏村在1986年1月7日日記中痛批,「這些人膽子太大,亦太不瞭解我國高級將領之清廉,吾人寧可買不成,亦不願參加此國際級舞弊案」;數天後郝柏村向蔣經國總統報告阿根廷承辦軍官索要回扣的事,蔣經國隨即將交易喊停。不過,依照其他消息,台灣喊停此案的最根本原因,還是阿根廷方面始終無法說服西德政府對台灣發出最終使用國證明(End User Certification),意味台灣就算買了這艘潛艦以及物料包,也難保後續能獲得西德提供零件與支援。

1989年阿根廷面臨嚴正通貨膨脹,為了應付經濟上的困境,阿根廷方面再度有人重提向台灣出售潛艦與巡防艦的案子。此案約是在1989年10月由一位在阿根廷活躍的華裔商人劉日新(祖籍廣東後移民至台灣)向阿根廷海軍少將Schaer提起,劉示出一份宣稱來自台灣方面購買潛艦的採購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ion)。Schaer少將立刻向阿根廷海軍司令提報,隨後阿根廷海軍物資署署長簽署授權書給Schaer與台灣接觸,內容包括付款條件、價格、付款時機以及佣金回扣(當時Schaer構想阿根廷方面以及台灣委託的軍火中間商對半平分,Schaer自己的佣金則應該超過1%)等。然後劉日新又向Schaer少將引鑑阿根廷退役空軍中校Medina(先前阿根廷總統貝沙.斐隆任職時擔任武官),Schaer在Medina安排下在1990年3月會晤阿根廷總統卡洛斯.梅南(Carlos Saúl Menem);雖然他們知道梅南如得知一定會拿走主導權,但當時阿根廷與台灣無邦交,別無選擇只能與阿根廷總統接觸尋求協助。梅南瞭解後立刻表示,此一軍售案對阿根廷經濟有很大幫助,願意進行,並當場打電話給阿根廷國防部長Erman Gonzaleze與經濟部長Gavallo協助。不過梅南隨後也立刻拿走此案,安排自己的妻舅Karim Yoma接手,並表示佣金部分阿根廷官方收取99%,於是Schaer與劉日新等人形同出局。隨後阿根廷國防部長安排敘利亞籍軍火商Monzer Al Kassar全權接手對台軍售案;而真正與台灣駐阿根廷代表處接觸的,是阿根廷總統梅南的秘書長Alberto Kohan以及總統顧問Jorge Antonio等人。而被「橫刀奪愛」的劉日新以及Schaer少將也因此與梅南結下樑子,日後阿根廷起訴梅南在任內涉嫌貪瀆時,劉日新與Schaer少將也在阿根廷聯邦法院作證,梅南曾打算對台軍售。

雖然阿根廷政府高層當時對售台潛艦「一頭熱」,但台灣軍方始終沒有表達購買意願,台灣駐阿根廷代表處軍事協調組也從來沒接獲來自台灣上級任何指示要跟阿根廷接觸協商;而且事後發現,當時軍火商劉日新向Schaer出示的所謂台灣軍方購買潛艦的意向書。在當時,阿根廷經紀部長辦公室人員以及一些海軍將領,多次向台灣駐阿根廷代表處軍事協調組(舊稱情報小組,屬於聯二國際情報處,身份等同於武官)接觸,表示願意出售六艘TR1700潛艦,以及阿根廷的德製MEKO360、MEKO140巡防艦;當時阿根廷出售六艘潛艦開價12億美元,魚雷則是戰雷一枚80萬美元、操雷一枚(含測試台)120萬美元,型號應為德製SST-4反艦魚雷;潛艦全部由阿根廷建造完成,然後運至台灣,服役後的後勤零件與支持由阿根廷方面轉手;然而,阿根廷方面同樣拿不出德國出口許可,雖然阿根廷海軍願意擔保,但台灣也興趣缺缺。甚至阿根廷在福克蘭戰爭前向英國購買的兩艘英製Type 42驅逐艦都有意脫手;不過台灣駐阿根廷代表處軍事協調組人員瞭解阿根廷海軍手中用於Type 42驅逐艦的的英製海鏢防空飛彈只有40多枚,根本連回台灣報告的念頭都打消了。

依照先前駐阿根廷的台灣方面人員透露,在1991年,台灣駐阿根廷代表處軍事協調組接獲台灣駐阿根廷代表處代表歐鴻鍊通知,陪三位來自台灣的訪客,去參觀阿根廷建造TR-1700潛艦的多明克.加西亞船廠。這三位訪客包括一位民間人士、一位海軍退伍人士(中正理工學院畢業)與一名女子;後來瞭解他們是當時台灣總統府高層一位人士的親戚(軍火商)的屬下,是來瞭解阿根廷海軍TR-1700潛艦的現況。當時,多明克.加西亞船廠內有一艘TR-1700艦體(即聖塔菲號)完成約70%,但已經停工閒置一段時間;而當這些台灣訪客前來時,這個廠區停工已久,放在船廠裡的鋼板物料已經生鏽,廠區散佈各種機具、零件,十分混亂。

 

聖安胡號沈沒意外(2017/11/13)

英國在福克蘭島方面於2017年11月13日拍攝到浮航中的聖安胡號,兩天後該艦就發生意外沈沒。

在2017年11月17日,阿根廷海軍表示,在海上航行的聖安胡號(San Juan S-43)已經失去聯絡兩天;該艦正在馬德林港自由貿易區進行巡邏活動,原訂前往阿根廷南部的Mar del Plata海軍基地(位於阿根廷首都Buenos Aires南方250英里),艦上有44人,包括阿根廷海軍第一位女性潛艦軍官、現年35歲的Eliana Krawczyk。阿根廷海軍發言人Enrique Balbi 對外表示,潛艦的通信、供電、纜線、天線可能發生故障,並表示該艦如果發現通信出問題,應該就會浮出水面,前往搜索的船隻與飛機應能以目視或雷達發現。阿根廷外交單位表示,目前阿根廷正與鄰國一同合作搜尋聖安胡號的蹤跡,而包括英國、智利、美國等國,也都透過阿根廷外交管道表示願意協助參與救援,提供後勤支持以及信息交換等。

經過數天徒勞無功的搜索之後,阿根廷海軍發言人Enrique Balbi上校在11月23日公開宣布,阿根廷在週三(11月22日)得到美國通知,在聖安胡號最後出現的海域探測到一個「異常、單一、短促、劇烈的非核爆炸聲響」。此外,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組織(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TBTO)也在11月23日通知阿根廷政府,該組織兩個水聲聽音站在11月15日(當地時間上午10時51分)在聖安胡號最後出現的水域附近,監聽到不尋常的劇烈聲響 。Enrique Balbi上校也透露11月15日聖安胡號失蹤當天的一些最後通信:11月15日凌晨0時30分,聖安胡號的艦長以衛星電話通知陸上基地指揮官,回報有海水進入該艦呼吸管,進入的海水造成艦體前部的電池發生短路並起火冒煙,此時已經撲滅火勢並隔離了短路的電池單元,艦長回報該艦倚靠後部電池運作。在上午6時,聖安胡號回報相同信息,以文字電報型式轉發到基地。在上午7時30分,聖安胡號艦長回報潛艦正在依照原訂計畫在水下航行,並無問題,這就是聖安胡號 最後一次與基地聯繫;3小時後探測到爆炸聲的位置約在該艦最後回報的位置以北約60公里。在12月1日,阿根廷宣布停止搜救活動。

在2017年12月上旬,前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US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聲學專家Bruce Rule表示,依照美國當獲得的聲學資料,聖胡安號約在1275英尺的深度(約388.6m)被水壓壓潰,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2500磅TNT炸藥,整艘潛艦在25分之一秒的時間被完全摧毀,隨後殘骸以10至13節的速率向海床墜落。

聖安胡號人員的家屬指控該艦狀況不佳、故障頻仍,而且在2008到2014年的維修工作中質量不合格。

在2018年11月17日,阿根廷海軍宣布,委託美國探測船海洋無限號(Ocean Infinity)搜索聖安胡號的工作有了重大突破;海洋無限號的水下無人載具在第24號標定點的位置確認了聖安胡號殘骸的位置,該處海洋深度為800m。海洋無限號先前曾參與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失蹤MH370班機的搜尋工作。

海洋無限號在2018年11月17日拍攝到的聖安胡號殘骸,此時潛艦已經支離破碎,
殘骸散落在深度2600英尺(超過800m)的海床上。

海洋無限號在2018年11月17日拍攝到的聖安胡號殘骸,此為艦首六個魚雷發射管部位

 海洋無限號在2018年11月17日拍攝到的聖安胡號殘骸,此為推進螺旋槳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