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膏級柴電攻擊潛艦(TR-1400)
張保皋級的崔茂宣號(SS-063)在2000年進入新家坡三巴旺(Sembawang )基地準備參與
PACIFIC REACH 2000演習。背景是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核子攻擊潛艦海倫納號(USS Helena SSN-725)
韓國的張保皋級潛艦,是德國授權生產的209 TR-1400型。此為李阡號(SS-062)在1999年進入關島,
準備參與TANDEM THRUST 99演習。
張保皋級的羅大用號(SS-069)在2002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02)
張保皋級的李億祺號(SS-071)在2010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10)
(上與下)印尼向韓國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DSME)訂購的TR1400潛艦首艦KRI Nagabanda(403),
在2016年3月下旬在DSME位於巨濟島廠區下水前夕的照片。
艦名/使用國 |
張保皋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韓國(Jang Bogo class)
Nagapasa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印尼 | |||||
承造國/承造廠 |
張保皋級: SS-061:HDW Kiel SS-062~SS-071:大宇重工 印尼Nagapasa級:S403、S404:韓國DSME S405:PT PAL船廠建造 | |||||
尺寸(公尺) |
張保皋級:長55.9 寬6.4 浮航吃水5.9 Nagapasa級:長61.3 寬7.6 浮航吃水5.5 | |||||
排水量(ton) |
張保皋級: 浮航1180(1160長噸)~1260 潛航1285(1265長噸)~1449
Nagapasa級: 浮航140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張保皋級: MTU 12V493 AZ80 GA31L柴油機*4/3800 西門子推進電動機*1/3000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Nagapasa級: MTU 12V493 AZ80 GA31L柴油機*4/3800 西門子推進電動機*1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 |||||
航速(節) | 水面11
水下21 | |||||
續航力(海浬) | 張保皋級: 水面:7500/8節、11300/4節 水下:370/4節 Nagapasa級: 水面:浮航11000(10節)、通氣管8000(10節) 水下:400/4節 | |||||
最大潛深 (公尺) | Nagapasa級:500 | |||||
水面偵測/反制系統 | Nagapasa級: Indra Pegasso RESM電子截收系統 Aries導航雷達 ECPINS-W整合導航與戰術系統 Hensoldt SERO 400 與OMS 100潛望鏡 ZOKA魚雷反制系統 | |||||
水下偵測/反制系統 | 張保皋級:Atlas CSU-83主/被動中頻攔截搜索暨攻擊聲納 Nagapasa級: Atlas Elektronik CSU-90 主/被動中頻攔截搜索暨攻擊聲納(包含主動搜索/攻擊聲納與被動聲納、FAS-3-1側舷線性被動陣列聲納等) Wärtsilä ELAC KaleidoScope聲納套件 | |||||
作戰系統 |
張保皋級:Atlas ISUS-83整合指揮與武器控制系統 Nagapasa級:Kongsberg MSI-90U Mk 2戰鬥管理系統 | |||||
乘員 |
張保皋級:31 Nagapasa級:40 | |||||
艦載武裝 | 張保皋級:533mm魚雷發射器*8(管內裝填八枚,艦內可攜帶6枚,使用STN SUT mod2反潛魚雷、SST-4反艦魚雷、韓國國產XK731白鮫魚雷)
Nagapasa級:533mm魚雷發射器*8(管內裝填八枚,艦內可攜帶6枚,使用黑鯊魚雷) | |||||
數量 |
共六艘 | |||||
艦名 | 訂購時間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除役時間 | |
SS-061 張保皋(Jang Bo Go) | 1987 | 1987 | 1991/9(一說1992/6/18) | 1992/10(一說1993/6/2) | ||
SS-062 李阡號(Lee Chun) | 1987 | 1991/9/12(一說是1992/10/12) | 1994/4/30交付 1994/6/20成軍 |
|||
SS-063崔茂宣號(SS-063 Choe Museon) | 1987 | 1993/8/7 | 1995/2/27交付 1995/2/27成軍 |
|||
SS-065朴葳(Park Wi) | 1989/10 | 1994/5/21 |
1995/8/30交付 1995/8/31成軍(一說是1996/2/3) |
|||
SS-066李從茂(Lee Jongmoo) | 1989/10 | 1995/5/17 | 1996/8/30交付 1996/8/31成軍 |
|||
SS-067鄭運(Jung Woon) | 1989/10 | 1996/5/7 | 1997/8/29交付 1997/8/30成軍 |
|||
SS-068李純信(Yi Sun-sin) | 1994/1 | 1998/5/21 | 2000/1/31交付 2000/2/1成軍 |
|||
SS-069羅大用(Na Dae-yong) | 1994/1 | 1999/6/9 | 2000/11/30交付 2000/12/1成軍 |
|||
SS-071李億祺(Yi Eokgi) | 1994/1 | 2000/5/24 | 2001/11/30交付 2001/12/1成軍 |
|||
艦名 | 訂購時間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SS-403 Nagapasa | 2011/12/21 | 2015/4/9 | 2016/3/24 | 2017/8/2 | ||
SS-404 Ardadedali | 2011/12/21 | 2016/10/24 | 2018/4/25 | |||
SS-405 Alugoro | 2011/12/21 | 2019/4/11 | 2021/4/6 |
──by captain Picard
韓國張保膏級 韓國採購TR-1400潛艦的計畫名為KSS-1,是1990 年代起韓國海軍建立強大潛艦部隊的第一步。韓國海軍在1987年訂購首批TR-1400,首艦張保皋號(Chang Bo Go,SS-061)由HDW原廠建造,在1992年6月於德國HDW的基爾廠(Kiel)下水,後續二艘技術轉移在韓國大宇重工(Daewoo)承造,平均每 艘造價1.91億美元 。隨後在1989年10月,韓國訂購第二批三艘TR-1400,在1994年1月訂購第三批三艘,總計9艘,後續兩批都在大宇重工生產。由於當時韓國造船業還不具備加工潛艦艦殼的能力,為此還一併向德國進口了相關機具。 前六艘張保皋級(SS-061~063、065~067)從1993 至1997年陸續服役, 最後三艘(SS-068、069、071)的建造工作因亞洲金融風暴而受到延誤,最後在2000至2001年陸續服。這些潛艦都以韓國歷史上的名將來命 名,例如張保皋將軍在1200年前經營、鎮守位於朝鮮半島近海江都島上的國際貿易樞紐──清海鎮,使當時的鮮羅王朝成為朝鮮、日本與中國海上貿易的領導 者。 韓國的209 TR-1400長55.9m,寬6.4m,浮航排水量1180~1260噸,潛航排水量1285~1440噸,動力裝置包括四具總功率3800馬力的MTU 12V493 AZ80 GA31L(早期資料是MTU 12V 396 SE )渦輪增壓柴油機、四具西門子發電機與一組4600~5000馬力的西門子推進電機,最大潛航航速21.5節,浮航航速為11節,浮航續航力8節時為7500 海里、4節時為11340海里,潛航續航力370海里(航速4節),最大自持力50天,編制31名乘員。 依照韓國特種電池(Korea Special Battery)的資料,該公司為209型潛艦生產的鉛酸電池單元長29cm、寬45cm、高133.6cm、全高(含電極)142.1cm,重517kg(正負2%) 。艦上配備Krupp Atlas的ISUS-83水下感測器整合管理戰鬥系統,包括四具用於指揮與射控的多功能顯控台,能連結艦上所有的感測系統與武器系統 ,此外還配備美國Kollmorgen Type-76搜索/攻擊潛望鏡組。艦首裝備八具氣壓彈射式魚雷管,艦上可裝載14枚武器,包括AEG的STN SUT mod2反潛魚雷、SST-4反艦魚雷、韓國國產XK731白鮫(Whiteshark)反潛魚雷或美製魚叉反艦飛彈(至少是在2000年代初期陸續加裝),或者是28枚水雷;此外,艦上還有Argo電子支援系統 。韓國的TR-1400型是209系列中第一種採用自動化魚雷裝填系統者,由中央控制台就可操作。 XK731白鮫魚雷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ADD)主導開發,民間公司LG Precision(後來成為Nex1 Future,日後又成為LIG Nex1)是主承包商;白鮫魚雷初期研究作業可追溯到1980年代,據說在1980到1988的研製工作花費了數十億韓元,早期參考對象是韓國使用的美製NT-37魚雷。白鮫魚雷的正式研製工作始於1995年,在1998年研製完成,投入300億韓元的預算(另一說是整個項目耗資800億韓元),隨後由LG Precision生產,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交付韓國海軍。白鮫魚雷原訂在2003年形成戰力,但因為2003年兩次試射因導引系統問題而失敗,進度延遲一年,在2004年才服役,首先裝備於韓國海軍最後一艘209型張保皋級潛艦上,然後裝備於後續的214型孫元一級潛艦上。白鮫魚雷在2003年5月由韓國海軍209型潛艦李純信號(SS-068)進行首次實彈試射,結果由於引信問題而未能成功引爆,第二次試射則在同年5月進行,成功擊沈靶艦。韓國宣稱白鮫魚雷單價是68萬美元,但1998年時有其他資料來源說每一枚要價9.5億韓元(約72.2萬美元)。白鮫魚雷是根據先前韓國海軍使用的美製NT-37魚雷以及德製SUT魚雷發展而成,採用電力推進,直徑483mm(與NT-37相同),全長6m,全重1100kg,戰鬥部重370kg,射程30km,航速35節,導引方式為主/被動聲納歸向(另一說是中途使用線導)。 據說在韓國本國建造的前兩艘張保皋級出現了許多加工與材料問題,尤其以首艦最為嚴重,艦上螺絲與螺旋槳推進器強度不足,許多地方斷裂漏水,螺旋槳表面出現上百條裂痕,不僅提高了安全顧慮,也增大了作業時的噪音;這顯示韓國在建造前兩艘張保皋級時沒有嚴謹依照德國原廠要求的材料與標準,不過後續生產的張保皋級的品質就有所改進。日後德國授權韓國生產214型潛艦(孫元一級)時,同樣發生一些生產製造的狀況,包括首艦傳動軸有瑕疵使噪音過大、前幾艘螺絲釘強度不足等。有消息稱從2000年代初開始,張保皋級陸續經過大規模改裝,包括切開艦體、重新維修與焊接、更新發動機/電池等輔助維護設備,以及電子、導航設備。 甚至有消息稱,張保皋級的大翻修包括切開艦體插入新的延長分段使排水量增至1400噸,不過無其他佐證消息。 張保皋級潛艦服役後多次參與美國主導的多國海軍演習如環太平洋演習(RIMPAC)等,扮演敵國柴電潛艦,並多次締造未被偵測到的紀錄。到2007年,羅大用號(SS-069)以及李億祺號(SS-071)都曾發射潛射魚叉反艦飛彈;在2008言環太平洋演習中,李純信號(SS-068)在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08)曾發射潛射魚叉飛彈。在1999年3月由美國主導、在關島海域進行的"Exercise Tandem Thrust"的多國聯合演習中,參演艦艇朝著美國提供的靶船──1979年除役的一萬噸級奧克拉荷馬號(ex-USS Oklahoma City CL-91)巡洋艦開火,首先發射11枚魚叉反艦飛彈,如果靶船仍未沈沒,就由 參演的韓國張保皋級潛艦李從茂號(SS-066)發射魚雷將之擊沈。在演習過程中,由於 演習區域周圍的海域始終無法淨空,仍有不少民間船隻通過,為了避免誤擊,取消了射擊魚叉飛彈的課目,直接進行魚雷接戰,這也給李從茂號絕佳的機會;結果李從茂號不負眾望,發射的第一枚SUT魚雷就直接命中靶船並將其炸成兩段,在15分鐘之內沈沒。 在2018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18),韓國海軍張保皋級潛艦朴葳號(Pak Ui SS-065)在演習中發動33次攻擊,擊沉噸位達20多萬噸的船艦,包括由5艘大型反潛艦和2架反潛直升機保護的補給艦,優異的表現獲得美軍讚許。在演習中,朴葳號在遠距離就掌握了目標船團的動向,並輕松穿過了護航邊對的反潛監視區。朴葳號的艦長李相燁中校表示,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如果我們是核動力潛艦,能做得更好」。在演習中,防守方反潛機曾奉命搜索朴葳號所在的區域時,但並沒有搜索到朴葳號,事後表示對朴葳號的靜音能力感到驚訝。 據信在2000年代後期,張保皋級還加裝韓國國產魚雷反制誘餌。2017年起,韓國海軍開始陸續為張保皋級進行延壽與升級工程,相關項目包括以韓華集團的新型戰鬥管理系統取代原本的ATLAS ISUS-83,加裝新型拖曳陣列聲納、新光電型潛望鏡等,並提高目標偵測與追蹤能力。經過升級後,張保皋級成為全世界第一艘裝備拖曳陣列聲納的209系列潛艦。在2017年,韓國海軍與DSME簽署首批三艘張保皋級的升級合約;其中,SS-069在2019年2月完成,SS-063在2019年6月完成。在2020年12月11日,DSME獲得韓國國防部價值1650億韓元(約1.51億美元)的合約,再為三艘張保皋級潛艦進行升級。張保皋級將在2020年代陸續 從韓國海軍除役,被韓國國產KSS-3柴電潛艦取代。 印尼的韓製TR1400(Nagapasa級) 除了自用之外,韓國也在2000年代獲得德國授權,能自行建造TR-1400型潛艦來外銷(因為此時TR-1400對HDW原廠已經是過時產品)。隨後, 韓國209型鎖定印尼海軍的潛艦需求進行搶攻,在2004年成功奪得印尼海軍改裝兩艘現役TR-1300潛艦的翻修升級合約 ,兩艘的改良作業分別在2006與2011年進行,項目包括艦體的翻修、改良艦上聲納/雷達/武器系統等。印尼海軍打算在2024年將潛艦部隊的規模擴充 至12艘,而韓國、俄羅斯與中國都在爭奪這筆訂單 ;在2006年初,韓國便向印尼推銷2~4艘由DSME發展的改良型209潛艦。由於印尼財政不佳,這個案子長年拖延;在2009年,印尼向法國、德國、俄羅 斯、韓國發出購買新潛艦的需求徵詢書(RFP),準備斥資11億美元購買三艘潛艦,不過由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導致此案延遲到2011年才進 行最後決選 。在2009年,韓國DSME獲得印尼海軍翻修潛艦基地設施的合約。
韓國為印尼建造的首艘209 TR-1400潛艦KRI Nagabanda(403),攝於2016年3月下水前夕。
KRI Nagabanda(S403)於2016年3月24日在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DSME) 巨濟廠下水的畫面。 KRI Nagabanda(403)在2017年8月2日交付印尼海軍的畫面。 在2011年10月中旬,韓國方面宣布,印尼將在11月與韓國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DSME)簽約,為印尼建造三艘TR-1400型潛艦;這是印尼到2024年國防計畫的項目之一,當時印尼的目標是獲得10艘潛艦。此時,韓方對TR-1400型潛艦能達到70%的自製率。 在2012年1月2日,印尼與韓國正式簽署三艘TR-1400的採購合約,總價值11億美元,締造韓國對外單一軍售案的最高金額。依照最初的消息,三艘潛艦之中的前兩艘在 韓國 大宇海洋工程位於巨濟島的船廠建造(印尼PT PAL船廠的人員全程參與、觀摩建造過程),第三艘技術轉移至印尼PT PAL船廠建造,每艘建造週期約三年;原訂首艘潛艦在2015年交付印尼海軍 ,全部三艘在2018年交付完畢;實際執行上,前兩艘209型分别在2017年8月2日與2018年交付印尼,而由印尼PT PAL船廠建造的首艘209型則估計在2019至2020年完成。在2014年初,印尼PT PAL船廠獲得準備建造潛艦的資金,總共約2.5億美元(1.8億會在2014年度撥下),其中1.5億美元用於擴建船廠、船塢設施,3000萬美元用於諮詢與訓練,7000萬美元用於專家、技術人員等人事支出;依照合約,PT PAL船廠擴充設施的工作必須在2014年11月完成。 印尼這三艘209 TR-1400分別命名為KRI Nagapasa (S403, 原命名為Nagabanda)、KRI Ardadedali(S404,原命名為Trisula)與KRI Alugoro(S405,原名為Nagarangsang),首艦KRI Nagapasa 在2016年3月24日下水,2017年8月2日交付 ;二號艦KRI Ardadedali(S404)在2016年10月24日下水,2018年交付;三號艦(首艘在印尼建造的同型艦)Alugoro在2019年4月11日下水(原計畫是在2018年10月左右下水),2021年4月6日服役。 為印尼建造的TR-1400型艦體比張保皋級放大,長61.2m,寬6.25m,吃水5.5m,配備四部MTU 12V 493柴油機(功率5000馬力),浮航排水量1400噸,最大潛航深度500m,潛 航衝刺速率21節,浮航情況下航速10節時續航力10000海里,使用通氣時航速10節續航力可達8000海里, 編制40名人員。艦上配備挪威康斯堡(Kongsberg) MSI-90U Mk 2 戰鬥管理系統、Atlas Electronic的CSU-90整合聲納系統(包含主動搜索/攻擊聲納與被動聲納、FAS-3-1側舷線性被動陣列聲納等)、Wärtsilä ELAC KaleidoScope 聲納套件、Hensoldt SERO 400 與OMS 100潛望鏡、ZOKA魚雷反制系統、L-3的MAPPS整合平台管理系統、 Sagem的Sigma 40XP慣性導航系統、ECPINS-W整合導航與戰術系統、Indra的Pegaso RESM電子截收系統、Aries的低截獲率導航雷達等。艦上裝備八門533mm魚雷管,總共可攜帶14件武器,印尼使用意大利黑鯊(Black Shark)魚雷
在2019年4月11日,由韓國技術轉移在印尼PT PAL船廠建造的TR1400潛艦Nagapasa(405)下水; 這是印尼向韓國訂購的第三艘TR1400,也是印尼本土建造的第一艘潛艦。 2019年2月14日,詹氏防務(Janes)報導,印尼與韓國DSME對於購買第二批三艘TR-1400型潛艦的談判進入最後階段,可望在未來幾個月內達成協議,總價值估計約12億美元,包括訓練與後勤支持等項目。詹氏表示,原本印尼當局曾考慮更多選項(包括購買俄羅斯潛艦等),但基於與先前訂購的三艘TR1400潛艦共通,因此繼續向DSME訂購同型潛艦。此時,還有幾項決定還沒有定案,主要涉及建造分工等問題。依照詹氏收到的會議文件,初步討論要點顯示,第二批三艘的第一艘仍會在DSME位於韓國巨濟島的船廠建造;而印尼提議每艘潛艦的六個分段模組中,兩個能在位於印尼泗水的PT PAL建造,完成後運往DSME的巨濟島船廠進行總裝。在2019年4月12日,印尼與韓國DSME簽署合約,購買第二批三艘TR-1400型潛艦,價值價值1.3兆韓元(當時約10.2億美元),預計在2026年交付,合約包括對印尼貸款來支付造艦款項。在2019年,印尼與土耳其Aselsan簽署合約,購買該公司ZARGANA魚雷反制系統來裝備TR1400型潛艦,從2020年10月開始交付。然而,根據2020年4月1日詹氏防務消息,受到國防經費刪減的影響,印尼決定重新評估是否建造第二批三艘TR1400潛艦;同時期也有報導指出,印尼可能考慮從土耳其訂購里茲級(Reis,德國授權土耳其建造的214型)潛艦。在2022年3月初,印尼海軍司令Yudho Margono上將向媒體KOMPAS透露,法國海軍集團的鮋魚型潛艦(Scorpene)符合印尼的需求。 在2022年8月18日,根據韓國國民力量黨議員姜旻局以及DSME股東之一──韓國中小企業銀行(Korea Industrial Bank)的資料,DSME在印尼潛艦案中蒙受約900億韓元(約6700萬美元)的虧損,這是因為印尼簽約後遲遲沒有執行,但DSME卻已經先向德國購買這些潛艦所需的推進電機。姜旻局披露,在2019年4月,DSME獲得印尼價值1.3兆韓元(約9.67億美元)的合約建造三艘TR1400型潛艦;三個月後,DSME就就與德國西門子(Siemens)簽署合約,購買這三艘TR1400潛艦所需的潛艦推進馬達,合約總值5850萬歐元(5800萬美元),並依規定預付10%的款項(約600萬歐元或590萬美元)給西門子。然而,當時印尼購艦的合約並未生效,印尼並未支付相當於合約總款項10%的金額(約10億韓元,7400萬美元),隨後印尼更推遲第二批三艘TR1400潛艦的合約至今,尚未決定要執行或取消。DSME隨後仍向西門子支付剩餘款項;這批推進電機預定在2022年10月交付,此時對於DSME等於是無用的「廢鐵」,DSME還必須自費建造設施來存放,並且定期進行維護。姜旻局指控,現任DSME總裁在當時沒等合約生效,就急著向德國購買這些推進電機。對於這項爭議,DSME回覆中承認2019年的確在合約正式生效之前。就先訂購部分造艦所需的物料裝備(包括西門子推進電機),然而為了滿足合約規定的造艦期程,DSME別無選擇只能先訂購,否則如果合約如期執行,物料與裝備的交期會趕不上交艦期程;而此時DSME仍在跟印尼交涉。此外,DSME也在研究其他可能性來降低損失,除了繼續與印尼協商之外,另一種可能是轉賣給韓國海軍用於自家張保皋級潛艦的後續維護。另一種可能就是DSME此時正參與菲律賓規劃中的潛艦案,也可能用得上這些電機──不過此時菲律賓還未正式確定要推動潛艦案。 在2022年11月中旬,DSME總裁Park Doo-seon對媒體透露了關於印尼209型潛艦增購案停滯的進一步信息。2019年印尼與DSME簽署了增購三艘209型TR1400的合約後,遲遲沒有提供付款帳號的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L/C);在缺少信用狀(付款的保證)的情況下,DSME自然無法動工,而DSME為了印尼潛艦案已經投注一些資源,就會因為延宕時間增加而造成損失。不過,DSME表示不必為此悲觀,因為印尼先前也有延遲提交信用狀的紀錄,先前一個跟DSME簽署的合約也在原訂時間之後超過一年,才補上信用狀,之後項目就快速進展。DSME希望2023年適逢韓國、印尼建交50週年,印尼就能順利解決這個問題。此外,Park Doo-seon也透露DSME也與菲律賓就可能的潛艦案接觸,進行了一些建設性的討論。 2023年3月17日,The Interpreter一篇文章提到,2021年4月印尼海軍TR1300潛艦KRI Nanggala的失事導致印尼對跟韓國在潛艦上的合作產生疑慮,韓國DSME先前曾在2006年與2011年為印尼兩艘TR1300型潛艦進行翻修(KRI Nanggala是在2012年在DSME船廠執行了翻修工程);此外,這也讓印尼下定決心採購新潛艦,而不是繼續翻修老舊的209系列潛艦。這篇文章提到,印尼海軍也不滿意首批韓製TR1400潛艦的性能(包括電池、電力供應等技術問題),因此設法推遲2019年4月與DSME簽署的第二批TR1400潛艦合約,尋求其他的合作伙伴(如法國海軍集團?魚型或德國TKMS的214型潛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