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2是江湖級改良幅度最大的版本。圖為蕪湖號(536)較早期的照片,

艦舯安置了八管鷹擊-8反艦導彈發射器。

 

053H2首艦黃石號(535)下水典禮的照片。

(上與下)改良過後的053H2黃石號(535),已經用兩組四聯裝鷹擊-8A反艦導彈取代原本的鷹擊-8。

同一時期,蕪湖號也完成了相同的改裝。

從後方看053H2蕪湖號(536)

053H2舟山號(537),反艦飛彈配置仍是四組雙聯裝鷹擊-8。

舟山號艦首100mm主砲開火的畫面 

053H1G的佛山號(562) 。053H1G是1990年代中國海軍為了強化南海艦隊實力而增購的一批053H1改型,

使用79式 100mm艦砲、自動化的76A 37mm機砲,煙囪造型也做了變更。

053H1G的康定號(559)

(上與下)在2003年改裝為兩棲登陸火力支援艦的053H1九江號(516),艦上增設五座122mm 40聯裝火箭發射器。

九江號火力支援艦的122mm多管火箭正在裝填。

九江號火力支援艦連續發射122mm多管火箭的畫面。

(上與下)兩艘053H2黃石號(535)與蕪湖號(536)在2013年除役,整修後移交給孟加拉 。

此為Abu Bakr(F15,原黃石號),攝於2014年4月下旬中國海軍建軍65週年在青島的活動。

2017年11月28日由印度舉辦的印度洋海軍論壇多國海上搜救演習中,孟加拉的Abu Bakr(F15)被發現主桅杆頂

換裝一座新型旋轉式平板陣列雷達,可能是中船重工在2017年阿布達比防務展中首度展出的SR2410C

旋轉式三座標相控陣雷達的衍生型。

 

──by captain Picard


 


回上頁

 

中華反潛第一艦──053H1Q四平號(江湖IV級)

江湖級的四平號(544)是一艘特殊的反潛實驗艦,完工之初便擁有獨一無二的規格 。四平號於1984年11月15日開工,1985年9月29日下水,1985年12月交付北海艦隊,中國稱之為053H1Q,西方稱之為江湖IV級。 四平號的艦體尺寸仍與053H1相同,標準排水量1550噸,滿載排水量1865噸,而動力系統與其他主要裝備也相同。

四平號取消了後100mm艦砲、後方兩門37mm機砲與後反艦導彈發射器,在艦尾設置一座反潛直昇機庫與飛行甲板,操作、裝載一架直-9反潛直昇機,成為 中國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反潛直昇機的作戰艦艇;此外,艦上也加裝兩座義大利製造的B-515 324mm三聯裝魚雷發射器,使用A-244S白頭(White Head)反潛魚雷,也成為中國海軍第一艘裝備現代化導向反潛魚雷的作戰艦艇。正由於這些創舉,四平號獲得了「中華反潛第一艦」的稱號。除了強化反潛之外,四平號也把艦首主砲換成自法國引進的緊致型 (Compact)100mm 55倍徑單管快砲,並以法製NAJIA光電射控系統取代原本的352型平面搜索/攻擊雷達。100mm緊致型快砲法國艦艇的標準武器 ,雖然重量不到中國自製的79式的1/3,但最大射速高達90發,比79式雙砲管的整體射速還高得多;中國 當時引進兩座,其中一座安裝四平號上實際測試,另一座交由位於河南鄭州的713所(鄭州機電)仿製 ,型號稱為87式,不過直到1990年代末期才完全成功,裝備於052B/C導彈驅逐艦與054護衛艦上。從1987年11月4日起,四平號再度接受改裝,首先改善了37mm機砲、增加電子戰系統、加裝SJD -7型可變深度聲納等。

四平號是一種帶有濃厚技術驗證性質的艦艇,之後中國再也沒有建造相同規格的姊妹艦。四平號以及在1987年加裝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的旅大級驅逐艦濟南號(105),是當時 中國海軍熟悉、適應機、艦協同反潛作戰的重要平台,對於日後中國新造驅逐艦、 護衛艦大量裝備反潛直昇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2006年8月20日四平號迎接成軍20週年之際,中國海軍將其從北海艦隊戰鬥序列中除名,轉移到大連艦艇學院成為訓練艦,與該學院的鄭和號(81)、世昌號(82)一同擔負培育 中國海軍未來軍官的重責大任。 在2010年7月28日,四平號正式改名為旅順號。

大幅改進的053H2(江湖III級)

江湖-III級舟山號(舷號537,2006年底更名為滄州號),以鷹擊-8A反艦導彈代替前兩艘江湖-III級

的鷹擊-8。拍攝時煙囪後方仍設有517型對空警戒雷達,日後遭到拆除。

在053H1首艦 付諸建造之際,海軍裝備部門向滬東造船廠提出一張053H改進型的構想圖。滬東廠設計人員據此進行了初步設計,提出053H1改良型的構想,並於1981年12月在北京向海軍首長 與六機部做了簡報,獲得了海軍高層與相關機構領導的認同與支持,稍後便下達了發展命令。此種新艦改採封閉式中央長橋艛構型,配備現代化的作戰指揮系統 ,設置集中的作戰指揮中心,同時更新電子戰與部分武器,改進幅度頗大。在1982年2月20日 ,中國海軍以裝訂字026號文函告六機部,要求按照彙報確定的內容,針對053H1型進行設計修改與建造。在1982年4月9日,六機部以六機生字536號「關 於開展053H1型導彈護衛艦修改設計與建造工作的通知」文告上海滬東廠與系統工程部;同年6月7日,中國海軍以裝訂字89號文向總參謀部提報,要求建造此種新型 護衛艦(型號訂為053H2),總參謀部隨後在同月25日以參裝字第375號「關於053H2導彈護衛艦事」批複海軍 要求,同意先建造2艘,並要求在1984年底完成設計,爭取1986年底建成首艦。在1982年8月, 中國海軍與中國船舶總工業公司聯合召開「053H2型導彈護衛艦方案設計審查會」,審查並通過了滬東造船廠提出的設計方案。 在1982年9月25日,中國船舶總工業公司和海軍以裝訂字第157號文「關於053H2型導彈護衛艦建造方案的報告」上報國防科工委、國家經委和總參謀部。 在1983年,國防科工委下文批複「053H2型導彈護衛艦戰術技術任務書」;同年11月4日,上海滬東廠與海軍駐滬東造船廠軍事代表室簽署了 合約,這是中國實施軍工産品經濟技術總承包制度後簽署的第一個合約。

在1984年10月15日,首艘053H2在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1985年7月 針對起居艙室設計進行改進,修改工程於11月結束,同年12月28日下水,1986年8月31日至9月27日進行試航,1986年12月4日正式進入東海艦隊服役,命名為黃石號(舷號535) ,西方代號為江湖-3級。黃石號在1987至1988年先後完成鷹擊-8反艦導彈試射、作戰系統檢測、耐波性測試等。二號艦蕪湖號(舷號536) 於1985年3月25日開工,1986年8月9日下水,1987年12月29日服役。 三號艦舟山號(舷號537)於1987年12月20日開工,1989年10月30日下水,1990年11月17日服役 。三艘江湖III級一開始都配屬於東海艦隊,從1999到2006年先後轉調北海艦隊。在2006年12月30日,舟山號更名為滄州號(舷號不變),原艦名則讓給一艘新建造的054A護衛艦(舷號529,2008年1月3日進入東海艦隊服役)。

在1988年,053H2以低廉的價格擊敗德國MEKO 200等競爭對手取得泰國海軍護衛艦的合約,泰國皇家海軍於1988年7月18日與上海滬東廠簽約,購買兩艘以053H2的衍生型,泰國命名為昭披耶級(Chao Phraya class),西方稱之為053T,設計工作於1989年完成,同年3月開工,1991年交艦成軍。在1990年,泰國海軍進一步向滬東廠訂購兩艘修改後的053T,拆除艦尾火砲,加裝直昇機甲板,西方稱為053HT,於1992年交艦。由於另有專文介紹053T/TH,在此便不語贅述了。 原本中國還打算建造第四艘053H2,爾後遭到取消,轉而建造更新型的江衛級。

053H2的艦體尺寸大致維持原狀, 全長103.2m,水線長98m,舷寬10.83m,水線寬10.2m,艦體高8.6m,吃水3.1m,標準排水量1720噸,滿載排水量1960噸(另一說2100噸),船舷邊緣採用圓弧過度,邊緣亦為圓弧。053H2堪稱中國第一種在設計階段便大量引進時下西方技術理念的艦艇,更是第一種重視乘員起居環境的艦艇。為了增加艦內起居空間,053H2採用長橋艛結構設計,艦體中部多了一整層前後連通的艙室,布置了軍官和水兵住艙、會議室、機電員住艙等生活設施和裝備。053H2能夠設計為長橋樓結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新的鷹擊-8反艦導彈發射器,取代以往兩座巨大的回轉式雙聯裝上游-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由於鷹擊-8反艦導彈發射箱比上游-1更輕更小,可以布置在橋樓結構之上。053H2全艦總共有16個軍官艙房、13個士官兵艙房、一間餐廳與4個休息室,採用密閉式船艛,採用中央空調與整體式核生化加壓防護系統,是 中國海軍第一艘全空調、具備完整核生化防護能力的艦艇,能充分適應南海地帶炎熱的環境。

此外,053H2型也是 中國第一種在設計階段便採用集中戰情室概念 ,並引進數位化艦載作戰系統來與艦上各不同感測器、火控與武器結合的艦艇,整體作戰效能大幅提高,而艦上的電子戰裝備也有長足進步。船艦指揮控制方面,053H2型是中國第一種採用自動化設備並實施集中布置、統籌考慮的船艦,動力控制裝置採用三級配置,分別設置在機艙集控室、艦橋和主機旁(應急),正常情況下可實現機艙無人。

053H2的 主機與發電機設計不變,但是加裝新的整合式機電管理設備,使得自動化程度與操作效率提高,具有集體控制、艦橋控制、機旁應急控制等三種操作模式 ,而此種增加自動化程度的柴油主機型號為12E390VA,最大航速約26節,續航力2700海里, 能持續在海上作業15晝夜,能承受12級橫風,艦上編制190~200名人員。艦上其他裝備包括:水幕消洗系統 (具降低紅外線訊號與清洗核子落塵的能力)、艦底氣泡屏幕降噪系統、自動消磁系統、自動化消防滅火系統、核生化消洗系統、三向綜合補給系統 等,足見中國此時已經開始重視降低艦艇噪訊並增強損管生存能力等觀念。

053H2項目的一個發展重點,是配套的ZKJ-III艦載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另有專文介紹)。在1982年6月中國總參謀部以參裝字第375號文「關於053H2型導彈護衛艦事」批復海軍關於建造053H2型導彈護衛艦的要求(裝訂字89號文),批復文中對於艦載指揮控制系統的敘述是「同意在053H2型導彈護衛艦上裝情報中心,所選用設備形成一種海上武器系統」。根據總參謀部的批復要求,中國海軍與中國船舶總公司在1982年8月決定由滬東造船廠委托724所為053H2型導彈護衛艦研製配套的作戰指揮系統,此即為ZKJ-III。ZKJ-III係以724所先前為051Z指揮艦所開發的673-II情報中心(ZKJ-I艦載作戰指揮系統,也是中國第一種開發成功的自動化艦載作戰指揮系統)為基礎發展而來,首批合同包括產製兩套,裝在兩艘053H2導彈護衛艦上。在1986年12月,第一套ZKJ-III作戰指揮系統裝備於053H2首艦黃石號(535)上,隨後在秦皇島海軍試驗基地主持下進行首制艦作戰指揮系統的海上鑑定試驗,結果十分成功 ;秦皇島海軍試驗基地對ZKJ-III的測試結論是「系統滿足設計要求,功能齊全,接口關系正確,通道工作正常,能綜合處理艦上傳感器送來的目標信息,提供完整的綜合態勢圖像,供指揮員決策,並能根據指揮員的要求將海空目標下達給相應的武器系統,組織火力,實施戰術行動,實現了作戰指揮的集中控制,改變了傳統的艦橋目視指揮、作圖指揮的落後方式,實現了轉入密閉艙室內的現代化、自動化指揮控制」。ZKJ-III的出現,對中國海軍艦艇作戰流程有著顛覆性的影響。在1987年11月,第二套ZKJ-III系統裝備於053H2的二號艦蕪湖(536)。

雷達部分,原本中國打算在053H2上安裝1980年代中期新開發的381甲 3D對空監視雷達(詳見旅大級一文),不過由於成本與重量太大而作罷,仍繼續沿用354型I波段短程對空/對海搜索雷達;以升級後的352丙平面搜索雷達取代原本的352甲,導航雷達為752甲或 中國仿製的Racal Decca RM-1290,艦橋上的黃蜂頭型火砲射控雷達系統與艦尾的341型射控雷達則予以保留,舟山號一開始雖有安裝,但日後仍遭拆除。此外, 黃石號與蕪湖號一開始便取消了517A雷達。此外,艦上增加兩具中國自行研發的光電瞄準儀(Eyebow-50)。艦上的通訊裝備包括一套VFH數位無線電、一具乙系列短波單邊帶無線電、一具短波對空無線電、一具超短波對空無線電、一具寬頻段超短波電台 、一套衛星通信系統與一套傳統的指揮電話。導航相關設備包括一套整合式衛星/Omega導航系統、一套H/WDCY-C(ML5500)全自動導航接收機 、一套PL-1型平台羅經、一套航海-III型電羅經、一套500型水下計程儀、一套都卜勒測深儀、一套風向風速儀 等。艦上的聲納系統包括包括SJD-5中頻艦首聲納、SJC-1B搜索聲納以及SJX-4高頻主動聲納等。艦上的電子戰裝備是一套981型電子戰系統,含981-2型欺騙式電子干擾系統、一套981-3型 聲噪式電子干擾系統、一套923-1型雷達截收系統以及一套義大利生產的RWD-8/929 Jug Pair電子戰系統( 含干擾、截收與警告功能),此外還有兩套945型26聯裝干擾火箭發射器 ,電子戰能力獲得明顯強化。

981型電子戰系統由1985年開始研製,這源於中西蜜月期間,義大利向中國提供的牛頓(Newton)電子戰系統的改進型,稱為Newton Beta;中國揚州船舶電子研究所(723所)在義大利的授權許可與技術轉移之下,在本國研製出Newton Beta的國產化版,稱為981型(外貿型號NRJ-5)。Newton Beta的電子支援系統(ESM)是ELT-211全向無線電定向陣列(安裝在桅杆高處),包含ELT-123和ELT-261等截收天線,具備無線電測向(DF)、無線電測頻(IFM)、來襲飛彈的雷達警告(RWR)等;而Newton Beta的電子反制(ECM)子系統包括ELT-318型噪聲式干擾機(使用ELT-814型天線,安裝在主桅杆兩側)以及ELT-521型欺騙式干擾機(使用ELT-828型天線,安裝於艦橋頂部兩側),安裝於053H2前兩艦黃石號(636)與蕪湖艦(536)應為原裝的Newton Beta系統;而中國版的981型對應的次系統分別是923-1型電子截收系統(ESM)、981-3型聲噪式電子干擾系統組成、981-2型欺騙式電子干擾系統。然而,053H3三號艦舟山號(537)完工時,電子戰系統出現變化,這顯然是因為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西方對中國實施軍事技術禁運,導致義大利終止與中國的技術合作以及相關合約。舟山號完工時(該艦在1990年服役),各電戰天線外觀都與前兩艘不同,原本桅杆頂部的ELT-211 ESM全向天線被兩個橫列的垂直柱體天線取代,桅杆中部兩側原本的ELT-828聲噪干擾機天線被兩個圓柱體天線取代,而艦橋頂部兩側的ELT-828型欺騙式干擾機天線被也被另一組水平對置的天線取代;舟山號電子戰系統的變化應該是西方中斷合作之後,中國科研單位緊急以 國內現有電子戰技術,替代Newton Beta系統中還沒有國產化的部件。當時中國手頭上唯一現成的艦載電子戰系統是825,仿自蘇聯引進的系統(北約代號「藤壺對」,Jug Pair),因此推測舟山號的系統是以825型的部分組件(如ESM/ECM天線等)整合到981之中,成為981的新衍生型號。隨後黃石號與蕪湖號在改良時,也將原本的Newton Beta電子戰系統換成與舟山號相同的構型。

武器方面,053H2配備兩座79型雙聯裝100mm艦砲、四座雙聯裝715-I式37mm機砲、兩具86式五聯裝反潛火箭、兩座64式反潛臼砲與兩具 深水炸彈施放軌,最重要的是以中國新開發的鷹擊-8(YJ-8)反艦導彈 (見下文)取代原本巨大笨重而落伍的上游一號。前兩艦黃石號、蕪湖號配備八具單管YJ-8反艦導彈發射器,分成四群佈置於兩舷,均朝向斜前方,而後續 的537艦則改成四組雙聯裝YJ-8A反艦導彈發射器(亦從兩舷朝斜前方)。射控方面,100mm艦砲以782型(ZPJ-2)數位式指揮儀控制,37mm機砲則以一套791型(ZPJ-4)型機電式指揮儀 控制,鷹擊-8反艦導彈由ZJ-11型數位式指揮儀控制,而反潛火箭則由一套ZST-2D/7826C型數位射控儀指揮。 近年黃石號、蕪湖號已經用兩組四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發射器取代原本的鷹擊-8A。

053H2後續型號:053H2G(江衛級)

雖然053H2的設計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不過在裝備水平、戰系整合、自動化程度方面仍遜於當代先進國際水平,而且依舊欠缺現代化的防空武器,因此當時中國海軍司令劉華清上將明確表示053H2只建造三艘,接著便轉而設計更新型的 護衛艦。由於延宕多年的紅旗-61反艦導彈在1986年完成定型(紅旗-61乙),中國海軍便著手將其安置於護衛艦上。於是原本最後一艘053H2立刻叫停,更改設計,在艦首加裝一座六聯裝紅旗-61乙防空艦 導彈發射系統,艦尾設置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改用更新型的76A自動化37mm機砲系統,並保留79式雙聯裝100mm艦砲、反潛火箭發射器等,成為中國第一艘同時擁有防空 導彈、反艦導彈、反潛直昇機且排水量超過2000ton的 護衛艦,經總參謀部、國防科工委批准後從1988年開工建造,稱為053H2G,西方稱之為江衛級。由於另有專文介紹江衛級,在此便不予贅述。

(上與下)兩艘053H2黃石號(535)與蕪湖號(536)在2013年除役,經過整修後移交給

孟加拉,命名為Abu Bakr(F15,原黃石號)與Ali Hyper(F17,原蕪湖號),

這兩張照片為2014年1月兩艦出海試航的畫面。

在2013年4月27日,053H2的黃石號(535)與蕪湖號除役,進行翻修後出售給孟加拉;先前在2012年6月,俄羅斯媒體就報導中國準備將兩艘053H系列以極優惠的價格出售給孟加拉,不過孟加拉需負擔移交前的整修費用兩艦 完成改裝後在2014年1月27日進入孟加拉孟加拉海軍服役 ,分別名為Abu Bakr(F15,原黃石號)與Ali Hyper(F17,原蕪湖號),用來取代孟加拉兩艘使用相同艦名與舷號的英製Type 41獵豹級(Leopard class)護衛艦(這兩艦於2014年1月22日除役)

孟加拉的Abu Bakr(F15)在2018年11月28日參與印度洋海軍論壇多國海上搜救演習時的照片,

注意主桅杆頂換裝一座新型旋轉式平板陣列雷達,取代原本的354型雷達。這可能是

中船重工在2017年阿布達比防務展中首度展出的SR2410C旋轉式三座標相控陣雷達的衍生型。

 

在2017年11月28日,由印度舉辦的印度洋海軍論壇多國海上搜救演習進入實兵演練階段;其中,孟加拉的053H2護衛艦Abu Bakr(F15)也參加演習,並且首度被發現主桅杆頂部原本的354型搜索雷達被一個新的平板狀旋轉三維電子掃描雷達取代。此一雷達天線外型類似德國EADS的TRS-3D或Thales的NS-100,但並不相同,極可能是中船重工在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IDEX 2017)中首度展出的SR2410C S波段多功能旋轉相控陣的衍生型號。

應急的053H1G(江湖V級)

江湖-V級佛山號(562)。

在1984到1985年間,中國總參謀部批准了海軍裝備技術部建議,對於053H/H1進行現代化改良,包括加裝減搖鰭、517型防空預警雷達、電子戰系統、雙聯裝100mm艦砲、 定型的76式37mm機砲、改善適居性等等,由上海的滬東造船廠、中華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分別進行,改裝施工紙圖則統一由滬東造船廠提供。第一批接受改裝的053H從1985年展開工程,至1990年6月結束,接受改裝的包括516、543、545、553、554等艦。以江湖-II級首艦寧波號(553)的改裝為例,於1985年10月4日至12月1日於滬東造船廠展開第一期改裝工程,加裝改良後的上游一甲 導彈系統、517H對空警戒雷達、衛星/奧米加組合導航系統、H/WDCY-C全自動導航接收機(ML5500型)、923-1型雷達截收系統、換裝JD-5B水下計程儀等,在 1987年底至1989年底又進行第二期改裝,換裝79式100mm艦砲、76式37mm機砲系統等。而最早完工的江湖級九江號(516)則在1985年換裝79式100mm艦砲以及 黃蜂頭型射控雷達等裝備。

進入1990年代以後,鑑於南海周邊情勢日漸吃緊,南海艦隊迫切需要一批新艦來強化實力,因應東協鄰國的挑戰。由於當時建造中的最新型江衛級護衛艦較為昂貴且緩不濟急,於是總參謀部批准迅速建造一批江湖級來填補戰備空缺。這批追加的江湖級以053H1的規格為基礎,引進若干新技術以提高作戰效率和適居性,並納入先前為053H進行升級的經驗,被賦予053H1G的型號,西方稱之為江湖V級。相較於053H1,053H1G在基本設計的的主要改良包括:將原本的開放式上層結構改為密閉式結構,使用中央空調與集體核生化加壓防禦系統,以適應南海地區潮濕炎熱的氣候;重新設計煙囪結構, 排氣開口朝向水平兩側,降低由上方輻射出去的熱訊號。至於艦上動力系統則未予更動。053H1G標準排水量1674噸,滿載排水量1960噸。

武裝方面,053H1G使用二座與053H2相同的79型雙聯裝100mm艦砲,以四座封閉砲塔的雙聯裝76A型37mm自動防空砲取代原本的76式37mm防砲(詳見旅大級一文),連帶地也以347G型射控雷達取代原本的341型射控雷達以搭配76A機砲,並加裝光電射控儀;此外,以兩具3200型六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取代原本的65型五聯裝反潛火箭,原本位於煙囪後方的517型預警雷達則改裝到煙囪結構頂上,躲開了朝向兩側的排氣口,可避免被熱廢氣直接烘烤 ,聲納也換成H/SJD-5A。原本的上游一號甲型(SY-1A)反艦 導彈發射器仍舊予以保留,不過導彈換成了上游二號,這是以上游一甲為基礎、改用固態火箭發動機的版本,不僅免除導彈發射前加注燃料的動作,平時儲存也安全得多。據說艦上也安裝了與053H2相同的ZKG-3A戰鬥系統,並以 仿自法國海虎雷達的363型I頻空中/水面搜索雷達取代原本的354型雷達,原本的黃蜂頭型艦砲射控系統、352型對海搜索/攻擊雷達與517 A波段對空預警雷達仍然保留。電子戰方面,053H1G更新為與053H2相同的標準,包括一套義大利生產的RWD-8/929 Jug Pair電子戰系統、一具923-1型雷達截收系統以及兩套945型26聯裝干擾火箭發射器,聲納系統也維持原狀 。首艘053H1G1991年6月在黃埔造船廠開工,1993年5月交艦服役,命名為自貢號(558),總共完成了六艘(558~563), 從1993至1996年陸續進入南海艦隊服役,而這也是中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批江湖級。雖然053H1G是個相對過時的應急設計,但對於低強度的近岸巡邏、漁場巡護、佈雷等任務而言,這批艦艇已經是足以勝任了。

2000年代以後的發展

當1990年代戰力更強的江衛級(053H2G/053H3)護衛艦陸續服役,較老舊的江湖級(053H1/2)逐漸退下了主力護衛艦的位置;2000年代後期054A導彈護衛艦開始成批列裝,所有053系列護衛艦都逐漸退到第二線的近海巡邏。在2000到2010年代,部分江湖級陸續進行一定程度的現代化改裝,主要項目包括更換新型艦砲與反艦導彈等;此外,若干較早期的江湖級也被改裝作為特殊任務或者移交中國海警,發揮服役後期的剩餘價值。在2010年代,江湖級開始陸續除役,一部份轉售他國。

鎮江號(514)在2013年5月除役後被轉作靶艦。照片中鎮江號的艦首船艛已經

被武器命中產生的大火燒融。

1.兩棲火力支援艦(九江號)

在2003年改裝為兩棲登陸火力支援艦的九江號(516)

俯瞰九江號登陸火力支援艦的後甲板佈局。再裝填的火箭儲存在發射器前方的艙蓋下方。

九江號登陸火力支援艦的火箭發射器。注意火箭發射器前、後噴焰範圍都加裝額外的鋼板來

補強,並施予抗燒蝕塗料,以承受火箭射擊時的應力與高溫尾焰。而大型艙板下方儲存著再裝填

的火箭發射器。

(上與下)改裝後的九江號發射H/HJP 12型50聯裝122mm火箭的照片。

(上與下)九江號的H/HJP 12型火箭發射器特寫,裝置兩個25聯裝模塊化發射箱。

(上與下)九江號火力支援艦的再裝填火箭發射模塊儲存在主甲板的艙蓋下方。

 

九江號火力支援艦的多管火箭,發射完的模塊就拋入海中

在2002年,因應台灣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執政、台獨勢力高漲,中央軍委與總參謀部命令海軍研製火力支援艦來支援兩棲登陸作戰,改裝作業在2004年完成。在兩棲作戰中,此種火力支援艦負責對登陸地點實施火力覆蓋,打擊登陸地點一定半徑內的敵軍、防禦工事和火力來源,壓制並削弱敵方的反登陸防禦力量;在友軍實施登陸階段,則對敵方殘存的火力點以及其他機動目標實施打擊。相較於巡航導彈等導引武器,火箭砲系統、彈藥的成本都低廉得多;當時中國的軍費有限,不可能支撐一場類似美國、全部用巡航導彈來完成對岸火力支援和攻擊的戰爭,因此使用火箭之類廉價武器有其必要性。

在以往,發展火力支援艦船的構想是源於陸軍,不過這只是簡單地在船隻平台上搭載陸軍的火砲、火箭等武器,對灘岸戰場實施火力支援任務。這項火力支援艦案最初由海軍與陸軍的提案競標,其中中國陸軍的方案十分簡單,仍簡單地以民間船隻搭載陸軍的砲兵武器,只以簡單的「土法煉鋼」手段來應付射擊時船體搖晃的問題(設置多個船錨,在發射武器之前拋錨固定,船隻主機又給予一定的推力,使錨鏈繃緊,進而使船體較為;射擊前透過觀察水平尺來掌握船隻搖晃週期,在適當時機統一向船上各砲位下達開火口令)。而中國海軍的提案是以現代化的船艦、武器系統方法,發展一種專職的對地火力支援艦,以艦載武器系統慣用的 火控與穩定系統,在武器射擊時自動抵銷船艦搖晃。最後,自然由效能較佳的海軍方案獲勝。

接到火力支援艦研製任務後,中國海軍召集軍隊內/外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對一些艦船考察論證,最後在2002年選定053H型的九江號(516)進行改裝,轉成專職火力支援艦。選擇船艦時,中國海軍要求使用質量高、狀態好的超期服役老艦進行改裝,改裝完成後必須能再服役不少於10年。九江艦於1975年2月2日在上海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貨合同號為1975訂字160號),同年6月28日下水,9月至10月進行了近兩個月的試航,隨後在11月至12月21日北上進行一個月的導彈發射試驗,並在12月28日交付海軍東海艦隊,從開工到交付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期間還包括三個月為試航時間及發射導彈試驗。在1986年8月1日,516艦被正式命名為「053H型九江艦」,由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海軍政委李耀文簽署第26號艦艇命名證書。在1977年,九江艦艇參加了打撈日本沉船「阿波丸」的任務;1982年及1988年,兩次參與中國海軍戰略核潛艇水下發射導彈的重大試驗任務;在1996年3月台海導彈危機期間,參加了「96-聯合演習」任務對台威懾。從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九江艦多次在南海執行護漁任務,還曾擔任接待外賓等任務。

在2002年3月23日,516艦改裝為火力支援艦的立項綜合評審會在北京召開,解放軍總部和海軍領導都參加了會議,會議中對516艦改裝為火力支援艦的任務、基本原則、總體設計初步方案、戰術技術指標等進行討論審查,對可能的問題、技術難點和需要協調的事項進行了討論,確定了方案的可行性;此外,此會議也指派了火力支援艦的任務分工,總共有20多個研究所和高等學校等單位參與了研製,其中中國兵器集團湖北江山重工負責火箭系統的研製,火箭系統裝艦的隨動系統由中船重工713所負責,中船重工704所負責研制裝填系統,中船重工716所負責火控系統,北京理工大學負責研製發射控制部分。次會議後,火力支援艦的研製工作全面啟動。

在發展過程中,516艦的改裝方案經過逐漸演變與完善。最早期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採用四座122mm火箭發射器與兩座研製中的96式12聯裝遠程火箭砲,另一個是採用四座122mm火箭發射器和兩座衛士-1(WS-1)12言裝遠程火箭砲,兩個方案都保留兩座雙管100mm艦砲。這兩種方案都兼具近程與遠程打擊火力,然而兩者的長程火箭砲在當時都非成熟選項:96式仍在研製之中,進度無法滿足火力支援艦案的需求,而WS-1則只經過外貿定型,還沒有進行解放軍內部的軍內定型 。由於火力支援艦主要是伴隨兩棲登陸部隊,在搶灘階段實施直接火力支援,因此並不需要 長射程(不過122mm火箭射程較短,意味著火力支援艦作業時,本身也會暴露在許多岸基武器的射程之內)。此外,使用96式、WS-1等大型遠程火箭砲也影響516艦的穩定性指標。隨後,遠程火箭砲就從火力支援艦方案中刪除。最後確定的方案包括保留兩座雙管100mm艦炮以及五座122mm火箭砲的方案。

在研製階段,負責122mm艦載火箭發射器的江山重工集團在連雲港進行試製火箭砲的陸上聯調時,主驅動齒輪因設計強度不足而損毀,導致第一輪設計失敗。其後,艦載火箭發射器改由中船重工713所負責,713所重新設計,最後取得成功,在2004年完成正樣機和交付機的研製生產工作,定型為H/HJP 12型122mm 50聯裝艦載火箭發射器。HJ/P12以陸軍的122mm多管火箭為基礎,除了火箭彈藥以及定向管保持不變之外,整個發射系統完全重新設計,採用標準集裝箱規格的模組化設計,並配備與火控系統結合的穩定基座 ,射程約15~40km。在2004年1月,H/HJP 12型 艦載火箭發射器在總裝備部華陰基地完成陸上鑒定試驗,隨後正式安裝於516九江艦上。H/HJP 12火箭系統的總設計師此後還主持了海軍H/JP 38單管130毫米艦砲和艦載電磁軌道砲的研製工作。

在516火力支援艦進行海上試驗時,由於火箭砲是用來覆蓋摧毀一個區域內的目標,而非一般艦砲武器的高精度對點打擊,因此需要劃出一個較大的淨空海域來確保射擊安全。為此,當時中國海軍調動十多艘艦艇來承擔警戒與清除,將190平方公里的海域隔離淨空,並協調了民航的航線和時段。由於當時這片海域有不少漁民四處撒網,不理會海軍的撤離要求,海軍還請漁政部門出面協助,在擔負警戒任務的艦艇上都配置漁政人員,由漁政人員來勸說甚至警告漁民撤離及不得進入危險海域。在516火力支援艦的海上鑒定試驗中,是對東海海域某無人島嶼進行發射精度試驗,實測結果全部滿足並遠高於海軍各項戰術技術指標要求;例如,靜態解算精度項目,海軍給定指標是不得高於2.6mrad,而實際射擊的指標達到0.65mrad。對於艦載火箭炮的測試,由於過去中國海軍沒有類似武器,因此鑒定時部分採用陸用火箭砲的標準,例如單一火箭砲對400×600米區域齊射50枚的項目,指標參考了陸用火箭炮標準,要求需落入目標區落入13枚,而實測結果為落入27枚,射擊精度優於陸用火箭炮。

在2004年12月25日,改裝完的九江艦完成全部航行項目 測試,展開包含武器系統的國家鑒定試驗(由第三方團對負責),並在2005年4月初完成鑒定試驗,鑒定試驗的結論認為516火力支援艦滿足戰術技術指標書的要求,系統跟蹤平穩、射擊精度高、有良好的可靠性;該艦火箭系統各項指標全部滿足或超過海軍下達的研制任務書的指標,其精度超過陸軍火箭的精度。值得一提的是,九江艦完成改裝後,試航時航速實測值仍不低於原設計指標,而此時九江艦已經成軍近30年,足見該艦一開始的製造質量就相當優良。在2005年9月,九江艦代表中國海軍參加「礪劍2005」三軍登陸實兵演習,按總部所給出的目標區域進行火力支援射擊;在演習中,九江艦展現密集的火力以及精準的射擊彈著,最後以精準度、火力密度、毀傷效率最高而得到第一名,獲得總部的通電表揚。在2008年,視為全新艦種的516火力支援艦與052C、051C導彈驅逐艦、054型護衛艦等艦艇一起進入國家一級定型程序,並圓滿通過 ;隨後,516火力支援艦獲得軍隊和船總多項科技進步成果獎。整個九江號火力支援艦改裝方案花費數億人民幣,共有全中國數十個軍工與科研單位參與。

九江號改裝為火力支援艦時,兩座舊型100mm艦砲遭到拆除,換成最新型的隱身砲塔版PJ33B雙聯裝100mm艦砲;艦尾的兩座37mm機砲與平台、艦上兩組雙聯裝上游一號反艦 導彈發射器都遭到拆除,代之以 總計五組的HJ/P12 122mm 50聯裝多管火箭發射器;一組 火箭發射器位於船艛與煙囪之間,煙囪與後100mm艦砲之間縱列有三組,而艦尾後100mm艦砲前也裝有一組;而艦上的37mm機砲只剩下艦橋前方的兩座。每組火箭發射器裝置兩個預先裝填好的25聯裝發射箱(共50枚火箭),而第三、四、五號火箭發射器還配備再裝填系統(再裝填的發射箱儲存在火箭發射器旁邊的甲板下),更換十分迅速便利 。由於九江號配備五座50聯裝火箭發射器,全艦總共有250枚122mm火箭備射,超過陸軍一個81式122mm火箭砲兵連的齊射火力( 六座40聯裝122mm火箭發射器,共240枚)。九江號火力支援艦擁有在短時間投射大量火力的能力,可在25秒內朝預定作戰區域發射全部250枚火箭(每兩枚的發射間隔只有0.5秒)以及50枚100mm艦砲砲彈 ,總重18噸;火箭彈包括鋼珠殺爆彈、雲爆彈、雙用途子母彈、殺爆燃彈、燃燒彈、布雷彈等不同彈種,可對敵方的地表與地下防禦工事實施覆蓋性射擊。100mm艦砲的單位時間火力投射低於火箭泡,但射擊定點的精確度較高,主要用於清除多管火箭覆蓋射擊後殘留的敵方火力點。

為了配合安裝122mm火箭發射器,九江號的艦體後段進行大幅度的修改,例如為了在發射器附近設置再裝填火箭的彈艙,在主甲板上開了幾個大開口,附近的結構受力都經過重新計算與 強化,每個火箭發射器基座兩側增加額外的鋼板來補強。由於火箭發射器射擊時,上千度的尾焰會對附近甲板 造成持續而集中的燒蝕,因此研製單位根據研製階段的時測數據,在火箭砲尾焰燒蝕區域的甲板表面塗上抗高溫與尾焰衝擊的特種塗料,並對火箭砲尾焰燒蝕區域實施隔離;此外,再裝填彈艙也強化了抗誘爆與消防等措施,包括加裝凱夫勒裝甲、自動的溫度監控裝置以及消防噴淋系統。配合新增的武器,艦上也增設相對應的火控、情報、雷達與光電感測器、III型火力兼容系統、905型數據傳輸鏈等設備。

九江號火力支援艦能根據作戰實際需要,依照不同的模式進行作業;在預先諸元裝訂打擊之下,將已知的陸地目標方位距離參數輸入火控系統來瞄準;在探測打擊模式下,即利用本艦的感測器發現目標並完成定位,以此作為火控系統瞄準的依據;在應招打擊模式下,登陸部隊依照戰場上實際需求呼叫火力支援艦對特定目標進行打擊,經由數據鏈或其他無線通信手段得將目標參數傳輸到火力支援艦的火控系統。 九江號的火力支援武器系統的作戰系統採用雙冗餘環狀網路連接艦上的感測、導航系統以及通信系統,從艦上探測系統的艦砲火控雷達、光電火控儀取得目標位置與運動信息,或從通信系統接收其他單位傳來的數據鏈資料或者語音、文本信息來取得目標位置資料,並從本艦導航系統取得船艦姿態以及大氣參數等;透過實時取得這些參數,火力支援武器系統就不斷進行實時解算,在火箭射擊前與射擊中隨時修正射擊參數。因此,九江號的火控系統能隨時根據敵方目標動態以及本艦的移動、晃動來修正彈道,擁有較高的射擊精確度。

九江號火力支援艦服役後,多次應邀參加陸軍組織的實兵登陸演習。對於過去習慣直接將陸軍砲兵武器放置在民船上射擊的中國陸軍,對於九江艦能在海上搖晃狀態下 展現如此高的射擊精度印象深刻。陸軍某戰區作戰部還曾特別組織人員到九江艦進行觀摩,才發現艦內有有十多個艙室的眾多火控、瞄準、隋動、大氣傳感等系統 來支持火箭系統,佔用的面積遠大於火箭發射器本身,與陸軍的砲兵武器截然不同。

發展516火力支援艦的同時,中國海軍還研製出遠程火力支援武器系統集裝箱標準模塊 ,基於陸軍的PHL03型300mm長程多管火箭發展而成,定型型號為H/HJP3,整個系統 (包含八聯裝發射器、再裝填單元、射擊控制等)集成在幾個標準集裝箱內,戰時可快速吊裝至適合的民用船隻上,形成火力支援武器系統。由於PHL03型300mm火箭發射系統本身就自備穩定機制與制導能力,因此對 船艦平台的配套要比516火力支援艦使用的122mm火箭發射器低得多,適合裝載於民用船只上。H/HJP3曾安裝在世昌號(82)國防動員艦上進行測試。

由於隨後兩岸局勢隨著2008年台灣政黨輪替、馬英九政府上台而緩和,加上中國綜合國力日漸強大使戰略目光逐漸轉變, 因此中國沒有進一步改裝這種用途單一、承平時期功能較少的火力支援艦。 因此,解放軍總部決定將已經發展成熟的火力支援艦及遠程火力支援集裝箱模塊轉為技術儲備,在戰時可快速投入生產,而不再繼續將其他053護衛艦改裝成火力支援艦。

在2018年6月12日,九江艦正式除役,在2005年以火力支援艦身份重新服役後使用了近14年。在2019年6月30日,中國海軍在福建寧德軍港舉行儀式,將除役的九江艦、037-1G導彈艇上杭艇(765)移交地方政府,作為愛國教育基地用途。

 

2.現代化改裝

2000年代開始經現代化改良後的053H1G型東莞號(560),主砲、反艦導彈都獲得更新。

從2000年代開始,相對較新的江湖級開始接受現代化改裝,例如053H2的黃石號(535)、蕪湖(536)以兩組四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取代原本的鷹擊-8。而053H1G也陸續進行改裝,前後主砲都換成匿蹤砲塔殼的79A型(H/PJ33B)100mm艦砲, 並拆了原本的上游一號反艦導彈,加裝兩組四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 發射器,煙囪上方的517雷達也被拆除,原位置被改裝一個球型天線,全部六艘053H1G在2010年左右改裝完畢。

江湖級護衛艦長治號(519)被用來測試紅旗-10(HQ-10)艦載末端防空導彈武器系統。

此照片是在2012年下旬曝光。

在2010年代初期,053H護衛艦長治號(519)被作為測試平台,負責支援紅旗-10(HQ-10)艦載末端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發展工作。由於在2000年代後期中國海軍武器裝備呈現爆發式的發展,中國海軍已有的綜合武器試驗艦試驗任務繁重,無法充分滿足HQ-10導彈系統的海上試驗需要,因此中國海軍遂將長治艦轉隸給海軍試驗基地,彌補綜合試驗艦時間滿檔的缺口;因此,HQ-10在長治艦進行了海上試驗(使用24聯裝發射器構型),並在2011年完成海上定型試驗。

3.移交海警的江湖級

在2006年改裝為海警巡邏艦的江湖級(海警1003),配備一門37mm機砲與四挺14.5mm機槍。

在2006年,中國海首先將兩艘早期江湖級移交給海岸警備隊,作為近海巡邏、漁場巡護、防堵非法、海上救難等用途,充分發揮其剩餘價值;其中一艘原為屬於053H的510紹興號於1977年10月23日開工,1979年1月26日下水,1979年5月15日至6月16日完成試航,1979年6月30日交付東海艦隊成軍,服役之初屬於東海艦隊護衛艦6支隊,1990年代調至南海艦隊護衛艦一大隊。

在2007年6月,兩艘被改裝成海警巡邏艦的江湖級 正式曝光,編號海警1002與海警1003,上層結構改動幅度不小,原有的作戰裝備(偵測、武裝)全部遭到移除 ,艦體中部主甲板上方加蓋一層艙室,由艦橋延伸到艦尾,並在兩側留下船舷通。武裝方面,艦首裝置一門單管37mm艦砲,艦體後段煙囪附近裝置 兩挺(海警1002)或4挺(海警1003)挺附有防盾的14.5mm重機槍,艦橋前方增設兩組驅離用高壓水槍,艦尾以掛架方式搭載兩艘小艇以進行臨檢任務, 電子設備則包括航海雷達、通訊裝置等。

4.改裝為巡邏艦

在2009年以後,由於中國和越南、菲律賓等鄰國對南海諸島主權與經濟海域歸屬等摩擦越演越烈,中國海軍遂決定將六艘較早期的053H1改裝成巡邏艦,專門用於南沙水域的例行巡邏任務,這六艘分別是533、534、543、545、553、555六艦。將這些最舊型的053H1改成巡邏艦不僅滿足中國海軍在南沙水域的日常事務性巡邏需求,也使南海艦隊其他主戰艦艇能專心執行戰備任務 ;此外,也能減輕中國海警單位獲得新造海警執法船隻之前的空檔。

這六艘053H1的改裝工程是配合定期維修工程而進行,主要區別是更新以及新增一些相關的電子設備,包括在巡邏任務中對其他船隻蒐證的監視錄影設備、航行安全數據記錄設備(VDR)等,能滿足巡邏任務中各種靜態、動態數據的採證需求,能紀錄的實時數據包括語音、通信、雷達圖像、導航、舵令及響應、俥令及響應、電氣號燈、損管相關信息等。

在2015年10月27日,美國海軍派遣拉森號(USS Lassen DDG-82)導彈驅逐艦進入南海水域巡航,期間曾進入中國大規模填海建造跑道與碼頭設施的渚碧礁與美濟礁的12海里以內,期間並有美軍的P-8A海洋巡邏機伴隨;這是美國方面回應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島建造設施而發起的挑戰。中國方面派遣了052C導彈驅逐艦蘭州號(170),以及專門作為巡邏艦的053H1台州艦(533)。 依照美國方面後續消息,拉森號靠近中國人工島時完全以合法方式無害通過,關閉艦上所有作戰射控的相關雷達,也沒有啟動武器與派出直昇機;而中國海軍派來監視的艦艇也在安全距離尾隨拉森號,僅以無線電呼叫,表現專業;但是一艘停泊在中國人造島的民間船隻則起錨,在安全距離上高速通過拉森號艦首,並繞著拉森號轉圈,此外也有許多中方漁船在附近,讓海上交通看起來更繁忙,不過這些民船並沒有直接與拉森號發生衝突。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