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SS-N-19反艦巡弋飛彈

 

SS-N-19是蘇聯70年代初就開始研製的一種長程超音速、掠海飛行的多用途反艦飛彈,彈長10.5~11米,彈徑0.8~1.1米,翼展2.6米(折疊後為1.6米),總重約7噸。採用獨立制導方式,射程約55千米。其最新式的改進型別名為花崗岩,意思是無堅不摧,它主要是加裝以先進電腦技術為主的各種現代化設備,由飛機或衛星提供中繼制導時,射程最高可達550公里。其彈體為圓柱形,頭部為錐形,彈體中部有個後掠式上單彈翼,尾部有呈T形配置的3個可折疊尾翼。其動力裝置由1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和2台固體火箭助推器組成。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巡航速度大於2馬赫(最高速度可達2.5馬赫)的長程掠海飛行反艦飛彈。蘇聯的幾種艦艇如奧斯卡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以及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都裝備有這種反艦飛彈

制導方式獨特戰力強大的
SS-N-19飛彈採用獨特的“慣導+主動雷達+被動紅外複合制導”的方式,主動導引飛彈對目標進行高速、掠海、精確的攻擊,並且在對目標實施攻擊時具有相當強的抗干擾性能。其控制系統採用了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可先對目標進行自動敵我識別,然後對敵目標進行分類,並自動地對威脅最大的目標進行攻擊。這樣先進制導方法加上無可比擬的飛行速度,就連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艇或航母編隊的飛彈防禦系統面對它的攻擊時,也顯得幾乎束手無策。

SS-N-19飛彈的另一個可怕之處在於其彈頭可安裝3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或高能量炸藥的常規彈頭,目前世界上任何一艘軍艦受其攻擊後,即使所攜帶的彈頭因故沒能爆炸,其2.5馬赫的超音速飛行速度所形成的動能也能對目標造成重創,在對敵現代化艦艇或航艦編隊進行攻擊時,花崗岩飛彈的單枚攻擊可對敵單艘艦艇形成90%以上的威脅,多枚齊射則可對敵形成毀滅性的威脅。

低空飛行伺機攻擊水上水下都能發射“花崗岩”飛彈的攻擊過程是先由艦艇上的數據傳輸設備從飛機或衛星系統取得目標位置數據,然後火控系統發射飛彈。飛彈發射後按預定程序,先爬高,而後下降到離水平面70米的高度巡航飛行,最後伺機降到20米高度向目標攻擊。

SS-N-19飛彈有水上和水下兩種發射方式。在水面艦艇上採用垂直發射技術,一般沒有彈庫貯備,而是在艦艇基地使用專用裝填機,通過艦上的裝填座將飛彈裝入發射貯彈井。發射裝置一般為4x5陣列式,立於艦橋前甲板下。有的艦艇上的貯運發射箱為前傾45度~50度的圓柱形容器,直徑2.2~2.3米。而在水下潛艇中則採用魚雷管發射,潛艇上設有飛彈貯存設備,發射時水兵將飛彈從彈庫中提出,通過潛上的魚雷發射管實施發射,發射的技術難度和操作危險性要比水面艦艇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