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空中武力的發展
蘇聯的空中武力是由空軍各航空兵、國土防空軍、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共同組成的,至
1991年擁有各型作戰飛機超過15000架,其使命是為蘇聯武裝部隊執行空中襲擊、防空作戰、對地支援、對海支援、空運支援、空中偵察、反潛及佈雷等任務。蘇聯空軍和紅軍是同時建立的,
1917年11月10日,在俄共奪取政權後的第三天,建立了航空和浮空委員會;同年12月20日,陸海軍人民委員部設立了共和國空軍全俄管理委員會,1918年蘇聯開始建立正規空軍,同年的5月24日成立了工農紅色空軍總局,9月成立了作戰軍隊空軍野戰指揮部,1918年4月紅軍防空部隊只有12個戰鬥航空兵支隊,到1920年12月,已編成有83個航空兵支隊(其中18個為海軍航空兵支隊),1917至1920年的國內戰爭中,在前線作戰的蘇聯飛機總共不到350架,當時空軍只是陸軍的一個附屬兵種,其基本單位是航空兵支隊,分別隸屬於陸軍各集團軍、方面軍或軍區司令部。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空中武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個五年計劃中,蘇聯全民投入航空建設,在此期間蘇聯共研製了
600多架各種類型的試驗飛機,其中有圖波列夫的TB-3重型轟炸機、SB高速轟炸機,伊留申的DB-3長程轟炸機、IL-2裝甲攻擊機,佩特利亞科夫Pe-2俯衝轟炸機,波利卡爾波夫R-5偵察機、I-16戰鬥機,雅克夫列夫的Yak-1戰鬥機,米高揚-格列維奇MiG-1、MiG -3戰鬥機,拉沃奇金-戈爾布諾夫-古德科夫LaGG-3戰鬥機等,蘇聯航空當時居於世界前列,蘇聯飛行員完成一系列開闢新航線的飛行;最先由莫斯科抵達美國(1929年8月23日,ANT-4飛機);實現人類首次在北極著陸(1937年,5架ANT-6飛機),戰前公認的168項航空世界紀錄中,蘇聯就創造了62項,1928年,蘇聯空軍擁有的飛機還不到1400架;1935年就增加到6600架;到德蘇戰爭開始前,擁有的飛機總數已達8000架,躍居當時世界強大空軍之列,隨著空軍部隊的擴大,組織編制也進行了調整,1924年航空兵大隊是基本組織單位;1927年開始建立起航空兵旅(分為戰鬥、攻擊、輕型轟炸和重型轟炸機旅),1938至1940年,空軍又由旅的編制改為團和師的編制,1923年空軍組建了重型轟炸航空軍;1936年又建立了第一個重型轟炸航空兵戰役軍團-特種使命集團軍(共有重型轟炸機340架左右),德蘇戰爭前,蘇聯空軍分為統師部航空兵(長程轟炸航空兵)、方面軍航空兵(軍區空軍)、集團軍航空兵(合成集團軍空軍)和軍屬航空兵(軍航空兵大隊),這期間,1925年蘇聯製造了200架水上飛機並裝備了海軍,1935年海軍航空兵從空軍分出,成為海軍的一個獨立兵種。在德蘇戰爭期間初期,蘇聯空軍遭到納粹德軍的突擊,第一天就損失飛機
1200架;在頭6天共損失飛機3800架,儘管如此蘇聯仍可在最短期限內將空軍工作和航空工業納入戰時的軌道,將大批的工廠遷往蘇聯東部地區,並不斷地調整和提高飛機的生產速度、加速大量生產戰前研製出的新一代作戰飛機(LaGG-3、MiG-3、Yak-1、IL-2、Pe-2 ),同時各設計局還相斷研製出一批新式飛機及其改型-Yak-7、Yak-9、La-5、La-7、IL-10、Tu-2、IL-4、Pe-8等,到1942年蘇聯的飛機產量已超過納粹德國,1943年底徹底結束了蘇軍缺乏技術裝備的現象,從而消除了納粹空軍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優勢,在整個戰爭期間(1945年9月1日以前),蘇聯共生產出112140架作戰飛機,研製和投產25種新機:戰鬥機10種、轟炸機8種、攻擊機2種、運輸機4種、教練機1種,所有這些條件使蘇聯空軍得以與陸、海軍密切協同,在戰爭的重大戰役中主動而順利地執行各種作戰任務,共出動各型飛機400萬架次,投彈3000多萬枚,重量近70萬噸,在德蘇戰場上被消滅的77000架敵機中,有57000架被蘇聯飛行員擊落,1941年6月29日,蘇軍設立了空軍司令員職稱,前線航空兵進行了改編,從1942年5月開始,把分散在各方面軍、集團軍和軍指揮的空軍部隊編成戰役軍團-空軍集團軍,隸屬方面軍司令員,1942年1月還從空軍撥出40個戰鬥機團、1500架飛機移交給防空軍,此外,在戰爭期間,海軍航空兵裝備各型飛機達1000多架。戰後的
1946至1953年間,蘇聯空軍實現了由活塞式飛機向噴射式飛機的過渡,空軍進行了整編,作戰飛機由17000架減為1400架,1946年設立了空軍總司令的職稱,正式確立了空軍獨立軍種的地位,蘇聯空軍的俄文音譯是Voenno-Vozdushniye Sily,西方在報導中一般稱其略語V-VS,在這期間蘇聯製造了在使用上非常成功的米格-15和米格-17噴射戰鬥機;成批生產的Tu-4活塞式重型轟炸機(美國B-29的仿製);IL-28噴射輕型轟炸機也開始服役,1954年蘇聯研製出Ka-15艦載直昇機,為艦載航空兵部門的建立打下了基礎,1954年以來蘇聯空軍換裝了超音速噴射戰鬥機,並開始大量裝備核武,前線航空兵裝備的第一種超音速飛機是米格-19;防空軍航空兵裝備的第一種全天候夜間截擊機是Yak-25,蘇聯空軍還組建了主要打擊力量-長程航空兵,其裝備的第一種噴射中型轟炸機是Tu-16,在此期間米亞西謝夫設計局和圖波列夫設計局受命研製具有洲際航程的重型轟炸機,均在很短的期間內完成,前者研製了Mya-4噴射式轟炸機,後者研製了Tu-95渦輪式轟炸機,1954年4月,運輸空降航空兵改組為軍事運輸航空兵,成為空軍的一個兵種,至此,蘇聯空軍便由以下三個兵種組成;蘇聯空軍在
50年代期間的建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在50年代末期後,產生了嚴重失誤,當時的蘇共領袖赫魯雪夫根據飛彈和核武的順利發展得出了火箭武器將全面取代作戰飛機的錯誤結論,“要飛彈不要飛機”,下令壓縮軍用航空科研、試驗和設計工作的規模,裁減空軍部隊,讓大批精通業務的指揮員、飛行員和技術人員轉入預備役,這些缺乏遠見的措施大大削弱了蘇聯空軍,長期阻礙其發展,50年代裝備部隊的米格-19和米格-21的性能都比其對等的美國軍機F-100和F-104要好,但美國繼F-104後,於1963年開始裝備F-4戰鬥機,而蘇聯卻遲遲不能拿出新一代的戰鬥機,與F-4相等的米格-23,到70年代初期才開始裝備部隊,其服役時間比F-4晚了近10年,1967年蘇聯第一艘反潛直昇機母艦“莫斯科”號下水,Ka-25反潛直昇機裝備到海軍部隊,標誌著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正式成立,由於直昇機的發展,戰鬥直昇機也開始大量裝備部隊,1981年蘇聯成立了陸軍航空兵,1969年蘇聯空軍下一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在其兩大設計單位-米格和蘇霍伊設計局展開,新型飛機是米格-29和蘇愷-27,80年代中期裝備空軍部隊,這兩種飛機的服役使蘇聯空軍的作戰能力大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