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  一式中戰車

CHI-HE

 

 

一式中戰車諸元:

全長 5.73m
全幅 2.33m
全高 2.28m
重量 17.2噸
乘員 5名
武裝 47mm一式戰車砲一門

7.7mm97式機槍兩挺

速度 44km/h
裝甲 砲塔前面50mm/78度傾角
砲塔側面25mm/75度
砲塔後面25mm/90度
砲塔上面12mm/0度
車身上部前面50mm/72度
車身上部側面25mm/55度
車身上部後面20mm/90度
車身上部上面10mm/0度
車身下部前面50mm/75度
車身下部側面25mm/90度
車身下部後面20mm/85度

 

一式47mm戰車砲性能諸元(使用穿甲彈)

距離(m) 穿甲值(mm)
100 60
200 58
300 55
400 53
500 50
600 48
700 45
800 43
900 40
1000 38
1100 35
1200 33
1300 30
1400 28
1500 25

 

  自從1937年九七式中戰車制式化後, 陸軍技術本部就已經開始準備開發新型的後繼車種,但是實際上真正準備開發並且裝備新型戰車的工作則是一拖又拖,到了1942年才真正算開始,當時的計畫中有兩型裝備新式長砲身戰車砲的中戰車,其中一型裝備了47mm主砲,這就是一式中戰車計畫(另一型則為裝備57mm砲的四式中戰車計畫)。從諾門汗事件的震撼中,日本陸軍驚覺必須擁有一款專門以戰車為主要目標的制式戰車,而非以往用來支援步兵作戰的戰車類型。雖然從字面上來看,「一式中戰車」應該是預定於日本皇紀2601年(昭和16年,西元1941年)服役的新型中戰車,但是由於中日戰爭爆發,軍方加重於現有車輛的量產上的緣故,此型戰車的設計過程一延再延,其搭載主炮的開發到了1942年才完成,而試作的車體也要到1942年9月才初步完成,整個開發工作到1943年6月才告一段落,而量產實用化、配置到部隊服役則是1944年的事了,跟他名字裡所代表的「1941年型中戰車」相去足足有三年之久。
  本型戰車在整體外觀上跟九七式中戰車改十分神似,但是基本上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最大的相異點就是九七式中戰車改的車身仍為凸鉚釘鉚接,而一式中戰車則改成平頭鑼栓以及焊接結合,所以看不到原來九七式中戰車車身上星羅棋布的柳釘頭。其次幾個不同點在於九七式中戰車的車燈只有一盞,位於車身前正面中央,而一式中戰車則有兩盞,各位於左右擋泥板上方。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一連串的光輝勝利使得日本陸軍並不想投資更多資源在更新主力戰車上,但是這樣的光景並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不久,他們發現九七式中戰車的57mm低速戰車炮連美軍的M3輕戰車都無法有效擊破,而他輕薄的裝甲反而會被M3的37mm炮所貫穿,於是只好把九七式戰車的砲塔作改進,開發了新型的砲塔,搭載了新開發的一式47mm戰車炮-拿來裝在九七式中戰車的車身上,這就是九七式中戰車改
  九七式中戰車改換裝了新的砲塔,攻擊力大為增加,相較之下,使用同型炮塔的一式中戰車好像就沒有必要量產,只需維持原有九七式戰車車身的生產即可。可是實際上雖然九七式中戰車改具有較強的攻擊力,但是他的裝甲在面對美軍戰車時仍然十分薄弱,於是前線紛紛傳來要求新型戰車的聲音,所以一式中戰車計畫就被正式抬上桌面,在1944年2月開始運行試驗,並於同年春天開始量產。
  一式中戰車基本上就是換了個車身的九七式中戰車改,除了攜彈量從九七式中戰車改的100發增加到121發以外,炮塔跟九七改的一模一樣。新的車身如前述改用了悍接式車身,在尺寸上稍有增大,在日本陸軍的實驗中,焊接式車身在受到榴彈近發彈的暴風吹襲時尚能自保,而鉚接式的車身早已被吹成片片飛。不只接合方式有進步,砲塔正面以及車身正面的裝甲也從九七式的25mm一舉增厚為50mm。當然,隨著車身加大,重量增加,引擎出力也必須隨之加大,本車所採用的是新設計的統制型百式氣冷式柴油機,汽缸直徑120mm,活塞衝程160mm,輸出工率達240馬力,相較於九七式的170匹馬裡有飛躍的進步,是當時日本戰車使用的柴油機中出力最大的,因此,雖然重量從九七式中戰車改的15噸增加到17.2噸,其44kh/m的路速反而遠遠超越了九七式的38km/h,而接近於九五式輕戰車45km/h的出色表現。在武器的搭載上,他跟九七式改一樣使用的是一式48倍徑47mm戰車炮,炮塔形式相同。在機槍的裝備上,本車也跟九七式改一樣裝載了兩挺機槍,一挺在炮塔右後方,一挺在車身上。另外,乘員數也從九七式原有的四名乘員增加一名裝填手,所以在火砲射擊速度上有較好的表現。
  本車在量產前有15輛的試作車,在1944年春開始一年中則生產了155輛,其生產線在同年底則轉換生產搭載75mm炮新炮塔的三式中戰車,但是,也有文獻記載總共生產了587輛的一式中戰車。從1944年末以來,本車就以主力戰車的姿態與九七式中戰車改混編於擔任呂宋島、雷伊泰島的陸軍戰車第二師團,除此以外,所有的一式中戰車都配置於本土內地當作本土決戰的兵力,所知道裝備有本型戰車的部隊有戰車第十九連隊(久留米)、戰車第二十九連隊(千葉)、戰車第三十連隊(習志野)、戰車第五連隊(琦玉)。
  本車雖然擁有較多的乘員與較厚的裝甲,但是在面對美軍M-4薛曼戰車時仍無法有效擊破,只有被一一打爆的下場,料想即使運用在本土決戰的戰場上,恐怕也不會有多大的戰果。

By 安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