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 輕巡洋艦
大淀號
大淀級的線圖,武裝以及航空設備一目瞭然
諸元表
建造所 | 吳海軍工廠 |
起工 | 昭和十六年二月十四日 |
下水 | 昭和十七年四月二日 |
竣工 | 昭和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
基準排水 | 8168噸 |
全長 | 192m |
全幅 | 16.6m |
速力 | 35節 |
航續力 | 18節/時8700浬 |
兵裝 | 15.5cm60倍徑主砲三連裝二基共六門 |
10cm65倍徑連裝高角砲四基共八門 | |
25mm三連裝機槍六座共十八挺 | |
水偵六機 | |
大型射出機一基 |
喪失:昭和20年(1945)七月二十八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輕巡洋艦,所以依河名來命名,由來是大淀川.以宮崎縣都城盆地附近為源流,在和數條支流會合後注入日向灘.
太平洋戰爭中的艦長:
田原吉興 | (海兵43期) | 昭和17.12.31 |
富岡定俊 | (海兵45期) | 昭和18.1.20 |
篠田盛清 | (海兵44期) | 昭和18.8.29 |
阿部俊雄 | (海兵46期) | 昭和19.5.6 |
牟田口格郎 | (海兵44期) | 昭和19.8.15 |
松浦義 | (海兵49期) | 昭和20.2.25 |
田口正一 | (海兵49期) | 昭和20.5.15 |
輕巡洋艦大淀號,是日本海軍中及副特色的一艘輕巡洋艦,而且沒有任何的姊妹艦,可說是獨一無二,而他也因為具有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色,所以歷經了一段和其他船艦不同的生命週期. 日本海軍為了填補從大正時代到昭和時代的一段輕巡洋艦兵力缺陷,在昭和十四年度的第四次艦船補充計劃中擺了六艘新型的輕巡洋艦,其中四艘是水雷戰隊旗艦阿賀野級,兩艘是潛水戰隊旗艦大淀級.相對於體型嬌小的阿賀野級,大淀級就顯得十分的雄壯.阿賀野級是為了能跟驅逐艦同一作戰而採用小型的船體,而大淀級則是為了能和日本海軍獨步全球,擁有超長續航距離的巡洋潛艦配合作戰,所以使得他的排水量逼近八千多噸,這在日本海軍中也是除了曇花一現的最上級輕巡外最大的輕巡洋艦. 如前所言,大淀級在構造上極具特色.這是因為它是一艘潛水戰隊的旗艦.日本海軍對於潛艦的用兵思想自成一派,認為應該將潛艦集體用於艦隊決戰,在日本海軍原始的對美作戰構想九段作戰中,潛艦扮演著在中太平洋消耗敵人艦隊兵力的重要角色,因為如此,日本潛艦的發展方向就朝著大型化,續航距離強化的方向進行. 但是我們再談到潛艦集體對艦隊作戰的運用,為了能有效截擊敵人艦隊,潛水戰隊必須擁有強大的索敵能力,否則要在廣大的洋面上尋找敵艦隊無疑是大海撈針.為此,日本在某些潛艦上搭建了小型水上飛機機庫和彈射器以當作戰隊旗艦,但是仍感到索敵能力差強人意.除了索敵能力外,各潛艦間還要具備緊密的通信,如此在作戰時才能協同攻擊,否則無疑是各各送死.但是潛艦身型低矮,桅干也不高,以這種微薄的通信能力來說,要集體作戰恐怕十分困難. 為此誕生的就是任務取向十分明顯的大淀級輕巡洋艦.他具備了旗艦的艦橋設施,高聳的桅干,強力的通信能力,而且還具備了極為強力的索敵能力.由於是一艘潛水戰隊旗艦,所以並不強調他的雷擊能力,所以他是日本海軍重巡洋艦以下難得一見的未搭載魚雷艦.另外,也不強調他的砲擊力,所以主砲採用了從大和級戰艦上淘汰下來的十五點五公分三連裝主砲,和最上級輕巡相同,但只裝備了兩座(最上級有五座),而且完全都配備在艦首.這是因為在艦尾必須裝備完善的水上飛機兵裝的緣故. 主砲射擊時候發生的震動和冒出的煙塵,對於搭載的飛機來說都是一大傷害,為此,許多新世代的軍艦都做了防備措施.如義大利的維多利奧.韋納多號,將後部的第三砲塔提高到與前部疊式砲塔的二號砲塔一樣高來減少主砲對艦尾飛行機整備場的影響.更如法國的敦克爾克級巡洋戰艦,黎希留級戰艦,或日本的利根級巡洋艦把主砲都佈置在艦首,如此一來對飛行機整備場的影響將可以減到最低. 大淀級的主砲都位於前部,並在後部佈置了一個格納庫,這使得他的水偵搭載能力較偵查重巡利根級更上一層樓,因為在海戰中不管是流彈破片或是水柱都是水上機的大敵.不只如此,大淀號還配備了大型的彈射器,能把水上偵察機一架接一架的彈射出去.大淀級預定搭載的水上偵察機是強力的新型水偵紫雲,是一架擁有許多新穎技術的新銳水偵,但是由於開發不順利,所以沒有實際的配備. 另外,大淀級還配備了和秋月級防空驅逐艦,航空母艦大鳳號一樣的十公分長砲身高射砲,這種新型高射砲是日本海軍中性能最佳的一種,不管是在射高或射速上都比傳統的十二點七公分連裝高射砲來的優秀.大淀級身為潛水艦隊旗艦,雖然捨棄了雷擊能力和較強的砲擊力,在防空能力上卻不輸任何一艘日本巡洋艦,裝備了連裝高射砲達四座. 本來預計建造兩艘大淀級輕巡洋艦,但是由於開戰的原因,二號艦仁淀號的建造計劃被迫放棄.而極具特色的大淀級巡洋艦也就只有首艦大淀號一艘,可謂之空前絕後.在大淀號竣工的昭和十八年(1943),日本已經將潛艦拿來對南洋各島執行運輸作戰,戰前預計的集體潛艦作戰計劃可謂煙消雲散.而只有一隻的大淀級巡洋艦,在搭載機開發失敗和戰局不利的情形下,在竣工之後的五個月內都在內海執行訓練.之後曾到臘包爾等南方地域擔任運輸任務. 昭和十九年(1944)五月,由於戰艦群相繼遭擊沉,這隻擁有強大通訊能力的失職潛水艦隊旗艦被日本海軍相中,擔任軍艦引以為最光榮的職務-聯合艦隊旗艦.但是這艘旗艦並沒有上到前線去,而是停在千葉縣木更津外海對於在南洋苦鬥中的軍艦們發布施令.為此,將巨大的飛行機格納庫內部改裝成為艦隊司令部. 但是這段虛榮的歲月並沒有維持太久,當年九月,聯合艦隊司令部決定"登上陸地",轉移到神奈川縣的日吉去.因此,解除聯合艦隊旗艦大任的大淀號就被編到捷號作戰中小澤機動部隊裡.在雷伊太大海戰中,小澤艦隊成功的引誘了猛牛海爾塞北上,但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在四艘航艦相繼沉沒後,小澤治三郎司令官輾轉移到驅逐艦若月號,最後在大淀號上升上了將旗,率領殘餘艦隻北撤. 在驚天動地的雷伊太海戰結束後,大淀號還曾在昭和十九年(1944)十二月的禮號作戰中突入明多羅島的聖荷西進行砲擊戰.並在回途中前往新加坡載運貴重物資回日本本土.之後,就被編入練習戰隊,停泊於吳港.在昭和二十年(1945)三月十九日的吳港大空襲中大破燃燒,雖然免於沉沒,但卻在七月二十四,二十八日的吳港空襲中翻覆,就以此姿態迎接了戰爭的結束,在戰後被撈起,在昭和二十三年(1948)八月一號解體.
|
大淀號新造時的照片
大淀號翻覆於吳港內的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