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 輕巡洋艦
阿賀野號
諸元表
建造所 | 佐世保海軍工廠 |
起工 | 昭和十五年六月十八日 |
下水 | 昭和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
竣工 | 昭和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
基準排水 | 6652噸 |
全長 | 174.5m |
全幅 | 15.2m |
速力 | 35節 |
航續力 | 18節/時6000浬 |
兵裝 | 15.2cm50倍徑主砲連裝三基共六門 |
7.6cm65倍徑連裝高角砲二基共四門 | |
次裝填裝置付61cm魚雷發射管四連裝二基共八門 | |
25mm三連裝機槍兩座共六挺 | |
水偵二機 | |
射出機一基 |
喪失:昭和19年(1944)二月十七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輕巡洋艦,所以依河名來命名,由來是阿賀野川,源流於尾瀨原的只見川和數條支川,在會津盆地河流後注入日本海
太平洋戰爭中的艦長:
中川浩 | (海兵42期) | 昭和17.10.31 |
松原博 | (海兵45期) | 昭和18.8.5 |
松田尊睦 | (海兵45期) | 昭和18.11.17 |
輕巡洋艦阿賀野號是為了提振日本海軍不足的輕巡洋艦兵力而建造的強力新型輕巡洋艦.日本海軍上一次大規模的輕巡洋艦建造就是在八八艦隊計劃的時候,當時連續建造了包括球磨級五艘,和其改良型的長良級六艘,川內級三艘總共十四艘,有別於之前"最初"的兩艘三千噸級輕巡,這十四艘輕巡又被稱為"五千五百噸級".而在這五千五百噸級輕巡的建造後,日本就沒有再大規模的建造輕巡洋艦.在這段期間建造了實驗性超小輕巡夕張號,和為了魚目混珠重巡假裝輕巡的最上級四艘,但是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戰力還是那十四艘五千五百噸級. 自從八八艦隊時期開始,日本就十分重視雷擊戰,而雷擊戰的主角自然就是由輕巡洋艦領導驅逐艦群的水雷戰隊.日本在戰前對於驅逐艦戰力有著十分大幅的進步,但在輕巡洋艦方面卻仍是使用五千五百噸級的老舊輕巡為主力.為此,在昭和十四年度的第四次艦船補充計劃中擺了六艘新型的輕巡洋艦,其中四艘是水雷戰隊旗艦阿賀野級,兩艘是潛水戰隊旗艦大淀級. 以水雷戰隊旗艦為任務的阿賀野級,在性能上十分具有獨特的個性.因為要領導的是一群驅逐艦,所以它具備了較小型的外型,和五千五百噸級老艦相差不多,這是為了能與驅逐艦一起執行各種轉彎疾行等複雜的水上格鬥技能.最重要的特點就在他的魚雷兵裝,一改舊式輕巡運用困難的連裝四基兩舷分列式的魚雷發射管,阿賀野級裝用了兩基四連裝的魚雷發射管,兩機都位於中線,能向兩舷發射,而且還具備了次發裝填裝置,能迅速的再裝填. 首艦阿賀野號竣工的時候,已經是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此時,具決定性的中途島大海戰早已結束,日本海軍正向失敗之路蹣跚的邁進.竣工後的一個月,阿賀野號就出動代替長良號擔任第十戰隊的旗艦,開進土魯克基地支援新幾內亞西岸的韋瓦克攻略作戰,和新不列顛島臘包爾附近的輸送作戰. 之後,從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一日起開始參加了一無所獲的布干維爾海空戰.五日,在臘包爾吃了美軍機動部隊一顆炸彈造成小破,而又在十一日的空襲中吃了一沒魚雷,造成了大破.為此,由姊妹艦能代號拖曳至土魯克島進行應急修理.但是卻在昭和十九年(1944)二月十七日,載往本土的回航途中,於土魯克島北方約一百六十海里處受到美國潛艦的雷擊,在四枚魚雷的打擊下,給短命的阿賀野號畫下了生命樂章的休止符. |
阿賀野級的線圖,武裝配置和航空裝置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