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日本海軍高射炮在帝國海軍的地位並不突出,
至少不能和盟邦德國對高射炮的重視相提並論。
因此很自然的二戰全期日本的高射炮種類也不多,
聯合艦隊的主力高炮是40口徑八九式12.7mm連裝高角炮,
(以下小弟將直接使用日文漢字原名。也就是直接稱呼高角炮,
需注意的是日文漢字的高角炮等於吾人所言之高射炮。)
這種高炮在1928年展開設計作業,
而於1931年成功完成原型火砲的試驗。
但是由於砲彈引信部分的問題而遲遲未能實用化,
直到1935年一月才完成全部研發作業,
並於完成後立刻被配屬在大部分的中重型水面艦上。
對於日本海軍而言這門炮最大的優點在於他不需要人力裝填砲彈,
也不需要人力去旋轉俯仰。
(資料來源未指出動作方式,小弟推測為電力。)
由於89式12.7mm裝高角炮性能逐漸不敷使用,
因此日本海軍在1935年展開新高射炮的開發,
並在1937年正式完成日本人稱呼為65口徑九八式10cm連裝高角炮的新型高射砲。
新高射砲的主要重點在射高的增加以及旋轉俯仰速度的提昇,
這門火砲可能是二戰日本最佳的高射炮,
但是這門火砲可能是由於砲管生產方面的困難或是其他原因,
因此並未全面換裝舊型高炮。
使用這型高炮的大型水面艦可能只有航艦大鳳與輕巡大淀,
另外日本海軍的秋月級驅逐艦也採用這型火砲作為主炮,
除此之外日本海軍大型水面艦仍然依賴八九式12.7cm連裝高角炮作為防空用途。
另一種同時開發的高射炮是60口徑九八式8cm連裝高角炮,
這門炮原先是打算開發成一款小型但是威力強大的高炮以供中輕型艦艇使用,
但是由於開炮時震動過大導致彈著散佈過大 因此不算十分成功,
生產數量也不多,可能只有裝在輕巡阿賀野級四艘。
附帶一題的是二戰日本海軍的高炮基本上沒有自由射擊的自由,
而必須聽從高角炮射擊指揮所的命令。一般射擊指揮所會提供各高射炮目標諸元,
然後再由高炮自行射擊,當然射擊指揮所也有權力管制射擊。
下面為三種日本高炮與三種德國高炮的諸元,
其中FlaK 18即為戰功赫赫的88炮,除了傳統高炮任務外,
在使用穿甲彈執行戰防任務方面也有優異的表現。
基本上也是虎式重戰車的主炮。FlaK 41則是FlaK 18的改良型,
並且為二戰德國88炮系列中表現最佳者。
FlaK 40雙聯裝重高射炮則為二戰德國防炮部隊最強力的火砲,
不過雖然威力強大但是移動不便,因此只部署在柏林,
漢堡等要地的大型高射炮塔上。
八九式12.7cm 九八式10cm 九八式8cm FlaK 18 FlaK 41 FlaK 40
口徑(mm) 127 100 76.2 88 88 128
倍徑 40 65 60 56 74 61
初速(m/s) 720 1000 900 820 1000 880
彈重(kg) 23 13 5.99 9.24 9.4 26
俯仰角(度) +90~-8 +90~-10 +90~-10 +85~-3 +90~-3 +88~0
水平射程(m) 14600 19500 13600 14860 ? ?
垂直射高(m) 9400 14700 9100 8000 15000 14800
射速(發/分) 14 19 26 15-20 20-25 24
旋轉速度(度/秒) 7 10.66 18 ? ? ?
俯仰速度(度/秒) 12 16 16 ? ? ?
全重(噸) 20.3 20.4 11 5.15 7.84 27
註:在這邊除了FlaK 18與FlaK 41以外都是雙連裝高射炮,
所以各位可以發現兩種單裝高射砲的驚人射速,
甚至於比其他雙聯裝高射砲還快。
此外八九式12.7公分高射炮有兩種,A1型為露天操作,
A2型外面則有一層薄鐵殼包覆,因此外觀與一般炮塔類似。
九八式10公分高射炮原始設計即為雙連裝炮塔形式,
九八式8公分高射炮亦為雙連裝炮塔式設計。
又,此處的砲塔裝甲極薄,或說是根本沒有裝甲,
基本上連防禦彈片的攻擊都很有問題,
只有能力承受砲擊的暴風雨保護砲手在惡劣氣候下的操泡能力。
由上面列出的數據資料中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
其實日本高炮好像也沒那麼爛,至少還上的了檯面。
但是為何德國高炮部隊戰功赫赫,而日本巨艦卻一艘艘沉進海底?
小弟是認為這和部署數量以及對付的目標不同有關。
首先對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艨艟巨艦而言,
其實一艘船裝不了多少防炮,
一般重巡洋艦只有四座12.7cm聯裝高射炮,
輕巡洋艦中航空火力最強的大淀也只有10cm聯裝高炮四座,
其他輕巡的防空火力連大淀一半的水準都沒有,
戰艦了大和級之外防空火力都是四座聯裝12.7mm高炮,
大和一開始擁有六座12.7cm聯裝高炮,最後擁有12座12.7cm聯裝高炮。
坦言之,這樣的防空火力與德國大城市那種動輒成百上千門防炮相比實在太薄弱了。
而且另一個問題是日本重要港口的防空火力太差,
所以不少日本軍艦都是在自己家裡被擊沉的,
比如說拉布爾被大空襲兩次,圖魯克被炸爛過,
聯合艦隊大本營也被空襲,一群活過雷伊太的戰艦卻在自己家被擊沈。
這比較於盟軍對Brest的例次空襲卻徒勞無功而言,
更可以發現日本海軍的陸基高炮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
而且這個問題是全日本的問題。如果不是高炮火力太差,
B-29斷不敢低空投擲燃燒彈...
在德國幹這檔事的話李梅大概早被撤職查辦了。
在以這些軍艦面對的最大威脅來講(其實這邊才是重點),
美國海軍的各型單發動機俯衝轟炸機/魚雷攻擊機無疑是最大的威脅,
而第三帝國防炮部隊的頭號敵人則是遮天蔽地的四發轟炸機群。
以盟軍的四發轟炸機群而言,由於為了自保起見一般都採取密集的盒狀編隊,
也就是每十二架左右(一個中隊)在同一個機場起飛後直接編成一個中隊級編隊,
許多個中隊級盒狀編隊在空中的集合點互相會合後匯流成大隊級編隊,
然後飛往下一個會合點再編成聯隊。
一般二戰時盟軍大都在飛越英倫海峽前完成這種上千架轟炸機的大編隊,
然後可能這上千架就直接飛往一個目標,或是飛到德國上空後分往幾個目標而去。
顯然,這種編隊的靈活性很低,一般都需要極完善的事先規劃,
飛航路徑更是絕對不能更改,但是即便如此空中撞機的悲劇還是時有所聞。
由於第三帝國防炮部隊面對的是這種敵人,
因此基本上他們的任務就是讓敵機的飛航路徑上充滿飛舞的彈片,
然後看有哪個倒楣鬼自己撞上去....看起來似乎蠻愚蠢的,
可是對二戰的轟炸機而言 這已經造成他們很大的威脅了。
不過日本人面對的是另一種問題。
雖然單發動機的俯衝轟炸機/魚雷機的載彈量比之四發轟炸機是小巫見大巫,
但是要打下他們也要比打下四發轟炸機困難,
一般而言單發俯衝轟炸機/魚雷機的攻擊路線相當自由,
基本上可以說是各機分散後朝目標攻擊,
比如說二戰對付船隻最有效的戰術就是魚雷機分成兩群後由敵艦左右斜前方逼近,
然後分別著目標丟下魚雷,在此同時俯衝轟炸機由任意角度逼近敵艦俯衝投彈。
所以面對這種威脅所需要的是一門中口徑,但是射速高,
火砲本身轉向/俯仰動作快的火砲。
雖然四處開花的砲彈能對敵機帶來不小的心理威脅,
但是在近發引信問世前高射炮真正能對小型敵機造成的威脅其實還不大,
大概只能威脅低空掠海飛行的魚雷機,對於俯衝轟炸機已經顯的力有未逮。
而為了彌補高炮雖然火力強大,但是反應不靈敏的缺點,機炮也就應運而生了。
一般中重型艦艇會同時安裝二者,但是小型艦艇如驅逐艦等就無力安裝防空炮,
(不過解決之道是讓驅逐艦主炮仰角提高或是用高炮代替主炮)
所以二戰大多數的日本驅逐艦無力對抗高空水平轟炸的敵機,
不過高空水平轟炸對小巧靈活的驅逐艦也構不上太大的威脅就是。
二戰日本海軍的機炮就相當失敗,主力是九六式25mm機炮,
這門機炮並非日本人自行開發,而是向法國購買製造權,
並於1935年左右開始自行製造,這門機炮有單裝/雙聯裝/三聯裝三種構型,
其中大型艦又以三聯裝形式最多,而且這型機砲被大量安裝在他們的船上。
例如武藏號在最後被擊沉前擁有130門25mm機炮----顯然一點用都沒有。
大和號在最後被擊沉前船上共有142門25mm機炮----顯然還是一點用都沒有。
這門機炮採用彈莢給彈,基本上這不算缺點,
在二戰中基本上所有人的大口徑機砲都是這樣。
但是日本人的用法讓他變缺點,這門機炮最大的特點....姑不說是敗筆....
就是他的發射方式。
當三聯裝時他的射擊法是:左邊的機炮先射擊,十五發裝彈莢在四秒後打光,
然後換射中間機炮,左邊機炮趁這個時間去換彈莢,四秒後中間彈莢也射光了,
於是再去射右邊機炮,等到右邊射完了左邊機砲的彈匣也該裝好了,
於是再從左邊開始射起...
當聯裝時他的射擊法也和三聯裝大同小異:右邊彈莢射光換射左邊彈莢,
左邊射光了右邊也裝好了....
間單來講就是說雖然是三聯裝機炮,
但是任一時間只有三分之一的機炮在射擊,所以其實火力密度和一門機炮一樣....
真搞不懂既然如此那還要三聯裝幹麻....反正不管幾聯裝射速都是220發/分....
日本二戰另外有使用防空機槍,基本上還是外國貨,
不過到了二戰時可能已經統一為九三式13mm機槍。
這門機槍和九六式25公厘機槍一樣是法國貨,
同樣在1935年購入,主要使用在小型艦上,
本機槍初速800m/s,射速450發/分,彈重52克,有效射程1000公尺。
所以吾人可以理解雖然日本水面艦上裝備大量防空火砲,
但是這樣還是免不了被一艘艘送進海底的原因了。
他們的機炮實在太爛了。
在歐洲戰場,盟軍戰機敢和德國防空機炮面對面對幹無疑找死,
20公釐四聯裝機炮FlaK 38被盟軍飛行員稱做「四聯裝地獄使者」。
37公釐雙聯裝機砲FlaK 43更是恐怖,
就算是裝甲最厚重的Il-2也只能承受一發炮彈直接命中。
盟軍戰轟機只能中高空滑翔轟炸以求盡量降低戰損,
但是代價就是命中率的降低,不過至少還能保住小命。
口徑 初速 彈重 俯仰角 最大射高 最大射速
(mm) (m/s) (kg) (m) (發/分)
日本九六式25mm機砲 25 900 0.25 -10~80 5250 220
美國40mm聯裝機砲 40 881 0.9 ? 6950 300
美國20mm單裝機砲 20 835 0.12 -5~90 ? 300
德國FlaK 38四聯裝 20 900 0.119 -10~100 3700 1800
德國FlaK 43聯裝 37 840 0.64 -7~90 4800 500
可是在太平洋這邊情況完全不一樣,
在盟軍的軍機與日本防空機炮的對幹中,
盟軍獲勝的贏面遠較日軍為大,
日本人就算是三聯裝一次也只有一門機炮能射擊,
而美軍的F6F一次就有六挺12.7mm機槍。
於是美國戰機往往可以用密集的子彈淹沒日軍機炮,
事實上許多日本露天機炮操作人員都是死於機槍掃射。
日本機炮最大的弱點小弟認為還是射速太慢,
觀察戰史,許多美國飛機都有在空襲中被機砲擊傷的紀錄,
但是他們被擊落的機率不高。
既然被擊中,換句話說已經被抓到正確的距離與方位,
但是卻沒被擊落只代表著挨的子彈不夠多,或說是子彈威力太弱,
也就是機炮射速太低。而且很奇怪的是日本人又不想把更好的機砲搬到船上用,
美國海軍的20mm防空機砲和零戰所用的九九式20mm機砲其實都是同一型,
向瑞士買的專利,日後日本海軍的九九式二號20mm機砲『據日本人說』也不壞,
但是不知為何日本人還是死抱著他們的25mm機砲不放,
像二戰德國人最後一種以四號戰車底盤為基礎的防空戰車,
「Kugelblitz」就是以兩門戰機用的30公釐MK 103當主砲。
(MK 103是門很可怕的機砲 據說....小弟不確定是MK 103或是MK 108
反正其中有一種是威力大到只要命中一架四發轟炸機三發砲彈就可以將其擊落。)
日本海軍未必沒有機會強化他們的防空火力,
但是他們錯過了機會,於是我們閱讀戰史時不斷讀到善於水面戰的日本軍艦,
在面對空中威脅時,只能無奈而被動的四處逃竄,
乞求上帝的庇佑,卻無能反抗那些由天而降的死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