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 航空母艦

隼鷹號

 

接近完成的隼鷹號

 

諸元表

建造所 三菱長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十四年三月二十日(客船橿原丸)
下水 昭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特設空母橿原丸)
竣工 昭和十七年五月三日(空母隼鷹)
基準排水量 24140噸
公試排水量 27500噸
全長 219.32m
全幅 26.7m
飛行甲板 210.3m x 27m
格納庫 2層
速力 25.5節
軸馬力 56250馬力
飛行機 48架
兵裝 12.7cm高角砲連裝六基共12門
25mm機銃三連裝八基(最初)
12cm二十八連裝噴進炮三基(1944)

 

 
 

喪失:昭和20年(1945)11月30日除籍


  空母隼鷹號,原本是日本郵船公司的大型豪華郵輪橿原丸。1936年,為了替東京奧林匹克的舉辦催生,日本郵船決定建造兩艘足以媲美當時各國在太平洋航線上的豪華郵船,那就是橿原號出雲號。剛剛解除軍縮條約,正在替航艦數量不足苦惱的日本海軍看上了這兩艘船,便與日本郵船簽訂協約,決定出資補助建造這兩艘郵輪,其意圖便是在戰爭爆發時能迅速改造成空母供海軍使用,結果雙方各曲所需,一拍即合。由於必須能在戰爭爆發時迅速改裝成空母,所以在建造過程中預留了相當多便於改造工事進行的地方,如格納庫、升降機位置、電線通路等。船身的大小尺寸由海軍規定,長210米,幅25米以上,速力24節,片舷輪機速力19節以上,在戰時能在三個月內改裝成航艦。結果,產生了日本客船史上未見的巨大豪華客船,就是連昭和初期建造的淺間丸級和正在建造中的新銳客船新田丸級都難望其項背。另外,本級船採用了最新科技的球根式艦首,和大型高溫高壓的鍋爐,其蒸氣壓力甚至比高速驅逐艦島風級所使用者還要高(壓力40kg/平方公分,溫度420度),不過由於沒有裝用太多具,所以速度只有25節上下,不過還是日本商船改造空母中速度最快者。

  昭和十五年(1940)十月,橿原丸在三菱長崎造船所的建造進度已經到達上甲板,而太平洋情勢已經告急,日本海軍決定將此二艦改造成空母使用,於是昭和十六年(1941)一月二十一日,將此二船從日本郵船買進,準備改造成空母,橿原丸稱為一零零二番艦,進入機密改造工事。該艦於昭和十七年(1942)五月三日竣工,稱為特設航空母艦隼鷹,並在同年七月十四日改名為空母隼鷹。本級艦外型上最具特色之處就在於他的艦橋,是日本海軍首次採用的煙囪─艦橋合一的島型艦橋,其煙囪並具備向外側傾斜26度斜角,以免排煙影響飛行甲板上的作業,此種艦橋後來也用於空母大鳳號信濃號上。

  完成以後的隼鷹號馬上就參加了中途島海戰,配置於阿留申方面的佯攻作戰,與輕空母龍驤號編成由角田覺治少將率領的第四航空戰隊,和阿留申攻略部隊一起在細萱中將的率領下攻擊阿留申群島。在這場作戰中,隼鷹號搭載了零式戰鬥機20架和九九式艦爆19架,並沒有搭載艦攻。隼鷹號由於剛完成,其上配屬的飛行隊訓練程度很低,但是因為覺得只派出輕空母龍驤號一隻有所不足,所以只好勉強上陣。不過北方作戰倒也沒有碰到多大的阻礙,部隊順利的攻佔了阿圖島和吉斯卡島等地。艦載機最遠還攻擊到阿拉斯加西邊的荷蘭港。

  在中途島大敗後,隼鷹號回到日本本土,並在七月裝上了新型的二十一號對空電探,並且與姊妹艦飛鷹號一起編成新成立的第三艦隊中的第二航空戰隊。十月,隼鷹號隨著艦隊出擊,經由土魯克島到達戰火連天的所羅門海域,這隻艦隊是日本海軍派出打算一舉解決瓜島問題的一個有力的重槌,擁有由南雲忠一中將直率第一航空戰隊的航艦翔鶴號瑞鶴號瑞鳳號和角田覺治少將率領的第二航空戰隊隼鷹號飛鷹號,不過飛鷹號在半途中輪機發生故障,只得折回土魯克島隼鷹號屬於近藤信竹中將率領下的前進部隊,準備以戰機攻擊瓜島的飛機場。這就是南太平洋海戰(美方稱為聖塔克魯茲海戰)。

  10月25日上午十一時三十五分,從隼鷹號上起飛的零戰艦爆各十二架飛往瓜島轟炸,全部都得以幸運返航。26日,日美雙方幾乎同時發現對方航艦部隊,揭開了南太平洋海戰的序幕。上午七時十四分,隼鷹號上起飛了他的第一次攻擊隊,計有零戰12架,九九式艦爆17架,這次的攻擊由於雲層的阻礙,只命中了戰艦南達科他號和一艘輕巡各一枚命中彈,而由於美方防空炮火的猛烈,損失了十一架的艦爆。正當隼鷹號上準備第二次的攻擊時,發現了從第一航戰友艦上飛來的戰機,便清空甲板收容之,共收容了來自翔鶴號瑞鶴號瑞鳳號的10架戰機。隼鷹號的第二次的航空攻擊在十一時六分發進,計有零戰八機、艦攻七機,在出發前,攻擊隊隊長對隊員訓令:第一目標是空母,第二目標是空母,第三目標還是空母,不要讓巡洋艦或戰艦奪去了你們的注意力,那些都是不重要的東西,攻擊目標只有空母!。這次的攻擊隊在下午一時十分發現正被重巡洋艦北安普敦號拖曳中,身受重傷的航艦大黃蜂號。在經過一番激戰後,攻擊隊損失艦攻兩機、零戰兩機,戰果是命中大黃蜂號魚雷一枚,造成該艦達十四度的嚴重傾斜。在第二次攻擊隊起飛後,隼鷹號回收了第一次攻擊隊,並從其中挑出尚堪使用的零戰六機、艦爆四機發動第三次攻擊。這次的攻擊命中了大黃蜂號四枚炸彈,而且全機都得以平安歸艦。最後飽經蹂躪的大黃蜂號在日本前進部隊的兩隻驅逐艦的雷擊下終於沉入大海。隼鷹號最後在海戰結束後與機動部隊的瑞鶴號合流,平安的回到土魯克島。

  昭和十七年(1942)末到隔年(1943)初,隼鷹號都在土魯克待命,並曾出動支援對新幾內亞韋瓦克進行的攻略戰,並在二月回到日本本土。隼鷹號趁這個時機加強了他的防空武裝,包括了追加上的25mm三連裝機銃四基和在左舷後部增設了的一座二十一號電探。昭和十八年這一年中,由於海軍實行"伊號作戰",而將航艦上的航空對清空調至臘包爾充作基地航空隊,結果作戰不但沒成功,還大量的消耗了所剩不多的精銳飛行員。結果,在南太平洋海戰力下赫赫功績的隼鷹號在這樣的一年中就頂多只能擔任運送戰機或物資的任務。同年11月,隼鷹號在沖之島海域遭受美國潛艦的雷擊而受傷,由重巡洋艦利根號拖曳回吳港進廠大修。

  隼鷹號一直到昭和十九年(1944)的馬里亞那海戰才有登場機會。在此戰役中,隼鷹號仍是屬於第三艦隊的乙部隊─第二航空戰隊(由城島高次少將統領),不過同隊的空母除了姊妹艦飛鷹號以外還多了輕空母龍鳳號。此時隼鷹號上攜帶了零戰27機、九九式艦爆九機、彗星九機共五十一機。6月19日,馬里亞那大海戰爆發,在這場海戰中,日本方總共發出兩波大型攻擊,第一波達246架,第二波達80架。不過由於美軍擁有極為優秀的防空炮火和大量的防衛戰機,日機紛紛墜海不歸,損失慘重。20日十八時接近夕陽的時候,美國攻擊機群發現小澤機動部隊,便開始展開大規模的攻擊。隼鷹號在煙囪附近中了兩枚直擊彈,殺死了五十名乘員,另外還身受六枚至近彈攻擊,失去發著艦能力,不過由於航行能力未受嚴重損害,加上日暮迫近,得以逃過一劫。

  在回國修理完成後,隼鷹號並沒有參加10月的菲島海戰,而是從事於對馬尼拉方面的物資運送工作。1944年12月9日,從台灣海峽的馬公啟程往佐世保的航行途中,遭受到美國潛艦的魚雷攻擊,分別擊中右舷機械室和艦首,浸水達5000噸,並喪失水面下艦首約10公尺。不過另一舷的輪機仍能正常運作,就這樣單舷開回了佐世保。在經過馬里亞那海戰後的修復後,隼鷹號又再次強化了他的防空兵裝,包括了12公分28連裝對空噴進炮,25mm機銃的搭載則達到了三連裝19基、連裝2基、單裝27基。不過這些加強的兵裝並沒有機會再度上場。

  隼鷹號從12月遭受雷擊進塢大修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三月都未能完成,此時戰局已經沒有讓他上場的機會了,於是乾脆就施以偽裝,讓他停泊於佐世保港內的惠比壽灣。可能是偽裝的成功,在戰爭結束前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傷害。其實到了戰爭結束時他那受雷擊損壞的右舷輪機仍未得以修復,不過由於仍能以單舷航行,加上噸位龐大,被相中作為特殊運輸船,隼鷹號最後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在佐世保解體,結束他傳奇的一生。

  

隼鷹號的艦橋近照

  

 

   

回航空母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