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 重巡洋艦


北安普敦號(CA-26 Northampton)

 

美軍第二輪重巡洋艦首艦北安普敦號

 

諸元表

建造所 Bethlehem Steel, Quincy
起工 1928年4月12日
竣工 1930年5月17日
基準排水量 9050噸
全長 183.0m
全幅 20.2m
出力 107000馬力
速力 32.7節
兵裝
20cm55倍徑主砲三連裝三基共九門
12.7cm25倍徑高射砲單裝八門
水偵四架,射出機兩基

  
 

喪失:1942年11月30日


 

    重巡洋艦北安普敦號是重巡洋艦北安普敦級的首艦。該級重巡洋艦共有六艘姊妹艦,是美國海軍接著最初期的重巡彭薩克拉級後,在1927年度計劃中的第二款重巡洋艦。在建造之初,與彭薩克拉級一樣被歸為輕巡洋艦,所以番號為CL-26,直到1931年才正名為重巡洋艦。

  彭薩克拉級比起來,本級有許多改良點。為了保持復原性,彭薩克拉級的乾舷在美國重巡中算是很低的了,但是卻因為如此,常常造成艦首被大浪埋沒的情形,所以到了北安普敦級以後就改用船首樓型艦型。所謂的船首樓型就是全艦主甲板分兩段式,前段較高,後段較低,這最主要是採用在驅逐艦上,因為艦首乾舷較高,能夠耐的住風浪(彭薩克拉級是平甲板型)。另外,主炮也從連裝三連裝混載的情形改成統一三連裝制,共裝備20.3公分55倍徑主炮三連裝三基,以前二後一的方式佈置,在這裡要提到一點的是,北安普敦級所用的三連裝炮塔仍然是三根炮管安在同一座炮鞍上,也就是說三根炮管必須同時俯仰動作,在外表上看來十分清楚,因為三根炮管十分接近,簡直像是連在一起。

  除了以上幾點,剩下的部分都跟彭薩克拉級相似,例如低矮的艦橋、高聳的三腳桅、分開來的兩根煙囪、佈置在煙囪間的水上機整備場所,附帶一提的是,本級艦在第二根煙囪前設置了大型的機庫,這也成為以後美國重巡的典範。另外,本來在第二煙囪後部的兩舷裝設有三連裝魚雷發射管共兩基,但是後來都陸續拆掉改裝上5"單裝高射炮。當時世界的風潮認為重巡洋艦負有砲擊重任,而裝備裸露在外的魚雷發射管和魚雷庫中的魚雷在炮戰時等於是一堆危險的炸藥,就綁在自己身上,十分危險。只有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不這樣想,反而大肆增強魚雷裝備。

  北安普敦號在完成後先是到了地中海遊歷一趟,回國後直到1932年間他都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活動,接著轉移到了太平洋艦隊去。1941年中,他跨越太平洋到了澳洲作訪問。1941年12月7日,北安普敦號正屬於以航艦企業號為中心的特遣艦隊TF8,在珍珠港遭受攻擊的第二天,他隨艦隊進入珍珠港,目睹了當時的慘況。不久後他再度隨艦隊出發,準備去援救當時正陷於日軍猛攻下的威克島,但在他們到達前,威克島已經陷落。

  北安普敦號接著陸續參加了戰爭初期美國海軍許多騷擾突襲作戰,像是1942年二月一日他參加了對日軍馬紹爾群島基地中沃特傑的攻擊,二月二十四日,他又參加了對威克島的海上突襲。在這期間北安普敦號雖遭受日軍戰機的攻擊,不過傷勢不大。三月,他隨艦隊攻擊小笠原群島,並參加了杜立德對東京的空襲行動,護衛著航艦企業號出生入死闖進日本本土海域,由大黃蜂號上放出經過改裝和特別訓練的陸軍B-25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接著他伴隨企業號在五月趕到南太平洋,但是已經來不及趕上珊瑚海海戰。在六月初的中途島大海戰中他也護衛著企業號,發動對日本機動部隊的猛烈攻擊,一舉擊沉四艘日本精銳空母。

  中途島海戰後,北安普敦號隨著航艦部隊移師南太平洋,展開了對瓜達卡那爾島的攻擊。在南太平洋戰區,他原先負責護衛航艦黃蜂號(CV-7),在黃蜂號於九月十五日遭受日本前艦雷擊沉沒後,他轉而擔任大黃蜂號的護衛任務。但是很不幸的,大黃蜂號也在十月二十六日的聖塔克魯茲海戰中喪生,北安普敦號雖然一度想把焉焉一息的大黃蜂號拖回去,但是大黃蜂號實在受傷太重,北安普敦號也只好揮淚離別。

  由於護衛的航艦相繼沉沒,北安普敦號後來被安排到一個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水面艦隊,番號是TF67,該編隊包括了重巡洋艦彭薩克拉號新奧爾良號北安普敦號自己,另外還有輕巡洋艦檀香山號以及海倫娜號與六艘驅逐艦,由海軍少將賴特接任原來金凱德的職位領導該艦隊。1942年11月30日半夜,塔薩法隆加海戰(日方稱隆加灣夜戰)爆發,TF67在賴特少將的領導下,首先發動對於日本東京快車的攻擊,全艦隊均發動對日本艦隊的猛烈砲擊長達七分鐘,奇怪的是日軍均無回擊。突然兩艘美國重巡遭受魚雷擊中,這才知道原來由日本田中賴三少將率領的這隻只有驅逐艦組成的東京快車暗地裡悄悄的發射了致命的九三式酸素魚雷。北安普敦號檀香山號率領著六艘驅逐艦繼續戰鬥,但是北安普敦號最後也遭受到兩枚魚雷的擊中而沉沒。塔薩法隆加海戰是美國海軍繼沙弗島海戰(日方稱第一次所羅門海戰)後另一次慘烈的失敗,但是在這之後日本就在也不曾獲得如此大的戰果,直到日軍完全失敗,最後撤出瓜達卡那爾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