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 戰艦
比叡號
艦橋造型與三艘姊妹艦截然不同的比叡號
諸元表
建造所 | 橫須賀海軍工廠 |
起工 | 明治四十四年十一月月四日 |
竣工 | 大正三年八月四日 |
排水量 | 26330噸 |
全長 | 214.58m |
全幅 | 28.04m |
速力 | 27.5節 |
航續力 | 14節/時8000浬 |
兵裝 |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
15cm副砲16門 | |
7.6cm砲12門 | |
53cm魚雷發射管八門 |
練習戰艦改造後
昭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練習戰艦改裝完了 | |
排水量 | 19500噸 |
速力 | 18節 |
航續力 | 16節/時10000浬 |
兵裝 | 36厘米主砲六門 |
15厘米副砲16門 | |
12.7厘米高角砲八門 | |
7.6厘米砲四門 | |
40毫米機砲一門 |
戰艦改裝後
昭和十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戰艦改裝完了 | |
排水量 | 32350噸 |
全長 | 221.78m |
全幅 | 31.97m |
航續力 | 18節/時1,0000浬 |
速力 | 29.7節 |
兵裝 |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
15cm副砲14門 | |
12.7cm高角砲八門 | |
25mm機槍20挺 | |
水偵3機 | |
射出機一基 |
喪失:昭和17年(1942)11月13日
艦名由來:由於本來是巡洋戰艦,所以用山名命名.所謂的比叡山是分布在京都到滋賀之間山地的最高峰.自古就以比叡山延歷寺著名,延歷寺是守護國家和宮城的聖地,是天台宗的總本山.
太平洋戰爭中的艦長:
西田正雄 | (海兵44期) | 昭和16.9.10 |
比叡號是金剛級的第二號艦.金剛號是最後的英製軍艦,而比叡號是第一艘國產36厘米砲巡洋戰艦,是日本的造艦技術脫離模仿西方路線獨立成長的里程碑.但是,在尚未能完全成長獨立之前,性能及要目仍是參考英製艦金剛號.只有在外觀上於煙囪處和金剛號有所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