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 戰艦
內華達號 (Nevada
BB-36)
珍珠港事變時的戰艦內華達號
諸元表
建造所 | Fore River Shipbuilding |
起工 | 1912年11月4日 |
下水 | 1914年1月11日 |
竣工 | 1916年3月11日 |
排水量 | 27500噸(最初) 33901噸(1943) |
全長 | 177.7m |
全幅 | 32.9m |
吃水 | 8.4m |
速力 | 20.5節 |
出力 | 26500馬力 |
航續力 | 10節/時10000浬 |
兵裝 | 35.6cm45倍徑主砲連裝二基三連裝二基共十門 |
12.7cm51倍徑副砲21門(最初) 改裝12.7cm38倍徑防空炮連裝8基共16門(1942) |
|
7.6cm50倍徑防空炮單裝四基(~1942) | |
12.7mm防空機槍單裝六挺(~1942) | |
40mm四連裝防空機炮10基共四十門(1945) | |
20mm防空機炮單裝5基連裝20基共25基(1945) |
裝甲
舷側裝甲帶 | 343mm |
甲板 | 76mm |
砲塔前盾 | 457mm |
砲塔頂 | 127mm |
司令塔 | 406mm |
喪失:1948年8月31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戰艦,所以依州名來命名,內華達州以沙漠景色和賭城拉斯維加斯著名.
本艦是戰艦內華達級的首艦,本級算是前級紐約級的發展型,使用相同口徑,相同數量的主炮,不過最大的差異即在裝置方式.紐約級的十門主炮是以五座連裝炮塔的型式佈置,而本級則是以兩基連裝炮塔和兩基三連裝炮塔型式佈置,兩座連裝炮塔都疊在三連裝炮塔上,以前後火力對稱方式裝在艦首和艦尾.紐約級由於要裝用五個連裝炮塔,最後的砲塔逼近艦尾,使得艦尾的空間不夠,後來裝載水上機裝置有困難,而本級由於減少了一基炮塔,艦尾空間充足,所以在後來加裝水上機裝置時就加裝在艦尾的空間. 當1916年內華達號服役後,他就加入了大西洋艦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18年,曾過海與英國艦隊共事,到過愛爾蘭並參加了在北海的幾個行動.在所謂的戰間期,內華達號曾服役於大西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他在這段時間曾隨艦隊出訪巴西,澳洲和紐西蘭.在1927年他進廠進行現代化改造,包括武器的現代化,艦橋的三腳桅化,水上機的裝備等使他的排水量一躍超過三萬噸,所以他也加大了Bulge來增加浮力,這使他的艦寬到達了32.7公尺. 當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時,內華達號的位置較其他幾艘戰艦更遠離福特島,這使的他不像其他緊密並排的戰艦動彈不得,而有更大的活動彈性.當艦上的槍砲開始射擊,而操艦人員準備啟動鍋爐時,內華達號遭到一枚魚雷和數枚炸彈的攻擊,但是他仍能動身行駛,就當他準備逃向港外時,他再度遭受日機攻擊,為了避免他龐大的船體堵死在港口出入口,封死珍珠港,內華達號於半路擱潛. 1942年2月12日,擱潛的內華達號被浮揚起來,在珍珠港進行維修.在回復戰艦機能後,他在五月被送到阿拉斯加,以參加11日~18日對阿圖島的佔領行動.6月,內華達號被送到東岸的諾福克接受更進一步的現代化.在這幾次的現代化中,內華達號似乎已經失去他原來的面貌,前桅的塔樓設施小型化,加裝了雷達,煙囪加上了排煙蓋Cap,後桅去除,改在煙囪後方設置一較小之後桅,全數舊式副炮撤去,改裝通用的5"/38連裝高平雙用炮,使他的外觀看起來更像是美國新一代戰艦如南達科他級. 1944年內華達號駛入英國海域準備參加入侵歐洲的諾曼地登陸行動.6月6日"D-day"到17日,和25日,他的巨砲擊碎了灘頭上和內陸許多敵軍目標.8月15日到9月25日間,內華達號出動支援入侵南法的鐵鉆行動.接著,在東岸進行了整補,內華達號航向太平洋,支援美軍在戰爭末期對日本本島周圍島嶼的登陸戰,如硫磺島之役和沖繩之役.1945年3月27日,他遭受日本神風特攻機的撞擊,損失了十一名船員.炮塔受損傷. 在結束於東京灣的佔領軍任務後,內華達號航駛回珍珠港,在那,他接到了最後一份命令-當作比基尼環礁原子彈試爆的試驗艦.但這艘老船在經過原子爆炸考驗後仍存活了下來,後來在1948年7月31日於夏威夷被當作靶艦擊沉,物盡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