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列車砲的發展歷程(3)

                                         作者: Kirov 

 

  艾瑞希•米勒(Erich•Muller),是克魯伯公司列車砲生產部門1933年大幅擴充(從僅僅20人上下到超過2000人的龐大規模)之後的第一任經理,在此之前擔任德國國營鐵路柏林-查沛爾賀夫(Berlin-Tempelhof)工廠廠長,他在鐵路公司測試部門累積許多珍貴經驗,其中製造鐵路系統中各種設備時所用到的壓縮鋼材製造法對列車砲貢獻最大,他的加入讓本來就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獨佔列車砲生意的克魯伯公司如虎添翼。

    克魯伯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限武條約而只能默默地進行列車砲開發工作,更因為其它非政治因素的困擾,讓克魯伯公司的、也就是德國的列車砲設計及生產受到極大限制,最終停擺了一段時間,直到希特勒的上台。

1933年10月24日,希特勒在一次演講場合中,痛斥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不公,並說:「國際強權將德國人視為世界二等公民」,且於此次演說中公開將宣佈將退出國際聯盟及裁軍條約會議。

    1933年,國社黨的權力漸漸達到巔峰,希特勒的權利更是權傾朝野,於是他更是鼓吹他重建德國的理念,他多次說自己是贊成軍備裁減的,甚至是全面裁撤,但是這不能僅僅限於德國;10月24日,希特勒在一次演講場合中,痛斥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不公,國際強權將德國人視為世界二等公民,並於此次演說中公開宣佈將退出國際聯盟及裁軍條約會議。同年11月的一次公民投票中,德國人支持了國社黨及希特勒,也等於完全支持希特勒的恢復德國武裝,既然如此,德國戰爭生產機器的大將─克魯伯公司更沒啥好顧忌的了。

   克魯伯公司開始在檯面上下同時進行動作,陸軍的各式火砲、海軍的重砲都有不少的新血及舊雨新知加入,列車砲則由剛挖來的艾瑞希•米勒努力招募新人,此後的德國列車砲發展開始進入黃金發展期。

    雖然希特勒宣示要重整德國的威望,重新地武裝德國,但是畢竟沒有正式的撕毀其中關鍵─凡爾賽條約,所以一切的整軍備武的動作都還只停留在儲備技術與實力的階段,只有少數產品能透過不同方式實際量產、如:Ju-87;但是,列車砲因為它太大,所以它的研發只能在私下進行,但是如此效果不佳,可是,既然德國海軍的重砲也是克魯伯公司研發及製造,既然克魯伯公司也是列車砲的廠商,既然海軍重砲本來就和列車砲技術差異性不大,那海軍就是新型列車砲的必然實驗數據搜集大宗;也因此,沿襲著巴黎大砲走過的步伐,海軍又再一次成為德國列車砲的溫床,所以二次大戰時期,野戰支援用的列車砲不只火砲本身,連後座系統、復進系統都是以海軍重砲為藍本改良而成,甚至於在緊急命令下所要的陸戰、海防用列車砲,很多都是由海軍堪用或備用的火砲經過少部份修改後、直接裝上列車載台使用。

 1935~1936年是德國正式重新武裝起來的關鍵時期(1935年撕毀凡爾賽條約,1936年正式宣佈建立新的軍隊),此時列車砲生產部門早已做好準備;1933年以降,引進華格雷旋車盤、新的後座/復進系統、電動操作系統、砲架/砲身液壓舉升系統、重砲砲彈舉升/彈藥裝填系統...等等,利用這些新的科技與技術造出來的列車砲,都成為大量製造戰術支援火力、海防火力的要角。

 

88mm Flak 36 高射砲在隆美爾非洲軍團中,1942年夏天清晨的某次戰敗後的狀況,它也同時是列車戰防砲與戰車砲的"祖宗"

 

  列車砲的管理問題隨著它的族群日益龐大而漸漸突顯出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除了巴黎大砲,其他的都能依附在正常的列車下移動(當時與二戰時的法國列車砲都保持如此運作),所以問題還不大,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光是88mm(列車戰防砲,詳見*註1.)、150mm到170mm的列車砲的數量就能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相比,更不用說再加上龐大的280mm家族;雖然法國的列車砲口徑也不小(最大到355mm,305mm的也不少),但是它們的倍徑短,使得它們的尺寸與重量都適合搭配一般列車班表使用,只要取消某客貨列車、甚至掛在某客貨列車後(取代某幾個車廂);但是,德國的列車砲多是無法仿傚法國如此的運作方式,往往列車砲系統本身加上支援車廂就等於或超過一整列客貨列車,讓德國列車砲的所有可機動系統(列車砲系統、支援士兵/操作士兵列車廂、鐵道工兵列車廂、火車頭及火車組員...等等)需要分開來運動,如果再加上鐵道防砲部隊等,同時就需要數條鐵路路線、一條路線中數班的協同運動,如此複雜的關係,讓德國國營鐵路系統公司與一些有鐵路系統管轄權的軍方單位都需要全力配合。

 

    除了動線的管理問題,單位與單位之間、各階段之間的問題同樣地複雜;列車砲在開動前與平時,系統的維護、補給都要靠火車組員及駐地廠方人員;列車砲的使用(射擊+瞄準設備)則是靠著砲彈單位負責操作;列車砲各個射擊陣地、補給、休憩地點,這些地方的掩體建築工事、各式設施的強化/補強工程、華格雷旋車盤的安裝、偽裝設施的佈置...等等,都要靠鐵道工兵負責。前面提到的列車砲還要一些部隊、如:列車戰防砲的支援,還有鐵路時刻表的變更安排,這些部份負責單位的上級間安排與溝通問題、下級部隊之間的調動與配合的問題,都牽涉到不少複雜繁瑣的程序與執行問題,這都讓設計列車砲運作流程的人員煩惱不以,開始從1933年相關作業直到1938年左右(新設計的列車砲開始成軍服役的時間)才完成。

 

    30年代初期(1933年左右),德國相關單位才開始有發展新型列車砲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列車砲的決定,在此之前的德國列車砲都還是維持一次大戰的發展型態,也是因此新型列車砲到了1938年開始慢慢進入服役,之後就開始了德國列車砲的黃金時期;此後的德國列車砲都是領先各國的現代化超級火砲,這些新型火砲的加入使得德國擁有全世界最精良的戰略/戰術支援砲兵部隊、非常有效地強化了砲兵兵力的規模,讓德國軍隊的長程打擊火力取得很大的優勢;但是在此同時,德國陸軍總部(OKH)認為還是要有更長射程的火砲,並定出許多更進一步增加列車砲尺寸(口徑)、砲彈重量(提高破壞力及殺傷力)、有效射程等性能需求的標準,雖然對研發製造單位來說是不太合理的要求(時程定的都很短),但也因此才有K-5(E)、K-12(E)、K-80(E)等火砲的出現。

 

1.:將88mm Flak 36 高射砲放在列車載具上,如此便形成鐵道防砲,提供重要鐵路地點防空之用,一些長射程列車砲(如K-5(E)、K-80等)在進行野戰火力支援時,也需要這種列車砲的協同作戰;因為它的反裝甲性能不錯,所以同時也可能在必要時實行反戰車射擊(虎一式/保時捷虎的88mm Kwk 36 戰車砲也是88mm Flak 36 改成的)。

 

88mm Flak 36 (88mm鐵道防砲)高射砲性能諸元:

口徑:88mm 

服役:1936年

砲管長:4.93m

砲彈重:9.07Kg

砲口初速:820m/sec

最大射高:8000m

製造廠商:克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