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SS裝甲師之裝甲擲彈兵團
                                         作者:  mdx


  
武裝SS前後總共成立七個裝甲師,依其成軍淵源可分為兩群,一群是在1943年以前就成軍的四個武裝SS摩步師,分別是LSSAH,Das Reich,Totenkopf和Wiking;另一群是在1943年以後才成軍的三個武裝SS裝甲擲彈兵師,分別是Hohenstaufen,Frundsberg以及Hitlerjugend。

  
第一群的四個師都是由摩步師改編為裝甲擲彈兵師,再改編為裝甲師。武裝SS摩步師與陸軍摩步師類似,都是兩個摩步團六個摩步營,不過自1942年開始就成立戰車營,之後成立戰車團,大約在1942年底紛紛改編為裝甲擲彈兵師,除了維持兩個摩擲團六個摩擲營之外(其中一個營開始換裝半履帶步兵裝甲車),還有一個戰車團正在編成當中,所以在庫斯科會戰時,LSSAH,Das Reich和Totenkopf都是以裝甲擲彈兵師的名號參戰,其戰力相當於當時陸軍的GD裝甲擲彈兵師。到1943年底才紛紛改編為裝甲師。不過改編為裝甲師之後仍舊維持兩個裝擲團六個裝擲營(其中一個營是配備裝半履帶步兵裝甲車),不像其它陸軍摩步師或裝擲師改編為裝甲師之後其兩個摩步團都從六個營減為四個營,因此武裝SS裝甲師的裝甲擲彈兵戰力是比陸軍裝甲師還強大。

  
第二群的三個師在成立時就是以裝甲擲彈兵師為班底,都是兩個摩擲團六個摩擲營(其中一個營配備半履帶步兵裝甲車),之後再成立戰車團,改編為裝甲師,同樣也保有原來摩擲團的規模。所以基本上西部戰線武裝SS裝甲師的戰力在1944年六月在團級戰力上約包括一個戰車團(一個四號戰車營和一個豹式戰車營,第十SS裝甲師除外),兩個裝甲擲彈兵團(各三個營,不過基本上只有一個營是配備半履帶步兵裝甲車,其餘則搭乘卡車或運兵車),一個裝甲砲兵團(四個營,一個自走化裝甲砲兵營,兩個摩托化輕砲兵營和一個摩托化重砲兵營)。不過各裝甲擲彈兵團團部的直屬連隊則比陸軍還多,陸軍裝擲團團部的直屬連隊為一個步兵砲連和一個工兵連,所以每個團總共有十個連;在武裝SS裝擲團團部的直屬連隊除步兵砲連和工兵連之外還包括防砲連,戰防連甚至是機車偵搜連,有些團可以達到16個連,相當於四個營的兵力。

武裝SS裝甲師裝甲擲彈兵團配備步兵裝甲車之情況如下:

第一SS裝甲師LSSAH:
第一SS裝擲團LSSAH,在諾曼地戰役時第一營曾部份配備步兵裝甲車;第二SS裝擲團LSSAH,第三營1942年十月換裝步兵裝甲車

第二SS裝甲師Das Reich:
第三SS裝擲團Deutschland,僅第一連自1942年十月換裝步兵裝甲車;第四SS裝擲團Der Fuehrer,第三營1942年10月換裝步兵裝甲車

第三SS裝甲師Totenkopf:
第六SS裝擲團Theodor Eicke,第三營自1943年五六月換裝步兵裝甲車

第五SS裝甲師Wiking:
第九SS裝擲團Germania,第三營自1943年底換裝步兵裝甲車

第九SS裝甲師Hohenstaufen:
第20SS裝擲團,第三營自1943年十月換裝步兵裝甲車

第十SS裝甲師Frundsberg:
第21SS裝擲團,第一營自1943年十月換裝步兵裝甲車

第12 SS裝甲師Hitlerjugend:
第25SS裝擲團,在諾曼地戰役時第一營曾部份配備步兵裝甲車;第26SS裝擲團,第三營自1943年10月換裝步兵裝甲車

 
 長久以來一直有一種迷思,認為武裝SS裝甲師的戰力比一般陸軍裝甲師來得強大,當然如果論官兵數和武器裝備數量而言似乎理應如此,但是武裝SS裝甲師較為強大的理由到底在那裡?似乎很少有作者討論。若以1944年六月之前西線的武裝SS裝甲師與一般陸軍裝甲師來比較的話可以發現,在戰車方面兩者質量相差並不大(第十SS裝甲師除外),都是一個戰車團下轄一個四號戰車營及一個豹式戰車營,在裝甲擲彈兵方面武裝SS裝甲師似乎略勝一籌,總共有六個營又有比陸軍裝甲師更多的團部直屬連隊(包括兩個防砲連),然而大部份的武裝SS裝甲師仍舊只有一個配備半履帶步兵裝甲車的擲彈兵營,因此可以隨戰車機動作戰的擲彈兵並沒有隨著營數的增加而增加,在砲兵方面武裝SS裝甲師也是略勝一籌,比陸軍裝甲師多一個摩托化輕砲兵營,然而同樣可以隨戰車機動的裝甲砲兵並沒有隨著營數的增加而增加,在戰防武力方面武裝SS裝甲師是以突擊砲營取代戰防營,而其原戰防營中的戰防砲則是分散到各裝甲擲彈兵營的重裝備連當中,有些團是有一個戰防連而各重裝備連各有一個戰防排,最多可有24門戰防砲,最少是12門戰防砲。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戰防砲都需車輛牽引,並不具自走能力,在防禦作戰中自然是可以構築戰防陣地,不過在攻勢作戰中若是遇到敵軍戰車逆襲,要等戰防砲架好可能敵軍戰車已經壓過來了。因此不論在戰防砲或是突擊砲的數量都較一般陸軍裝甲師的戰防砲及驅逐戰車為多,此外兩個武裝SS裝甲師還有一個火箭砲營,其餘則差異不大。

  如果以戰鬥群的編組來看,在武裝SS裝甲師內組成戰鬥群,以戰車團及配備半履帶步兵裝甲車的裝甲擲彈兵營和一個裝甲砲兵營所組成的全機械化戰鬥群與一般陸軍裝甲師所組成的相似戰鬥群戰力應在伯仲之間,另外五個摩托化擲彈兵營似乎就有點累贅了。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武裝SS裝甲師的確比陸軍裝甲師多兩個摩擲營和裝擲團直屬連隊做為預備隊,不論是在攻勢或守勢作戰。在守勢作戰中不論是武裝SS裝甲師或是陸軍裝甲師的摩擲營負責陣地防禦,在武裝SS裝甲師中就多兩個摩擲營可以防守或是充做預備隊,戰防砲則分配到各營防區內,當敵軍戰車突破防線時則出動突擊砲進行戰防作戰,以防止敵軍戰車深入後方防區,若敵軍攻勢失利則出動戰車及步兵裝甲車進行反擊。

  這個教戰守則在1944年德軍裝甲擲彈兵的教令中就有。另外從後勤補給的角度來看,武裝SS裝甲師的補給營有六個載重量120頓級的摩拖化運輸縱隊,一個保修連和一個補給連,和陸軍裝甲師比起來其運補能力只多了120公噸,若以陸軍裝甲師官兵總數13700人與600頓運補能力來概算的話,武裝SS裝甲師官兵總數17200人(實際上常超過此數)來概算的話,最少需要750噸的運補能力,因此更多的官兵表示要花更多的卡車和運兵車來運輸,然而對實際的機動作戰(卡車和運兵車並不適合和戰車一起作戰)並沒有實質的幫助,反而還增加後勤補給的負擔(意味更多的油料和備份零件)。所以若是以整體戰鬥效率而言,武裝SS裝甲師似乎只和一般陸軍裝甲師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