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三帝國陸軍二號偵查戰車L型 "山貓"

Panzerspahwagen II Ausf L "Luchs" - Sd.Kfz.123 (VK 1303)

二號偵查戰車L型"山貓",攝於東線

 

諸元(二號戰車L型)

全長 4.63m
全幅 2.48m
全高 2.21m
全備重 13噸
乘員 4名
引擎 梅巴赫HL66P直列6汽缸液冷氣油引擎
最大出力 180hp
最高速度 60km/h
武裝 20mm55倍徑機砲KwK38一門,備彈量330發
7.92mm MG34同軸機關槍一挺 ,備彈量2250發

裝甲資料

裝甲部位 厚度(mm) 裝甲角度(degree)
砲塔前部 30 80
砲塔側部 20 69
砲塔後部 20 69
砲塔頂部 12 0
車體上部前面 30 80
車體上部側面 20 62
車體上部後面 20 62
車體上部頂面 10 0
車體下部前面 30 68
車體下部側面 20 62
車體下部後面 20 62

 

主砲諸元(KwK30 20mm戰車砲)
*針對傾角零度之裝甲

距離(m) 穿甲彈裝甲貫通力(mm)
100 40
200 38
300 36
400 33
500 31
600 29
700 27
800 24
900 -

 

  二號戰車L型"山貓"(Luchs),是漫長的二號偵查戰車開發之路的終點,是集其大成的作品,而且也是唯一有進行大規模生產的車種。1939年4月,本車以VK1303的稱呼開始研發,當初預計在1942年4月進行生產的計畫。本車的車體是由MAN公司承包,砲塔則是由戴姆勒.朋馳公司進行設計,由於開發所需要的時間不短,本車在完成前已經修改過數次設計,由此可以看出德國陸軍對於新型車種偵查戰車的熱切期待。

  "山貓"型偵查戰車繼承了二號戰車系列的設計,不同的是擁有更為洗鍊的車體以及砲塔,但是,相較於受俄國T-34影響的豹式中戰車設計理念,仍有一段距離,基本上仍屬於德國傳統式的設計,並不具備大傾角的裝甲。

  在承載系統方面,本車繼承了自二號戰車G型以來採用的複式路輪,不同的是G型的路輪是輪輻式路輪(具有輪輻的路輪),而L型的則是盤式路輪(一整片而沒有輪輻),另外,主動輪以及惰輪的形狀也不一樣。

 

二號偵查戰車L型"山貓"-一張極為清楚的照片,其砲塔跟舊型的二號戰車差異頗大

 

  發動機方面,山貓採用了跟二號戰車G型、H型、M型相同的梅巴赫HL66P直列六汽缸液冷式汽油引擎,出力達180hp,採用的變速箱為ZF SSG48,擁有路面行走最高時速60公里的速度,符合身為偵查戰車機動靈活的條件。武裝方面,於新設計的砲塔內佈置了一門20mm機關砲(KwK38)以及一挺MG34 7.92mm同軸機槍,相較於舊式二號戰車的武裝配置方法有所不同,舊式的二號戰車將20mm機砲跟7.92機槍分別裝在舊型砲塔的左右對稱位置,而山貓的配置則是將20mm機砲置於砲塔中線,MG34機槍則是偏移在左側作為同軸機槍。裝甲方面,跟二號戰車差異不大,只是在砲塔側面、車身側面的部位的裝甲由15mm小幅增厚到20mm。另外,員有三名乘員的配置也增加到了四名,增加了砲手的位置。

  1942年4月,第一輛山貓的原型車完成,兵器局十分滿意測試的結果,尤其是在其高速性能上,於是在1943年1月下令建造800輛,在這800輛其中前100輛按照設計裝備了20mm機砲,後面的700量則被命令裝上更具威力的50mm戰車砲(KwK39/1)。由於接受了裝設新武裝的要求,山貓式的付諸生產需要更改設計而因此延後了一段時間,直到1943年9月才開始生產。

  沒想到在1944年1月,當第一百輛山貓偵查戰車出廠,準備生產換裝50mm砲的強化型山貓時,軍部下令停止山貓式的生產線,這是因為有一款搭載50mm砲的偵查裝甲車的出現,使得軍方覺得相較之下山貓式並沒有太多的優勢,於是決定停止生產。這輛搭載50mm砲的偵查裝甲車就是Sd.Kfz234/2美洲獅式(Puma)輪型裝甲偵查車,此型裝甲偵查車除了裝甲以外,在火力以及速度上都超過了二號戰車L型山貓式。

 

一輛奔馳中的"山貓"

  另外,在1944年的環境,恐怕也不適合山貓式的生存了,在火力跟裝甲方面都已經遠低於當時戰車的水平,要做起強行偵查的任務恐怕也是力不從心,要是能在1942年實用化的話應該還能肩負重任,不過在1943年末,已經太晚了,為此,軍方打算採用在裝甲、火力上都十分強悍的新型輕戰車-其實已經是中戰車的水準-的豹式(Leopard)偵查戰車,不過卻因為生產上以及設計延遲的問題並未能實用化。L型山貓式是二號戰車一連串從輕戰車發展到偵查戰車漫漫長路的終點,算是集二號戰車設計理念之大成的作品,不過登場時間使得他已經完全沒有可以活躍的戰場了。  

 

By安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