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三帝國陸軍二號 噴火戰車/紅鶴

Panzerkampfwagen II (flam) Sd.Kfz.122

 

二號噴火戰車的側面圗,可以看到前擋泥板上的火焰放射器

 

諸元

全長 4.9m
全幅 2.4m
全高 1.85m
全備重 12噸
乘員 3名
引擎 梅巴赫HL62TRM直列6汽缸液冷汽油引擎
最大出力 140hp
最高速度 55km/h
武裝 火焰放射器兩門
7.92mm MG34機關槍一挺 ,備彈量1800發

 

  本輛戰車為德國首輛官方設計的噴火戰車,剛開始稱為裝甲噴火車輛(Panzerflammwagen Sd.Kfz.122),或者稱為裝甲噴火車輛(F);稍後變被改為大家較熟悉的二號噴火戰車(Panzerkampfwagen Ⅱ (flamm))。

    二號噴火戰車的設計始於1939年一月21日,由德國陸軍兵器局(Heeres Waffenamt)發布了規格需求和合同給MAN、Nürnberg去設計底盤,另外由戴姆勒賓士和柏林-Marienfelde設計砲塔以及車身。這輛新設計的戰車,擁有了兩個分別位在前方擋泥板上的火焰放射器。這些火焰放射器可以水平轉動180度,從九點鐘轉至三點鐘方向。每一個火焰放射器各自擁有160公升的燃油槽,足以提供80次持續2到3秒的火焰放射。另外二號噴火戰車還擁有了一挺備彈1800發的MG-34機槍,這挺機槍位於新式小型砲塔上的球型機槍座,此機槍座的俯仰角為-10到+20度。

      

測試中的二號噴火戰車

    這一輛12噸重的噴火戰車,選擇了由MAN為二號戰車D型(Pz.Kpfw.Ⅱ Ausf.D)所設計的La.S 138底盤,此型底盤的懸吊系統為扭力桿式,每邊擁有四個大直徑路輪。動力來源為梅巴赫HL62TRM直列6汽缸液冷汽油引擎,出力達140馬力,變速箱則是採用了梅巴赫SRG14 479變速箱。

    前方裝甲厚30mm,後方及兩側裝甲厚14.5mm。共配置了三名乘員,其中車長擔任機槍和火焰放射器的第一射手;車身右前方為無線電操作員,同時也擔任火焰放射器的第二射手;駕駛員則位於車身左前方。

  二號噴火戰車分作A、B兩型,分別對應到二號戰車D、E型的底盤。第一輛二號噴火戰車完成於1940年1月。1940年3月,整批二號戰車D/E型共43輛(也是他們的全生產量)開始從前線送回,因為經過實戰的考驗證實,他們並非一款良好實用的戰車,有了這些廢棄的二號戰車D/E型,兵工廠自然就不需要再多去生產La.S 138底盤,而只需要把這些二號戰車D/E型改造成二號噴火戰車即可。在A型生產了93輛後,1940年3月8日陸軍繼續訂購了150輛的二號噴火戰車B型,不過B型持續生產了62輛就停止了整個二號噴火戰車的生產線,因為前線的經驗證明本型噴火戰車也並非一款理想的武器。

一輛隸屬於第101噴火戰車營的二號噴火戰車

  在德國陸軍中這些二號噴火戰車實際上被分配到兩個軍直屬的「噴火戰車營」,分別是Panzer Abteilung(F)100以及Panzer Abteilung(F)101,每個營各有42輛二號噴火戰車。這些噴火戰車參加了1941年六月的巴巴羅薩作戰,不過到了1941年11月8日,第100噴火戰車營只剩下7輛,而第101噴火戰車營只剩下5輛二號噴火戰車,其脆弱性由此可見。兩個噴火戰車營各有其獨特的標誌,100噴火戰車營是彩色的火焰,101噴火戰車營則是一對呈十字交叉的噴火器。

  最後殘餘的二號噴火戰車被拆去砲塔以及噴火裝置,車身用來廢物利用改造為貂鼠二型自走反戰車砲(Marder II Sd.Kfz.132),一些拆自二號噴火戰車的噴火裝置則被用在挪威的防禦工事上。

一輛在俄國前線被擊毀的二號噴火戰車,是一張難得的正面照片。

 

 

By冷凍芭樂/增補By 安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