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陸軍T-28 多砲塔中戰車

T-28 multi-turret  medium tank

1942年被芬蘭所俘獲的T-28e戰車,其主炮為L-10戰車炮。

 

諸元

全長 7.44m
全幅 2.81m
全高 2.82m
全備重 27.8噸
乘員 6名
引擎 M-17T 12汽缸汽油引擎
最大出力 500hp
最高速度 45km/h
武裝 76.2mm戰車砲KT-28一門,備彈量70發
7.62mm  DT機關槍五挺(砲塔機槍二挺,同軸機槍一挺,球型機槍座一挺,防空機槍一挺) ,備彈量7938發

 

裝甲資料

裝甲部位 厚度(mm)
砲塔前部 20
砲塔側部 20
砲塔後部 20
砲塔頂部 15
車體上部前面 30
車體上部側面 20
車體上部後面 20
車體上部頂面 15
車體下部前面 30
車體下部側面 20/10
車體下部後面 18

 

主砲諸元(KT-28 76.2mm戰車砲)
*針對傾角零度之裝甲

距離(m) 穿甲彈裝甲貫通力(mm)
500 31
1000 28

 

 

在莫斯科閱兵中的T-28

     T-28戰車是蘇聯研究1920年代英國戰車設計的一項產物,他被當作一種步兵支援戰車,用來突破敵人戰線並且壓制機槍陣地 。這種車輛被認為應該具有多個炮塔以獲得強大的火力。這種概念是從當時英國的試作重戰車,維克斯的"獨立者"所得到的。

    1931年,蘇聯發布了一個多炮塔戰車了規格給Kirov工廠,這個計畫由S. A. Ginsburg所領導。這輛戰車一共有三個炮塔重16噸由五到六人操作,強力的引擎提供了500匹馬力使得戰車的時速達到37英里,它的武裝由一們45mm炮跟3挺機槍組成(兩挺位於獨立的小砲塔上,小炮塔各可旋轉165度)。最初的原形在1932年出現,並且接受測試。

    紅軍的第一批訂單(1933年)為90輛的T-28's。這批戰車結合了數種先進的特色 。和原型車不同的是,原本鉚接的車身改為焊接,45mm主炮也被一門短炮身的KT-28 76.2mm炮所取代。主砲塔的轉動則是以電力驅動,這在當時是相當新穎的設計。它們全都裝配了雙向無線電 ,其獨特的框型天線圍繞在主炮塔上。也裝配了煙霧發射器。但是最引人注意的發展是炮身穩定系統(由A.A. Prokofiev設計),這改善了在移動中的射擊能力 。這批戰車在1933年五月一號(國際勞動節)莫斯科的遊行中出現在世人面前,不過一直到了當年年底,只造出了41輛。

    在1930年代,這些戰車也成為了一些實驗車輛的基礎 。如T-29(陸輪履帶兩用戰車)。這是由Kirov工廠在1934年所製造的。設計者名叫Koshkin(他隨後設計了T-34),他的目的是要達到如同BT-5的機動性 。

    另一個原形 ,則是配備了F-39 85mm反戰車炮。1937年,特殊渡河衍生型接受測試。隔年,測試了IT-28架橋型。1939年7月,配備兩噸掃雷輪的掃雷戰車接受測試,它能在一個小時之內清出10公里的通道。甚至還有兩種自走炮的衍生型,計畫配備152mm(火力支援)和76mm炮(防空用)。這些實驗車輛沒有一型付諸量產。

    1938年,部分的主炮換裝成新式的26倍俓L-10 76.2mm戰車炮,這一批戰車被稱為T-28B,並且持續生產到1940年。

1940年一月,冬季戰爭中開往前線的T-28

    T-28的首次戰鬥,是 在對抗日本的Khalkin gol戰役中。在這場戰鬥中,T-28的表現傑出。這是由於日軍缺乏有效的武器來對付它。這型戰車再次的戰鬥是在對抗芬蘭的冬季之戰。在那場戰役中,它的缺點逐漸浮現。戰車的裝甲容易被芬蘭人的反戰車砲擊穿,彽行駛速度也使它成為反戰車炮砲手容易瞄準的靶子,它也很容易受到地雷的破壞,在那場戰爭中試圖發展掃雷戰車但是並未成功。

    為了加強裝甲,於是在T-28's的砲塔和前車身上加裝了30mm的額外裝甲 ,側邊和後方的裝甲則增加到40mm。經過這些改良的戰車稱為T-28m或T-28e(e的涵義為"ekanirovki"意指額外的保護),重量增加到了32噸 。

被擊毀的T-28,以及它死去的乘員。1941。

    在偉大愛國戰爭爆發的頭幾天 ,T-28的遭遇很慘 ,大部分都在1941年底被摧毀。大部分的損失,是由德國的反戰車炮和俯衝轟炸機造成的。有些則是因為機械故障而損失。在1942年殘存下來的T-28則被用來當做火炮牽引機。

 

By冷凍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