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陸軍T-26 輕戰車

T-26 light tank

蘇維埃陸軍T-26 S輕戰車

 

T-26  1931年型諸元(T-26 A2)

全長 4.62m
全幅 2.44m
全高 2.19m
全備重 8噸
乘員 3名
引擎 GAZ T-26水平相對8汽缸空冷汽油引擎
最大出力 90hp/2200rpm
最高速度 30km/h
武裝 7.62mm機槍DT兩門,備彈量6000發

T-26  1933年型諸元(T-26 B)

全長 4.62m
全幅 2.44m
全高 2.33m
全備重 9.4噸
乘員 3名
引擎 GAZ T-26水平相對8汽缸空冷汽油引擎
最大出力 90hp/2200rpm
最高速度 30km/h
武裝 45mm/42 M1932戰車砲一門,備彈量100發
7.62mm機關槍DT兩挺,備彈量2848發

T-26S  1939年型諸元

全長 4.62m
全幅 2.45m
全高 2.33m
全備重 10.3噸
乘員 3名
引擎 GAZ T-26水平相對8汽缸空冷汽油引擎
最大出力 90hp/2200rpm
最高速度 30km/h
武裝 45mm/46 M1938戰車砲一門,備彈量165
7.62mm機槍DT兩門,備彈量6000發

 

裝甲資料(T-26 B2)

裝甲部位 厚度(mm) 與水平軸夾角
砲塔前部 15 90
砲塔側部 15 90
砲塔後部 15 90
砲塔頂部 10 0
車體上部前面 15 90
車體上部側面 15 90
車體上部後面 15 81
車體上部頂面 6 10
車體下部前面 15 80
車體下部側面 15 90
車體下部後面 15 81

裝甲資料(T-26 S 1939)

裝甲部位 厚度(mm) 與水平軸夾角
砲塔前部 15 R
砲塔側部 15 72
砲塔後部 15 72
砲塔頂部 10 0
車體上部前面 15 72
車體上部側面 15 67
車體上部後面 15 81
車體上部頂面 6 10
車體下部前面 15 80
車體下部側面 15 90
車體下部後面 15 81

 

主砲諸元(M1932 45mm戰車砲)
*針對傾角零度之裝甲

距離(m) 穿甲彈裝甲貫通力(mm)
100 70
200 68
300 65
400 63
500 60
600 58
700 56
800 53
900 51
1000 48
1100 46
1200 43
1300 41

 

  為了能儘快建立國內的裝甲兵力,蘇聯除了自行研發外,也向國外引進優良的設計,購買其生產權,因為這樣可以同時讓戰車生產體系更上軌道。1929年5月28日,蘇聯跟英國維克斯公司簽訂合約,購買該公司旗下的維克斯E型6t輕戰車以及其生產權。這些買來的維克斯6t輕戰車被稱為V26,蘇聯隨即以其為基礎發展了兩種自產改型:TMM-1以及TMM-2。T-MM1、T-MM2、V26以及同時期蘇聯發展的T-19、T-20輕戰車在庫賓卡一起接受蘇聯陸軍的測試,結果發現還是維克斯戰車較為優秀,於是紅軍決定開始大量生產這種輕戰車。

裝備並列雙砲塔的T26 1931年型

  1930年,紅軍將維克斯輕戰車制式化,並且賦予T-26的名稱,開始進行量產。維克斯6t輕戰車有兩種形式,裝備雙砲塔的A型以及普通式單砲塔的B型,蘇聯最早量產的T-26是1931年型(T-26A),即是以雙砲塔A型為基準,擁有兩個左右並列的小砲塔,其上各裝載一挺機槍。從1931年到1933年間,T-26輕戰車共生產了1626輛,主要提供給步兵部隊作火力支援用。T26的1931年型有許多種次型號,整理如下:

T-26A1:1931年型的始祖型,即為維克斯6t輕戰車A型
T-26A2:由蘇聯國內生產的型號,跟A1型沒有差別。兩個砲塔內各裝備一挺7.62mm機槍。
T-26A3:將A2型的右砲塔換裝12.7mm機槍
T-26A4:將A2型右砲塔換裝27mm砲
T-26A5:將A2型右砲塔換裝37mm砲
T-26TU:又名T-26A4V,是A4型加裝了無線電裝備的指揮戰車
T-26A5V:由A5型加裝無線電裝置的指揮戰車
OT-26:將A型的左砲塔撤去,於右砲塔裝設噴火器的噴火戰車

  從1931年到1933年,T-26輕戰車總共生產了1626輛,大多作為步兵支援戰車使用。蘇聯戰車兵並不是很喜歡這輛輕戰車,因為他裝甲既薄,火力也不強。因此當蘇聯開始生產45mm戰車砲時,就決定要給T-26輕戰車換裝這門新的戰車砲。1933年,一座跟BT-5快速戰車、T-35多砲塔戰車上一樣的通用砲塔被裝到T-26的車身上,稱為T-26 1933年型,是T-26系列中產量最多的一型(5500輛)。1933年型也有很多衍生型,整理如下:

T-26B1前期型:就是1933年型的基本型,裝備單一大型砲塔以及圓筒型防盾,搭載一門M1928 37mm砲。
T-26B1後期型:改搭載M1932 45mm砲,防盾改為鑄造式。
T-26B2:將主要結構以焊接方式結合的型號。砲塔的後部增加了放置砲彈的空間。
T-26B-1V:將B1型搭載無線電裝置而成的指揮戰車,又稱作T-26TU 1933年型。
AT-1:以B-1為基礎,加上雙層翼面以及雙胴式尾翼的滑翔戰車試作型。
OT-130:將B型的主砲換裝為火焰噴射器的噴火戰車。

  有一些B2型在砲塔後部(戰車的後腦杓)增加了一挺球型槍座的7.62mm機槍。

一輛被擊毀的T26 1933年型

 

  1937年,全新的T-26S輕戰車登場,他擁有全焊接式的車身、改良過的砲塔。原本單純的圓筒狀砲塔被修改成避彈性能更好的形狀,從側面看起來是一個長橢圓形。T-26S的家族如下:

T-26S:即1937年型,也稱為T26C型。
T-26E:又稱作T-26S 1939年型,增強了車身上部裝甲傾角,並且安裝了主砲安定裝置。
OT-133:將S型砲塔改裝火焰噴射器的噴火戰車

  S系列總生產量為2000~3000輛左右。

 

  T-26在德蘇戰爭時約佔俄軍戰車數量的46%,不過在二次大戰開始前,他就已經在世界各地被投入戰場,包括西班牙內戰以及芬蘭戰爭。土耳其以及中國都有從蘇聯輸入本車。在諾門汗事件中,T-26大放光彩,對日軍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是到了蘇芬戰爭,有不少T-26被反戰車槍擊毀,因此蘇聯陸軍開始在車身外面鉚上裝甲片。有趣的是,芬蘭陸軍捕獲相當多的T-26,這些T26在1941年後成為芬蘭陸軍裝甲部隊的核心之一。

By安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