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性毒劑(irritant agents)

By巫莫夫


刺激性毒劑又稱為刺激劑、控暴劑、防暴劑和抗暴劑,它曾在化學戰爭的歷史上廣泛地使用,但自50年代末以來,化學武器逐漸發展成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其所使用的化學戰劑大都具有速殺性,威力強大,因此許多國家,特別是大國相繼將裝有刺激性毒劑的武器與裝有其他種類毒劑的武器分離,將刺激性毒劑與其他類型毒劑分開,此類毒劑常用來騷擾對方的軍事行動。

現今刺激性毒劑一般只稱作刺激劑,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眼、鼻、喉及皮膚感覺神經末梢,這種化學戰劑能使人迅速現流淚、眼痛、噴嚏、咳嗽、噁心、嘔吐、胸痛、頭痛以及皮膚灼痛等症狀,刺激劑可分為:催淚劑,以眼的刺激症狀為主,有苯氯乙酮、CR;噴嚏劑,以鼻、喉刺激症狀為主,有亞當氏劑;複合型刺激劑,對眼及鼻、喉等均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如CS毒劑。

刺激劑通常填裝於發煙罐、手榴彈、炮彈、火箭彈、航空炸彈和佈灑器內使用,分散成氣溶膠或粉末狀態,主要形成空氣染毒,刺激劑的特徵為低濃度下即可見效,僅有局部和暫時的效應且毒性很低.在作戰濃度下,人員暴露一至數分鐘即可引起各種刺激症狀而影響活動能力或戰力,但只要脫離染毒區幾分鍾至幾小時後症狀即可消失,無需特殊治療,防毒面具可對刺激劑進行有效防護,目前有許多國家將刺激劑列為警用武器的裝備,由於這種化學戰劑在攻擊人後,使人產生種種不適,無法繼續其正常行動或戰鬥,而又不使其致死,所以它也包括在非致死性武器範圍之內,是進行非致死性戰鬥的重要手段之一,這類化學戰劑可說是真正是軍警兩用的武器。

 

苯氯乙酮(CN)
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化學戰劑的味道一定是臭不可聞,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苯氯乙酮不但不臭,而且還具有荷香味,但是這香味不可聞,
苯氯乙酮是刺激劑的一種,其純品為無色晶體,有荷花的清香,工業品的苯氯乙酮為黃色、棕色或綠色,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常溫下不能水解,可被次氯酸鹽、高錳酸鉀等氧化劑氧化,且生成物無毒,苯氯乙酮主要為刺激眼睛,引起畏光和流淚,高濃度時也會刺激上呼吸道,引起咳嗽、噁心等症狀,還會刺激潮濕多汗的皮膚,使之出現紅斑,甚至引發水泡,防毒面具可對苯氯乙酮進行防護,中毒者要迅速離開染毒區並用2%碳酸氫鈉水溶液或清水沖洗眼睛和皮膚。

 

亞當氏劑(DM)
亞當氏劑是美國人亞當氏於
1918年首先合成,其學名為氯化二苯胺胂,純的亞當氏劑為黃色晶體,無氣味,不溶於水,微溶於有機溶劑,加熱時可溶於苯、甲苯、二甲苯、冰醋酸和甲酸等溶劑中,常溫下和加熱都不能使其水解,但強鹼能使其水解,生成物依然有刺激作用,亞當氏劑主要為刺激鼻、咽喉,引起連續不斷的打噴嚏、咳嗽,中毒較嚴重時還產生胸悶、胸痛、頭痛、噁心、嘔吐以及眼部的刺激症狀,亞當氏劑雖為美國人發明,但卻是法國首先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當時中毒者尚不知其為何物,只是咳嗽不止,有的甚至引起肺水腫和全身中毒,因而喪失戰力,其實對這種刺激劑只要使用防毒面具便完全可以進行防護,一旦中毒可用2%碳酸氫鈉水溶液沖洗鼻腔和眼睛,若發現砷中毒則需二巰基類藥物進行解毒。

 

CR
CR是美軍代號的音譯,也是一種新型刺激劑,它從20世紀70年代才被一些國家列為軍隊的裝備,CR呈淡黃色粉末,無氣味,難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丙烯二醇、乙醚和苯等有機溶劑,CR不但不容易水解,反而在水中仍具有刺激作用,因此可用於水源下毒,CR對眼睛、鼻子、咽喉及皮膚有強烈刺激作用,使人出現流淚、噴嚏和皮膚紅斑等多種症狀,對於CR的防護與對所有刺激劑的防護相同,都可用防毒面具保護臉部、呼吸道及眼睛,中毒者都可用2%碳酸氫鈉水溶液或清水沖洗眼、鼻、皮膚,CR可與乙醇鈉、硫酸二甲酯作用,且生成物無毒,因此可用這些物質對其進行消毒作業。

 

CS
CS是美軍代號
的音譯,之所以被稱為CS,是因為它是美國人卡森和斯托頓二人於1928年最先合成的,CS的學名為-氯代苯亞甲基丙二腈,是白色片狀晶體,有胡椒味,難溶於水,微溶於醇,易溶於苯、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不易水解,加熱或加堿則可加速水解,它能被高錳酸鉀、次氯酸鹽等氧化劑氧化,生成物已無毒不再有刺激作用,氣溶膠狀態的CS對眼睛和上呼吸道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中毒後會出現灼痛、大量流淚、流鼻涕等症狀,脫離接觸515分鐘後症狀就會消失,但皮膚接觸的地方會產生刺痛、紅斑,其作用仍可保持數小時之久,CS可裝入手榴彈、槍榴彈和佈灑器中使用,曾被美軍大量使用於越戰 戰場中,其使用量達7000噸之多,CS這種刺激劑在當前動亂的西方國家,不但已成為軍警鎮暴、維持治安的有力武器,而且也成為婦女防身用的物品,CS不但被裝進槍彈和手提噴灑器之中,而且還被裝入車載的化學噴霧器之中以便機動進行鎮暴任務,它也被裝入形態各異的容器中,如香水瓶的噴灑器之中,以便婦女自衛時使用,對CS的防護,不但要用防毒面具進行臉部及眼和呼吸道的防護,而且有時還需穿防護衣及靴套、手套等,對皮膚進行防護,中毒者可用2%碳酸氫鈉水溶液或清水沖洗眼、鼻和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