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武器概論(Chemical Weapon)

By巫莫夫


化學武器是以毒劑的毒害作用來殺傷生命體的各種彈藥、器材的總稱,包括裝有毒劑的化學炮彈、火箭彈、航空炸彈、地雷、飛彈、佈毒車、航空佈灑器和氣溶膠產生器,以及裝有毒劑前體的二元化學彈等,化學武器按其裝備的物品可分為:

步兵用化學武器:主要為毒劑煙罐、化學地雷、小口徑化學迫擊炮彈和佈毒車等,這類型的化武適用於小規模或近距離攻擊或用來設置化學障礙。

炮兵、飛彈部隊用化學武器:主要有用於各種火炮、火箭炮的化學彈藥,以及飛彈化學彈頭等,艦載用化學武器亦屬此類,這類化武可快速地實施突然、集中的化學攻擊和化學縱深攻擊。

空軍用化學武器:主要有化學航空炸彈和航空佈灑器等,這類化武可靈活地實施長距離、大縱深的化學攻擊。

化學武器是近代工業和軍事技術發展的產物,在20世紀初,化學工業在歐洲的迅速發展為化學武器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化學戰的在早期叫做毒氣戰,又稱瓦斯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與同盟國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展開激戰時,德軍率先使用了毒氣,在1915422日,前線戰場突然一片寂靜,德軍一方突然停止了炮擊,法軍一方士兵從陰暗的塹壕中走了出來,打算呼吸幾口新鮮空氣,忽然有人發現從德軍陣地中升起了一團黃綠色的煙霧,約有一個人高,隨著微風向協約國的法軍陣地吹來,誰也不知這是怎麼回事,當氯氣煙霧像潮水一樣源源不斷地飄來時,大群大群的士兵很快被燻得東倒西歪,眼睛睜不開,鼻子被刺激得不過氣來,法軍陣地瀰漫著一片恐怖氣氛,幾分種之內,協約國全線潰退,10000人中毒,德軍乘勝前進,向前推進了幾公里,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首次化學戰,它揭開了近代化學戰的序幕,初期的毒氣戰是以有毒的氯氣為武器,但後來又將有毒的液態、固態戰劑引入作戰,在使用形式也有很大變化,再稱毒氣戰既不科學,也不符合實際,因而改稱化學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次在戰場大規模使用了化學武器,在持續四年的戰爭中,交戰雙方共使用了化學戰劑113000噸,造成傷亡人員將近130萬人,像這種無聲的殺傷慘劇,給人類歷史留下的是極其痛苦的回憶,二戰時在亞洲戰場上,日軍曾多次使用化武攻擊中國軍民。

化學武器在第一次世界中的大規模使用,受到全世界強烈譴責,但由於化學武器所展現的強大殺傷力,戰後的發展卻十分迅速,19361944年德國先後研製出幾種神經性毒劑,其毒性較比原有的毒劑強幾十倍,50年代以來,先後出現了裝有化學戰劑的火箭彈和飛彈彈頭,由於多管火箭炮能夠迅速向目標發射大量的化學火箭彈,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在目標區域上達到足夠的毒劑殺傷濃度,得到大量殺傷敵人的目的,因此多管火箭炮與化學火箭彈相結合是最好的近距離化學攻擊武器,

化學飛彈的彈頭通常裝有數十枚至數百枚小型化學炸彈,每枚化學炸彈都裝有數百克毒性極高的化學戰劑,這種化學彈頭在目標上空約三公里的高度由雷達引信引爆,散佈面積可達一平方公里,在傳統武器高度發展的今天,化學武器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在現代戰爭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80年代的兩伊戰爭和90年代初的波灣戰爭中說明了這一點,在兩伊戰爭中雙方使用了現代化的飛機、火炮、坦克和飛彈,但當這些武器不能奏效時,或當雙方的戰鬥對峙進入最艱難的時候,擁有化武的一方就全借助於它的特殊威力來奪取優勢,伊拉克在幾次戰役中最困難的時刻,基本上是靠化學武器扭轉了戰場形勢。

90年代初的波灣危機則證明了化學武器不但有重要的實戰作用,而且有巨大的心理威懾作用,波灣危機爆發不久,伊拉克總統海珊就以使用化武相威脅盟軍和鄰國,一時間化學戰的陰影籠罩著波灣地區,多國部隊和波灣地區各國爭相購買防毒面具和防毒衣,一些波灣國家紛紛進行防化演習,以色列還將防化器材(特別是防毒面具)發放到每一個居民,甚至在英國國防大臣出訪波灣三國時都隨身攜帶防毒面具和防毒衣,這一切都證明了化學武器的巨大威懾作用,在波灣戰爭一開始,多國部隊就把摧毀伊拉克的化學武器工廠、倉庫及化武投射裝置作為重點轟炸目標,在長達38天的轟炸中,多國部隊的戰機對伊拉克的化學武器設施進行了反復的轟炸,目的在於徹底摧毀伊拉克的化學武力,由此可見,儘管在波灣戰爭中交戰雙方都沒有使用化學武器,但化學武器在交戰雙方的軍事戰略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對波灣戰爭整個過程的各方面(作戰計畫、武器裝備、後勤保障等)都產生了相當廣泛的影響。


俄羅斯公開展示化學武器


在現代戰爭中隨著科學技術和軍事工業的發展,傳統武器的殺傷破壞力已得到極大的提高,但化學武器仍然是一種非常重要和有效的作戰手段,這與化學武器本身具有的特性是密切相關的,化武的特點如下:

毒性強:只要極少量的毒劑就可以使人死亡或失去戰力,例如一小滴(5-7毫克)VX神經毒劑落到人的皮膚上,如不及時消毒和急救,就可使人死亡。

殺傷範圍廣:在有利的氣象條件下,化學彈比普通高爆彈的殺傷面積大上幾倍至幾十倍,而且染毒空氣可滲入不密閉、無濾毒裝置的工事、車輛及建築物中,殺傷敵方的人員,有不錯的空間殺傷效應。

中毒途徑多:染毒空氣可經由眼睛、呼吸道或皮膚吸收,使敵方人員中毒,毒劑液滴可直接傷害皮膚或經皮膚中毒(如糜爛性毒劑),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經消化道吸收中毒。

作用時間長:普通高爆彈的殺傷作用通常是在爆炸的那一瞬間,而化學彈的殺傷作用可延續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可達幾天、幾十天以上。

作用的選擇性大:化學武器能殺傷生命體而不毀壞設施,可根據作戰需求選擇致死性或失能性、暫時性和持久性的化學戰劑來使用。


此外,化學武器還有強大的精神威懾作用,有時能動搖部隊的士氣,化學武器的缺點是:它的殺傷效應受氣象和地形條件的影響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如果人員擁有精良的防護器材,又受過嚴格的防化訓練,就能使化學武器的殺傷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化學武器是能夠完全防護的,

《化學武器公約》生效後,當前主要的任務是履約,擁有化學武器的國家將銷毀各自的化學武器庫存及生產設施,但此公約並不能完全限制某些國家(如美國人口中的那些流氓國家)秘密研製和發展化學武器,正如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簽訂的情況一樣,對此人們必須有所警惕,今後化學武器的發展趨勢如下:

發展化學多管火箭系統:多管火箭炮的火力猛,機動性強,能在短時間(15∼30)內向目標投擲大量的化學彈,是近距離(10∼40公里)內使用化武的理想武器,這一系統的優越性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而且許多國家也都裝備有多管火箭炮,因此只要發展化學武器,將會優先發展這一系統。

發展化學飛彈:這是一種長程、高效率、裝載量大的化學武器系統,美國在這方面為了縮短與蘇聯的差距,在80年代初制定的二元化學彈藥發展計畫中,飛彈化學彈頭即達5種之多,美軍計劃在90年代完成這些飛彈化學彈頭的研製工作,2000年投產,公約簽訂後,如果美國仍想繼續保存化學戰實力,很可能會秘密完成上述計畫的部分工作(如完成2-3種化學彈頭的研製),然後轉入技術貯備,一旦需要,很快便可投入生產,其他一些積極發展化學武器的國家,如伊拉克、利比亞、伊朗和敘利亞等,均將化學飛彈的發展放在極重要的位置。

發展二元化學武器:這是目前美國化武的主要發展方向,美國計劃在2000年基本實現化學武器的二元化,其中M687155毫米二元沙林榴彈已於1987年開始批量生產;BLU-80/B型二元VX巨眼航彈於1989年開始批量生產,M270型多管火箭炮的二元化學火箭彈預計於1991年投產,公約生效後美國不可能公開生產二元化學武器的事,但美國的二元技術已相當完善,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料,在此基礎上美國可能繼續秘密地進行二元化的某些研製工作,然後列入技術貯備。

發展標準小型化學炸彈:在大型化學炮彈和火箭彈、飛彈的化學彈頭和化學航彈的設計中都涉及到小型化學炸彈的問題,小型化學炸彈的設計對這些化學彈藥的分散性能和化學威力都有重要的影響,美軍曾先後研製出十幾種小型化學炸彈,最後形成了一個趨勢,即同一種小型化學炸彈可用於多種化學彈藥,因而產生了標準小型化學炸彈的問題,由於採用了標準化學炸彈,因而簡化化學彈頭的設計,降低了生產成本,生產上也具有很大的優越性,更重要的是,當某些化武遭到淘汰時,其化學彈頭中的標準小型化學炸彈仍可保留下來,用於沒有被淘汰的那些化學彈頭。

研究與發展刺激性鎮暴武器:刺激性毒劑CS具有刺激性強、作用迅速、熱穩定性好等特點,許多國家將它作為員警武器使用,1959年美軍將CS列為正式的化武裝備,在越戰期間美軍曾使用過7000CS刺激劑,並發展了一系列的CS毒劑武器,其中包括手榴彈、迫擊炮彈、火箭彈、佈灑器和集束彈等,在波灣戰爭爆發後,美國國防部在1991226日正式授權美軍可在波灣戰爭中使用CS刺激性毒劑,在未來戰爭的許多場合下,刺激性毒劑武器仍有重要的使用價值,由於CS為各國員警所使用,平時既可合法研製各種CS武器,也有CS毒劑儲備,一旦情況需要,即可將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