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小型高速實驗艦艇彙整

(上與下)洛馬 集團在1990年代設計建造的海刀鋒號(Sea Slice)高速實驗船。

泰坦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首艘X-Craft雙胴體高速實驗艦 海上鬥士號(USS Sea Fighter FSF-1)。

另一個角度看海上鬥士號。

(上與下)短劍號(USS Stiletto M-80)高速快艇是由兩個M-hull構造組成。

短劍號(USS Stiletto M-80)高速快艇正以攔截網回收一架小型無人飛行載具(UAV)

短劍號(USS Stiletto M-80)艦尾艙門打開,準備回收搭載海豹特戰小組(SEAL)的RHIB快艇。

 ──by captain Picard


海刀鋒號/CHARC隱密高速攻擊與斥候艇

洛馬另一組團隊提出的LCS設計衍生自該集團的海刀鋒號SWATH高速實驗船。

安裝於海刀鋒號船首的GDM-008千禧年35mm快砲。

海刀鋒號(Sea Slice)高速實驗船是洛克西德.馬丁集團與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ONR)在1992年開始研發的高速實驗船,1997年啟用,全長31.7m,寬16.8m,排水量500ton,採用兩套MTU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動力,每具柴油機的輸出功率達6850馬力。

海刀鋒號採用小水面雙船體(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 Hulls,SWATH)設計,其主船體底部兩側各有兩個縱列的狹長雪笳狀潛體,船身所需的浮力完全由這四個潛體提供。海刀鋒號艇體由鋁合金製造,四個潛體各設有一個囊莢推進器以及由電腦控制的穩定鰭。由於這四個潛體的正面截面積小、長寬比特大且具有流線造型,且水線面積低於傳統船舶,故海刀鋒號航行阻力甚低(海刀鋒號在高速航行時遭遇的海水阻力較傳統船隻低35%);此外,與一般的多胴體船身相同,SWATH較單船體構型更不受海浪影響,穩定性極佳,在惡劣海象下也能有效運作(海刀鋒號在五級海象下能以30節的速率平穩巡航,六級海象下仍能達到45節的最大航速);當然,SWATH的可用甲板面積也比單體船大。海刀鋒號還能調整吃水深度,在低速或淺海域時將吃水降低,避免船體或推進器碰撞礁石而受損;在高速航行時,採用正常吃水;而在巡航或執行斥候任務時,則增加吃水以減少船隻高度,降低被發現的機率。SWATH相較於單船體的缺點包括重量大、結構較為複雜、造價高、艦內可用深度較低導致安裝設備受限、吃水較深且對於載重量變化十分敏感、中低速靈活度不佳等,而且推進系統勢必得設法擺在空間有限的潛體內。而海刀鋒號的控制設備較為複雜,也提高了建造的成本。 在2002年7月,洛馬在海刀鋒號上安裝了軍用型電子海圖導航系統(ECPINS-M),此系統由美國海軍研究局和洛馬集團的海軍電子與監視系統分部合作研發,能整合處理各種正式海圖與、導航以及水文資料,並在複雜的天候、海象環境下維持船隻的正常航行,這套系統可供軍方與民間的船隻使用。

在2000年10月12日美國海軍神盾驅逐艦柯爾號(USS Cole DDG-67)在葉門遭恐怖份子以自殺小艇攻擊後,美國海軍立刻開始檢討新的近海作戰準則,以避免類似的事件再度發生。一開始美國海軍打算由船艦搭載AH-1W攻擊直昇機來對抗敵軍或恐怖份子的小型船艦,不過隨即被美國國防部否決,認為是浪費作戰資源。 在2001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戰研究中心(Center for Naval Warfare Studies,CNWS)針對於近距離對抗敵方潛艦或大群小型高速快艇的需求,提出了名為隱密高速攻擊與斥候艇(Covert High-speed Attack and Reconnaissance Craft,CHARC)的概念,洛馬集團隨即依照此一任務要求提出了一種小型的SWATH構型快艇 (以下就簡稱CHARC);除了用來防禦敵方小型船舶之外,CHARC也能進行特種部隊施放、沿岸滲透、極淺海域探測/反潛、佈雷與掃雷等多種極淺水域作戰。CHARC全長11至12m,寬5.3m,高5.6m,本體造型狹長,並使用類似攻擊直昇機的縱列式雙人座艙 ,外型擁有降低雷達截面積與紅外線訊號的匿蹤設計,而兩個吃水潛體的水線面積總和略高於一艘長11m的RHIB硬殼膨脹快艇。CHARC的兩個潛體可以折疊,整艘艇在折收後能放入緊致的容納箱中,便於快速空運。CHARC以柴油機搭配可轉向水噴射推進系統作為動力,操作十分靈敏,最大航速60km/hr,發動機排氣口位於水線以下,可將紅外線信號降至最低。CHARC還可藉由調整潛體內的水櫃來改變吃水,在極淺水域能降低吃水,而在需要降低艇高、減低被目視發現的場合下則使用較大的吃水。CHARC有四種運作狀態,包括高速狀態、巡邏/偵察狀態、發射和回收狀態,以及後來根據美軍特戰司令部建議增加的超淺水域模式(降低吃水,能直接將特種部隊送上灘岸)。武裝方面,艇首下方可配備一門20mm機砲,艇體前部設置四個內置武器艙,每艙可安裝一枚AGM-114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的反艦衍生型或當時發展中的JCM聯合通用飛彈(已經取消) ,或者是水雷與聲納浮標,此外艇上也可裝設40mm榴彈機槍以及發展中的非視線火力投射系統(Non-Line-of-Sight Launch System,NLOS-LS,詳見LCS近岸戰鬥船艦一文),艇上並備有專門開發的觀測/射控系統 ,安裝於一個伸縮桅杆內,而艇首與桅杆都將裝設前視紅外線熱影像儀(FLIR),分別用於觀測/射控以及航行。此外,CHARC艇身中段與後段還有預留安裝各式任務模組的空艙,包括攜帶額外人員與其裝備器械、感測/反潛偵測裝備模組、無人遙控飛行(UAV)或水下(UUV)載具等。整體而言,洛馬這種CHARC的架構就像是把一架類似攻擊直昇機的船體架在兩個浮筒上 。洛馬在2004年第一季向美國海軍推介這種CHARC快艇(此時洛馬已經在這個計畫中自費200萬美元),希望能在2008年完成首艘原型艇,與LCS近岸戰鬥船艦一起進行測試;不過 雖然特戰司令部頗欣賞CHARC的高速以及在惡劣海象下的穩定性,但美國海軍卻認為此種設計太過先進複雜,無論是研發風險或總體成本會使美國海軍難以忍受。隨後,洛馬公司轉而利用現有的海刀鋒號來進行初步的概念驗證。

為了滿足上述需求,洛馬在海刀鋒號上整合了若干偵測裝備、載具以及武器系統,艇首安裝了一門由德國與瑞士合作研發的GDM-008千禧年(Millenium)35mm近迫武器系統,艦尾左側甲板安裝一座NLOS-LS的垂直發射器,可發射LAM近岸攻擊飛彈。此外,艇上還搭載有無人遙控水下監視載具(Remot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Underwater System,REMUS)、Klein-500側面聲納以及 先進的整合式光電搜索系統等等;其中,海刀鋒號曾測試由德國STN-Atlas的MSP-500整合光電追蹤射控儀(整合有紅外線熱影像儀、CCD電視攝影機、雷射測距儀等)與千禧年快砲的組合,而MPS-500成為德國海軍包括薩克森級(Sachsen class)飛彈巡防艦的光電射控裝置。在2002年7月至8月舉行的茱麗葉艦隊戰鬥實驗(Fleet Battle Experiment-Juliet)中,海刃號在距離聖地牙哥海岸80海里的濱海環境模擬對抗來自空中、水面與水下的威脅,並測試了艦上的GDM-008近迫防衛火砲、LAM飛彈等武裝,其他參演的艦艇包括神盾驅逐艦、核能攻擊潛艦、兩棲運輸艦以及海軍航空機等。海刀鋒號成功地驗證了CHARC系統架構的可行性,因此洛馬集團隨後還會繼續建造一艘專為CHARC需求而規劃的SWATH原型艇,用來試驗實際操作時的航行與穩定性能,其體積將比海刀鋒號更小;此外,洛馬還將利用研發F-117、F-22、F-35等匿蹤戰機的經驗,將雷達與紅外線匿蹤技術用於未來實用化的CHARC快艇上,而更新型的推進系統架構也在考慮範圍內。

 

X-Craft

X-Craft原始想像圖,能停放二架SH-60等級的直昇機。

在2002年9月,美國海軍與泰坦系統公司(Titan Systems Corp.)為首的團隊簽約,建造一艘名為「近岸水面載具X」(Littoral Surface Craft,LSC-X,又稱X-Craft)的小水面穿浪式高速雙體(SWATH)構型的實驗船,美國海軍稱之為海上戰士(Sea Fighter,簡稱FSF-1),合約在2003年2月正式簽署,價值5990萬美元;這個計畫名為「近海水面載具實驗」(Littoral Surface Craft-Experimental,LSC(X))。此團隊的其他成員包括位於華盛頓地區的小船廠─Nichols Brother Boat Builder以及英國Nigel Gee and Associates設計顧問公司,該集團宣稱領了LCS的競標單,不過並未聽聞其正式投標。

X-Craft由 英國的BMT Nigel Gee and Associates Ltd設計,這個艦體稱為快速海上架構(Fast Sea Frame),該公司稱之為NG 427,船身由鋁合金製造,全長79.9m,寬21.05m,吃水3.5m,輕載排水量950ton,滿載排水量1200噸,動力系統為複合燃氣渦輪或柴油機(CODOG),由兩具美國GE的LM-2500燃氣渦輪與兩具德國MTU新推出的16V 595 TE90柴油機構成,驅動四具瑞典Kamewa(目前屬於Rolls-Royce)的125 S-2型水噴射推進器(瑞典偉士比級巡邏艦也採用此型水噴射推進器),能產生50.4MW的總功率(67588匹馬力),最大速度高達55節,在四級海象下仍有40節的航速,續航力約4000海里。四具水噴射推進器中,可能至少有兩具推進器將安裝於側舷的旋轉基座上,負責控制艦艇航向。艦上的電力供應來自四具MTU Series 60柴油發電機,自動化輪機監控系統則為MTU生產的MCS5 Type 2/RCS 5。X-Craft編制26名人員,艦上可安裝各種裝備模組,也有充裕的物資存放空間,選用適當任務裝備後可執行包括水面巡邏、水雷反制、兩棲作戰支援以及人道救援等任務 ,甚至可以拿來載運如悍馬車(HUMMWV)之類的車輛。X-Craft的飛行甲板能停放2架H-60系列的直昇機並進行落地加油作業 ,此外還可使用RQ-8A無人遙控直昇機,艦尾中央則設有能收容一艘11m長的硬殼式膨脹小艇(Rigid-Hull Inflatable Boat,RIB)、無人水面/水下遙控載具的艙門,艦上的武裝為四挺12.7mm機槍,必要時可換裝MK-38 25mm機砲。

首艘X-Craft原型艦──海上鬥士號(USS Sea Fighte FSF-1)於2003年3月15日簽署建造合約,6月5日安放龍骨,2005年2月5日下水 ,5月31日服役,編制16名美國海軍士兵與10名海岸防衛隊人員,用來驗證多種能有效在沿岸、近海操作 與支援沿岸特種作戰的新技術,包括機械表現、動力系統效率、船體特性、任務彈性等,並作為各種新裝備、任務模組的測試平台,實驗結果將用於各種美國海軍與海岸防衛隊新一代高速船艦的發展,包括LCS以及整合深水計畫等。美國海軍與海岸防衛隊也打算充分利用海上鬥士號卓越的高速能力以及4400海里的續航力,進行長距離的快速運輸;由於海上鬥士號的雷達截面積不高,加上高速的特性,執行這類高速任務時不容易被敵方雷達發現。此外,美國海軍也利用海上鬥士號發展以高速閃躲敵方魚雷、飛彈的可能性,為同樣擁有高速能力的LCS發展相關戰術。

在2008年5月,LLC公司與L-3通信公司各獲得美國海軍價值2000萬美元的合約,為海上鬥士號進行機械、電子裝備與艦體的升級,計畫在2009年4月完成改裝。

短劍號

短劍號(USS Stiletto M-80)高速快艇是由兩個M-hull構造組成。

短劍號艇尾的艙門,用於施放RHIB特戰小艇(位於短劍號左側者)或斯巴達無人水面載具。

在2004年9月,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的軍事轉型指揮辦公室(OFT)與M-Hull設計公司簽署了M-80實驗快艇的建造合約,2005年初開工建造, 同年12月下水,經過一連串測試後,於2006年4月移交美國海軍,命名為短劍號(USS Stiletto M-80,美國海軍史上第一艘魚雷艇便命名為短劍號),並展開一系列實驗任務。短劍號的研發建造由美國國防部作戰規劃室主導,M-Hull為主承包商,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NSWC)提供技術支援,建造工作由專門生產競賽用遊艇的Knight & Carver Yacht Center廠負責,而美國特戰司令部等單位亦參與其中。由於交給民間廠商負責整體設計與建造工作,短劍號的總預算規模僅1800萬美元,其中船體造價約600萬美元,整體研發成本則在1250萬美元以內,而且計畫進度相當快速。 短劍號最重要的設計考量是執行近岸特戰任務,作為特種部隊進行海岸作業、滲透任務的運送及支援母船。

M-Hull公司專門設計/建造名為「M-hull」構型的高速船舶,這種構型於1999年誕生,堪稱多胴體或小水面雙體船(WPC)的變形,並結合了表面效應船的特點 ;在建造短劍號之前,M-hull公司早已建造不少這種構型的小型民用船舶。。最基本的M-hull與三胴體或小水面雙體船類似,艦體總共分為三個部位:中央吃水船段(Central Displacement Section,CDS)、位於兩側的硬式裙體(Rigid Skirt、RS),以及由CDS、RS之間構成的平面氣穴(Planing Tunnel,PT))。在靜止或低速時,CDS承受艦體主要的排水量,而RS的吃水則比CDS低得多,擔負平衡船體的任務,因此M-hull構型也沿襲了傳統多胴體構型穩定性佳的長處 ,甚至青出於藍。一旦航速增加,流入PT的氣流便會形成一個氣墊將船體抬高,使吃水面積減少,船身與水摩擦阻力自然大幅降低,不僅大大地提高了航速,也增加了燃料使用效率。在高速航行時,RS部位僅微微接觸海面,其造型經過特殊設計,在高速時能反射船頭(CDS部位)破浪產生的波形,並將其化為使船體上升的浮力,進而降低了航行阻力與尾跡。由於吃水減低,使得高速之下的M-hull船在淺灘或佈滿海底暗礁的海域無往不利,甚至能在水深較淺的內陸河航行。M-hull在高速航行時亦能擁有極佳的穩定性,不僅沈浮/傾斜現象輕微,就連在高速迴轉時也能保持艦體平穩,大大地增加了人員的舒適性。根據M-hull的設計,如果需要較大的船體,則船體的縱斷面可由多個M-hull結構組成。M-hull公司推出這種構型的船舶後一直想吸引美國海軍的注意,隨後他們也實現了願望;一開始M-hull公司先建造一艘長度近12m的M-38型M-hull快艇,測試結果不僅完全符合美國海軍的要求,整體性能比原始預估還高出15%,因此美國海軍隨即與該公司簽下短劍號的建造合約而本文介紹的短劍號,就是由兩個M-hull所組成。

短劍號全長24.3m,全寬12.1m,吃水0.91m,排水量68ton,動力為四具功率各1650馬力 (1300rpm時)的Caterpillar C-32柴油機,分別透過減速齒輪箱驅動四具ASD-14抗空蝕六葉片螺旋槳,於滿載(載重37ton)、海象0的情況下可達到51節的 速度,若無負載更可達到55節;在四級海象下,滿載的短劍號還是能以40節的速度巡航,此時續航距離達500海里,而且即便在五級海象以下仍能值勤。反觀美國海軍陸戰隊的LCAC氣墊登陸艇,在四、五級海象下根本難以出海航行。 測試時,短劍號在平靜海象進行360度高速迴轉時,航速降低的幅度不到10%。

為了節省成本並盡可能減輕重量,短劍號的 艇體使用民間遊艇廣泛採用的蜂巢狀玻璃纖維結構來建造,而沒有使用較為昂貴的鋁合金材料。由於M-hull船體低阻力的特性,加上複合材料艇身重量極輕,因此短劍號的主機出力雖不算突出,卻擁有驚人的高速性能。短劍的 構型十分低矮扁平且光滑簡潔,外觀上彷彿由多組平板狀平面組成,駕駛艙嵌入艇身,沒有任何突出的上層結構,此種設計除了可降低空氣阻力與船隻重心 外,也有助於降低成本;因為對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而言,平板而無太多彎曲的構造比較容易生產。由於十分重視成本的控制,短劍號在設計上並未刻意針對匿蹤能力 進行設計;不過由於艇身低矮扁平、外型簡潔且艦體輪廓由多組傾斜平板構造組成,加上艇殼以低雷達反射特性的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製造,故咸信短劍號的構型先天上還是具有相當程度的雷達匿蹤性;此外,M-hull船體較低程度的尾跡,也減少了短劍號高速航行時被目視發現的機會。

短劍號本身只編制三名艇員,艇上兩個乘員艙可搭載12名全副武裝的海豹(SEAL)突擊隊員。短劍號駕駛艙內的配置相當先進,沒有傳統的俥鐘與舵輪, 三名艇員的操縱席採並排設置,均設有先進顯控台,採用大量彩色多功能平面顯示器,配置有如現代化飛機的 玻璃化座艙。運作時,三名艇員能分別進行駕駛、偵蒐與接戰等工作,必要時一名艇員就能獨自操縱快艇運作。駕駛艙頂部設有一具小型雙臂桅杆,裝有導航雷達、整合紅外線/低光度攝影機的光電偵蒐儀、HF/VHF/UHF通信天線與SATCOM衛星通訊系統等 導航、偵蒐與通信設施, 此外還設有戰術網路與資料傳輸系統。由於短劍號駕駛艙十分低矮,且視野僅及艇身前方前半球,因此艇身周遭與內部裝有多個攝影機,讓位於駕駛台的乘員透過監視器就能隨時注意艇內與艇身周遭的狀況。短劍號的主要人員活動區域集中於艇體上部,中央為整合於船體的駕駛台,左右兩側則是人員搭載艙;為了減少在惡劣海象下高速航行時造成的人員受傷,短劍號上每個乘員均有一張配備五點式安全帶的緩衝座椅,除了駕駛台上三名艇員的座椅外,兩側的乘員艙也各有六具供特戰隊員使用。

短劍號的背部有一塊平面甲板區,能加裝一具無人遙控載具(UAV)發射架,操作重量在680kg以內、作業甲板需求在6平方公尺以下的小型UAV;操作時,以彈射器或火箭助升的方式讓UAV起飛,回收時則需要攔截網 。不過由於攔截網回收方式經常會對UAV造成大小不一的損害,因此對於短劍號這種沒有足夠空間讓定翼構型UAV正常起降的小型艦艇而言,最適合使用的還是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UAV。因此美國海軍打算對短劍號的背部甲板進行強化,使其能承載重1.5ton級的RQ-8A/B無人遙控直昇機,甚至由MD-530輕型有人直昇機改裝而來的ULB無人飛行載具。 短劍號的內部設有一個大型塢穴,能搭載一艘長11m的硬殼膨脹特戰快艇(Rigid Hull Inflatable Boat,RHIB),或者是由RHIB為基礎開發的斯巴達斥候(Spartan Scout)無人水面遙控載具,由艇尾的大型艙門進出。此一塢穴並不具備泛水能力,不過其底部採用V字形設計,因此RHIB與斯巴達載具在回收時只需正對塢穴開口全力衝刺就能進入塢穴甲板,施放時則直接推入海中即可。

RHIB是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的制式水上載具,採用玻璃纖維艇體,並在艇身周圍加裝橡膠充氣浮囊。RHIB全長11m,寬3.2m,排水量7.89ton,採用兩具Caterpillar 3126DITA柴油機,分別驅動兩具水噴射推進器,總功率940馬力,最大航速40節,並能在10秒內由靜止加速至20節以上。RHIP的標準編制為11名乘員,包括3名艇員與一個編制8名人員的海豹特戰班。武裝方面,艇上可加裝M-2 0.5吋機槍、M-249班用機槍、MK-19 40mm榴彈機槍等武器。整體而言,RHIB的耐海性、機動性與承載能力都相當不錯,能完全滿足海豹小組的需求。至於沿用RHIB艇體的斯巴達遙控載具則採用模組化設計,能依照任務需求而安裝不同的模組,目前規劃的模組包括掃雷任務模組(MIW)、精準攻擊模組(PS)、偵蒐/部隊防衛模組(ISR/FP)等。其中,MIW模組包含AN/AQS-14或AQS-22拖曳聲納,能對沿岸與周邊海底地形進行精確繪測,找出各種疑似水雷的物體,若安裝結構性空中與水面掃雷系統(Organic Airborne and Surface Influence Sweep System,OASIS)衍生型之類的水雷清除系統,則還能進一步將水下爆裂物清除;PS模組採用發展中的低成本精準攻擊武器,能攻擊水面或陸地上的固定/機動目標;而ISR/FP模組則裝有整合式感測器與中口徑機砲,用於威力偵巡、對抗敵方小型船隻等。除了短劍號之外,LCS多功能近岸戰鬥船艦也將斯巴達載具列為任務裝備之一。

短劍號的主要測試工作除了驗證性能之外,還包括試驗艇上的數位化資料傳輸系統與光電感測系統的運作,以及利用此艇高機動性能而進行的戰術驗證 ;當然,短劍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進行近岸特種作戰的相關實驗。由於短劍號具有速度快、靈活度高、隱匿性好等優勢,且能在淺水域有效作業,故十分適合擔任特種任務的收放載台。在2006年5月6日,短劍號完成了特種部隊海上搭乘測試,並在8日進行了銀狐(Silver Fox)與曼塔等UAV載具的操作實驗 ,此外也搭載了藍鰭(Bluefin)水下無人載具(UUV)進行沿岸獵雷/爆裂物清除實驗,為後續準備靠岸搶灘的各式登陸載具清出安全航道。銀狐載具外型與遙控飛機類似,重量僅12kg,翼展2.4m,只需利用簡易氣壓彈射器就能升空,甚至能在RHIB快艇上施放。銀狐採用一具排氣量25cc的單汽缸活塞發動機,極速102km/hr,升限3657m,能持續飛行8至10小時。銀狐的任務模組籌載為2.27kg,選擇包括FLIR或電視/紅外線攝影機,影像傳輸距離約37km。除了作為特種部隊的搭載與作業母艦外,短劍號還能擔任兩棲戰隊的近岸支援護衛與淺水域獵雷等工作。

短劍號可能加裝若干輕型武裝與偵測系統,並整合至艦內網路系統中。美國海軍對短劍快艇的表現十分滿意,如計畫一切順利,未來很可能會訂購由短劍號發展而來的正式版特戰快艇,以滿足美國海軍 特戰部隊未來執行近岸任務的需求。而野心勃勃的M-hull公司隨後以M-hull概念進一步放大,推出MS-100/120/200三種高速巡邏艇設計,其橫向截面由三個M型構成,比短劍號還多一個,而艦面與上層構造同樣沿襲短劍號低矮簡潔流暢的風格,配備了裝有各式感測器的伸縮式桅杆,主機廢氣則從艦尾水線處混合在尾跡中排出,可提高匿蹤能力。其中,除了MS-100僅搭載兩艘RHIB突擊快艇之外,其餘兩種設計都設有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MS-120長30.5m,寬18.3m,吃水1.4m,排水量200ton,配備兩具Rolls Roye 571KF燃氣渦輪,輸出7700馬力,雙軸可變距螺旋槳推進,最大航速高於55節,經濟巡航速率30節,主武裝可能是一門MK-110 57mm快砲。至於MS-200的全長61m,寬30.5m,吃水1.8m,排水量750ton,配備三具燃氣渦輪,驅動三具水噴射推進器,功率37000馬力,最大航速55節以上。

M-hull這幾種巡邏艦設計除了可著眼於外銷市場之外,也對LCS有指標性作用;由於LCS的噸位與造價一直維持著上漲的趨勢,反觀MS-120的排水量卻相當於LCS的原始期望,高速性能也完全符合LCS的要求。

2021年7月,短劍號搭載了澳洲DroneShield製造的DroneSentry-X自動化無人載具探測與擊敗系統

(黃色物體)進行展示測試。

在2021年7月,美國海軍在短劍號載具搭載由澳洲DroneShield製造的DroneSentry-X自動化360度無人載具探測與擊敗系統(360-degree detect-and-defeat anti-drone system),成功完成為期六週的展示工作。在展示期間,DroneSentry-X成功通過所有的測試情境,自動探測並擊敗來自空中與水面、速度各不相同的無人載具群集(swarms),測試情境涵蓋各種海象。DroneSentry-X裝置體積相當小巧,約24.9 x 24.9 x 9.1英吋(63.25 x 63.25 x 23.11cm),結合多種感測系統;整套系統安裝在一個IP66-rated的八角型外殼中,架設在M80的支架上,人機控制介面是一個可攜行的平板電腦。DroneSentry-X具有人工智能(AI)技術,能自動透過各種感測器分析周遭戰場狀態,辨識出具有敵意的目標物,尤其是針對用來控制無人載具的信號;然後,發出干擾信號干擾無人載具的遙控信號。DroneSentry-X的探測距離超過2m,干擾範圍大於300m。DroneSentry-X能對付空中的無人機(UAV)、水面無人載具(USV)以及陸地上的無人載具(UGV),這些無人載具系統往往使用類似的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