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以後美國海軍核能潛艦修造產業情況
在2018年6月18日,洛杉磯級核能攻擊潛艦博伊希號( USS Boise SSN-764)抵達HII紐波特紐斯船廠,
準備展開原訂的25個月維修週期;然而由於該廠正忙著同型艦海倫納號(USS Helena SSN-725)以及哥倫布號
(USS Columbus SSN-762)的維修工程(都大幅落後),最後博伊希號只能再次退回諾福克。直到2020年5月底
,博伊希號終進入紐波特紐斯船廠,當時預計2023年5月完成維修,但實際上由於COVID19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
供應鏈問題,該艦繼續在紐波特紐斯船廠閒置,直到2024年才能簽署維修合約。
在2016年12月3日,屬於維吉尼亞Block 3核能攻擊潛艦的科羅拉多號(USS Colorado SSN-788)在康乃狄克州的通用電船
造船廠舉行命名洗禮儀式。維吉尼亞級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設計的第一種核能攻擊潛艦,由於美國海軍在2010年代
之前訂購的數量不足,到2010年代很難跟上洛杉磯級核能潛艦除役的速率,導致美國海軍現役核能攻擊潛艦數量衰退。
──By Captain Picard
核能攻擊潛艦妥善率降低、船廠飽和問題 冷戰結束時,美國海軍有9家公營的海軍船廠,其中八家能執行核子動力潛艦維修工作。從1991年到1995年,其中四家海軍造船廠先後關閉,包括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海軍船廠(Charleston NSY)、位於加州瓦列霍(Vallejo)的馬爾島海軍造船廠(Mare Island NSY)、位於布魯克林的紐約海軍造船廠(New York NSY)以及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海軍造船廠(Philadelphia NSY),這些全都是原本可以維修核子動力潛艦的船廠;而在1997年,位於加州的長灘海軍造船廠(Long Beach NSY)也關閉。至此,美國海軍只剩四家海軍造船廠執行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與潛艦的維護作業,分別是位於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造船廠(Norfolk NSY)、位於夏威夷火奴魯魯的珍珠港海軍造船廠(Pearl Harbor NSY)、位於緬因州基特里(Kittery)的樸次茅茲海軍造船廠(Portsmouth NSY)以及位於華盛頓州布雷默頓(Bremerton)的普吉灣海軍船廠(Puget Sound NSY)在1991到1995年,短短四年間美國海軍失去一半可維修核子潛艦的海軍船廠,因此工作積壓自然開始逐年攀升。在1991年時,美國海軍擁有89艘核子動力攻擊潛艦與34艘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由8家公營的海軍造船廠維護;到了2023年時,美國海軍只剩4家海軍造船廠來維護49艘現役核子動力攻擊潛艦與18艘核子動力彈道飛彈/巡航飛彈潛艦。 依照美國政府審計組織(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在2018年11月19日公布的一份報告,從2008到2018這10年間,美國海軍核能攻擊潛艦部隊(總數約50艘)大部分的維修工作,都出現開始時間延後、工作時間高於計畫,總計造成的維修工作延誤以及閒置時間高達10363天,其中8472天(82%)是維修工作延誤,其餘1891天閒置,這些閒置天數總共造成15億3442萬396美元的資金浪費。其中,洛杉磯級每艘每日平均花費(維護、操作)135974美元,維修工作總延誤6289天,閒置總天數1488天,浪費的資金是10億5746萬6569美元;海狼級每艘每日平均花費205705美元,維修工作總延誤1625天,閒置總天數79天,浪費的資金是3億5052萬1112美元;維吉尼亞級Block 1每艘每日平均花費153149美元,維修工作總延誤558天,閒置總天數195天,浪費的資金是1億1532萬1495美元;維吉尼亞級Block 2每艘每日平均花費86133美元,閒置總天數129天,浪費的資金是1111萬1220美元;總計以上,美國核能攻擊潛艦部隊在這10年來,維修工作延誤總天數8472天,閒置天數1891天,浪費15億3442萬396美元的日常維護作業資金。
依照GAO這份報告,雖然過去數年,四家負責維修美國海軍船艦的公營船廠都超量工作,但美國海軍核能攻擊潛艦的維修延遲與閒置情況卻日益惡化。依照GAO這份報告,隨著公營船廠積壓與延遲的核能潛艦維修工作量增加,美國海軍在2018至2023財年將有2.66億美元的操作與支持費用,浪費在不能出海值勤的閒置潛艦上。雖然美國海軍在2018年公布了為時20年、耗資210億美元的SIOP計畫(見下文)來翻新四家公營海軍船廠、提高其產能,然而這遠水救不了近火。 在2018年9月,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主管湯姆斯.摩爾少將(Vice Adm. Thomas Moore)在美國海軍工程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Naval Engineers,ASNE)艦隊維修與更新論壇(Fleet Maintenance and Modernization Symposium)發言表示,民營船廠維修核能攻擊潛艦時遭遇困難;一部份原因是為翻修現役潛艦的工作遠比建造新潛艦困難而複雜,相較於專門從事維修潛艦的公營船廠,民間船廠對此較不擅長。湯姆斯.摩爾少將表示,他們希望能讓民營船廠至少以半常規(semi-regular)的方式來進行潛艦維修,來提高這類工作的效率;這樣,當公營的海軍船廠工作滿檔時,能將一部份潛艦維修工作轉包給民營船廠。此時,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 )已經將幾艘洛杉磯級核能攻擊潛艦的維修合約分包給民間船廠,例如蒙特佩利爾號(USS Montpelier SSN-765)由通用電船(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負責維修,博伊希號( USS Boise SSN-764)、海倫納號(USS Helena SSN-725)、哥倫布號(USS Columbus (SSN-762)的維修工作由杭廷頓.英格斯(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的紐波特紐斯(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造船廠負責。 在2018年12月12日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的聽證會上,美國政府審計組織(GAO)提出另一份關於美國海軍船艦維修狀況的報告,指出2012到2018財年,美國海軍艦隊只有30%的維修工作準時完成,而其餘工程延誤的船艦(包含航空母艦、水面艦、潛艦等)則因為維修延誤而損失總計27000個在海上值勤或訓練的工作天數,而且因等待維修而損失的工作天數年年增高;以2018年內為例,總計在四家公營造船廠以及其他承接維修業務的民營船廠的業務範圍裡,水面艦艇因等待維修而損失4250個工作天,核能攻擊潛艦部隊損失1500天。在2017年10月時,有高達15艘潛艦停航、等著排隊進入船廠維修。由於船廠的維修工作消化不完,有三艘洛杉磯級核能攻擊潛艦的潛航認證在漫長的等待維修期間過期失效,包括聖胡安號( USS San Juan SSN-751)、博伊希號( USS Boise SSN-764)、夏洛特號( USS Charlotte SSN-766);其中,博伊希號已經停役在諾福克等待維修長達四年,其潛航認證在2017年失效。美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Vic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比爾.莫爾上將(Adm. Bill Moran )在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接受質詢時進一步表示,這些都是長年存在的問題,因為主要負責維修船艦的公營船廠業務早已飽和,優先維修順序又給了逐漸老化的彈道飛彈潛艦部隊以及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導致核能攻擊潛艦部隊的維修工作受到排擠。前述三艘核能攻擊潛艦 排定在2019年初進塢,其中博伊希號排定在2019年1月進入民營紐波特紐斯(New Port News)的船塢維修,聖胡安號與夏洛特號則預定在2019年2月進塢 ;然而,實際上博伊希號在2019年內都無法排入紐波特紐斯船廠,只能繼續停泊在諾福克,維修工作進一步推遲到2020年。比爾.莫爾上將在聽證會中表示,由於造船廠能量不足、等待維修的船艦過多,美國海軍艦隊可用的船艦數量顯著下滑;美國海軍會更多將核能潛艦維修工作釋出給民間船廠,以分攤公營船廠壓力、減緩過多艦艇卡著等待維修的問題。GAO官員 John Pendleton在聽證會中表示,短期內大量船艦停航等待維修的情況根本無從改善。 以博伊希號為例,該艦在2015年1月結束前一次戰備部署返航後,原訂在2016財年展開維修週期,然而當時諾福克海軍造船廠(Norfolk Naval Shipyard)忙著為彈道飛彈潛艦進行更換燃料棒工程、航空母艦維修、將除役的核能攻擊潛艦轉為靜態訓練艦(Moored Training Ships)等工程,根本排不上博伊希號的維修。美國海軍轉而設法將博伊希號交給民營的通用電船或紐波特紐斯船廠進行維修,然而這兩個船廠的工作也早已滿檔;而且這兩家民營船廠主要業務是建造新潛艦,對於更複雜的潛艦維修並不像公營船廠熟悉。隨後紐波特紐斯船廠贏得博伊希號的維修合約,但當時該廠正忙於另外兩艘洛杉磯級核能攻擊潛艦海倫納號(USS Helena SSN-725)以及哥倫布號(USS Columbus SSN-762)的維修工程,導致博伊希號的閒置時間進一步延長。原本美國海軍希望紐波特紐斯船廠在2018財年就能展開博伊希號的維修工程,然而依照2017年USNI信息,無論紐波特紐斯或通用電船,在2019財年之前都沒有能量來維修博伊希號。博伊希號在2018年6月18日抵達紐波特紐斯,準備展開25個月週期的延伸工程翻修( extended engineering overhaul),然而隨後因為紐波特紐斯工作滿檔,只好回到諾福克海軍船廠繼續閒置。 美國海軍部長(Secretary of the Navy)李查.斯賓瑟(Richard Spencer)在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海軍正透過釋出更多維修工作給民營船廠來減緩問題,同時設法提升公營船廠效率;此時美國海軍正準備大幅翻新這些公營船廠(其中某些有百年以上的歷史),這些公營船廠基礎設施老舊,且工作模式已經遠遠落後於現代造船產業的科學與工業流程。在聽證會上,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麥可.倫德斯(Mike Rounds)對美國海軍高層表示,必須讓美國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接下來聯邦政府很可能因為因為減赤(例如2013年)而刪減國防開支;麥可.倫德斯在聽證會上對比爾.莫爾上將表示,如果軍方沒有告訴公眾現在海軍面臨資源不足、需要更多資源才能執行國家的任務,美國海軍如何有辦法接著邁向355艘船艦的目標?李查.斯賓瑟則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眾議院已經為海軍翻新船廠的撥款是個至少持續兩年的法案,如果聯邦政府刪除這個項目就是違法犯罪。李查.斯賓瑟表示,綜觀他的軍旅生涯,面對與管理例外似乎是最好的方式(過去美國海軍核子動力船艦的維修工作都由公營船廠負責,大量發包給民營船廠將是個例外);「我們正在學習。修船與造新艦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通用電船以及紐波特紐斯這兩家民營船廠同時要因應每年固定生產兩艘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的要求,在2010年代末還要加入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的生產工作,產能與資源已經相當緊張;這也是民營船廠承擔的潛艦維修工作進度落後的重要原因。 在2019年3月底,主管研究、發展與採辦的美國海軍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James Geurts對美國海軍新聞社(USNI)表示,美國海軍努力改善公營船廠的效率以及民營船廠維修潛艦的業務能力,目標希望到2023年時將美國海軍停航待修的所有核能潛艦都消化完畢。 在2020年1月中旬,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NO)Mike Gilday上將在美國海軍水面艦協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宣布,要在2021財年(20個月時間),將艦隊因為維修工作延誤而損失的海上值勤工作日清零。在近年,因為種種因素(包括工程延後展開、開工後才陸續發現工作量超出預期、訂購的物料延遲交付、人力短缺等),許多艦隊各項維修工作無法如期完工;隨著美國海軍採取改正措施,美國海軍船艦維修工程準時率有回升趨勢。在2018年,美國海軍只有29%的船艦準時完成排定的維修工程,在2019年提高到43%;照這種速率,2020年估計可以有71%的船艦維修工作準時完成。Mike Gilday上將設定的目標是,2020財年船艦因維修延誤而損失的海上作業天數,能比2019財年改善80%,在2021財年實現完全清零(但由於COVID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供應鏈挑戰等問題,這些目標完全無法達成)。 在2020年5月26日,NAVSEA主管湯姆斯.摩爾少將向USNI透露,在諾福克閒置超過四年的博伊希號終於進入紐波特紐斯船廠,即將展開延宕已久的維修工程。湯姆斯.摩爾少將表示,經過海倫納號以及哥倫布號的維修工程後,紐波特紐斯船廠已經更加熟悉現役潛艦的維修工程。湯姆斯.摩爾少將表示,過去紐波特紐斯船廠對於現役船艦複雜維修工程有豐富經驗(包含核子動力航空母艦、潛艦的核燃料再裝填工程),然而近10年該廠結束潛艦維修業務之後,許多專業經驗與能力都流失了。湯姆斯.摩爾少將表示,紐波特紐斯一開始完全低估核能潛艦維修工程的複雜度,展開海倫納號與哥倫布號的維修工程之前,完全沒有向海軍詢問過潛艦維修工程的相關資訊;直到展開工作後,才發現挑戰性遠超過預期,進度嚴重落後。NAVSEA一開始沒預料到紐波特紐斯如此缺乏潛艦維修經驗,而當紐波特紐斯向海軍求救之後,NAVSEA立刻開始提供必要的協助。在過程中,NAVSEA已經將潛艦維修工程、計畫、採辦流程(Submarine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Procurement,SUBMEPP)分享給紐波特紐斯,並且開放樸次茅茲海軍船廠(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的工作流程,包括對潛艦進行一般工程維修(Engineered Overhaul,EOH)的所有計畫流程與事項。NAVSEA也派遣前公營船廠資深主管到紐波特紐斯,協助紐波特紐斯強化船艦監造(Supervisor of Shipbuilding,SUPSHIP)能力,NAVSEA 的潛艦壽期管理組織(NAVSEA 07 submarine lifecycl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也花了不少時間協助紐波特紐斯。NAVSEA協助紐波特紐斯船廠,參考航空母艦的反應器燃料裝填翻修工程(RCOH),為潛艦翻修項目制訂合同、採辦以及計畫等流程。 依照紐波特紐斯船廠發言人Duane Bourne向USNI透露的信息,海倫納號的維修工程可在2020年底完成,而哥倫布號的維修工程則可望在2021年上半完成。海倫納號是在2017年10月展開維修工作,原本是一項塢期六個月的選擇性受限可維護性工程(selected restricted availability),最後卻花費三年,最快2020年第三季才能交付。哥倫布號在2017年6月進入紐波特紐斯船廠展開工程翻修(EOH),原訂是在2019年8月底完成,但最快要到2020年底或2021年初才能完成。藉由前兩艘潛艦的大規模翻修工程,湯姆斯.摩爾少將認為紐波特紐斯對於維修潛艦已經更加上手,在博伊希號的維修工程將表現得更好。湯瑪斯.摩爾少將表示,樸次茅茲海軍船廠(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對潛艦進行EOH工程的工期是25個月;經過海倫納號以及哥倫布號的磨練,湯瑪斯.摩爾少將認為博伊斯號的EOH工程應能在30個月內完成。 湯姆斯.摩爾少將表示,通用電船由於將專注於建造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以及維吉尼亞Block V核能攻擊潛艦的任務,比較不可能承擔太多潛艦維修業務;該廠在2021年11月會展開洛杉磯級的哈特佛號(USS Hartford,SSN-768)的維修工作。此外,民營船廠未來應該不會承擔較老舊的洛杉磯級核能潛艦的維修業務,而是進行較新型、民營船廠較為熟悉的維吉尼亞級,洛杉磯級服役末期的翻修工作就由公營船廠專門負責(如樸次茅茲和諾福克海軍船廠)。 在2017年時,湯瑪斯.摩爾少將向USNI透露,透過各項改進措施(包括增加公營船廠人力、改善工作流程、擴充產能等) ,預估美國海軍潛艦維修工作積壓的問題渴望在2023年解決;而在2020年5月中旬,湯瑪斯.摩爾少將則告訴USNI,希望到2021財年底時,核能潛艦維修工作就沒有任何積壓。而20年期的公營船廠船廠基礎設施完善計畫(Shipyard Infrastructure Optimization Plan,SIOP)也已經上路,需要的總投資約210億美元。在2019年夏季,美國海軍啟動海軍維持海軍維持系統-船廠倡議(Naval Sustainment System-Shipyards,NSS-S initiative)來改善船艦維護支持項目,參考非常成功的海軍維持系統-航空(NSS-Aviation),引進民間廠商長期參與船艦壽期維護。 在2020年9月21日,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 Command)發言人 Colleen O’Rourke表示,博伊希號(USS Boise SSN-764)的翻修工作的初期計畫以及工程的費用估算已經出爐,約需3.518億美元,該艦從2020年稍早進入HII集團紐波特紐斯船廠的船塢進行評估;而完整的輪機/機電翻修工程的合約仍在商議,包含核子推進系統的仔細維修以及升級工作。到此時,博伊希號翻修工作已經確認的額度約3.55億美元,包含各種已經頒佈合同的先期計畫項目,翻修工程預計在2023年5月完成,距離博伊希號2015年完成前一次部署離開作戰序列有八年之久。Colleen O’Rourke表示,最初博伊希號翻修工作預估是25個月,但實際上應該要花費更久。博伊希號翻修工作的合約經費會從2020財年的作業維修項目(Operations & Maintenance)開始編列。不過實際上,隨後由於COVID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供應鏈問題,加上船廠業務繁忙,博伊希號仍繼續在紐波特紐斯船廠閒置,直到2024年2月下旬才正式簽署維護工作的合約。在2024年2月23日,新港紐斯造船廠正式獲得總值11.7億美元合約修正,展開博伊希號的翻修工作,合約包括維護與翻新船艦結構、水櫃、推進系統、機電系統輔助系統、內部裝修等;如果所有選項都執行,合約總值會達到12億3831萬2189美元。維修工作在新港紐斯位於維吉尼亞州的船廠展開,預計2029年9月完成,無論是合約工期跟成本都比先前的估算大幅增加。
在2020年10月中旬,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主管Bill
Galinis少將表示,2019財年內美國海軍艦隊因為船艦維修延誤而損失的海上值勤天數是7000天,2020財年內大幅降到1100天。NAVSEA改善船艦維修狀況的一大努力是從水面艦民間製造商、海上系統承包商以及負責維修的公營船廠落實執行到計畫(Perform
to
Plan,P2P),仔細分析船艦維修活動每個環節的資料,找出造成延誤的原因,然後制訂改進方案(包含制訂計畫、材料供應、管理方式等方面)。依照P2P程序分析過去船艦維修工作的資料,美國海軍往往在船艦維修週期工作中排入太多工作,而給民間承包商的工期卻太短,導致根本無法如期完工,而且許多必須照順序一一完工的關鍵工作,根本沒有仔細將施工週期加入時程裡。在2019到2020財年,美國海軍建立了維修工期計分卡3.0(Availability
Duration Scorecard
3.0)制度,蒐集並分析各項數據,並制訂改進措施。除此之外,美國海軍公營船廠另一改進關鍵,是參考海軍航空單位(NSS
Aviation)的作法,引進固定的第三方機構來審視評估船艦維修工作的流程,從船塢到每個車間(在NSS
Aviation努力下,此時美國海軍航空單位艦載機可作戰比例達80%以上,2019年同期只有40~50%)。 此外,2020年肆虐全美的COVID19疫情也對船廠、承包商的工作造成影響。Galinis少將表示,在疫情期間,公營船廠大多數時間約有90%的人正常工作,低點約在88%;而在意情爆發之前,通常有94%的人員在工作,低點約是92%。每個公營船廠以及海軍中繼維護設施(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Facility)受益情衝擊程度不一,較大的諾福克海軍船廠(Norfolk Naval Shipyard)、普吉灣海軍船廠(Puget Sound Naval Shipyard)受衝擊比較廣泛,較小的樸次茅茲海軍船廠(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珍珠港海軍船廠(Pearl Harbor Naval Shipyard)情況比較好。民營船廠方面,各船廠受的衝擊不一,Galinis少將表示船廠人員上工比率大約在80~90%之間。 在2020年9月17日,洛杉磯級核能攻擊潛艦哈福特號(USS Hartford,SSN-768)在美國海軍位於格魯頓的紐倫敦基地( New London,Groton)完成例行維護保養作業,隨後該艦前往通用電船進行進一步的翻修工程。在2021年7月下旬,通用電船總裁Kevin Graney接受防務新聞(Defense News)訪問時表示,此時哈福特號已經在通用電船位於康迺迪克(Connecticut)的船塢進行翻修工作;實際展開工程前,前期的規劃進行了一年,包括各個先後執行的項目、人力以及資源的調配等(一個以建造新艦為主的船廠接手維修工作,許多工作流程都大不相同)。
在2022年2月16日WEST
2022會議中,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潛艦指揮官傑佛瑞.傑布隆少將(Rear Adm. Jeffrey
Jablon)表示,此時美國海軍現役核能攻擊潛艦數量僅有47艘,比起前一年(2021年)秋季的50艘進一步降低;這主要是因為有核能攻擊潛艦照原訂計畫除役,而船廠交付新潛艦則發生延遲。除了現役潛艦數量下滑之外,由於公營船廠維修工作積壓,停役潛艦閒置等待進入船塢維修,導致美國潛艦部隊在2021財年損失總計約1500個在海上值勤天數(相當於一年內少掉四艘核能攻擊潛艦),比起2016財年的360天惡化許多;此外,在船廠中維修的攻擊潛艦所花費的期程也比原訂計畫長得多,工期延長的總時數相當於讓美國海軍在2021財年內少掉3.5艘攻擊潛艦;總計因為停航等待進廠加上船廠工期延長,使美國海軍在2021財年等於憑空少掉7.5艘攻擊潛艦。雖然潛艦數量減少,佛瑞.傑布隆少將表示美國海軍在2021財年仍完成了原訂的全部作業勤務,讓所有潛艦處於備便作戰並滿足海軍作戰指揮官的所有需求;然而,以較少的潛艦數量完成原訂所有作戰勤務,代價是減少在海上進行戰術發展/演練的時間,以及潛艦指揮官於潛艦部署期間能自行支配的訓練時間,且潛艦部隊參謀必須投入更多努力才能用較少的兵力完成所有作戰任務需求。 在2022年9月20日美國海軍工程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Naval Engineers)的艦隊維修與現代化論壇(Fleet Maintenance and Modernization Symposium)年會上,強納桑.盧克少將(Rear Adm. Jonathan Rucker)表示,此時美國海軍總計50艘現役核能攻擊潛艦裡,有18艘在維修狀態,這個比例實在太高。而比爾.葛林尼斯中將(Vice Adm. Bill Galinis)表示,過去10年內,只有20到30%的核能潛艦維修工作能準時完工。依照記錄,負責維修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與潛艦的四家公營船廠,維修核能彈道飛彈潛艦(第一優先)與航空母艦(第二優先)的工程準時比率已經有改善,然而四家公營船廠此時短缺約1000名工作人力,這對於優先順序較低的核能攻擊潛艦(排在彈道飛彈潛艦與航空母艦之後)維修工作衝擊很大。比爾.葛林尼中將斯表示,平均而言,水面船艦的非計畫性維修工作量約10%,航空母艦則提高到22%,而潛艦更達到近30%。依照政府審計組織(GAO)報告,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的維修工作平均比原訂期程落後高達九個月,洛杉磯級則洋八面臨4.5個月的落後;這些核能潛艦比原計畫更晚才回到艦隊,意味錯過許多原訂的部署天數。在年會上,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負責主管業界活動(含管理四家公營船廠)的副司令史考特.布朗少將(Rear Adm. Scott Brown)表示,美國海軍先前並沒有為維吉尼亞級的壽期維護工作訂購料件庫存,後果就是當維吉尼亞級陸續到了計畫性維護的時間,維修所需的料件庫存卻不存在,這自然使工期大幅落後(由於全球供應鏈吃緊,某些案例料件從訂購到交付,最長需要等待二年);比爾.葛林尼斯中將表示,維吉尼亞級潛艦項目沒有足夠的投資,逐年訂購累積備料,近年美國海軍只編列每年後勤料件需求的40~50%預算,這導致維吉尼亞級的維修工作出現大量積壓,往往必須「挖東牆捕西牆」、從其他同型艦拆料件來完成維修工作。比爾.葛林尼斯中將也透露,維吉尼亞級核能潛艦的可獲得性週期工作中,人時需求明顯成長,美國海軍正在研究員因。 在2022年11月美國海軍潛艦聯盟(Naval Submarine League)年會中,美國海軍少將強納桑.盧克表示,海軍潛艦維修工作大幅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現有的採辦策略所致;在2022財年,美國海軍進行維修的核能攻擊潛艦,累積的進度落後達1100天,不過已經比2019財年的1500~1600工作天落後改善了。潛艦進行計畫性維修時,開始工作之後會陸續發現許多額外的工作需求,並不在事前計畫中;根據統計,美國海軍核能潛艦維修期間增加的非計畫工作量,高達總工作量的30%,遠超過一般業界的10%。美國海軍在船艦可獲得性維護週期工作時,事先只會編列所需原物料的40~50%,其餘則是在維修工程展開、工作人員實地評估潛艦情況,列出需要的工作事項(此時就會多出許多非計畫性需求)之後,才依照修正後的計畫進行採辦。在實際維修工作中,許多被視為「不確定」(contingent)、要等現場評估之後才列出需求並採辦原物料的品項,實際上每次潛艦維修工工程都會遇到。 也因此,相當比重的原物料都是在維修工作展開後才能採辦,採辦得太晚,也導致在船塢裡維修的潛艦往往花費比原訂常得多的時間等待料件;而這在潛艦維修中非計畫工作比例很高的情況下,情況變得更為明顯。因此,如果一開始就將這些工作項目視為必然發生而提前採辦備料,就可以加快工作期程、減少開工後的額外待料時間。強納桑.盧克少將表示,美國海軍打算在2026財年起採用這項新的採辦策略,預計該財年底就能將積壓的潛艦維修工作「清零」。 在2023年1月27日,美國海軍宣布,四座用於海軍維修船艦與潛艦的船塢暫時關閉進行緊急強化,因為評估認為萬一潛艦在這些船塢維修時發生大地震,潛艦與人員的安全性堪慮。這四座乾塢中,三座位於華盛頓州布雷莫頓(Bremerton)的普吉灣海軍船廠及船艦中繼維修設施(Puget Sound Naval Shipyard & 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Facility),分別是1940年代建造的第四與第五號乾塢(Dry Dock 4/ Dry Dock 5)以及用於維修航空母艦的第六號乾塢(Dry Dock 6,1962年啟用);而第四座則是位於班加(Bangor)潛艦基地的三叉戟彈道飛彈整修設施(Trident Refit Facility)的三角碼頭(delta pier)。緊急強化工程包括在乾塢外牆內部安裝固定錨來強化結構完整性,此外更新現有的緊急應變計畫,並增加對於正在船塢內工作的人員的預警提示系統。這些乾塢暫時關閉,導致美國海軍已經吃緊的潛艦維修工作更雪上加霜。不過依照隨後的評估,普吉灣海軍船廠第六號乾塢因為之後就會進行現代化工程,加上主要用來維護航空母艦,尺寸跟構型跟潛艦乾塢不同,所以不需要進行緊急強化工程。在2023年3月28日參議院國防撥款子委員會(Senate Appropriations Defense Subcommittee)聽證會上,美國海軍部長麥可.吉拉迪表示,普吉灣設施的強化會著重在處理潛艦核反應器的位置,其中一座應會在4月恢復使用,一座在5月恢復使用;而班加基地的三叉戟彈道飛彈整修設施,是這幾座設施中最昂貴的一座,預計在6月恢復使用。 依照國會研究處(CRS)海軍分析家Ronald O’Rourke在2023年7月6日的報告,在這一年,美國海軍49艘現役核子動力攻擊潛艦中,有18艘處於停役維修或等待維修,比例將近40%;在2017年,美國海軍有28%的現役核子攻擊潛艦停役待修,而到2022年升高為33%,這些數字都遠比理想中的20%高出太多。對於這些分析,海上系統司令部(The 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的回覆是由於計畫、資材可獲得性以及船廠執行等方面的差勁表現,導致核子潛艦維修工作大大延遲與積壓。 GAO發言人Chuck Young表示,由於船廠設施老舊、佈局先天不足,無法滿足海軍艦隊維修需求可說是毫不意外;即便此時美國四個公營船廠已經進入20年翻修計畫(見下文)的第五年(2018年開始),仍然無法對船艦維修工作提出可靠的時程與成本估計。依照2022年政府審計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報告,從2008到2018年這10年間,由於海軍船廠維修工作的延誤,美國海軍艦隊比原訂計畫損失共10363個海上工作天。 在2023年11月7日,美國海軍攻擊潛艦項目主管強納桑.盧克少將(Rear Adm. Jonathan Rucker)在潛艦論壇年會(Naval Submarine League symposium)透露,美國海軍將在2024年初期正式授出博伊希號( USS Boise SSN-764)的翻修合約,此時正與紐波特紐斯船廠擬定合約期程以及工作計畫,確保博伊希號能在正確的時程內重回艦隊。博伊希號在2015年結束前一輪部署後,因為公營諾福克海軍船廠排程爆滿,始終無法進行排定的整修,閒置期間該艦的潛航認證在2017年失效;隨後美國海軍打算將該艦維修工作發包給民營的紐波特紐斯,並在2020年轉移到紐波特紐斯,但同樣因為紐波特紐斯滿檔、COVID19疫情以及供應鏈等問題,所以該艦在紐波特紐斯繼續閒置。在2019財年時,美國海軍攻擊潛艦部隊維修工作天數落後大致是1500至1600天,到2022財年時是1100天,降低了30%,過去一年則維持相同水平;此時美國海軍目標目標到2026財年時,維修工作落後的天數希望能縮減到700天。另外,去年與今年攻擊核潛艦展開可獲得性維修週期時,資材備便率僅有40~50%,而在國會協助強化供應鏈之下,美國海軍目標是在2026財年將這個數字提高到96%。而關於攻擊核潛艦的堪用率,此時大約在64%到67%之間。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關於表示,過去10年間,只有20~30%的攻擊潛艦維修工作能在預定期程內完成。 依照2023年11月21日防務新聞報導,從2023年5月起,美國核子攻擊潛艦部隊妥善率從原先60%增加到66%,而拜登政府在2024財年又增加34億美元挹注,目標是在2028年使攻擊潛艦妥善率增加到80%。 美國海軍2017到2036年潛艦造艦需求以及潛艦產業產能差距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美國海軍核能潛艦產量大幅放緩。從1997到2016年,美國核能潛艦產業平均每年只交付0.8艘潛艦給美國海軍(海狼級與維吉尼亞級),產量跌幅比先前高達80%,其間海軍有幾年之內完全沒有採購任何潛艦;在這段時間內,美國核能潛艦產業失去了大量的承包商與人員。 在2019年9月中旬,通用電船戰略項目總監(the director of strategic planning)Tom Plante在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的訪問報導中表示,美國兩大核能潛艦承包商通用電船(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 GDEB)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ewport News)在1977到1996年向美國海軍交付了62艘洛杉磯級核能攻擊潛艦以及17艘俄亥俄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總數18艘),總噸數76萬7250噸,平均每年交付4.2艘潛艦給美國海軍;這段期間是美國海軍潛艦需求增加、潛艦產業擴張產能的繁榮時期。依照2017年的前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執行長John Casey在證詞,冷戰高峰期間,美國境內有17000家潛艦產業的供應商。 而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核能潛艦產量大幅放緩,後繼的核子攻擊與核子彈道飛彈潛艦計畫都沒有即時接上;原本打算接替洛杉磯級的海狼級核能攻擊潛艦幾乎完全被刪除(最後只勉強建造三艘),接下來的NSSN核子攻擊潛艦項目(後來成為維吉尼亞級)無論是進度與生產速率,也都完全跟不上日後洛杉磯級屆齡除役的速率。從海狼級停產到維吉尼亞核能攻擊潛艦前期,美國海軍只以最低限度的訂購量,維持潛艦產線不至於中斷。自1997年至2016年,美國潛艦產業平均每年只交付0.8艘潛艦給美國海軍(3艘海狼級與13艘維吉尼亞級),相較於1977到1996年期間的產量,跌幅高達80%,且海軍有幾年之內完全沒有採購任何潛艦。從最後一艘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潛艦出廠到美國海軍展開新一代核子彈道飛彈潛艦,中間幾乎算是中斷了一代。 1990年代以來核能潛艦產量的巨大斷層,讓美國潛艦產業大量廠商不是關門就是萎縮,熟練的工作人員也大幅度流失。等到2010年代因應洛杉磯級核能潛艦和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潛艦退役潮的來臨,美國海軍吃力地推動每年至少建造兩艘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的計畫,並在2010年代末期同時加入哥倫比亞級(Columbia class)核能彈道飛彈潛艦,但此時美國核能潛艦產業的能量遠不到冷戰後期的水平。雖然此時美國潛艦相關廠商開始擴充產能,擴大招募新進人員,但這些生手都需要時間累積學習曲線;在新手比例與生產壓力同時增加的情況下,潛艦生產工作也難免產生更多的失誤與延遲。 到2010年代末期,美國境內的核能潛艦產業只剩3500家供應商,其中324家被美國海軍列為潛艦項目的關鍵(critical)供應商,工作能量與質量被美國海軍密切監控。現階段美國潛艦產業裡,80%的廠商是單一供貨來源,這使美國海軍若要提高潛艦總產能變得更為困難。而接下來20年(2017到2036年)美國海軍潛艦建造需求比前一個20年(1997到2016年)增加250%,平均每年必須交付2.3艘;更糟的是接下來美國潛艦產業要建造的,是增加了84英尺長VPM艙段的維吉尼亞Block V核能攻擊潛艦,以及排水量比維吉尼亞Block V大超過一倍的哥倫比亞級,這兩者的工作量都比先前的早期維吉尼亞級(Block 1~4)大得多,使美國潛艦產業的產能更為吃緊,而且任何犯錯都更容易直接與間接地產生連鎖效應,衝擊已經十分緊張的潛艦生產進度。 從2011財年起,美國海軍就以每年兩艘的速率訂購維吉尼亞級,這對造船廠與相關供應商的產能夠成挑戰。美國海軍還預定即便開始訂購哥倫比亞級(Columbia class)核能彈道飛彈潛艦(預定2021財年編列首艦),也要持續維持每年編列兩艘核能攻擊潛艦。為了擴充產能滿足美國海軍建造潛艦的需要,通用電船與紐波特紐斯都持續雇用新進造船工人,這意味著總有新手投入核能潛艦的建造工程,導致工作團隊整體經驗相對下降,提高了施工質量出問題、需要返工的機率。 事實上,依照2018年初的估計,即便美國在這段期間維持每年編列兩艘維吉尼亞級,開始建造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之後仍維持每年編列兩艘的速率建造核能攻擊潛艦,美國海軍核能潛艦總數到2030年代還是會來到42艘的低谷(2019財年時約52艘),之後才會陸續回升,直到2046財年以後才有可能達到美國海軍要求的66艘核能攻擊潛艦。
此時,美國海軍除了必須維持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加速生產(每財年起碼二艘)之外,同時間又要開始優先度高的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計畫(在2020年進入全速建造階段,美國海軍希望首艦能在2027財年成軍),這讓美國潛艦產業飽受壓力。美國海軍潛艦退役軍官、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專家Bryan
Clark表,美國核能潛艦產業鏈許多供應環節裡,只有單一供應商要同時為維吉尼亞級與哥倫比亞級項目供貨,尤其是維吉尼亞級與哥倫比亞級將有許多共通部件,進而加劇這種現象;屆時,供應商產能將不勝負荷,拖累這兩個核能潛艦項目的進度。此外,1990年代初冷戰結束之際,美國海軍大幅刪減核能潛艦訂單,原訂生產29艘的海狼級核能攻擊潛艦幾乎全數刪除(最後只建造3艘),嚴重影響美國潛艦產業,大量有經驗的工人流失,許多次供應商倒閉;日後美國海軍開始生產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時,就發生不少問題。基於這個前例,即便現階段訂單的增加,美國核能潛艦業界廠商還是擔心歷史重演,因而不願意耗資擴充產能,進而使得美國海軍無法達到期望的核能潛艦生產速率。
在2019年8月19日,即將卸任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CNO)約翰.李查森上將(Adm. John Richardson)接受接防衛新聞(Defense News)訪問時表示,此時美國潛艦建造廠商和供應商面臨巨大的壓力,造船廠人員流動是造成進度延遲的原因之一。哥倫比亞級潛艦項目面臨承包商發生失誤(如BWXT生產彈道飛彈發射管時的焊接錯誤)等情況,已經侵蝕了哥倫比亞級項目的時程餘裕;而勞動力問題(新進人員來不及傳承而資深員工已經退休)有可能在這個項目於2020年進入實質建造之前,就把原訂的計畫時程破壞掉(原訂首艘在2031年展開戰略威懾巡航)。 約翰.李查森上將表示,此時哥倫比亞級項目大致按計畫進行,但容錯空間非常有限;美國海軍在計畫階段盡量地設法創造與預留餘裕,但許多預留的彈性都被意想不到的東西消耗掉,已經失去了許多容許犯錯的空間。 約翰.李查森表示,美國海軍曾以「雙峰駱駝」(two-hump camel)來描述造船廠勞動力的統計,分成美蘇冷戰期間的員工,以及後911事件時代的人們,「此時冷戰時代的那個駝峰已經消失了」。不過,儘管目前產業正經歷一些困難,這個過程卻正在教育與訓練全新一代的勞動力。雖然此時潛艦生產工作的確發生一些技術問題,包括焊接和其他技術等,這些都會隨著新勞工經驗逐漸成長而獲得解決。「雖然中間會有學習曲線,但我寧願現在就去從事這些工作並進行學習,而非等到以後」。此時,美國潛艦產業不僅面臨新造潛艦工作量大增,增加產能而雇用新人但仍在學習曲線之中,使得品質降低、犯錯率增加;甚至原本負責維修現役潛艦的國營船廠早已飽和,海軍不得不讓民間船廠分攤更多潛艦維修工作,但這並非民間船廠擅長,而且與新造潛艦項目爭奪已經很吃緊的資源(人力與設備)。 在2021年7月下旬,通用電船總裁Kevin Graney接受防務新聞(Defense News)訪問時表示,美國潛艦工業已經準備好支持美國海軍潛艦部隊的擴張,包括每年穩定開工建造兩艘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的前提下,同時建造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另外加上分擔現役核能潛艦進塢維修工作。然而,前提是美國海軍潛艦項目必須穩定地挹注資金,每個造艦計畫必須順暢銜接;否則,如果前、後兩個造艦計畫如果中間產生斷層(一如1990年代的情況),產業鏈的廠商就不得不解雇員工,等新潛艦項目展開時才重新招聘,如此計畫時程、預算控制等等肯定會大受影響。 在2022年10月底的美國海軍潛艦聯盟(Naval Submarine League)年度論壇上,美國海軍戰略潛艦項目主管帕帕諾少將(Rear Adm. Scott Pappano)表示,美國海軍與造船廠接下來需要擴充約10000名工人,才能滿足建造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時,同時維持每年交付兩艘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的需求。帕帕諾少將表示,最初哥倫比亞級項目的建造計畫預留了六個月的餘裕(首艦預定2030年10月展開第一次戰略威懾巡航),但由於COVID19疫情造成的衝擊,以及通用電船、紐波特紐斯首次引進全數位化設計流程造成的初期適應問題,導致建造計畫餘裕目前消耗到只剩一個月。 在2024年4月2日,USNI新聞報導,依照卡洛斯.狄.托羅下令進行的45天美國造艦產業現況評估報告的曝光內容,海軍承認正在建造的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 CVN-80)、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首艦哥倫比亞號、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以及星座級飛彈巡防艦項目都發生延誤,主要原因包括供應鏈問題、船廠熟練工人短缺、首艦設計成熟度問題。其中,哥倫比亞號可能面臨12至16個月的延期;攻擊潛艦方面,維吉尼亞級Block V延期可能達3年,維吉尼亞Block IV面臨的延誤約2年。 在2024年3月出爐的美國海軍2025財年預算申請中,只要求採辦一艘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Block VI首艦),中斷了過去數年維持每財年兩艘的節奏。同時,海軍預算申請包括價值相當於一艘潛艦的先期採辦物料, 以維持潛艦供應鏈的生產。這項決定是海軍部以及五角大廈前一年就形成的默契,因為美國兩個潛艦供應商GDEB與新港紐斯的產能,無法跟上美國海軍每年建造兩艘的節奏,遑論同時要滿足AUKUS聯盟承諾供應澳洲核子潛艦的需求(美國船廠需每年建造2.33艘)。雖然2025財年僅編列1艘核能攻擊潛艦,但對於擴張潛艦產業基礎的預算則大幅增加;前一財年(2024財年)的未來國防計畫(FYDP)預估2025財年為潛艦產業基礎編列24億美元,而在2025財年預算申請時,除了原申請預算之外還進一步追加88億美元。美國海軍主管預算的助理部長班.雷諾德少將(Rear Adm. Ben Reynolds)在2024年3月8日透露,2025財年會編列39億美元預算用來維繫與擴充美國潛艦產業基礎,協助供應鏈廠商招募與訓練足夠人員、擴充廠房與生產設施、投資建立新廠房等等。 在2024年4月17日,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海權子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sea power panel)聽證會上,代表康乃狄克州的民主黨籍眾議員喬.柯特尼(Joe Courtney)表示,將會拒絕美國海軍這種「投資潛艦產業基礎(Submarine Industrial Base,SIB)可以取代訂單和業務的一致需求」的「象牙塔理論」。 喬.柯特尼表示,他拒絕接受海軍對於2025財年不需要買第二艘潛艦的理由,這兩個理由分別是:少買一艘潛艦能藉由增加先期採辦經費(AP)以及擴充潛艦產業基礎(SIB)的經費補償,以及目前潛艦建造工作有大量積壓,減少採辦正好讓通用電船及其供應鏈追上進度。 關於改善SIB(協助船廠擴充設施與軟硬體、招募與訓練更多員工等,提高產能以及效率),喬.柯特尼表示歡迎任何SIB資金,但「這不能付帳單」。喬.柯特尼向防務新聞記者解釋,仔細分析這些SIB資金組成,會發現有相當一部份並不會直接進入潛艦製造環節(例如包括潛艦維修的部分);而SIB資金只針對特定環節的廠商,而不是平均地分配給整個造艦產業基礎 ;例如,某些經營良好、準時交付的承包商,將完全不會獲得SIB資金的補助,他們只有從船廠獲得的實際造艦訂單才能獲得生意。 類似原理也在先期採辦(AP)經費,海軍在2025財年為攻擊潛艦項目申請73億美元,其中36億美元採辦一艘攻擊潛艦,另外37億美元為預定2026與2027財年訂購的攻擊潛艦進行先期採辦;喬.柯特尼表示,潛艦供應鏈上並非每一家供應商都在先期採辦備料的範圍裡,許多公司直到美國海軍正式編列建造船艦(預算全額到位)時才會接到訂單。因此,如果照海軍的預算計畫刪減潛艦採辦數量,不在AP範圍的廠商業務量就會減半,沒在SIB改善經費範圍的廠商也無法受惠。 喬.柯特尼對記者表示,今年(2024年)美國海軍正在預計接收三艘維吉尼亞級潛艦的路上,因此業界實際上的工作積壓並不會像COVID19疫情時期那樣多;喬.柯特尼在聽證會上表示,雖然造艦業在疫情期間受到重擊,但並沒有停滯,而是正在復甦;既然業界基礎正從疫情中恢復、工作人數以及留職率都在成長,則產出自然會增加。 在本場聽證會之前,喬.柯特尼已經向其他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HASC)成員傳遞一份三頁的備忘錄,列舉疫情之後潛艦產業基礎恢復的進度,解釋為何潛艦業界需要持續每年建造2艘攻擊潛艦,以維持復甦的力道而不受干擾。喬.柯特尼在備忘錄中,指出,通用電船在2023年內招募了5300名新員工,在2024年目標則是再招募5200名;而新港紐斯(New Port News)在2022至2023年招募了8300名新員工。而潛艦建造速率也從每年1.2艘增加到每年1.4艘;而船廠投資建造的新廠房產線也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因此,喬.柯特尼認為,如果以「造艦產業正在掙扎,所以無法在2025財年建造第二艘潛艦」,對船廠來說是「向後看」而非「向前看」。 喬.柯特尼也表示,他們的確看到潛艦交艦延遲,但這些潛艦在驗收測試時都是「高分過關」,建造質量優異。此外,喬.柯特尼也引述澳洲官員,如果美國在2025財年只購買一艘攻擊潛艦,連鎖效應就會影響到AUKUS協議中美國對澳洲提供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在2030年代至少三艘)的承諾。 當然,受限於財政責任法案的國防預算額度上限,喬.柯特尼以及他的支持者想把採辦第二艘攻擊潛艦加回預算中,將非常困難,必須砍掉其他項目;喬.柯特尼告訴記者,對於如何挪出預算空間給第二艘核子攻擊潛艦,他沒有任何腹案。 在2024年11月在華盛頓舉行的海軍潛艦聯盟(Naval Submarine League)年會上,美國海軍核子攻擊潛艦項目主管瓊.盧克少將(Rear Adm. Jon Rucker)表示,過去數年來美國潛艦業界每年完成的核子攻擊潛艦數量長期在1.1至1.2艘之間盤旋,原因包括業界面臨原物料供應等挑戰;早先美國海軍在2024年結束的目標是將攻擊潛艦產量增加到平均每年1.5艘,最低門檻也要到1.3艘;而此時看來,業界無法達成每年1.3艘的門檻值,最後會在接近的數字。美國海軍原訂在2028年達成每年建造2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與1艘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而核子攻擊潛艦產量最後能進一步提高到每年2.33艘,以在滿足美國海軍數量需求的情況下再為澳洲提供核子攻擊潛艦;瓊.盧克少將也向媒體透露,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整個潛艦業界必須在接下來10年內,每年招募14000名人員(考慮到現有人員的流動)來建造新潛艦以及維修潛艦艦隊。
海軍船廠擴充與翻新 在2018年春季,美國海軍宣佈啟動船廠基礎設施最佳化計畫(Shipyard Infra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ogram,SIOP),擴充公營船廠的產能、解決核子動力潛艦維修工作積壓延誤的問題,並且能處理未來更大型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與潛艦(如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以及維吉尼亞Block V核能攻擊潛艦)。SIOP打算以20年的時間投資250億美元,翻新美國海軍現有四個公營造船廠的基礎設施以及工作流程,包括緬因海軍造船廠(Naval Shipyard , Maine)、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造船廠(Norfolk Naval Shipyard, Virginia)、華盛頓州的普吉灣海軍造船廠及中介維修設施(Puget Sound Naval Shipyard and 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Facility,Washington),以及夏威夷州的珍珠港海軍造船廠及中介維修設施(Pearl Harbor Naval Shipyard and 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Facility, Hawaii)。250億美元預算中,包括80億美元建造新船塢取代舊塢、30億美元翻新修造工具以及140億美元翻新基礎設施。此前,美國海軍已經有將近70年沒有建造新船塢,各公營船廠的船塢平均已經使用超過60年。在過去,每個公營船廠自己制訂自己的效能改善與翻新計畫,而美國海軍在2018年設立的SIOP項目辦公室則是整合所有公營船廠的升級活動。 部分美國議員認為,美國海軍需要投資更多在翻新擴充修造基礎設施上,而且需要加快;除了擴充基礎設施之外,還要更仰賴民營造船廠來為日後擴充的核能潛艦部隊提供維修支持。在2021年3月,一些美國眾議員催促美國海軍加速SIOP計畫,使期程加快5到10年。在2020年7月底,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Maiya Clark公布一項關於SIOP的研究報告,認為就算SIOP執行一切順利,也沒能顯著擴充公營船廠能量,甚至支持現有的艦隊都捉襟見肘;此報告結論指出,雖然SIOP能顯著改善當前公營船廠的嚴重工作積壓(當時有68個船艦維修工作重大節點延誤,SIOP升級後的能量可望能彌補其中67個),但沒有足夠餘裕去應付非計畫性的緊急維修工作,或者支持將來規模可能擴充的核能潛艦部隊。 在2021年10月底,美國眾議院武裝部隊整備子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readiness subcommittee)主席、共和黨議員John Garamendi批評美國海軍,並沒有為SIOP的先期計畫以及船塢整備工作提供足夠經費(2022財年預算中的未撥款優先清單中,包括2.25億美元在SIOP項目之下的第一個船塢整備計畫)。在2021年9月30日,美國海軍向眾議院提交五年期的近期海軍船塢改進計畫以及相關努力,打算在接下來五個財年投資42億美元,主要用於翻新船塢,優先程度高於流程優化的計畫。此報告提到樸次茅茲海軍造船廠近四年的升級努力(該廠是第一個自主進行升級的公營船廠);該廠早就在規劃這些升級項目,並且併入SIOP項目,此時該廠正在升級二號船塢(Dry Dock 2)。樸次茅茲海軍船廠過去20年一點一滴自主改進流程與設施的經驗,顯示光靠一間運作中的船廠的自身努力想要升級,是事倍功半。緬因州的海軍船廠作為核能潛艦維修的場地,一直都有潛艦進塢維修,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沒有空檔能進行升級。 2021年9月:海軍重整潛艦事務組織
在2021年9月底,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重新組織了關於潛艦的事業機構。原本建造潛艦的相關業務由潛艦項目執行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for Submarines,PEO Subs)負責,SEA 07項目執行辦公室來監管現役潛艦艦隊維運與訓練、水下特戰任務系統(如海豹小組輸泳系統)以及潛艦安全(SUBSAFE)等,包含潛艦維護/工程/計畫/採辦執行辦公室(Submarine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Procurement,SUBMEPP);此外,還有專職負責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的項目辦公室(PEO Columbia),負責維運等。而新的架構則重整為三個專案辦公室,分別是彈道飛彈潛艦執行辦公室(PEO SSBN)、核能攻擊潛艦專案辦公室(PEO SSN)以及水下作戰系統項目執行辦公室(PEO Undersea Warfare Systems),每個項目執行辦公室業務如下:
而對於更舊的洛杉磯級核能攻擊潛艦,先前紐波特紐斯以及通用電船都曾協助海軍執行洛杉磯級的深度維修工作,但往往效率不彰,工作量被嚴重低估,時程大幅落後;原因包括這這兩家民間船廠維修現役核能潛艦的經驗早已流失,且洛杉磯級的建造工作早在1990年代完成,相關經驗早已失傳。Jay Stefany表示,美國海軍之後可能只讓兩家民間船廠參與維吉尼亞級的維修工作,而洛杉磯級剩餘役期的維護工作都集中在海軍的四家公營造船廠進行。 美國擴大核潛艦產能 總計2018到2022財年,美國海軍投資超過10億美元給兩家建造核子動力廠商(通用電船與紐波特紐斯)以及上千家供應鏈廠商用來擴大產能。在2024財年預算申請中,美國海軍為船廠基礎設施改善計畫(Shipyard Infra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ogram,SIOP)申請27億美元,包括為四家公營船廠進行翻修與設施現代化,比2023財年的預算申請增加47%(約增加9億美元)。其中,為珍珠港海軍造船廠(Pearl Harbor Naval Shipyard)與中繼維修中心(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Facility)建造新船塢取代舊塢共編列13億美元,為樸次茅茲海軍造船廠(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船塢翻修擴充編列5.45億美元;諾福克海軍造船廠(Norfolk Naval Shipyard)編列設計與規劃預算1.45億美元,為乾塢海水系統編列8100萬美元,為船塢電子設備編列1.95億美元。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包括投資5.41億美元發展潛艦供應商,此外2.07億美元用來協助培訓更多潛艦製造工人。通用電船在2023年時有19000名員工,在2022年招募了3700名新員工,在2023年更需要招募5750名員工,使潛艦工作人力達到22000人,以因應同時建造維吉尼亞級與哥倫比亞級的需求。 在2023年7月中旬,美國參議院提出2023年國務院授權法案(State Department Authorization Act of 2023),批准將兩艘美國海軍現役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艦移交澳洲,並透過海外軍售管道(FMS)向澳洲出售一艘(新造艦);然而,無論是移交美國海軍現役潛艦或者建造新艦,全部都是美國海軍本身需要的潛艦兵力,因為現在美國核潛艦工業產能連滿足美國自身需求(每年建造2艘)都達不到,此時就向澳洲提供維吉尼亞級潛艦,等於同時削弱美國海軍現役潛艦部隊。依照此時美國海軍潛艦產業產量(平均每年完成1.2艘),向澳大利亞提供三艘就相當於起碼兩年內美國自己不建造任何新的攻擊核潛艦,但同時間屆齡的舊艦依舊汰除。
在2023年7月26日,以代表密西西比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羅傑.威克(Roger
Wicker)為首的10位美國參議員聯名向白宮提出公開信,呼籲提高美國核潛艦工業產能,每年至少能確保生產2.5艘維吉尼亞級潛艦,如此才能同時滿足美國本身以及澳-英-美同盟(AUKUS)的需求。信中提到,依照AUKUS協議,美國政府打算向澳大利亞提供3艘維吉尼亞級潛艦,但這3艘全部都是原本美國潛艦部隊本身的數量,而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計畫來替代這些潛艦。信中提到,美國海軍需要至少66艘核子動力攻擊潛艦,但目前現役僅有49艘;目前美國生產攻擊核潛艦的數量僅有每年1.2艘,不及舊艦屆齡除役的速率,因此到2030年時現役攻擊核潛艦數量還會下降到46艘。如果這種現狀沒有任何改變,美國支援澳洲三艘攻擊核潛艦,就會更進一步削弱美國潛艦部隊已經捉襟見肘的實力,而同時間中國正在強化軍力與影響力。初步估算,要能供應澳大利亞三艘核潛艦、同時也不削弱美國本身攻擊核潛艦部隊實力,美國海軍潛艦產業至少需要能每年建造2.3至2.5艘攻擊核潛艦。
3D列印技術 在2023年1月30日美國海軍工程師協會論壇(American Society of Naval Engineers)上,美國海軍戰略潛艦執行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for Strategic Submarines)主管Matt Sermon透露,美國海軍開始應用一些創新、尚未制式化的技術來因應業界產能短缺,例如以3D列印技術製造重要部件。Matt Sermon表示,3D列印技術或許能讓美國海軍潛艦建造與維修的產能突破目前瓶頸;目前美國業界在製造關鍵金屬組件的產能,無法滿足美國海軍的需要,包括鑄件(castings)、鍛造件(forgings)、閥門(valves)、配件(fittings)、緊固件(fasteners)等;而美國海軍已經列出5500項零部件產品的供應不及時,導致海軍船艦、潛艦建造與維修工作無法滿足期程,其中有六項材料造成70%的總體延遲。如果有更多企業投入這項產業,自然能擴大產能;然而過去數十年,越來越少的公司願意投入這些產量低、客製化程度高的組件市場,導致業界基礎萎縮,在美國海軍需求增加時自然無法因應。而相對於複雜、易發生缺失的傳統冶金加工技術,更快速可控的3D列印技術或許提供了解決方案。Matt Sermon透露,美國海軍已經制定了發展3D列印技術的計畫,包括金屬材料、列印機以及列印程序,在2023年發展六種材料,目標是在2024年3月能批量生產潛艦所需的組件。
在2023年1月12日,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指揮官比爾.加里尼斯中將(Vice Adm. Bill
Galinis)向防務新聞表示,此時美國海軍還沒有完全成熟的3D列印加工程序,此時他們可以用3D列印特別製造若干零組件,包含反應器部件以及一些相當複雜的組件,然而目前還不能進行大量生產。加里尼斯中將表示,如3D列印的附加生產技術(additive
manufacturing)或許能緩解現階段業界同時為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供應組件的壓力,如果技術能成熟到經常性地用3D列印產製這些組件;而現階段的挑戰之一是快速制訂認證程序,讓這種新生產技術能量產化。Matt
Sermon表示,利用3D列印等新技術,某些金屬組件的製造期程能減少約80%,視3D列印技術的效率而定。 奧斯特船廠加入核子潛艦供應鏈 在2023年5月11日,位於阿拉巴馬州莫比爾(Mobile, Alabama)的澳洲奧斯特造船廠美國分公司(Austal USA)副總裁奧斯特造船廠副總裁拉瑞.萊德(Larry Ryder)對防務新聞(Defense News)透露,該廠正準備加入美國核子動力潛艦的供應鏈,生產造核子動力潛艦的分段(包括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以及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美國專門生產核子潛艦的通用電船(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選擇了奧斯特美國分公司成為該廠供應鏈,希望擴大潛艦產能來滿足美國海軍的需求;依照消息透露,奧斯特美國分公司負責生產的會是潛艦包含指揮控制系統的模組,以及機電甲板的模組,建成之後透過駁船水路運輸到通用電船進行總裝。為此,奧斯特正在規劃建造一座生產潛艦分段的專用廠房,並新招募訓練1000名潛艦生產工人。奧斯特新建潛艦廠房的計畫獲得美國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的5000萬美元資助,而奧斯特自己也再出資5000萬美元,建造新廠房約需要一年。奧斯特先前為美國海軍建造獨立級(Independece class)濱海作戰船艦(LCS)以及先鋒級(Spearhead class)遠征運輸船(EPF)等鋁合金高速船舶,由於LCS項目遭到美國海軍減產,隨後的FFG(X)飛彈巡防艦項目選擇了芬坎提尼.馬里內特造船廠,使奧斯特美國分公司的前途蒙上陰影;獨立級的生產工作進入尾聲時,奧斯特開始涉足鋼製船艦,包括為美國海軍建造納瓦荷級(Navajo class )遠洋拖船、為美國海岸防衛隊的外海巡邏艦(Offshore Patrol Cutters)等。 奧斯特參與美國海軍核潛艦建造業務,很重要的原因是英、美、澳大利亞三國同盟(AUKUS)為澳洲建立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的計畫,初期計畫由美國在2030年代提供3至5艘維吉尼亞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給澳洲,成為澳洲海軍第一批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由於此時美國潛艦產業連要滿足美國海軍的需求(目標是每年建造兩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以及一艘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都極其吃緊,因此讓美國有餘力協助澳洲核子潛艦部隊的前提就是擴大美國本土的潛艦產能;因此,AUKUS的計畫之一,就包括由澳洲當局直接投資美國潛艦產業,而讓澳洲奧斯特北美分公司加入美國潛艦供應鏈就是其中一環。 在2024年2月上旬,奧斯特美國分公司宣布將擴建莫比爾廠區的船廠,包括建造一座名為第二號最終組裝大樓(Final Assembly 2,FA2)的大型生產廠房,以及廠房外的臨海作業區域和船電梯(shiplift)系統;這是2021年3月在莫比爾廠區破土開工的鋼製船隻廠房工程的延續,不僅擴充船廠的造艦能量,也提供安全可靠的船艦下水或離水回廠方式。廠區擴充項目的重點之一是建造一座船隻升降機,可搭載18000長噸的船隻沈降入水或從水中舉升上船廠前方臨海作業區域,足以處理美國海軍正建造中的星座級巡防艦,以及奧斯特船廠負責的海軍TAGOS-25音響監視船、獨立級濱海作戰船艦(LCS)和為海岸防衛隊建造的傳承級(Heritage class)海岸巡邏艦(Offshore Patrol Cutters)。此一擴充計畫顯然就是澳洲投資美國造艦產業基礎的重點項目。在2024年7月9日,奧斯特舉行了FA2廠區的破土動工典禮。 在2024年10月24日,奧斯特美國分公司舉行了製造核子潛艦分段的新廠房(Facility for Submarine Modules,MMF3)的開工典禮;這個廠房擁有369600平方英尺(34337平方公尺)的室內空間,預計在2026年全面投入生產。總計MMF3以及稍早開工的FA2這兩座新廠房,完成後可提供超過2000個工作機會。奧斯特這些新廠區是支持美國海軍每年完成一艘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與兩艘維吉尼亞級潛艦的重要基礎設施擴張。
美國嘗試讓英國、澳洲參與美國潛艦產業供應鏈 依照2023年11月2日防務新聞報導,美國海軍副部長(Navy Undersecretary)艾瑞克.萊文(Erik Raven)在2023年10月25日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海權子委員會的聽證會中透露,美國潛艦產業已經開始整合英國與澳大利亞的產業, 能為美國本地的國產產業提供最大效益。英國無畏級彈道飛彈潛艦項目與美國哥倫比亞級項目中緊密合作;美國海軍戰略核潛艦項目執行主管斯科特.帕帕諾少將(Rear Admiral Scott Pappano)透露,英美兩國在彈道飛彈潛艦項目中,在通用飛彈發射管的鑄造(casting)組件密切合作,因為鑄造是美國潛艦產業目前最弱的環節, 美國海軍正通過增加對鑄件供應商的投資(強化生產設施與人力)、引進新技術如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即3D列印)來增加供應商的產出。帕帕諾少將也透露,美國海軍戰略核潛艦項目辦公室也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英國鑄造產業來補強美國的環節。 美國海軍攻擊核潛艦項目主管Jon Rucker少將表示,在美國、英國合作彈道飛彈潛艦項目的交流訓練項目,也可擴展到攻擊潛艦項目;在此交流項目之下,美國通用電船(GDEB)康乃狄克廠區的人員與英國BAE Systems在Barrow的船廠會友人員交流,確保雙方在焊接、非破壞性檢測(nondestructive testing)等工作上採取一致的標準。 美國戰略核潛艦辦公室執行主管Matt Sermon表示,澳大利亞的3D列印公司AML3D會與位於加州丹維爾(Danville)的卓越積層製造中心(Additive Manufacturing Center of Excellence,AM CoE)一同合作進行一項研究發展工作;AML3D使用一種與現有不同的3D列印技術,能增加美國海軍對於直接能量沉積列印法(directed-energy deposition printing method)以及使用鎳鋁銅合金(nickel aluminum bronze alloy)列印製造潛艦組件等相關領域知識。Matt Sermon也透露,若干澳洲學生已經通過國防生產學校的加速訓練(Accelerated Training in Defense Manufacturing)課程,他們回澳洲之後就會在本地 建立一間加速訓練中心(accelerated training center),訓練澳洲本地的潛艦製造工人。國防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表示,這些努力對於AUKUS近期5年以及中長期10年、20年的發展至關重要。卡洛斯.德爾.托羅表示,對於現階段美國潛艦產業的擴充成長表示滿意,但需要做得更多來支持潛艦產業成長所需的勞動力,而澳大利亞與英國就可以幫忙;例如將澳大利亞熟練的潛艦工人帶到美國加入美國業界,然後回到澳大利亞本國參與SSN─AUKUS潛艦的建造與維修,對於盟國間是一種雙贏策略。 美國海軍追究承包商低效與不當行為 2020年代全球安全形勢巨變以來,雖然美國海軍擴充作戰能力的需求孔急,但主要軍備項目的承包商(包括船艦、關鍵武器彈藥等)往往無法依照合約如期如數交付履約,且美國海軍數年來已經投資 協助業界擴充產能與供應鏈,但軍備產能卻沒有獲得明顯回報。 在2024年2月15日由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以及AFECA聯合舉辦的WEST 2024會議上,海軍部長卡洛斯.狄.托羅(Carlos Del Toro)對於承包商說出重話,表示「你不能要求美國納稅人 繼續增加公眾開支,同時間卻繼續透過迴避已經承諾的資本投資 、用現金回購股票等手段衝高股價,以提高高階主管薪酬 (executive compensation),而不是拿資金進行產業基礎 擴充等對國家攸關重要的事項」,呼籲政府與業界必須一同合作, 來發展厚植造艦產業基礎。 卡洛斯.狄.托羅也表示,海軍會成立 法律顧問辦公室(Office of the Counsel),由約翰.科菲(John Coffey)領導,深入檢視海軍的承包商是否存在低效能或不當行為(misconduct),揪出有不當行為的個人並要他們為此負責,並且嚇阻其他想要效法的人。卡洛斯.狄.托羅稱,透過諸如納稅人擁護計畫(Taxpayer Advocacy Project)等倡議,他已經下令承包商社群以及海軍法律顧問, 採取一切相關法律行動,確保美國納稅人獲得相應回報。卡洛斯.狄.托羅對造艦廠商呼籲,要求他們如期、如預算交付船艦平台與戰力,沒有任何藉口;卡洛斯.狄.托羅說,COVID疫情的確打擊了供應鏈,但現在他們不應該再拿這個當藉口了。 卡洛斯.狄.托羅並未指明會針對哪些公司進行調查,隨後媒體詢問海軍時也沒有明確答覆。在1月31日,HII造艦集團 宣佈將提高未來的股票回購,達6億美元;HII總裁Chris Kastner在新聞稿中表示,回購股票代表HII對於本身的自由現金流有信心,以及對HII持股者能回報現金流的承諾。此外,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在2024年1月發佈2023年財報時也表示,會回購4.34億美元股票。而在此同時,通用動力旗下通用電船(GDEB)以及HII旗下新港紐斯造船廠(ewport News Shipbuilding)每年平均只能交付1.3艘維吉尼亞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距離美國海軍要求的每年2艘仍有一大段距離;而此時美國造艦產業仍在供應鏈緊張、勞動力短缺等問題中掙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