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魚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

(上與下)美國海軍第一種正式的核能攻擊潛艦──魟魚級的首艦魟魚號(USS Skate SSN-578)。

魟魚級二號艦劍魚號(USS Swordfish SSN-579)在1957年8月27日下水的畫面。

一艘浮航中的魟魚級

 

在北極冰層上浮作業的魟魚號,該艦是全世界第一艘在北極冰層間上浮的潛艦。

魟魚級首艦魟魚號(USS Skate SSN-578)在1959 年3月17日在北極上浮,這是該艦繼前一年首次抵達北極之後

,第二次到北極作業。

魟魚級的草海龍號(USS Seadragon SSN-584)於1970年在北極冰層上浮的留影。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魟魚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美國  

(Skat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SSN-578:Electric Boat Division, 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 Groton, Connecticut

SSN-579、584: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 of Kittery, Maine

SSN-583:Mare Island Naval Shipyard, Vallejo, California

尺寸(m) 長81.5 舷寬7.6 浮航吃水6.5
排水量(ton) 浮航2250 潛航2850
動力系統/軸馬力 SSN-578、583:

S3W反應爐*1/15000

SSN-579:584:

S4W反應爐*1/15000

蒸汽渦輪*2

雙軸

航速(節) 潛航20 浮航18
最大潛深(m) 213
水面偵測/電子戰系統

聲納系統 BQS-4被動聲納*1

MK-101魚雷射控系統

人員 84
艦載武裝 MK-59 533mm魚雷管*8 (攜帶MK-14/16/37/48魚雷、UUM-44潛射反潛火箭等)
備註 共四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除籍時間
SSN-578 Skate 1955/7/18 1955/7/21 1957/5/16 1957/12/23 1986/9/12 1986/10/30
SSN-579 Swordfish 1955/7/18 1956/1/25 1957/8/27 1958/9/15 1989/6/2 1989/6/2
SSN-583 Sargo 1955/9/29 1956/2/21 1957/10/10 1958/10/1 1988/4/21 1988/4/21
SSN-584 Seadragon 1955/9/29 1956/6/20 1958/8/16 1959/12/5 1983/6/12 1986/4/30

 


 

魟魚級(Skate class)是美國海軍第一種為實戰任務而設計、並成批建造的核子攻擊潛艦(先前的鸚鵡螺號(USS Nautilus SSN-571)、海狼號(USS Seawolf SSN-575)都是單艦成級的實驗用原型艦),象徵著美國海軍核能潛艦技術終於邁向成熟。魟魚號的基本設計來自於二戰結束後美國參考納粹德國潛艦技術為美國現有柴電潛艦進行的GUPPY升級計畫 ,例如刺尾魚級 (Tang class)潛艦,核子動力系統等則參照先前的鸚鵡螺號。美國海軍最初打算建造五艘魟魚級,其中五號艦比目魚號(USS Halibut SSGN-587 ex-SSN-587)在開工之前就被改成獅子座巡航飛彈潛艦(另有專文介紹);而其餘四艘魟魚級則從1957至1959年陸續服役。

魟魚級的設計考量到各種可能的操作環境,包括深水、淺水乃至於充滿浮冰的寒冷極地。 為了顧及操作的靈活性以及成本,魟魚級的尺寸比鸚鵡螺號小了一號,潛航排水量2850ton,其中兩艦(SSN-578、583)配備西屋的S3W壓水反應器,其餘兩艦(SSN-579、584)則配備S4W型 。魟魚級能縮小艦體尺寸的原因之一,在於使用單殼主體結構,艦體除了艦首以及艦尾耐壓殼向內收縮、在外層布置壓載水櫃之外,中部大部分區域都是單殼構造;而魟魚級也是美國海軍第一種採用單殼主體的量產型核子潛艦。為了配合魟魚級較小的艦體,S3W與S4W的體積比鸚鵡螺號的S2W縮小一號,但也使最高航速略有下降。魟魚級採用雙軸推進,最大潛航速率22節。魟魚級的武裝配置與二戰型潛艦相仿, 配備多達八門533mm魚雷管,其中六門安裝於艦首,二門位於艦尾。

三艘魟魚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在太平洋一同編隊航行,由前而後分別是

劍魚號(USS Swordfish SSN-579)、海?號(USS Sargo SSN-583)以及

草海龍號(USS Seadragon SSN-584)。攝於1960年12月3日。

魟魚級的魟魚號(SSN-578)與草海龍號(USS Seadragon SSN-584)

一同在北極冰層上浮,攝於1962年。

在1958年2月8日,魟魚級首艦魟魚號(USS Skate SSN-578)從美國東岸的母港新倫敦啟航前往歐洲,造訪英國與法國港口,成為第一艘直接橫越大西洋的美國核能潛艦,期間連續潛航176小時(31天 ),刷新當時核能潛艦的連續潛航紀錄;而在回程路上,魟魚號離開Lizard Head之後連續潛航7天又5小時,然後在Block Island附近上浮,刷新了核能潛艦的航速紀錄。1958年7月30日, 魟魚號成為繼鸚鵡螺號以後,全世界第二艘抵達地理北極的核能潛艦 ,期間曾上浮9次,並在8月11日從冰層下通過北極點,也成為全世界第一艘在北極海冰層間上浮的潛艦 ,期間在北極冰層底下連續航行10天又14小時,渡航距離約2400海里;在9月25日回到新倫敦之前,魟魚號也曾沿途造訪挪威的俾爾根軍港以及荷蘭、比利時、法國港口。由於這趟遠航,魟魚號獲得美國海軍單位獎勳表(Navy Unit Commendation)的表揚。在1959年3月,魟魚號為了一趟特殊任務──將1958年逝世的著名北極探險家荷伯特.威金斯爵士(Sir Hubert Wilkins)的骨灰帶到北極,因而第二度起程前往北極,並於3月17日在北極海上浮,將威金斯的骨灰放置在該處。完成這趟航行之後,魟魚號第二度接受美國海軍單位獎勳表(為銅質獎章),表彰中並附註該艦是「第一艘同時在嚴寒北極冰海的上面與底下作業的潛艦」。1960年8月24日,魟魚級的海龍號(USS Seadragon SSN-584)成為第四艘抵達地理北極的美國核能潛艦;該艦於北冰洋上浮後,艦上的人員進行了歷史上第一場在北極冰層上舉行的棒球比賽。在1962年8月2日,魟魚號與海龍號在北極海冰層下方進行了反潛作戰演練,隨後並一同浮出北極海會合。1958年服役的魟魚級海鲷號(USS Sargo SSN-583)裝備新的冰下聲納,該艦服役後在北極冰下的操作經驗顯示,透過良好的操作,核能潛艦可以在全年任何時候通過北極海域的冰層。

大約在1960到1961年,魟魚級的劍魚號(USS Swordfish SSN-579)在靠近蘇聯太平洋沿岸的海域進行監視任務、以潛望鏡深度作業時,一艘蘇聯潛艦從下面上浮,正好撞上劍魚號;隨後劍魚號號浮出水面,但沒有看到任何其他潛艦,推斷撞上的蘇聯潛艦已經下潛迴避。在1968年3月8日,一艘蘇聯高爾夫二級(Golf II)彈道飛彈潛艦在夏威夷歐湖島附近的海域沈沒;數天後於3月17日,劍魚號進入日本橫須賀軍港整修受創的帆罩與潛望鏡。雖然美國海軍宣稱劍魚號是撞上浮冰才受損,不過與K-129沈沒事件出現在如此相近的時間與地點,實在不得不令人起疑。 在同年5月初,美國海軍天蠍座號(USS Scorpion SSN-589)在大西洋亞速群島附近沈沒, 失事的真正原因到今日依舊成謎;部分人士便推測蘇聯海軍為了報復K-129號潛艦遭到美國海軍艦艇 撞沈,遂以擊沈天蠍座號作為報復,不過這個推論沒有任何官方佐證。四艘魟魚級於1983至1989年陸續除役。

魟魚級在1983至1988年陸續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