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魚級傳統動力巡航飛彈潛艦
灰背魚級巡航飛彈潛艦首艦灰背魚號(USS Grayback SSG-574),艦首的獅子座一型(Regulus I)巡航飛彈
裝上了發射架備便發射。艦首的大型庫房可容納四枚獅子座一型飛彈。
下水前夕的灰背魚號
灰背魚號發射獅子座一型飛彈的瞬間。
正在裝填獅子座二型飛彈的灰背魚號。獅子座二型的體型與射程遠大於獅子座一型,因此每艘灰背魚級
只能攜帶兩枚。此照片攝於1960年。
準備發射獅子座二型飛彈的灰背魚號,發射架轉向目標。由此照片可見獅子座二型飛彈的巨大。
灰背魚號是唯一一次發射過獅子座二型的潛艦。
剛剛灰改裝為兩棲運輸潛艦的背魚號,編號改為LPSS-574。獅子座飛彈系統遭到拆除,原本艦首的獅子座飛彈彈艙
改裝成供海豹(SEAL)特戰部隊使用的人員收容與加減壓艙。此照片攝於1968年。
攝於1982年的背魚號。可以看到艦首原獅子座彈艙改成的加減壓艙。
灰背魚級的二號艦黑鱸號(USS Growler SSG-577)
由後方看黑鱸號。1954年獅子座巡航飛彈除役之後,黑鱸號也隨之除役封存。
(上與下)從1988年9月底開始,黑鱸號就永久保存於紐約市的無畏號海、空及太空博物館,包括一枚在艦首處於
備便發射狀態的獅子座一型飛彈。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灰背魚級傳統動力巡航飛彈潛艦/美國
(Grayback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美國/ SS-574:Mare Island Naval Shipyard SS-577: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 |
|||||||
尺寸(m) |
長96.8
寬8.28 浮航吃水5.8 |
|||||||
排水量(ton) |
浮航2670 潛航365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Fairbanks-Morse 柴油機*3/4500 Elliott推進電動機*2/5500 126單元蓄電池(GUPPY 1)*4 雙軸 |
|||||||
航速(節) |
浮航15 潛航12 |
|||||||
續航力(海里) | ||||||||
最大潛深(m) | 210 | |||||||
水面偵測/電子戰系統 |
─ |
|||||||
聲納系統 | BQG-4被動式水下射控聲納系統(PUFFS) | |||||||
人員 | 84 | |||||||
艦載武裝 |
533mm魚雷管*8(前方6管,後方2管,攜帶MK-14/16/27/37/48魚雷等) Regulus巡航飛彈庫*2(容納四枚Regulus I或兩枚Regulus II飛彈) |
|||||||
備註 | 共四艘 | |||||||
艦名 | 簽約時間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除役時間 | 除籍時間 | 備註 | |
LPSS-574 ex-SSG-574 Grayback | 1951/3/10 | 1954/7/1 | 1957/7/2 | 1958/3/7 | 1984/1/15 | 1984/1/16 |
1969/5/9改為兩棲輸送潛艦,舷號改為LPSS-574 1986/4/13作為靶艦擊沈 |
|
SSG-577 Growler | 1954/7/31 | 1955/2/15 | 1958/4/15 | 1958/8/30 | 1964/5/25 | 1980/8/1 | 1988/9/29起保存於 無畏號海、空及太空博物館 |
在1955年到1964年,美國海軍部署了第一種潛射戰略性核子武器:獅子座I/II型(Regulus I/II)巡航飛彈(詳見美國海軍區比目魚號(USS Halibut SSGN-587)核子動力巡航飛彈潛艦)。美國海軍總共部署過五艘裝備獅子座(Regulus)巡航飛彈的潛艦,首先在1953至1955年改裝兩艘二次大戰期間建成的艦隊型柴電攻擊潛艦成為巡航飛彈潛艦(SSG),分別是巴勞鱵級(Balao class)的颊纹鼻鱼號(USS Barbero SSG-317 ex-SS-317)以及貓鯊級(Gato class)的金槍魚號(USS Tunny SSG-282 ex-SS-282),兩艦各能帶兩枚獅子座一型巡航飛彈;然後,在1958年建成服役兩艘本文介紹的灰背魚級(Grayback class)巡航飛彈潛艦,每艘能攜帶四枚獅子座一型飛彈或兩枚獅子座二型飛彈。接著,美國海軍建造了比目魚號(USS Halibut SSGN-587)核子動力巡航飛彈潛艦。在1958年12月,美國海軍宣布終止獅子座巡航飛彈的發展,將注意力集中在潛力更大的北極星(Polaris)潛射彈道飛彈上。在1959年10月,美國海軍進行第一次獅子座飛彈的潛艦戰略威懾巡航,至1964年7月為止共在西北太平洋進行了40次獅子座飛彈威懾巡航;隨後,獅子座飛彈就被美國海軍除役。 灰背魚級的基本設計與1954年11月安放龍骨的海鲫號(USS Darter SS-576)反潛獵殺潛艦類似,主要區別是納入獅子座巡航飛彈的發射器。先前被改裝的二戰型潛艦颊纹鼻鱼號金槍魚號是在潛艦上層額外設置飛彈儲存庫與發射器,而新造的灰背魚級則是將獅子座飛彈容艙整合在艦首上方,整體造型與船型融為一體,因此效率高得多,航行阻力較低,搭載的獅子座一型飛彈數量也增為四枚,不過如果換成體型大得多的獅子座二型。與刺尾魚級(Tang class)柴電攻擊潛艦相同,灰背魚級也擁有八個魚雷管,其中六門位於艦首,可發射反艦與反潛魚雷;兩個較短的游出式魚雷管設置在艦尾,專門用來發射MK-37等較短的反潛導向魚雷。 在1958年9月,剛完成成軍巡航(shakedown )的首艦灰背魚號(USS Grayback SSG-574)進行首次獅子座二型(Regulus II )巡航飛彈的試射,而這也是獅子座二型的唯一一次潛艦試射紀錄。在1959年10月左右,灰背魚號在西北太平洋上進行了美國海軍有史以來第一次核子威懾巡航,艦上的獅子座飛彈的目標是蘇聯勘查加半島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Petropavlovsk)基地。部署獅子座飛彈的潛艦的每次戰略巡航,在海上航行的時間都在兩個月以上,大部分時間都潛在水下以增加隱蔽性──對於非核子動力潛艦而言,這樣的操作顯得非常不容易,其體積較小、生活條件較差,而且經常要使用通氣管在水面下使用柴油機推進或充電。在1960年2月22日,灰背魚號完成一項改裝,簡化了獅子座飛彈發射系統以及控制電路;此後兩年半內,灰背魚號完成7次巡航,總共18個月在海上,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下(以通氣管或電池航行)。而二號艦黑鱸號(USS Growler SSG-577)在1960年5月到1963年12月間完成9次核威懾巡航,其中第四次在日本橫須賀停靠(1962年4月24日),向世人展示獅子座核子飛彈系統。 獅子座飛彈在1964年8月除役,搭載獅子座巡航飛彈的潛艦也解除了戰略威懾任務。灰背魚號的二號艦黑鱸號在1964年5月25日率先除役,之後長年封存在美國西岸。在1967年11月,灰背魚號進入梅爾島(Mare Island Naval Shipyard)海軍船廠進行改裝,拆除了已經除役的獅子座巡航飛彈系統,改裝為兩棲運輸潛艦( amphibious transport submarine),在1968年8月30日正式將舷號從SSG-574改為LPSS-574。此次改裝之中,灰背魚號的帆罩被加高10英尺(3.048m),在主機艙前端的位置插入一段12英尺長(3.66m)的船體,內有兩個任務輔助容艙;而原本用來容納獅子座飛彈的容艙則改為潛水人員收放艙,可搭載67名特戰潛水人員以及他們所使用的海豹小組輸泳載具(SEAL Swimmer Delivery Vehicles,SDV),此外右側的飛彈容艙被改成加減壓艙。 在1972年6月越戰期間,灰背魚號搭載海豹特戰隊員在北越海岸附近作業,這是美軍在北越營救戰俘的雷霆行動(Operation Thunderhead)的一部份。在1982年1月,灰背魚號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沿岸作業時,潛水人員在艦上使用加減壓艙作業時發生意外而死亡。此次意外促使美國海軍變更並改進潛艦上潛水作業相關裝備的設計。
灰背魚號除役在1984年1月15日,在1986年4月13日在南中國海作為靶艦擊沈。原本黑鱸號也打算作為靶艦,然而在1988年8月8日,美國國會通過將該艦轉移給紐約市無畏號海、空及太空博物館(Intrepid
Sea, Air & Space Museum)的主席Zachary Fisher。黑鱸號在1988年9月29日被拖到紐約,作為紀念艦永久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