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PS-39/52三維對空搜索雷達

SPS-52三維對空搜索雷達,攝於亞當斯級(Adams class)飛彈驅逐艦李查.布萊德號(USS Richard E. Byrd DDG-23)

布魯克級(Brooke class)飛彈巡防艦藍西號(USS Ramsey FFG-2)的SPS-52對空搜索雷達。

西班牙海軍亞斯都利亞親王號(Príncipe de Asturias R11)輕型航空母艦的SPS-52C雷達。

 

──By Captain Picard


 

在1953年,美國海軍開始測試SPS-26三維雷達,是美國海軍第一種三維頻率掃瞄對空搜索雷達;爾後SPS-26實用化的量產型號為AN/SPS-39。在1960年1月進入美國海軍服役。SPS-39有兩種工作模式,第一種是高目標更新速率模式(high data rate),此模式下天線轉速為每分鐘15轉,偵測距離111km;第二種為高角度(high angle)模式,此模式下天線轉速降至每分鐘10轉,偵測距離擴大為300km。SPS-39採用S頻操作(2910~3100.5MHz),波束寬1.1X2.25度,尖峰功率1MW,天線增益39.5dB,脈衝寬度有2.5微秒,脈衝回覆頻率1850 pps,水平迴旋速率為每分鐘15或10轉,天線尺寸為4.24x4.24m,天線重1452kg。

SPS-52A在1969年服役,基本上是SPS-39的 改良版,提高靈敏度與可靠性。進一步大幅改良的SPS-52B在1971年服役,採用固態的接收機與新處理器。SPS-52系列的生產作業直到1989年。在1980年代末期,美國海軍打算以SPS-52全面替換SPS-39,然而配備SPS-39雷達的艦艇卻早已紛紛除役。

SPS-52採用AN/SPA-72頻率掃瞄天線(SPS-52B的天線編號為SPA-72A),由60根線性波導組成,各線性波導之間以蛇形延遲線連接,天線陣列以25度角向上傾斜 ,能產生筆狀、低旁波瓣的窄波束,以改變頻率的方式使波束對垂直方向形成完整覆蓋。SPS-52B以降採用更可靠的數位固態組件 (含接收機/振盪器與處理器等),並以數位式雙重對消器取代原本的類比式目標動態顯示器。SPS-52B採用雙頻道全固態接收機,每個頻道包括一個低聲噪射頻放大器、雙下變頻器、變頻匹配濾波器。而SPS-52的雷達發射機由二級功率放大器組成,採用高增益行波管驅動末級寬頻調速管,鋒值發射功率1000KW,平均發射功率1KW。透過採用固態器件、強化元件屏蔽、改進易故障部位、元件應力降低等措施,SPS-52B/C性能與可靠度大幅提高 。SPS-52B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約189小時,SPS-52C更提高到約216小時(依照1979年的統計),而SPS-39在同時期則只有67.4小時(後來提升為170小時)。SPS-52C的天線重1453kg,下甲板設備重6374kg。

早期SPS-52A的數位計算機為休斯(Hughes)的H-3118,處理雷達天線接收的信號後傳給數位顯示器;後來的SPS-52B換成UYK-15,更新的SPS-52C則換成一具UYK-20。UYK-20電腦賦予SPS-52目標資料處理能力,並與1980年代新威脅提升(NTU)計畫的SYS-1/2整合目標追蹤系統(IADT)連結 ,為IADT的計算機提供目標位置參數。SPS-52C的後端能提供自動接口數據以及雷達視頻,其雷達影像取得與控制群(Video Extractor and Control Group,VECG)包括同步器、動態目標顯示器、雜波跟蹤器來完成自動目標探測工作,最多能儲存同一目標軌跡的連續九筆接觸資訊,產生的雷達視頻顯示在平面位置顯示器與距離/高度顯示器上。SPS-52C具有自動與人工操作模式:在自動模式下,SPS-52C雷達的雷達自動接口數據直接提供給IADT(IADT負責融合艦上所有的雷達數據),而IADT則將門限控制數據傳給SPS-52C;在自動模式下,SPS-52C可由IADT或其他後端系統來控制自動探測與追蹤作業並呈現在雷達顯示器上。在人工操作模式下,SPS-52C以傳統方式獨立運作,後端只顯示本身的雷達影像。

SPS-52除了與SPS-39相同的高目標更新速率與高角度偵測模式外,還增加長程(long range)搜索模式與目標動態指示( Moving Target Indicator,MTI)。SPS-52的主要運作模式是高角度模式,此時波束俯仰覆蓋範圍為0~45度(SPS-52B為0~41.6度),最大偵測距離約296km,天線轉速為每分鐘10轉;在高目標更新速率模式下,天線轉速為每分鐘15轉,最大偵測距離約180km,波束俯仰 覆蓋範圍亦為0~45度(SPS-52B為0~41.6度),用於追蹤快速接近或突然從雷達視野下方冒出(pup up)的目標;在長程模式下,天線轉速進一步降為每分鐘7.5轉,波束俯仰範圍限制在13度以內,形成大能量的脈衝寬度,最大偵測距離進一步擴大為450km,而在特殊的極長程搜索模式下更進一步降為4.5度。至於MTI模式則用於遭受強烈干擾(如惡劣氣候或海象)的運作環境 ,雷達轉速為每分鐘15轉,偵測距離約110km,波束俯仰覆蓋範圍0~38度。SPS-52C的脈衝寬度有2.5/4.6/10微秒等選擇。

SPS-39/52裝備於美國海軍在1960年代建造的亞當斯級飛彈驅逐艦上,也曾出現在早期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上;不過同時期美國海軍主要飛彈巡防艦、巡洋艦與航空母艦等,都逐漸採用功率更大、偵測距離更遠的AN/SPS-48三維頻率掃瞄雷達。此外,SPS-52系列還曾出口西班牙、義大利、日本(SPS-52C)、泰國(SPS-52B/C)。最後SPS-39/52系列在美國海軍完全被SPS-48E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