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級兩棲突擊艦

2004年美國海軍的LHA(R)設計,又稱為「LHD Plug Plus」,以原本胡蜂級兩棲突擊艦的艦型為基礎加長、

加寬,並且優化球鼻首造型。此想像圖是LHA(R) 2,改用新設計的低雷達截面積上層結構以及DBR雙波段

雷達系統(包含VSR/MFR),位於艦島上方的塔式結構裡。由於成本過高,「LHD Plug Plus」在2004年被取消,

之後美國軍回到胡蜂級/馬金島號的原始船型來設計。

「LHD Plug Plus」原始構想是以最後一艘胡蜂級兩棲突擊艦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 LHD-8)為基礎加長、加寬。

加長的基本概念是在原LHD-8船型前部滑移-插入兩段船身,第一段長21英尺(6.4m)、第二段長56英尺(17.1m)

「LHD Plug Plus」長度比LHD-8增加77英尺(23.47m),寬度增加10英尺(3m)

2005年定案的LHA(R)想像圖,船型與尺寸回到馬金島號(LHD-8)的標準,並進行設計

修改(包括取消塢艙、針對操作F-35B優化),風險與成本最低。

 (上與下)美利堅級兩棲登陸艦首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 LHA-6)在2012年6月4日下水的畫面。

試航中的美利堅號。

(上與下)由前方看美利堅號,甲板上停放AH-1Z攻擊直昇機、MV-22傾斜旋翼機以及F-35B戰機。

畫面中美利堅號甲板上有較多的MH-60直昇機。

美利堅號甲板上停滿MV-22傾斜旋翼機。

由艦尾看美利堅號。相較於先前美國海軍的LHA/LHD,兩艘美利堅級Flight 0(LHA-6、7)取消了艦尾塢艙

,艦內所有空間都用於航空操作。

(上與下)由艦尾俯瞰美利堅號

在2016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 2016)中的美利堅號

(上與下三張)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戰機測試評估中隊(VMFA-211)在美利堅號上進行最後階段的操作測試評估

(為期三週)。攝於2016年10月下旬太平洋水域。

由後方看美利堅號,此時甲板上停放的都是F-35B。

四架F-35B編隊飛過美利堅號上空。

在2016年11月5日,一架F-35B在美利堅號以滿載(外掛+內載武器)構型起飛,此時兩翼下派龍總共外掛四枚

GBU-12鋪路II(Paveway II)雷射導引炸彈的測試彈。這是F-35B的第三階段發展測試(DT-III)的項目。

一架F-35B在美利堅號的機庫裡吊換舉升風扇。

停放在美利堅號機庫內的MV-22。美利堅級的機庫規劃了兩個挑高區(稱為high hat) ,MV-22可在這些維修區域

展開機翼,進行較大幅度的維修保養如更換發動機等(先前胡蜂級只能在飛行甲板上露天進行這類工作)。

(上與下三張)在2019年10月上旬,美利堅號首次搭載13架F-35B進行實戰部署,

確認了從兩棲突擊艦轉換成「閃電航母」的能力。

一架F-35B在雨天中美利堅號上滑行起飛的照片,攝於2020年4月3日菲律賓海。

2020年4月上旬,美利堅號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村雨級護衛艦曙號(DD-108)在東中國海上一同作業。此時,美國海軍

部署在橫須賀的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 CVN-76)以及在太平洋的狄奧多.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CVN-71)

航空母艦相繼傳出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導致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一時之間無航空母艦可用;而搭載F-35B戰鬥機

的美利堅號就成為此區域美國海軍唯一一艘具備制海能力的載機母艦,支撐著西太平洋局勢,對中國嚴陣以待。

由美利堅號領軍的兩棲待命群(Amphibious Ready Group,ARG),還包括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紐奧良號

(USS New Orleans LPD-18)以及惠德比島級船塢登陸艦日耳曼城號(USS Germantown LSD-42),

攝於2021年6月13日菲律賓海。每個ARG裝載一個總兵力2200人的陸戰隊遠征隊(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

,MEU); 而ARG/MEU是海軍陸戰隊快速反應部隊的典型編制。 

美利堅級二號艦的黎波里(USS Tripoli LHA-7)在2017年5月1日在HII的浮動乾塢準備沈降下水。

航行中的的黎波里號(LHA-7)

(上與下) 在2022年4月上旬,的黎波里號(LHA-7)在聖地牙哥軍港準備出航展開新一輪部署;

此時艦上甲板搭載著20架F-35B,來自於第一測試評估中隊(VMX-1)、陸戰隊第211

(VMFA-211) 以及第225戰鬥攻擊中隊(VMFA-225)。

的黎波里號(LHA-7)的機庫,停滿F-35B戰鬥機。攝於2022年4月上旬。

正從的黎波里號(LHA-7)準備起飛的F-35B。

2022年9月下旬,黎波里號抵達菲律賓馬尼拉。

美利堅級Flight 1(LHA-8起)會更改設計,恢復艦尾塢艙,可搭載兩艘LCAC氣墊登陸載具。由於F-35B在美利堅號

操作時發現一些問題,因此LHA-8的相關設計也會對此修正,包括將縮小艦島、在右舷前部增加一個MV-22停機位

在Ingalls造船廠建造中、首艘帶有塢艙的美利堅Flight 1:布干維爾號(USS Bougainville LHA-8)

,攝於2021年5月20日。

 

建造中的布干維爾號(USS Bougainville LHA-8),攝於2021年11月初。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美利堅級兩棲突擊艦/美國

(America class,LHA(R))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Ingalls Shipbuilding, Pascagoula, Mississippi ,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2011年3月成為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
尺寸(公尺)

長257.3 寬32.3 吃水8.9

排水量(ton) 滿載44971長噸(45693ton)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X2/70000

艦首推進器*1

雙軸 

航速(節)

21~22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48E 三維對空搜索雷達*1(LHA-6、7)

AN/SPS-49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AN/SPY-6(V)2 S頻相位陣列雷達*1(LHA-8~)

AN/SPN-35C 精確航空進場引導管制雷達*1(LHA-6、7)

AN/SPN-50(V)1航空管制雷達(LHA-8~)

BFTT編隊戰術訓練系統

CEC聯合接戰能力系統

AN/SLQ-32電子戰系統

MK-12敵我識別器

IVN整合視頻網路

AN/SRC-55 HYDRA 登陸部隊無線電通信系統

AN/TPX-42 ATC 近程空中管制資訊系統

AN/WSN-7 RLGN 雷射陀螺儀導航系統

射控/控制系統

SSDS MK-2 Mod 4B船艦自衛系統

AN/SPQ-9B追蹤雷達*1

人員 船員1059(含軍官65),搭載部隊1687名
艦載武裝

MK-49公羊(RAM)21聯裝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X2

MK-29八聯裝海麻雀防空飛彈X2(使用ESSM防空飛彈)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X2

12.7mm機槍X7

艦載機 一般模式:

F-35B STOVL戰機*6~10

MV-22傾斜旋翼運輸機*12

CH-53K運輸直昇機*4

AH-1Z攻擊直昇機*7~8(或AH-1Z攻擊直昇機*4,UH-1Y通用直昇機*3)

MH-60特戰直昇機*2

 

制海模式:

F-35B STOVL戰機*20以上

MH-60直昇機*2

姊妹艦

Flight 0:二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LHA-6 America 2007/6/1 2009/7/17 2012/6/4

2012/10/201命名洗禮
2014/10/11
LHA-7 Tripoli 2012/5/31 2014/6/20 2017/5/1

2017/9/16命名洗禮
2020/7/15

Flight 1: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LHA-8 Bougainville 2017/6/17 2019/3/14 2023/10/6入水
LHA-9 Fallujah   2022/10/28 2022/12/19切割第一塊鋼板

2023/9/21安放龍骨

 


 

起源

1976至1980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的五艘塔拉瓦級(Tarawa class)兩棲突擊艦使美國海軍的三度空間兩棲作業能力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但隨著歲月的流逝,至2011年她們就會陸續屆滿35年的役齡限制 。美國海軍雖然曾考慮對塔拉瓦級實施SLEP延壽工程,將其使用年限延長至50年,但此案隨後便因不切實際、不符合成本效益而作罷。因此,全新後續艦的開發勢在必行。

發展歷程

從2001年度起,美國便開始研究塔拉瓦級的後繼艦並發出需求文件,考慮的方案包括建造胡蜂級(Wasp class)兩棲突擊艦的改良型,或者另起爐灶採用全新設計,而此一替代計畫就是所謂的LHA替代計畫(LHA Replacement,LHA(R),又稱LHX)。在同一時間,美國海軍也進行CVN-21與DD-21(後來改稱DD(X))等新一代艦艇研發計畫,許多未來美國海軍將使用的嶄新共通技術(包括整合電力推進系統、指管通情裝備、先進相位陣列雷達、武器系統等等)便能統一開發,將成果用於不同的造艦計畫上,如此便能免於個別規劃,節省不少時間、人力與金錢。LHA(R)使用高性能燃氣渦輪主機、更具效率的電力系統、新一代聯網指管通情系統等,操作的主要載具為F-35B型STOVL打擊機、MV-22傾斜旋翼運輸機、MH-60運輸/特戰直昇機、AH-1Z攻擊直昇機、UH-1Y通用直昇機等。美國政府將LHA(R)的研製工作交給諾斯洛普.格拉曼集團的船艦系統公司(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 Inc.,NGSS),該公司旗下的Litton/Ingalls造船廠正是當年塔拉瓦級的建造商。

 

LHA(R)早期的一種概念設計,採用非傳統佈局,艦島結構位於中央,

左側為旋翼機操作區,右側為STOVL戰機起降區,滿載排水量高達60000ton。

此種方案成本風險最大,最後遭到排除。

由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新一代兩棲突擊艦的裝載量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地面裝備載運量增加16.5%,上層甲板載運量增加40%,艦上至少配備12架MV-22傾斜旋翼運輸機、10架F-35B STOVL戰機、4架CH-53重型運輸直昇機、4架海軍的CH-60中型運輸直昇機以及8輛拖車等,因此美國海軍估計新型兩棲突擊艦的噸位至少得比胡蜂級增加2.5%。

在2002年,三種LHA(R)的初步構想開始評估,於該年夏季初步完成:第一種 方案是以最後一艘胡蜂級兩棲突擊艦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 LHD-8)的基本架構為基礎,推出一種技術改進頗大的兩棲突擊艦,外型上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新設計的匿蹤艦島結構,其上整合有封罩式桅杆與相位陣列雷達,此外也大幅改進船型來增加燃油效率;第二種方案較為保守,基本上是馬金島號小幅改良版;第三種則是全新的設計,擁有嶄新的構型以及遠大於胡蜂級的排水量。

到2002年結束之際,上述三種草案的發展如下:

第一方案:馬金島號的放大版,艦體長度增加77英尺(23.47m)而寬度增加10英尺(3m)。此方案又稱為「LHD Plug Plus」,在胡蜂級船型滑移-插入兩段船身,第一段長21英尺(6.4m)、第二段長56英尺(17.1m);不過實際上船型等於是重新設計,並非胡蜂級插入兩段船身那樣簡單。

第二種方案:最為保守,直接以馬金島號的設計進行小幅度改良,艦體尺寸規模維持原狀,主要差別在於拓寬機庫並增加飛行甲板與升降機籌載能力,以利操作F-35B聯合戰術打擊機,因此排水量亦將小幅增加

第三種:全新設計的大型類航艦,滿載排水量高達69000ton,艦首設有滑跳甲板,可讓F-35B以更節省燃料的方式起飛。此種方案採用向兩側延伸的斜角全通式飛行甲板而非原先LHA/LHD的長方形,兩個經過匿蹤設計的上層結構縱列於飛行甲板中央,將飛行甲板劃分為兩個區域:右舷為固定翼機起降動線,左舷則為旋翼機操作區,此種設計稱為雙動線設計(Dual Tram Line)。右舷由艦島右側的甲板一直延伸到艦首滑跳甲板是固定翼戰機的起降動線,左舷則專供旋翼機起降,故理論上此設計可讓旋翼機與噴射戰機同時操作──右舷讓F-35B起飛的同時,MV-22或其他直昇機則從左舷出發,彼此間不會相互干擾。兩個上層結構中,前面為戰鬥與航行艦橋,後面則為航空管制站,兩個船艛共整合四面相位陣列雷達天線,前船艛頂上有封罩式桅杆(AEM/S)來容裝其他電子天線,後船艛則整合了煙囪結構。左舷設有六個直昇機起降點,艦島右側固定翼機起降動線旁另有一個,艦尾右側還有兩個,故全艦共設有9個直昇機起降點(但通常只會使用左舷六個,右舷則供定翼機起降與停放);此外,左舷飛行甲板外側以及艦尾右側各設有一具飛機升降機。雖然艦首設有滑跳甲板,不過由於艦島位於艦體中線上,導致艦尾甲板縱深不夠,應不足讓傳統固定翼戰機降落,所以此型艦無法成為傳統起降航艦,但是搭載機數顯然是遠高於前兩個方案。

三種方案中,第三種全新設計的艦體規模,超過同時期美國自家超級航艦以外全球任何一艘 現役的航空母艦。此種設計每艘造價初估高達41億美元,連美國海軍也負擔不起,顯然是注定會被否決的設計。至於馬金島號放大版的「LHD Plug Plus」的成本,每艘初步估計在30億美元上下,美國海軍認為此案不僅能滿足新一代艦載機如F-35B聯合戰術打擊機以及MV-22傾斜旋翼機的空間需求,也能將風險與成本控制在相對合理的範圍,因此最後獲得了青睞。 考量到F-35B或V-22在甲板操作時遠比以往機型強大的下洗流,美國海軍在2008年5月底表示可能會進一步修改後續LHA(R)的艦島與甲板設計。在當時,美國海軍希望在2008財年編列首艘LHA(R),2013至2014年間交付,而後續艦以每三年一艘的速率交付。

在「LHD Plug Plus」概念之下,新的LHA(R)初期估計排水量達49500噸,全長約280m,全寬118英尺(35.96m),吃水26.5英尺(8m),排水量比胡蜂級大了約10000噸(約增加22%),艦內容積比胡蜂級增加約22%。艦上機庫比胡蜂級更大,長度與寬度分別是325英尺(99m)與80英尺(24.38m),可搭載20至25架F-35B戰鬥機;此外,還有長度620英尺(188.97m)的車輛甲板,以及一個與胡蜂級一樣大的艦尾塢艙。此種新LHA(R)的船型送到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卡迪洛克分部進行了船模測試,新的球鼻、船型區線截面以及方尾都是精心設計,因此在排水量增加足足10000噸的情況下,20節航行阻力仍維持與胡蜂級相同。

到了2004年初,美國海軍推出基於LHD-8 衍生型(Plug Plus)的基礎推出兩種可能方案:

LHA(R) 1:除了將原LHD-8艦體加長與加寬之外,其餘設計以及作戰裝備維持不變,也沒有任何降低雷達截面積的新設計。

LHA(R) 2:結合加長與加寬的LHD-8艦體,再加上全新的低雷達截面積艦島,艦島上整合當時開發的雙波段雷達(DBR)系統,包含體積搜索雷達(VSR,定型為AN/SPY-4)以及多功能雷達(MFR,定型為AN/SPY-3)。

雖然「LHD Plug Plus」船型性能均衡優良,但成本仍然高昂(當時估計包含8億美元研發成本,總成本約為37億美元)。此外,先前建造塔拉瓦級、胡蜂級的李頓.英格斯船廠在2002年公開表示,只願意建造改良的胡蜂級船型,而不是建造新的設計。基於成本以及來自業界的壓力,美國海軍只能在2004年內放棄「LHD Plug Plus」,回到最保守、以胡蜂級/馬金島號的船型來發展LHA(R)的方案,艦體尺寸也維持與馬金島號相同。

在2008財年海軍提交的預算書中,曾包含一種以LHA(R)衍生而來的版本,稱為MPF(F)、 LHA(R)或 T-LHA(R),用於海上預置武力(Maritime Prepositioning Force),這是當時美國海軍打算在2025財年開始運做的「海上基地」(sea base)概念的一環。在這種概念下,MPF(F)編制於軍事海運指揮部(Military Sealift Command,MSC),由民間雇員操作,艦上也沒有武裝。不過這個概念後來沒有下文。

建造工作

LHA(R)最終定案是以馬金島號(LHD-8)的船型為基礎。

建造中的美利堅級二號艦的黎波里(USS Tripoli LHA-7)的船段。

在2003年3月,美國海軍公布未來艦隊發展計畫,打算在2035年之際維持375艘軍艦的規模,其中兩棲艦艇佔37艘,包括12艘新造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10艘LHA(R)、12艘取代現役懷德貝島/哈波渡口級的新一代船塢登陸艦(LSD-X),以及至多21艘MPF(F)海上預置武力船。

在2007年3月審計組織(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的報告指出,美國國防部與海軍在2005年就已經確定,LHA-6(原LHA(R))完全沿用海軍現有技術與裝備,並沒有關鍵發展技術(critical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不過,LHA-6項目辦公室也指出,六個關鍵子系統需要達成全作業能力,而其中一個當時還沒發展成熟。先前曾規劃的全心雷達匿蹤上層船樓以及雙波段雷達,此時都已經確定取消,LHA-6的上層結構與作戰裝備相較於LHD-8並沒有顯著更動。LHA-6的設計與LHD-8共通程度為45%。

在2005年7月,位於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的諾斯洛普.格魯曼船艦系統(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NGSS, Pascagoula, Mississippi,即Ingalls造船廠)獲頒美國政府約一億990萬美元的合約,正式展開LHA-6(原LHA(R))的初步設計工作,並在2005年10月進行技術審查,美國海軍認為所有技術相當穩定成熟。隨後,NGSS在2006年2月獲得價值9300萬美元的合約增修,進行LHA(R)的細部設計與長期採辦備料,在2006年6月15日,位於帕斯卡古拉的諾斯洛普.格魯曼船艦系統(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又獲得2037萬8352美元的合約增修,為LHA-6進行長期備料。LHA-6的設計與工程發展作業耗資約2.64億美元 ,美國海軍打算建造至少四艘LHA(R)。

在2007年6月1日,美國海軍與諾格集團艦船系統簽署LHA-6的設計、工程發展以及首艦(LHA-6)的固定價格建造合約, 價值24億美元(未來可能上漲至28億美元)。LHA-6被命名為美利堅號(USS America LHA-6),於2009年7月17日在諾格船艦系統旗下、位於密西西比州怕斯卡古拉的英格斯造船廠(Ingalls Shipbuilding, Pascagoula, Mississippi)舉行安放第一塊龍骨的典禮 。 在2010年6月30日,美國海軍與諾格集團簽署二號艦(LHA-7)的先期採購合約,價值1.75億美元,並在同年10月28日簽署價值4800萬美元的固定價格合約,進行LHA-7的工程與計畫階段。在2010年10月28日,諾格集團船艦系統獲得48.1萬美元的合約,負責進行「LHA(R) Flight 0 附加計畫與先進工程服務」(additional planning and advanced engineering services )等項目,執行到2012年5月。

 2011年3月,諾格集團將旗下的船艦系統(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以及連帶的英格斯船廠與紐波特紐斯(New Port News)船廠從集團中分割出去,獨立成為杭亭頓.英格斯工業集團(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而美利堅號也由HII繼續接手建造工作。

受到美國財政嚴重赤字的影響,在2012年度國防預算中,為美利堅級申請的20億美元預算遭到小幅刪減1900萬美元 。美利堅號最初預定在2012年8月交艦成軍,在2009年時延後到2013年2月交付、2014年2月形成初始戰力,不過隨後又延至2014財年交付;美利堅號在2012年6月4日下水,同年10月12日舉行命名洗禮儀式,在2014年4月10日交付美國海軍 ,10月11日舉行成軍典禮。英格斯船廠歸入HII集團之後,由於運作逐漸上軌道、經驗逐漸累積,各項造艦工作逐漸擺脫十幾年來問題叢生的陰影,美利堅號交付時的情況比先前由格斯建造的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 LHD-8)改進甚多。

在2012年4月,美國海軍與杭廷頓.英格斯工業集團(HII)簽署二號艦的鋼板製造合約,同時美國海軍也宣布將採購LHA-8~10;LHA-6、7為Flight 0規格,而LHA-8起為Flight 1,設計上有許多重大調整(見下文)。在2012年5月4日,美國海軍部長宣布LHA-7命名為的黎波里號(USS Tripoli LHA-7)。在2012年5月31日,美國海軍與HII簽署黎波里號的細部設計與建造合約,價值23億8144萬8356美元,略低於2012年初預估的26.6億美元;而如果再加上機電設備、作戰裝備,至下水的總費用為32億8406萬4000美元。 的黎波里號原定在2017財年交付,2018年服役,但該艦不僅生產建造時進度落後,展開試航後又發現許多問題(涵蓋推進系統、新型電力錨機系統等)需要改正,使得進度落後加劇; 的黎波里號在2017年5月1日下水,同年9月16日舉行命名洗禮儀式,2020年2月28日交付美國海軍,7月15日成軍。

美利堅級Flight 0(LHA-6、7)

基本設計

美利堅級(Flight 0)滿載排水量約45000噸級,全長844英尺(257.3m),寬106英尺(32.2m),艦體尺寸維持與馬金島號相同的水平 ,與馬金島號的設計共通性約45%。 設計階段,美國海軍考慮過使用新開發的匿蹤形艦島,不過最後基於成本考量,還是繼續沿用馬金島級的艦島設計。

美利堅級沿用與馬金島號相似的推進、電力輸送供應與電力輔助推進系統(APS),以及與路易斯&克拉克級乾貨彈藥補給艦(Lewis and Clark class)相似的中壓交流電(Medium Voltage AC,MVAC)供電系統。高速航行時,船艦由兩具LM-2500+燃氣渦輪透過減速齒輪直接驅動雙軸推進器,最大輸出功率70000馬力 ,最大航速21~22節;艦上電力由六具柴油發電機供應;APS輔助推進系統包含兩部推進電機(功率5000馬力),由艦上發電機提供電力,在低速航行時由推進電機帶動推進器,此時可關閉燃氣渦輪主機,節省燃油消耗並降低機械損耗 。美利堅級也使用新型4160V超高壓輸配電系統,與DDG-1000驅逐艦、柏克Flight 3飛彈驅逐艦相同。

由於F-35B型STOVL戰機與MV-22傾斜旋翼機等新一代大型機種需要更多後勤補給的設施與空間;在艦體尺寸並沒有比先前胡蜂級/馬金島號更大的情況下,美國海軍遂決定美利堅Flight 0捨棄了操作兩棲登陸載具的艦尾塢艙,把更多內部空間用在航空用途,包括增加機庫空間、航空燃油 與彈藥的容量;而這是美利堅Flight 0與過去LHA/LHD最大的不同。此外,美利堅級的醫療設施空間也比過去胡蜂級壓縮,這是優化航空能力之後的取捨之一。美利堅級擁有比過去胡蜂級、塔拉瓦級更完善的兩棲戰役指揮、指管通情設施。以往塔拉瓦級、胡蜂級的艦島由鋁合金製造,而美利堅級則改用鋼製造來增強耐火能力。

美利堅級(Flight 0)艦內貨艙容積達3965立方公尺,車輛甲板面積2362平方公尺,機庫長390英尺(118.87m)。艦上可搭載1800~2000名登陸部隊,艦上編制人員在1000名以下。美利堅級標準的艦載機隊包括6~10架F-35B、12架MV-22、4架CH-53K重型運輸直昇機、8架AH-1Z(或4架AH-1Z及3架UH-1Y)以及2架MH-60特戰直昇機, 陣容達三十多架,而在制海模式下則搭載至少20架F-35B(還有說法是可達25至30架),此等艦載機實力比胡蜂級增加,甚至強過其他國家大部分的輕型航空母艦。 美利堅級的飛行甲板有六個起降點,其中四個可以讓MV-22起降。相較於胡蜂級,美利堅級由於取消塢艙,下甲板機庫容積因而增加了42%,因此艦上可攜帶更多航空機。為了對F-35B與MV-22等新一代大型艦載機 進行維修,美利堅級的艦內機庫特別規劃了兩個挑高區(稱為high hat) ,MV-22可在這些維修區域展開機翼,因此能在機庫內對MV-22進行較大幅度的維修保養如更換發動機等(對於胡蜂級而言,就只能在飛行甲板上露天進行),而CH-53E重型運輸直昇機也能在機庫內更換整組主旋翼;由於航空維修能力增加,美國海軍能將美利堅級作為兩棲艦隊的航空器維修中繼站。美利堅級可攜帶3400ton航空燃油,幾乎是胡蜂級的兩倍 ,能支持更多的連續航空架次,也能攜帶更多航空零組件以及相關設備;而艦上的貨物及彈藥儲存區域也重新規劃,仿照類似美國航空母艦的裝甲箱構造,具有更佳的生存性 。

相較於母船型馬金島號,美利堅級刪除了艦尾泛水塢艙,連帶也不需要控制泛水深度所需的壓載水櫃,因此美利堅級將原本馬金島號在塢艙前、後的水櫃空間改成JP-5噴射機用油的油櫃。因此,美利堅級能夠攜帶高達130萬加侖的JP-5燃油;相形之下,排水量更大的英國伊莉莎白級(Elizabeth class)航空母艦(65000噸級),JP-5燃油攜帶量只有75萬加侖。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十分著重航空操作能力,美利堅級卻未配備歐洲STOVL航母常見的滑跳起飛甲板,這是因為美利堅級的飛行甲板尺寸比歐洲輕型航母更大,完全足讓F-35B短場起飛,而且美利堅號平時的主要任務仍是操作大量旋翼機,如果使用滑跳甲板就會減少甲板上停放與調度的空間 。由於特意強化了航空操作能力,美利堅級可以充分遂行1970年代美國海軍軍令部長松華特上將(Zumwalt)規劃但未徑的「制海艦」(Sea Control Ship)機能。美利堅級的醫療設備十分完善,包括6間手術室以及64張病床。

美利堅級的主要防空系統大致與馬金島號相同,以SSDS MK-2 4B船艦自衛系統為核心,偵測裝備包括AN/SPS-48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 、AN/SPS-49二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AN/SPQ-9B追蹤雷達等 ,配備先前美國海軍兩棲突擊艦常見的21聯裝MK-49公羊(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兩座MK-29八聯裝海麻雀防空飛彈發射器(裝填ESSM發展型海麻雀飛彈)、兩具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以及7挺12.7mm機槍。在早期LH(X)方案中,美國海軍曾考慮為該艦配備新開發的DBR雙波段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包含長程的VSR與中短程的MFR,另有專文介紹),不過考慮到成本過於昂貴,且LH(X)也顯然不需要擔負太多防空工作,因此 就取消這些高檔的防空偵測系統。

 

航空操作

過去美國海軍艦艇慣用的環氧樹脂防滑塗層(AST MS440G),無法長時間承受F-35B與MV-22發動機的高溫噴流,因此美利堅號在起降甲板部分位置(包含左舷前部四個直昇機起降點、左舷升降機以後直到艦尾整片區域)使用Thermion TH604熱噴塗防滑塗層(Thermal Spray Non-skid Deck Patch,TSN Deck Patch)。這種等離子熱噴塗技術能強化塗層表面的強度,利用高溫的等離子體/射流,將粉末顆粒加速、熔化或部分熔化後,在衝擊力的作用下,在塗層基底上鋪展並凝固形成層片;通過噴塗過程行程的層片疊疊成塗層,可實現耐高溫腐蝕、抗磨損、隔熱、抗電磁波等功能。

雖然美利堅級原始設計就考慮到F-35B與MV-22等21世紀艦載機引擎強大高溫噴流對艦面與甲板造成的衝擊,但實際驗證時發現原始設計的措施仍不完善,F-35B與MV-22起降時引擎噴流對美利堅號的起降甲板造成超出預期的傷害。 在2014年1月,美國海軍開始研究如何減低操作F-35B與MV-22對起降甲板造成的傷害;這項評估包含14項設計修改,同時衡量減低美利堅號的航空操作架次。美國海軍針對相關方案進行整體成本效益評估,希望不要影響美利堅號的作戰效益。研究最後認為,由於美國航母戰鬥群執行的空勤作戰任務能有效支援涵蓋,限制美利堅號操作F-35B與MV-22的架次並不會減少美利堅號在兩棲攻擊任務中的作戰能力;而美利堅級的後續艦(LHA-8起)則進行14項修改,使其操作F-35B與MV-22完全不受限制。一些規模較小的修改也可套用於前兩艘美利堅級(LHA-6、7),可減少F-35B與MV-22起降作業帶來的可能破壞,包括 進一步在救生艇、海上補給接收站上面敷設防熱塗層,以及更改部分天線位置等。而美利堅號的後續艦(LHA-7開始)則會擴大使用TSN熱噴塗防滑塗層的面積,涵蓋整個飛行甲板左側半部。

在2016年環太平洋演習中,服役後首次參演的美利堅號憑藉著艦上較多的艦載直昇機,一次能以空運方式運送兩個輕裝的海軍陸戰隊連,而先前胡蜂級的航空能量每次只能投送一個連。當然,由於缺乏艦內船塢來停靠LCAC、LCU等登陸載具,美利堅級本身無法運送重裝備。因此在運用上,陸戰隊步兵單位可以更多地集中部署在美利堅號上,而其他擁有船塢的兩棲艦艇如LPD、LHD等則以搭載裝甲部隊為主。

 在2016年10月,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戰機測試評估中隊在美利堅號上進行第三階段發展測試(DT III),這是最後階段的操作測試評估,並在11月底完成了首次由船艦上(美利堅號)起飛、滿載實彈(內載加上外掛)進行作戰任務的測試,在亞利桑納州猶馬測試場(Yuma Proving Grounds)投擲了GBIU-12雷射導引炸彈以及GBU-32全球定位(GPS)導引炸彈;DT III在2016年11月17日完成,參與的空勤單位包括陸戰隊作戰測試開發第一中隊(Marine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 Squadron 1, VMX-1)、陸戰隊戰鬥攻擊第211中隊(Marine Fighter Attack Squadron 211,VMFA-211)以及空中測試與評估第23中隊(Air Test and Evaluation Squadron 23,VX-23) ;VMX-1指揮官George “Sack” Rowell表示,F-35B在船艦上的操作能力將不低於或超過原本的AV-8B海獵鷹(Harrier)STOVL戰機;在測試中,F-35B能在各種角度甲板風至高47節、船艦橫搖5度以及縱搖3度的情況下維持正常航空操作,甚至當船艦高速轉彎、甲板傾斜達9度時,甲板人員仍可繼續F-35B的維護工作(需面臨一些挑戰)。DT III測試了F-35B的Block 3F軟體構型、船艦自動後勤資訊系統版本2(Shipborne integration of Autonomic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ALIS V.2)、艦上引擎拆換、聯合精確進場與降落系統(Joint Precision Approach and Landing System,JPALS)、使用夜視鏡(Night Vision Goggles,NVG)夜間降落、與其他飛機以Link16資料鏈溝通 、與水面艦的神盾作戰系統的整合運作、英國皇家海軍F-35B飛行員第一次航母起降認證、在猶馬測試場執行實戰投彈測試等,此外也包括驗證同時讓12架F-35B同時 駐紮在兩棲攻擊艦操作,此概念隨後稱為「閃電航母」(Lightning Carrier,CV-L)。

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隊在2017年3月左右發佈「2017年陸戰隊航空計畫(2017 Marine Aviation Plan)」中, 提到利用兩棲突擊艦完全部署F-35B閃電式戰機的「閃電航母」(CV-L)構想,類似先前在兩棲突擊艦 上完全部署AV-8B獵鷹STOVL戰機的「獵鷹航母」(Harrier Carrier),或稱「制海模式」(Sea Control Mode)。「閃電航母」能獨立作業,或者編入兩棲作戰任務群(ARG)、 遠征打擊群(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ESG)或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CSG)。 一艘「閃電航母」搭載16至20架F-35B戰機,編組成四個分隊,其中一個分隊(4架)負責偵察監視任務(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每天每架出動三個架次,整個機隊在開戰14小時內能出擊40架次; 一個分隊(4架)負責防空壓制(Destruction of Enemy Air Defense,DEAD),每天每架出動2架次;一個分隊(4架)中兩架升空值行防空/制空巡邏(Offensive Counter Air,OCA/Defensive Counter Air,DCA,OCA/DCA),每架每天出動二個架次, 此外還擔負甲板待命任務(可隨時升空支援緊急任務);而其餘六架則進行攻擊性的對地支援(Offensive Air Support,OAS)任務。此份報告中指出,雖然美國海軍 與陸戰隊未必會將兩棲突擊艦做此種方式運用,但仍建議平時針對這種部署進行相關的訓練與準備。

(上與下)美利堅級二號艦黎波里號(USS Tripoli LHA-7)在2022年1月11日

進行F-35B起降測試認證(此架F-35B屬於VMFA-122)。黎波里號的甲板抗熱

塗層涵蓋整個飛行甲板左側,因此F-35B可以在任何一個降落點著艦。先前

美利堅號以及經過升級的胡蜂級只有後部兩個狀落點設置抗熱塗層。

依照美利堅號的測試經驗,二號艦的黎波里號(USS Tripoli LHA-7)設計進行了一些改良,包括增大機庫甲板、擴充航空機的後勤維修能量並調整動線配置、增加儲存的零組件與支援裝備、增加航空燃油儲存容量等。首艦美利堅號以及經過改裝的胡蜂級,飛行甲板抗熱塗層只涵蓋飛行甲板左後方,因此F-35B只能在飛行甲板左後方兩個降落點著艦;而的黎波里號的抗熱塗層面積加大,完全覆蓋飛行甲板左側(含升降機),因此F-35B能在飛行甲板上所有的降落區(共六個降落點)著艦。

在2020年4月,部署在橫須賀的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 CVN-76)以及在太平洋區域的狄奧多.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CVN-71)相繼傳出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而無法作業,導致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面臨無航空母艦可用的窘境。此時,部署在西太平洋並配備F-35B戰鬥機的美利堅號,成為此區域美國海軍唯一一艘具備制海能力的母艦,該艦在這段期間在東中國海與南中國海活動,對中國海上軍力在此區域的積極海上活動(此前剛發生中國海警與越南漁船撞擊事件,且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編隊在4月11日通過日本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而這也展現了美國兩棲攻擊艦搭配F-35B戰機的「閃電航母」的價值,能部分取代航空母艦的任務。

的黎波里號(LHA-7)在2022年4月帶著20架F-35B展開部署。

在2022年4月,美國海軍會在黎波里號(USS Tripoli LHD-7)同時部署三個陸戰隊F-35B中隊,進一步測試「閃電航母」的概念;三個中隊分別是F-35的第一測試評估中隊(Evaluation Squadron One,VMX-1)、陸戰隊第211戰鬥攻擊中隊(Marine Fighter Attack Squadron 211 ,VMFA-211)以及第225戰鬥攻擊中隊(VMFA-225),其中VMFA-221在2021年曾參與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的GSC21打擊群部署。這次三個中隊總計會有20架F-35B同時部署在黎波里號,會是到目前為止在同一艘母艦上部署最多F-35B的一次,超過先前美利堅號以及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CSG21部署(2019年美利堅號部署了 陸戰隊VMFA-122中隊共13架F-35B,CSG21部署搭載VMAF-211以及皇家空軍617等兩個F-35B中隊共18架)。這次部署預計會研究,如何讓20架F-35B同時在兩棲攻擊艦甲板上如何效率地進行調度與起降,包括起降、加油掛彈、停泊、移位等。

的黎波里號操作20架F-35B的「閃電航母」展示驗證從2022年3月30日到4月8日。「閃電航母」的概念不會改變傳統上LHA在到兩棲待命群( Amphibious Ready Group,ARG)以及陸戰遠征團(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MEU)的任務。的黎波里號的「閃電航母」驗證項目中,也包括如何在常規的ARG/MEU編制狀態以及滿載F-35B成為「閃電航母」的狀態快速轉換,因為在作戰中LHA還必須擔負原本的兩棲作戰使命,無法一直作為「閃電航母」。可能的場景是第一天LHA機對為常規編制,搭載MV-22傾斜懸翼機與各種直昇機,但第二天就把懸翼機轉移到另一個運作據點(如陸戰隊的前進基地),空出甲板讓大量F-35B進駐。

後續艦:美利堅級Flight 1(LHA-8型)

原本美國海軍打算建造四艘美利堅級,然而隨後就有意見表示後續艦應修改設計,恢復艦尾塢艙,使之能搭載LCAC等兩棲載具。 因此,美國海軍決定後續艦恢復設置塢艙,並打算縮小艦島結構,使飛行甲板面積可用增加20%。縮小艦島之後,原本美利堅級Flight 0無法操作MV-22的第五、第六號直昇機起降點將也能讓MV-22作業, 整個艦面甲板可以讓四架MV-22B、三架F-35B或三架CH-53K進行操作。

到2011年4月,傳出 美國打算檢討美利堅級後續艦的設計(擁有塢艙),因此美利堅級Flight 0先只會建造兩艘(LHA-6、7),從LHA-8起就是Flight 1。美國海軍將就經濟性與作戰性能進行考量,希望能在2016年決定後續的LHA-8的設計。依照2008年時的規劃,美利堅級Flight 1可望從2024年起開始服役(2015年開始前期設計,2017年展開細部設計與建造工作),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一連串軍費裁減之下,不確定此一時程是否可以實現。

設計方面,LHA-8最初有兩種考量,第一種是以LHA-6為基礎加上 塢艙,第二種則是直接拿馬金島號(LHD-8)的設計來建造。爾後美國海軍選擇以美利堅級的設計為基礎,進一步提出三種方案: 第一種是直接以LHA-6為基礎加裝塢艙,塢艙會佔用原本屬於航空作業的相關艙間;第二種方案以第一種為基礎 ,改善LHA-6服役後操作F-35B時發現的一些限制,包括修改艦島設計使之體積縮小,並在艦島前方右側增加一個舷外延伸結構來擴大起降甲板面積 ,上面能停放一架MV-22進行維修整補的甲板機位,其下增加的機庫容積也設置一個MV-22機位 ,可稍微彌補塢艙擠佔的空間;第三種方案以LHA-6為基礎,包括加裝塢艙、修改艦島設計並將艦體加寬2.5m,使艦內可用的總空間增加 ,但此方案設計變更幅度最大也最昂貴。最後美國海軍選擇方案二, 艦尾的塢艙可搭載兩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一艘LCU通用登陸艇(先前胡蜂級、馬金島號的塢艙可容納三艘LCAC) 。裝備方面,LHA-8起會以雷松集團開發的EASR固態電子掃描雷達(後來型號確定為AN/SPY-6(V)2,採用單面旋轉相位陣列天線),取代原本的SPS-48E;此外,也會改用新的AN/SPN-50(V)1航空管制雷達(瑞典SAAB集團海長頸鹿AMB多波束敏捷雷達的衍生型)。

LHA-8的模型。相較於馬金島號(LHD-8)與美利堅級,LHA-8的艦島體積較為縮小,以騰出

更多甲板面積;艦島前方舷外增加一個向外延伸的部位,可供MV-22作為維修機位。

相較於美利堅級,LHA-8增設艦尾塢艙,可容納二艘LCAC氣墊登陸載具。

依照2013年3月美國國防部與海軍向國會提交的2013年版未來30年度造艦計畫,將建造6艘帶有塢艙的LHA(R) Flight 1,從2017財年編列第一艘Flight 1(即LHA-8),平均每四年完成一艘,開始替代胡蜂級(Wasp class)兩棲突擊艦。

在2015年3月18日,美國海軍裝備採購長辛.史塔克雷(Sean Stackley)表示,LHA-8的設計建造工作只會由位於聖地牙哥(San Diego)的通用動力國家鋼鐵廠( General Dynamics National Steel and Shipbuilding Co.,NASSCO) 以及位於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 )帕斯卡古拉市的杭亭頓.英格斯工業(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兩家船廠競標,在2017年決定勝者。此外,美國海軍新一代艦隊油船T-AO(X)同樣只由NASSCO與HII兩家競標,結果在2016年揭曉;基於工業界的利益平衡,LHD-8與T-AO(X)的競標程序完全分開,而不是成為同一個包裹,而美國海軍希望雙方能各拿下其中一項競標。NASSCO長年為美國海軍設計建造補給艦艇,包括美國海軍在此之前最新完成的路易斯.克拉克級(Lewis and Clark class)乾貨彈藥補給艦;而HII則是美國海軍兩棲作戰艦艇的主要承包廠商,包括LHA-8之前的兩艘美利堅級(America class)兩棲攻擊艦,因此外界預測NASSCO會拿下T-AO(X)而HII會獲得LHA-8,不過辛.史塔克雷否認已經內定了競標結果,表示這兩家船廠都完全合乎LHA-8與T-AO(X)的競標資格。 在2016年6月30日,美國海軍與HII簽署LHA-8的初期設計與先期採購合約(共2.72億美元),最後合約總值將達到31.34億美元,預定2024年交付。 在2017年6月17日,美國海軍與HII正式簽署LHA-8布甘維爾號(USS Bougainville)的建造合約,價值約30億美元。在2018年10月26日,布甘維爾號在HII位於密西西比的船廠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的儀式,展開建造 ,2019年3月14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依照Breaking Defense在2022年6月10日報導,由於傳動齒輪系統發現缺陷以及造船廠人力問題,LHA-8的交付期程會延後13個月,成本比原定目標上漲6800萬美元;該艦原訂2022年下水,2024年1月服役,但實際上最快2025年2月才能成軍。

在2019財年預算中,美國國會主動為LHA-9項目編列3.5億美元的先期採辦(Advance Procurement,AP)經費,而美國海軍在2019財年預算並沒有申請這個項目;在美國海軍2019財年預算書中,LHA-9要等到2024財年才訂購,因此國會在2019財年主動編列LHA-9的先期採辦經費,是鼓勵海軍提前訂購LHA-9(如2020或2021財年)。在2019年3月12日,美國海軍提出2020財年預算提案 ,其中幾個大型兩棲艦艇的建造工作都被推遲;LHA(R) Flight 1二號艦LHA-9仍然打算到2024財年才編列,而不是原先希望的2021財年,在2020財年也沒有為LHA-9申請先期採辦經費。如果在2024財年才訂購LHA-9,距離2017年訂購的前一艘(LHA-7)相隔了七年之久;而依照這一型船艦的生產工作,訂購兩艘之間的理想間隔是四年,相隔太久不僅使船廠無法用較經濟的批量訂購原物料與設備、使單位成本增加,且船廠與上游供應都會斷檔,導致有經驗人員流失異動,之後再訂購就要花額外的一次性成本重建這些產能,更不經濟。

在2020財年預算書中,美國海軍估計LHA-9共需要40.764億美元。此外,第二艘LPD-17 Flight II(LPD-30)決定在2021財年編列,比原先預計的2020財年延後一年。美國海軍推遲對這兩型兩棲艦艇撥款的決定,讓負責建造的HII船廠以及密西西比州當地感到不滿;2019年3月27日,代表密西西比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Roger Wicker在參議院武裝部隊海權子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seapower subcommittee)的聽證會上爭取,希望海軍能在2020財年預算案中為LPD與LHA追加經費。Roger Wicker也希望海軍不要將LHA-9的編列推遲到2024財年,即便預算壓力沉重,希望還是至少能在2022財年編列;如果拖2024財年,距離LHA-8開始建造(2017年簽約)就是7年的間隔,屆時船廠對於此型船艦的產能、熟練員工早已流失。此外,美國海軍此時也預定在2024財年編列第二艘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屆時的預算壓力勢必巨大,如果LHA-9拖到2024財年則可能再次生變。

在2020年4月30日,HII獲得美國海軍價值1.875億美元的固定價款合約,為LHA-9進行長期備料(Long Lead Time Material,LLTM),這是HII獲得的LHA-9項目第一筆合約。這筆合約是依照未完成合約法案(Undefinitized Contract Action,UCA) 簽署,因為2019財年國會授權的造艦預算中已經包含LHA-9的先期採辦(AP)經費;依照國防部的聲明,根據UCA,完成這項採辦是美國國防部的義務,而且此一UCA在本財年(2020財年)截止前仍然有效。依照2021財年預算計畫,美國海軍預估在最快可能2023財年正式編列購買LHA-9,總價估計為38.735億美元;除了2019財年編列的3.5億美元長期備料以及2020財年編列的6.5億美元之外,2021到到2023財年都沒有打算編列預算。

在2021年6月11日,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Th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提交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原本海軍在2020年2月提交的2021財年預算申請中,編列的新艦項目創下2015財年預算封存以來的最低,總共要求199億美元來編列8艘新艦,比起原先的計畫短少40億美元以及4艘船艦。而在6月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出爐的2021財年授權法案中,為海軍造艦預算追加14億美元,使總額達到213億;這些追加的預算主要用於船艦的先期採辦(advanced procurement),並沒有增加編列採購的船艦數量。這些項目包括授權海軍簽署三艘聖安東尼奧Flight 2船塢運輸艦的以及一艘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的多船採辦合約,以及為LHA-9兩棲攻擊艦項目增加2.5億美元預算來加速建造。

在2020年12月10日,美國海軍部公布2022財年的30年造艦計畫以及五年期造艦計畫(five-year Future Years Defense Program,FYDP,2022至2026財年);其中,LHA-9打算提前在2022財年編列建造(提前一個財年),在2022財年先編列21.09億美元,2023財年再編列17.84億美元,總共38.93億美元。LHA-9提前採辦,是為了遞補在2020年7月發生嚴重火災、提前除役的好人李察號(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不過在隨後2021年3月11日美國國會報告,美國海軍還是預計在2023財年編列LHA-9。在2021年4月20日,HII獲得美國海軍一項價值1.07億美元的合約修正,用於LHA-9的長期備料採辦;這次合約修訂使LHA-9的先期採辦總經費來到4.57億美元。

在2021財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FY 2021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中,美國國會授權海軍採辦1艘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LHA-9)以及三艘LPD-17 Flight 2船塢登陸艦。在2021年6月8日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海權子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s seapower subcommittee)聽證會中,海軍負責研究/發展與採辦的代理助理部長傑.史特芬尼(Jay Stefany)表示,美國海軍在一週前跟杭亭頓.英格斯工業(HII)達成一個口頭協議(handshake agreement),打算簽署一個包含四艘兩棲艦艇(一艘LHA、三艘LPD)的包裹合約。然而,史特芬尼也透露,跡象顯示五角大廈打算暫停所有新的採辦簽約,等待2023財年預算週期的海軍武力結構審查報告出爐,確定海軍究竟需要多少兩棲船艦再說。此外,五角大廈也與海軍作戰部(CNO)主管作戰需求以及能力(warfighting requirements and capabilities)的助理部長(OPNAV N9)吉母.基爾比中將(Vice Adm. Jim Kilby)以及海軍陸戰隊作戰發展與整合(Combat Development & Integration)副指揮官艾瑞克.史密斯中將(Lt. Gen. Eric Smith)一同審查海軍以及陸戰隊的未來需求。在2023財年預算週期的武裝部隊結構審查出爐之前,勢必無法執行這些新艦採辦。在202年4月10日,英格斯造船廠獲得LHA-9合約的第四次增修,在原本合約基礎上再增加1.07億美元用於長期備料採辦,此次增修後LHA-9的先期採辦預算達到4.57億美元。

在2021年9月1日,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The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HACS)以42票贊成、17票反對,通過由阿拉巴馬州眾議員麥可.羅傑斯(Mike Rogers)提出的2022財年國防預算授權法修正案,為2022財年國防預算再追加239億美元,使得美國國防預算扣除通貨膨脹後仍能成長3%。 此修正案包括海軍在財年內訂購的新艦再增加四艘(總數達12艘),包括讓美國海軍在2022財年能正式編列採購LHA-9的12億美元經費。

在2022年1月12日,英格斯造船廠的兩棲船艦項目主管Steve Sloan接受防務新聞(Defense News)訪問時表示,此時該廠有三艘LPD(LPD-17 Flight 2)正在建造,還有一艘預期在2022年春開始生產,此外LHA-9的設計建造合約也可望在近期簽署。英格斯船廠也希望LHA-9訂購之後,下一艘LHA-10能在四年的間隔左右展開,維持船廠與供應鏈的穩定。

在2022年3月28日,美國國防部公佈2023財年預算申請;其中,海軍造艦預算共申請279億美元,打算在2023財年編列建造九艘新艦,包含一艘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LHA-9);然而,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海權與武力投射子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seapower and projection forces subcommittee)主席──民主黨籍眾議員喬.科特尼(Joe Courtney)隨後表示,在2023財年編列採辦LHA-9「並不算數」,因為美國國會已經在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中編列了正式採辦LHA-9的經費(由於國會的歧見,2022財年國防預算授權法案直到2022年3月10日才由參眾兩院通過,11日由拜登總統簽署生效),因此2023財年美國海軍實際上只申請編列訂購8艘新艦。在2022年12月8日,眾議院通過眾院版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為LHA-10編列2.89億美元先期採辦(AP)經費。

在2022年10月28日,HII集團英格斯船廠獲得美國海軍價值24億美元的固定價款加激勵合約,正式編列建造LHA-9;此次增修包含細部設計與建造工作,也使LHA-9項目合約總額來到32億美元。在2022年12月13日,美國海軍部長宣布,正式將LHA-9命名為費盧傑號(USS Fallujah LHA-9),紀念2014年發生在伊拉克費盧傑、對抗伊斯蘭國(ISIS)的戰役。在2022年12月19日,英格斯造船廠舉行LHA-9切割第一塊鋼板儀式開始製造,2023年9月21日安放龍骨。在2024財年造艦預算申請書中,美國海軍為LHA-9繼續申請18億美元預算。

依照2024財年美國海軍預算申請書裡的未來財年計畫(The Future Years Defense Program,FYDP,2024到2028財年),美國海軍打算在2027財年編列LHA-10,比原先規劃(2031財年)提前四個財年編列。

在2023年6月29日,在Ingalls船廠建造的布干維爾號發生火災(失火前火點附近有焊接在進行),船廠人員立即反應並迅速撲滅火勢,有六名船廠員工受到濃煙嗆傷,兩人曾送醫院治療;此次火災只波及失火點附近的艙室,對其他地方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