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萊級/克拉.瓊斯級護航驅逐艦

狄萊級(Dealey class)是美國在二次大戰以後建造的第一批護航驅逐艦。圖為首艦狄萊號(USS Dealey DE-1006)。

狄萊級的李斯特號(USS  Lester DE-1022),此時艦舯加裝操作DASH遙控反潛直昇機的機庫與起降平台。


狄萊級的埃文斯號(USS Evans DE-1023),此時艦舯加裝操作DASH遙控反潛直昇機的機庫與起降平台。
 

狄萊級的包爾號(USS Dauer DE-1025)

最後一艘狄萊級驅逐艦約瑟夫.塔辛號(USS Joseph K. Taussig DE-1030),

此時艦舯加裝操作DASH遙控反潛直昇機的機庫與起降平台。

克拉.瓊斯級(Claud Jonse class)堪稱柴油機版的狄萊級。圖為首艦克拉.瓊斯號(USS Claud Jones  DE-1033)。

克拉.瓊斯級的約翰.佩里號(USS John R Perry DE-1034)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狄萊級、克拉瓊斯級護航驅逐艦

(Dealey class/Claud Jons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狄萊級:

DE-1006、1014、1015:Bath Iron Works

DE-1021、1022:Defoe Shipbuilding

DE-1023、1024:Puget Sound Bridge and Dredging

DE-1025、1026:Bethlehem Steel, Alameda

DE-1027~1030:New York Shipbuilding

 

克拉.瓊斯級:Avondale Shipyard

尺寸(公尺) 狄萊級:長95.86  寬11.20  吃水5.5

克拉.瓊斯級:長95 寬11.84 吃水3.68

排水量(ton) 狄萊級:標準1280  滿載1877

克拉.瓊斯級:標準1335 滿載1920

動力系統/軸馬力 狄萊級:

Foster-Wheeler鍋爐*2

DeLaval蒸汽渦輪*1/20000

單軸

 

克拉.瓊斯級:Fairbanks-Morse 38ND8柴油機*4/9240

單軸

航速(節) 狄萊級:27

克拉.瓊斯級:20~22

續航力(海里) 狄萊級:4500(15節)/6000(12節)

克拉.瓊斯級:7000(12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6C對空搜索雷達

AN/SPS-5平面搜索雷達(爾後改為SPS-10)

聲納 SQS-2聲納*1(最初裝備)

SOG-1聲納*1(最初裝備)

SQS-4聲納*1(稍後換裝)

SQS-23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1(DE-1025在1962年中加裝)

過渡型拖曳陣列聲納監視系統(ITASS)*1(DE-1028在1971年加裝)

射控/作戰系統 MK-63艦砲射控系統

MK-105水下射控系統

乘員 170
艦載武裝 狄萊級:

MK-33雙聯裝76mm 50倍徑高/平兩用快砲*2(DE-10255、1028~1030在1962~1965年移除一座)

Alpha反潛火箭發射器*1(改良時拆除)

MK-9深水炸彈發射器*1(改良時拆除)

MK-6 DCP(K-gun)深彈發射器*8(改良時拆除)

533mm反艦魚雷發射器*4

MK-32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改良時加裝 )

 

克拉.瓊斯級:

MK-33雙聯裝76mm 50倍徑高/平兩用快砲*2

Alpha反潛火箭*1

MK-9深水炸彈發射器*2

533mm反艦魚雷發射器*4

MK-32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改良時加裝 )

艦載機 QH-50 DASH遙控反潛直昇機*1(DE-10255、1028~1030在1962~1965年加裝,DE-1028在1970年將之移除)
姊妹艦

狄萊級:共13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除籍時間 備註
DE-1006 Dealey   1952/12/5 1953/11/8 1954/6/3 1972/7/28 1972/7/28 出售給烏拉圭,更名為ROU 18 De Julio (DE-3),1973/4/17服役,1991拆解
DE-1014 Cromwell   1953/8/3 1954/6/4  1954/11/24 1972/7/5 1972/7/5  
DE-1015 Hammerberg
 
1953/11/12 1954/8/20  1955/3/2 1973/12/14
DE-1021Courtney 1954/9/1 1955/11/2 1956/9/24 1973/12/14
DE-1022 Lester 1954/9/1 1956/1/5 1957/6/15 1972 1973/12/14
DE-1023 Evans 1955/4/8 1955/9/14 1957/6/14 1968/9 1973/12/3
DE-1024 Bridget 1955/9/19 1956/4/25  1957/10/24 1968/9 1973/12/12
DE-1025 Bauer 1955/12/1 1957/6/7 1957/11/21 1973/12/3 1973/12/3
DE-1026 Hooper 1956/1/4 1957/8/1  1958/3/18 1973/6/6 1973/6/6
DE-1027 John Willis 1955/7/5 1956/2/4 1957/2/21 1972/7/14
DE-1028 Van Voorhis 1955/8/29 1956/7/28 1957/4/22 1972/7/1 1972/7/1
DE-1029 Hartley 1955/10/31 1956/11/24 1957/6/26 1972/7/8 1972/7/8 1972/7/8售予哥倫比亞,更名為ARC Boyaca (DE-16)。

1994除役,成為紀念艦

DE-1030 Joseph K. Taussig 1956/1/3 1957/3/9  1957/9/10 1972/7/1 1972/7/1

克拉.瓊斯級:共4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除籍時間 備註
DE-1033 Claud Jones 1958/5/27   1959/2/10 1974/12/16 1974/12/1售予印尼,重命名為Mongonsidi(DE-343)

1999停役

DE-1034 John R Perry 1957/10/1 1958/7/29 1959/5/5 1973/2/20 1973/2/20售予印尼;,更名為Samdikum(D-1),1982更改編號為DE-341

1999停役

DE-1035 Charles Berry   1959/3/17 1959/11/25 1974/1/31售予印尼,更名為Martadinata(DE- 342)

1999停役

DE-1036 McMoris 1959/5/26 1960/3/4 1974/12/16售予印尼,更名為Ngurah Rai(DE-344)

2002/3停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對德國潛艇部隊在大西洋上凌厲的航運封鎖,以英美為首的盟軍採用以船團概念為基礎的反潛護航戰術進行防禦,將大批商船編隊集結成船團,四圍則以反潛護航艦艇進行護衛,隨時監視船團周遭是否有德國潛艦的出沒,如果發現則展開攻擊;這種戰術能以最少量的護航艦艇保護最多的商船(集結的船團也比單獨航行的船隻更不容易下手),集中策略則使德軍潛艇在茫茫大海中遇上商船的機率減少。為此,盟軍建造了大量一千噸級的小型護航艦艇,稱為護航驅逐艦(DE);這些驅逐艦無論噸位、航速與武器裝備都無法與動輒兩千噸以上的艦隊型驅逐艦相提並論,不可能伴隨主力遠洋艦隊行動;但與一般船團與潛艇相較,護航驅逐艦的速率已經綽綽有餘,配備雷達與聲納來探測敵方潛艦,使用艦砲、深水炸彈、刺蝟砲進行攻擊;最重要的是,這些低檔的護航驅逐艦建造十分簡易、成本低廉,能快速大量建造,使橫越大西洋的盟軍船團獲得足夠的護航,也能在殘酷的消耗中迅速補充。就這樣,靠著美國龐大的物質生產力,終於戰勝了德國U艇「狼群」,贏得「大西洋戰役」的勝利。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造的第一批護航驅逐艦是狄萊級(Dealey class),在1950年代總共建造28艘,其中13艘在1954至1957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其餘15艘透過美國海外軍售管道提供給盟國,並且都在當地的船塢建造;這15艘中,三艘給葡萄牙(美國海軍編號DE-1039、1042、1046)、11艘給法國(美國海軍編號DE-1007~1013、1016~1019)、一艘給義大利(美國海軍編號DE-1020)。隨後,美國又修改狄萊級的設計,把蒸汽渦輪主機換成柴油主機,成為克拉.瓊斯級(Claud Jones class),共建造四艘,在1959至1960年服役。相較於蒸汽渦輪,柴油主機雖然油耗表現較佳 ,續航力長得多,但最大出力相差甚多(克拉.瓊斯級的總出力僅9240軸馬力,約略為狄萊級的一半),因此克拉.瓊斯級的最大航速降至20至22節。 考慮到蘇聯潛艦速度的提高,航速太慢的克拉.瓊斯級被認為並非成功的設計。

相較於二次大戰時代的護航驅逐艦,狄萊級的排水量更大一些,航速也稍快(可達27節),整體適航性能較佳,武器配置則差不多。依照原始計畫,狄萊級打算裝置一座127mm 38倍徑艦砲(備彈61發),以及一座MK-17 Hedgehog型反潛火箭。然而,這個方案被放棄,修改後的配置包括兩座當時新推出的MK-33雙聯裝76mm 50倍徑高/平兩用快砲(首尾各一,射速50發/分,射程12.8km,由MK-63艦砲射控系統指揮),並艦橋前方設置一座英國的烏賊(Squid)反潛火箭發射器。「烏賊」裝在首艦狄萊號(USS Dealey DE-1006)測試的結果卻令人不滿意,很快便遭到移除,換成美國自家的Alpha反潛火箭。此外,狄萊級艦尾設有一個MK-9深水炸彈滑軌,以及八具二次大戰時代的MK-6深彈發射器DCP(又稱K-gun)。艦上的反潛武器由一具SQS-2聲納(後)與一具SOG-1聲納(前)提供資料,後來換成SQS-4聲納,並由MK-105水下射控系統(UFCS)進行解算。在後續的改良中,狄來級的深水炸彈滑軌、DCP被拆除,加裝兩組MK-32三聯裝324mm反潛魚雷發射器。至於克拉.瓊斯級的武器裝備也差不多,並配備SQS-4聲納。

部分狄萊級曾在1960年代陸續加裝若干新反潛設備;在1962年初,本級艦包爾號(USS Bauer DE-1025)接受艦隊重整與現代化計畫(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AM)改良,拆除後方的MK-33火砲,原處改裝一座用來收容QH-50 DASH遙控反潛直昇機的機庫與起降甲板,艦首也加裝SQS-23中頻主/被動聲納。最後三艘本級艦(DE-1028~1030)也在1963至1965年加裝DASH的機庫與甲板,不過Van Voorhis(DE-1028)在1970年1月又將DASH的操作設施拆除,加裝過渡性戰術拖曳陣列聲納監視系統(Interim Towed Array Surveillance System,ITASS)進行測試。 克拉.瓊斯級也曾進行反潛武器升級(DE-1035、1036先進行,然後是DE-1033、1034),包括加裝挪威Kongsberg Terne III火箭推進深水炸彈發射器、兩組MK-32魚雷發射器等,原本還打算加裝四具533mm魚雷發射器來發射潛艦用的MK-37魚雷,不過最後沒有付諸實行。

由於狄萊級的原始設計仍是二戰型護航驅逐艦的延伸,已經無法適應1960年代以來的新反潛需求;蘇聯的高速核能潛艦已經出現,二次大戰的無導引反潛武器在大洋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而狄萊級的原始設計也無法容納諸如SQS-26低頻大型聲納 、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LAMPS-1有人反潛直昇機等裝備。因此,這13艘護航驅逐艦從1972至1973年迅速從美國海軍退役,役齡大約只有15年左右。首艦狄來號除役後出售給烏拉圭,艦名改成ROU 18 De Julio (DE-3);哈特雷號(USS Hartley DE-1029)出售給哥倫比亞,艦名改為ARC Boyaca (DE-16),其餘本級艦都除役拆解。而四艘克拉.瓊斯級也在1973至1974年除役,隨後全數轉賣給印尼海軍。

此外,在1960年代,美國透過軍援管道(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Program,MDAP)援助挪威,以狄萊級的設計為基礎,轉移技術在挪威海軍船廠(Navy Main Yard, Karljohansvern, Horten)建造 ,成為奧斯陸級(Osol class)巡防艦,在1966至1967年總共建成五艘進入挪威海軍服役;在這項軍援案中,挪威與美國各分攤一半費用。 由於另有專文介紹奧斯陸級,在此就不予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