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48/56垂直發射系統
加拿大海軍部族級驅逐艦休倫號(HMCS Huron DDH-281)在1981到1983年間用來測試垂直發射
的海麻雀防空飛彈系統,在兩舷甲板上加裝MK-48輕型垂直發射器。這是為當時進行中的加拿大
巡邏巡防艦(CPF)項目預定的武器系統進行測試,之後成為哈利法克斯級(Halifax class)巡防艦。
(上與下) 加拿大海軍哈里法克斯級巡防艦的MK-48 Mod0,兩側各裝設八單元,
分別隱藏在舷編的遮板之內
,每個MK-20飛彈儲存/發射箱的排焰道設在兩個飛彈發射器中間,朝上排焰。
荷蘭道爾曼級巡防艦的MK-48 Mod1,安裝在左舷直昇機庫邊緣,此時只安裝了
五個雙聯裝發射器。注意發射器底部的側向排氣口係與發射座為一體,與發射箱獨立。
已經出售給智利的原荷蘭道爾曼級巡防艦CNS Almirante Riveros(FF-18,原荷蘭HNLMS Tjerk Hiddes F830),
注意側舷的MK-48垂直發射器被加裝一層鋼板遮蔽起來,側面只看得到底部排焰口。
日本村雨級驅逐艦的艦體中部,可以看到MK-48 Mod4發射器;最初此構型稱為Mod0,2000年代換裝ESSM飛彈後改稱Mod4。
注意換裝ESSM之後發射管頂部的外蓋改為紅色,形狀也跟原本有所不同。
韓國廣開土大王級的MK-48 Mod2垂直發射器,採用埋入甲板的設計。
其中兩兩一對的方形管為飛彈發射箱,之間的兩個圓柱為熱焰排放口。
丹麥阿布沙龍級多功能支援艦的MK-48 Mod3垂直發射器,由於使用的是可折疊彈翼的ESSM飛彈,
每個發射單元各可安裝四個直徑較小的發射管,一個發射器模組可容納12管,火力是過去的兩倍;
這種配合ESSM的發射器構型又稱為DP-48(Dual Pack)。照片中這組MK-48 Mod3只有一側裝置六個發射管。
MK-48垂直發射系統系列 |
|||||
MK-48 Mod0 | MK-48 Mod1 | MK-48 Mod2 | MK-48 Mod3/DP-48 | ||
發射管單元數 | 雙聯裝x8 | 雙聯裝x8 | 雙聯裝x8 | MK-48
Mod3:雙聯裝RIM-7P發射管x3 DP-48:四聯裝ESSMx3 |
|
尺寸(長x寬x高)(m) | 2.28x1.27x4.78 | 1.73x1.32x4.65 | 4.77x4.17x4.74 | 3.66x2.71x4.73 | |
單一發射管尺寸(cm) | 61x99x132 | ||||
發射器含飛彈重量(kg) | RIM-7F/M/P(數量) | 15942(16發) | 13278(16發) | 17648(16發) | MK-48 Mod3:7748(6發) |
ESSM(數量) | 29976(32發)(未實現) | 26428(32發)(未實現) | 30890(32發)(未實現) | DP-48:11816(12發) | |
下甲板控制單元重量(kg) | 配合RIM-7F/M/P | 814 | 814 | 814 | 476 |
配合ESSM | 408(未實現) | 408(未實現) | 408(未實現) | 476 |
MK-56垂直發射系統 |
|||
發射管單元數 | 四管(四聯裝單元*1) | 12管(四聯裝單元*3) | 32管(四聯裝單元*8) |
尺寸(長x寬x高)(m) (照上列計算單元數) |
1.73x1.32x4.65 | 3.66x2.71x4.65 | 4.77x4.17x4.65 |
發射系統含飛彈重量(kg) | 3464 | 10200 | 23859 |
發射系統含飛彈、控制系統重量 | 3714 | 10450 | 24359 |
──by captain Picard
MK-48垂直發射系統 MK-48垂直發射系統由雷松公司生產,係專門配合海麻雀飛彈而設計,其發射管長度、直徑與重量都比MK-41低得多,採用 兩個儲存/發射箱與一套熱焰排放管路為一單元的設計(熱焰排放系統屬於發射座的一部份,和發射箱完全獨立),結構十分簡單 ,而且由於體積重量都低,能直接安裝在艦面以上而不需貫穿主甲板,因此安裝十分容易,且非常適合小型艦艇,被不少西方國家的艦艇採用。 1981到1983年間,MK-48垂直發射器與垂直發射型海麻雀防空飛彈在加拿大海軍部族級(Tribal class)驅逐艦休倫號(HMCS Huron DDH-281)上測試,MK-48安裝在該艦兩舷甲板上;這是為當時進行中的加拿大巡邏巡防艦(Canadian Patrol Frigate,CPF)預定的武器系統進行測試,之後成為哈利法克斯級(Halifax class)巡防艦。 MK-48的儲存/發射箱型號為MK-20,基本構造與MK-29海麻雀飛彈發射器的發射箱類似。 安全性方面,MK-48的發射管與MK-41一樣,都滿足美國海軍對垂直發射系統的安全規範,萬一飛彈發射失敗、火箭發動機在發射管內持續燃燒直到燒光燃料,發射管都可以保障其他管內的飛彈不受波及;飛彈本身方面,包括海麻雀、標準、戰斧等美國海軍用於垂直發射的飛彈,都滿足鈍感彈藥(insensitive munitions,北約規範代號STANAG4439)的需求,要求即便飛彈火箭推進器在 發射管內持續燃燒到殆盡為止,也不會發生引爆的情況。
日本村雨級驅逐艦的MK-48 Mod0垂直發射器,此為早期裝填RIM-7F海麻雀飛彈時的構型。
韓國廣開土大王級的MK-48 Mod2垂直發射器。
丹麥佛萊維佛斯肯級巡邏艦的MK-48 Mod3垂直發射器,每單元安裝六管。
丹麥阿布沙龍級多功能支援艦的DP-48垂直發射器8(Dual Pack),是MK-48 Mod3的衍生型 ,使用ESSM防空飛彈,每個單元可以裝置12枚,是以往海麻雀飛彈的兩倍。 MK-48主要有四種不同的構型(Mod0~3)以及兩種後續衍生的構型(Mod 4、5),主要差別在於發射器安裝方式與排氣構造: MK-48 Mod 0:安裝在甲板上(on-deck),不貫穿艦體,其發射器型號為MK-165 Mod 0,每個單元包含兩具MK-20飛彈儲存/發射箱以及一對夾在中間的排氣管路,排氣口由發射器頂端兩側 將飛彈熱焰排出,因此發射器必須獨立安裝於甲板上,能緊鄰其他艦體結構或裝備;使用MK-48 Mod0的艦艇包括率先採用垂直發射版海麻雀的加拿大哈里法克斯級(Halifax class)巡防艦,以及日本的村雨級驅逐艦,其中哈里法克斯級分別在兩舷甲板上各裝八管,村雨級則在艦舯二號煙囪前方安裝16管。 MK-48 Mod1:依附艦體某一艙壁(bulkhead)安裝,同樣不需要貫穿甲板,其發射器型號為MK-165 Mod1,排氣口由發射管底部伸出並朝向側面 ;由於排氣管路係設在發射管底部,而不是夾在發射管中間,使得MK-48 Mod1佔用的面積稍低於Mod0,不過發射器底部設有排焰口的一側必須淨空;目前蘭道爾曼級(Karel Doorman class)是目前MK-48 Mod1唯一的使用者。 MK-48 Mod2:穿入艦面甲板內(in-deck),發射器型號為MK-168 Mod0,每個單元由兩具MK-20儲存/發射箱以及夾在中間的一對排氣管道(朝正上方排氣)構成,被韓國的廣開土大王級巡防艦與希臘MEKO-200HN海德拉級(Hydra class)採用 ,發射管數量都是16管;廣開土大王級的MK-48 Mod2設置於B砲位高起的平台,並未貫穿主甲板,而希臘海德拉級則將之安裝在機庫上。 從MK-48Mod 0到Mod2,整個系統由四個次系統構成,第一是與STIR照明雷達連接並負責傳輸資料、下達指令的射控系統;第二是MK-220 Mod0 飛彈發射器控制系統(Millils Launcher Control,MLC),每八個發射管配置一個MLC,長、寬、高分別為152cm x 34cm x 200cm;第三是MK-63電子介面艙(Electric Interface Cabinet,EIC),長、寬、高分別為64cm x 45cm x 91cm,每個 四個發射管配置一個EIC;第四個則是MK-20儲存/發射箱以及裡面的飛彈;操作時,射控系統將目標參數與射擊指令傳給MLC,MLC根據參數內容將訊號傳給特定發射器的EIC,而EIC則完成飛彈參數輸入以及最後的點火發射動作。MK-48 Mod0~2使用的電源有兩種,Type 1為115V、60MHz的交流電(4或13KVA),Type 2為115V、400MHz的交流電(21KVA)。 爾後,為MK-48 Mod0換裝ESSM防空飛彈的版本稱為Mod4(用戶包括加拿大、日本),為MK-48 Mod2換裝ESSM的版本稱為MK-48 Mod5(用戶為希臘),仍使用MK-20儲存/發射箱來容納ESSM,每管維持容納一枚。
MK-48 Mod3的箱型總成,上部為發射器與熱焰排放管,控制裝備集中於底部下甲板結構。 MK-48Mod3:MK-48系列的緊致版(compact module), 最初是配合丹麥海軍標準彈性(Stanflex,SF)系列艦艇的模組化規格而設計,而丹麥海軍改良後的尼爾斯.朱爾級(Nils Juel class)巡防艦、SF-300佛萊維佛斯肯級(Flyvefisken class)巡邏艦、SF-3500阿布沙龍(Absalon class)多功能支援艦與庫納德.羅穆森級(Knud Rasmusssen class)巡邏艦都採用MK-48 Mod3。 MK-48 Mod3將飛彈發射器與控制系統整合成一個整體式模組單元,發射器位於上部,控制單元位於發射器下方的箱型結構內,裝艦時只有發射器暴露在甲板上。每套MK-48 Mod3共擁有三組MK-168 Mod1發射器單元,每個 基本單元由兩個發射管以及夾在中間一對開口朝上的 熱焰排放管道構成。 MK-48 Mod3的控制單元則為MK-31發射控制系統(Launcher Controller,LC) ,長、寬、高分別為89cm x 30cm x 178cm,兼具從射控系統接收資料、飛彈參數設定以及點火發射動作等功能(整合了過去MLC與EIC的功能), 其所有的機櫃都設置於發射器底部的下甲板箱型結構中,而這個箱型甲板結構以及所有的管路、線路接口都與丹麥海軍標準彈性模組規格相容。 MK-48 Mod3的安裝便十分簡單,只需將箱型總成設置在甲板上的凹槽結構,再連上電源以及來自射控系統的信號排線即可,而不需要如MK-48 Mod0~2需要另外找艙間 來安排MLC等裝置 。MK-48 Mod3的電源也與Mod0~2有所不同,共有三種形式:Type 1為440V、60Hz的交流電(12KVA),Type 2為115V、400Hz的交流電(9KVA),而Type 3為24V、140KVA的直流電。 配合丹麥阿布沙龍多功能支援艦的需求,雷松還推出MK-48 Mod3配合發展型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的版本,稱為DP-48(Dual Pack)(可能是雷松的內部編號),原本一個MK-20海麻雀飛彈儲存/發射箱的空間可以容納兩個直徑較小的ESSM發射管(因為ESSM彈翼可折疊),每 個發射單元可以安裝四組發射管(前、後各兩管),攜彈量增加一倍;而這種構型之後演變成MK-56(見下文)。 早期雷松似乎曾規劃為每種構型的MK-48都提出類似於DP-48的規劃,將原本一個MK-20發射箱的空間換成兩個小直徑ESSM發射管,不過目前並沒有實現,一些原有的海麻雀飛彈用戶升級改用ESSSM時,仍繼續沿用原本的MK-20發射箱來容納(例如前述的MK-48 Mod 4/5)。
MK-56垂直發射器
MK-56垂直發射器的上甲板發射管部分(下甲板控制/電源尚未安裝),此時上面裝置一個 容納兩枚ESSM的雙聯裝發射管。注意發射管底部的熱焰導管。 在2007年,雷松集團公佈了配合ESSM的MK-56輕型垂直發射系統(可能是DP-48的正式型號),專門配合ESSM防空飛彈。 MK-56使用前述的DP-48「Dual Pack」構造,由中間一組兩管排氣道配合夾在前、後的發射管構成,每個基本單元配置兩組雙聯裝ESSM發射管(前、後各2管),長度與寬度分別為173cm與132cm,深度465cm,重量(含飛彈)3.464噸,安裝時只需要一個很淺的凹槽空間來容納發射管下方的電源/控制設備艙間,而且模組本身就已經整合排氣、冷卻、控制等單元,載台只需提供電源以及接上射控信號線路即可 (客戶可選擇接上外部的液冷迴路加壓)。除了海麻雀防空飛彈之外,歐洲飛彈集團(MBDA)在2010年代推出的通用模組化防空飛彈(Common Anti-Air Modular Missile,CAMM)也能結合於MK-56發射器上。 每個由三組四聯裝單元(共12管)構成的MK-56發射器尺寸為3.66 X 2.71m,高度4.65m;重量(含飛彈)10.25噸;下甲板電源/控制機櫃尺寸為94cm X 34cm,高190cm,重250kg,整個發射模組全重(含飛彈、下甲板)10450kg。MK-56的電源形式有兩種,第一種為單相115V、60Hz的交流電(11KVA),第二種為三相440V、400Hz的交流電(4KVA)。 與原本MK-48相較,MK-56具有即時熱抽換能力,比原先MK-48壽命更長、更輕巧且更易於維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