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PS-3輕型空載多用途反潛系統

兩架美國海軍SH-60B直昇機,注意機鼻已經加裝FLIR紅外線熱影像感測儀。

派里級飛彈巡防艦派里號(USS Perry FFG-7)艦尾起降甲板上的兩架SH-60B反潛直昇機,

一架被推到起降甲板末端的作業區,機尾仍處於折疊狀態。

一架SH-60B直昇機正面

一架SH-60B直昇機正投擲MK-46魚雷

一架SH-60B直昇機準備降落在直昇機甲板上,注意機腹的探針伸出,甲板上的RAST輔助降落系統的

快速鎖定裝置(RDS)已經就位。 直昇機降在指定位置後,機腹探針會在RDS的開口中,此時RDS

中間會有一根橫桿移動夾住探針,從而固定住SH-60B。

惡劣海象下的直昇機甲板作業相當艱辛,例如圖中SH-60B在調整機首方向使之對準機庫,

原本應固定機體的RSD滑車來進行,但這種作業有時不能順利改變直昇機方向,因而不得不

解開RSD對機體的固定,但在高海況下就會導致直昇機翻滾,如圖中的情況。

──by Captain Picard


 

在輕型空載多用途系統(Light Airborne Mutipurpose System,LAMPS)計畫中,最終階段就是全新發展的LAMPS-3, 由反潛直昇機與艦載SQR-19戰術性拖曳陣列聲納(TACTASS)組成。由於SQR-19偵測距離可達到第三匯聲區 (約200km),使LAMPS-3極可能飛到母艦水平線以外進行接戰,因此過去LAMPS-1(部署在SH-2F海妖反潛直昇機上)只能將機載聲納浮標訊號送回母艦處理的模式將不再適用。 得益於電子科技的進步,LAMP-3得以在直昇機上直接加裝體積/重量大幅減輕的AN/USY-1聲納浮標信號處理系統, 具備一部份自行處理聲納浮標資料的能力(早期的USY-1能同時處理5個指向性被動聲納浮標的資料,艦載的AN/SQQ-28處理系統則能同時處理8個全向或4個指向性主/被動聲納浮標的資訊 ,不過1980年代以後美國海軍就不再使用保密與抗干擾能力較差的全向性聲納浮標),可脫離母艦水平線進行反潛作戰 ,而LAMPS 3是全世界第一種具備機載聲納浮標信號處理系統的反潛直昇機 。如果在與母艦的通信範圍內作業時,LAMPS-3可透過直昇機上的AN/ARQ-44資料鏈與船艦上的AN/SRQ-4型C頻雙工資料鍊(兩者組成海鷹資料鏈,Hawk Link),將聲納浮標資料實時傳回母艦並由艦上AN/SQQ-28聲納浮標信號處理器處理,一同顯示在負責處理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的UYQ-21顯控台上 ,並進行自動化的目標動態分析(Target Motion Analysis,TMA)。 此外,Hawk Link資料鏈也能將SH-60B機上APS-124雷達或ALQ-142(V)電子支援系統獲得的資料回傳給母艦,此時由於Hawk Link資料鏈被佔用,SH-60B就由本身的聲納浮標信號處理器來進行處理。除了回傳母艦之外,Hawk Link資料鏈也能將聲納浮標信號轉發給附近空域的P-3C反潛機 來處理。

LAMPS-3的主承包商為IBM政府系統部門(此部門日後被洛馬合併),並使用與當時陸軍UTTAS計畫發展的8.5~9噸級通用直昇機作為載台;隨著賽考斯基(Sekorsky)的S-70B(S-70A的反潛衍生型,S-70A的美國陸軍型號就是UH-60)在UTTAS獲得勝利,美國海軍也在1977年9月正式選擇了S-70B作為載台。整合了LAMPS-3的S-70B稱為SH-60B海鷹(Seahawk)反潛直昇機,第一架原型機YSH-60B於1979年12月進行首次試飛,第一架量產型SH-60B則在1983年2月完成首飛,1984年起開始部署,除了原型機外總共建造了181架 來裝備美國海軍水面艦反潛直昇機隊。 由於八、九噸級的SH-60B比先前四、五噸級的SH-2F海妖直昇機重得多,在較高海況下很難用人力順利將直昇機拉入機庫或從機庫中拉到起飛位置,因此美國海軍就從加拿大引進捕獸器(Bear trap)輔助降落系統,由美國Indal科技生產,改稱為回收、輔助、固定和移動系統(Recovery Assist, Secure and Traverse,RAST) 。

SH-60B與UH-60B的機體共通性約83%。 相較於UH-60B,SH-60B在機體設計的主要修改包括:機體結構強化,增加抵抗海水腐蝕與抵抗浮冰的能力;改用電力驅動的全自動折疊式主/尾旋翼 (原本UH-60是人工折疊,在搖晃的艦上人工作業將非常危險),機尾輪由UH-60的尾椼末端前移至機身末端來適應長度有限的船艦起降甲板,尾椼改成可向前折收,這些設計使SH-60B能收容於緊湊的直昇機庫中,並在面積較為狹小的直昇機甲板起降,此外主/尾旋翼也加裝了防冰裝置; 取消原本機體左側的滑動艙門以設置聲納浮標發射器,機體右側的滑動艙門寬度則縮減一半,加裝可吊掛人員的起重機, 機腹還增設配合RAST的探針,以及盤旋時軍艦對直昇機的加油設施;此外,加裝功能更完善的飛航控制與穩定系統,以便在海洋環境下操作 。原本陸軍UH-60A為了滿足能整機裝入C-130運輸機進行空運,對機體折收之後的體積有嚴格要求;而SH-60B只須收容在船艦機庫,尺寸條件寬鬆得多,就不需要像UH-60配置可拆卸的主旋翼軸延長器來降低旋翼高度,節省了不少人工作業 。原本UH-60的主起落架需能滿足每秒38英尺下降速率的衝擊,但美國海軍只要求承受每秒17英尺速度下的衝擊,因此SH-60改用簡化的主起落架,只配備單一液壓緩衝機構(原本UH-60為雙液壓緩衝機構),減輕了重量,而兩主起落架整流罩裡還加裝氣囊以因應海上緊急迫降的可能。SH-60機體內部配置也經過修改,設置兩個容量原本UH-60增加64%的防撞油箱(由UH-60的1361公升增為2233公升)以增加續航力。由於前述修改以及加裝許多任務裝備、相關航電與武器,SH-60B增加了不少重量,空重6190kg,任務起飛重量9575kg,最大起飛重量21884磅(9926kg),可以機腹吊掛2721kg的貨物,或在機艙內裝在1860kg的物資;而為了應付大增的重量,SH-60B也改用兩具T-700-GE-401發動機,每具 的最大推力達1690馬力,比黑鷹的T-700-GE-701增加了10%;而從1988年中出廠的SH-60B則改用出力更大的T-700-GE-401C發動機,每具最大持續輸出功率 為1662軸馬力,連續30分鐘最大功率約1800軸馬力,2.5分鐘緊急出力為1940軸馬力。SH-60B編制三名機員,包括正/副駕駛以及後座一位專職的反潛作戰操作員。 SH-60B主旋翼直徑16.35m,機身長12.6m(不含主旋翼),機身寬3.3m,最大平飛速率268km/hr,巡航速率257km/hr,升限5970m,一般任務重量下單靠機載燃油的續航力約703km ,在保留一小時飛行餘裕情況下的最大任務半徑約241km,滯空時間3小時以上;而掛載副油箱時,滯空時間可增至4小時12分鐘。SH-60B的主要任務包括與水面艦協同進行反潛監視與作戰任務、海洋監視,以及支援反艦作戰(包括替水面艦進行早期目標搜索標定,或以本身搭載的武器進行攻擊)。

一架SH-60B正準備降落在艦上,注意甲板上的RSD滑車已經就位。

降落在派里級飛彈巡防艦上的SH-60B。

作戰裝備方面,SH-60B機身左側設有25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可裝填AN/SSQ-53被動聲納浮標以及AN/SSQ-60主動聲納浮標 ;一般而言,每次反潛作業會使用12個聲納浮標,包括8個被動聲納浮標、3個主動聲納浮標與一個水文資料浮標,故SH-60B每次的浮標攜帶量可進行兩次反潛作業 ;如同前述,SH-60B機上的USY-1聲納浮標信號處理系統只能同時處理5個指向性被動聲納浮標的資料,因此雖然SH-60B飛離與母艦通信範圍之後仍能處理一部分聲納浮標的資料,但若要發揮最大能力,仍須在與母艦的資料傳輸距離內透過聲納浮標資料鏈來聯合運作。SH-60B的聲納浮標彈射器是氣壓式,重量比過去SH-2F的火藥式更低,在相同體積下能容納更多聲納浮標(過去SH-2F只能攜帶15個聲納浮標,意味只能執行一次反潛作業就必須回到艦上重新裝填)。此外,機上裝有一具AN/ASQ-81(V)2磁異偵測器 (MAD),機鼻下則有一具AN/APS-124圓盤型搜索雷達,其他裝備包括都卜勒雷達、用於處理聲納浮標信號的AN/ARR-84與R-1651/ARA音響信號處理與顯示器、VHF-FM/UHF-FM/VHF-AM/FM等無線電通信系統,與母艦之間的 反潛戰術資料傳輸則仰賴SQR-4/ARQ-4聲納浮標資料鏈系統 。

AN/APS-124是專門配合LAMPS-III發展的設備,總重量僅95kg,天線全寬6英尺(18.3m),最大功率350KW,最大偵測距離160海里(296km)。AN/APS-124全系統由6個LRU單元構成,透過MIL-STD-1553軍規數位資料匯流排與機上其他設備結合,結合五個快速掃描天線,能360度水平掃描,天線掃描速率具有每分鐘6、12與120轉/分等模式,脈衝回覆率(PRF)有470、940、1880Hz,脈衝寬度有2、1、0.5微秒(μs),顯示量程為74與296km,透過介面結合OV-103/A數位掃描變換器,能實現時間掃描累積處理;此雷達能與SH-60B上的資料鏈進行整合,能直接將雷達的目標情資傳輸到SH-60B直昇機的搭載艦上的雷達顯示器一同顯示出來。AN/APS-124具有四種運作模式,包括遠距離搜索、中距離搜索、導航、快速掃描監視等:遠距離搜索的脈衝寬度最高(2微秒),脈衝回覆率(PRF)最低(470Hz),天線掃描速率最慢(6轉/分),顯示量程在296km以內可以調整;中距離搜索模式下,脈衝寬度為1微秒,PRF為940Hz,天線掃描速率為12轉/分;快速掃描監視模式下,脈衝寬度最窄(0.5微秒),PRF最高(1880Hz),天線掃描速率最快(120轉/分),顯示量程在74km以內可調整,虛警率可按實際條件調整。

從機艙內看SH-60B的25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

一名美國海軍士兵正在裝填SH-60B的聲納浮標。

SH-60B能使用的聲納浮標類型比原本SH-2F更多,包括較舊的低頻被動聲納浮標(LOFAR)、全向主動聲納浮標(CASS)、SSQ-53指向性被動聲納浮標(DIFAR)、SSQ-62指向性主動聲納浮標(DICASS)以及用來測量水文資料的SSQ-36深海溫度測量浮標(Bathythermograph,BT)等。SH-60B搭載的資料鏈接收裝置為Edmac AN/ARR-75,具有31個頻道;ARR-75擁有兩套無線電接收機組,每套機組由四個VHF接收機組成,每個VHF接收機能預先選定31個頻道中的任何一個。

SH-60B的AN/UYS-1聲納浮標信號處理系統是P-3C的系統的簡化版,處理器數量由原本的2個減為1個,可減輕成本重量;雖然處理目標的數量也減半,不過對於反潛直昇機而言已經綽綽有餘 ;後端為CV3252/A轉換顯示器,反潛資料儲存在MU-670/ASQ儲存磁帶裝置中。自衛方面,機上裝有多種自衛系統,包括AN/ALQ-142電子支援系統、AN/ALQ-144紅外線反制系統與AN/ALE-39干擾絲/熱焰彈發射器等 。由雷松(Raytheon)開發的AN/ALQ-142使用了艦載的AN/SLQ-32(V)電子支援系統的技術,系統核心是一部AKY-14(V)電腦,並配備四個Rotman透鏡天線(分別設置在機體前、後)來涵蓋360度的範圍,接收到脈衝信號時能測量來源方位,並與AKY-14電腦中儲存的資料比對,判斷威脅來源的類型,全系統能同時自動偵測來自8個不同波段、總共100個信號發射源的信號,接收波段2至25GHz;除了自衛之外,透過ARQ-44機-艦資料鏈,SH-60B也能自動將ALQ-142截獲的信號傳回母艦,由艦上SLQ-32電子戰系統整合處理並顯示在船艦的顯控台上,相當於一個可以機動飛行的空載接收感測器。 武裝方面,SH-60B兩側各有一個掛架,可掛載兩枚MK-46/50魚雷、副油箱或挪威製AGM-119B企鵝(Penguin)MK.2反艦飛彈,而側面舷窗則可架設7.62或12.7mm機槍。 此外,美國海軍並增加SH-60B使用武器的種類,包括AGM-65小牛(Maverick)空對地飛彈、AGM-114地獄火(Hellfire)空對地飛彈(原為反戰車飛彈)以及AIM-9響尾蛇(Sidewinder)空對空飛彈等,使SH-60B具備攻擊敵方艦艇甚至有限度空戰自衛的能力。

除了美國海軍的SH-60B/F之外,還有許多國家使用了S-70B反潛直昇機的外銷衍生型 。西班牙總共購買12架S-70B,希臘海軍擁有11架S-70B-6,泰國皇家海軍擁有6架S-70B7,澳洲在1990年代購得15架S-70B來裝備紐澳軍團級(Anzac class)巡防艦;台灣在1980年代後期購買10架S-70C(M)1,1997年又增購11架S-70C(M)2,這是第一種結合SH-60B與SH-60F特性的S-70系列反潛直昇機;新加坡在2005年訂購6架S-70B來裝備當時新造可畏級(Formidable class)巡防艦,這批直昇機由新加坡空軍操作;巴西在2009年購買4架S-70B,2011年繼續增購2架;土耳其在2000年代陸續訂購25架S-70B-8,裝備於購自美國的二手派里級飛彈巡防艦,2011年中交付完畢。日本是美國之外SH-60的最大生產與使用國,三菱重工在1980年代從賽考斯基取得授權生產,並換裝日本國產航電,稱為SH-60J,共生產101架裝備海上自衛隊,在2000年代又開始生產93架大幅改良的SH-60K來替換SH-60J;由於SH-60J/K另有專文介紹,在此不予贅述。

在2006到2015年,SH-60B反潛直昇機被MH-60R近海作戰/反潛直昇機陸續取代;而原先編制SH-60B直昇機的輕型反潛直昇機中隊(Helicopter Anti-Submarine Squadron, Light,HSL)換裝後也都轉成海上打擊直昇機中隊(Helicopter Maritime Strike,H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