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60R海鷹反潛/近海作戰直昇機、MH-60S騎士鷹多任務直昇機
──by Captain Picard
MH-60R攻擊鷹近海作戰直昇機
MH-60R反潛/近海作戰直昇機結合了過去SH-60B與SH-60B的構型特點,同時擁有機腹搜索雷達
、吊放式聲納、側面25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照片中的MH-60S機體左側的掛架掛載了四聯裝地獄火反戰車飛彈
以及副油箱。
(上與下二張) MH-60R反潛直昇機
(上與下二張) 兩架MH-60R直昇機編隊飛越史特雷號飛彈驅逐艦(USS Sterett DDG-104),其中一架(前)
掛載四聯裝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沒有加裝25聯裝聲納浮標;另一架(靠後)裝置
25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以及輕型魚雷。
一架MH-60R直昇機正在施放AN/AQS-22吊放式聲納。機體左側掛載了地獄火反戰車/陸攻飛彈。
一架MH-60R直昇機,攝於2019年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
MH-60R直昇機座艙
2023年9月16日BAE System在台灣台北航太國防展( TADTE 2023)展出的射水魚(Archerfish)
光纖導引 毀雷遙控載具,這是LCS反水雷套件中由直昇機攜帶的AN/AQS-235空載水雷壓制系統
(AMNS),的核心,每架MH-60S直昇機能攜帶四具射水魚毀雷載具。
前身:SH-60R反潛直昇機
原本預定為美國海軍新一代反潛直昇機的SH-60R,爾後轉型為MH-60R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海軍的任務型態有了巨大的轉變,以往用於反潛/反艦作戰的SH-60B/F系列直昇機逐漸將任務範圍涵蓋到攔截毒品走私、緝私、洋面與海岸維和任務、反水雷作戰等,不僅要求的功能日益多元,也要同時能在艦艇或海岸部署作戰。於是在1990年代,美國海軍 展開了LAMPS-3 Block2升級計畫,並於1993年由洛馬公司得標。此一計畫的重點是將SH-60B、SH-60F連同兩個特戰支援直昇機中隊(HCS)45架HH-60H救援鷹式(Rescue Hawk)特戰搜救直昇機通通翻修升級為SH-60R,以此一機型同時滿足航艦與一般艦艇的艦載反潛直昇機需求。前兩架SH-60R原型機是從現有的SH-60B機體轉換而來(稱為YSH-60R),在1999年12月22日首次飛行。
MH-60R直昇機機鼻,可以看到FLIR紅外線探測裝置以及各種雷達警告器。 SH-60R融合SH-60B/F的特性,同時擁有吊放聲納、機首雷達與聲納浮標等裝備,而這種架構就是師法美國售予 台灣的S-70C(M)-1/2反潛直昇機(SH-60系列的外銷版之一)。SH-60R的系統主承包商為洛馬集團聯邦系統(Lockheed Martin Federal Systems),包括採用先進數位化玻璃座艙、Telephonics公司開發的AN/APS-147多模式雷達(Multi-Mode Radar,MMR)、FLIR紅外線偵測裝置、先進任務電腦 、慣性導航系統(INS)、GPS全球定位系統、符合未來美國海軍網基作戰的資訊傳輸系統(含HF/UHF/VHF衛星通訊系統)、AN/ALQ-142電子支援系統 等。玻璃化數位作艙擁有四個BAE System提供的8x10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能與夜視鏡相容且在陽光下也可閱讀。 SH-60R主要反潛偵測裝備則為新型AN/AQS-22空載低頻沈浸聲納(Airborne Low Frequency Sonar (ALFS), 由英法合資的Thomson Marconi Sonar與美國修斯飛機公司(後併入雷松)合作開發,以Thomson Marconi Sonar的Flash吊放聲納 的硬體(包含其可擴展型收發基陣)為基礎發展而成 ,搭配美製UYS-2A聲納訊號處理系統(含GRAM彩色顯示器)組成,此外還保留SH-60B之25管聲納浮標發射器 。相較於原本SH-60F的AN/AQS-13F吊放聲納,AN/AQS-22使用距離擴大3至6倍,並能同時處理吊放聲納與聲納浮標的信號(AN/AQS-13F就不行) ,同時適用於深水域與淺水域的反潛偵測需求。 此外,SH-60R也將增加反制水雷的能力 ,包括採用光學影像偵測與測距(Light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術的反潛/反水雷偵測系統,並可攜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主導研發的空載毀雷系統(AMNS,見下文)。 由於SH-60R的沿用與SH-60B/F相同的動力系統,但是裝備大幅增加,因此反潛偵測裝備中效能最低的磁異偵測器在必要時才會安裝。除了裝備提昇外,此一SH-60系列的改良計畫也包括翻修重建 機體,由賽可斯基原廠負責,使機體壽命延長10000飛行小時。 不過由於機體大規模翻修重製導致成本上揚,SH-60R的訂單於2000年才正式下達。 MH-60R攻擊鷹近海作戰直昇機
正在施放AQS-22多模式吊放聲納的MH-60R,機上同時也加裝25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 在2001年,美國海軍宣布將SH-60R計畫轉換為MH-60R攻擊鷹(Strikehawk ),以凸顯其多功能性,不過後來又改回稱為海鷹(Seahawk);原本SH-60R將由現役的SH-60B/F等機改裝而來,不過MH-60R則改為全新生產,總需求為243架。相較於SH-60R,MH-60R除了反潛作戰任務之外,更加注重近海水面作戰,包括近海的監視臨檢、海上反恐等,必須在狀況複雜的航道上分別商船、中立國船隻以及具有威脅的海上目標;由於這樣的任務條件相當複雜,因此需要更精良的偵測識別裝備以及更完善的存活能力,才能在可能毫無母艦支援的環境下獨立作業、判斷,並在限制重重的接戰條件下從龍蛇混雜中正確攻擊有威脅的目標,同時有效應付敵方船隻可能的攻擊手段(包括小口徑機砲、肩射防空飛彈等)。 MH-60R以MH-60S的機體規格為基礎,延長機尾椼架,加裝第四套液壓系統、空氣離子分離裝置、高功率發電機、夜視鏡通用規格照明,機體兩側最多可設置有4個武器掛載點(標準配備為三個,第四個是選用配備)。MH-60R繼承了SH-60R的所有航電系統,機上的航電裝備包括諾斯洛普.格魯曼集團李頓分部(Northrop Grumman Litton)的LN-100G雙模式/嵌入式全球定位系統與慣性導航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組合、玻璃化數位座艙、Telephonics公司的AN/APS-147多模式逆合成孔徑雷達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由Telephonics公司提供的敵我識別器(IFF)、雷松與Thales的AN/AQS-22吊放式聲納、位於機體左側的25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位於機首的雷松AN/AAS-44(V)全天候光電觀測系統(包含前視紅外線(FLIR)夜視儀、近紅外線與電視攝影機、雷射測距/標定儀、定點追蹤器)等。電子戰自衛包括ATK的AN/AAR-47飛彈接近警告系統(Missile Approach Warning System)、BAE System的AN/ALE-39誘餌灑佈器以及AN/ALQ-144紅外線反制系統、洛馬系統整合部門的AN/ALQ-210電子支援系統(能精確標定敵方電磁波來源以及辨識電子信號)等。在2012年的壽命中期技術插入項目(mid-life technology insertion project)中,Telephonics公司為MH-60R提供新的AN/APS-153多模式逆合成孔徑雷達取代原本的AN/APS-147;AN/APS-153的主要提升之一,是增加了自動潛望鏡探測與識別(Automatic Radar Periscope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ARPDD)能力。 AN/APS-147逆合成孔徑雷達,解析度極高,號稱能有效探測到海面上潛望鏡之類的小型目標。Telephonics的AN/APS-147在競標中擊敗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該部門後被Raytheon合併)的AN/APS-137(V) ISAR雷達。在2007年9月,美國海軍下達首批139具AN/APS-147雷達的採購合約,價值3.18億美元。日後美國海軍針對AN/APS-147雷達進行升級,主要是納入先進雷達潛望鏡探測與區別(Advanced Radar Periscope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ARPDD)技術,能在搜索時自動識別海面上的潛望鏡。在2008年6月,洛馬集團獲得價值1.44億美元的ARPDD系統發展與展示(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SDD)合約,後續的生產工作仍由Telephonics負責;在2011年1月,Telephonics獲得價值3360萬美元的生產合約,負責生產ARPDD套件並為現有的APS-147雷達升級,升級後型號改稱為AN/APS-153,在2013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在2015年2月,美國海軍決定將149架現有MH-60R的APS-147雷達升級為具備ARPDD能力的AN/APS-153,而另外125架新造MH-60R都直接裝備AN/APS-153雷達。在2017年6月,Telephonics獲得價值370萬美元的多年份合約ID/IQ生產合約,提供APS-153(V)1升級套件(含ARPDD)。APS-153雷達的生產合約到2019年左右全部完成。 MH-60R的海鷹資料鏈(Hawk Link)也經過升級,整合入美軍新發展的通用資料鏈(Common Data Link,CDL)的傳輸波形與基礎設施,成為CDL Hawk Link,這包括以L3Harris的AN/ARQ-59直昇機載通信終端取代原本SH-60B機上的AN/ARQ-44,配套的艦載通信終端AN/SRQ-4也以頻寬更大的Ku頻傳輸硬體取代原本的C頻設備。CDL Hawk Link資料鏈傳輸速率是原本Hawk link的兩倍以上,不僅能用於將直昇機聲納浮標、雷達、ESM電子支援裝置的資訊回傳至母艦進行處理,還能與其他MH-60R、MQ-8B火斥候(Fire Scout)無人直昇機、P-3C與P-8A反潛機進行實時的戰術資料傳輸(包含影音信息),有效聯絡距離長達100海里(約180km)。CDL Hawklink在2011年起陸續部署到美國海軍的MH-60R直昇機隊中,2012年起展開全速量產。 MH-60R能攜帶原本SH-60R相容的所有武器,包括MK-46/50/54輕型反潛魚雷、AGM-114地獄火反戰車飛彈、企鵝反艦飛彈,以及2.75吋火箭莢艙、GAU-16/21 12.7mm機槍、GAU-17 7.62mm機槍、AMNS空載水雷壓制系統等,機上的武裝都由新開發的武器操控介面與彈藥存量管理單元來控制。 支援設施方面,MH-60R的航空電子維修訓練器(AMT)與戰術飛行訓練器(TOFTs)都由CAE公司提供。
MH-60R發射地獄火反戰車飛彈。 第一架由SH-60B改裝成的NMH-60R原型機於2001年7月19日首次試飛,除了9架測試用的MH-60R(包括2架NMH-60R原型 機、4架測試機、3架低速率生產機(LRIP))由現役SH-60B改裝而來之外,後續254架量產型都將為全新生產,預計於2015年交機完畢。第一架新造的MH-60R於2005年第一季出廠,2005年12月交機 ,並於2006年進入全速生產階段。不過MH-60R嶄新的座艙/航電架構也造成了不少技術挑戰,例如在2003年9月,美國海軍計畫辦公室一度以同年6月展開的作業能力分析(OA)測試不合格為由,暫停MH-60R的進一步發展,影響了後續的武器與自衛裝備測試科目,為此還得重做技術評估,再進行一次OA才得以過關。 在2008年1月22至25日,一架隸屬美國海軍第71海上打擊直昇機中隊猛禽(Raptors)分隊的MH-60R在柏克級飛彈驅逐艦布雷布爾號(USS Preble DDG-88)上首度進行海上操作測試,三天之內總飛行時數超過23小時,共完成80次著艦以及20次垂直補給;而MH-60R在航空母艦上的操作測試則在2008年9月於史坦尼茲號(USS John Stennis CVN-74)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上展開。 美國海軍以MH-60S騎士鷹與MH-60R海鷹這兩種直昇機來取代所有原本H-60機隊,其中MH-60S負責有機空載水雷反制(OAMCM)、戰鬥搜救(CSAR)、特種作戰、運補支援等任務,而MH-60R則負責反潛、近海作戰、洋面監視與海上維和反恐等任務。 外銷方面,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在2010年7月7日公布出售澳洲24架MH-60R的軍售案,總價值21億美元,2011年6月16日正式簽署合約,從2014年起服役,取代原有的S-70B。在2010年10月,DSCA公布丹麥向美國購買9架MH-60R,價值約20億美元(2012年11月敲定為9架),在2018年10月交付完畢。2011年,卡達透過FMS向美國訂購六架MH-60R,在2012年6月增購另外22架。 在2015年5月10日,DSCA宣布對沙烏地阿拉伯出售10架MH-60R反潛直昇機的可能軍售,價值19億美元;這是沙烏地阿拉伯東部艦隊更新計畫(主體是四艘MMSC多用途水面作戰船艦)的配套項目。在2019年4月2日,DSCA公布向印度出售24架MH-60R的可能軍售,價值26億美元;這是回應印度在2018年底向美國提出的採購需求,雙方在2020年2月26日正式簽署合約,24架MH-60R以及相關項目總價21.2億美元。2018年4月19日,DSCA公布向墨西哥出售8架MH-60R的可能軍售,價值12億美元。在2019年7月12日,DSCA公布出售7架MH-60R給希臘的軍售案,項目總值約6億美元。2019年8月7日,DSCA公布出售12架MH-60R給韓國的可能軍售,價值8億美元。在2022年3月15日,DSCA公布出售8架MH-60R給西班牙的可能軍售,價值9.5億美元。 MH-60S騎士鷹直昇機 |
一架MH-60S騎士鷹(Knight Hawk),背景是柏克級飛彈驅逐艦史塔森號(USS Stethem (DDG-63)。
MH-60S取代了過去CH-46以及HH-60H的任務,涵蓋運輸整補、醫療後送、戰鬥搜救、支援特種作戰
、反水面攻擊以及水雷反制等。
MH-60S騎士鷹的機體來自於陸基的UH-60L,與MH-60R、HH-60H、SH-60B/F等「海鷹」艦載直師機有許多不同。
MH-60S機艙空間較大,機艙側面滑門以及機尾起落架位置也都與海鷹不同。
一架MH-60S正在艦隊油船里羅.格魯曼號(USNS Leroy Grumman T-AO-195)的直昇機甲板上進行物資吊掛作業。
一架MH-60S,機體側面艙門加裝了輕機槍。
一架MH-60S(前)以及一架前代的HH-60H救援鷹。由於MH-60S使用陸基的UH-60L的機體,因此機尾起落架位置較後;
而HH-60H救援鷹衍生自SH-60F海鷹,後起落架刻意前移以適應作戰艦艇上較小的起降甲板。而MH-60S的滑門是
向後開啟,與HH-60H的滑門(兩扇門分別向前、後開啟)不同。此外,MH-60S使用與UH-60L相同的「蝙蝠翼」
(batwing)籌載掛架,安裝位置較高,這也與HH-60H的掛架(機腹兩側)不同。
(上與下)反水面作戰構型的MH-60S,兩側武器掛架掛載四聯裝AGM-114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發射器,
此外兩側機艙還配置人操機槍
一架MH-60S直昇機左側掛載了ATD-111藍/綠光水雷雷射偵測莢艙,這是AN/AES-1航空雷射水雷偵測系統
(ALMDS)的一部份。
一架ATD-111藍/綠光水雷雷射偵測莢艙的MH-60S直昇機
在1997年,美國海軍決定汰換CH-46海騎士(Sea Knight)運輸直昇機。隨後,美國海軍考察了一架經過改裝的陸軍UH-60通用直昇機,遂決定採用這種概念,結合陸軍型H-60通用直昇機以及海軍型S-70的特長,成為新一代的艦載通用直昇機,並在1998年下達研製合約。此種型號一開始稱為CH-60S,以陸軍UH-60L機體為主體,結合艦載S-70B/SH-60B的T-700-GE-401C發動機、改良型傳動系統、折疊式旋翼、救援吊掛系統,並使用為SH-60R開發的新型航空電子裝備。 第一架YCH-60S騎士鷹原型機在1997年10月完成首飛,1999年9月正式簽訂量產合約 ,型號改成MH-60S。除了取代CH-46運輸之外,MH-60S也一併替換擔任戰鬥搜救、特種作戰以及反水面作戰的HH-60H直昇機,使美國海軍的直昇機種類更為單純,減輕後勤與訓練的複雜度。雖然美國國防部仍稱MH-60S為海鷹(Seahawk),但美國海軍通常非正式地稱MH-60S為騎士鷹(Knight Hawk),因為MH-60S取代了先前的CH-60海騎士。首架量產型MH-60SS在2000年1月完成首飛,後續總共製造5架原型機進行測試,並於2002年9月簽署量產合約 ,2006財年達到全速量產。美國海軍希望到2015年能獲得267架MH-60S,至2007年2月已經交付了77架,部署於9支海軍飛行聯隊。 相較於海軍型的SH-60,MH-60S由於使用陸軍的UH-60L為主體,因此擁有更大的機艙以及大型掛載短翼,機體兩側都有滑門(艦載的SH-60只有右側才有一個比較小的滑門);此外,MH-60S沿用陸基UH-60L的起落架構型,不像艦載的S-70B/SH-60B將尾部起落架前移。MH-60S配備與MH-60R同級的航空電子與武器系統,包括由洛馬集團研發的共通化玻璃化駕駛艙,含二具智慧型多功能顯示器(SMFD)、二具大型多功能顯示器(MFD)、HOTAS手不離桿操縱系統、飛航用電腦系統(以商規Power PC處理器為核心,並整合有GPS/INS)等。 MH-60S的主要任務包括垂直整補、醫療後送、戰鬥搜索救援(combat search and rescue)、返水面作戰、水雷反制、近接空中火力支援、情報/監視與偵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支持特種部隊等。MH-60S部署在航空母艦、兩棲登陸艦、大型海運船艦、快速戰鬥支援艦上。此外,MH-60S也是LCS濱海戰鬥船艦的反水面、水雷反制任務套件的要素,機上分別搭載水雷反制或對海攻擊裝備。
正在一艘軍艦甲板上吊運物資的MH-60S。 MH-60S的基本武裝是安裝在機艙門掛架上的小口徑輕武器,選項包括M-60D 7.62mm輕機槍、M240D 7.62 mm輕機槍或GAU-17/A多管火神機槍。美國為MH-60S開發了名為武裝直昇機武器系統(Armed Helo Weapon System,AHWS)的套件,在2007年1月完成發展測試,這些包括與陸軍UH-60L相同的兩側武器掛載短翼(稱為「蝙蝠翼」,batwing),可安裝AGM-114地獄火(Hellfire)反戰車/反艦飛彈、Hydra 70 2.75吋多館火箭莢艙、機槍莢艙等。機上可裝備由英國航太(BAE)提供的自衛用套件,包括洛馬提供的任務電腦套件、AN/ARP-39(V)2雷達警告接收器、AN/AAR-47(V)2飛彈警告器、AN/ALQ-144(V)6紅外線反制系統、AN/ALE-47熱焰彈灑佈系統等;機鼻下方可加裝前視紅外線(forward looking infrared,FLIR)熱影像儀。 空載反制水雷任務套件
一架MH-60S發射地獄火飛彈。
一架MH-60S,兩側短翼各掛載一組四聯裝地獄火飛彈發射器。
(上與下)加掛AN/AES-1航空雷射水雷偵測系統(ALMDS)的MH-60S,機體左側是用來掃描海域、 探測是否有水雷的ATD-111藍/綠光雷射莢艙。
針對近海反水雷任務,美國海軍為MH-60S開發了多種有機空載反制水雷(OAMCM)任務套件,包括兩種獵雷偵測套件、兩種水雷壓制套件以及一種掃雷套件,MH-60S每次能攜帶五種套件中的一種執行任務;這些反水雷套件也是LCS濱海作戰艦艇(LCS)的水雷反制任務套件(MCM MP)的一環。 所謂的「有機」是美國海軍21世紀的反水雷作戰概念,也就是將水雷反制能量分散在各船艦與航空機上,並透過傳輸網路相互連結,如同有機的生物運作一般,而不像以往專門組建的水雷反制部隊。 其中,兩種獵雷偵測套件分別是雷松開發的AN/AQS-20A吊放式獵雷聲納(詳見美國海軍各型無人獵雷載具中AN/WLD-1距外獵雷系統一節)以及AN/AES-1航空雷射水雷偵測系統(Aireborne Laser Mine Detection System,ALMDS)。AQS-20聲納由直昇機拖曳入水中,能精確搜尋類似水雷的物體。 ALMDS以AN/ATD-111藍/綠光(波長450至550nm)雷射莢艙來標定海面下的繫留雷、漂雷的位置 ,使用時直接朝海面發射雷射,其中一部份雷射會被反射,另一部份則進入海中,遇到海底才反射回來,而雷射莢艙則同時接收這兩種不同的反射波,一經比對就能算出海域深度;如果莢艙發現水雷等可疑水中目標的雷射反射信號,雷射莢艙就會自動朝目標方位進行連續掃瞄,可獲得目標外型的大致3D影像,同時自動藉由GPS定位系統來判定目標的正確位置,連同目標影像一同顯示在機載顯控單元上。ATD-111發射的藍綠光雷射波長為510nm,理論上可穿透至多200m深的海水。ALMDS由九個子系統組成:中央電子機殼(central electronics chassis)、雷射發射器單元(laser transmitter unit)、雷射電子單元(laser electrical unit)、莢艙加壓系統(pod pressurization system)、環境控制系統(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電源分配裝置(power distribution unit)、四個接收偵測器總成(receiver sensor assemblies);硬體控制單元(hardware control unit)以及外部莢艙(pod housing)。 AN/ATD-111藍綠光雷射莢艙內包含雷射發射單元與電子控制單元,機上人員能選擇雷射的脈衝回複率、尖峰能量與掃瞄範圍等,掃瞄影像資訊儲存於大容量硬碟內。AN/ATD-111莢艙體積相當輕巧緊致,長2.7m,直徑0.64m,重量僅372kg,使用時掛在MH-60S機身左側的武器掛架(standard Bomb Rack Unit 14,BRU-14)上,控制信號電纜連結到MH-60S機上的任務顯控台;除了MH-60S之外,ALMDS也能部署在其他型號的直昇機、固定翼海洋巡邏機上。 除了水雷反制之外,ALMDS也能用於偵測潛艦、在水下的敵方拖曳式設備或者是正在潛水的可疑人員,因此可偵測港口與航道水下的可能威脅物;對美國海岸防衛隊而言,這類系統也能偵測毒梟用來走私毒品的小型潛艇或潛水人員。在非作戰任務方面,ALMDS也能透過快速搜索與識別能力,迅速發現在海面上漂浮的遇難船隻殘骸與倖存人員;而ALMDS也具備偵測海水污染的能力,透過計算污染物對雷射反射造成的影響來判定海洋污染程度,有助於監控海面漏油污染的擴散情況,準確標定受污染區域、追蹤污染來源並部署反污染設備。 ALMDS在2005年5月通過Milestone C進入少量初期生產(low-rate initial production), 2007年3月完成地面測試,同年8月進行飛行測試 。從2007至2010年,諾格集團總共交付五套ALMDS的原型系統給美國海軍,並在2010年6月底通過了作戰測試評估。在2014年8月6日,美國海軍在駐防中東的第五艦隊部署了ALMDS,裝備於MH-60S以及MH-53E海龍(Sea Dragon)重型掃雷直昇機上。在2015年,ALMDS與LCS近海戰鬥艦的水雷反制任務套件(MCM MP)完成了整合測試,使得MCM MP得以在2016年11月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在2012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引進ALMDS,裝備於MCH-101掃雷直昇機上,這是ALMDS第一次外銷紀錄。
(上與下)MH-60S反水雷套件的AN/AQS-235空載水雷清除系統(AMNS), 掛在機體側面的莢艙可攜帶四具BAE System的射水魚(Archerfish)光纖導引 毀 雷遙控載具。
而兩種水雷壓制套件分別是雷松的AN/AQS-235空載水雷清除系統(Airborne Mine Neutralization System,AMNS)與諾格的快速空載水雷清除系統(Rapid Airbone Mine Clearance System,RAMICS) 。其中,AMNS的核心是英國BAE System提供的射水魚(Archerfish)光纖導引 毀雷遙控載具,此種載具能部署於船艦或直昇機上。AMNS系統主體是一個由MH-60S攜帶的莢艙,莢艙內裝置四具射水魚載具;操作時載具被施放入水拖曳,並透過光纖與直昇機連結,載具前方設置聲納與低光度攝影機來探測水雷,載具靠兩側的電動螺旋槳推進器在水下移動作業。部署入水之後,射水魚載具以「懸翔」(hover)模式在水中搜索,直昇機上操作人員透過 光纖接收載具聲納以及低光度電視攝影機 傳來的探測信息,尋找水中可疑物體;確認目標為水雷並精確標定位置後,遙控人員就控制射水魚載具就定位,朝水雷射出一枚成形裝藥滅雷彈藥,將之擊毀。在2003年,美國海軍選擇射水魚載具作為AMNS的概念發展項目,在2007年正式確定將射水魚載具納入AMNS,並展開工程發展作業。在2016年4月,BAE System獲得美國海軍的合約來製造射水魚載具,從2017年9月起開始交付。在2016年4月,BAE System獲得美國海軍的合約來製造射水魚載具,從2017年9月起開始交付。 而RAMICS則是一挺架設於機體右側的遙控MK-44 30mm腹蛇(Bushmaster)機砲,透過ALMDS標定水雷位置,並以新開發的MK-258 Mod1超空蝕(Super-cavitating)砲彈摧毀水面或接近水面的水雷 ;超空蝕砲彈進入水中時,彈尖部分的特殊設計會讓周遭壓力下降至與彈尖周遭海水溫度相應的氣化壓力,進而使接觸到彈尖的海水氣化,產生一個氣泡包住砲彈,因此除了產生空蝕效應的彈尖受到較大阻力外,其餘部位阻力都近似於空氣之中,因此砲彈入水後不僅保有較大的動能,還能保持原有的彈道 。MK-258 Mod1是一種動能穿甲彈,由於彈頭設計是為了產生超空蝕效應,因此無法設置引信,完全靠直接命中的動能來摧毀水雷。至於掃雷套件則是由EDO公司製造的AN/ALQ-220有機空載與水面影響掃雷系統(Organic Airborne and Surface Influence Sweep System,OASIS),係一種拖曳式感應掃雷具,透過模擬船隻通過產生的音響與磁信號觸發埋藏在海床的感應式水雷,初期由MH-53E掃雷直昇機進行空中測試。以上五種任務套件都與MH-60S機上的空載水雷反制(AMCM)通用儀表板整合,相關參數資訊都顯示在乘員面前兩具大型多功能顯示器上,顯示的主要資訊包括直昇機、OASIS拖曳掃雷具與水雷/爆裂物的位置,此外也整合有RAMICS機砲與AMNS毀雷系統的發射/引爆控制介面。 然而,到2010年代初期,這些搭配LCS的反水雷作戰模組仍有許多難以克服的難關;例如,AN/AES-1航空雷射水雷偵測系統(ALMDS)的ATD-111藍/綠光雷射偵測莢艙 以及AMNS水雷壓制系統雖然相當成功,但是配套的30mm機砲快速空載水雷清除系統(RAMICS)一直無法克服機砲砲彈入水之後的彈道與精確度問題。因此,LCS的反水雷作戰模組在2011年一度傳出遭暫停研發,隨後RAMICS與OASIS都遭到取消。AN/AQS-20A吊放聲納以及ALMDS無法一次達成所有性能需求,計畫需要改為多階段達成標準。AMNS也由於軟體開發問題,無法達到原訂的追蹤水雷功能,而配合的裝卸系統也有問題。不過AMNS的問題較小,並且得以繼續進行。 在2016年4月,消息傳出美國國防部已經與BAE System簽署射水魚載具的初期生產合約,價值1550萬英鎊(約2200萬美元),2017年9月起交付;此合約還包括後續進一步生產的選擇權,如果執行,合約總價值將超過3990萬英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