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

EF-18咆哮者電子反制機

 

F/A-18E/F戰機出自F/A-18系列之門,但比起F/A-18C/D有顯著的差別,細部設計可謂全然翻新。

──by Captain Picard


FAS欣賞更多圖片與資料。

 

波音(Boeing)公司/諾格公司(Northrop & Grumman)公司研發 長18.31m 翼展13.62m 最大起飛重量29937kg 極速1.6馬赫  F-414-GE-400噴射發動機X2 武裝:M-61A1 20mm機砲*1  AIM-9響尾蛇/AIM-120空對空飛彈 傳統炸彈 空對地導引炸彈/飛彈 集束炸彈等

 

 1987年7月,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下令美國空軍與海軍分別考慮提升F-16與F/A-18的潛力,作為萬一空軍ATF或海軍A-12攻擊機、A/F-X打擊機等新一代機種的計畫遭取消、刪減或延遲時的備份方案。沒想到A-12在1991年夭折,A/F-X打擊機計畫也在1994年胎死腹中,於是發展改良型F/A-18的計畫便成為新一代艦載機的要項。

與現役F/A-18C/D相比,新一代的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的機身長度增加1.28m,主翼按比例放大1/4,翼展增加1.3m,水平尾翼放大36%,並較原先增加了兩個掛載點(左右翼各一),機內燃油搭載量增加33%,作戰航程則增加40%。比起F/A-18C/D,F/A-18E/F的翼根/翼緣延伸板面積明顯加大,使得高攻角控制能力大幅增加,目前該型機的實用攻角已經達到35度,遠高於第四代戰機的26度的水準。發動機方面,F/A-18E/F採用兩具GE公司的F-414-GE-400,單具發動機推力從F/A-18C的F-404-GE-402的18000磅(8166kg)增至22000磅(9981kg),使F/A-18E/F的推重比大幅增加。不過,F/A-18E/F的超音速性能與穿音速運動能力皆略遜於F/A-18C/D,因此其擔負對面攻擊任務時,將以遠射程精準武器為主,避免承受過高戰損。為了提供F-414所需的較大進氣量並加強匿蹤性能,F/A-18E/F的進氣口改成四邊形,此乃F/A-18E/F與F/A-18A~D主要的外型區別之一,而製造進氣口則為先進的碳纖維複合材料。

航電系統方面,F/A-18E/F配備的AN/APG-73雷達,能提供電子導航地形圖,採用功能更強大的處理器,並擁有比原先F/A-18系列的APG-65更好的解析度和電子反反制能力,但是早期型的APG-73仍沿用APG-65的行波管與機械式低旁波瓣平板陣列天線。APG-73有兩階段的改良:第一階段主要在軟體的提升以增加測繪解析度、在雷達系統主體內增設雷射慣性導航單元以避免因機體結構受力扭曲而影響精確度,並將所獲得的雷達影像連接到一具先進戰術空中偵察系統(Advanced Tatical Air Reconnaissance System,ATARS)上,使F/A-18E/F具備真時全天候偵察能力,以取代美國海軍陸戰隊原有的、配備APD-10偵照莢艙的RF-4偵照機;第二階段改良乃是將APG-73原有的傳統機械式天線換成B-2隱形轟炸機使用的AN/APQ-181相位陣列雷達的主動式電子掃瞄天線,使其架構徹底升級,此即為具備合成孔徑能力的APG-73 Phase-3(後來改稱APG-79)主動式電子掃瞄雷達(AESA),性能幾乎與F-22預定採用的AN/APG-77主動式電子掃瞄雷達同級。從2004、2005年起交機的F/A-18E/F將改用APG-79雷達,而較早成軍的F/A-18E/F也會陸續換裝此種雷達。F/A-18E/F的儀表板設有四個多功能平面顯示器,不過仍與原先的F/A-18C/D保有90%以上的航電系統共通性。

F/A-18E/F大量採用複合材料以減輕重量並降低雷達截面積,但效果不可能與F-22或A-12等真正的隱形機種相提並論。雙座型的F/A-18F不同於以往以訓練任務為主的F/A-18B/D,乃是執行精準打擊的主力,具備特殊設計的任務化座艙(Missionized Cockpit);在執行壓制敵方防空系統(SEAD)或硬殺敵方防空系統(DEAD)等危險複雜的任務時,兩名機員將可分攤工作量,提高效率、任務成功率以及存活率,因此比單座機更勝任愉快。此外,F/A-18F也負責接替老邁F-14的任務。無論如何,F/A-18E/F無論在武器籌載量、燃油裝載量、推力重量比、續航力、電子系統與作戰能力都較F/A-18C/D大幅提昇。A-12的取消使得取代A-6的重任落在F/A-18E/F上,故美國海軍莫不對其抱持極大的期盼;而基於A-12的教訓,麥道(麥道後來被波音購併)與諾斯洛普(諾斯洛普後來與格魯曼合併成諾格公司)在F/A-18E/F開發期間的合作十分緊密,並未重蹈早年兩家公司在發展F/A-18A/B時對簿公堂的覆轍。

美國海軍至少將採購548架F/A-18E/F,而如果研發中的新一代F-35聯合戰術打擊機(JSF)的量產時程延誤,則美國海軍會增加F/A-18E/F的訂單至總數785架以上。F/A-18E將在F/A-18C除役後取代其位置,而F/A-18F則取代F/A-18D、F-14A/D等機種。第一架F/A-18E原型機於1995年9月試飛,首批12架少量初期生產型(LRIP)的F/A-18E/F則在1998年12月運交美國海軍。第一個F/A-18E/F中隊於2001年6月達成初始戰備能力(IOC),而至2002年初美國海軍已經接收超過60架F/A-18E/F。此外,F/A-18E/F的裝備提升也在進行,除了前述的APG-79雷達之外,未來將陸續增加的新系統還包括先進前視紅外線標定裝置(ATFLIR)、多功能資訊分配系統(MIDS)與聯合頭盔標示系統(JHMCS,2001年9月26日美國海軍正式接收第一架配備此系統的F/A-18E/F)等;此外,美國海軍預計在2005年起逐步將F/A-18E/F的發動機換成普懷PW-7000,與原先的F-414-GE-400相較,推力增加25%,航程增加31%,平均大修間隔時間(TBO)也延長至1000飛行小時。此外,美國海軍也計畫以F/A-18F為基礎,加裝電戰系統,成為EA-18咆哮者(Growler)電子反制機,預計購買90架,從2009年開始服役,逐步汰換EA-6B。

總而言之,超級大黃蜂沿襲了大黃蜂家族的優良血統,戰力相當不錯,而且是從現有設計發展而來,因此風險較低,研發過程也堪稱順遂,而且是新一代艦載主力戰機中最早服役的,對於現階段因機種老化而戰力下滑的美國海軍航空隊而言意義重大。但是連堂堂美國海軍新一代主力機種的研發都得用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方法,真是令人感慨。2001年6月F/A-18E/F正式獲得美國政府的外銷許可,並立刻投入馬來西亞的多功能戰機採購案(MRCA)。競標JSF失敗之後,F/A-18E/F勢必成為波音公司在21世紀初期全球戰機市場上最重要的台柱。

 

(背景音樂──愛爾加:威風凜凜進行曲第一號(Pomp & Circumstance March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