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60F洋鷹式反潛/救援直昇機、HH-60H救援鷹戰鬥搜救/特戰直昇機

 

──by Captain Picard


 

SH-60F洋鷹式反潛/救援直昇機

一架正從艾森豪號(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起飛的SH-60F海鷹反潛直昇機。

SH-5-F取消SH-60B的搜索雷達與25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等,配備一個AN/AQS-13F吊放式聲納。

一架飛越史坦尼茲號(USS John C. Stennis CVN-74)航空母艦的SH-60F

一架SH-60F正使用AN/AQS-13F吊放聲納。

(上與下)一架部署在日本的SH-60F

 

 

塞考斯基(Sekorsky)公司製造 長15.26m  最大起飛重量9950kg(早期)/10695kg  T-700-GE-401(早期型)或T-700-GE-401C(後期型)渦輪發動機X2(前者每具推力1690軸馬力,後者每具推力1900軸馬力) 最大速率296.3km/hr 巡航速率272km/hr  續航力724km 武裝:MK-46魚雷*2∼3

從1950年代開始,美國航空母艦就配備反潛直昇機中隊,任務包括航艦戰鬥群的近程反潛任務,以及救援起降時失事的艦載機飛行員 。美國航空母艦使用的反潛直昇機種從1950年代的塞考斯基(Sikorsky)HO4S-3與HSS-1,到1960年代起的HSS-2/SH-3海王(Sea King),與美國海軍一般水面艦的反潛直昇機種一直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由於1950、60年代美國尚有大批二次大戰時期建造的驅逐艦,原始設計沒有足夠空間搭載載人直昇機,因此1950年代末期美國為水面艦開發的第一種反潛航空器,是機上無人操作的DASH遙控直昇機,1962年開始配備於美國水面艦艇。而雖然同時期相當成功的海王式大量進入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反潛直昇機中隊服役,但這種9噸級直昇機對於中小型反潛艦艇而言體型過大,因此美國海軍在1960年代後期發展接替DASH的過渡性輕型空載反潛系統一型(LAMPS 1)時,選擇了當時已經在美國海軍服役的凱曼航太(Kaman Aerospace Corporation)HU-2系列直昇機成為載台,成為SH-2海妖(Seasprite),其最大起飛重量約5.8噸。

之後,美國海軍繼續發展供水面艦艇使用的LAMPS 3輕型空載反潛系統,能在母艦拖曳陣列聲納的第三匯聲區 (距離母艦200km以外)作業,因此使用8.5至9噸級的直昇機,並在1977年9月選擇了賽考斯基S-70B作為載台(其陸軍版就是UH-60),而配合LAMPS-3的反潛型號就成為SH-60B海鷹(Seahawk),在1984年起服役。而在此時,美國海軍也開始尋求新一代航空母艦使用的反潛/搜救直昇機來取代1960年代服役的海王系列;由於SH-60B最大起飛重量9926kg,大致與海王式同級,美國航空母艦與水面艦的反潛直昇機隊使用共通機體,簡化了美國海軍後勤維護與人員訓練作業。

在1985年3月6日,美國海軍正式與賽考斯基簽署價值5090萬美元的合約,以SH-60B為基礎修改,發展供航空母艦使用的版本,稱為SH-60F(賽考斯基內部型號為S-70B-4);此合約包含工程發展以及手批7架預量產型SH-60F。賽考斯基以一架SH-60B改裝為SH-60F原型機,1987年3月19日首次試飛。雖然國防部仍將SH-60F稱為海鷹(Seahawk),但美國海軍非正式地稱之為洋鷹(Oceanhawk)。第一架量產型SH-60F於1989年6月22日交附加州北島航空站(NAS North Island),從1990年3月起開始替換第一線航空母艦反潛直昇機中隊的SH-3系列。在1991年初,SH-60F就隨著參與沙漠風暴戰役。原本美國海軍打算訂購150架SH-60F,配屬於10個反潛直昇機中隊(HC),每艘航空母艦搭載一個擁有6架SH-60F的支隊;然而由於冷戰結束、美國海軍需求轉變,因此SH-60F在生產82架後便告停產(繼1985年全工程發展合約附帶的7架預量產型之後,1988、1989與1991財年各訂購18架,1992財年訂購12架,1993財年訂購9架),最後一架於1994年12月1日交付,接下來賽考斯基就轉為生產戰鬥搜救用的HH-60H救援鷹(Rescue Hawk)。

SH-60F沿用SH-60B的機體、動力與旋翼系統,並重新設計了航電、任務電子裝備和武器系統,最大起飛重量比SH-60B的9926kg略增為9950kg。作業上,美國海軍水面艦載反潛直昇機是一般艦艇唯一的大範圍快速反潛搜索載台, 靠著母艦拖曳陣列聲納獲得目標的初次接觸之後,迅速派遣直昇機前往進行精確標定,主要搜索的手段為水面搜索雷達、磁異感測器(MAD)和聲納浮標;而對航空母艦而言,上述的大面積搜索任務由固定翼反潛機擔任,而反潛直昇機隊則負責靠近航空母艦的近接反潛,以小區域定點觀測為主要任務。SH-60F反潛偵測裝備改為漢緯(Honeywell,後來併入L-3)的AN/ASQ-13F吊放式聲納 ,在航空母艦附近的水域進行定點停懸,將聲納沈浸入水進行搜索納。對反潛直昇機而言,每次部署多個聲納浮標的整體探測範圍高於單一沈浸聲納,不過聲納浮標是消耗性裝備,SH-60B攜帶25枚聲納浮標,只夠進行兩次反潛偵測作業; 而吊放聲納的功率高於單一聲納浮標,操作頻率較低,偵測距離高於單一聲納浮標,而且對抗外來水聲干擾的效能 也優於聲納浮標,適合在靠近航母戰鬥群、有大量友軍船艦和裝備噪音干擾的環境作業。 由於SH-60的機體尺寸有限,攜帶了沈浸式聲納及反潛魚雷之後,就很難再攜帶足夠的聲納浮標,所以SH-60F取消SH-60B機體側面的25聯裝壓縮空氣發射式聲納浮標發射器,只改用安裝於機腹、靠重力下落的六聯裝輕型聲納浮標發射管 (機內儲存若干備用聲納浮標,使用人力裝填),此外也取消SH-60B的MAD磁異偵測器來減輕重量 ;相較於SH-60B的25聯裝機側拋擲式聲納浮標發射器,SH-60F機上人員能在升空後,於直昇機內 手動設定浮標的無線電頻率,而SH-60B的側拋式浮標發射器就只能在地面上設定好,升空後就不能再更改了。此外,SH-60B LAMPS-3裝備AN/ARQ-44資料傳輸終端,與船艦上的AN/SRQ-4雙工資料鍊所組成的海鷹資料鏈(Hawk Link),能直接將聲納浮標資料實時轉發船艦或P-3C反潛機 ; 而SH-60F不需要與艦載反潛系統整合(航空母艦沒有SQQ-89反潛作戰系統),也沒有機載雷達,因此就省略了SH-60B的AN/ARQ-44資料鏈。而由於靠近航空母艦作業,有友軍完善的防空網保護,SH-60F也省略了SH-60B的各種電子支援裝備來減輕重量。

由於SH-60F的發展時間較晚,因此能用比SH-60B更新型的航電設備;SH-60F的基本通信/導航/識別系統雖與SH-60B類似,但SH-60F首度使用全數位化航電系統架構,以MIL-STD-1553B資料匯流排為基礎建構整個系統,加裝先前裝備於陸基P-3反潛機與航母S-3反潛機的Litton公司AN/ASN-150戰術導航與通信系統以及TacNav導航電腦,座艙擁有多功能平面顯示器。而為了配合AN/ASQ-13F吊放式聲納的作業,SH-60F也修改了飛控系統,增加了快速自動懸停與轉換功能。由於SH-60F只需在寬敞平穩的航空母艦上將落,因此省略了SH-60B上配合RAST輔助降落系統的機腹掛勾等裝置。此外,SH-60F的外載掛架也有所改進,除了左、右各一的標準掛架之外,機體左側的附加式掛能再攜帶一個455L副油箱,此位置必要時能掛載魚雷,因此必要時全機總共能攜帶三枚MK-46/50/54 324mm輕型魚雷(標準配置仍為兩枚)。此外,SH-60F機體掛架上可安裝M-60D、M240D 7.62mm輕機槍或GAU-16 12.7mm機槍等,執行水面攔檢等作業。

日後SH-60F在改良作業時還追加了照明彈發射器、GPS導航系統、高度/方位參考系統、前視紅外線感測器(FLIR)、夜視鏡標準駕駛艙、MAD磁異偵測器 、被動式電戰預警系統、聲納資料鏈等等,最大起飛重量增為10695kg;日後SH-60F也以功率更大的T-700-GE-401C(單機出力1900馬力)取代原有的T-700-GE-401(單機出力1690馬力),因應日漸提升的重量。

SH-60F機腹特寫,注意駕駛艙後方底部有一組六聯裝的聲納浮標投擲裝置,

機腹的圓孔是AN/AQS-13F聲納的施放口。

正施放AN/AQS-13F聲納的SH-60F。

SH-60F的六聯裝聲納浮標投擲器,這是在機艙內的照片。

 

SH-60F的AN/ASQ-13F吊放式聲納是AN/ASQ-13的後續改良型號,大幅增進了信號處理能力。ASQ-13F增加了由Bendix(日後成為L-3 OS)開發的適應性處理器聲納(Adaptive Processor Sonar,APS)技術,使用快速富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技術的數位信號處理器來針對特殊波形的連續脈衝(CW)進行窄頻分析,其信號處理的增益達到20dB,而測量目標都卜勒效應的零虛警區間則在0.5節以內;顯示功能只顯示目標距離PPI讀數,而APS本身又加上精確的目標都卜勒信號讀數。ASQ-13系列中,第一種應用APS技術的ASQ-13E,並將吊放聲納與聲納浮標回傳的信號在一個共同的數位信號處理器中處理,稱為聲納資料計算機(Sonar Data Computer,SDC);AQS-13E在淺水域環境的增益為20dB,在深水高背景噪音環境下增益為13dB。而AN/AQS-13F就是AQS-13E的進一步改良型號,進一步提高了傳輸能量並結合長脈衝APS模式。AN/AQS-13F的 全系統重量252kg,電纜直徑5mm,聲納最大入水速度4.88m/s,聲納平均提升速度6.71m/s,部署深度可達444m(直昇機懸停高度約15m),工作頻率有9.25KHz、10KHz、10.75KHz等選擇,主動拍發的有效距離大於5海里(9.25km),聲納被動聽音的距離刻度有0.9海里(1.67km)、2.7海里(5km)、4.6海里(8.52km)、7.3海里(13.52km)、11海里(20.38km)、18.3海里(33.9km),整體系統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約165小時,每次故障平均維修時間(MTTR)約半小時。AN/AQS-13F的出口型號為AN/AQS-18,纜線縮短,最大部署深度降為305m,其餘特徵與AN/AQS-13F相當。

在2000年代,美國海軍的SH-60F機群陸續被MH-60S騎士鷹取代,原本操作SH-60F的反潛直昇機中隊(Helicopter Antisubmarine,HS)也隨著改為海上作戰直昇機中隊(Helicopter Sea Combat,HSC);最後一個HS中隊在2016年完成換裝並轉成HSC中隊;而最後一架SH-60F(屬於第11直升機反潛中隊,HS-11)在2016年5月9日除役。

 

HH-60H救援鷹戰鬥搜救/特戰直昇機

 

一架正在執行搜救任務的HH-60H救援鷹(Rescue Hawk)直昇機。HH-60H衍生自SH-60F,專門執行戰鬥搜救

、支援特種作戰、反水面作戰等任務。

一架HH-60H救援鷹。機體左側掛架掛載著副油箱。

一架正在支援特種部隊垂降訓練的HH-60H;此時機體兩側槍架設置了7.62mm輕機槍。

一架反水面作戰構型的HH-60,機體側面設置掛架,掛載AGM-114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此外,機艙側面設置了機槍。

 

 

在1980年代後期,美國海軍以SH-60F的機體架構為基礎,發展支援戰鬥搜救與特種作戰的型號來取代HH-3海王直昇機;這個計畫是跟美國海岸防衛隊的HH-60J一起進行,在1986年9月與賽考斯基公司簽署合約建造五架原型機(賽考斯基的內部型號為S-70-5)。此機型的美國海軍型號為HH-60H,美國國防部的正式名稱仍是海鷹(Seahawk),但美國海軍稱之為救援鷹(Rescue Hawk)。HH-60H在1988年8月17日首次試飛,1989年起陸續交付,總共生產42架,1990年4月形成初始戰力。

最早換裝HH-60H的是海軍直昇機第四與第五攻擊中隊(HAL-4、HAL-5,Helicopter Attack Squadron),換裝後分別改名為直升機戰鬥支援特戰中隊(HCS-4與HCS-5,Helicopter Combat Support Special Squadron),主要任務包括戰鬥搜救(Combat Search And Rescue,CSAR)、海軍特種作戰(Naval Special Warfare,NSW)以及反水面作戰(Anti-Surface Warfare,ASUW)。HCS-4與HCS-5在1990年4月形成戰鬥力後,隨即投入波斯灣的沙漠風暴戰役(Operation Desert Storm)。除了這兩個HCS戰鬥搜救中隊之外,美國海軍航母的反潛直升機中隊(Helicopter Antisubmarine,HS)隨後也陸續接收HH-60H,一開始每中隊配備5架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和2架HH-60H救援鷹;爾後隨著HH-60H型交付的數量增長,每個中隊配備的HH-60H數量增加到了3架。

海岸防衛隊的HH-60J和海軍HH-60H一同發展。HH-60J最多可同時掛載三個副油箱,

而HH-60H為兩個。

海軍型的HH-60H和海岸防衛隊的HH-60J構型基本相同,主要區別是HH-60J型號的機體左側配備雙滑窗、右側則配備滑門,機內燃料箱的容積也更大一些。外掛方面,海岸防衛隊HH-60J最多能掛載三個外部副油箱(左側兩個、右側一個),而海軍的HH-60H型號則至多掛載兩個副油箱。 如果執行短距離快速突擊任務, HH-60H 能迅速移除外部副油箱,減輕全機重量和前飛阻力,使其具備更高的飛行速度和機動性。

與SH-60F相較,HH-60H移除了反潛裝備如吊放聲納、聲納浮標發射器等,機內空間用來搭載特戰部隊以及機組員等。在戰鬥搜救任務時,HH-60H的標準機組員包括駕駛、副駕駛各一名、一名機組人員、兩名砲手或一名海上救援人員。駕駛艙內部與機艙後側的地板設置凱夫拉防彈裝甲,在遭到小口徑武器射擊時可保護機組人員。機上自衛裝備包括AN/ALQ-144紅外線反制裝置、AN/AVR-2雷射接收警告器、AN/APR-39雷達警告器、AN/AAR-47飛彈發射探測器、AN/ALE-47誘餌發射器;日後改良時,AN/APR-39被升級為兼具接收雷達、雷射信號的AN/APR-39(V)2,因此就移除了AN/AVR-2雷射接收警告器。

一架HH-60H左機身,機艙設置了一座M134 GAU-17/A 7.62mm旋轉格林機槍,

左側掛架掛著副油箱。

武裝方面,HH-60H的機艙兩側艙門內設置槍架,可配置配備兩挺M-60D機槍(伸出窗外射擊),而機體側面掛架可加掛一挺GAU-16 12.7mm重機槍。在後來的升級中,M-60D被M-240 7.62mm機槍取代,GAU-16則被威力更強的M134 GAU-17/A 7.62mm旋轉格林機槍取代,又稱為迷你火神砲(Minigun )代。在1998年,HH-60H進行了一次重大升級,機首新增一個AAS-44前視紅外線(FLIR)旋轉塔,並具備雷射導引功能,此外整合入雷射導引的AGM-114K地獄火(Hellfire)飛彈,其M299發射架掛在短翼上,使HH-60H具備更好的反水面作戰能力。

由於美軍特戰指揮部(SOCOM)預算刪減,HCS-5戰鬥搜救中隊在2006年12月底裁撤,只剩HCS-4專門執行戰鬥搜救任務(稍後HCS-4轉為HSC-84)。在2011年,支援特戰任務的第85直昇機海上作戰中隊(HSC-85,Helicopter Sea Combat Squadron)成立並繼續操作HH-60H;在2016年,美國一度想裁撤HSC-84與HSC-85,經過國會介入後保留了HSC-85。

進入2000年代,HH-60H救援鷹開始陸續被MH-60S騎士鷹取代。相較於由SH-60F海鷹修改來的HH-60H,由陸軍UH-60L修改來的MH-60S機艙空間更大,航空電子系統更先進,具備更強的運載能力以及快速突進/撤離能力。到2016年,HSC-85中隊是唯一操作HH-60H直昇機的美國海軍單位,其餘都已經換成MH-60S騎士鷹(Knight Hawk)。在2018年,HSC-85中隊以MH-60S換裝HH-60H。被海軍汰除的HH-60H機體被改裝成MH-60T水上搜救直升機,由海岸防衛隊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