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級航空母艦(3)

(上與下) 從後方俯瞰福特號

從上方俯瞰福特號。

(上與下)在2017年7月28日,福特號首次進行艦載機的起降測試。

畫面中執行AARS/EMALS首次起降的是屬於第23測試評估中隊( Air Test and Evaluation Squadron(VX) 23)

的F/A-18E戰機,締造了AARS先進攔阻索系統的第一次艦上攔截降落紀錄。



(上與下)完成首次降落後,第23測試評估中隊的F/A-18E戰機隨即彈射升空,締造EMALS電磁彈射器

第一次在艦上成功彈射艦載機的紀錄。

(上與下)訓練中的福特號,攝於2017年8月。甲板上有數架MH-60直昇機。

(上與下)正與一艘路易斯.克拉克級彈藥補給艦並航的福特號,攝於2017年8月。 

在2017年5月22日,福特號(左)與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艾森豪號(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都停泊

在諾福克海軍基地。

俯瞰福特號,攝於2018年2月。 

福特號左舷的飛機升降機。福特級的飛機升降機面積與尼米茲級的相當,外型從原本的

不規則五邊形改為等腰梯形,能更方便地停入兩架戰鬥機。

從艦尾看福特號,攝於2018年7月。此照片可觀察福特號艦尾防空武器配置,左舷裝有一具MK-29八聯裝

海麻雀防空飛彈發射器,後方配備一座MK-15 Block1 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右舷配備一座MK-49 21聯裝公羊(RAM)

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福特號的人員正在一號先進武器升降機(AWE)演練安全程序。

福特號上的一座AWE升降機。

福特號上AWE升降機通道上的艙門,只有在AWE通過時才開啟,通過後立刻關閉維持水密。

(上與下二張)在2019年10月25日,福特號完成了長達15個月的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PSA)維護程序,

從諾福克海軍船廠啟航,重回海上展開新一輪的海上測試。

福特號在2019年10月底進行新一輪試航的照片

福特號在2019年10月底進行新一輪試航的照片;一架MH-60直昇機正在進行操作。

(上與下)高速轉彎的福特號


一架F/A-18E戰鬥機在福特號上降落瞬間

(上與下)福特號的航行艦橋

福特號的戰情中心(CIC)

福特號機庫內的畫面。

福特號甲板上的F/A-18E/F戰鬥機隊

 

福特號的飛行甲板,上面是第八航母艦載機(Carrier Air Wing 8)的F/A-18E/F戰鬥機群。攝於2020年5月30日。

福特號武器處理部門透過AWE升降機將航空彈藥送上飛行甲板。攝於2020年5月30日。

福特號艦島正面,攝於2020年5月30日。

福特號艦島側面,攝於2020年6月4日。

福特號正面,攝於2020年6月4日(上與下三張)

(上與下三張)2020年6月4日,福特號與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哈利.杜魯門號( USS Harry S. Truman CVN-75)

在北大西洋上會合。

在2020年11月,福特號第一次執行整合打擊群作戰演練,艦上部署第八航母艦載機聯隊(CVW8),

並配合第二驅逐艦戰隊(DESRON 2)以及蓋茲堡號(USS Gettysburg CG-64)飛彈巡洋艦。

(上與下)在2021年6月18日,福特號進行了全船抗衝擊測試(FSST)的第一次實驗,炸藥為四萬磅級。

攝於2022年3月的福特號;福特號最後一部(第11部)AWE先進武器升降機在2021年12月22日

通過驗收,美國海軍也宣告該艦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福特號進行第一次作戰部署之前的訓練認證週期(qualifications prior),攝於2022年4月。

(上與下)2024年2月21日,在新港紐斯船廠艤裝中的福特級二號艦甘迺迪號(CVN-79)展開電磁彈射器

(EMALS)發射配重物的測試。隔壁泊位是等待拆解的企業號(CVN-65)航空母艦。

 

附錄:CVN-21之剖面圖

主要參考資料:全球防衛雜誌273期──CVN 21 美國海軍下一代航空母艦(灣仔著)

軍事連線──美國海軍超級航艦:核動力時代──從企業號、尼米茲級到福特級(張明德著)

 

(1)  (2)  (3)

──by captain Picard


 

 

福特號交付後的成軍巡航與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PSA)維修

 在2017年5月31日,福特號終於交付美國海軍,7月22日成軍;然而,此時美國審計署(GAO)報告指出, 福特號成軍後四年內恐怕都無法進行首次戰備部署,該艦的進度此時已經落後32個月,交付時仍有許多 測試工作(包導航認證、網路安全檢查、抗衝擊測試等)尚未進行。依照美國海軍的目標,福特號預定在2020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依照GAO此時的報告,福特號建造費用比原先估計高出20億美元,交付期程依照GAO此時的報告,福特號建造費用比原先估計高出20億美元,交付期程比原先晚兩年,而且許多整合測試工作此時還沒全部完成;而依照報告,生產工時的增加(進度落後、返工等),是導致福特號成本上漲的頭號原因。

在2017年7月28日,美國海軍第23測試評估中隊(Air Test and Evaluation Squadron (VX) 23)在福特號進行第一次起降,隨後一段時間進行起降操作評估程序。VX 23飛行員James Struck中校在受訪時表示,AAG攔阻的感受明顯與傳統液壓攔阻索不同;傳統液壓攔阻索的減速過程是線性的,而AAG攔阻的出力都是由軟體控制,攔阻時可以明顯感受系統進行調整來減輕飛機的負載,並不是平均的線性出力。而EMALS彈射的感受則只與蒸汽彈射有一點不同,由於同樣是軟體控制,因此加速過程比蒸汽彈射器更平滑一點。 

 在2018年1月,福特號在五號獨立航行演習( Independent Steaming Exercise Five,ISE5)中完成401架次彈射起飛與阻攔降落,使其服役以來成功彈射起飛和阻攔降落次數累積到747架次;而在五號獨立航行演習的最後一天(1月19日)裡,福特號就完成了135架次彈射起飛與阻攔降落。這顯示福特級的EMALS電磁彈射系統的與AARS先進阻攔系統表現 開始步上軌道。在2018年一月,福特號總共進行六趟出海測試,期間福特號平均每日起降超過80架次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其中一天起降超過110架次,還有一天(即1月19日)超過130架次。

除了系統開發與測試之外,美國海軍也要為EMALS與AARS建立新的訓練與後勤供應體系。EMALS的訓練計畫會在2020財年完成,而AARS的訓練計畫會在2022財年完成。而後勤項目團隊也為EMALS與AARS編寫互動電子技術手冊( 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s,IETMs),作為人員執行日常維護作業的依據。位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美國海軍空戰中心訓練系統部也在開發一個針對EMALS與AARS的虛擬訓練系統,能將EMALS、AARS的構造顯示在55英吋大型觸摸屏上,讓受訓人員熟悉與練習。

在2018年2月7日五角大廈發佈的新世代航空母艦技術評估報告中指出,此時福特號的表現無法擔負例行性的戰備任務;根據報告,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James Matti)推遲了福特號的全船抗衝擊測試(Full Ship Shock Trial,FSST),改在2024年成軍的福特級二號艦甘迺迪號進行;依照此時福特級各項關鍵系統的測試情況,如果照原訂計畫在2019年內進行全船抗衝擊測試,則幾乎不可能通過。

在2018年1月底國防部作戰測試評估辦公室(Director of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DOT&E)發佈的報告,連同其他在2017年發佈的報告,都指出福特號目前許多關鍵系統可靠度欠佳,包含EMALS電磁彈射器、AAG先進攔阻索、先進武器彈藥升降機(AWE)、雙波段雷達(DBR)等。此時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與EA-18G咆哮者(Growler)電子戰機在福特號的操作顯示,EMALS彈射時給予機體過大的應力(此時軟體修正工作尚未完成);此外,海軍發現無法將EMALS與AAG的電力部件進行隔離,使得艦上人員很難在航母運作航行期間,安全地對EMALS和AAG進行檢查與維修。依照這份報告,此時福特號在連續四天的作戰任務中只有9%的 機率不發生任何重大故障,70%的機率在一整天持續作業中不發生重大故障(此一統計數字應該是2016年中以來的官方統計報告);而一旦發生重大故障,艦上人員約需要1.5小時才能排除並讓系統恢復工作。如同前述,2007年EMALS的系統設計出現超重;原本四座彈射器各有獨立的機電裝備(含飛輪電池),為了節省重量,遂改成四部彈射器共用,但這也造成四部彈射器無法隔離單獨停機的重大問題,一旦需要檢修就必須四部彈射器全部關機。同時,OT&E這份報告也指出,雖然福特級原始設計目標是比尼米茲級降低人力需求,但由於目前艦上人員對艦上大量嶄新技術並不熟悉,導致現階段福特級的作業表現極容易受到人力波動的影響。DBR雙波段雷達的測試情況也不理想,在早先的陸地測試中,就發現DBR有時無法持續追蹤飛彈並進行接戰,經常容易受到雜波干擾或顯示虛警,或者無法精確指示目標的位置;而在福特號上的局部系統測試中,DBR雷達也持續發生無預警當機的情況;其中,DBR中的廣區搜索雷達(VSR)的進度最不理想,此時可靠度評估報告也都還沒有出爐。這份OT&E這份報告內容,基本上都是這幾年各項官方報告中已經出現的問題。在2019財年的國防預算中,美國海軍繼續為福特級編列18億美元進行持續的測試發展。

在2018年5月,美國大眾機械雜志(Popular Mechanics)報導,福特號航空母艦在2018年1月一次演習期間,,主推進器軸承等部位發生異常,只能暫時返回母港進行檢修和測試, 調查後發現是推進器軸承的製造瑕疵。對此,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發言人Colleen O’Rourke告訴海軍時報,這項問題與近期的設計變更有關,發現問題後福特號返回母港調整,才繼續進行試航。

在2018年11月初,財經新聞(Business)一篇報導指出,除了EMALS與AARS面臨可靠度和技術問題之外,福特號在一年前(2017年)交艦成軍時,艦上的先進武器彈藥升降機(AWE)也還沒有整備好;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發言人William Couch表示,原訂安裝在福特號上的11部AWE都還處在不同的測試狀態,連一部都沒有通過驗收,其中有兩個正在測試,有六部還不能操作;William Couch表示,在福特號交艦時,11部彈藥升降機應該就已經要全部就緒。William Couch也透露,在過去三年(2015年以來)內艤裝、操作與測試期間,先進武器彈藥升降機曾發生四次沒下達指令但意外動作的事故,而承包商已經將問題全數修正。

在2018年7月16日,HII集團發佈新聞,剛完成成軍巡航(Shakedown Cruise)的福特號於7月15日返回HII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正式開始其為期一年的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Post Shakedown Availability,PSA)維護,以及附帶的選擇性受限可獲得性(Selected Restricted Availability,SRA)維護作業。

自從福特號在2017年5月31日交付以來到2018年7月展開PSA維護程序為止,期間進行了7次獨立巡航( Independent Steaming Exercise,ISE),在航時間超過70天,總共進行了747次彈射起飛和攔阻著艦(最初美國海軍只計畫在成軍巡航期間進行400到500架次航母起降),完成了和固定翼機與旋翼機的整合兼容,以及艦上的雙波段雷達(DBR)、空中交通管制(ATC)中心和JP5燃料系統的資質驗證,此外驗證了日間補給能力、防禦系統和推進系統;在這一年艦上操作測試期間,EMALS與AAG的運作可靠度已經比新澤西州樹林湖美國海軍航空站的地面測試設施有所提升。PSA與SRA作業包括對艦上系統進行必要維護修理,以及根據測試經驗進行改進和升級;在這些作業中,美國海軍申請了額外的6270萬美元維修費用,其中1270萬美元用於整修先進武器升降機(AWE)的技術缺陷,3000萬美元用於修復年初發現的主推進軸承故障,另外2000萬美元用於其它系統的維修工作。在PSA作業中,福特號的EMALS電磁彈射器也進行升級,納入福特號交付以來EMALS的各項軟硬體改進,包括解決2014年發現的F/A-18E/F戰機掛載副油箱彈射時機翼派龍受力過大的軟體更新,此後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與EA-18G咆哮者(Growlers)電子戰機加掛480加侖副油箱從EMALS彈射就不受限制。

在2018年11月27日,美國海軍主管研究、發展與採辦的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James Geurts在參議院武裝部隊海權次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seapower subcommittee)的聽證會上表示,福特號上總共11部先進彈藥武器升降機(AWE)之中,有兩部已經生產,其中一部完成了政府測試與認證,第二部此時接近完成測試(此時11部AWE升降機硬體都已經裝艦)。James Geurts表示,廠商團隊此時正致力在福特號的PSA維護程序期間(到2019年夏季),將所有武器彈藥升降機安裝完畢;然而依照這樣的時程,到了福特號PSA工程完成並再次出海測試時,艦上武器彈藥升降機可能無法完成所有的認證程序。聽證會上,民主黨籍參議員Tim Kaine詢問關於武器彈藥升降機遇到的技術挑戰, James Geurts表示美國海軍設立了專職的獨立審查團隊,以快速地尋找與實現各種方案。James Geurts表示,獨立審查團隊是基於武器彈藥升降機長遠運作的考量,包括可持續性、彈性、可靠度、人員訓練等,使海軍能有效支持武器彈藥升降機的服役運作, 而不僅僅是基於配合福特號航空母艦現階段測試工作而已。James Geurts在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海軍已經完成一些關於福特號武器彈藥升降機的小規模獨立設計審查,海軍團隊正在處理武器升降機建造與安裝 工作,不需要另外啟動正式的大規模審查程序。James Geurts在公聽會上表示,福特號首度採用的許多新的關鍵技術中,包括電磁彈射器(EMALS)、先進攔阻索(AAG)、雙波段雷達(DBR)等都已經經過相當的驗證,先進武器彈藥升降機是此時最後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關。James Geurts表示,福特號交付以來在海上航行作業的81天中,已經完成超過747回的 軍機EMALS彈射升空與AAG攔阻降落,這兩個計畫的地面測試也已經完成24000個工作循環,所以美國海軍對EMALS與AAG已經有很高的信心。此外,艦上DBR雷達也有良好的進展,目前已經沒有發生任何較大的技術問題。稍後James Geurts向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透露,美國海軍此時對於先進武器彈藥升降機的長遠考量包括正確的系統結構、文件、可靠度、處理屆齡報廢部件等任何投入服役使用後需要處理的事情,使美國海軍能有效支持保障先進武器彈藥升降機的整個服役週期。

在2019年1月中旬,美國海軍宣布福特級的第一部先進武器升降機終於備便使用,這是一個主要里程碑(major milestone)事件。在2018年12月21日,HII紐波特紐斯船廠的工程師第一次成功運轉福特號上的先進武器升降機(AWE),一切運作都正常。在2018年12月海軍-陸軍美式足球賽(Army–Navy Game)中,美國海軍部長(Navy Secretary)李查.斯賓瑟(Richard V. Spencer)向川普總統保證,到2019年夏季結束時(8月),福特號上所有的AWE武器升降機都能通過測試與認證,「否則你可以開除我」;不過,最後這個承諾沒有達成。在2019年10月底,李查.斯賓瑟在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一次圓桌會議中表示,之前他向川普總統做出的保證是基於HII船廠的資訊;在2018年秋季美國海軍舉行關於福特號收尾工作的會議中,HII李查.斯賓瑟表示,所有AWE升降機都可以在2019年7月15日之前完成所有測試與認證工作,並向李查.斯賓瑟表示對此有高度信心;因此,李查.斯賓瑟對川普做出先前的保證。然而在2019年5月,HII集團在諾福克海軍基地的會議中卻告訴李查.斯賓瑟,福特號所有AWE先進武器升降機在2020年結束前應該無法備便,在2021年內應可以完成。 

在2019年3月27日參議院武裝部隊海權子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seapower subcommittee)的聽證會上,主管研究、發展與採辦的美國海軍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James Geurts透露,由於福特號在先前成軍巡航期間推進系統又發生問題,加上先進武器升降機(AWE)的整備工作,工作量大於原訂計畫,使得福特號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PSA)程序原訂12個月的維護程序必須延長到15個月,才能展開下一階段試航;因此,原訂福特號會在2019年7月完成PSA程序重新展開試航,延遲三個月意味最快要到2019年10月才能重新出海。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表示,此時AWE仍面臨與軟體相關的可靠度問題,到此時(2019年3月下旬)艦上11部AWE升降機之中,只有兩部已經完成所有認證程序。而推進系統的問題則是來自蒸汽渦輪發電機組;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透露,先前福特號試航期間,艦上人員發現有兩部蒸汽渦輪發電機發現問題,需要進行預期以外的維修工作。

福特號上第三號先進武器升降機的控制面板。

依照彭博社(Bloomberg)一篇2019年7月31日的報導,福特號上AWE系統面臨的技術問題,與美國國防部採用的「併行」(concurrency)策略有關,也就是主要部件還沒有完成全部測試(甚或完全沒有測試)的情況下先製造裝艦,包括EMALS彈射器、AAG、AWE等都在這種情況下趕著裝艦。其中,AWE在根本沒有先進行陸地上的全尺寸運行測試的狀態下,就直接裝艦,並打算利用船艦建造期間進行測試並完善設計。結果,由於AWE系統以及各艙門已經提前預先安裝,事先沒有周密地考慮整體設計細節,周邊艦體結構的物理形狀與應力隨著艦體建造進度而有所改變,導致航母建成之後,AWE系統的艙門(總共有17個艙蓋與70道艙門)因為這些細微形變而不能正常動作,美國海軍被迫花費大量時間力氣調整每一部AWE升降機以及每一個艙門。AWE系統在先天上,升降機、軌道與密封艙門之間的協調就十分關鍵,測試跟調整的工作繁瑣程度超乎預期。AWE的本體是線性電機,升降機通道(定子)的平直度要求很高;全艦11個AWE總共通過70道密封艙門,每道艙門都要滿足嚴格的生存能力指標,關閉後能保持密閉(傳統鋼纜式武器升降機通道不能設置隔艙,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平直度必須控制在千分之一英尺。到2019年底,已經獲得資質認證的四部AWE都是移動距離較短的上層升降機(機庫甲板彈藥裝配區和飛行甲板之間),剩下的七部AWE移動距離都比較長(需要從彈藥裝配區移動到前、後的下甲板彈藥庫,中間穿過5層甲板),通過資質認證的難度更高。 

 

2018財年福特級航母武裝作戰測試和評估(DOT&E)

在2019年2月上旬,國防部作戰測試評估辦公室(Director of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DOT&E)發布了2018財年報告,其中包括福特級航空母艦項目的進度。依照這份報告,首艦福特號在完成試航後有效性維修(PSA)後,美國海軍將在2019財年內宣布其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隨後福特號的作戰測試評估(OT&E)將分連續執行的兩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在2021財年進行,著重於航母艦載機聯隊駐艦後的單艦訓練和機隊資質認證作業;第二階段在2022財年進行,進行作戰系統測試以及聯合單位訓練演習(COMPUTEX),其中COMPUTEX的項目與美國航母戰備部署前所需的演習幾乎完全相同;完成兩階段的OT&E後,美國海軍就會宣布福特號形成全戰備能力(FOC);此外,美國海軍也確定由福特號進行全艦抗衝擊測試(FSST)任務(原先曾考慮由二號艦甘迺迪號擔綱),排定在2020年進行。

在2018財年DOT&E的福特級航母項目報告中,列出的問題項目比前一財年減少。關於EMALS方面,截止2018年9月30日,位於新澤西州陸地測試場的EMALS電磁彈射系統進行了3807次配重物彈射以及523次實機彈射,而福特號航母則對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進行了747次艦上彈射作業,期間曾發生了10次重大故障(Critical Fauiler,CF),平均重大故障間隔(MCBCF)為74.7次。遠低於服役初始要求的4166次彈射。

2018財年DOT&E報告提出了EMALS一項明顯的可靠性問題:由於四部EMALS彈射器共用同一套電力儲存和能量轉換裝置,個別彈射器無法實現機電隔離;一旦要進行維護,四部彈射器就必須全面關閉,無法一面維持起飛作業、一面對部分彈射器進行維護 。傳統的蒸汽彈射器都是各自獨立,任何一部彈射器關閉進行維護時,不影響其他彈射器運作,美國海軍也經常在維持飛機起飛作業的同時,關閉一部份蒸氣彈射器進行例行維護檢修作業。而EMALS關機所需時間太長,發電機、電動機、飛輪電池需要1.5小時才能停機。這些嚴重影響了EMALS在作戰時的可靠度以及可維護性。而事實上,EMALS原始設計中,四部彈射器都有各自專屬且完全獨立的機電裝置,但因為體積重量超標(一個彈射器就超重100噸,四個彈射器總共超重400噸),在2007年變更設計成為四部共用機電裝置,從而埋下了操作維護性的重大問題。

而先進攔阻索(AAG)方面,截止2018年11月30日,位於新澤西州陸地測試場的AAG完成了2230次配重物攔阻測試,以及包含456次F/A-18E/F打擊式戰鬥機、65次EA-18G電子戰機、226次C-2A運輸機、84次E-2C+和140次E-2D預警機的實機攔阻測試,而福特號航母上則進行了747次F/A-18E/F戰鬥機的攔阻降落;763次艦上攔阻降落中,10次因為AAG發生重大故障失敗,平均重大故障間隔(MCBCF)是76.3次,遠低於基線修訂後的可靠性成長曲線和服役初始要求的16500次攔阻週期。另外,跟每部EMALS無法隔離類似,由於AAG電力調節系統(Power Conditioning Subsystem)設計上不允許其和高壓總線分離,限制了在飛行甲板作業期間進行局部維護的能力,一旦要維護就必須將整個AAG系統關閉。

先進武器升降機(AWE)方面,至2018年11月30日為止,福特號上的11部AWE已經全部安裝到位,其中2台處於政府資質認證測試階段,而此時美國海軍尚未展開AWE的接收程序。

雙波段雷達(DBR)方面,福特號的DBR雷達系統在海上測試階段發現虛警過高,兩個不同波段雷達同時跟蹤同一批目標時也發生問題,此外整合電子保護能力的工作尚未完成,(此項目還沒有相關經費支持)。此外,美國海軍認為DBR雷達系統的性能還需要提高,才能通過航空交通管制(ATC)中心的資質認證工作。

船艦自衛防禦系統(SSDS)方面,福特號上SSDS先前發現的不少問題在海上測試期間都證明得到解決;成軍巡航期間,福特號的發展型海麻雀防空飛彈(ESSM)和公羊(RAM)滾轉體短程防空飛彈進行模擬發射接戰,DBR雷達系統對ESSM飛彈的中途導引和終端照射兩項都表現良好。然而,SSDS系統與Link 16資料鏈以及聯合接戰能力(CEC)的交互操作性測試,無法評估這方面的表現。

電子戰系統方面,福特號在成軍巡航期間尚未安裝SEWIP Block 2,因此還不清楚與SSDS船艦自衛防禦系統的電磁兼容性問題是否已經充分解決。此外,福特號的SSDS在水面作戰研究中心(NSWC)的防衛系統測試艦(SDTS)上的測試工作受限於時程緊迫、經費有限以及發展測試(DT)階段的不足,面臨一定的風險;DT階段曾發現福特級的SEWIP Block 2電子戰系統與SSDS會有嚴重的電磁干涉、輻射等兼容性問題,美國海軍此時仍在尋找解決方案,預估等到福特號進行初始作戰測試和評估(IOT&E)時仍會有一些操作限制。福特號在PSA維修期間首次加裝SEWIP Block 2電子戰系統。

在先前試航階段,由於推進系統曾發生故障,導致福特號三次海上測試時間都縮短;其中,兩次推進系統故障和減速齒輪有關,美國海軍和相關廠家正在協商解決這一問題。福特號上總共安排有4600個鋪位,然而實際艦員編制估計將多達4656~4758人之間,艦上鋪位短缺可能達一百個以上,更不用提演習、檢查、人員輪換期間艦員增加的情況,也沒有提供服役後人員編制成長的空間。此外,福特級上許多全新系統如EMALS電磁彈射器、AAG先進攔阻索、DBR雙波段雷達、AWE先進武器升降機對艦上人員的適應以及工作負荷造成什麼影響,目前也還沒有清晰的理解。

2018財年DOT&E報告認為,美國海軍為福特級航母制訂的架次出動率(SGR)不太可能達成,因為先前設定指標時的背景條件與後來的現實不合。福特號會在IOT&E測試階段評估SGR表現,並和原始設定的指標以及尼米茲級航母的實際表現進行對比。

 

福特號的交付後測試與試航(PDT&T)

福特號在完成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PSA)維修程序之後,在2019年下旬展開新一輪海上測試,稱為交付後測試與試航((Post-Delivery Test and Trials,PDT&T),在2020年進行完整的飛行甲板資格認證,期間完整的艦載機聯隊會駐艦操作。美國海軍希望到2019年結束前,能為F-18E/F戰機與EA-18G電戰機在福特號上蒐集足夠的操作數據,制訂出EMALS與AAG的彈射與回收準則(launch and recovery bulletins)。依照期程,EMALS排訂在2019年完成初始作戰能力(IOC),而AAG則在2021年達成IOC。此時,福特號預計2022年進行首次部署任務。如同前述,福特號的PSA程序從2018年7月展開PSA為修程序,原訂工期12個月,並在2019年7月完成;然而實際上工作量超乎預期,導致工期增加了三個月。

在2019年10月上旬,USNI報導福特號會在10月下旬完成PSA程序離開紐波特紐斯船廠並回到諾福克海軍基地,但此時艦上只有兩部AWE完全就緒,其餘AWE的軟硬體調整改善工作仍在持續。

在2019年10月22日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整備子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readiness subcommittee hearing)的聽證會上,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主管Tom Moore少將表示,福特號最快要到2024年左右才能正式擔負戰備,比起原先預定的2018年延後了六年。美國海軍研究發展採辦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James Geurts在聽證會後記者會上表示,關於先進武器升降機,目前正在執行許多詳細的計畫,讓剩餘的工作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此時,整個項目已經完成約75%,目前要解決的並非科技上的問題,而是牽涉到建造完成、將所有艙門處理好(某些艙門重達70噸)等工程細節。

在2019年10月23日,美國海軍部長李查.斯賓瑟(Richard V. Spencer)在首府華盛頓的布魯克林智庫機構(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會議上指出,數天前在眾議院武裝委員會整備子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s subcommittee on readiness)上,維吉尼亞州民主黨眾議員Elaine Luria(曾在海軍服役並擔任過飛彈巡洋艦指揮官)指出,福特號可能在2024年之前無法擔負戰備,比原訂計畫落後六年,並形容這艘麻煩不斷的船,不過是艘「價值130億美元的核子動力浮動駁船」($13-billion nuclear-powered floating berthing barge)。李查.斯賓瑟形容,當時他看著議員Elaine Luria以及那些長年持續貶低福特級項目的國會山莊領導階層,覺得有點沮喪,「你無法在敵方陣營中找到另一個更多誤導信息(disinformation)的項目」;李查.斯賓瑟批評,Elaine Luria完全沒有問例如「我可以如何幫忙」,也批評主承包商HII紐波特紐斯船廠(對他提供誤導信息)沒有出現在聽證會上;李查.斯賓瑟批評,他對HII紐波特紐斯的領導階層信心盡失,認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主要就是指HII在2018年秋季告訴李查.斯賓瑟,AWE能在2019年7月中旬全數完成測試認證,而李查.斯賓瑟在2019年1月對川普總統做出保證;然而稍後在2019年5月,HII集團卻告訴李查.斯賓瑟,AWE在2020年結束無法備便,在2021年內完成。李查.斯賓瑟也批評國會為福特號設下的129億美元預算上限(在2018年已經達到),讓福特號後續工作只能繼續以持續方案(continuing resolutions)或臨時開支(temporary spending packages)等方案來支持,而不是完整的年度預算;這讓海軍很難進行計畫並即時採取星正措施,使得福特號的相關項目產生額外的問題與延遲。李查.斯賓瑟特別註明,美國海軍無法獲得為AWE先進武器升降機建造地面測試設施的預算。

然而,李查.斯賓瑟怪罪主承包商HII紐波特紐斯也不盡然公平;如同前述,早在2007年、首艦福特號開工兩年之前,GAO的報告就已經警告,海軍對福特級項目的成本與時程估計太過樂觀、不切實際,大量新技術要在這艘航空母艦上一次到位,而且過程中大量使用併行(concurrency)策略,關鍵次系統如EMALS電磁彈射器、AAG先進攔阻索、AWE先進武器升降機、DBR雙波段雷達等都還來不及發展成熟並完成所有測試,紐波特紐斯船廠就必須展開福特號的建造工作。面對李查.斯賓瑟的責怪,HII也聲明澄清:「所有福特號航空母艦要使用的嶄新技術,原本計畫是要陸續在前後三艘航空母艦上(CVN-77~79)實現,但2002年計畫改變(由當時倫斯斐領導的國防部指示海軍),要求所有技術都在福特號上一次到位。....整體而言,福特號多數項目表現良好,一部份嶄新科技遇到超出預期的挑戰,但對於任何一型新艦的首艦而言都是可預期的情況」。 

在2019年10月25日,福特號完成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維護(PSA)作業,離開諾福克海軍船廠(Norfolk Naval Shipyard)展開為期18個月的交付後測試與試航(PDT&T)程序;此時,艦上的先進武器升降機(AWE)只有四部處於完成驗收的狀態,其餘七座AWE升降機必須在接下來PDT&T的18個月期間內,完成所有安裝與測試認證工作。在PDT&T期間,艦上人員與艦載機隊也會進行訓練與資格認證作業,準備將來的實戰部署。

美國海軍在PDT&T開始之前,就為福特號指派了航母打擊群指揮官以及其參謀部,番號為第12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 12);因此,18個月PDT&T期間,福特號就已經擁有了除了航空機聯隊之外的完整戰備編制,在測試船艦系統的同時進行各項值勤作業演練、指揮通信演練等。以往美國新造航空母艦都是在第一次作戰部署時才首次配置打擊群指揮部,福特號在PDT&T測試期間就配置指揮部,主要是為了讓人員即早適應艦上的全新系統,使之盡快形成作戰能力,盡量彌補先前因為技術問題而造成的時間落後。

依照2019年底的信息,在2019年11月20天的海試中,福特號的AWE進行了上千次運作(在此之前的9個月時間,AWE也不過只進行了3000多次運作測試),位於艦體最深處的AWE還在遭受5.5m海浪的情況下零故障運行了30多次,這些測試都增加了艦員對AWE的信心。在福特號進行PSA海試程序的18個月期間,100多名船廠工人駐艦來繼續完成AWE的相關工作。福特號在PSA試航期間,超過50%的時間都會在海上,一些需要在停靠時進行的重大工作,只能把握PSA期間停泊在諾福克休整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

依照2019年底美國海軍的消息,年底前EMALS和AAG都會獲得資質認證;到2020年3月前,燃油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統也會準備就緒。

依照2019年年底的信息,福特號的反應器系統啟動以後都正常工作,而2017、2018年成軍巡航期間發生的動力故障,都是出在蒸汽輪機和螺旋槳之間的機械連接上,在當時曾發生被迫返回諾福克檢修的情況。因此在PSA期間,福特號對動力系統的修復集中在油門控制和減速齒輪機組上;這在2019年底的PDT&T海試中看出功效,在多次劇烈加減速(包括加速到極速30節,然後在4個艦體長度內緊急煞停等測試)中,發動機和大軸都能完美運行。

在2020年2月11日,通用原子宣布,到1月31日,福特號上的EMALS與AAG已經完成了美國海軍所有現役艦載機的海上彈射、回收相容性測試,包括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E-2D先進鷹眼預警機、C-2A灰狗(Greyhound)運輸機、EA-18G咆哮者(Growler)電子戰機、T-45 Goshawk教練機等。在2020年3月19日下午,一架第34戰鬥機中隊(Strike Fighter Squadron (VFA) 34)的F/A-18E降落在福特號上,也是福特號的AAG的第1000次成功攔阻。在2020年3月20日,歷經兩天高強度的甲板航空操作,福特號完成了飛行甲板資質認證(Flight Deck Certification ,FDC)以及航母空中管制控制中心(Carrier Air Traffic Control Center(CATCC) Certification)。在這兩天認證期,由第8航空中隊(Carrier Air Wing(CVW) 8,由四個中隊的機組組成)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執行了165次彈射起飛/攔阻降落週期(123架次是在日間,42架次在夜間),同時一併完成了精準降落系統(Precision Approach Landing Systems,PALS)的認證作業。完成了FDC與CATCC兩項認證之後,福特號就能夠支援艦隊的飛行員訓練工作;而此時,福特號也是美國海軍2020年在東岸唯一可用的航空母艦,但只能執行非戰備任務(主要是訓練)。

福特號的主桅杆,攝於2020年5月30日。注意主桅杆上部安裝了SEWIP Block 2電子戰系統

的主動電子反制天線以及高增益高靈敏(HGHS)電子截收天線。

SEWIP Block 2相關設備是在PSA期間安裝的。

(上與下)福特號航空母艦的SEWIP Block 2的電子戰系統,上圖是主動電子反制天線,

下圖為高增益高靈敏(HGHS)電子截收天線。主動電子反制天線上方架設了

協同接戰能力(CEC)的平板陣列天線組(PAAA)

 

 

2020年3月24日美國政府審計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公布一份調查報告,披露了福特號艦上許多大小問題,包括廁所、污水處理以及一般的貨物電梯等。這份報告指出,福特號全艦總共有150項問題,這些問題會出現在所有同型艦上,將導致服役壽期生涯花費的維持成本比預估增加1300億美元,而且光是要改善這些問題中的30%就要花費42億美元。

在150項問題中,GAO專注於其中幾項特定問題,例如福特號的廁所與配套的污水處理系統頻繁阻塞,發生的頻率超出預期;由於系統設計問題,負責維護的人員只能更頻繁地以酸性液體沖洗整個系統,每一次整體清洗就會花費40萬美元。此報告指出,設計建造福特級時,決定採用全新的廁所與污水處理系統,「類似商用航空機,將規模放大到給4000人使用」;這代表福特級使用類似民航機的真空吸收馬桶,而不是傳統海軍船艦使用的沖水式馬桶。理論上,真空吸收馬桶的整套系統比沖水馬桶更輕、更省水且維護工作量較低,但整套系統最終表現並非如此。GAO報告指出,由於這是系統設計問題,可以預見採用相同設備的甘迺迪號也會發生一樣的問題;而目前美國海軍並沒有計畫變更廁所與污水處理系統,因此第三與第四艘福特級(CVN-80、81)恐怕也無法免除。GAO報告指出,由於美國海軍並沒有判明福特號污水處理系統堵塞的頻率,以及是否採取措施讓後續艦不發生類似問題,導致福特級航母的壽期整體成本難以估算,導致GAO在估算時無法計入這一類的支出。

除了廁所與污水系統之外,GAO報告也提到福特號上貨運升降機的問題,這些貨物電梯用來運送糧食到廚房。報告指出,艦上的貨運升降機尺寸太小,無法讓托盤搬運車(pallet jack)或叉式堆高機(forklift)進出;因此,工作人員將被迫以人工把物資從托盤搬運車、叉式堆高機卸下搬入升降機。而將物資從升降機裡搬出時麻煩更大,福特號艦上人員反應,由於貨物升降機實在太狹小,平均身材的人員在進出時無法站直,將使作業效率進一步減慢。GAO報告表示,縱然美國海軍採取若干措施來減輕這些問題,但根本之道還是重新設計升降機,讓托盤搬運車與叉式堆高機能直接進出。

在2020年3月25日,接替李查.斯賓瑟的代理美國海軍部長托馬斯.莫德雷(Thomas Modly)(前海軍部長李查.斯賓瑟在2019年11月24日遭到國防部長免職(註))接受Defense and Aerospace Report專訪時透露,他與福特號的人員談論到對這艘船艦的感覺,許多曾在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服役的人員表示,他們清楚感覺到兩者的差異,瞭解福特號比以往的航母先進得多,許多工作變得容易且安全許多;許多人說在福特號工作以後,就再也不想調回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上;這些回饋顯示福特號目前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在此時,福特號的11部AWE先進武器升降機之中,有四部已經獲得認證,第五部的認證也極將完成。托馬斯.莫德雷強調,AWE問題並非故障,而是安裝工作還未完成,安裝程序仍在進行,而相關的工作比原先船廠的預估更耗時。托馬斯.莫德雷表示,此時AWE系統中的70個艙門、艙蓋之中,還有20道仍在處理。

在2020年4月17日,美國海軍主管研究、發展、採辦的助理部長(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James Geurts透露,福特號的底層第五號升降機(Lower Stage Weapons Elevator #5,LSWE 5,連通後彈藥庫)正在進行最終測試,並在4月中旬完成,這是第一部通過驗收的底層AWE。至此,福特號的AWE已經進行了超過7000次運轉,並沒有發生問題。而底層第一號升降機(Lower Stage Weapons Elevator #1,LSWE 1,連通前彈藥庫)則預定在2020財年第四季(2000年7到9月)通過驗收。全部11座AWE升降機預定在2021財年驗收交付完畢,然後執行全船抗衝擊測試(Full Ship Shock Trial,FSST)。James Geurts也表示,福特號此時正完成一輪在海上32天的作業週期,期間執行1352次彈射起飛與攔阻降落。

2020年5月13日,美國海軍宣布,福特號航空母艦展開第二輪資質認證。在2020年5月20日,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報導,照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PSA)維修期間時制訂的期程,此時正在交付後測試與試航(PDT&T)階段的福特號的工作進度超前30%;這有助於為排定在2021財年的全船抗衝擊測試(Full-Ship Shock Trials,FSST)爭取到更多後續維修時間,使得福特號能盡快形成戰鬥力。由於先前PSA工程已經比原訂延長三個月,導致PDT&T也晚了三個月展開,這使得福特號在PDT&T測試程序的工作項目期程更加緊張。為了避免FSST測項導致福特號形成戰鬥力的時間進一步延後,一些排訂在FSST之後的測試項目被提前到PDT&T階段,或緊接在FSST之後的計畫性增量可獲得性(Planned Incremental Availability,PIA )維修期間 進行;因為在FSST之後,福特號就要展開另一輪塢修週期來修復衝擊測試時受到的損傷,並執行必要的修改補正措施。美國海軍主管研究、發展、採辦的助理部長James Geurts向USNI表示,福特號最近幾次的進港作業窗口(Window Of Opportunity in port,WOD),紐波特紐斯船廠都加緊趕工;例如WOD 10(5月9日結束)完成的工作項目表定的126%,前一次WOD 9作業週期完成進度是表定的128%,再前一次WOD 8完成進度是表定的136%。James Geurts透露,福特號原本預定在PDT&T收尾時執行的工作項目中,有10%已經提前完成,包括一些修改工作、升級計算機以及小裝備、水槽與艙間檢查(tank and void inspections)之類;原本有排定在FSST結束後進行的344項檢查工作,有137項會提前在PIA提前執行。船廠與海軍團隊加緊趕工,逐步搶回進度的落後,希望終能贏回將來航母形成作戰能力的期程。

James Geurts透露,在2020年5月中旬,福特號締造了單日起降167架次的紀錄,刷新了2018年1月時一天135架次紀錄;此時,福特號已經預備好在接下來二週的時間,執行一輪艦載機聯隊全週期作業測試(full cyclic operations)。除了繼續改進EMALS電磁彈射器和AAG先進阻攔索的操作運用之外,艦上人員也加緊趕工,讓所有AWE先進武器升降機完成測試驗收,使得彈藥能順利送上甲板並裝載於艦載機上;在4月,福特號第一部通往後部航空彈藥庫的AWE(LSWE 5)通過驗收,使得福特號可以開始將後部航空彈藥送上飛行甲板。James Geurts表示,在2020財年結束時,第二部通往下層彈藥庫(前部彈藥庫)的AWE可以完成驗收。

福特號武器處理部門正在艦內武器傳送區運送MK-82炸彈航空彈藥板。

攝於2020年5月30日。


在2020年6月7日,福特號完成一輪海上測試週期返回諾福克;在6月2日,艦上人員發現EMALS彈射器的功率管理系統(連接艦上蒸氣渦輪發電機與EMALS)出現錯誤,只好將EMALS關閉。接下來五天內,福特號的人員以及隨艦的EMALS承包商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團隊檢查與評估狀況,在6月7日恢復了系統運作,當天在福特號返港前,讓艦上的第八載機聯隊(CVW-8)安全飛離。在接下來的在港維修週期,船廠與艦上人員會檢查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依照6月8日美國海軍發言人Danny Hernandez上校公布的信息,這次故障發生在某次起飛彈射之前,艦上人員對系統進行手動重置(manual reset),之後功率轉換裝置就發生問題。Danny Hernandez上校表示,這次問題並未影響飛行安全。福特號艦長J.J. Cummings在接受USNI電話訪問時表示,艦上人員和艦載機聯隊人員希望在測試期間盡可能將EMALS跟AAG推到極限,在高強度操作下發現系統中的問題並予以解決,使這些系統在福特號成軍戰備時能更加可靠;到此時,福特號完成了3480次彈射起飛/攔阻降落。到2020年7月29日,福特號完成第3600次彈射起飛/攔阻降落。

福特號艦長JJ.J. Cummings曾對記者透露,福特級先進起降設備無論是運作前的準備、或者是運作結束工作後的檢查維護,工作量都遠遠低於蒸氣彈射等舊系統,「幾乎像是轉動鑰匙就可以開始起降飛機,飛行作業結束後只需要關掉」。

在2020年6月中旬,美國海軍主管研究、發展、採辦的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James Geurts向USNI透露,此次EMALS發生異常完全與操作安全無關,純粹是當時人員在彈射之前對系統進行人工重置(manual reset),然後發現系統顯示的狀態與他們的常規程序不符。雖後艦上人員開始尋找問題,並產生了一套修正程序,最後讓EMALS繼續工作,整個過程完全不牽涉到操作安全問題。James Geurts表示,此時還不能確認造成異常的原因,究竟是EMALS軟硬體本身有問題,或者人工重置程序需要改善,或者需要改善操作人員的訓練。美國海軍正進行仔細研究調查、訪談相關人員,測試團對決定在新澤西的樹林湖航空站(Joint Base McGuire-Dix-Lakehurst)的EMALS地面測試設施進行仔細實驗,希望能重新複製出這個現象,進而確認異常發生的原因,並擬定改進或預防措施。對於AWE先進武器升降機,James Geurts則表示,雖然此時福特號的AWE以經完成約10000次運轉循環且無問題,但美國海軍仍打算在費城設置AWE地面測試設施,用於日後繼續改進或解決問題的相關測試工作。

在2020年7月23日,美國海軍宣布福特號的1號低甲板武器升降機(Lower Stage Weapons Elevator no.1,LSWE 1)通過認證,這是艦上第六座通過認證的AWE;這作升降機從艦底前部彈藥庫將航空彈藥送上飛行甲板。如此,加上4月已經通過認證、通往後部航空彈藥庫的的LSWE 5升降機,福特號距離邁向全作戰能力又邁進一大步。依照此時進度,福特號全部11座AWE會在2021年5月(PDT&T週期尾聲)完成認證,剛好趕在全船抗衝擊測試之前(但後來無法完成)。

在2020年8月5日,福特號完成在PDT&T程序中第11次獨立航行事件(independent Steaming Event,ISE 11),PDT&T程序已經過半。在ISE 11之中,福特號的彈射起飛、攔阻索降落總次數累積到3957次,期間並完成了代號角鬥士(Gladiators)的第106戰鬥攻擊中隊(VFA 106,操作F/A-18E戰鬥機)的19名飛行員以及代號為灰鷹(Greyhawks)的第120艦載指揮管制中隊(VAW 120,操作 E-2D預警機)的21名飛行員的資格認證。此時,艦上AN/SLQ-32電子支援系統(ESM)完成了測試,包括在船艦電子系統評估設施場域(Shipboard Electronic Systems Evaluation Facility range ,SESEF Range)測量了ESM的精確度;而艦上的信號採集空間(Signal Exploitation Space,SSES)設備也成功完成初步測試,包括在SESEF測試場完成加密模擬演習(Cryptologic Simulator Exercise)項目,期間艦上SSES成功截獲並分析了所有由信息作戰訓練團(Information Warfare Training Group)發出的HF/VHF頻譜信號。除了PDT&T的主要節點之外,福特號也在ISE 11期間作一些訓練工作;其中,首次執行的事件包括飛機快速維修部門(aircraft 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department)使用噴射引擎測試裝備(Jet Engine Test Instrumentation)對F/A-18戰鬥機發動機進行完整試車(從啟動到使用後燃器),作戰系統部門(combat systems department)對艦上一部方陣近迫武器系統進行作戰前校準射擊(pre-action aim calibration fire)。作戰部門(operations department)的空中攔截管制(Air Intercept Control,AIC)在7月30日完成一次攔截作業事件,展示了AIC指揮第12航母打擊群 (CSG-12或CARSTRKGRU 12) 各單位執行整合攔截作戰、保護福特號以及整個打擊群編隊的能力。此外,艦上保安部門(security department)也完成對40名艦上人員的輕武器射擊認證,包括使用9mm手槍、M-4 5.56mm卡賓槍,射擊總共使用了4022發子彈。當福特號在返港維修時,艦上工程與武器部門在12天期間執行了先進虛擬損管控制訓練(hands-on damage control training),總共有180人參與,並完成對30名人員的0.5吋機槍(12.7mm)射擊認證。

在2020年10月7日,福特號的EMALS彈射系統以及AAG先進攔阻索達成累計4492架次起降,到2020年結束時累積到5441架次。在2020年11月,福特號第一次執行整合打擊群作戰演練;此時艦上部署第八航母艦載機聯隊(CVW8),打擊群所屬編隊包括第二驅逐艦戰隊(DESRON 2)以及蓋茲堡號(USS Gettysburg CG-64)飛彈巡洋艦。

在2021年1月9日,朋博社(Bloomberg)一篇報導指出,此時尚未公布的國防部2020年度福特號作戰測試評估報告中,主導的國防部作戰測試評估主任(Director of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羅伯特.貝希勒 (Robert Behler)總結表示,福特號上攸關航空操作的新技術系統仍存在可靠度低或可靠度未知的情況,可能會危及航空母艦出動軍機的架次。報告指出,從2019年11月到2020年9月,福特號在交付後測試與試航(PDT&T)的11次海上作業週期中,總共起降了3975架次;在這段期間,艦上電磁彈射器(EMALS)的平均作業失效間隔(Mean Cycles Between Operational Mission Failures,MCBOMF)是181次彈射作業,遠低於計畫中應達到的每4166次彈射才發生一次故障。而先進攔阻索(AAG)的MCBOMF也只有48架次,同樣遠低於計畫中要求的16500次;2021年版國會研究處(CRS)的福特級項目報告中,EMALS的MCBOMF是272次,而AAG的MCBOMF是41次。在2020年,EMALS發生兩次各別的故障(美國海軍只公開了6月的那次),導致有三天時間無法起降戰鬥機。如需要隔離EMALS進行維修,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光是讓EMALS的電機(如飛輪電池)完全靜止就需要1.5小時。由於EMALS目前設計造成的限制,一些下甲板裝備的維護工作無法在彈射器工作期間進行,導致EMALS的可靠性顧慮進一步惡化。在一次進港維護作業期間,一個電容器的故障,艦上人員花費六天時間才修好。DBR雙波段雷達在測試中的平均失效間隔是102小時,遠低於計畫要求的339小時;不過DBR的任務妥善率可達96%,接近需求標準(98%)。

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為福特號的船艦作戰系統驗證試驗(Combat Systems Ship’s Qualification Trials,CSSQT)制訂了五個階段,分別是Phase 1A/1B/2A/2B/2C,工作項目分別如下:

Phase 1A: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測試團隊判斷考核,艦上人員是否能夠正確維護艦上各戰鬥系統。

Phase 1B:NAVSEA測試團隊考核並強化艦上戰鬥指揮中心(Combat Direction Center,CDC)值班人員的訓練,確保艦上人員對於操作戰鬥系統以及艦艇防衛程序的效率。此階段是在靠港期間進行。CSSQT Phase 1B在2020年3月在靠港期間進行。CSSQT Phase 1B在2020年3月底到4月間在停靠基地時的海上發展測試(Sea Based Developmental Testing,SBDT)期間進行。

在福特號CSSQT Phase 2A階段,民間承包商操作的霍克獵人式機隊

模擬敵機編隊,讓福特號的防空武器模擬接戰。

在福特號CSSQT Phase 2A階段,民間承包商操作的KF-21 Kfir

(以色列幼獅)模擬低空高速飛行,測試福特號的DBR雷達的效能。

Phase 2A:在2021年4月福特號於PDT&T程序中第17次獨立航行項目(ISE 17)進行,在外海進行多重的擬真逼實戰訓練,包括模擬使用方陣近防器系統接戰多個高速機動水面目標(High-Speed Maneuvering Surface Targets),以及由多架民間承包商操作的英國霍克獵人式(Hawker Hunter)飛機模擬的多重戰術航空目標。隨後,用方陣近防器系統對拖曳目標進行實彈射擊。同時,福特號作戰指揮中心(CDC)以及NAVSEA人員首次透過實體目標(如民間承包商駕駛的F-21 Kfir飛機模擬),蒐集艦上AN/SPY-3以及AN/SPY-4雙頻雷達(DBR)以及武器系統實時運作性能資料,用於福特級航母艦戰鬥系統的初步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工作。在2021年3月12日,福特號完成了CSSQT Phase 2A的工作。

Phase 2B:NAVSEA分析團隊分析Phase 2A階段收集的福特號感測器、武器資料後,確認戰鬥系統是否已經足夠支援ESSM和RAM這兩種防空飛彈的實彈測試。

Phase 2C:在2021年4月福特號於PDT&T程序中第18次(也是最後一次)獨立航行項目(ISE 18)進行艦上ESSM與RAM防空飛彈的實彈測試。Phase2C完成後,福特號的PDT&T就算全部完成。在2021年4月16日,福特號完成了CSSQT Phase 2C的工作。

在2021年5月7日,美國海軍發言人證實,此時福特號(已完成PDT&T)四部底層AWE武器升降機尚未驗收,要到全船抗衝擊測試(FSST)之後才能完成。這四部AWE中,兩部正在進行測試,其他兩座則仍在施工的最後階段(預計在年內稍晚完成工程並驗收);不過,美國海軍發言人表示,這四部尚未驗收的AWE在進行全船抗衝擊測試時,都會處於適當的資材狀況(in an appropriate material condition)。這四部底層AWE可能要等到FSST測試之後的計畫性增量可獲得性修作業(PIA,預定在2022年2月完成)期間,才能完工並通過驗收;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四部AWE尚未完成驗收認證,美國海軍在FSST測試時,無法完整地檢視艦上所有主要系統受爆震衝擊的影響。依照2021年國會研究處報告,當時艦上已經驗收的8座AWE累積的14842次工作週期中,總共發生68次任務失效,平均失效間隔218次(美國海軍要求AWE的平均失效間隔是932小時。

依照2021年5月下旬的消息,福特號此時已經累積了超過8000次彈射起飛/攔阻降落週期,其中7300次是在過去18個月期間完成,大致等同於執行一趟為期六個月的航母部署的起降次數。

全船抗衝擊測試(FSST)

在2021年6月18日下午四時,福特號在佛羅里達外海100海里處進行了第一次全船抗衝擊測試(Full Ship Shock Trial,FSST),在附近水中引爆40,000磅級(18143kg)炸藥(屬於FSST的第三級測試);引爆時,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偵測相當於3.9級地震的能量釋放。FSST總共要進行三次爆震測,第二次在7月16日進行,第三次則在8月8日完成。在福特號三次全船抗衝擊測試期間,沒有發生任何重大損害、漏水、失火等。

全船抗衝擊測試完成後,福特號在2021年8月底進塢福特號進入新港紐斯船塢,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計畫性增量維修(Planned Incremental Availability,PIA),工作包括例行性的維修、檢查與整修FSST測試造成的損害,處理先前PDT&T階段發現的問題,以及補完先前還沒有完成的工程。

在2021年10月25日,福特號的第12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 12)的指揮官Gregory Huffman少將表示,福特號在全船抗衝擊測試(FSST)之後的六個月計畫性增量維修(PIA)目前進度一切順利並符合進度,沒有重大問題,此時福特號依照原計畫目標,預定在2022年執行首次部署,雖然比最初的進度(2018年)落後四年,但是比早先預估的2024年提前兩年。Gregory Huffman少將透露,目前預計全部11部AWE武器升降機在這一輪PIA工程中都能完成認證(此時已經有七部AWE完成認證),目前這些AWE在各種狀態下已經累積15000次工作循環。同時,全船抗衝擊之後艦上不僅沒有發生漏水或火災等較大災情,而且主要系統都沒有因而發生故障。一部份電子設備在抗衝擊測試中受到擾亂,但是花數分鐘重新啟動就完全恢復正常;例如,DBR雙波段雷達在歷經爆震之後,依照測試程序關機並重新啟動,然後進行測試以及追蹤目標演習,三次抗衝擊測試下來都十分順利;同樣地,EMALS彈射器跟AARS先進阻攔索在每次爆震衝擊後都能順利重啟並迅速恢復作業狀態,且各項功能指標都符合作戰測評(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DOT&E)標準。

依照2022年6月政府審計組織(GAO)的報告,福特號全船抗衝擊測試完成後,美國海軍作戰測試與評估主管(Director,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DOT&E)表示,整體來說福特號的全船抗衝擊測試成功,但指出部分艦上系統的潛在弱點。福特級項目主管,預期在2022年8月福特號展開作戰測試評估(Operational Testing,OT)之前, 更新的測試與評估綱要計畫(updated test and evaluation master plan)能獲得批准(當時草案已經出爐並提交給GAO,包括CVN-79之後的測試項目,但還沒有足夠細節來跟先前的測試計畫來比較);而如果測試綱要計畫沒能在OT之前批准,整個項目可能無法正確地執行規劃以及配置所需的資源預算,進而使測試工作推遲。

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在2021年12月22日,美國海軍宣布,福特號上第11部、也是最後一部進行驗收程序的AWE完成工作,正式交付;同時,美國海軍航母項目主管Brian Metcalf上校宣布,福特號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在2022年1月下旬,美國海軍作戰辦公室航空母艦項目執行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r for Aircraft Carriers)主管Jim Downey少將對防務新聞表示,福特號會在2022年秋季展開首次部署,部署所需的所有零組件都已經湊足,包括挪用建造中的福特級二號艦甘迺迪號(CVN-79)的零部件;此外,美國海軍在2019年1月簽署的雙航母採辦合約(CVN-80、81)中訂購了不少組件(見下文),不僅可以用來建造兩艘新艦,在福特號準備作戰部署時也可以先挪用。Jim Downey表示,美國海軍已經向承包商訂購更多組件來補充。 

在2022年6月29日,福特號完成了第10000次EMALS彈射升空/AAG攔阻降落。依照2022年6月美國審計組織(GAO)的報告,CVN78航母項目主管表示, CVN78的12項關鍵技術逐漸成熟,不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可靠度 的數字提升。GAO之前在2014年詳細報告了EMALS與AAG的可靠度問題,在此之後,兩者的可靠度數字只有微幅改善;美國海軍預期, EMALS與AAG要到2030年代,可靠度數字才能達到原訂標準;而在此之前,較低的可靠度數字可能會影響 福特級快速放出機群的能力。

在2022年9月下旬美國海軍工程社群(American Society of Naval Engineers)的艦隊維護與現代化年度論壇(Fleet Maintenance and Modernization Symposium)中,美國海軍少將James Downey表示,福特號已經完全交付並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在全船抗衝擊測試之後的維修週期完畢後,福特號在2022年初就不斷在美國東岸測試,並搭載第八艦載機聯隊(Carrier Air Wing 8)的單位一起作業;此時,艦上所有系統認證測試(system qualification tests)、飛行甲板認證(flight deck certification)、三階段的空中作戰訓練(air warfare training)、戰鬥系統作戰備便評估(Combat Systems Operational Readiness Evaluation)等,並且累積了11000架次彈射起飛以及攔阻降落。在過去數年,福特號每年在海上作業250至300天。

 福特號2022年秋季首次部署

在2022年2月4日,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美國海軍大西洋航空司令(Naval Air Force Atlantic)約翰.梅爾少將(Rear Adm. John Meier)在美國海軍工程/技術/系統/船艦協會年會(American Society of Naval Engineers’ Technology, Systems and Ships Symposium)上表示透露,福特號航空母艦在2022年上半完成計畫性增量維修(PIA)之後,會在同年秋季展開第一次部署;這不是一次常規的戰備部署,而是一次值勤保留早期部署(service-retained early employment),由美國海軍完全控制航母活動以及期程,而不像一般的航母打擊群部署是在美軍全球武力管理(Global Force Management,GFM)體系之下(牽涉到支援全球各地的聯合作戰任務)。梅爾少將表示,福特號的第一次部署,主要是展示與驗證該艦採用的新技術,使福特號的作業效率能真正超越現在的尼米茲級航母;這次部署期間會在第二艦隊的所有任務區域操作,從大西洋到加勒比海,並與其他盟邦伙伴的武力一起操作。

依照先前計畫,福特號是在2024年才進行第一次作戰部署。為了加速讓延遲已久的福特號航母盡快步上軌道,美國海軍才會決定福特號在2022年完成計畫性增量維修(PIA)之後,先進行一次部署並完全由海軍掌握,專注在航母本身的運作,而不讓GFM的聯合作戰計畫來干擾航母的維護、訓練、任務期程等等;透過初期部署累積操作經驗,到2024年才進行第一次包含在GFM體系之下的全戰備部署。梅爾少將表示,從2020到2021年,福特號完成了約8200架次的艦載機起降,進行了艦載機聯隊整合、訓練、飛行員測試認證等工作,不過當時還不曾完整地進行航母艦載機聯隊作業,例如週期性作戰(cyclical operations)、艦載機攜帶彈藥進行任務訓練等,而2022年的早期部署就是要讓福特號與艦載機聯隊進行完整而充分的作戰任務。

依照此時美國海軍的規劃,福特號的2022年秋季部署會搭載一個具備完整作戰能力的航空聯隊,包括所有的機種(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EA-18G電子戰機、E-2D預警機、MH-60R/S直昇機),不過整體機隊規模比一般作戰部署小一些(例如75%),以節省經費。

依照2022年9月下旬,兩個來自國會的信息向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新聞透露,福特號接下來的航行部署(即值勤保留早期部署)並不是完整的打擊群部署,而算是一種延伸訓練航行(extended training cruise),主要是讓作戰指揮官更熟悉福特級航母的運作以及能耐。在這趟部署中,北約盟邦的兵力也會參與。在

2022年10月初,福特號啟航此次值勤保留早期部署。美國海軍第二艦隊指揮官丹尼爾.德懷爾中將(Vice Adm. Daniel Dwyer)透露,福特號此次航行會搭載第八艦載機聯隊(Carrier Air Wing 8)的八個中隊(並非完整艦載機聯隊兵力),含F/A-18E/F戰鬥機、EA-18G電子戰機、MH-60R反潛直昇機、MH-60S運輸/搜索直昇機等。編隊的船艦兵力包括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諾曼地號(USS Normandy CG-60),第二驅逐艦隊三艘柏克級飛彈驅逐艦托瑪斯.哈德納號(USS Thomas Hudner DDG-116)、拉瑪吉號(USS Ramage DDG-61)與麥克.福爾號(USS McFaul DDG-74),路易斯.克拉克級乾貨/彈藥補給艦羅伯特.派里號(USNS Robert E. Peary T-AKE-5)以及亨利.凱瑟級艦隊油船約書亞.韓福瑞(USNS Joshua Humphreys T-AO-188)。參與福特號此趟航行的船艦包括美國、法國、丹麥、芬蘭、西班牙、荷蘭、瑞典、加拿大、德國海軍,總計17艘船艦與潛艦。福特號此次值勤保留早期部署的活動分為八個階段,包含與六艘盟邦船艦一同編隊航行,並且執行空中防衛作戰、海上警戒、長程海上打擊、分散海上作業、反潛作戰、海軍整合作業等。

在2022年10月4日,福特號從諾福克海軍基地出發,正式展開服役以來的首次值勤保留早期部署。 在2022年的短期部署期間,福特級總共起降1250架次,航行9000海里,穿越大西洋兩端。

在2023年3月3日,以福特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第12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 12)格瑞格.霍夫曼少將(Rear Adm. Greg Huffman)向防務新聞表示,福特號在2023年3月2日展開第一次複合訓練單位演習(Composite Training Unit Exercise, COMPTUEX),認證福特級航母打擊群所有單位(包含第二驅逐艦中隊)的作戰能力;在2022年的部署期間,福特號只攜帶大約80%的艦載機,而在2023年的COMPTUEX演習期間則搭載了完整的第八艦載機聯隊(Carrier Air Wing 8)兵力,是福特號服役以來第一次的全規模艦載機聯隊運作。此次COMPTUEX演習在3月底結束,隨後福特號準備在5月展開首次正式實戰部署,在地中海區域作業,支援北約針對俄烏戰爭的強化空中警察任務(Air Policing)。

在2023年11月29日防務新聞報導,海上系統司令部航母項目執行辦公室(PEO Carriers/NAVSEA)主管Brian Metcalf上校表示,由於福特級採用更新的技術、提高自動化程度並減少了人力編制,每年維運的費用比尼米茲級航母約減少50億美元,比先前設定的每年減少40億美元的目標更高。

2023年10月以色列-哈瑪斯戰事

2023年10月7日清晨,以激進伊斯蘭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為首的巴勒斯坦武裝從加薩走廊向以色列發動全方位大規模襲擊(哈瑪斯組織稱之為「阿克薩洪水行動」),當天早上發射了超過5000枚火箭彈,且有約2500名巴勒斯坦武裝分子以車輛運輸、飛行傘等手段突破加薩—以色列隔離牆侵入以色列領土,在鄰近的以色列社區屠殺平民並襲擊了幾個以色列軍事據點,以及攻擊距離隔離牆約3英里的雷伊姆集體農莊附近的超新星蘇庫特音樂節(Supernova Sukkot Gathering),事後統計至少1400以上以色列人被殺害(其中超新星蘇庫特音樂節就發現260人屍體,包含歐、美公民),還有上百以色列士兵、平民(包括婦女和兒童)含歐美公民被劫持到加薩走廊。以色列在隔天正式向哈瑪斯宣戰,以色列國防軍也對加薩發動大規模報復性攻擊。

在2023年10月8日,美國國防部長羅伊德.奧斯汀(Lloyd Austin)下令,福特號航母打擊群移動到東地中海;此舉意在對以色列展現具體支持,強化以色列與美軍的聯合武力態勢,為之後美國可能對以色列的物資支援;此外,也嚇阻當地周邊任何想趁機升級態勢或擴大戰事的對手(如背後支持哈瑪斯的伊朗,以及伊朗也支持的葉門胡賽叛軍、黎巴嫩真主黨等)。從6月起,福特號打擊群就部署在地中海區域來對應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在10月初時,福特號航母打擊群在意大利附近水域作業,而在以色列遭到攻擊前則準備進入法國馬賽港進行整補與休息。此時,福特號搭載8個中隊的各型軍機,打擊群包含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諾曼地號(USS Normandy CG-60)與四艘柏克級飛彈驅逐艦(DDG-61、64、80、116)。

在10月14日,美國軍方高層官員對媒體透露,艾森豪號(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航母打擊群已奉命前往地中海東部,預計數日後抵達,與福特號的打擊群會合。在10月15日,國防部長奧斯丁對於駐防中東、歐洲等地的2000名美軍部隊下達「部署準備命令」,準備時間從96小時縮短至24小時,包含海軍陸戰隊、海軍等軍種,估計會擔負醫療支援、爆裂物處理等非戰鬥任務。而以巴丹號(USS Bataan LHD-5)兩棲攻擊艦為首、搭載陸戰隊第26遠征群(26th MEU,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的兩棲待命群,原本部署在波斯灣嚇阻伊朗,此時已轉向前往紅海,到以色列南部海域待命,該待命群還有船塢運輸艦梅薩維德號(USS Mesa Verde LPD-19)以及船塢登陸艦卡爾霍爾號(USS Carter Hall LSD-50);陸戰隊第26遠征群總共有約2500名兵力。

在2023年11月20日,福特號此次地中海部署正式來到200天,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第二次延長福特號此次部署時間,繼續保持在東地中海作業, 對伊朗等可能的反以色列勢力進行威懾。

在2023年11月29日防務新聞報導,海上系統司令部航母項目執行辦公室(PEO Carriers/NAVSEA)主管Brian Metcalf上校表示,原本福特號能在感恩節回到母港,現在由於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的關係,福特號甚至無法回家過聖誕節。依照原計畫,福特號應在2023年11月結束此趟部署,在2024年初再進行一些測試與驗證程序;Brian Metcalf上校說,雖然福特號還是需要通過海軍作戰測試評估團隊(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 Force)以及國防部作戰測試與評估組織主管(Director of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所要求的評估程序,但此時很顯然福特已經正在執行美國總統賦予她的任務。在2023年12月中旬,USNI新聞報導,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延長福特號在地中海的部署直到2024年,該艦確定無法返回諾福克度過聖誕節。

2024年1月1日,第六艦隊司令部,福特號將返回美國東岸諾福克準備下次部署,結束這次被兩度延長的地中海部署;此時,福特號連續在海上執行244天,經過兩次延長。


甘迺迪號(CVN-79)建造工作

福特級的二號艦(CVN-79)原訂於2012年開始建造,2018財年服役;不過在2008年9月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之後,2009年初新上任的歐巴馬政府決議推遲福特級 後續艦的建造工作,同時縮減在2010年度對CVN-79的先期投資;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Gates)在2009年4月6日指示,將福特級後續艦的採購間隔從原訂的四年延長為五年,因此CVN-79的訂購從2012財年延至2013財年, CVN-80的採購則從2016財年延至2018財年。

在2009年1月15日,美國國防部與New Port News廠簽署CVN-21二號艦(CVN-79) 的先期籌備工作,包括設計、規劃、採買等,總值3.74億美元;在同年5月初,美國海軍與New Port News廠簽署先期備料的修正合約,總值7726萬美元,這項先期合約於2010年10月執行完成 ,並緊接著在11月11日簽署一個後續的設計與工程發展合約(價值1.892億美元)。

命名方面,美國眾議員Harry Mitchell在2007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66週年紀念日時提議將CVN-79命名為亞利桑納號(USS Arizona);在2009年,眾議員John Shadegg提議將已故的亞利桑納州參議員Barry Goldwater用來命名CVN-79或CVN-80;此外,網路也有人發起請願,希望CVN-79能延續企業號(Enetrprise)這個名字。在 2011年5月29日,美國國防部正式宣佈,CVN-79命名為小約翰.甘迺迪號(USS John F. Kennedy CVN-79),接替2007年從美國海軍除役(2009年除籍)的同名航空母艦(USS John F. Kennedy CV-67)。

甘迺迪號(VN-79)在2011年2月26日於新港紐斯廠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的儀式,原訂於2014年3月5日安放龍骨 , 2018年服役,接替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然而如同前述,由於美國啟動減支措施等因素,甘迺迪號的建造合約在2015年6月5日才正式簽署,2015年8月22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

在2012年底,甘迺迪號的建造工作已經發生延誤,美國海軍部規劃將CVN-79與CVN-80的建造期程延長兩年。在2013財年,美國海軍訂購甘迺迪號。在2013年9月,美國政府審計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建議,延後甘迺迪號的細部設計與建造工作,直到首見福特號發生的問題都解決為止,不過美國海軍和國防部拒絕採納這項建議;當初為了加快建造進度,福特號的關鍵系統的整合測試是在航母初始作戰測試評估(initial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作業中一起進行,這為整個計畫帶來很高的風險。

在2016財年預算中,美國海軍曾擔心甘迺迪號的建造工作會太快完成,會在下一艘排定除役的航空母艦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1975年服役,在2024年屆滿50週年)屆齡之前就備便,而在尼米茲號正式除役前美國海軍將沒有足夠人力來配置甘迺迪號。不過,對造船廠而言,加快建造進度有利於降低單位成本。

新港紐斯船廠吊運甘迺迪號艦首分段時的畫面。

依照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甘迺迪號(CVN-79)會採取兩階段交付;第一階段(Phase 1)交付期程是2022年6月,此時航母需要有完整的推進能力、安全在海上航行與導航的能力,以及彈射、回收飛機的能力;第二階段(Phase 2)交付則在2024年9月,項目包括艦上其他所有機電系統、彈藥處理系統、船艦自衛(Ship Self-Defense System,SSDS)與武器系統、企業監視雷達(Enterprise Air Search Radar,EASR)等。

在2018年5月3日,HII總裁邁克.皮特斯(Mike Petters)表示,甘迺迪號可望在2019年第四季下水,比原訂進度提前三個月。在2018年8月底,甘迺迪號完成了一個大型分段結構的安裝,這是重達905噸的艦艉分段,長24m,寬33m,高四層甲板。此時甘迺迪號建造進度超前四個月,有望提前下水。 在2018年9月,甘迺迪號最後一個艦體分段安裝到位。在2018年11月9日,HII總裁邁克.皮特斯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此時甘迺迪號的艦體結構建造工作已經完成84%,整體建造工作進度為53%,超前原先進度。先前美國政府審計組織(GAO)的報告認為美國海軍對甘迺迪號的建造進度過於樂觀,可能導致日後成本超支與時程落後,但到此時為止,甘迺迪號的建造工作可見表現不俗。在2019年10月底,美國海軍部長(Navy Secretary)李查.斯賓瑟(Richard V. Spencer)在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會議中表示,與福特號同時期比較,甘迺迪號的進度超前320萬個人工小時(總進度超前18%)。

依照2018年美國政府審計組織(GAO)的報告,甘迺迪號是在2013財年訂購;依照海軍2019財年預算草案估計,依照當時的美元幣值,甘迺迪號採辦成本為約113億美元,比福特號的130億美元低了約15%;至2019年1月底,甘迺迪號建造費用累計比福特號節省了16%。甘迺迪號項目在2007至2012財年獲得先期採辦(AP)等資金,在2013至2018財年從國會授權的六年期增量資金得到了項目全部資金,並預定於2024年9月交付海軍。

2019年5月29日,新港紐斯船廠完成甘迺迪號的艦島吊裝作業。

在2019年6月初,美國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海權與投射子委員會(The House Armed Services seapower and projection forces subcommittee) 通過在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中加入規定,禁止美國海軍在約翰.甘迺迪號能部署F-35C戰鬥機之前接收這艘航空母艦。這是因為先前福特號與甘迺迪號的編列與建造過程中,美國國會設下了預算上限,福特號為128億美元,甘迺迪號則是110億美元;在2016年時,美國會曾要求海軍提交報告,說明如何控制福特號航母的最終費用以及後續同型艦的交付價格,目標是給甘迺迪號設定一個不超過110億美元的最終成本上限。然而,包括福特號以及甘迺迪號都發生了超支,無法在國會規定的預算上限之內交付。為了滿足預設的成本上限,這些船艦許多必要的工作,都要等第一階段交付(船艦平台)後才陸續補齊,並在第二階段交付時才驗收;例如福特號許多裝備(包含DBR雙波段雷達、作戰系統、電磁彈射以及先進攔阻索、先進武器升降機等等)都要等到交付之後的後成軍巡航可獲得性(Post-Shakedown Availability,PSA)維修作業結束以後才完成工作並進行驗收(包括福特號以及松華特級驅逐艦,都發生了先交艦、之後才補完並驗收艦上作戰能力的「兩階段驗收」);由於過多項目在PSA期間才補上,也使福特號的PSA維護作業的工作量大增,期程延後。類似地,依照原訂的預算上限,甘迺迪號交付美國海軍時將不具備部署F-35C戰鬥機的能力,必須等交付後才慢慢完成。

眾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海權與投射子委員會認為,將部分必要工作推遲到交艦以後才進行來滿足預算上限,會導致船艦實際上最終整體成本增加,並抵銷掉任何為了降低成本而採取的努力。因此,眾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海權與投射子委員會希望能廢除先前為甘迺迪號設置的成本上限。而接下來建造的兩艘航母(CVN-80與81,兩艘同時採辦)由於採用固定價款合約(fixed-price contract),所以沒有另外設置成本上限。

在2019年10月28日,美國海軍主管研究/發展/採辦的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ASN (RD&A)))James Geurts在媒體座談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就學習區線而言,福特號的建造流持以及新技術,都有了足夠的成熟度;接下來應該重新檢視工作流程如何能節約經費;因此,現在可以重新思考福特級二號艦甘迺迪號是否仍要照福特號一樣採用兩階段交付(dual-phase delivery,第一階段交付船艦平台,第二階段交付艦上的各種作戰系統裝備)。James Geurts表示,他個人認為甘迺迪號應該採用傳統的單一階段交付(single-phase delivery),讓船廠專心把船艦整備到具有完整能力之後才交給美國海軍。

在2019年10月29日,甘迺迪號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展開船塢注水的下水程序,2019年12月7日舉行命名洗禮儀式,Sponsor是約翰.甘迺迪的女兒卡洛琳.甘迺迪(Caroline Kennedy)。

依照美國海軍2021財年預算計畫,甘迺迪號(2013財年訂購)的採辦總花費估計為113億9770萬美元(依照2021財年幣值),預定2024年9月交付美國海軍。依照2022財年預算,美國海軍估計甘迺迪號總成本是119億2970萬美元(以2022財年幣值估計),預計2024年6月交付。

在2020年7月20日上午10時15分,在紐波特紐斯船廠建造的甘迺迪號發生小規模火災,現場防火人員迅速反應並撲滅火勢,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在2020年11月2日,美國海軍與HII集團紐波特紐斯船廠簽署修訂合同,把甘迺迪號的工程改成傳統的單一階段交付(single-phase delivery),以加快甘迺迪號的交付期程;此一修訂合約價值3.15億美元,包含能讓F-35C聯合戰術打擊機操作的所有工程。依照2016財年的合約,甘迺迪號跟福特號一樣是兩階段交付(two-phase delivery),目的是避免讓甘迺迪號交付時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仍在服役,造成美國海軍經費與人力吃緊;這是因為當時估計甘迺迪號照工期會在2022年交付,當時尼米茲號還沒除役。而2020年11月2日的合約修訂是依照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的決議,甘迺迪號預定在2024年完成全部交付(合約截止日是2024年6月30日),無論所有裝修工程是否已經全部完成,並且在後成軍巡航可獲得性(Post-Shakedown Availability,PSA)維修週期之前,就具備部署操作F-35C戰鬥機的能力。依照先前的計畫,前兩艘福特級(CVN-78、79)都是在交艦成軍以後的維修週期才會追加,第三、第四艘(CVN-80、81)才會在正式成軍之前就進行相關工程。美國海軍作戰部主管研究/發展/採辦的助理部長James Geurts致力推動甘迺迪號改為「單一階段交付」,進入美國海軍服役時就具備包括操作F-35C在內的完整能力,整個工期的成本效益高於福特號的「兩階段交付」;如果照原本的兩階段交付,在PSA工程週期內才追加操作F-35C戰鬥機所需的修改,會導致PSA工期延長,影響到隨後正式加入美國海軍艦隊、展開首次部署的時程。

因此,甘迺迪號會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完工服役時,就能操作F-35C戰鬥機的航空母艦;而首艦福特號(CVN-78)則排定在計畫性增量可獲得性 (Planned Incremental Availability)維修週期才會進行配合F-35C的修改。

在2021年11月15日,美國海軍採辦發言人Clay Doss,上校向USN透露,為了準備首艦福特號的第一次作戰部署,美國海軍正在蒐羅建造中的二號艦約翰.甘迺迪號(USS John F. Kennedy CVN-79)各系統的零部件,讓福特號上帶在路上;這些零附件包括小型泵浦、極限開關(limit switche)、倉儲電梯的HMI顯示器、馬達控制器、電源控制器、閥門制動器(valve actuators)等等。Clay Doss,表示,這類轉移零組件的活動,是軍方內部各項目之間常用的管理方式;在確認物料或零組件無法從補給系統取得,或者沒有貨源可以取得的情況下,才會從同型艦轉移零組件。Clay Doss強調,這些零組件轉移,不會影響甘迺迪號的建造進度。Clay Doss也表示,美國海軍正在規劃,替換福特級上商源已消失的零組件。而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也另外發佈聲明,依照海軍的聯合艦隊維護手冊(Joint Fleet Maintenance Manual),挪用甘迺迪號部件是為了增加福特號的整備率;依照手冊,僅在此料件無法從補給系統中獲得,或者沒有替代性來源的情況,才會從其他船艦挪用。新港紐斯船廠的母公司杭亭頓.英格斯(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發言人Duane Bourne表示,在一型船艦的後勤料件補給系統建立之前,首艦從建造中的後續艦取得零組件來提高備便率,是造艦策略中常見的情況(剛服役的艦型需要一些時間建立物料供應保障系統);而甘迺迪號只有少量的資材組件被挪用,不會影響該艦的進度。此時,船廠正與海軍建立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後勤供應系統,確保所有料件都供給無虞。而事實上,一艘遠程部署的船艦啟程前,從艦隊中其他沒有要部署或剛結束部署的同型艦搜刮零組件,在海軍例行作業中也經常發生。

依照2023年3月中旬公布的2024財年美國海軍預算申請書,甘迺迪號預估交付的時間從原本2024年6月底再次延後到2025年; 這是因為將先前預定在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週期(Post Shakedown Availability,PSA)作業才完成的工作與指標,往前挪移到建造週期裡;預算書裡記載,由於CVN-79是第一艘部署在印太地區的福特級,為了減少交艦後仍須回東岸船廠船塢施工的需求,因而將原訂在PSA才執行的工作改成在交艦之前就一次到位。這項延期是CVN-79從最初「兩階段交付」改成「單一階段交付」的後續效應之一。在2023年6月23日,HII集團宣布,甘迺迪號航空母艦工程獲得美國海軍3億9330萬美元的合約增修;依照此次合約修訂,甘迺迪號的交艦時間從原訂的2024年6月30日延後到2025年7月31日,使HII能在交付之前完成更多「基線工作」(baseline work),而不是等成軍巡航後維修週期(PSA)再來補上。

在2023年11月29日防務新聞報導,海上系統司令部航母項目執行辦公室(PEO Carriers/NAVSEA)主管Brian Metcalf上校表示,此時甘迺迪號的工程進度已經達到90%,可望在2025年交付美國海軍;三號艦企業號工程進度約35%,艦體逐漸成形。

(上與下二張)2024年2月21日,在新港紐斯船廠艤裝中的甘迺迪號(CVN-79)

展開電磁彈射器發射配重的測試。

在2024年2月下旬,甘迺迪號開始進行EMALS電磁彈射器發射配重物的測試。
 

企業號(CVN-80)建造工作

在2012年12月1日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停役當天,美國海軍正式宣佈,將第三艘福特級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80)。2017年8月24日,新港紐斯船廠舉行了企業號(CVN-80)切割第一塊鋼板,進入實質建造階段;原本企業號預定在2018年2月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的儀式,但由於此時甘迺迪號建造進度良好(此時預估下水日期可以提前三個月),因此企業號的切割鋼板儀式提前了六個月。

依照2015年3月初公布的資料,美國海軍打算在2018財年起編列企業號的建造預算;依照2016財年的長期造艦計畫,接下來10年企業號將耗資 134.72億美元。

依照2016年5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向國會提交的2017財年預算申請書記載,未來五年(2017至2021財年)造艦計畫中,福特級三號艦企業號(CVN-80)已經在2016財年展開先期採購(Advance Procurement,AP),2017財年繼續編列先期採購經費,在2018財年正式訂購;而第四艘福特級(CVN-81)則在2021財年展開先期採購,2023財年正式訂購 。

在2018年6月4日,英國QinetiQ北美分部宣布,已經和美國EMALS電磁彈射器與AARS先進攔阻系統的主承包商──通用原子公司敲定合同,基於通用原子能公司於2017年9月授予的合同,由QinetiQ為企業號提供EMALS與AARS的軟硬體。QinetiQ北美分部已和通用原子公司合作多年,為美國海軍設計、製造和測試EMALS和AAG,目前已完成新澤西樹林湖航空站和福特號上EMALS、AARS相關設備的交付工作,此時正在為甘迺迪號製造相關硬體設備。

依照2018年美國政府審計組織(GAO)的報告,企業號是在2018財年訂購。依照美國海軍2019財年預算草案,以當時的美元幣值,企業號的採辦成本為約126億美元,從2016到2017財年獲得先期採辦(AP)資金,並在2018到2023財年利用國會授權的6年增量資金取得該艦採辦項目全部資金(在2019財年編列15億9820萬美元)。企業號預定2027年9月或2028年交付海軍。

依照美國海軍2021財年預算計畫,企業號(2018財年訂購)的採辦總花費估計為123億2130萬美元(依照2021財年幣值),預定2028年3月交付美國海軍。依照2022財年預算,美國海軍估計企業號的總成本是124億550萬美元(以2022財年幣值估計)。在2022年4月5日,企業號第一個分段(屬於艦尾)移入乾塢,比原地進度超前三週(此時企業號艦體工程進度約13%),紐波特紐斯船廠本身也舉行了簡單儀式。隨後在2022年8月27日,美國海軍與船廠為企業號舉行了正式的安放龍骨儀式;在儀式中,紐波特紐斯船廠總裁Jennifer Boykin透露,這艘企業號會用上來自於前一艘企業號航空母艦(CVN-65)的鋼鐵;此時前一代企業號正在美國海軍船廠中處理,已有20000磅鋼鐵被回收用於建造CVN-80的艦體結構。

依照前兩艘福特級(CVN-78與CVN-79)的工程經驗,企業號(CVN-80)開始,施工流程與技術作了不少改進。以起重機吊裝作業為例,企業號預先製造的分段體型比前兩艘福特級更大,分段數量以及組裝時所需的起吊作業更少。某些前兩艘福特級需要10到15次起吊作業來組裝分段結構,到企業號就已經預先組裝成一個超大型分段結構,只需要一次起吊就能到位。在結構設計上,從企業號開始,艦體鋼質結構區分成形狀更為相似的單元,雖然不至於一模一樣,但已經夠相近、能使用相同工序連續生產。前兩艘福特級的建造工作順序是依照艦體結構外型,生產單位集中製造某一段艦體的各部位,但這些組件的外型與工序未必一致,在生產效率上不能達到最佳化。而到了企業號,同一個生產單位就能連續製造更多結構與工序相似的結構體,因此能提前製造更多艦體結構單元,更快地組裝成艦體,提高了生產速率以及效率。不僅是新港紐斯船廠本身,相關的上游供應商也有應用類似的工作流程改進;而這些改進的前提是雙航母採辦策略(CVN-80、81一起訂購,見下文),擴大建造批量,這才會讓船廠與上游供應商改進生產流程真正發揮經濟效益。

福特級航空母艦一開始就是在無實體圖紙的3D數位環境下設計,然而前兩艘(CVN-78與CVN-79)在建造過程中還沒有達到全面數位化流程,最後仍須根據3D數位模型輸出實體的施工藍圖。而從企業號(CVN-80)開始,新港紐斯船廠完成了數位化設計建造的所有環節,施工人員在船廠裡使用筆記型電腦等攜帶式數位裝置,依照數位化的資料以及可自由旋轉放大、直觀展示成品樣貌的3D模型影像來施工,而不是傳統的圖紙資料。較為年輕的船廠員工,閱讀理解傳統式的線圖資料比較吃力,而運用3D數位模型則更容易理解與施作。新港紐斯做了可觀的投資,讓每一個船廠員工都有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可用。哥倫比亞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以及之後的SSN(X)核子動力攻擊潛艦,也是採用相似的全數位化設計與施工流程。

在2023年1月30日美國海軍工程師協會論壇(American Society of Naval Engineers)上,負責建造企業號(CVN-80)與多里斯.米勒號(CVN-81)的項目主管Brian Fields透露,在2021年11月,項目團隊發現一項關鍵組件無法即時交付,進而耽誤一個超級分段吊入船塢的舉升工作。當時,供應商表示這個組件必須等到2022年6月或7月才能交付,但是這個超級分段的吊裝入塢(superlift)已經排訂在2022年3月;如果為了等待這個組件、拖延這個船段搭載入船塢的期程,就會衝擊建造期程並造成超支。於是,美國海軍與造船廠決定不等待供應商,而是一同合作,以四個月的時間用3D列印技術製造這個組件並完成認證,趕上了2022年3月吊裝入塢的期限。此時,這項技術還沒有成為常規方式,美國海軍與業界希望這項技術能儘早完全成熟制式化,取代耗時的傳統鑄造技術。

Brian Fields表示,傳統冶金加工如鑄造(casting)相當困難,所有的供應商都很難如期如質地交付鑄件;當製造人員開始將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狀,如果產生任何瑕疵,就必須焊接補救,或者必須重頭製造一個;而這些加工缺陷往往不容易用肉眼察覺,交付後測試才發現,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來補救甚至重做,進而衝擊造艦工程的時程。以船艦上輸送JP-5航空燃油的岐管(manifold)為例,這種管道包含鑄造、末端有凸緣(Flange),這樣組件很難第一次就完全弄對;此時他有28個岐管有鑄造缺失,加壓時就會像澆花器一樣漏水,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與成本來焊接修正。而對於3D列印技術而言,首次製造合格率(First-time quality)就高得多,成本也顯著降低。如果3D列印能夠成熟化,這類金屬組件就有更高的機會一次合格到位、準時裝艦。

 

CVN-80、81「雙航母採辦」

依照2019財年美國海軍提出的30年造艦計畫,美國海軍打算從CVN-82起,將每艘航空母艦的採購週期從原本五年縮減為四年,使美國海軍能穩定保持12艘航空母艦現役。

此時,美國海軍也研究同時採購CVN-80與CVN-81這兩艘航母的方案(之前美國海軍曾在1980年代進行過一次採購兩艘航母的批次採辦)。早在2016年,美國海軍發言人Colleen O'Rourke就對媒體比少,同時購買兩艘船艦購2艘船可以保證設計的穩定性,一次大批量訂貨採辦可以降低購買材料的單位成本,並節約工程時間;此外,通過引進數位化造船技術,設計人員能以3D模型構建虛擬船舶系統(無須繪製二維藍圖),可降低計畫成本。在2017年12月,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NAVSEA)司令湯姆·摩爾(Vice Admiral Thomas J. Moore )在2017年12月向美國海軍研究所新聞網(USNI)透露,同時採辦CVN-80與CVN-81並不會使CVN-80企業號提前交付,但能顯著減少CVN-81的採購成本並更早交付。

在2018年3月19日下午,美國海軍向HII紐波特紐斯船廠(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 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HII-NNS)發布一份關於同時採購CVN-81與CVN-82的需求徵詢書(Request for Proposal ,RFP) ,希望能在同年夏末或秋初獲得必要的工作模式、成本和進度預測等信息,並在2018年底前與紐波特紐斯船廠達成雙航母採購協議。在此前之前,美國海軍已經與紐波特.紐斯合作數個月,評估同時購買CVN-80與CVN-81能節省多少成本。

美國海軍主管研發和採辦的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詹姆斯·傑烏爾茨(James Geurts)在2018年3月1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同時採購兩艘航母的最主要目標是降低總成本,同時雙航母採購的第二艘(CVN-81)的建造周期也會因此縮短;依照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與分析,CVN-81可能因此提前一年交付。詹姆斯·傑烏爾茨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廠商最後提交的採購方案,可能是一份同時建造兩艘航母的合約,或者是其他採辦形式,例如允許海軍及承包商一次性購買兩艘航母的船材與設備。雖然在廠商回覆建造方案之前,還無法具體估算雙航母採購策略能具體節省多少資金,但詹姆斯·傑烏爾茨表示這種方案必定可以顯著改進採購作業的可承受性,承包商透過連續的批量生產可減少勞動力需求並提高建造效率,且由於兩艘航母採用非常相似的設計,同一條產線的人員可透過連續建造積累經驗,未來可應用於後續更多航母的建造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依照原本單艦個別採購的策略,劃CVN-80和CVN-81的建造間隔是五年,最短也不會少 於四年;而如果兩艘航母同時採購,採購間隔可以縮減至約兩年半。

在2018年3月6日眾議院武裝部隊的海軍與投射力量次委員會上,詹姆斯·傑烏爾茨向委員會的議員表示,同時採購兩艘航母的策略在1980年代建造尼米茲級航母時已經應用,例如CVN-72、CVN-73是同時採購,後來的CVN-74、CVN-75也是;考慮到整體造價和耗費工時,尼米茲級之中,這四艘航母的建造時間最短,單艦花費成本也最低。 詹姆斯·傑烏爾茨表示,1980年代尼米茲級這兩次雙船採購策略節約了大概10%的成本,而由於CVN-80的長期採購備料作業已經進行了一大半,因此CVN-80、CVN-81的打包採辦方案帶來的成本節省數字會比較少;具體數字方面,詹姆斯·傑烏爾 茨在聽證會上表示,估計海軍能因而節省10億到25億美元。不過除了航母以外,美國海軍還有其他項目的投資需求,最後採取的雙船打包採購方案需要進行整體評估。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母公司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HII)總裁邁克.皮特斯(C. Michael Petters)在2018年3月19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集團認為降低航母成本的最有效方法是採取多s船打包採購作業,並將每艘採辦間隔縮短至三到四年;一次性採購兩艘航母可以穩定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的員工隊伍以及該廠的國家供應商的地位,因而能批量採購物資,並更加有效地安排建造工作,顯著地節約成本。紐波特紐斯船廠總裁詹尼佛.博伊金(Jennifer Boykin)表示,建造兩艘航母的最佳時間間隔是3年;考慮到工業基礎,實際的時間間隔可能是三年半到四年。當兩艘航母的建造時間越近,生產線的作業效率就會越高,因為建造工人不再需在完成一艘航母建造後停工等待建造下一艘航母,完成第一艘航母的生產工作之後就立刻進行下一艘航母的生產工作(原班人馬繼續進行先前剛做過的相同生產程序,已經相當熟練,可減少後續艦錯誤導致的返工成本),減少了中間產能閒置的沉入成本以及避免有經驗人員的異動與流失。詹尼佛.博伊金表示,從紐波特紐斯長年建造尼米茲級航母以及核能潛艦所累積的大量數據,一次性購買兩套建造所需的船材設備,比起先後分別購兩套相比,可節約大概10%的成本。詹尼佛.博伊金表示,雙航母採購方式對納稅人和艦船工業基礎都非常有利,因為這代表國會向數千名航母建造工作人員做出了工作承諾,讓他們能更長期穩定地留在崗位上而不流失(否則船廠會花更多時間成本來訓練新進員工、重新經歷學習曲線,影響生產質量以及進度)。詹尼佛.博伊金認為,先前美國建造航母的周期約為五年一艘,如此美國海軍永遠達不到擁有12艘航母的目標(還要考慮舊船除役),甚至還有降低至10艘以下的風險;綜合考慮建造成本和航母數量規模目標這兩個因素,博伊金建議兩艘航母的建造間隔應為四年,艦隊提供足夠的艦艇應對當前挑戰,並為未來的威脅做好準備。

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力量投送子委員會主席羅伯.魏特曼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海軍發佈雙航母採辦方案的RFP,意味著向強化艦隊方向邁出了一大步。依照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美國海軍確定將水面船艦擴增至355艘的目標,包括12艘航空母艦,12艘核能彈道飛彈潛艦、66艘核子攻擊潛艦、104艘大型水面主戰艦艇、38艘大型兩棲作戰艦艇等;而雙航母採辦策略將使美國海軍能更快達成12艘航母的規模。

在2018年11月9日,HII總裁邁克.皮特斯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福特級二號艦甘迺迪號(CVN-79)的建造工時也比福特號減少15%。邁克.皮特斯表示,先前美國政府審計組織(GAO)的一份報告指出,航母建造項目中,從一艘船到下一艘船的最佳工時減少幅度為9%,這顯示甘迺迪號工時減少幅度明顯好於預期。邁克.皮特斯指出,使用數位造船技術是減少工時的主要原因之一,數位化建造藍圖比傳統藍圖更加精確,為造船工人所需要完成工作提供更精確的指導,不僅加快工作進度,更減少因施工錯誤而需要返工的工作量。對於HII公司而言,如果後續兩艘福特級(CVN-79與CVN-80)在預定期程與預算之內完成,就能堅定美國海軍實行「雙航母」採辦政策的決心,使HII公司能順利取得後續兩艘航母(CVN-80和CVN-81)的先期採辦合同。在2019財政年度美國國防授權法中提到,如果能夠確認在建造工作中削減成本,就可以同時採辦兩艘航空母艦。目前,美國會已經為甘迺迪號設定了建造預算上限指標,約114億美元;如果能夠達成,就代表從首艦福特號花費130億美元下降了近15%;先前HII高層希望在福特級三號艦(CVN-80企業號)達成15%的降價目標,而甘迺迪號有機會提前成。

依照2018年美國政府審計組織(GAO)的報告,此時尚未命名的CVN-81打算在2023財年訂購。依照美國海軍2019財年預算草案估計,以當時的美元幣值,CVN-81的採辦成本為151億美元。美國海軍打算在2021與2022財政年度為為CVN-81項目申請先期採辦(AP)資金,然後在2023至2028財年利用國會授權的6年增量資金獲得該艦採辦項目的全部資金。CVN-81預定於2032年9月交付海軍。

在2019財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of Fiscal Year 2019)中,眾議院同意,只要國防部在授予合約前至少30天提出證明,使用「雙航母」採辦相較於分別訂購能節省大量成本,海軍就可以為簽署CVN-80和CVN-81的雙航母採辦合約,合約形式為固定價格。在2018年12月31日,美國國防部正式向眾議院發出一封證明信,概述雙航母採辦合同策略,並表示同意海軍以雙航母合同架構購買CVN-80和CVN-81,這會是1980年代末期以來美國簽署的第一份雙航母採辦合約;在雷根總統時代,美國海軍共進行兩次批次採辦訂購四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其中CVN-72、73是在1982年12月27日簽約,CVN-74、75是在1988年6月30日簽約訂購。在過去的九個月裡,美國海軍一直在積極推動航母批量採辦,稱有可能節省多達25億美元(相較於兩個單艘採辦合同);而在2018年底,一名眾議院工作人員向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透露,這項雙航母合併採辦合同可為海軍節省約40億美元,遠高於先前的估計。一位美國海軍發言人向USNI透露,海軍已經與HII的紐波特造船廠達成一次購買CVN-80、81的價格協議。

在2019年1月31日,美國海軍宣布與HII簽署合約,正式編列建造兩艘福特級航空母艦。此次合約修改是在先期採辦(AP)等合約的基礎上增加,總價值149億美元,包含剩餘的設計與建造成本;而再加上政府供應項目,總花費會達240億美元左右;而美國海軍估計,如果採用每艘單獨採辦,這兩艘航母需要花費280億美元,因此「雙航母採辦」節省了約40億美元。相較於甘迺迪號(CVN-79),CVN-81的建造成本可望繼續降低18%。CVN-81、82的訂購合約能確保紐波特紐斯船廠的航空母艦項目工作人員以及供應鏈持續運轉到2032年,並在先前最後一個合約(CVN-80企業號)之後無縫接軌進入CVN-81、82建造工作。預估CVN-81能在2032年交付,而企業號(CVN-80)則預計在2028年交付,因此雙航母採辦使兩艘航母成軍之間的間隔從原先的5年降至4年。

在2020財年美國海軍預算中,為建造CVN-81與82的項目申請了23.5億美元預算。在2022財年國防預算中,美國海軍為福特級航母項目申請26億5950萬美元預算,其中為甘迺迪號(CVN-79)申請2億9100萬美元,為企業號(CVN-80)申請10億6870萬美元,為多里斯.米勒號(CVN-81)申請12億9980億美元。

在2020年1月20日,即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Martin Luther King, Jr. Day),美國海軍宣布,CVN-81將命名為多里斯.米勒號 (USS Doris Miller)。多里斯.米勒是二次大戰時期的非裔美國士兵,當時是戰鬥艦西維吉尼亞號(USS West Virginia BB-48)的伙房兵;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擊珍珠港時,多里斯.米勒原本被命令搬運傷患,他主動衝上西維吉尼亞號一座空出的五零機槍位置反擊日軍飛機,至少擊落一架,直到打光彈藥並且被下令棄艦逃生為止。在1942年5月27日,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Adm. Chester William Nimitz)在企業號的甲板上為多里斯.米勒頒發海軍十字勛章(Navy Cross),多里斯.米勒也成為第一個獲得海軍十字勛章的非洲裔美國人。多里斯.米勒在1943年11月24日於馬金島戰役中陣亡,當時他服役的林思康灣號(USS Liscome Bay ACV/CVE-56)護航航空母艦被日本I-175潛艇以魚雷擊中,中雷數分鐘後艦上彈藥庫被引爆並迅速沉沒。二次大戰之後,曾有一艘諾克斯級巡防艦以多里斯.米勒命名(USS Miller FF-1091)。依照以往美國海軍命名慣例,基層官兵都用來命名驅逐艦、護航驅逐艦、巡防艦等,用於航空母艦則是開創了先例。

依照美國海軍2021財年預算計畫,多里斯.米勒號(2019財年訂購)的採辦總花費估計為124億5070萬美元(依照2021財年幣值),預定2032年2月交付美國海軍。在2021年8月25日,新港紐斯船廠舉行了CVN-81切割第一塊鋼板的儀式,正式進入製造階段。 依照2022財年預算,美國海軍估計多里斯.米勒號總成本是124億8360萬美元(以2022財年幣值估計)。

由於新港紐斯船廠用來建造航空母艦的12號乾塢全長662m,因此有能力同時進行不只一艘福特級航空母艦(完工全長337m)的建造工作。在2023年3月,新港紐斯船廠公布該廠同時間併行建造兩艘航空母艦的計畫。此時,企業號(CVN-80)的中部船體是在12號乾塢東側(後段)建造,之後船廠會在船塢中央安裝一道具有水密能力的橫向隔牆,將乾塢分成東、西兩半,並先進行水密測試,測試完後暫時拆除。當CVN-80的中部總段建造完成(此時還差艦首、艦尾與艦島)並具備水密能力時,12號乾塢會先泛水,讓CVN-80中央總段浮起,移到船塢西側(前段)敦坐然後繼續建造。乾塢東側(後段)騰出來之後,下一艘福特級航母多里斯.米勒號(CVN-81)就會這裡開始建造。企業號艦體完全完成下水前,12號乾塢會再安裝水密分隔牆分成東、西兩邊,船塢西半(前段)泛水讓企業號浮起,拖出乾塢移到艤裝碼頭繼續施工;而由於水密隔牆的阻擋,企業號下水作業不會影響乾塢東側多里斯.米勒號的工地。如此,兩艘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就能併行,而不是等企業號完全建成下水之後才展開多里斯.米勒號的建造工作

依照2025財年美國海軍造艦預算,由於業界與供應鏈的交期、效能表現不如預期,企業號(CVN-80)的交付進度推遲18個月(1年半),從先前預定的2028年3月延後到2029年9月。對此,HII新港紐斯船廠發言人Todd Corillo表示,任何對先前既定造艦計畫的改變,都會對造艦產業鏈造成衝擊。在2024年4月2日,USNI新聞報導,依照卡洛斯.狄.托羅下令進行的45天美國造艦產業現況評估報告的曝光內容,海軍承認正在建造的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 CVN-80)、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首艦哥倫比亞號、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以及星座級飛彈巡防艦項目都發生延誤,主要原因包括供應鏈問題、船廠熟練工人短缺、首艦設計成熟度問題。其中,企業號面臨18至26個月的延誤。

CVN-82、83採辦工作

在2024財年造艦預算申請書中,美國海軍為為兩艘批次採辦的福特級航母(CVN-80、81)申請19億美元。依照2024財年美國海軍預算申請書裡的未來財年計畫(The Future Years Defense Program,FYDP,2024到2028財年),美國海軍打算在2028財年編列下一艘福特級航空母艦(CVN-82)。

在2023年10月27日防務新聞報導,美國海軍主管研究、發展與採辦的助理部長Jay Stefany表示,儘管受到COVID19疫情以及勞力短缺、供應鏈緊縮等影響,「雙航母採辦」被證實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策略。此時美國海軍正在討論後續CVN-82、83的採辦(尚未正式起動);美國海軍可能在2025財年預算申請中,決定何時採辦CVN-82(可能在2028到2030財年間)。此時美國海軍考量要點有三:第一是維持HII新港紐斯船廠穩定的工作量,不必裁減產線人員,但又不至於讓工作負荷過重;第二是依照美國海軍的負擔能力來決定採辦節奏;第三是美國海軍需要維持的航空母艦數量。關於工作量的問題,Jay Stefany表示美國相關企業的進展良好,但並沒有像美國海軍計畫得這麼好;由於先前首艦福特號的延誤、COVID19疫情影響、勞力短缺、供應鏈緊縮,以及同時也在建造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與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等種種因素,目前企業號(CVN-80)工作進度約落後一年。Jay Stefany透露,為了避免讓CVN-80工作進度落後的影響外溢到多里斯.米勒號(CVN-81,此時僅落後數個月),此時船廠正採取一些特殊措施,使CVN-81的建造工作能夠提前展開。依照先前慣例,要等到CVN-80完工出塢之後,CVN-80的建造工程才會進入船塢;然而美國海軍與新港紐斯已經修改計畫,企業號仍在塢內建造時,多里斯.米勒號的建造工作同時就在船塢內展開(即前述的分隔建造船塢的方式);在企業號要下水、船塢泛水時,多里斯.米勒號的建造工作暫停,等企業號下水完畢後就繼續工作。

Jay Stefany認為,他不認為導致企業號工作延誤的原因會影響後續訂購CVN-82、83的進度,關鍵只是船廠得到後續CVN-82、83訂單時,能將工作分配量管理好。Jay Stefany表示,企業號工程進度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COVID疫情開始時(約2020年),許多有經驗的船廠人員退休,接替他們的是工作經驗不足(或完全沒有)的新人取代, 進而影響施工進度;而等到下一輪CVN-82、83建造工作開始時,這些原本的生手經過CVN-80、82建造工作的歷練,已經成為有經驗的老手。而關於艦隊中航母數量,Jay Stefany表示,此時美國海軍已經決定延長尼米茲號(CVN-68)航空母艦的役期(原訂2025年除役),再追加一個部署週期;而如果尼米茲及二號艦艾森豪號(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也決定延役,CVN-82、83就不需要急著訂購。

在2024年1月8日,HII集團總裁Chris Kastner向Defense News記者表示,美國海軍應該維持「2-3-4」航母採辦策略,也就是每次批次採購兩艘、每艘正式建造之前花費三年進行長期採辦,每次批次採辦的間隔為四年;這是新港紐斯船廠與供應鏈建造航空母艦的最佳節奏。依照2024財年預算,CVN-82的先期採辦預估在2026財年開始,並在2028財年正式編列,距離前一次編列航母的間隔太久(CVN-80、81是在2019年編列),但是從開始先期採辦到正式編列的間隔(僅2年)又太短。Chris Kastner表示,依照目前跡象,美國海軍編列CVN-82的可能發生延誤(時間範圍落在2028到2030財年之間),令人「非常失望」;如果無法在2025財年開始先期採辦,船廠以及供應鏈的產線可能會「冷卻」。依照由船廠與供應鏈廠商組成的航空母艦產業基地聯盟(Aircraft Carrier Industrial Base Coalition,ACIBC)的一份報告估計,如果CVN-82無法如預期在2028財年正式編列,而是推遲到2029或2030財年,則供應鏈廠商可能被迫裁員;如果CVN-82的採辦推遲到2028財年以後,有40%的供應商會被迫裁員;而如果每艘航空母艦採辦期程拉長到至少6年,會有71%的供應鏈廠商會被迫裁員。屆時等訂單下達時,供應商勢必得重新招募與訓練人員,重走學習曲線,增加不少成本和風險;甚至有的供應商可能會離開軍艦產業,轉而投入其他機會更好的產業。

在2024年3月11日美國海軍公布的2025財年預算申請中,繼續為CVN-80與CVN-81的建造工作申請增量撥款;然而,原本預定在2028財年採辦CVN-82,在2025財年預算的五年未來財年國防計畫(Future Years Defense Plan,FYDP,2025至2029財年)中卻沒有記載。主管預算的海軍部副部長班.雷納德少將(Rear Admiral Ben Reynolds)表示,CVN-82的採辦推遲到2030財年(先期採辦則在2027財年開始),比原訂延後2個財年。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