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母艦/戰鬥艦

 

──by captain Picard


 

 

航空母艦

讓飛機從船艦上起飛,造成了海軍史上的大革命。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嶄露頭角的最初舞台,是英國以航空母艦兵力空襲義大利塔蘭托軍港,以及英國皇家海軍追擊德國王牌戰鬥艦俾斯麥號的行動。然而,這都還無法搖撼數百年來戰鬥艦的王者地位。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以六艘航空母艦作為主力,以艦載機突襲夏威夷珍珠港並癱瘓美國太平洋艦隊之後,航空母艦的地位才水漲船高,並立刻取代戰鬥艦成為海戰中的王者(雖然仍有戰鬥艦崇拜者不肯接受事實)。美國的戰鬥巨艦夢就此被打醒,立刻將航空母艦擢升為海戰主力,並運用其優越無比的工業能力,在戰爭中組建了一支空前龐大的航空母艦兵力。美國海軍運用航空母艦的能力與觀念迅速進步,很快超越了雖是航艦運用開山鼻祖、但只能算是半弔子的日本海軍。美國之所以能打贏太平洋戰爭,其航空母艦兵力徹底擊垮了日本聯合艦隊是一大主因。在大西洋上同盟國的反潛作戰中,大批美製小型反潛航空母艦以艦載機不斷搜索並攻擊納粹潛艦,最後終於摧毀了德國潛艦的海上封鎖。等到大戰結束,美國海軍共擁有全球最多的37艘艦隊型航空母艦以及79艘護航航空母艦,成為最強大的海權國家。之後,美國海軍繼續維持其無與倫比的航艦兵力。進入了噴射機時代,航空母艦的外型也有若干改變,例如增加了突出於側面的斜向飛行甲板以及更多的升降機,大幅強化了航空母艦的運作效率。而且,美國航空母艦的噸位也一直向上攀升。二次大戰至今美國航艦的演變方面,1950年代蘇聯大力發展潛艦兵力以抵銷美國航空母艦的優勢,美國海軍的因應對策便是強化反潛兵力,其中之一就是自1952年起,將航空母艦分為兩種──擔負第一線作戰任務的攻擊型空母(CVA)以及專司反潛的反潛型航艦(CVS),其中CVS是由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船齡比較老舊的愛賽克斯級航空母艦改裝而來的。但是到了1970年代初期,被改裝成反潛航艦的愛賽克斯級陸續除役,而美國海軍卻沒有足夠的資源建造新艦遞補,因此重新將CVA與CVS統一為CV,而原先CVS上的反潛機單位則併入CV的艦載機編納中。

在航空母艦短暫的歷史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艦部隊是唯一曾經能與美國海軍航艦部隊抗衡的。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至今,便再也沒有國家能望其項背。日本海上自衛隊再也沒有航空母艦兵力;昔日的「日不落國」──英國,由於國力衰微而陸續將傳統起降航空母艦除役,目前僅擁有三艘操作垂直起降戰機的無敵級短場/垂直起降輕型航空母艦;其他若干歐洲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等也只各自擁有一艘輕型短場/垂直起降航艦來過過癮;到目前為止,法國是除了美國以外唯一能自行建造傳統起降航空母艦的西方國家,但是現役兩艘福熙級航空母艦僅有美國航艦的四分之一大,即便是2001年服役的五萬噸級戴高樂號核能航空母艦,在美國航艦面前也完全不夠看。冷戰時期唯一有可能與美國抗衡的蘇聯,由於在航艦方面落後早已起步的美國太多,其海軍大力發展配備重型長程反艦飛彈的大型水面艦或核能潛艦以反制美國航艦戰鬥群,航空母艦的建造僅止於操作垂直起降戰機的基輔級。等到蘇聯終於將注意力轉移到真正能投射武力的大型傳統起降航艦而推出庫斯涅索夫級時,卻面臨解體與經濟危機,終於無法再維持昔日的光輝。因此,能擁有十幾艘動輒八、九萬噸、能搭載近百架飛機的傳統起降航空母艦,除了美國,沒有別人。美國海軍以一艘這種超級航艦做為核心,搭配性能優異的大型護航艦艇以及核能潛艦,組成一支支航艦戰鬥群,成為美國海軍投射武力與實力的最主要力量。每個航艦戰鬥群功能完備,戰力絕倫,與之交手的國家幾乎毫無招架之力;而航艦戰鬥群嚴密的層層防護網,加上美國居於領先地位的各項軍事科技,使得敵方武力想要接近並摧毀航空母艦變得困難重重。只要有任何地區性動亂,美國航空母艦總是美國在當地展現威力的保證,並讓敵國喪膽。因此,這種美國特有的超巨大航空母艦,已經成為美國海軍,甚至美國實力展現的象徵。別的國家的中、小型航空母艦,在防禦力或攻擊力上都不可能像美國航艦戰鬥群一樣完備、強大。

但是,超級航空母艦也不是完全沒有爭議:光是其龐大的身軀就要價20多億美元,再加上近百架昂貴的作戰飛機,簡直是一筆天文數字。一旦開戰,價值極高的航艦戰鬥群必定成為眾矢之的,雖然擁有完善的防禦網,但還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證能禁得起任何攻擊。尤其在遭遇潛艦的情況下,無論美國航艦戰鬥群的反潛作為如何周密,還是抵銷不掉反潛作戰先天上的巨大變數與不確定性,而美國海軍在冷戰期間最怕的就是讓配備有重型反艦飛彈的蘇聯潛艦突破防禦網對美國航艦發動攻擊。萬一超級航艦遭受損傷甚至喪失,損失之鉅是難以想像的。所以,就連美國內部對於是否要建造超級航艦都有爭議。冷戰結束後,更有人認為以天價維持巨大的航艦兵力並不值得。事實上,美國海軍在冷戰結束後,的確將隨時可用的航空母艦兵力從15艘降低到10艘,但是面對1990年代起持續不斷的地區性衝突,美國航空母艦快速抵達戰區並展現實力,卻也不容抹煞。

目前美國航空母艦的確碰到了一些技術性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艦載機多半老舊,但是新一代機種的研發進度卻嚴重落後。維持這些老舊裝備堪用使得近年來操作成本激增,安全性也逐漸形成隱憂。此外,一直有人認為搭載大量陸攻飛彈的艦艇,終將取代航空母艦成為火力投射的主力,例如喧騰一時的火力艦(已經取消)。但是超級航艦有許多功能是這種搭載大量飛彈的艦艇所無法達到的,其使用彈性以及持續戰力等也非後者可以比擬。儘管現任美國總統小布希的國防部長倫斯婓對於新一代航空母艦計畫並無好感,而且在未來的反恐怖作戰中似乎也不具有關鍵地位,但是它所具備的正是美國海軍未來所需要的,也就是快速抵達衝突地點並投射武力或提供空優。何況,美國根本不能保證永遠有盟國的機場可以使用,因此筆者認為現在就想讓超級航艦走入歷史實在是天方夜譚。在可預見的未來,航空母艦應該仍能穩坐海戰王者的寶座,其數量雖然會有所刪減,但是地位依舊是無可取代的。持續縮減的國防預算,恐怕才是美國航空母艦的頭號大敵。

 

戰鬥艦

從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征英之役,英國首創以軍艦排成戰線、以重砲轟擊敵方艦隊的戰法之後,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航空兵力奇襲珍珠港為止,海軍的霸主地位始終由戰鬥艦(Battle Ship,又翻成主力艦、戰列艦,日本稱為「戰艦」)穩坐。戰鬥艦高聳的船樓、雄偉的艦體、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砲,在在都是昔日海上霸權的象徵。但是奇襲珍珠港的大日本帝國海軍機隊,不僅重創了港內所有的美國戰鬥艦,更將戰鬥艦逐出海戰王位,改由航空母艦稱霸。此後,戰鬥艦在航空兵力面前,淪為任人宰割的龐然大物,戰爭期間許多著名戰鬥艦如威爾斯親王號俾斯麥號鐵必志號武藏號大和號等等,都直接間接慘遭作戰飛機的毒手。二次大戰後,強國的主力艦紛紛入塢除役,也不再有後繼者,主力艦的時代就此結束。但是,仍有個例外。有四艘主力艦仍然在飛彈與航空的時代下,以其重砲發出怒吼,使敵人喪膽。她們,就是美國愛荷華級戰鬥艦。

 

(背景音樂──愛爾加:威風凜凜進行曲第一號(Pomp & Circumstance March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