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吉尼亞級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

維吉尼亞級核能飛彈巡洋艦 首艦維吉尼亞號(USS Virginia CGN-38)

(上與下)維吉尼亞號(USS Virginia CGN-38)在1980年代升級工程後,艦尾 增設兩組MK-44四聯裝戰斧飛彈發射器。

一架CH-46直昇機正停在維吉尼亞號艦尾甲板上。

維吉尼亞級二號艦德克薩斯號(USS Texas CGN-39)

(上與下)維吉尼亞級三號艦密西西比號(USS Mississippi CGN-40)。

從後方俯瞰密西西比號(CGN-40),攝於1984年7月16日。

密西西比號的電子裝備特寫。主桅杆前方有一部AN/SPG-60射控雷達,其上的球型天線是AN/SPQ-9A X波段追蹤雷達,

兩者都屬於MK-86艦砲射控系統。前主桅杆頂裝有一具AN/SPS-48三維對空搜索雷達,頂部是一具SPS-55平面搜索雷達。

後桅杆上裝有一部SPS-49二維對空搜索雷達,船艛後部縱列兩具SPG-51D照明雷達。

維吉尼亞級四號艦阿肯色號(USS Arkansas CGN-41)的前部船艛特寫。注意船艛兩側裝有電子戰裝備,

上為AN/SLQ-32(V)3電子戰系統天線,下層有兩組MK-137六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阿肯色號被美國海軍挑選作為維吉尼亞級的全船抗衝擊測試(Full-Ship Shock Trials,FSST),

這是1982年3月17日進行的爆震測試的照片。每一個完整的FSST總共要進行三次引爆實驗。

(上與下)美國海軍的核子動力巡洋艦編隊,攝於1981年的READEX 1-81演習,前排由左而右是加利福尼亞級的加利福尼亞號

(USS California CGN-36)與南卡羅來納號(USS South Carolina CGN-37)、維吉尼亞級首艦維吉尼亞號(CGN-38)。

後排由左而右是維吉尼亞級的德克薩斯號(CGN-39)、密西西比號(CGN-40)與阿肯色號(CGN-41)。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維吉尼亞級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美國

(Virginia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 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 Dry Dock Company
尺寸(公尺) 長177.3 寬19.2 吃水7.4
排水量(ton) 標準10663 滿載11666
動力系統/軸馬力 D2G反應爐*2 蒸汽渦輪*2/60000 雙軸 雙舵
航速(節) 30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48A/C/E 3D對空搜索雷達*1

AN/SPS-40  2D對空搜索雷達*1 (CGN-39~41:NTU工程時拆除)

AN/SPS-49  2D對空搜索雷達*1 (CGN-39~41:NTU工程時加裝)

AN/SPS-55平面搜索雷達*1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NavCom AN/URN-25空中戰術導航系統( TACON)

OE-82 UHF衛星通信系統

MK-36 干擾彈發射器*2(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聲納 AN/SQS-53 艦首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NTDS海軍戰術資料系統

MK-14武器射控系統

MK-86 Mod5火砲射控系統*1(包含AN/SPG-60D照明雷達、AN/SPQ-9A追蹤雷達)

MK-74 Mod5/15飛彈射控系統(內含AN/SPG-51D照明雷達)*2

MK-116反潛射控系統

SYS-2(V)1整合自動偵測追蹤系統(IADT)(NTU工程時加裝)

乘員 578
艦載武裝

MK-26 Mod 0/1雙臂發射器各*1

(彈艙備彈量:前24枚(Mod 0)後44枚(Mod 1),使用標準SM-2MR防空飛彈與ASROC反潛火箭)

MK-45 54倍徑五吋艦砲*2

三聯裝324mm MK-32 Mod18魚雷發射器*2(使用MK-46魚雷)

N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1980年代初期裝備)

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2(1980年代初期裝備)

四聯裝MK-44戰斧巡航飛彈發射器*2(1980年代中期裝備)

艦載機 SH-2反潛直昇機*1
姊妹艦 共四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除籍時間
CGN-38 ex-DLGN-38 Virginia 1971/12/21 1972/8/19 1974/12/14 1976/9/11 1994/11/10 1994/11/10
CGN-39 ex-DLGN-39 Texas 1971/12/21 1973/8/18 1975/8/9 1977/9/10 1993/7/16 1993/7/16
CGN-40 ex-DLGN-40 Mississippi 1971/12/21 1975/2/22 1976/7/31 1978/8/5 1997/7/28 1997/7/28
CGN-41 ex-DLGN-41 Arkansas 1975/1/31 1977/1/17 1978/10/21 1980/10/18 1998/7/7 1998/7/7
備註 最初規劃時被規類為核能飛彈巡防艦(DLGN),1975年6月30日改為核能飛彈巡洋艦(CGN)。

主要參考資料:全球防衛386期:紀德級驅逐艦的誕生與發展part 5(張明德著)

 


 

起源

由於分別在1966、1967年編列預算的兩艘加利福尼亞級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 (DLGN)太過昂貴,美國海軍在1967年開始規劃一種較為簡化的核子動力驅逐巡防艦(DXGN), 而原本第三艘加利福尼亞級(DLGN-38)的訂單就被轉移為首艘DXGN。在1967年下旬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OpNav)中的系統分析部(Systems Analysis Division,Op-96)完成的「主要艦隊護航艦」(Major Fleet Escort)研究計畫,隨後美國海軍繼續以「主要艦隊護航艦」為基礎,進一步研究「核子動力飛彈驅逐艦」(DXGN),也就是接替加利福尼亞級的方案。原本美國海軍評估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需要配置六艘傳統動力的護航艦,而如果換成續航力更長、作戰能力更強的DLGN/DXGN,每個航母戰鬥群就只需編制四艘。

在初始的規劃中,DXGN的艦體尺寸、排水量與裝備都比加利福尼亞級縮減。此時DXGN水線長度從加利福尼亞級的570英尺(約173.74m)縮減540英尺(約164.59m),刪減幅度約6%,而排水量則縮減為8720噸(加利福尼亞級 初期設定為10150噸),減少幅度約15%。加利福尼亞級採用「雙端」(double ended)配置,艦首艦尾各有一座容納韃靼飛彈的MK-13發射器(另外加上一座八聯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而DXGN則是一種「單端」(single ended)船,只在艦尾配備一座裝填韃靼飛彈的MK-13單臂發射器,另外前部仍有一具ASROC發射器,艦首艦尾各有一座輕量化五吋艦砲。

在1968年的估計中,首艘DXGN的造價為2.2億美元,後續艦則降至1.8億美元,與兩艘加利福尼亞級大致相同,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等於略有下降。美國海軍評估四艘核子動力的DXGN的護航效率,等同於六艘當時規劃中的DXG傳統動力防空驅逐艦(即一個艦體、兩種用途的DX/DXG計畫,DX成為史普魯恩斯級,DXG沒被採用但日後用於伊朗的外銷訂單,最後成為紀德級驅逐艦)。

在1967年關於DXGN的研究中,每艘航空母艦需要四艘DXGN核子動力驅逐艦來護航(如果使用傳統動力驅逐艦則需六艘)。當時美國國防部長麥納瑪拉同意支持美國海軍組建兩支全核子動力 航母特遣艦隊,因此需要八艘核子動力護航母艇;如果再加上一艘預備艦,使得其中一艘輪到大修時仍能為兩艘航空母艦維持全額的護航編隊,就需要九艘DLGN。當時美國海軍 有兩艘現役的DLGN,就是編入企業號航母「全核編隊」的班橋號(DLGN-25)、特魯克頓號(DLGN-35)(此外還有一艘未擔任航母護衛任務的長堤號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 ,在1967、1968年編列兩艘加利福尼亞級,因此必須在1970與1971預算年度各建造兩艘,才能滿足兩個全核動力航母編隊的基本需求。

當時麥納馬拉雖然已經批准建造三艘第二代核子動力攻擊航空母艦(即尼米茲級的前三艘,CVAN-68~70),加上第一艘核子動力航母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AN-65),美國海軍將擁艘四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但麥納馬拉只批准成立兩個全核子動力的航母戰鬥群,配置核子動力護航艦艇,而另外兩艘核子動力航母仍配置傳統動力護航艦艇。美國海軍 內部仍在爭取將四個核子動力航母都採用「全核編制」,如此總共需要16艘DLGN(四艘核子動力航母中在服役期間可能有20%的時間全部值勤戰備,其餘時間可能有一 至兩艘在大修或訓練狀態,因此核子動力護航艦艇的最低數量要求是11至12艘);當時,以美國海軍李高佛為首的「核子動力派」積極運作,希望促成建立「全核子動力」的水面艦隊。麥納瑪拉部長根本不願意在越戰經費吃緊時花這麼多錢,他指出10年內建造7艘DLGN將花費高達16億美元,相形之下建造9艘傳統動力的DLG僅需11億美元;雖然前述DLGN方案相較於DLG可節省7500~8000美元的壽期後勤與燃料支出,但麥納瑪拉還是質疑是否值得為了核能艦艇的續航力而多花 超過4億美元,因此建議海軍只需為每艘核子動力 航母各建造兩艘DLG。不過美國海軍認為傳統動力護航母艇的有限續航力,將嚴重拖累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效率,因此還是在1970年提出多達23艘的新一代DLGN建造案,由於是排在兩艘加利福尼亞級(DLGN-36、37)之後,所以又稱為DLGN-38級。此外,在1960年代時,美國海軍正在發展先進水面飛彈系統(Advanced Surface Missile System,ASMS,日後成為神盾戰鬥系統),經評估之後,發現只有DLGN-38的大小足夠當作ASMS的載台,因此美國海軍部長便指示DLGN-38的設計必須能納入ASMS。

演進

如同前述,DXGN一開始打算建造的是一種只配備一座防空飛彈發射器的「單端船」,不過1967財年進行的「主要艦隊護航母研究」報告的結論指出,艦首、艦尾各搭載一具防空飛彈發射器會有更好的成本效益,而且美國海軍希望DLGN-38型的後續艦能配備ASMS系統,其相位陣列雷達會大幅增加上層結構的受風面積與重量,因此勢必需要更大型的艦體才能有效吸收此一影響。此外,過少的飛彈發射器數量也會限制日後ASMS的能力發揮。飛彈發射器方面,由於當時新一代的MK-26雙臂發射器已經推出 ,不僅體積重量低於MK-10、裝填速率大幅增加,且能使用韃靼、標準SM-1MR、ASROC等彈種,就不像先前加利福尼亞級還要騰出空間裝置八聯裝ASROC發射器,能有效抑制艦體規模的增長,所以DXGN在1968年10月恢復了兩具飛彈發射器(MK-26型)的設計 。此外,最初DXGN規劃的水線長度約540英尺,但美國海軍船艦設計單位認為這樣緊湊的空間不足以布置艦面上的必要裝備(包括武器裝備、電子設備天線、小艇 、海上補給接收裝置、直昇機起降設施等),因此隨後就擴大DXGN的艦體規模 ,水線長度先增為550英尺(167.64m),隨後再增為560英尺(170.69m),長度接近加利福尼亞級 ,滿載排水量來到約11000噸甚至高於維吉尼亞級,爾後還在艦尾設置配合LAMPS-1反潛直昇機系統的升降式機庫設施(加利福尼亞級只有直昇機甲板)。

 在1969年11月21日,美國海軍艦艇系統司令部(NAVSHIPS)完成了對DLGN-38的技術規格定義,首艦命名為維吉尼亞號(USS Vigirnia DLGN-38) ,船型設計是SCB 246。 維吉尼亞級的設計考慮納入當時正在開發的ASMS先進防空飛彈系統,但由於其研發時程趕不及,頭四艘DLGN-38級仍配備原有的數位化韃靼(Tartar-D)防空飛彈系統 (使用韃靼或標準SM-1飛彈)。首批DLGN-38最初預定建造11艘,加上原有的加利福尼亞級等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美國海軍便能確保每艘當時計畫中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都有四艘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護航

最初美國海軍打算首先訂購四艘DLGN-38,隨後訂購第五艘。前三艘DLGN-38型(DLGN-38、39、40)的先期採購預算分別1969、1970、1971財年編列,而正式編列建造則分別在1970、1971與1972財年。由於DLGN-38型價格水漲船高,已經不是原訂設想的「廉價版加利福尼亞級」,加上越戰戰費吃緊,國防部長 馬爾文.萊爾德(Melvin R. Laird)在1971年5月命令海軍暫緩DLGN-38計畫 ,因此四號艦(DLGN-41)以後都遭到擱置,不過在美國國會中李高佛支持者為首的「核子動力派」的支持之下,美國 海軍仍在同年12月21日與新港紐斯(Newport News)造船廠簽署前三艘DLGN-38的合約。隨後由於海軍核子動力派與國會支持者的壓力,美國國防部無法繼續阻擋建造核子動力水面艦艇,因此維吉尼亞級第四、第五號艦(DLGN-41、42)的建造 就得以列入1974與1975年度預算。由於經濟蕭條以及越戰拖累,美國的對外收支逆差在1960年代以來持續擴大,迫使尼克森政府在1971年廢除金本位制度以挽回大眾對美元的信心,停止黃金對美元的兌換,此舉導致美元大幅貶值,進而造成通貨膨脹,連帶影響到國防的支出。例如,1971年簽約的DLGN-38、39、40的成本分別為2.79億、2.57億與2.70億美元,比兩艘加利福尼亞級(依序為2.19與1.86億美元)更為昂貴,而隨後訂購的DLGN-41、42更分別漲價到3.37與3.68億美元,打破了後續艦比首艦便宜的常態。

由於維吉尼亞級 已經不是最初預想、比加利福尼亞級便宜的降級簡化版,不僅變得更為昂貴,後續還節節漲價,美國海軍本身也覺得難以承受,將來勢必更不可能作為神盾系統的載台。在1975年,美國海軍取消了第五艘 維吉尼亞級(DLGN-42)的建造,所有的後續艦計畫也完全喊停;爾後美國海軍繼續規劃CSGN核子打擊巡洋艦,噸位與價格比維吉尼亞級更高,當1977年2月CSGN遭到卡特政府取消後,美國海軍再度拿出維吉尼亞級的設計來加裝神盾系統,成為CGN-42,只不過該計畫還是在1979年1月遭到取消。 核子動力艦艇造價非常昂貴,通貨膨脹等因素又會使實際花費的預算遠高於原定目標,總計美國海軍建造兩艘加利福尼亞級與四艘維吉尼亞級DLGN共花費約15.5億美元,比1960年代建造9艘李海級、9艘貝克那普級DLG還昂貴(李海級與貝克那普級平均每艘成本分別是5650萬與5580萬美元,換算成1970財年幣值也分別只有6950萬與6800萬美元,還不到加利福尼亞級的四成)。

維吉尼亞級最先規類為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DLGN),但由於1975年6月30日艦隊分類標準已改,因此維吉尼亞號在1976年成軍時,便 改稱為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CGN)。

基本設計

維吉尼亞級的佈局與加利福尼亞級類似 ,不過即便設計後期放大排水量到與加利福尼亞級相當的水平,仍沒有沿用加利福尼亞級的船型,而是在1968年10月決定使用一個重新設計的新船型, 擁有較大的菱形係數(Prismatic Coefficient)來縮短長度,同時增加水面積慣性係數(Water-plane inertia),預留未來安裝asms先進水面飛彈系統之後成長的上部重量; 在前述設計之下,維吉尼亞級的船型比加利福尼亞級短而寬(水線長度縮短10英尺,但寬度增加2英尺),因此航行阻力變大,需要更大的持續功率 ,但由於維吉尼亞級採用核子動力,不像傳統動力需要考慮燃料消耗,因此對於續航力不構成問題。維吉尼亞級船體為雙層平甲板構型,方形上層結構佔據艦體中央,上有兩座塔狀鋁合金桅杆,整體外觀比先前維吉尼亞級較為簡潔。相較於加利福尼亞級的NTDS Model 3海軍戰術資料系統,維吉尼亞級採用更先進的NTDS Model 4,以三部UYK-7主電腦取代元本的CP-642B,運算能力成長數倍;配合NTDS Model 4,維吉尼亞級也改用更新型的WDS MK-13武器指揮系統(也採用UYK-7電腦),而配套的韃靼防空飛彈射控系統則是MK-74 Mod5。

維吉尼亞級的最重要武器是兩具新開發的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位於艦首的是MK-26 Mod0,備彈量24枚,而安裝於艦尾的則是MK-26 Mod1,備彈量44枚,兩座發射器備彈量總共68枚,還不如加利福尼亞級的106枚(兩座MK-13共80枚SM-1/2防空飛彈,外加MK-112 ASROC發射器的16枚),不過維吉尼亞級兩座MK-26雙聯裝發射器發射標準防空飛彈的速率,遠高於維吉尼亞級的兩座MK-13單臂發射器。一般而言,每艘維吉尼亞級攜帶40枚標準SM-2防空飛彈、16枚ASROC反潛火箭以及兩枚訓練彈。MK-26的彈艙位於發射器的甲板下,彈艙使用連續皮帶輸送系統,飛彈垂直朝上,裝填時兩臂垂直伸起,飛彈就可推送至兩發射臂上。往昔美國海軍具有加力器的飛彈如小獵犬(Terrier)防空飛彈 一般都使用水平環形彈艙,例如配合小獵犬飛彈的MK-10;沒有加力器、長度較短的韃但(Tartar)防空飛彈則使用 垂直的圓柱型彈艙(MK-13/22單臂發射器) 。而MK-26的垂直化輸彈帶彈艙設計只要更改輸彈帶長度,就能輕易改變彈艙容量,可適應不同的艦體尺寸。 相較於原本只能發射韃靼、標準SM-1的MK-13發射器,MK-26還可發射標準SM-2MR與ASROC反潛火箭,但不能使用具有加力器的SM-2 ER。維吉尼亞級艦首的MK-45艦砲位於MK-26發射器之後,艦尾的MK-45艦砲則為於尾部MK-26的前面,此種配置是為了讓MK-26擁有最佳化的前、後發射界;然而,實際操作經驗卻顯示此種配置並不划算,需要優先考慮射界的應該是艦砲,因此後續設計的CSGN打擊巡洋艦、CGN-42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以及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都把艦砲安裝在前部的MK-26之前以及艦尾MK-26之後 。維吉尼亞級將艦首MK-26發射器布置在最前方的另一副作用是縮減了用來容納彈艙的艦體空間(因為艦體前部寬度較窄,而且後面空間就被艦砲下甲板彈艙擋住),因此前部只能使用備彈量24枚的MK-26 Mod0,兩座MK-26的總備彈量68枚,還不如先前加利福尼亞級的80枚(兩座MK-13各40枚),更不用提這68枚的總容量還要包括ASROC,而加利福尼亞級的ASROC則另外裝填於專用的MK-112八聯裝發射器中。維吉尼亞級的自動化程度與適居性都勝過加利福尼亞級

反潛裝備方面,維吉尼亞級的艦首聲納使用更新型的SQS-53,反潛射控系統則以數位化的MK-116取代以往類比的MK-114,兩者都與NTDS Model 4海軍戰術資料系統結合;不過實際上,美國海軍實際操作經驗顯示,使用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DLGN)擔負反潛任務的效益不佳,因為艦上的D2G反應器的循環泵聲噪太大,很容易干擾船艦本身聲納運作。

維吉尼亞級只裝備兩具SPG-51D照明雷達,顯示一開始就是為了搭配使用分時照射技術的標準SM-2,因此可以比加利福尼亞級少裝兩座SPG-51D雷達,節省了 不少體積與重量 。此外,維吉尼亞級的MK-86艦砲射控系統為Mod.5構型,其SPG-60射控雷達在必要時能為標準SM-2防空飛彈提供第三個射控頻道;而先前加利福尼亞級的MK-86 Mod0/3就只能單純用於艦砲射控。相較於加利福尼亞級維吉尼亞級的損管能力更加精進,艦上的損管中心能集中監控艦上所有的破損,所有的消防總管路以及消防電動幫浦都由該中心控制;此外,損管中心的進水警報系統能監視艦上28個部位的進水。此外,維吉尼亞級的警報系統還能監測彈藥庫溫度以及艦上安全等。

反潛直昇機方面,維吉尼亞級在設計階段後期增加了納入LAMPS-1反潛直昇機系統的要求 ,但此時DXGN的艦體設計已經接近完成,沒有辦法再增加長度,所以只能利用艦尾剩餘還沒有利用的空間(在後方MK-45艦砲之後),設置一座機械升降式機庫, 機庫隱藏於直昇機甲板之下 ,可收容一架SH-2F反潛直昇機 ;升降機透過機庫上方的垂直天井空間連通主甲板,當直昇機被升降機揚升至甲板上之後,升降機平台就成為直昇機起降區域的一部分。這種設計雖然可節省空間,但也增加了機械複雜度以及故障的可能性, 而上到甲板的海水、雨水也常從升降機天井進入機庫;此外,由於停放直昇機的空間過於靠近艦尾,因此更多地受到船艦傳動與大軸軸運轉時的震動影響。因此,維吉尼亞級的伸縮機庫設計被認為並不實用,後來升級時起降甲板空間被用來裝置戰斧巡航飛彈。 維吉尼亞級艦尾起降甲板面積為12.8 x 4.3m。

現代化升級

198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強化維吉尼亞級的武裝,在艦橋前方加裝了魚叉飛彈,第二座桅杆前端則加裝兩門MK-15近迫武器系統(CIWS),後來 還在直昇機甲板加裝兩組MK-44四聯裝戰斧巡航飛彈 裝甲發射器 (Armored Box Launcher),ABL ;加裝ABL之後,原本的升降式機庫就被停用,甲板被封閉起來避免漏水問題。在198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為維吉尼亞級換裝標準SM-2MR(RIM-66J)防空飛彈。此外,部分乾舷與彈藥庫等重要部位追加了凱夫勒或鋁質裝甲。 隨後,維吉尼亞級陸續進行了新威脅反應提升計畫(New Threat Upgrade,NTU),將SPS-48A/C升級為功率加倍的SPS-48E,以SPS-49二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取代原本的SPS-40(首艦維吉尼亞號始終維持裝備SPS-40),並於1995年加裝SYS-2(V)1整合自動偵測追蹤系統(IADT) ;相較於其他各型艦艇,神盾系統推出前最新穎的維吉尼亞級與紀德級(Kidd class)飛彈驅逐艦接受了最完整的NTU升級工程 。首艦維吉尼亞號還來不及進行NTU工程便於1994年提前除役,故只有後三艘本級艦完成此一改良。

維吉尼亞級飛彈巡洋艦密西西比號(USS Mississippi CGN-40)艦尾的MK-44

戰斧巡航飛彈裝甲發射器ABLS)正在發射。

1990年代蘇聯解體,西方國家軍費也大幅刪減;雖然維吉尼亞級艦齡戰鬥系統經過NTU升級,而且使用的是反應速率快的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而不是舊式的MK-10),作戰能力不俗;但維吉尼亞級不是神盾艦艇,沒有垂直發射器(MK-26使用的彈種有限),且核子動力系統操作成本太昂貴,在冷戰結束後劣勢盡顯。1994財年美國海軍編列的預算比其前一個財年,被削減高達38%;而為維吉尼亞級更換核燃料與升級的工程,每艘平均花費勢必超過3億美元。依照1996財年美國海軍一份「海軍能艦隊與操作支援管理費用」(Navy Visibility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and Supporting Costs, VAMOSC)報告的估算,每艘維吉尼亞級每年的操作與維護成本高達4000萬美元,而新造的柏克級神盾驅逐艦作戰能力強得多,但每年每艘只需花費2000萬美元。

因此,美國海軍在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原訂為維吉尼亞級進行的核子反應器燃料再裝填與翻修工程(兩艘加利福尼亞級此時正在進行),在1994到1998年之間將維吉尼亞級陸續除役,平均役齡還不到20年。

美國海軍核子動力水面作戰船艦的終結

維吉尼亞級是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種核子動力水面作戰船艦,也是唯一一種算是進入批量生產的核子動力水面艦(建造數量超過2艘);然而,從1961年第一艘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長堤號(USS Long Beach CGN-9)服役以來,美國海軍的經驗顯示,核子動力用於水面作戰艦艇並不划算(雖然最後可以實現批量生產),購置建造、服役期間操作維護與升級以及除役後的處置等壽命週期費用都過於昂貴,成本效益不如常規動力水面作戰船艦。核子動力潛艦的能力相較於柴電潛艦有如天壤之別,而核子動力用於航空母艦在某些領域也可以產生顯著價值,但核子動力水面船艦並非如此。由於核子動力水面船艦過於昂貴,美國海軍即便在冷戰高峰都沒有本錢建造足夠數量的核子動力水面艦來滿足艦隊需求,何況是1990年代冷戰結束以後。因此,美國海軍在1995年決定將剩餘的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都汰除,此後不再建造核子動力水面作戰船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