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亞級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

(上與下)加利福尼亞級核能 飛彈巡洋艦的加利福尼亞號(USS California CGN- 36)。本級艦是美國海軍第一批採用州名命名

的巡洋艦。艦首MK-45艦砲與後方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之間,設有一個ASROC再裝填彈庫。

加利福尼亞號與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後)剛結束在印度的部署,

準備進入諾福克海軍基地。攝於1980年5月26日。

由後方看加利福尼亞號

加利福尼亞號上層結構。艦橋頂上是SPG-60射控雷達(屬於MK-86艦砲射控系統),其後縱列兩部配合

數位化韃靼防空飛彈系統的SPG-51D照明雷達。其後的主桅杆頂部裝有一具SPS-48C三維對空雷達

與一部AN/SPS-10平面搜索雷達,後桅杆頂裝有一部SPS-40二維對空搜索雷達(NTU工程後被SPS-49雷達),

其下的球型天線是AN/SPQ-9A X波段近程追蹤雷達(屬於MK-86艦砲射控系統),艦尾艛後部縱列

另外兩部SPG-51D照明雷達。

加利福尼亞號在199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98)發射標準SM-2MR防空飛彈的畫面。

兩艘加利福尼亞級伴隨著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加利福尼亞級二號艦南卡羅萊納號(ISS South Carolina CGN-37),攝於1984年11月1日在大西洋渡航路上。

(上與下)加利福尼亞級二號艦南卡羅萊納號(ISS South Carolina CGN-37), 攝於1990年代初期的NTU改裝工程之後。

此時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 以及再裝填彈艙都已經遭到拆除。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加利福尼亞級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美國

(California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and Dry Dock Company, Newport News, Virginia
尺寸(公尺) 長182 寬18.6 吃水7.4
排水量(ton) 標準10373 滿載11320
動力系統/軸馬力 D2G反應爐*2 蒸汽渦輪*2/60000 雙軸 雙舵
航速(節) 30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48E 3D對空搜索雷達*1

AN/SPS-40B 2D對空搜索雷達(1990年代初 換成SPS-49)*1

AN/SPS-10平面搜索雷達(1990年代初 換成SPS-67)*1

NavCom AN/URN-25空中戰術導航系統( TACON)

OE-82 UHF衛星通信系統

AN/SLQ-32(V)3電子戰系統*1

MK-36 干擾彈發射器*2(SRBOC)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

聲納 AN/SQS-26CX 艦首聲納*1 (1990年代初拆除)
射控/作戰系統 NTDS Model 3海軍戰術資料系統

WDS MK-13武器射控系統

MK-86 Mod0、3火砲射控系統*1(包含AN/SPG-60照明雷達、AN/SPQ-9A平面搜索雷達)

MK-74 Mod4飛彈射控系統(內含AN/SPG-51D照明雷達)*4

MK-114反潛射控系統

SYS-2(V)1整合自動偵測追蹤系統(IADT)(NTU工程時加裝)

乘員 584
艦載武裝

MK-13 Mod3單臂發射器*2(彈艙備彈量:前後各40枚,使用標準SM-1MR防空飛彈)

MK-45 54倍徑五吋艦砲*2

八聯裝MK-112/16 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1(備射八枚,可再裝填 。1990年代初拆除)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2(使用MK-46魚雷)

N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1980年裝備)

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2(1980年裝備)

艦載機
姊妹艦

共兩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除籍時間
CGN-36 ex-DLGN-36 California 1968/6/13 1970/1/23 1971/9/22 1974/2/16 1999/7/9 1999/7/9
CGN-37  ex-DLGN-37 South Carolina 1968/6/13 1970/12/1 1972/7/1 1975/1/25 1999/7/30 1999/7/30
備註 最初規類為核能飛彈巡防艦(DLGN),1975年6月30日更改為核能飛彈巡洋艦(CGN)。

主要參考資料:全球防衛384期:紀德級驅逐艦的誕生與發展part 3(張明德著)

 


 

起源

當1960年代使用傳統動力的李海級、貝克納普級飛彈巡防艦(DLG)完成建造後,美國國會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沒有續航力限制的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DLGN) 。 原本美國海軍在195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能同時接戰大量目標的颱風(Typhoon)防空系統,但在1963年11月取消;隨後,美國海軍打算建造若干配備數位化韃靼(Tartar-D)防空飛彈系統的飛彈巡防艦,以填補接替颱風計畫的先進先進水面飛彈系統(Advanced Surface Missile System,ASMS,即神盾系統的前身)成熟前的空檔。

在1963年3月時,海軍作戰部長(CNO)喬治.安德森(George W. Anderson Jr.)已經表示,之後8000噸以上的水面作戰艦艇都要採用核子動力,隨後海軍部長(Secretary of the Navy)佛瑞德.科斯(Fred Korth)在1963年4月一份備忘錄中也指示,美國海軍下一艘編列的航空母艦(CVAN-67)要採用核子動力(隨後在1963年10月遭國防部長麥納馬拉否決,CVA-67仍採用傳統動力),而1965財年以後所有新編列的飛彈巡防艦也都要要是核子動力型(DLGN),並在1966財年以後開始編列核子動力飛彈驅逐艦(DDGN,一種介於DLGN與DDG之間的高端防空艦艇,排水量有9000噸與10400噸兩種型號,配備兩座防空飛彈發射器)。

在1967年下旬,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OpNav)中的系統分析部(Systems Analysis Division,Op-96)完成一項「主要艦隊護航艦」(Major Fleet Escort)研究計畫,其中包括用來替換艦隊中老舊二戰型驅逐艦(DD)的DX/DXG驅逐艦計畫(以共同的艦體設計搭配不同的作戰裝備,分別發展出反潛、防空驅逐艦)。隨後,美國海軍繼續以「主要艦隊護航艦」為基礎進行名為「核子動力飛彈驅逐艦」(DXGN)的研究;原本美國海軍評估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需要配置六艘傳統動力的護航艦,而如果換成續航力更長、作戰能力更強的DLGN/DXGN,每個航母戰鬥群就只需編制四艘。

 美國海軍曾在1965年起規劃建造一種傳統動力的大型飛彈驅逐艦,預定1967財年開始編列(稱為 FY67 DDG,詳見3T防空飛彈系統一文),滿載排水量高達8500噸以上;不過,當時美國海軍以李高佛為首的「核子動力派」與其國會支持者主張,任何排水量高於7000噸的艦艇都應使用核子動力,因此這段期間付諸建造的是核子動力的DLGN; 於是FY67 DDG遭到封殺,不過日後變成新一代反潛/防空通用驅逐艦(DX/DXG,後來的史普魯恩斯級/紀德級)的基線。

發展過程

在1966與1967財年,美國海軍各編列兩艘新一代一萬噸級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DLGN-36、37)的先期採購預算,兩者分別在1967與1968財年正式編列建造預算(DLGN-36、37) ,配備新開發的數位化韃靼防空飛彈系統 (實際上可配備標準SM-1防空飛彈)。基於越戰的作戰經驗,國防部長麥納馬拉改變先前反對建造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的主張,在1967年批准海軍建造繼企業號(CVN-65)之後的第二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CVAN-68,後來的尼米茲號),而DLGN-36、37就是搭配的護航艦。由於當時越戰方酣,美國國防部長麥納瑪拉遲遲不願意這些昂貴的DLGN排擠了越戰的龐大戰費支出,直到1968年3月才在國會壓力下批准這兩艘DLGN的建造預算。最初首艦DLGN-36預設的建造成本約是1.505億美元,後來 實際上大幅增加到2.19億美元;而二號艦DLGN-37則降為1.86億美元。

由於這些DLGN採用核子動力,而且噸位超過10000ton,因此一反先前飛彈巡防艦(DLG)以人名命名的慣例,改採以往海軍王牌──戰鬥艦的州名,以凸顯其優越性 。首艦名為加利福尼亞號(USS California DLGN-36),二號艦名為南卡羅來納號(USS South Carolina DLGN-37);為了節約建造的單位成本,美國海軍在1968年6月13日同時與新港紐斯(New Port News)簽署這兩艦的建造合約。由於新港紐斯造船廠之前主要建造航空母艦等大型艦艇,對於體型較小的水面作戰艦艇缺乏經驗,需要更多前置工作,因此簽約後又拖了一年半以上,兩艘加利福尼亞級才分別在1970年1月與12月安放龍骨開始建造;兩艦建造期間又遇到石油危機引發的通貨膨脹等因素,必須追加預算才能完成 ,加上數位化韃靼飛彈系統的整合開發工作進度落後,因此兩艦分別在1974與1975年才進入服役,建造週期長達三年,在當時美國海軍的造艦情況中十分罕見。

原本美國國會在1968年度編列第三艘加利福尼亞級(DLGN-38)的預算,不過由於這型設計的成本太昂貴,美國海軍便將此艦的訂單保留,改用1967年開始規劃、經過縮水降級DXGN設計 (爾後DXGN演變成維吉尼亞級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排水量反而略大於加利福尼亞級,造價也比較昂貴) 。甚至在1968年1月,麥納馬拉還建議第二艘加利福尼亞級(DLGN-37)就改以較便宜的DXGN的規格建造(當時DXGN還是一種檔次低於DLGN的設計),不過由於當時DXGN設計尚未完備、為了避免延遲DLGN-37開工進度而作罷。在1975年6月30日, 美國海軍將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DLGN)改列為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CGN)。

基本設計

加利福尼亞級的船型設計起源於1963年颱風(Typhoon)計畫被取消時、最後推出的SCB 277型颱風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滿載排水量約一萬噸級,詳見颱風艦載防空系統一文),去除颱風系統改用數位化韃靼防空飛彈系統,最後型號稱為SCB 241。在簽約時,加利福尼亞級的武裝配置包括兩座MK-42高射速型五吋艦砲、兩座MK-13韃靼防空飛彈發射器、一座八聯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兩組MK-32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兩具MK-25 533mm重型魚雷發射器以及一座用於起降DASH遙控反潛直昇機的機庫/起降平台。在建造過程中,設計經過不少變更,取消了MK-25重型魚雷發射器,MK-42艦砲被換成新開發的輕量化MK-45艦砲;此外,由於DASH在美國海軍服役期間表現不佳,遭到提前除役,因此加利福尼亞級也不再裝備DASH,艦尾空間改規劃一個起降甲板來起降更大型的有人艦載直昇機(甲板強度因而需要進一步強化),不設置機庫。 加利福尼亞級水線長度570英尺(173.74m),初期設定的排水量約10150噸。

加利福尼亞級仍沿用先前特魯克頓號(USS Truxtun DLGN-35)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的D2G反應器,不過爐心經過改良,燃料棒的使用壽期是特魯克頓號的三倍 ,理論上可以持續以30節的高速推動加利福尼亞級環球一週以上。加利福尼亞級採用兩部D2G反應器,總功率60000軸馬力,這比先前被否決的FY67 DDG(採用全燃氣渦輪推進,總功率85000軸馬力)低了三成;不過,加利福尼亞級採用針對高航速區間進行優化的船型,所以仍能達到30節的航速。傳統動力水面艦艇為了顧及續航力,船型設計通常針對20節左右的巡航速率進行優化,但這種船型在全速航行時並不是最有利的;而加利福尼亞級的核子推進系統無續航力限制,因此船型可以針對高速航行來最佳化。

加利福尼亞級的電子系統要比前一輩的貝克那普級李海級更先進,例如數位化韃靼(Tartar D)防空飛彈系統與NTDS戰鬥系統結合 (隨後逐步換裝1966年開始服役的標準SM-1 MR防空飛彈,是韃靼的後繼型號),配合數位化的武器指揮系統(WDS)MK-11 Mod3以及數位化的MK-74 Mod4韃靼飛彈射控系統。加利福尼亞級的NTDS為Mod3構型,與搭載小獵犬飛彈系統的飛彈巡防艦類似,採用三部CP-642B電腦。加利福尼亞級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安裝輕量化MK-45自動艦砲的美國艦艇,重量與射速都只有先前的MK-42的一半,首尾各裝一門;此外,加利福尼亞級同樣也恢復李海級艦首、艦尾各有一具防空飛彈發射器的布置。MK-112八聯裝ASROC發射器設置在艦首MK-45艦砲後方,發射器前面設置一個放置再裝填ASROC的 彈艙。 配合韃靼/標準SM-1 MR飛彈,艦上安裝四具的SPG-51D照明雷達,以達成較多的接戰數量。本級艦艦尾設有直昇機甲板,但無機庫。

南卡羅萊納號(CGN-37)的艦首。MK-45五吋艦砲後方是ASROC反潛火箭裝彈庫,

其後是八聯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ASROC在1990年代初被拆除。

加利福尼亞級在1980年代加裝魚叉飛彈、MK-15 CIWS以及凱夫勒裝甲;隨後1992到1993年,兩艘加利福尼亞級進行反應器燃料重新裝填的工程,使用改進後的爐心設計,每具反應器爐心功率從原本150MW提高為160MW。除了重裝核燃料之外,也一併進行NTU改裝工程 來強化防空能力,包括以SPS-48E對空搜索雷達取代原本SPS-48C、以SPS-49對空搜索雷達取代原本的SPS-40。此外,拆除艦首八聯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以及配套的再裝填彈艙,並移除SQS-26艦首聲納,使加利福尼亞級成為專職的防空艦艇。此次核燃料重裝填以及升級工程的成本高昂,每艘花費4.25億美元。

最初預計加利福尼亞級進行這項反應爐燃料裝填與NTU工程之後可以繼續服役18年,直到2010年代;然而,隨著冷戰結束後美國軍費大幅縮減以及柏克級神盾驅逐艦陸續服役,加利福尼亞級既沒有神盾作戰系統,艦上MK-13單臂發射器只能發射SM-2MR中程防空飛彈(而不能發射擁有加力器、射程更長的SM-2ER以及戰斧巡航飛彈),也沒有反潛直昇機庫,價值逐漸低落;此外,核子推進系統操作費用高昂,需要的人力編制也過於龐大。到1998財年時,加利福尼亞級的操作維護費用高達3880萬美元(每艘編制近600人),而同時期配備神盾作戰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只需要2950萬美元(每艘編制不到400人)。

在1994財年,美國海軍預算比前一財年遭刪減高達38%,於是美國海軍加速汰除一些維護操作成本較高的平台,包括冷戰時代建造的許多1200psi蒸氣推進船艦與核子動力巡洋艦。在1995財年,美國海軍決定未來將核子動力水面作戰艦艇完全除役。兩艘加利福尼亞級在1999年7月除役 ,是美國海軍最後一批除役的核子動力水面作戰艦艇;加利福尼亞號除役時,反應器燃料估計仍足以繼續服役10~15年。首艦加利福尼亞號並在2000年5月12日進行了核子動力船艦回收工程(Nuclear ship recycling),卸下了反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