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 巡洋艦 驅逐艦 護衛艦 兩棲/後勤艦艇/水雷作戰艦艇 小型艦艇 傳統動力潛艦 巡弋飛彈潛艦 彈道飛彈潛艦 核子攻擊潛艦 海軍防空飛彈 海軍戰機
前蘇聯海軍懸掛於艦尾的軍艦旗。
前蘇聯海軍懸掛於艦首的國籍旗
俄羅斯海軍懸掛於艦尾的軍艦旗
俄羅斯海軍懸掛於艦首的國籍旗
|
靠泊的基洛夫級與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在17世紀彼得大帝的領導發展下,俄羅斯的海軍建設逐漸嶄露頭角,並開始進入地中海,擊敗了土耳其等對手。19世紀雖然俄羅斯在軍艦動力化、新武器發展等浪潮下落後於西方主要海權國,但仍致力於透過購艦引進技術等方式強大海軍,在19世紀累積出一支頗具規模的的艦隊。然而,20世紀初日俄戰爭的慘敗沈重地打擊了俄羅斯艦隊 ,使之掉出全世界海軍前五名,雖然沙俄企圖重新振作海軍,但一次大戰與國內兩次革命 使這個夢想成為泡影。稍後史達林在1930年代曾意圖建立一支強大的主力艦隊,然而納粹德國進犯蘇聯又再度讓俄國重振海軍的夢想落空。 二次大戰結束後,蘇聯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強權之一;然而,支持「大艦巨砲」的史達林過世後,繼任的赫魯雪夫卻篤信大型水面艦艇與航空母艦在核子武器與飛彈時代之下都成為過時廢物,因此全力發展潛艦,以克制由美國為首、在海上佔據優勢的西方海軍力量。不過,由於美國開始部署核能彈道飛彈潛艦,以及1960年代古巴飛彈危機中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展現強大封鎖力量,讓蘇聯意識到傳統的遠洋艦隊與航空母艦仍有 巨大價值,以強化在大洋中面對美國優勢航母空中兵力時的存活力,以及搜索、獵殺美國核能彈道飛彈潛艦的能力。在總司令高西可夫的主導下,蘇聯海軍開始發展大型反潛航空母艦、火力驚人的大型遠洋水面艦隊以及一系列用來對付美國航空母艦的反艦飛彈,並發展出衛星指引、網路協同的反艦飛彈飽和攻擊能量。此外,蘇聯 核能潛艦兵力的質量也日益進步,搭配長程反艦飛彈來威脅美國的航空母艦,潛射彈道飛彈的射程也逐漸增加,在1980年代更於靜音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使西方長久以來的水下技術優勢大幅削弱。到了1980年代,蘇聯海軍的發展趨勢已經讓美國倍感壓力,與美國雷根政府為首的西方陣營又展開新一輪軍備競賽高潮。然而,隨著1980年代後期美蘇開始和解、19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與冷戰結束,過去威風不可一世的蘇聯海軍也土崩瓦解。 紅軍海軍以作為前蘇聯主體的俄羅斯海軍身份重新出發 ,重新懸掛沙俄時代的聖安得列十字旗。蘇聯崩潰後經濟情勢嚴峻,許多重要的艦艇生產體系也分隔在獨立了的前蘇聯加盟國境內(尤其是烏克蘭),俄羅斯海軍規模與實力急遽消瘦,大批前蘇聯的遠洋艦艇與核能潛艦遭到廢棄,軍工技術與人員嚴重流失,許多前蘇聯時代的未成艦只能在造船廠閒置。2000年代以降,俄羅斯在佛拉基米爾.普京的長年帶領下,經濟較有起色,逐步恢復一些昔日的航空、潛艦的長程乃至全球性巡航任務,也開始推出新的水面艦艇與潛艦。然而到2000年代結束為止,俄羅斯海軍獲得的資源依舊 相對有限,前蘇聯解體造成的巨大技術/人才斷層的後遺症仍然持續,使造艦速率緩慢,推陳出新的節奏遠不能跟前蘇聯時代相比。2013年烏克蘭政變導致俄羅斯兼併親俄的克里米亞半島並介入烏克蘭內戰,使俄羅斯和西方的對抗形式急遽升高,而這也刺激俄羅斯加碼建設軍備,隱約有新一波東西冷戰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