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拉迪沃托斯克级兩棲突擊艦(現為埃及納瑟級)

(上與下)早在2008年,俄羅斯就開始與法國接觸採購西北風級(Mistral class)兩棲突擊艦,雙方在2010年6月簽署

首批二艘 西北風型的採購合約。俄羅斯稱之為符拉迪沃托斯克級(Vladivostok class)。此為俄羅斯版西北風型的模型,

攝於2013年中旬聖彼得堡防衛展。

(上與下)由俄羅斯波羅的海造船廠負責建造的符拉迪沃托斯克號(Vladivostok)艦尾船段在2013年6月26日下水,

隨即由水運拖往法國STX船廠進行總裝。

(上與下)在2013年7月下旬,由俄羅斯建造的符拉迪沃托斯克號艦尾段與法國建造的艦首段在位於法國聖納澤爾

(Saint-Nazaire)的STX船廠完成合攏。

(上與下)符拉迪沃托斯克號在2013年10月15日下水的畫面。

在聖納澤爾建造中的符拉迪沃托斯克號

(上與下)艦體被拖帶轉移中的符拉迪沃托斯克號

(上與下)在2014年3月5日,符拉迪沃托斯克號展開試航。

試航中的符拉迪沃托斯克號 。由於烏克蘭革命導致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以及支持東烏克蘭反抗新烏克蘭政府,

導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連帶使法國總統一直拖延西北風型的交付。在2015年8月,消息傳出法國與俄羅斯

達成協議,交易將取消,法國全額退款。

與俄羅斯交易取消後,停泊在聖納澤爾造船廠的兩艘西北風型。在2015年9月下旬,

據說法國與埃及達成協議,埃及將購入這兩艘原本將售予俄羅斯的西北風型。

埃及命名為納瑟級(Nasser class)。

交付埃及的納瑟號(Gamal Abdel Nasser L1010),原為符拉迪沃托斯克號。

 在2018年6月18日,西班牙海軍與埃及海軍在亞歷山大港外水域進行聯合演習。此為埃及納瑟級兩棲攻擊艦

的二號艦艾爾.沙達特號(Anwar El Sadat,L1020);一旁是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武力投送艦

(Juan Carlos Ⅰ L-61)

俄羅斯原本打算在符拉迪沃托斯克級上配置Ka-52K攻擊直昇機。 這兩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轉手埃及成為納瑟級

之後,埃及也打算購置Ka-52K攻擊直昇機來裝備納瑟級。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原本:符拉迪沃托斯克級兩棲突擊艦/俄羅斯

(Vladivostok class)

 

目前:納瑟級兩棲突擊艦/埃及

(Gamal Abdel Nasser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第一批二艘:法國STX Saint-Nazaire與俄羅斯Baltiisky Zavod shipyard

第二批二艘:俄羅斯Baltiisky Zavod shipyard

尺寸(公尺)

長200 寬32 吃水6.3

排水量(ton)

標準16500 滿載213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Wärtsilä 16 V32柴油發電機組*3/24900

Wärtsilä Vasaa 18V200 輔助柴油發電機組*1/4030

MERMAID電動囊莢推進器*2/20400

航速(節) 18.8
續航力(海浬) 5800/18節
偵測/反制系統 不詳
射控/作戰系統

SENIT戰鬥指揮系統

其餘不詳

乘員 不詳
艦載武裝

原俄羅斯裝備:

AK-630 30mm機砲 X2

3Μ47 Ghibka 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X2

 
DP-65反蛙人榴彈發射器 X4

艦載機 Ka-52K攻擊直昇機*8

Ka-29TB運輸直昇機*4

Ka-27P反潛直昇機*4

艦載小艇 LCM登陸載具*4Vladivostok號)

或L-CAT登陸載具*2(Sevastopol號)

數量

共二艘

艦名 簽約時間 開工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結局
Vladivostok 2011/6/17 2012/2/1 2013/2/1 2013/10/15 原訂2014/11/14 2015/9/23決定轉售埃及,2016/6/2交付,命名為Gamal Abdel Nasser(L1010)
Sevastopol 2011/6/17 2013/6/18 2014/11/21 2015/9/23決定轉售埃及,2016/9/16交付,命名為Anwar El Sadat(L1020)

 


 

起源

早在1980年代,蘇聯高層就已經感覺需要類似美國海軍塔拉瓦級(Tarawa class)這類擁有全通式航空甲板以及艦內船塢、搭載登陸艇與部隊的兩棲突擊艦,作為海外投射軍力的核心,在遠離本國港口基地以外實施兩棲作戰,此外也可作為海上指揮艦,或在必要時反潛作戰的直昇機母艦;而俄羅斯當時將兩棲突擊艦(美軍的LHA/LHD)稱為通用登陸艦(Universal Landing Ships)。蘇聯時代第一個通用登陸艦計畫是Project 11780,原訂由黑海造船廠(Nikolayev shipyard)負責建造;由於構型類參照美國塔拉瓦級,因此Project 11780又被暱稱為「伊凡塔拉瓦」(Ivan Tarawa)。「通用登陸艦」的主要支持者是蘇聯軍方高層參謀本部,相形之下海軍對此興趣較為缺乏(當時蘇聯海軍極力發展遠洋的正規作戰力量)。

1990年代蘇聯解體,俄羅斯沒有足夠的國力與需求去建造「通用登陸艦」。直到2000年代中期俄羅斯經濟逐漸復甦,俄羅斯軍方才又重新考慮獲得「通用登陸艦」,以對外投射實力、維護俄羅斯的海外利益。由於當時蘇聯造艦工業仍然沒有從蘇聯解體之後的大斷層中恢復,無力承造這樣規模的軍艦,因此就轉向國外尋求現成設計(當時俄羅斯與西方關係較為緩和)。

依照部分信息,當時俄羅斯海軍對韓國的獨島級兩棲突擊艦以及荷蘭鹿特丹級(Rotterdam class)船塢運輸艦以及衍生的相關設計(即Enforecer系列,另有專文介紹)最有興趣,此外還包括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級(Juan Carlos I)戰略武力投射艦(後來也被澳洲採用)。但由於政治因素,俄羅斯最後跟軍事戰略上受美國影響相對最小的法國合作,看上了法國DCNS的西北風級(Mistral class)兩棲突擊艦。

在2008年10月法國舉辦的歐洲海軍展(2008 Euronaval)期間,俄羅斯海軍總司令Vladimir Vysotsky率團訪問,並公開表示俄方對於與法國進行軍事合作感到高度興趣,包括由兩國合作開發或直接向法國採購海軍艦艇裝備。俄羅斯海軍總司令Vysotsky上將回到莫斯科後,跟當時的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德夫 (Dmitry Medvedev)提議向法國購買兩艘西北風級。在2009年6月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海事防衛展期間,便有消息透露俄羅斯針對採購西北風級兩棲突擊艦與法國展開洽商。

 向來自力造艦的俄羅斯,之所以向國外尋求現成設計,是因為俄羅斯缺乏這類全通甲板兩棲突擊艦的建造經驗;從前蘇聯到俄羅斯,長年以來都沒有設計建造過這類 兼具直昇機突擊與兩棲運輸能力的艦艇,與其自己花費更多時間金錢去摸索設計並讓俄羅斯海軍充當白老鼠,還不如直接外購 引進成熟的設計。而且,俄羅斯國防部也對俄羅斯造艦工業的能力感到質疑,冷戰結束後俄羅斯造艦能量大幅衰退,人才與技術嚴重流失,現在連兩千噸級的20380型巡防艦,從開工到服役都耗費六年以上的光陰,何況是兩萬噸級的兩棲突擊艦?俄羅斯國防部估計,俄方船廠如從頭設計建造如 西北風型的艦艇,起碼需要7到10年,週期明顯過長。此外,俄羅斯可能只引進西北風型的艦體載台設計,艦上的導航、航空、通信與武器系統仍使用俄羅斯國貨,可將價格相對壓低。 此外,部分俄羅斯軍事專家則也對購買兩棲突擊艦表示質疑,他們認為直到2000年代結束前,俄羅斯都面臨軍費短缺 的窘況,即便是建造中的小型巡防艦與飛彈快艇都顯得吃緊,同時還有核能潛艦計畫,因此短期內增購一種滿載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艦艇(在俄羅斯海軍 僅次於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幾乎不可能。對照俄羅斯軍方高層對船廠能力的不信任,部分俄羅斯國防廠商則對高層不支持國貨感到不滿,因為俄羅斯各造艦廠正在存亡邊緣掙扎,俄羅斯國防部卻將有限的資金用來採購外國貨色。

 

談判過程

在2009年8月初,法國媒體首度表示俄羅斯正與法國協商,打算採購一艘西北風型 兩棲突擊艦;稍後在8月26日,俄羅斯總參謀長對外宣布俄羅斯希望能在2009年年底與法國簽約採購一艘西北風型,總額估計為7.5億美元 ,並透露希望未來能引進技術,在俄羅斯境內建造四至五艘同型艦。 為了爭取這項生意,法國最先與俄方大動作進行相關推銷與協議,甚至在在2009年11月底派遣西北風號至俄羅斯聖彼得堡進行訪問,向俄方展示該艦性能,並在隨後與俄羅斯海軍的聯合操演中讓Ka-27、Ka-29艦載直昇機乃至Ka-52攻擊直昇機進行降落、加油整補與起飛作業;依照 當時法方提到的數字,每艘西北風型 的建造成本約為3億歐元(3.9億美元),每艘整體報價約4到5億歐元。

雖然如此,俄羅斯隨後仍表示這項採購案是國際性的公開招標,除了法國阿馬里斯之外,西班牙納凡提亞(戰略武力投射艦)、荷蘭丹曼.須爾德(Damen Schelde Naval Shipbuilding,DSNS,產品為Enforcer系列兩棲艦),也是極可能參與投標的廠商。俄羅斯在2010年3月初向西班牙納凡提亞廠索取了戰略武力投射艦的資料,並派人參觀西班牙測試中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Juan Carlos I L-61)。先前在澳洲的競標中,西班牙戰略武力投射艦就打敗了法國西北風型而奪得訂單。 在2010年2月中旬,法國政府正式批准對俄羅斯出售西北風型。 

在俄法雙方談判之初,俄羅斯高層一開始有意直接指定購買法國西北風型,總數為四艘,並希望能在2010年底之前簽約,然而雙方在2010年上旬的談判並不順利;法俄兩國的主要歧見在於技術轉移與工作分配,法方不願意轉移 西北風型若干關鍵技術,例如艦上的全電力推進系統,然而俄羅斯方面則堅持所有的技術都必須移轉;此外,俄羅斯希望除了首艦之外,後續三艦都能轉移到俄羅斯境內建造,然而法方則堅持至少需有兩艘在法國境內建造。在2010年5月下旬,俄羅斯新聞社透露,俄國同時與法國、西班牙、荷蘭展開相關洽商,打算購買四艘兩棲直昇機艦,後三艘在俄羅斯建造;這則顯示俄羅斯有意藉由增加商源的作法來對法國施壓,迫使法國提出較好的交易條件。

在2010年8月下旬,俄羅斯 表示已經展開公開招標作業;在新的計畫中,三家俄羅斯相關船廠(包括聯合造船廠與位於符拉迪沃托斯克的Zvezda造船廠)參與競爭,而俄羅斯方面則將向幾個國外廠商(主要是法國、西班牙、荷蘭)發出邀標,並分別與三家俄羅斯船廠組成團隊 。此外,由於聯合造船集團(OSK)與韓國大宇集團有合資協議,因此聯合造船集團也曾建議俄羅斯國防部,選擇大宇集團為韓國海軍設計建造的獨島級船塢登陸艦來取代西北風,不僅韓方報價較為低廉,而且技術轉移比較大方;不過稍後的消息表示俄羅斯國防部會排除韓國廠商。 即便如此,俄方轉為公開招標顯然也只是向法方施壓、爭取更好交易條件的手段,其他西方廠商仍然只是拉進來「陪榜」。

依照俄羅斯長期駐法的大使Alexandre Orlov日後的回憶,他認為俄羅斯選擇與法國合作,政治因素是很大原因;固然法國的提案相較於對手的確更先進且更吸引人,但法方報價也是最高的;Alexandre Orlov相信,俄羅斯長期以來在軍工領域上跟法國的合作,是選擇西北風級的最大原因。在航太和陸軍裝備領域上,俄羅斯尚未跟法國以外的其他西方國家合作,包括太空領域的合作發射(法國Arianespace和俄國Roscosmos成立合資公司Starsem,Starsem獨家為俄國聯盟號太空船提供發射服務,在法屬圭亞那庫魯發射中心和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中心)。此外,當時法國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özy)在競選活動中承諾給聖納澤爾造船廠所在地工作機會,而俄羅斯總統Dmitry Medvedev也要找機會感謝薩科齊在2008年8月俄羅斯-格魯吉亞衝突中幫了俄羅斯忙。

在2010年1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正式宣佈,向法國購買至少兩艘西北風型兩棲突擊艦 ,粗估首艦造價可能是7.2億歐元,二號艦約6.5億歐元(實際數字仍待簽約時才能確認)。參與此案的廠商包括法國DCNS集團以及歐洲STX集團(總部位於挪威奧斯陸)位於聖納澤爾 (Saint-Nazaire)的船廠 (原Chantiers de l'Atlantique),以及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OSK),三廠將為此案而合資組成聯合企業。 在2011年1月25日,俄羅斯聯邦副總理Igor Sechin和法國國防部長Alain Juppé 在聖納澤爾簽署一份初步協議,俄羅斯將採購總數四艘的西北風型,前兩艘在法國DCN建造,能在法國境內提供1000個工作機會;而後續雙方繼續談判的第二批兩艘, 則轉移至俄羅斯建造。法方表示,這項交易並不會轉移艦上先進電力推進系統技術給俄羅斯,而且俄羅斯方面的造船廠將可分到相當比例的建造工作 ;依照目前推測,俄羅斯造船業界可參與第一艘約20%的工作份量,在第二艘則提高到40%。於是,這項採購案成為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蘇冷戰以來,西方北約國家第一次向俄羅斯進行大宗的軍備武器輸出,也是俄羅斯歷年來最大的一次對外軍購。

不過此後法俄雙方的談判並非一帆風順:根據2011年3月4日俄羅斯生意人報的報導,法俄雙方在價格方面無法達成共識,談判陷入僵局:俄羅斯最多只肯為前兩艘西北風型支付9.8億歐元,但法方則要求至少11.5億歐元;因為俄羅斯認為技術轉移費用已經包含在總體費用裡,但法方堅持技術轉移需另外付費。俄方表示如果雙方未能達成共識,談判就必須重新開始。 在2011年4月中旬,更有消息指出雙方對購買裝備的規格產生嚴重歧見,俄羅斯希望能獲得西北風型原有的先進指管通情與控制系統,但法方不願意提供; 當時法國只打算在外銷俄羅斯的版本上裝置Zenith 9作戰系統的降級版本,而不包括SIC-21指管通情系統。雙方對裝備規格與技術轉移的歧見,導致談判瀕臨破裂。

簽約與計畫執行

為了解決這些爭議,在俄羅斯駐法國大使Alexandre Orlov協調下,俄羅斯副總理Igor Sechin和法國總統的個人軍事顧問(chef d'état-major particulier)Benoît Puga將軍進行會商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俄羅斯方面同意另外支付法方技術轉移費用。在2011年5月下旬於法國舉行的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前夕,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德夫與法國總統薩科奇私下會面,針對西北風型軍售事宜進行會談,會後法國總統薩科奇(Nicolas Sarközy)在5月26日宣布與俄羅斯方面達成最終協議 。在2011年6月17日,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德夫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時,與法方正式正式簽署採購首批兩艘西北風型的合約,價值12億歐元(17億美元),包含艦體建造、訓練、文件與技術轉移等費用,艦上將配備俄羅斯國產作戰裝備。此外,俄羅斯方面宣稱,法國將在這項合約中轉移包括Zenith 9作戰系統在內的各項技術 (含程式原始碼)給俄羅斯。

 

DCN繪製的俄羅斯版西北風型想像圖,注意艦上的雷達與通信天線、

直昇機與自衛的機砲、防空飛彈都換為俄式裝備。

依照2011年11月 底的消息,俄羅斯方面已經向法國支付西北風型採購案的第一筆款項;首艦的建造工作則從原訂2011年11月推延到2012年中旬。依照這樣的時程,俄羅斯首艘 西北風型可望在2014年服役,第二艘可望在2015年服役。在2011年12月4日,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與 旗下的波羅的海造船廠(Baltiisky Zavod shipyard)簽署關於兩艘西北風級的建造合約, 合約價值25億盧布(8000萬美元);此外,俄羅斯的海軍上將造船廠負責相關的設計與整合工作,但不參與建造。依照2012年上旬的消息,首艘俄羅斯版 西北風型的命名為符拉迪沃托斯克號(Vladivostok),二號艦則為賽瓦斯托波爾號(Sevastopol),分別部署於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與黑海艦隊。 在2012年9月俄羅斯副總理訪問法國其間,雙方將對俄羅斯西北風型尚未達成共事的的許多細部配置問題進行討論。

依照法國與俄羅斯達成的協議,前兩艘已經敲定的西北風級在聖納澤爾的STX造船廠進行主要建造工作與總裝,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船廠參與部分工作量;前兩艘聖彼得堡分別獲得20%與40%的工作量,這比起最初法國希望前兩艘都在本國建造有所妥協。首艦必須在開工後36個月內完成,二號艦則必須在48個工作月後交付。而第二批二艘的合約如果確定,主要建造工作就會移到聖彼得堡的船廠,聖彼得堡方面負責的工作量分別是60%與80%。在建造工作中,波羅的海造船廠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該廠的機械設備最多只能切割3.2X12m的鋼板;而基於廠內起重設備的限制,艦體分段最重不能超過120噸。

在2012年11月初,俄羅斯國防部長表示此時法國方面正在加速將西北風型的相關技術轉移給俄羅斯,而第三、第四艘 符拉迪沃托斯克級所需的資金已經列入2020年前俄羅斯國防建軍項目之中,並能從2013年起投入第三、四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的建造工作。 不過根據2012年11月初的消息,俄羅斯海軍司令部決議,將先對首批兩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進行大規模測試評估,再決定是否建造第二批兩艘,並進行必要的設計修改。 因此,俄羅斯2013年到2015年度的國防預算並不包括建造第二批二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的預算,而是否建造第二批二艘最快也要到2016年才能定奪。

購買西北風級的決策與簽約是在2007年4月上任的俄羅斯國防部長阿納托利·愛德華多維奇·謝爾久科夫(Анатолий Эдуардович Сердюков)與由謝爾久科夫提拔、2008年6月上任的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尼古拉.馬卡羅夫(Nikolai Makarov)任內完成,然而2012年下旬俄羅斯國防高層收賄醜聞爆發(一家國防控股公司涉及一宗金額30億盧布的貪腐案遭調查),謝爾久科夫與馬卡羅夫分別在11月6日與9日遭到撤職;國防高層人士大異動之後,俄羅斯軍方當時反對購買西北風級的聲浪(尤其是向來反對謝爾久科夫、馬卡羅夫任內對外購買他國軍事技術與裝備的俄羅斯政府軍事工業委員會)開始爆發,例如俄羅斯政府軍工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伊萬·哈爾琴科(Ivan Zaharchenko)在2013年1月24日公開抨擊向法國購買西北風級是造成國家損失的「荒謬決策」,且不是前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帶給國家的唯一損失;而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羅戈津 (Dmitry Rogozin)緊接著也在1月26日於個人的Twitter上發難,抨擊西北風級在攝氏零下7度以下就無法運作(為了適應俄羅斯嚴寒氣候,法國 打算變更西北風級的設計,在甲板上新增加熱系統),當時購買的決定十分奇怪;羅戈津也批評前總參謀長馬卡羅夫任內大規模向國外購買武器裝備,並且多次不負責任地公開講話,嚴重損害俄羅斯本國國防工業的發展與威信。 稍後在2013年2月初,羅戈津還聲稱西北風級的燃料規格與俄羅斯海軍使用的油料體系不符,而俄羅斯目前不能生產西北風級所使用的燃料。但無論俄羅斯內部如何反彈,現實十分明顯地,俄國自行設計建造這類型的船艦,需要花更多時間以及資金。

在2012年2月1日,STX廠開始建造俄羅斯第一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第一個分段重達100噸,於2012年9月完工。在2012年8月1日,俄羅斯波羅的海造船廠也為該廠負責的 符拉迪沃托斯克級建造工作切割了第一塊鋼板,10月展開建造工作,並在2013年2月1日在STX船廠舉行安放龍骨的儀式。在2013年6月26日,由俄羅斯波羅的海船廠負責建造的首艦符拉迪沃托斯克號的後部段下水,隨後運往法國聖納澤爾的STX船廠進行總裝 ,首、尾兩船段在7月底完成合攏,在2013年10月15日下水。在2013年4月7日,二號艦賽瓦斯托波號於STX廠切割第一塊鋼板,同年6月18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在2014年4月30日,由俄羅斯波羅的海船廠建造的賽瓦斯托波號的艦尾船段下水在2014年11月21日,組裝完成的賽瓦斯托波號正式下水。

波羅的海造船廠負責建造的符拉迪沃托斯克號的後部船段,之後運到法國STX船廠完成合攏。

在法國STX船廠建造中的符拉迪沃托斯克號前部船段。

2013年7月下旬,符拉迪沃托斯克號的首、尾兩船段在法國STX船廠完成合攏。

 

基本設計

DCNI針對 俄羅斯版西北風型的第一階段設計工作於2012年4月完成,第二階段設計工作則在同年9月完成。相較於原版西北風型,俄羅斯版的機庫面積有所增加,以配合俄製Ka-29運輸直昇機以及Ka-52攻擊直昇機等。由於俄羅斯海軍需要在嚴寒的北極水域操作,因此艦體結構加強,具備一定的破冰能力;而考慮到在寒冷極地的操作需求,艦上還增加輔助動力系統為甲板加熱。艦上的各項系統都以俄羅斯標準設計規劃 ,所有操作介面與標示說明都改為俄文;艦上配備俄製射控與武器裝備,並預留安裝各種俄製武器的空間。自衛武裝方面,依照DCNS的資料,俄羅斯版西北風型的右舷前部和左舷後部都設置AK-630機砲,右舷前部和左舷後部則設置3Μ47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俄羅斯國產Project 12061海鱔(Murena)氣墊登陸艇,其尺寸過大,

而無法相容於西北風型原始設計的塢穴。

除了武裝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配套的登陸艇,這將影響艦尾塢穴的尺寸、排氣等設計,連帶影響艦體載台設計。西北風型能相容於美製LCAC氣墊登陸艇以及法國CNIM公司的L-CAT雙體登陸艇,而俄羅斯則希望修改 西北風型的設計,使之相容於俄羅斯的Prjoect 12061海鱔(Murena)氣墊登陸艇。海鱔型長31.3m,寬12.9m,吃水1m,標準排水量132ton噸,滿載排水量148.6噸,推進系統兩具各10000馬力的MT-70K燃氣渦輪,電力由兩具GTG-100燃氣渦輪發電機(各100KW)提供,最大航速55節,航速50節時續航力200海里,艇上編制12名人員,能搭載一輛T-72等級的戰車,或兩輛PT-76/BTR/BMP等級的裝甲車,或3輛BRDM等級的輕型裝甲車,或130名士兵,或42噸貨物;艇上配置的武裝包括兩組AK-306 30mm六管機砲、兩組BP-30 Plamya 30mm單管機砲、一組四聯裝9K310 Igla-1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飛彈型號為9M313),此外還可搭載10至24枚水雷。然而,海鱔的寬度與高度都大於LCAC與L-CAT,無法相容於西北風型的塢穴。

依照2012年9月初的消息,在俄羅斯與DCNS簽約之前,俄羅斯曾要求法國修改 西北風型的塢穴設計,使之相容於海鱔型氣墊登陸艇,但之後雙方並未達成協議,畢竟這將牽涉到非常大幅度的修改。法國DCNS則提議俄羅斯購買L-CAT,不過一開始遭到遭到俄羅斯國防部拒絕。如果 西北風型無法修改成配合海鱔型,阿瑪斯中央海事設計局(Almaz Central Marine Design bureau)的總工程師認為俄羅斯也可以重新設計海鱔型,縮減體積來適應 西北風型的塢穴。

俄羅斯Project 11770岩羚羊(Serna)通用登陸艇。

除了氣墊登陸艇之外,阿瑪斯中央海事設計局總工程師也建議符拉迪沃托斯克級可搭載R. E. Alexeev設計局的Project 11770岩羚羊(Serna)通用登陸艇(LCU),其排水量99.7ton,長25.6m,寬5.8m,吃水1.52m,主機為兩具M503A柴油機,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600海里,艇上編制5名人員,能搭載一輛主力戰車,或2輛裝甲運兵車或92名士兵。依照 西北風型的塢穴設計,每艘應能搭載兩艘Project 11770。

俄羅斯駐巴黎大使在2012年11月23日宣布,俄羅斯將從法國購買L-CAT(EDA-R)雙體登陸載具來搭配 符拉迪沃托斯克級。經過考量與折衝之後,2014年2月19日俄羅斯正式決定搭配符拉迪沃托斯克級的登陸載具方案,購買四艘CMT機械登陸艇(相當於美國的LCM)以及兩艘EDA-R雙體登陸載具,外界推測首艦符拉迪沃托斯克號配備四艘CMT機械登陸艇,二號艦賽瓦斯托波號配備兩艘L-CAT登陸載具。 俄羅斯訂購的兩艘EDA-R在2015年初開始建造,預定2015年底交付。

在2012年4月8日,消息傳出俄羅斯國防部為兩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訂購32架Ka-52K攻擊直昇機(Ka-52的海軍版),每艘配備16架。Ka-52K配備俄羅斯精確儀器制造系統公司(Precision Instrument-Manufacturing Systems Corporation)研製的新型OES-52光電射控系統,能發射雷射導引的Vikhr和Ataka飛彈。 此外,艦上也可混合編制Ka-29TB運輸直昇機與Ka-27P反潛直昇機。

依照2015年2月底俄羅斯方面的消息,在法國受訓的俄羅斯海軍符拉迪沃托斯克號接艦人員抱怨,該艦穩定性不良,在不大的風浪下都搖晃得十分明顯。依照俄羅斯方面專家的推測,俄羅斯直昇機需要更高的機庫(因為Ka-52的同軸反轉旋翼設計使其高度較高),法方加高了原本西北風級的機庫結構約20cm,此舉使艦體稳定中心升高並增加了受風面積,但法國方面可能僅僅加高了機庫側壁,既沒有配套的補償措施,也沒有經過充分的測試。

影響

俄羅斯向法國求購多功能兩棲突擊艦,引發了格魯吉亞等鄰國的憂慮與反彈,因為這將大幅強化俄羅斯 透過海路派遣兵力的能力。在2008年8月俄羅斯與格魯吉亞戰爭期間,黑海艦隊花了26小時從黑海將俄羅斯部隊輸送 至外高加索地區;如果有了西北風型,這項工作將能在40分鐘內完成。因此格魯吉亞官方隨即對法國出售兩棲突擊艦給 俄羅斯表達強烈不滿,認為嚴重影響了該國的國家安全;此外,立陶宛外長也同時對於法國外交部去函,要求法方解釋為何打算出售先進武器給俄羅斯 ;而美國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Gates)在2010年2月中旬也在巴黎對法國這項軍售決定表示「不快」。 俄羅斯海軍则宣稱,購買多功能兩棲突擊艦將使俄羅斯海軍能充分勝任於海外維和、人道救援、營救俄羅斯公民等行動,並有效打擊索馬利亞海盜。

制裁/交易取消

在2014年3月18日,由於克里米亞危機越演越烈(克里米亞在俄羅斯軍隊進駐的情況下舉行公投並通過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立即承認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但烏克蘭與整個西方世界都認定這是 俄羅斯對克里米亞非法兼併),法國外長宣布,正考慮將出售俄羅斯兩棲登陸艦案納入制裁項目,一旦制裁升高(可能是第三階段)就將終止這項交易。然而,如果片面終止這項軍售,將使法國 損失這筆合約還沒執行的項目以及許多工作機會,還需要支付鉅額的違約賠償金。

在2014年5月7日,美國國務助卿(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維多利亞.紐蘭(Victoria Nuland)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對法國出售俄羅斯軍艦早已感到憂慮,並要求法國停止該項軍售,這是美國首度對外公開表態反對法國繼續執行對俄羅斯出口軍艦。 在5月10日,法國總統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仍公開表示將履行這項造艦合約。不過隨後在5月下旬,又有消息傳出法國國防部官員正在評估是否扣留俄羅斯訂購的第二艘 符拉迪沃托斯克級;此時俄羅斯尚未付清第二艘 符拉迪沃托斯克級的款項(該艦原訂於2015年交付俄羅斯),使得法國有可能取消交付。

為了對法國施壓,美國也利用對巴黎銀行的起訴作為籌碼:從2004至2012年間,巴黎銀行違反美國的制裁政策,秘密與伊朗、蘇丹、緬甸及古巴等制裁對象國進行數千筆交易,為這些國家供應資金,並巧妙隱瞞(在6月30日,巴黎銀行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巴黎銀行承認違反美國制裁令而提供資金給這些國家,並支付美國89.3億美元的創紀錄罰款)。美國曾暗示,如果法國終止向俄羅斯交付軍艦,則對巴黎銀行的制裁將悄悄地取消,然而法國政府仍堅定表示將履行合約。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批評美國對法國進行政治敲詐。

在美國與歐盟的壓力下,法國政府高層對於是否履行合約、將符拉迪沃托斯克級交付俄羅斯舉棋不定。2014年7月21日,法國總統朗索瓦.奧朗德表示,原則上將在10月依照合約交付俄羅斯訂購的第一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不受現行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影響,但合約的履行「取決於俄羅斯方面的態度」。

2014年7月,俄羅斯駐法大使Alexandre Orlov收到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指示去見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Gérard Georges Nicolas Hollande,通知他如果兩棲突襲艦的交艦和俄國的工程款造成法國困擾的話,法國可以留下兩艘艦艇,並歸還俄羅斯已付的款項歸還即可,不會有任何罰款,同時兩國仍然保持友誼。Alexandre Orlov受到奧朗德總統的接見,並傳達了總統普丁的訊息;然而,奧朗德仍對Alexandre Orlov強調,「法國會遵守承諾」,依照合約交付兩艘船艦。然而,在美國以及西方不斷施壓之下,奧朗德無法堅持自己的承諾。

2014年9月4日,法國奧朗德總統聲稱基於烏克蘭的現況(當時烏克蘭政府軍與東烏克蘭反抗軍的停火協議仍有待確認),目前不存在向俄羅斯交付第一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的情況;在此前一天,美國方面再次對法國表示反對法國交付軍艦給俄羅斯 。稍後法國總統辦公廳發言人對此解釋,雖然此時法方不履約交付,但交付在法律上並未中止(只是時機問題)。在2014年10月9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法國必須明確向俄羅斯答覆是否交付符拉迪沃托斯克級的問題,如果法國不能履行合約,就必須依約退款;依照俄方說法,如果法方不履約交付軍艦給俄羅斯,將面臨30億至100億歐元的鉅額罰款。在2014年10月29日,俄羅斯副總統羅戈津表示,法國會在11月14日 依約將拉迪沃托斯克號交付給俄羅斯,交付典禮於法國聖拉薩羅港舉行 ;不過同時間法國財政部長仍表示目前還不具備移交拉迪沃托斯克號的條件,這似乎顯示法國高層意見有所分歧。在10月底,俄羅斯方面收到法方寄送的 交付典禮邀請函,但法國在幾天後就表示這是法方行政作業疏失而錯誤寄出。

在2014年11月5日當法國總統奧朗德剛結束訪問加拿大的行程時,法國就有媒體報導法國可能將原先為俄羅斯建造的西北風級轉賣給加拿大;由於加拿大皇家海軍正打算投資相當於280億歐元的經費來建設新一代海軍艦隊,而奧朗德此型也包括促進法國與加拿大之間的商業貿易,自然引發許多聯想。對此,俄羅斯對外軍事技術合作部門的相關人士在2014年11月4日透過媒體表示,俄羅斯現在不會放棄這些軍艦,也不允許法國轉賣給第三國;他強調,拉迪沃托斯克級已經納入俄羅斯擁有知識產權的若干設計,例如控制/通信系統的電路電纜,法國不可能在沒有經過俄羅斯允許的情況下合法轉口這些軍艦;法方只有在移除俄羅斯擁有知識產權的系統裝備之後,對船艦其餘部分才有完整的所有權,然而這麼做就必須拆卸整艘軍艦。該人士表示,依照合約,法國距離向俄羅斯交付拉迪沃托斯克號還有最多3個月的期限,而法國總統奧朗德應當明白,推遲交付軍艦將損害法國在國際武器出口市場上的信譽與形象。此外,拉迪沃托斯克級的許多細部規格依照俄羅斯海軍的需求,與北約規格不相容,法國若想轉手西方國家將困難重重。 在2014年11月中旬,俄羅斯對法國下達最後通牒,要求最遲在11月底交艦,否則就向法國提出「重大索賠」。 在2014年11月22日,俄羅斯駐法官員透露,法方已經允許俄羅斯海軍400名接近官兵進駐拉迪沃托斯克號,並且允許在白天時間進行各項訓練;負責接收兩艦的400名俄羅斯海軍官兵在2014年6月底達,分成兩組各兩百人。 在2014年12月8日,外電報導俄羅斯外交官員表示,可以接受法國不交付軍艦而支付賠款給俄羅斯,除了違約金之外還包括俄羅斯已經支付的所有開銷。 由於法國無限期推遲交艦,在2014年12月19日,原本要進駐拉迪沃托斯克號的400名俄羅斯海軍官兵返國。2015年1月13日,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官員表示,俄羅斯要求法國國防部對於不履約交付拉迪沃托斯克號的原因做出一份官方的書面解釋,使俄羅斯能決定是否繼續給予法方時間或者訴諸法律行動。

在2015年4月底,依照法國媒體「星期日報」和俄羅斯通信社的報導,法俄雙方在過去一個月內對於處置這兩艘西北風級逐漸達成共識(此時尚未達成官方協議)。在2015年5月中旬,俄羅斯生意人報報導,法方日前向俄羅斯 提議處置這兩艘西北風的方式,法方將賠償7.85億歐元給俄羅斯,前提是俄羅斯必須給予法方無條件向第三國出售這兩艘艦艇的權利。然而,莫斯科當局不接受法國的建議,表示如果解除合約,俄羅斯方面的損失 至少高達11.63億歐元;而俄羅斯副總統羅戈津也表示沒經過莫斯科允許,法國不得轉手這兩艘軍艦。 在2015年5月26日,消息傳出俄羅斯軍工委員會副主席博奇卡廖夫(Oleg Bochkarev)表示,俄羅斯不會再試圖接收這兩艘西北風,只會討論法方的賠償事宜;博奇卡廖夫也宣稱已經在設計自己的兩棲作戰艦艇,再也不需要西北風。法國有媒體則估計,如果法國政府無法履約,可能遭到求償20至50億歐元。

轉售埃及

依照2015年7月底的新聞,一位俄羅斯官員透露,法國與俄羅斯針對處理兩艘西北風型的談判已經底定,雙方合約確定將取消,法國賠償總額與付款日期已經敲定 (稍後確認法方賠款總額為9億49萬754859歐元),法方將全額退款(包含俄羅斯已經花費的人員訓練),俄方則不另外對法國實施罰款,艦上已經安裝的俄羅斯裝備也將全數拆除交還俄羅斯,此後法國就擁有權力轉售這兩艘軍艦。 此時,俄羅斯方面已經支付這比總額約12億歐元的交易的8.93億歐元。 法國官方曾表示,如果法俄雙方不能和解而走上國際仲裁,法國可能面臨15到20億歐元的求償。

法方宣稱已經有多國對這兩艘西北風型有興趣,消息傳出沙烏地阿拉伯願意出資購買這兩艘西北風級並轉交給埃及,使埃及具備投送1000名士兵、裝備、車輛的能力;沙烏地阿拉伯與革命之後的新埃及政權關係密切,提供40億美元資金協助埃及強化軍備。 隨後在2015年9月上旬,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報引述軍方人士說法,聲稱埃及在能夠得到俄羅斯貸款的情況下,有興趣購買其中一艘西北風型,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有意購買另一艘;而「今日俄羅斯」報則引用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的說法,聲稱「俄羅斯希望法國在償還應付款之後自由使用這兩艘兩棲艦,但如果將這兩艘船艦轉賣給第三國,需充分考慮俄羅斯的利益」。 依照法方的消息,埃及或印度是俄羅斯可以接受的轉售對象,因為這兩國都有使用俄式裝備

依照2015年9月下旬路透社的報導,法國總統Francois Hollande的發言人對媒體透露,法國與埃及高層代表日前在巴黎針對轉售兩艘西北風級的合約進行了談判,雖然雙方在前一週的談判由於價格的歧見而幾乎破裂,然而隨後仍達成協議,交易據信在10月內會獲得最終確認 (依照後續消息,轉售埃及的協議在9月23日正式簽署)。 稍後,俄羅斯TASS新聞社又透露俄羅斯與埃及達成協議,原本俄羅斯為兩艘西北風型訂購的50架Ka-52K直昇機的訂單將由埃及接手,來裝備這兩艘西北風型 ;先前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尤里.鮑里索夫也曾表示,俄羅斯願意為兩艘西北風型的新買家提供航空電子設備。如果相關轉售作業都能完成,不僅法方可以脫手這兩艘軍艦賺到錢,俄羅斯為兩艦提供的直昇機 以及相關設備也照樣可以獲利(包括購置與日後服役生涯的維護),繼續維繫擁有俄式裝備的埃及之間的距離。

在2015年10月初,俄羅斯外長表示對西北風級爭議的結果感到滿意,表示俄羅斯已經收到完整的退款,包括先前已經支付法國的費用以及俄羅斯船廠為了建造這兩艘船艦而投資的設備與人員訓練費用。 在2015年10月10日,法國總統訪問埃及期間與埃及總統在埃及開羅伊蒂哈德宮(Palace Al-Ittihad)簽署合約,正式將兩艘西北風級轉賣給埃及。另外,同時期俄羅斯聯邦技術公司(Rostec)所屬的KRET和聯合儀器制造公司(UIMC)表達了與埃及簽約的合作意向,包括出售安裝在這兩艦上、原本為俄羅斯開發的新系統。KRET之前曾提議為這兩艘西北風型裝備該公司的5P28 Pobeditel電子戰防衛系統,而UIMC則為這兩艘西北風型開發通訊和控制系統,並已經同意為埃及改裝這一原本為俄羅斯開發的系統。 在2016年2月8日,埃及駐俄羅斯大使館證實,俄羅斯Baltiisky Zavod船廠仍依照原訂計畫為這兩艘西北風型進行艤裝工程,而艦上的俄製系統將隨艦移交埃及;如此,俄羅斯依舊透過出口與維護這些系統而獲利,法國也不用額外花錢拆除這些俄製系統。

在2016年1月上旬,消息傳出俄羅斯將與埃及海軍達成協議,埃及將從俄羅斯購買46架Ka-52K直升機來搭配這兩艘西北風型;此協議是透過俄羅斯國營的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 Rosoboronexport)達成,算入該公司2015年業績的一部分。俄羅斯直升機控股公司總經理亞歷山大·米赫耶夫表示,該公司有能力交付數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訂單,無論國際間是否還有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埃及方面希望從2016年初開始,在未來3年內陸續接收50架Ka-52K直升機(實際採購數量仍待商榷)。 在2016年10月,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副局長阿纳托利.蓬丘克表示,埃及向俄羅斯接洽,希望從俄羅斯引進Ka-52來裝備西北風型。

交付儀式上的阿布杜爾·納瑟號(Gamal Abdel Nasser,L1010),原為符拉迪沃托斯克號。

兩艘轉手給埃及的納瑟級。

納在埃及海軍服役的納瑟級兩棲攻擊艦的畫面,埃及配套採購的Ka-52攻擊直生機以及

從美國採購的AH-64阿帕契攻擊直生機一同在艦上操作。

在2016年3月23日,法國與埃及的總統在電話中確認了埃及購買兩艘西北風型的原則與方式。 兩艘西北風級在2016年6月2日與9月16日交付埃及,分別依照兩位著名的埃及前總統命名為阿布杜爾·納瑟號(Gamal Abdel Nasser,L1010)與 艾爾.沙達特號(Anwar El Sadat,L1020)。

西北風級採購案取消後,俄羅斯開始自行規劃類似的通用登陸艦(又稱直升機母艦),具備全通甲板航空操作能力與艦內塢艙,並可搭載車輛裝備,能以直昇機、兩棲登陸載具、駛進/駛出(Roll-in/Roll-out)等方式對地投送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