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可夫上將級飛彈巡防艦

Project 22350高西可夫上將級(Admiral Vladimir Kuroyedov class)飛彈巡防艦想像圖,

具有相控陣雷達以及垂直化防空/反艦飛彈等特徵。

Project 22350的模型。 此模型除了艦首3S97垂直發射器的構型與後來實際上略有出入之外(模型上艦砲後方配備兩組12聯裝

3S97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日後實際上配置四組八聯裝),基本完全反應了之後高西可夫上將級的模樣。

正準備下水的高西可夫上將號(Admiral Gorshkov )。

攝於2014年初的高西可夫上將號。注意艦首直發射器的布置,艦砲後方的位置設置裝填3K96 Redut系列防空飛彈

的四組八聯裝3S97垂直發射器,艦橋前方則是裝填口徑反艦/陸攻巡航飛彈的兩組3S14U1八聯裝通用垂直發射器。

(上與下) 高西可夫上將號展開試航的畫面,攝於2014年11月上旬。注意到相控陣雷達天線尚未安裝,

只是用板蓋遮住。

(上與下二張) 高西可夫上將試航的畫面,此時相控陣雷達天線已經安裝。

 (上與下)俯瞰高西可夫海軍上將號。

高西可夫海軍上將號的船樓結構。

正面看高西可夫上將號

從後方看高西可夫上將級。注意直昇機庫結構頂上的三個半球狀天線,居中較大的則是Tsentavr-HM-1衛星通信系統

的天線,位於兩側較小的是配合34K1超地平線雷達系統的KPC-27被動接收天線

高西可夫上將號主桅杆與電子系統的特寫,此時相控陣雷達天線尚未安裝。主桅杆兩側由上而下有四個對稱的平台,

最上方是MTK-201M光電射控儀 ,其下三個則是TK-28電子反制/支援系統的天線組。桅杆塔頂中央一部Furke-4 E三維

對空/對海搜索相控陣雷達桅杆塔前方是一部JSC 5P-10E Puma雷達/光電射控系統 。

艦橋頂部的球型天線是34K1磐石(Monolit)超地平線搜索/反艦飛彈射控雷達。

高西可夫上將級的主桅杆塔特寫,注意Poliment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的陣列天線,以及

頂部Furke-4 3D對空/對海搜索相控陣雷達。桅杆 塔頂兩側各有一座MR-231-2導航雷達。

高西可夫上將號在2018年7月28日正式交付俄羅斯海軍後,隔天立刻出現在俄羅斯海軍紀念日的閱艦式上。

(上與下)拍攝於2014年10月下旬,下水前夕的高西可夫上將级二號艦,海軍元帥卡薩托諾夫號(Admiral Kasatonov

(上與下二張)在2019年7月下旬參與聖彼得堡海軍節的海軍元帥卡薩托諾夫號(舷號431),此時還在試航、尚未驗收。

從後方看海軍元帥卡薩托諾夫號的上層船艛

卡薩托諾夫號(前)以及正在艤裝的第三艘Project 22350巡防艦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Admiral Golovko 454,攝於2020年中旬。

Project 22350巡防艦的前甲板,可以清楚觀察垂直發射器、干擾火箭的配置。

四組前面是四組八聯裝3S97垂直發射器,裝填3K96 Redut系列防空飛彈;其後是兩組

3S14U1八聯裝通用垂直發射器,裝填口徑反艦/陸攻巡航飛彈3S97垂直發射器前方

布置四組KT-216十聯裝 120mm干擾彈發射器,兩側各有一組KT-308-05十二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一艘Project 22350巡防艦的前甲板,近處可以看到兩座KT-216十聯裝 120mm干擾彈發射器,其後是四組

八聯裝3S97垂直發射器(裝填3K96 Redut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兩側各有一組KT-308-05十二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在2010年歐洲海軍展中首度展出的Project 22356飛彈巡防艦,是Project 22350的外銷版。此模型呈現裝備垂直化Shtil-1防空飛彈

系統 的構型,配備一座頂板三維對空搜索雷達與四座M90FR照明雷達(位於主桅杆兩側以及機庫上方平台)。

另一種版本的Project 22356想像圖,配備RIF-M防空飛彈以及配套的相位陣列追蹤雷達(位於機庫上)。

帕瑪爾(Palma-SU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是高西可夫上將及的裝備之一。

帕瑪爾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發射防空飛彈的畫面。

AK-192M 130mm艦砲模型

高西可夫上將號在2018年10月下旬首次成功試射9M96防空飛彈的畫面。

(上與下四張)高西可夫上將號的作戰控制中樞的畫面。

2017年聖彼得堡海事防務展(IMDS-2017)中展出的改進型22350巡防艦,又稱Project 22350M,

艦體尺寸比22350放大(約7000噸級),垂直發射器數量也增加。不過依照北方設計局2019年度的

項目信息,Project 22350M遭到取消。

2019年,俄羅斯公布正在開發的鋯石(Tsirkon)高超音速巡航飛彈,最大射程1000km,飛行速率8~9馬赫,

在2020年1月在高西可夫上將號進行第一次試射。俄羅斯計畫未來所有裝備口徑巡航飛彈系統的船艦、潛艦都

要配備鋯石飛彈。

(上與下)第四艘Project 22350巡防艦Admiral Flota Sovetskogo Soyuza Isakov正在安裝純國產化的DGTA-M55MR

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CODAG)推進系統。由於2014年俄羅斯出兵兼併克里米亞,原本Project 22350要裝備的

烏克蘭製MR90燃氣渦輪組件貨源中斷,連帶影響Project 22350巡防艦項目也被迫暫停數年,直到俄羅斯完成推進系統的

純國產化。Project 22350從三號艦開始,就裝備純國產化MR90燃氣渦輪。

2022年5月,第三艘Project 22350巡防艦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Admiral Golovko 454 

成功試射一枚3M22鋯石高超音速飛彈,此次試射飛行距離據說達1000km。

艦名/使用國 高西可夫上將級飛彈巡防艦/俄羅斯

(Admiral Vladimir Kuroyedov class,Project 22350)

建造國/建造廠 俄羅斯/

Severnaya Verf(SY190), Saint Petersburg

尺寸(公尺) 長135 寬16.4 吃水4.5
排水量(ton)

標準4500

滿載54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AG

M90FR燃氣渦輪*2/55000

10D49柴油機*2/10400

雙軸

航速(節) 29~30
續航力(海浬)

4500~4850/14節

乘員 210
偵測/電子戰系統 5P-20K Poliment多功能相控陣雷達

5P-27 Furke-4 3D對空/對海搜索雷達*1

MR-231-2 Pal-N導航雷達*3

TK-28收電子反制/截系統

Prosvet-M干擾彈發射系統(KT-308-05十二聯裝發射器*2,KT-216十聯裝 120mm發射器*8)

Vigstar Centaurus-NM通信系統

Tsentavr-HM-1衛星通信系統

Chardal-22350整合導航系統

聲納

Zarya-3艦首主/被動聲納系統

Minotavr-ISPN聲納

Vignette-EM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系統

射控/作戰系統

34K1 Monolit超地平線平面搜索/反艦飛彈射控雷達

JSC 5P-10E Puma射控系統

MTK-201M光電射控儀*2

5P520光電射控儀*2

Sigma 22350戰鬥管理系統

艦載武裝

AK-192M 130mm 70倍徑艦砲*1

3S14U1(UKSK)八聯裝反艦飛彈垂直發射器*2(裝填SS-N-26寶石或SS-N-27口徑反艦飛彈)

3S97 八聯裝Redut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4(共32管,每管可裝填一枚9M96E1/2中程防空飛彈 ,或四枚9M100短程防空飛彈)

SM-588四聯裝固定式330mm魚雷管*2(可發射MTT魚雷 、M15反致魚雷、RPK-9 Medvedka-VE反潛飛彈)

3M89 Palma-SU型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2(每座擁有兩具30mm機砲與八枚9M340E短程防空飛彈)

MTPU 14.5mm機槍*2

艦載機

Ka-27或Ka-32反潛直昇機*1

姊妹艦

Project 22350:共4艘

艦名 舷號 廠方編號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Admiral Gorshkov 417 No.921 2006/2/1 2010/10/29 2018/7/28交付
Admiral Kasatonov 431 No.922 2009/11/26 2014/12/12 原訂2014

實際2020/7/21
Admiral Golovko 454 No.923 2012/2/1 2020/5/22 2023/12/25
Admiral Flota Sovetskogo Soyuza Isakov No.924 2013/11/14
Admiral Amelko No.925 2019/4/23
Admiral Chichagov No.926 2019/4/23
Admiral Yumashev No.927 2020/7/20
Admiral Spiridonov No.928 2020/7/20
Admiral Flota Gromov    
Admiral Vysotsky    

參考資料:NAAS──俄羅斯海軍22350護衛艦全解析(施展)

──by captain Picard

 


 

起源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造艦工業一度陷入死寂,前蘇聯時代尚未完工的艦體紛紛停工,海軍也沒有能力執行艦艇汰換計畫。直到2000年代俄羅斯經濟比較有起色,俄羅斯才陸續推出一些冷戰結束後真正的新型設計;不過由於冷戰結束造成的嚴重人才流失與研發斷層,俄羅斯在整個2000年代推出新艦的速度並不理想,例如俄羅斯在冷戰後新設計的第一種水面艦艇:2000噸級的Project 20380守衛級(Steregushchy class)巡防艦,首艦雖然在2001年12月開工,然而直到2007年11月才得以服役。

Project 20380只能算是中小型的水面巡邏艦艇,只具備點房預防空自衛能力;而俄羅斯海軍在冷戰結束後提出的第一種主戰水面艦艇,就是Project 22350,其技術要求在2003年7月提出。早期各種關於Project 22350的情報紛雜,某些消息表示此型艦艇發展自印度在2000年代從俄羅斯購入的Project 1135.6塔瓦級(Talwar class)飛彈巡防艦,排水量更是眾說紛紜,從4000到4500噸的巡防艦到8000噸級大型驅逐艦等都有,外界也普遍認為艦上將裝備媲美美國神盾(Aegis)的先進防空作戰系統、 相控陣雷達與區域防空飛彈。依照後來俄羅斯方面較為權威的消息,Project 22350的艦體長度約130m,寬16m,排水量約4500噸,續航力4000海里,屬於中型的水面艦艇。如此,咸信高西可夫上將級將取代前蘇聯時代服役、在2020年前後就需要汰換的克里瓦克級(Krivaks class)巡防艦。

早期的Project 22350想像圖,打算同時配置相控陣雷達與頂板三維雷達。

發展過程

在2000至2001年,俄羅斯海軍開始研究新一代多用途巡防艦,位於聖彼得堡的北方設計局(Nothern Design Bureau,又稱Severnoye PKB FSUE)參與此一項目,在2002年初提出了關於新巡防艦的初步概念與指標。隨後在2002年5月,俄羅斯海軍正式賦予北方設計局設計新巡防艦的任務,代號Project 22350,隨即展開初步設計工作。在2003年6月底,俄羅斯海軍正式批准Project 22350計畫;在當時,俄羅斯海軍表示2002年將會開始建造第一艘此型艦艇,不過最後並沒有列入該年的國防預算中。

俄羅斯海軍對高西可夫上將級十分重視,因為這種艦艇是俄羅斯第一種在蘇聯解體後,從頭設計、開工建造的主力水面作戰艦艇;雖然俄羅斯海軍在蘇聯解體後仍繼續建造若干大型艦艇,但完全是繼續對前蘇聯時代遺留的未成品進行施工而已。因此,俄羅斯海軍稱高西可夫上將號為「旗艦巡防艦」(flagship frigate)。在2005年2月28日,俄羅斯海軍展開Project 22350建造工作的招標作業,共有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的北方造船廠(Severnaya Verf, Baltic factory Yantar (Amber),SY190)、北德文斯克(Sevmashpredpriyatiye (Nothern TYPEering Enterprise) FSUE)、加里寧格勒的揚塔爾造船廠(Kaliningrad-based Yantar Shipyard)、波羅底海造船廠(Baltic Plant)等登參與投標,但隨後波羅底海造船廠就與北方造船廠合併 ;在2005年6月,俄羅斯海軍宣布北方造船廠與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進入評比,在10月由北方造船廠獲勝。在2005年10月21日,俄羅斯國防部與 北方造船廠簽署首艘Project 22350高西可夫上將號的合約,建造預算約為3200至4000萬美元。 在2011年3月17日,俄羅斯海軍與北方造船廠簽署後續四艘(第二至第六艘)Project 22350的建造合約。

在2005年5月,俄羅斯方面有消息指出,首艘Project 22350將在2005年7月31日在位於聖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廠安放龍骨,首艦命名為高西可夫上將號(Admiral Vladimir Kuroyedov)以紀念這位堪稱蘇聯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海軍司令,同時間還有另一艘大型兩棲艦開工,然而實際上此時並沒有任何新艦動工。 到2005年11月,北方設計局完成了Project 22350的最終設計。

在2006年2月1日,高西可夫上將級首艦高西可夫上將號在北方造船廠安放龍骨,當時預定在2009年完工,2010年交付;不過,由於預算短缺 ,以及俄羅斯基礎造艦能力以及組織配套廠商等方面的不足,使高西可夫上將號的建造進度不斷落後,直到2010年10月29日才下水 ;至2012年下旬,俄羅斯希望高西可夫上將號能在2013年春季交付北方艦隊,並從同年5月份開始繫留試驗,隨後進行航行以及武器等各項測試,並在2014年春正式服役 ,不過隨後又推遲到2014年底,然後是2015年12月25日,以及2016年5月、2016年11月。實際上,由於2013年烏克蘭爆發革命隨後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以及烏克蘭內戰,導致烏克蘭與俄羅斯決裂,原本由烏克蘭供應的俄羅斯軍艦部件(尤其是燃氣渦輪主機 的關鍵組件)中斷,而西方國家也對俄羅斯實施軍事禁運制裁,影響了俄羅斯正在執行的造艦計畫,這意味著俄羅斯自行解決燃氣渦輪來源問題之前,高西可夫上將級無法成軍服役。 除了燃氣渦輪的問題外,由於艦上的主要武裝──3K96 Redut防空飛彈系統(見下文)的發展遭遇嚴重瓶頸,也使得高西可夫上將號依舊無法如期在2016年11月交付。

數量方面,在2005年,俄羅斯海軍曾表示,打算在2015年之前建造10艘高西可夫上將級,不過爾後俄羅斯海軍構想的建造數量增加,希望能建造20艘;在2007年,俄羅斯海軍表示將在2015年之前建造3至4艘高西可夫上將級巡防艦。

為了確保高西可夫上將級建造工作能順利進行,俄羅斯總理普丁在2011年9月簽署政府法令,將俄羅斯政府給北方造船廠的擔保貸款延長到2015年年底。在2012年9月初,俄羅斯國營聯邦儲蓄銀行批准向北方造船廠提供5億美元貸款。 

在2017年12月23日,高西可夫上號一部10D49巡航用柴油發動機發生故障,返回北方造船廠檢修時發現發動機的連杆損毀;隨後,船廠人員拆除了發動機的曲軸,一些部件被送到科洛姆納進行檢查和更換。此次維修與更換組件可直接在機艙內進行,無須切開艦體,維修工作在2018年3月完成。在2018年6月下旬,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原訂在近日服役的高希可夫上將號未過驗收,服役日期暫時延後到2018年11月。

2018年7月26日,高西可夫上將號終於獲得蘇聯海軍驗收通過,俄羅斯國家驗收委員會代表──俄羅斯海軍副司令Viktor Ivanov中將在「關於高西可夫上將號的國家試驗」完成簽字。兩天後在7月28日,高西可夫上將號終於交付俄羅斯海軍;在交付儀式當天, Viktor Bursuk中將也表示,此批與高西可夫上將號同型的艦艇(Project 22350)只會建造四艘;之後俄羅斯海軍計畫取得建造更現代化的船(即Project 22350M,見下文),北方設計局已經開始作業,預計在2026年起交付。

在2019年4月23日,在俄羅斯總統普丁、副總理Yury Borisov、國防部長Sergey Shoigu等領導主持下,第五、第六艘Project 22350(工廠編號925、926)在聖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廠舉行安放龍骨儀式,兩艦分別命名為Admiral Amelko與Admiral Chichagov。

在2020年7月20日,聖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廠舉行第七與第八艘Project 22350巡防艦Admiral Yumashev(廠方編號927)與Admiral Spiridonov(廠方編號928)的安放龍骨儀式。同一天舉行安放龍骨的還包括在克里米亞刻赤(Kerch)海灣造船廠(Zaliv shipyard)的兩艘Project 23900通用登陸艦,以及在北德文斯克(Sevmash, Severnoye Machine-Building Enterprise Production Association in Severodvinsk)開工的第六、第七艘Project 885M核子動力攻擊潛艦。

基本設計

在2010年10月29日剛下水的高西可夫上將號。此時相控陣雷達塔尚未安裝。

高西可夫上將號的艦橋

依照想像圖, 高西可夫上將級的艦體設計新穎簡潔,匿蹤程度高;採用單煙囪設計,只配置一個大型的封閉式塔狀桅杆 。艦體兩側設有一對穩定鰭,艦上所有系統在4至5級海象以內都能有效工作。

高西可夫上將級 採用俄羅斯與烏克蘭聯合研製的DGTA-M55MR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CODAG)推進系統,由俄羅斯、烏克蘭在1993年合資的Turborus公司開發,管理 監控系統由俄羅斯「極光」工業聯合體研製,主機組合包括兩具M90FR燃氣渦輪(單機最大輸出功率27500馬力、80%經濟輸出為22000馬力)與2具巡航用的10D49柴油機(單機最大輸出功率5200馬力),雙軸推進,分成兩套機組;每套機組包含一部M90FR燃氣渦輪與一部10D49柴油機組成,併聯到一套PO55P傳動齒輪系統來帶動一根推進器,最高航速29至30節,航速14節時續航力4000海里 。

長久以來,烏克蘭一直是前蘇聯/俄羅斯的艦用燃氣渦輪體系的重要一環。 M90FR燃氣渦輪由俄羅斯、烏克蘭在1993年合資的Turborus公司(專門研製大型艦載燃氣渦輪)開發,其中俄羅斯聯合機械集團(United Engine Corporation,UEC)旗下的土星公司(Saturn)負責全系統的整合、組裝與測試,烏克蘭位於尼古拉耶夫的曙光機械所(Zorya-Mashproyekt, Nikolayev)提供燃氣渦輪的壓縮機與減速齒輪並組裝整個M90FR燃氣渦輪。在2005年11月,M90FR在尼古拉耶夫的曙光機械所測試設施進行運轉測試,在2006年完成國家跨部門測試。在2008年底,整套DGTA-M55MR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通過測試。

 高西可夫上將級的M90FR燃氣渦輪核心機

10D49柴油機

烏克蘭燃氣渦輪貨源中斷以及俄羅斯的國產化作業

2013年烏克蘭爆發革命、親西方政府上台,俄羅斯在2014派兵進入克里米亞,隨後克里米亞舉行公投決定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加上東烏克蘭在俄羅斯支持下與烏克蘭政府對抗,這導致烏克蘭與俄羅斯決裂,連帶也影響到俄羅斯的軍備供應。前兩艘Project 22350所需的製燃氣渦輪機組都由烏克蘭製造,在克里米亞危機爆發時已經交付俄羅斯。

在2014年12月17日,俄羅斯北方造船廠發布一份2400萬盧布的招標書,為俄高西可夫上將級的發動機提供拆卸、故障檢測等服務,招標截止日期為2015年3月,這份消息讓外界聯想 高西可夫上將級的燃氣渦輪維護工作是否受到俄羅斯、烏克蘭交惡的影響,但北方造船廠隨即否認這類傳聞,表示一切計畫都順利進行,發動機維護不存在問題。

在2013年12月,Turborus公司獲得價值17.77億盧布(約2900萬美元)的合約,為高西可夫上將級提供複合燃氣渦輪/柴油機推進系統,當時預定於2016年9月將成品交付北方造船廠,不過由於烏克蘭供貨中斷,使得履約期延後到2019年。依照2015年6月的消息,俄羅斯副總統羅戈津 (Dmitry Rogozin)對外承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交惡導致包含燃氣渦輪在內仰賴烏克蘭供應的軍品來源中斷,而俄羅斯軍工正在積極規劃努力替代184項過去仰賴烏克蘭的產品 (此項替代計畫在2014年7月獲得批准,其中最重要的項目是艦載燃氣渦輪、航空渦輪發動機的關鍵組件),預計2017年開始產製M90FR與M70R燃氣渦輪所需的核心組件,2018年 將完全國產化的艦載燃氣渦輪交付使用(包括Project 22350與Project 11356M項目)。

烏克蘭的變局後,Turborus公司與俄羅斯北方造船廠一同合作解決Project 22350推進系統的產製問題,土星公司取代原本烏克蘭曙光機械原本的地位;如此,俄羅斯聯合機械集團就會具備完整的燃氣渦輪產製能力。在2015年6月16日,Turborus獲得新的關於Project 22350推進系統項目的合約,提供兩套DGTA-M55MR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推進系統,價值22.95億盧布(約3750萬美元),包括Metel-55與Sheksna-90控制系統、VDA-56震動監視裝備(每套價值1.02億盧布,約160萬美元2016年7月交付)、10D49巡航用柴油機與Purga控制系統(每套1.08億盧布,約170萬美元,2017年9月交付)、RO55齒輪箱、VSM37/M55R傳動系統(每套2.99億盧布,約480萬美元,2017年12月交付)、M90FR燃氣渦輪與配套的船動組件(每套5.93億盧布,約960萬美元,2017年11至12月交付) ;俄羅斯土星公司負責整合、組裝並測試DGTA-M55MR燃氣渦輪/柴油機推進系統,每套機組的整合、組裝與地面機台測試工作合約3100萬盧布(約50.2萬美元),試航期間的測試與技術支援合約為每套機組2400萬盧布(40萬美元),而運送這些機組到北方船廠裝上船艦的合約則會另外簽署。在2015年10月下旬,俄羅斯土星公司表示,已經開始產製第一具全國產化的DGTA-M55MR推進系統。Project 22350從第三艘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Admiral Golovko)開始,就改用俄羅斯國產化的燃氣渦輪推進系統。

在2017年4月25日,聯合機械集團新聞處對外表示,此時正在進行M70FRU-2、M35R-1/2(核心機組為M70FRU-2)等艦用燃氣渦輪系統的研製工作,其中M35R-1燃氣渦輪機組的測試工作在4月25日正式展開;俄羅斯方面宣稱,由土星公司生產M70FRU相較於原本烏克蘭產製的渦輪核心機,使用壽命增加10%到15%,熱效率也從烏克蘭原本的32%提升到了36%。為了研製這些燃氣渦輪,聯合機械集團組建新的廠房與裝配試驗系統,整體建設工作以及周邊地區的生產設施到2017年上旬都已完成,主要技術系統和設備也安裝到位,在2017年12月展開此系統試驗台的初步鑒定,以及對測量儀器進行各項檢查,隨後就能投入工業使用,在2018年展開燃氣渦輪機組的量產工作(包括M70FRU、M70FRU-2、M70FRU-R、M90FR燃氣渦輪機,以及M35R、M70發動機組等)。除了這些現有燃氣渦輪機組的全面國產化之外,聯合機械集團新聞處也宣布,該集團計劃在2025年前研製一系列出先進船用燃氣渦輪發動機與機組。在2018年1月12日,俄羅斯紅星電視台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尤里·鮑里索視察位於雷賓斯克的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時,正式對外宣布俄羅斯已經完成艦用燃氣輪機國產化所有測試工作,並展開批量生產。

電子裝備

電子裝備方面,高西可夫上將級採用一個先進的封閉式主桅杆,桅杆上部整合四面固定式相控陣雷達天線, 是俄羅斯最新開發的多功能防空相控陣雷達,型號為5P-20K Poliment;為了支援Redut防空飛彈系統(見下文)的TVM導引機制,Poliment雷達可能採用C波段操作 ,也有說法是採用X波段,最大探測距離150~200km,探測高度30480m,能同時追蹤超過200個目標。根據高西可夫號的建造圖片推測, 其封閉式桅杆採用模組化設計,四個相控陣雷達裝在一個獨立的結構體內,在別處建造完成後,再送來到船廠安裝於艦上。依照後續資料,5P-20K有源相控陣使用砷化鎵半導體製作的微波積體電路(MMIC)發射/接收(T/R)單元構成天線陣列,並具有脈衝都卜勒(Pulse Doppler,含完整LDSD能力)操作、目標動態指示(Moving Target Indicator )、數位波數形成、自適應波束管理技術、自適應旁瓣對消、數位脈壓、可程式化波形產生、可程式化信號處理、非協同目標識別(Non-Coperative Target Recognition,NCTR)以及光纖傳輸等技術特徵,最多能同時追蹤400個空中目標與50個水面目標;此外,5P-20K相位陣列雷達還附帶敵我識別器(IFF)。

除了 兼具搜索/追蹤與射控功能的5P-20K相控陣雷達之外,主桅杆頂部裝置一座5P-27 Furke-4 相控陣雷達(守衛級的Furke-2的衍生型) 作為遠程空域監視、搜索之用,操作頻段有S(E/F)頻或C/H頻等說法,採用機械旋轉的單面平板陣列天線,最大探測距離約300km,對戰鬥機等級的目標探測距離約180~200km,能同時追蹤超過200個目標。

高西可夫海軍上將號桅杆頂的Furke-4單面旋轉式頻三維多功能搜索/追蹤雷達

艦橋頂部設置一個大型球狀天線罩,裝有一部具備超地平線偵測能力的34K1磐石(Monolit)主/被動反艦追蹤與射控雷達 ,使用主動模式在超地平線工作情況下探測距離250km,被動模式最遠達450km,可能是是俄羅斯在2000年代推出的3Ts-25E Garpun-B(已用於守衛級與出售印度的塔瓦級) 的衍生型;煙囪後面有三部球型天線,其中位於兩側較小的是配合34K1磐石雷達系統的KPC-27被動接收天線,居中較大的則是 Tsentavr-HM-1衛星通信系統 的天線。

封閉式主桅杆前部中間的平台上,設置一座JSC 5P-10E Puma射控系統(亦已經被塔瓦級與守衛級採用),整合了一面相控陣雷達天線、光電追蹤瞄準儀,用來導控AK-192M 100mm艦砲,從自動追蹤到目標到備便接戰的反應時間為3秒,能有效捕捉雷達截面積0.05平方公尺、速率1000m/s的小型高速目標,雷達在追蹤模式(Tracking)下最大工作距離達60km,最大波束仰角85度,水平轉向為左右各200度;在圓形掃描( Circular scanning)模式下,探測距離約30km,最大波束仰角35度。

MTK-201M整合光電射控儀

除此之外,桅杆 兩側對稱地設置了四層平台,最上面裝置兩部MTK-201M光電射控儀,其下三層則設置TK-28電子反制/截收系統的天線組。 MTK-201M整合光電射控儀,能在日/夜間對空中、水面、沿岸目標進行探測、捕捉、自動追蹤、定向、測距、測速等;MTK-201M結合黑白或彩色數位攝影機、8~12mm波長的紅外線熱影像儀、雷射測距標定儀等,後端系統能根據視頻影像自動追蹤目標,整個光電系統安裝在具有陀螺儀穩定的旋轉基座上。 

艦上配備三部Pal-N導航雷達,負責水面搜索、導引、安全等。對船隻探測距離至少40km,對小艇探測距離約20km,對浮標探測距離約8~10km,最小目標探測距離25m,方位誤差不高於1度,測距誤差不超過25m,天線轉速可選擇在3秒或6秒完成360度搜索,可同時追蹤50個目標(至多300個)。

水下偵測方面,本級艦配置Zarya-3艦首主/被動聲納系統 ,掃描扇面為正負160度,主動模式的最大探測距離約35km,被動聽音模式的最大距離約160km,錯誤率1.1%;此外,還配備俄羅斯新開發的Vignette-EM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在淺海環境下對潛艦偵測距離達30km,在深海中的 對潛艦偵測距離約為60~70km左右,對水面艦艇偵測距離超過100km,能偵測30km以內接近中的魚雷,並具有自動追蹤目標的能力。

武器系統

裝填反艦飛彈的3S14U1垂直發射器,攝於印度塔瓦級巡防艦。

Project 22350的模型艦首,前方(右)為裝填Redut防空飛彈的3S97垂直發射器 (模型上是

兩組14聯裝,可能是外銷構型,俄羅斯採用的構型是四組八聯裝),後方B砲位甲板有兩個3S14U1

八聯裝反艦飛彈垂直發射器。Redut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兩側各有一組

12聯裝KT-308-05干擾彈發射器,而前方則是四組KT-216十聯裝120mm干擾彈發射器。

建造中的高西可夫上將號艦艏甲板,可以看到Redut防空飛彈的3S97垂直發射器(前)與

3S14U1反艦飛彈垂直發射器(後)都已經安裝。

高西可夫上將號的兩組3S14U1(UKSK)八聯裝反艦飛彈垂直發射器。

高西可夫上將級配備時下俄羅斯最新型武器系統,主要的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都實現了垂直發射化。高西可夫上將號艦砲後方設置四組八聯裝的Redut防空飛彈(見下文) 的3S97垂直發射 器單元,共計32管,每個發射管可裝填一枚9M96E/E2系列中程防空飛彈,或四枚裝一管的9M100短程防空飛彈;其後方是高出一層甲板的B砲位(艦橋前方), 設置兩組八聯裝3S14U1(或稱UKSK)冷射式垂直發射器,可裝填俄羅斯3M54口徑(Kalibr,北約代號SS-N-27)反艦飛彈或3M55寶石(Onik,北約代號SS-N-26)超音速反艦飛彈。

3S14冷發射通用垂直發射器的開發工作在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就已經展開,由第34中央機械設計局(後來成為聖彼得堡特種機器設計製造局)研製,一開始打算用於換裝Project 1134.7克列斯塔級(Kresta class)大型反潛艦。隨著蘇聯解體,此種通用垂直發射器在的研製工作陷入停頓,後來因為印度海軍訂購塔瓦級(Project 1135.6)飛彈巡防艦而得到生機,首先完成出口型號3S14E供應印度。而之後俄羅斯在2000年代設計建造的一系列中、小型艦艇如Project 20381、20385以及22350等,大多配備3S14系列垂直發射器。3S14的飛彈儲運筒長度超過8.9m,直徑超過72cm,尺寸足以容納俄羅斯除了具備反彈道飛彈能力的S500防空飛彈(型號77N6)以外的所有艦載防空、反艦、陸攻巡航與反潛飛彈。3S14有八聯裝與四聯裝構型,其中四聯裝構型佔用甲板面積2180cm X 2280cm,八聯裝構型面積2180 cm X 3960 cm,高度都是9580cm(約需佔用四層甲板的高度)。

在2017年11月,消息傳出俄羅斯正在開發「海上通用現代化垂直發射器」(Universal Seaborne Fire Complex Modernized,UKSK-M),以一種共通的垂直發射器相容俄羅斯海軍各種艦載防空、反艦、反潛與對地巡航飛彈,可簡化俄羅斯海軍艦上的裝備種類,並增加配置各型飛彈的彈性。為了實現通用化,必需建構單一/共通的信息交換系統,使艦上作戰系統與發射器內飛彈之間的信息溝通標準化,並且統一飛彈上的信號線接口、為電子控制單元發展共用演算法;此外,由於各種飛彈的尺寸與重量各異,因此通用化垂直發射系統必需有良好的適配設計,以合理地兼容各型飛彈。UKSK-M將陸續裝備於俄羅斯海軍各型水面作戰艦艇,包括大型的飛彈巡洋艦、驅逐艦,中型飛彈巡防艦以及小型的飛彈攻擊艦等,一些現役舊艦在回廠翻修改良時會陸續換裝。例如,先前俄羅斯口徑(Kalibr)反艦/對地巡航飛彈系列與3M55寶石(Onix)反艦飛彈等都裝置於3S14型垂直發射器,而Shtil-1、Redut等防空飛彈則分別使用3S90E、3S97垂直發射器,更老的如RIF-M(SA-N-6)系列一開始就使用專門配套發展的轉輪發射器,這些日後都會逐漸被UKSK-M統一取代。

高西可夫上將號的AK-192 130mm艦砲,攝於裝艦前夕。

除此之外,高西可夫上將級的艦艏配備一門AK-192M 130mm 70倍徑艦砲 。AK-192火砲是AK-130的後續型號,主要改進包括改良結構、採用更輕量化的材料(含複合材料匿蹤砲塔)、更新內部自動裝填等機構、簡化結構(由原本雙砲管改為單砲管)等,火砲重量不含彈藥減輕到25公噸(是AK-130的1/3),編制5名人員(在戰情中心有兩人負責遙控),火砲俯仰角度-15~+80度 ,水平迴旋角度左右各170度,最大對水面射程23km,最大對空射程18km,最大射速30發/分(原本AK-130單砲管射速45發/分),下甲板備射彈艙容量60發,使用的砲彈仍與AK-130基本相同,砲彈重33.4kg,裝藥筒重52.8kg;AK-192的開發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6月19日,當時由俄羅斯國防部向 紅星報公佈,然而隨後由於資金短缺而長期停頓,直到2000年代中期才回復正軌;而最後實際發展出的AK-192M火砲不含彈藥重量再降至24公噸,砲身俯仰範圍-12~+85度,水平迴旋角度左右各180度,整套火砲與射控系統對水面目標反應時間10~15秒、對空中目標反應時間5~6秒。AK-192M的供電為三相380V、50Hz、100kVA。

高西可夫海軍上將號的四聯裝SM-588 330mm魚雷發射器正在測試。

Project 22350的直升機庫結構兩側各有一具3M89帕瑪爾(Palma-SU)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艦上配備Paket-A反潛武器系統,包含四組隱藏在兩舷艙門內的四聯裝SM-588 330mm魚雷管,可使用MTT或Paket-NK導向魚雷、M15反制魚雷以及裝載魚雷的RPK-9 Medvedka-VE(北約代號SS-N-29)反潛飛彈 等。MTT魚雷長3.2m,直徑324mm,戰鬥部重60kg,全重390kg,使用一部水下燃氣渦輪發動機,航速30~50節,射程20km,最大操作深度600m,其主/被動聲納尋標器在水深大於200m時有效工作距離約2.5km;Paket-NK導向魚雷長2.6m,直徑324mm,主/被動聲納歸向,攻擊距離約7.4km,主動聲納工作距離約1.9km;而M15反制魚雷採用水下火箭推進,戰鬥部80kg,射程1400m,航速50節,最大操作深度800m,主要用於攔截來襲的敵方魚雷。

艦尾設置一座直昇機庫,可搭載1架Ka-27/32反潛直昇機,據說最多能同時操作2架。艦上配備Prosvet-M干擾彈發射系統,包含兩組KT-308十二聯裝發射器 發射器以及八組KT-216十聯裝120mm發射器,其中兩組KT-308布置在艦首反艦飛彈垂直發射器兩側,四組KT-216布置於反艦飛彈垂直發射器前方,一對KT-216部署在船樓中段兩側,而最後一對KT-216設置在直昇機庫兩側(Palma-SU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附近)。

3M89帕瑪爾(Palma/Palash)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由Kbtochmash設計局在1990年代開發,概念沿襲1980年代末期推出的3M-87喀什坦(Kashtan),結合兩管AO-18KD (6K30GSh) 30mm機砲與八個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相較於喀什坦,Palma的體積與重量更為輕巧,不過八個防空飛彈發射器並沒有可再裝填的備射彈(喀什坦則總共攜帶32枚)。Palma/Palash結合3S-89型砲座、3V-89射控系統以及3A-99/Delta液壓自動砲座穩定裝置 ,而內建的射控系統包含一組安裝在砲座頂部的光電追蹤儀(結合電視攝影機、紅外線熱影像儀、雷射測距儀、用來導引Sosna-R飛彈的雷射標定器等),以及至多四個3R-99E火力模組,操作為全自動化,具備良好的精準度以及抗干擾能力 。為了簡化系統,Palma的砲座本身沒有安裝雷達,不過能與艦上的搜索/追蹤雷達(例如3Ts-99/Positiv ME1/2目標搜索雷達)整合,提供先期指引。Palma的砲塔兩側各有一具AO-18KD (6K30GSh) 六管30mm機砲(備彈量1500發,單砲射速4500~5000發,雙砲最大射速10000發/分 ,有效射程500~4000m,砲彈初速高於先前喀什坦的AO-18K),可發射脫殼穿甲次彈徑砲彈(Armour-Piercing Subcalibre,APDS)、高爆榴彈(HE)、高爆破片燃燒彈(fragmentation/ incendiary,HEFI)等。此外,砲塔兩側各有四具9M337/340E Sosna-R雷射導引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9M337/340E飛彈重28kg,高爆預置破片戰鬥部重5kg,射程10km,最大飛行速率3.5馬赫(1200m/s),最大機動過載超過52G,採用半主動雷射導引,性能勝過以前喀什坦使用的9M311飛彈

整體而言,高西可夫上將級集結了各種俄羅斯現有最新型裝備以及首度配備的最先進系統,整體綜合作戰能力齊全強大,不遜於歐洲國家在2000年代陸續服役的幾種最新型中型防空艦艇。 依照俄羅斯新聞社在2011年3月中旬的報導,北方造船廠將在2010年代陸續為俄羅斯海軍建造6艘高西可夫上將級,以及11艘改良自守衛級(Steregushchy class,Project 20380)的Project 20385.2巡防艦。 此時,依照俄羅斯的建軍計畫,北方造船廠在2018年前應交付6艘20380型和20385型艦給俄羅斯海軍,並在2020年前交付6艘22350型飛彈巡防艦。

俄羅斯也打算在軍艦上部署雷射致盲武器系統,每艘Project 22350將裝備俄羅斯儀器制造聯合公司(UIMC)研製的5P-42「雕鸮」光學視覺干擾系統。「雕鸮」可在黎明、黃昏和夜間干擾/致盲對手的光電觀測與武器瞄準系統(波段涵蓋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等),可在5000公尺範圍內有效壓制敵方夜視儀、紅外線、雷射測距儀和反戰車飛彈的導引系統等。「雕鸮」系統通過發射亮度不斷變化的光線,干擾敵方人員視覺神經,引發其視覺器官暫時性功能紊亂。依照俄羅斯的媒體,接受「雕鸮」系統測試的志願者說,若在2000米範圍內受到干擾,他們會因「看不見目標」而無法用武器進行瞄準射擊。近半數受試者遭到「雕鸮」照射時表示感到頭暈、惡心和空間方向感喪失,少數受試者說眼前出現光斑等幻視。

 

Redut防空飛彈系統

3K96  Polymer-Redut是俄羅斯金鋼石-安泰(Almaz-Antei)設計局在1990年代開始以陸基S-400為基礎,發展的新一代垂直發射艦載防空飛彈 系統,這是俄羅斯第一次以單一系統架構來整合長程、中程、短程艦載防空飛彈,使用一套共通的雷達、射控系統與垂直發射系統,如此就解決了過去俄羅斯艦艇長程、中程、短程防空飛彈都是獨立的系統(從雷達、射控系統、顯控台到發射器都有各自專屬裝備)的問題,能大幅改善配置的效率,減少佔用的船艦容積。因此,Redut將取代俄羅斯既有的SA-N-6(RIF)長程防空飛彈、SA-N-7/12(Shtil-1)中短程防空飛彈以及SA-N-9短程防空飛彈。

Redut主要由Almaz-Antei設計局旗下火炬制造廠(Φakeл)製造,搭配彈種分為長程、中程、短程三種系列,長程彈種來自於S-300 PMU-2與S-400陸基防空飛彈系統的48N6系列彈種(1992年推出),其中48N6E彈長7.5m,彈徑約50cm,重量為1780kg,最大射程為150km,最大射高25000m,最小射高號稱只有10m, 最大飛行速率2000m/s(約4.47馬赫),最大攔截速率2800m/s(約6.415馬赫), 戰鬥部重量為144kg;而48N6E2使用新的推進火箭,彈重增為1800kg,最大射程達195km。而接下來新開發的48N6DM射程提高到250km。 延續S-300防空飛彈系統以來的設計,48N6E採用Trace Via Missile(TVM)導引機制,發射單位的射控雷達 輪流照射每個選定接戰的目標,導彈前方的尋標器接收雷達回波後,將參數回傳給發射單位, 發射單位的射控電腦比對目標回波以及防空飛彈尋標器接收的回波求得目標和飛彈相對運動資訊,計算出飛航指令再上鏈傳給導彈來修正彈道,直到命中目標 。

9M96E(前)與9M96E2(後)防空飛彈。戰鬥部後方的藍色環形部位就是側向推力系統,

在彈道終端能將飛彈直接推向目標,顯著提高對付超音速、不規則運動目標的能力。

中程彈種方面,Redut也沿用S-400的9M96E系列(1999年推出),衍生自俄羅斯空軍R-77中程主動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北約代號AA-12),並在彈體後方增加一個向量推力控制裝置來適應垂直發射; 此外,俄羅斯還專門以9M96E系列飛彈為主,推出陸基版的S350/350E防空飛彈系統。9M96E是仿照美國愛國者PAC-3,愛國者飛彈系統每個能裝一管PAC-2飛彈發射器的空間可容納四管尺寸較小、射程較短的PAC-3,相同的發射架體就能攜帶四倍數量,而陸基S-400每個發射 管能裝填一枚48N6系列長程防空飛彈,相同空間換成9M96E系列就能裝填四枚。9M-96的導航機制包括中途慣性與指令更新和終端主動雷達(繼續沿用R-77的雷達尋標器),不需要裝置照明雷達。9M96分為9M96E1與9M96E2兩種,9M96E1彈重333kg,彈長4.75m,直徑24cm,翼展48cm, 高爆破片戰鬥部重23kg,有效射程1~40km,有效射高5~20000m,全程平均速率750m/s(海平面2.2馬赫)至900m/s,最大接戰速率4800~5000m/s(10.737~11.185馬赫) ;而9M96E2換裝更長的固態火箭發動機,僅延長彈體(5.65m)而直徑不變(戰鬥部亦維持不變),彈重420kg,高爆戰鬥部重27kg,對一般空中目標有效射程增為120km,對短程彈道飛彈目標的有效射程約30km,全程平均速率增為900~1000m/s(海平面2.9馬赫),最大接戰速率4800~5000m/s(10.737~11.185馬赫) ,有效射高5~30000m。9M96E/E2在彈體中部(戰鬥部後方)設有一個組側向推力系統,擁有24個以環形排列的微型固態火箭,能在彈道終端在導引系統控制下(根據主動雷達獲得的目標資訊)將飛彈平移推向目標,每次點燃4至6個微型發動機,發動機燃燒時間約25毫秒,能讓飛彈獲得20G的附加過載,最大脫靶量由S-300PMUl 的9m左右大幅減少到3m以內,具備直接撞擊目標的能力,能有效增加對付超音速、不規則機動的目標。機動性方面,依照Almaz-Antei設計局宣稱,9M96E/E2最大可用過載在15公里飛行距離內達60G,在40公里距離內達30G,9M96E2在120公里內達20G。9M96E/E2採用程式化的新型無線電引信與多點起爆定向破片戰鬥部,引信能根據主動雷達獲得的目標資訊,精確控制戰鬥部引爆時機,並根據當下的目標類型與飛彈-目標交會條件,選擇三種引爆模式:第一是非定向寬飛散角狀態,在沒有獲得脫靶方向數據時,使用中心起爆方式引爆戰鬥部,破片能形成60度左右的飛散角以加大殺傷概率;第二種是非定向窄飛散角狀態,採用軸向多點同時引爆,破片向前方一個窄圓錐角範圍飛出;第三種是破片方位定向飛散狀態,在有脫靶方向數據時,引爆戰鬥部邊緣的某幾個起爆點,使爆炸後的破片集中飛向目標,其破片速度和密度比非定向模式引爆高出1.5至2倍。依照俄羅斯方面的模擬與實驗結果, 9M96E/E2對飛毛腿之類的短程彈道飛彈、魚叉之類的第二代反艦飛彈的殺傷概率達到70%,對有人駕駛飛機達90%、對付空對地飛彈與巡航飛彈達80%。經過多年曲折的發展,俄羅斯基於9M96飛彈推出了獨立的S350防空飛彈系統(含發射器與射控系統),以及高希可夫級使用的艦載版系統。

至於射程10km級的短程系統,由於原本S-400沒有這個級距的飛彈,因此Almaz-Antei設計局新開發9M100來用於Redut系統,每個 裝填9M96E1/E2的發射管可裝填四枚9M100。9M100據信以空軍的R-73(北約代號AA-11)短程紅外線空對空飛彈為基礎開發而來,採用慣性導航、指令修正與終端紅外線導引機制 ,彈體長2.5m,直徑12.5cm,重70kg,配備接觸與近發引信,射程8~15km;R-73本來就有向量推力裝置,具有良好的機動性,適合攔截快速迫近的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9M100並非既有彈種, 開發進度緩慢,最初估計需要到2015年以後才能服役,之後進一步延後。

俄羅斯Project 22350、Project 20380等巡防艦的3K96 Redut防空飛彈系統配合3S97垂直發射單元,每個發射管可裝填一枚9M96E/E2區域防空飛彈或四枚9M100。相較於前述3S14系列通用垂直發射器,3S97體積較為緊湊輕巧(只佔用兩層甲板的高度),因此無法相容更大的48N6系列 飛彈;因此,到大規模改裝後的基洛夫級(Kirov class)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以及預定在2020年代開始服役的Project 23560大型飛彈驅逐艦 ,才會裝備更大型的遠程防空飛彈如S400(48N6系列飛彈)與S500(77N6系列飛彈)等。

 

勇士(Vityaz)防空飛彈系統是Redut的陸基版。上為MFMTR射控雷達車,下為飛彈發射車。

此外,Almaz-Antei設計局也發展Redut的陸基版本,稱為S350勇士(Vityaz)或稱MSAM/MRADS,整套系統採用機動設計,包括一部射控雷達車(使用50N6A X波段無源相控陣雷達,具有搜索、追蹤與飛彈指令傳輸等功能,可同時追蹤40個目標,並同時導控16枚飛彈接戰8個目標)、1至8部50P6飛彈發射車、50K6A指揮車等,全系統能在5分鐘之內完成部署準備接戰。每輛S350的飛彈發射車配備12聯裝發射器,使用9M96/9M96E中程防空飛彈與9M100短程防空飛彈。S350勇士系統對一般飛機攔截距離涵蓋1.5km~120km,攔截高度涵蓋10m~30000m,最多可同時攔截16個飛機類目標;對短程彈道飛彈目標攔截距離1.5~30km,攔截高度2000~25000m,最多可同時攔截12個飛彈類目標。俄羅斯原計畫在2013年左右完成「勇士」系統的開發工作,取代俄羅斯舊有的Buk-M1(北約代號SA-11)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以及S-300P區域防空飛彈系統,但由於技術困難以及預算因素而延後。此外,俄羅斯在2003年與韓國簽署技術轉移授權協定(由Almaz-Antei設計局轉移給三星),將勇士系統(外銷版型號S350E)的相關技術如相控陣雷達、飛彈等轉移給韓國三星電子,隨後韓國就以此為基礎開發「韓國中程防空飛彈」(KMSAM)。在2017年9月,消息傳出俄羅斯將測試中的S350部署到敘利亞哈瑪省(Hama)的麥斯亞夫(Masyaf)進行測試,是透過海運經由敘利亞塔圖斯港(Tartus)運抵。在2019年3月29日,S350試射成功,隨即通過國家驗收,準備量產並進入俄羅斯部隊服役。

根據2011年9月底的消息,負責開發Almaz-Antei表示,由於該設計局正傾全力進行S-400的相關研發以及後續進一步的發展(包括增加反彈道飛彈能力),而新招聘的許多較資淺研發人員還無法擔任複雜的主要研發工作,因此Redut防空飛彈系統的研發工作無法如期進行,至此時進度已經落後一年,而這也將導致高西可夫上將級的建造測試進度進一步落後。

Redut防空飛彈系統在2012年進行幾次艦上試射(主要從20380型巡防艦發射),但都沒有成功。經過接下來一連串的改進,Redut防空飛彈系統在2014年的多次測試都獲得成功, 號稱在模擬實戰條件、加入電子干擾等情況下都有出色的表現。

然而到了2016年7月下旬,俄羅斯媒體卻傳出Redut防空飛彈系統的研製面臨重大危機;由於Redut防空飛彈系統始終無法達到預定的技術指標,穩定性也沒有獲得顯著改進,因此整個計畫遭到俄羅斯國防部喊停。俄軍工界高層消息人士透露,由於Redut防空飛彈系統研發作業遭遇的重大挫折──包括9M96、9M96D、9M100三個型的飛彈都未能達到 原訂的技術指標,火炬制造廠在2015年被撤銷了國防訂單。由於Redut防空飛彈系統是Project 20380與Project 22350等俄羅斯主要新型戰艦的防空飛彈系統,研製的推遲連帶影響了這些艦艇的交付期程,Project 22350首艦高西可夫上將號也無法如預期在2016年11月交付。此一問題已經被幾次提交到總統會議上,在2016年上旬被下達「最後通牒」,由主管國防工業的副總理羅戈津立下軍令狀,並確立了趕工進度;在2016年6月,Redut防空飛彈系統照計畫進行一系列測試,但反覆地出現各種問題,並且不斷精力發射失敗,俄羅斯國防部只好下令試驗終止,而終止測試的其中一個原因甚至是因為先前試驗已耗盡了儲備的標靶和飛彈。負責產製Redut防空飛彈系統的火炬制造廠此時仍沿用前蘇聯時代建造的各種老舊技術試驗平台與設備,其發展處於瓶頸期;另外,火炬制造廠過去主要生產陸基的地對空飛彈,而前蘇聯時代向來生產艦載防空飛彈的是Altair廠,因此火炬製造廠可能比較欠缺艦載防空飛彈的know how,這也可能是Redut防空飛彈系統面臨問題的原因之一。

Project 22350首艦高西可夫上將號的3S97 八聯裝垂直發射器發射9M96防空飛彈的瞬間

,外蓋已經打開。

 

(上與下四張)Project 22350首艦高西可夫上將號在2018年10月下旬於波羅的海首次進行

9M96防空飛彈試射。9M96採用冷發射,發射器內的燃氣裝置將飛彈從發射管中彈出,

然後飛彈在半空中啟動發動機並迅速轉向目標。

 

 

在2018年10月21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Project 22350首艦高西可夫上將號(此時成軍即將滿三個月)成功在波羅的海的北海艦隊試射場進行了9M96防空飛彈的實彈試射,擊落三個高度與距離不同的靶機,此外還擊中一個在水面上的小型標靶,顯示9M96艦載防空飛彈系統已經形成完整作戰能力。 在2019年月,消息傳出Redut防空飛彈系統通過俄羅斯國家驗收。

在2018年11月下旬,俄羅斯「軍工信使」網報道,11月21日俄羅斯國防部消息表示,將為俄羅斯海軍Redut艦載防空導飛彈系統再增加一種長程防空飛彈,射程高達400km,射高35km(據信使用先前40N6遠程防空導彈的技術),之後裝備於Project 22350、20380等海軍艦艇上。

 

鋯石(Tsirkon)高超音速飛彈

3M22(北約代號SS-N-33)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的構型圖。

在2019年2月俄羅斯國情咨文(State-of-the-Nation Address)中,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透露,3M22鋯石(Tsirkon,北約代號SS-N-33)高超音速飛彈的研發工作正在進行,完成後會部署在水面船艦、潛艦上,現役裝備口徑(Kalibr)巡航飛彈的船艦與潛艦都可相容。依照俄羅斯高層消息,鋯石高超音速飛彈能以9馬赫的速率飛行,飛行高度30000~40000m,最大射程超過1000km,可打擊海上與陸地上的目標。外界推測鋯石飛彈彈體長約8m,戰鬥部約300~400kg。

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Alexei Krivoruchko在2019年11月表示,正在進行翻修改良工程的Project 1155勇壯級(Udaloy class)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Marshal Shaposhnikov BPK 543)以及Project 949A奧斯卡級(Oscar class)核子動力巡航飛彈潛艦,在改良工程中都會加裝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系統;在2019年12月,俄羅斯聯合造船企業( 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總裁Alexei Rakhmanov表示,未來所有俄羅斯新造船艦都可能部署鋯石飛彈。

在2019年11月,高西可夫上將號抵達白海城海軍基地,此時直昇機甲板帶著多個不明的發射管,

可能是隨後要進行試射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的容器。

高西可夫上將號在2020年10月6日試射鋯石飛彈的視頻,從艦首3S14垂直發射器發射升空。


在2019年11月時,俄羅斯北方艦隊就曾透露,高西可夫上將號(Admiral Gorshkov)巡防艦抵達了白海城(Belomorsk)的海軍基地,準備進行新型武器的測試工作。在2020年2月27日,俄羅斯TASS新聞社披露,依照俄羅斯聯邦西北地區(North-Western Federal District)兩個信息來源,鋯石(Tsirkon)高超音速飛彈於2020年1月初由高西可夫上將號在巴倫支海(Barents Sea)進行首次試射,飛彈成功命中地面目標區;其中一個消息來源進一步提到,這次試射的飛行距離超過500km。TASS引述消息來源表示,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的試射在2020年會持續進行,當在高西可夫上將號巡防艦的測試完成後,接下來會由核能潛艦進行試射。

在2020年10月6日,高西可夫上將號在白海海域進行了3M22鋯石飛彈的試射,從艦首3S14垂直發射器發射升空;俄羅斯國防部宣稱,飛彈成功落在距離發射位置440km外的目標區,飛行速率8馬赫。

(上與下)在2021年7月,俄羅斯公佈Project 22350巡防艦三號艦Admiral Golovko(454)發鋯石飛彈的畫面。

鋯石靠著第一級火箭爬到一定高度後,一面將前部保護罩拋離(有小型火箭),同時點燃第二級

發動機繼續爬升加速。

在2021年7月19日,俄羅斯透露,Project 22350巡防艦三號艦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Admiral Golovko 454)成功試射一枚3M22鋯石高超音速飛彈,擊中位於巴倫支海沿岸的地面目標,飛行距離超過350公里,飛行速率7馬赫。在2022年5月,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再次進行鋯石高超音速飛彈試射,此次飛行距離據說達1000km。

 

外銷版:Project 22356

在2010年歐洲國際海軍展(Euronaval-2010 )中,代表俄羅斯造艦工業的聯合造船集團(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USC)首度展出了一種由高西可夫上將級衍生而來的外銷用巡防艦,稱為Project 22356,仍由北方設計局設計。俄方展出的資料,Project 22356的排水量為4550噸,艦體長度135m,寬16.4m,吃水4.4m,使用先進的整合柴油電力推進系統,雙軸推進,最大航速29.5節,續航力45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作業30天。

Project 22356的設計標榜能滿足防空、水面作戰、反潛、遠洋巡邏等多種功能。與俄羅斯自用的高西可夫上將級相比,展出的Project 22356裝備明顯降了一檔,例如取消高西可夫級的四面固定式相控陣雷達,裝備一座Fregat-M2EM頂板(Top Plat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 防空飛彈方面,Project 22356可選擇使用半主動雷達導引的Shtil-1防空飛彈,或者RIF-M防空飛彈;如果使用Shtil-1,艦上就要配置四具M90FR照射雷達,而如果是RIF-M防空飛彈,就還需要在直升機庫結構上設置一座 配套的相位陣列追蹤雷達(與俄羅斯基洛夫級、光榮級等配備RIF-M系統的艦艇相同) 。艦橋頂部配備一座Mineral-ME或Garpun-B超地平線主/被動水面追蹤雷達,聲納系統為 Zarya-ME-03或Vinietka-EM,此外還有MTK-201ME光電瞄準儀,電子戰裝備包括TK-25E電子反制/截收系統與KT-308-05干擾彈發射器。

22350巡防艦作戰的中樞為Sigma-E22356戰術資料系統 ,此系統採用分佈式架構,由多台計算機和多個顯控台組成,通過全艦區域網路和數據總線連接艦上所有感測與武器系統並進行數據交換,實現艦載偵察系統和武器系統的有機整合,同時完成本艦、海上編隊和與岸基指揮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SIGMA 22350 的主要功能包括:自動處理本艦和編隊內其他艦艇的各類感測器獲得的信息並融合成完整的戰場態勢,評估目標的威脅等級以及輔助決策,對本艦及編隊進行自動化作戰管理,指揮編隊艦艇及其搭載的飛行器的作戰行動,規劃戰術方案、組織攔截或打擊火力等等。SIGMA 22350最多可以同時處理256個目標軌跡,指揮編隊內9艘艦艇和16架航空機作戰,並保障本艦和編隊內其他艦艇的信息協同、武器使用、戰術機動以及航行安全。

武裝方面,Project 22356艦艏維持與高西可夫上將級相似的配置,分別布置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垂直發射器,反艦/陸攻飛彈的選擇包括3M-54E/3M14E俱樂部系列(Klub,Kalibr的外銷版)等,防空飛彈 可選擇垂直版Shtil-1(共三組12聯裝3S90E1垂直發射器,備彈36枚),而裝備RIF-M的模型版本則在艦首呈現三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火砲方面,Project 22356艦艏亦配備一門AK-192 130mm艦砲,直升機庫兩側維持兩座輕量化喀什坦近迫武器系統,此外還可設置兩挺12.7mm重機槍來應付巡邏與臨檢勤務。反潛方面,艦上也配備魚雷管,使用Paket-E/NK魚雷,此外配備八枚 91RTE2反潛飛彈。艦尾設置機庫與起降甲板,可搭載一架Ka-28反潛直升機。
 

放大版:Project 22350M

在在2014年12月,俄羅斯海軍司令Viktor Chirkov上將透露將購買15艘Project 22350以及改進型號Project 22350M。2017年5月下旬,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USC)總裁阿列克謝.拉赫曼諾夫(Aleksey Rakhmanov) 對俄羅斯媒體塔斯新聞社(TASS)透露,Project 22350計畫將發生重大改變,尺寸與排水量將會放大,裝備更多武器,能更有效地滿足作戰需求 。拉赫曼諾夫強調,後續計畫不會重蹈先前Project 22350的覆轍,把首艦當作一艘實驗艦,然後不得不花費漫長的時間來修改完善; 拉赫曼諾夫希望改良的新一代巡防艦能先完成充足而嚴謹的準備工作之後,才付諸建造。

在2017年6月中旬,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Sergey Kuzhugetovich Shoygu)表明, 未來俄羅斯海軍的主要艦艇將會是Project 22350高西可夫上將級這樣的中型巡防艦 ,而不是大型的驅逐艦、巡洋艦乃至航空母艦。 在2017年5月公布的2020至2025年造艦計畫中,先前俄羅斯曾展出的大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計畫以及Project 23560 領袖級大型核子動力驅逐艦(排水量18000噸)都不見蹤影,之後的發展重點會是Project 22350改良型巡防艦 以及更新一代的核能潛艦等。

在2017年6月底,俄羅斯海軍司令Vladimir Korolev中將表示,Project 22350巡防艦會在2020年交付;而俄羅斯海軍造艦部門的首長 Vladimir Tryapichnikov (Владимир Тряпичников)則表示,前四艘 Project 22350 將在2025年前全數成軍,之後會建造更新的型號。 在2017年7月位於聖彼得堡的國際海事防務展(IMDS-2017)期間,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軍事船艦部門副總裁 以及北方船塢總監( Northern Shipyard Director)Igor Ponomarev上將也向塔斯新聞社透露, 規劃中的Project 22350M改進型巡防艦排水量更大、火力更強,運用上足以抗衡驅逐艦。

依照IMDS-2017期間展出的改進型22350(Project 22350M)模型,其艦體尺寸比22350更大,艦體後部追加更多垂直發射器;除了原本的裝在整合式桅杆裡的相位陣列雷達系統之外,也增加了其他的旋轉式長程對空監視雷達的天線。依照後續資料,Project 22350M排水量可能提高到7000噸級,裝填口徑巡航飛彈的3S14U1(UKSK)垂直發射器數量從原本的16管增加到48管。外界推測俄羅斯海軍有意用Project 22350M取代前蘇聯時代建成服役的Project 956現代級(Sarych class)驅逐艦以及Project 1155勇壯級(Udaloy class)大型反潛驅逐艦。

依照2018年7月底的消息,俄羅斯海軍副司令 Viktor Bursuk 中將表示,預計在2026年接收首艘Project 22350M改進型巡防艦。在2018年8月22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USC)總裁首席顧問、前俄羅斯海軍總司令維克多·奇爾科夫上將於國際軍事論壇「軍隊-2018」期間表示,俄羅斯應大量建造22350型巡防艦和20380型巡防艦,俄羅斯海軍至少需要18艘22350型和36艘20380型;奇爾科夫指出,小批量建造對俄羅斯造船業有害無利。

在2017年左右時,Project 22350M是俄羅斯海軍接下來重點發展的骨幹水面艦艇。2019年12月,聯合造船集團總裁Alexei Rakhmanov透露,Project 22350M的全部設計與準備工作可在2022年完成,隨後進入建造階段。然而在2020年4月18日,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報導,依照聯合造船集團(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USC)的北方設計局(Severnoye)的2019年項目審查, Project 23560領袖級(Lider class)大型驅逐艦以及Project 22350M改進型巡防艦這兩個項目都已經停止發展(但據說此時俄羅斯國防部尚未決定是否取消Project 22350M)。依照外電報導,北方設計局在2019年3月左右完成了Project 22350M的設計工作。

原本俄羅斯海軍打算只建造四艘Project 22350,接下來就轉而建造更大型的Project 22350M;然而在2019年4月23日開工的Project 22350第五、第六號艦(Admiral Amelko與Admiral Chichagov)仍然維持原本的設計。在2021年9月下旬,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USC)副總裁Vladimir Korolyov對衛星通信新聞社(TASS)透露,首艘Project 22350M巡防艦預計會在2024年開始建造,所有設計以及技術發展工作會在2023年完成。

在2022年11月16日,俄羅斯TASS新聞社報導,北方造船廠(Severnaya Verf Shipyard)總裁Igor Orlov表示,即將開工建造另外五艘22350巡防艦。此時,北方造船廠有14艘船艦在建造中(包括Project 22350、Project 20386等),其中有六艘Project 22350巡防艦在建造或測試或交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