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61薩斯布里級/美人魚號巡防艦

薩斯布里級巡防艦的林康號(HMS Lincoln F-99),攝於現代化改良後,已經裝上Type 965 AKE-2 對空搜索雷達。

薩斯布里級巡防艦的HMS Chichester F-59,攝於現代化改良之前。

薩斯布里級巡防艦的蘭達夫號(HMS Llandaff F61)在1976年除役後移交孟加拉海軍,成為

Oomar Farooq (F-16)。

迦納在1960年代向英國訂購一艘以Type 61為基礎發展的黑星號(Black Star)巡防艦,但1966年迦納政變後取消訂單。

該艦最後被皇家海軍接收,成為美人魚號(HMS Mermaid F76),但在皇家海軍服役時間不長。

美人魚號在1977年售予馬來西亞,成為漢都亞號(KD Hang Tuah F76)。該艦在1992年轉為訓練艦,隨後進行改裝

,拆除過時的反潛裝備並更換火砲,同時也換掉了主機。此為2007年9月的照片。

孟加拉海軍Oomar Farooq (F-16 ex-HMS Llandaff F61) 在2016年9月出售拆解,攝於吉大港的拆船廠。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Type-61薩斯布里級巡防艦/英國(Salisbury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英國/

F-32:HM Dockyard,  Portsmouth

F-59、99:Fairfield

F-61:Hawthorne Leslie

尺寸(公尺) 長103.6  寬12.2 吃水4.9
排水量(ton) 標準2170  滿載24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Admiralty Standard Range ASR-1柴油機*8/12400

雙軸

航速(節) 24
續航力(海浬) 7000(16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Type-293Q目標指示雷達*1(日後被Type-993Q雷達取代)

Type-277Q高度雷達*1(改良時拆除)

Type-982對空搜索雷達*1

Type-974導航雷達*1(改良時被Type-975取代)

Type-960對空搜索雷達*1(改良時被Type 965 AKE-2 對空搜索雷達取代)

Type 1010 Cossor MK-10敵我識別器(IFF)

聲納 Type-174搜索聲納*1

Type-162艦底目標識別聲納*1

Type-170攻擊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MK-6M艦砲射控系統(含一具Type-275射控雷達)*1

Type-262 STAAG機砲射控雷達*1(日後拆除)

乘員 207~237
艦載武裝 MK-6雙聯裝4.5吋(114mm)艦砲*1

Bofors MK-2 STAAG雙聯裝40mm自動防空機砲*1(日後被 一門Bofors MK-5 單管40mm防空機砲取代,F-59在1971年加裝第二門)

MK-4 Squid反潛臼砲*2(F-32、99)

GWS-20海貓防空飛彈發射器*1(F-59、61改良時加裝)

艦載機

數量

共四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F-32 Salisbury 1951/8/21 1952/1/23 1953/6/25 1957/2/27 1978/4 1985/9/30作為靶艦擊沈
F-59 Chichester 1951/6/28 1953/6/26 1955/6/21 1958/5/16 1976/7/23 1981/3拆解
F-61 Llandaff 1951/6/28 1953/8/27 1955/11/30 1958/4/11 1976 1976年12月20日移交孟加拉,更名為Oomar Farooq (F-16)

2016年9月拆解
F-99 Lincoln 1951/6/28 1955/6/1 1959/4/6 1960/7/7 1976/11 1983/4拆解

 


 

在二次大戰結束之際,皇家海軍就開始考量更新一代巡防艦需求,而這項研究在戰後數年內便在進行,於1951年提出名為基本巡防艦的設計,以相同的艦體基本設計與動力系統,視需求來搭配不同的裝備與機電設備 ,成為不同功能的巡防艦,並力求降低建造施工難度與成本。新的巡防艦設計中,以反潛護航艦的需求量最大,這是基於二次大戰期間大西洋之戰的教訓;此外,還有防空巡防艦與 防空指揮艦這兩種衍生型。新巡防艦的艦體預先分為許多船段來製造,因此能分別由全國各地不同的造船廠同時製造,最後迅速地在同一處組合,在短期內完成大批艦艇,以便在戰時因應前蘇聯數量龐大的潛艦。 此系列巡防艦使用柴油機為動力;相較於蒸汽渦輪,柴油機更能迅速地獨立製造完成並裝入機艙段,利於加快建造速度。雖然柴油機能提供的航速較低,然而考量到船隻再快也比不過飛機,因此航速在防空作戰中被視為次要因素。由於採用共通的艦體設計,因此能根據戰時的實際需求分配反潛型、防空型、防空指揮型的建造比例,人員的訓練也可以盡量統一。在時程緊迫的戰爭期間,上述作法將非常迅速、具彈性而有效率。

基於前述理念,英國在1950年代 規劃了柴油機推進的Type-11反潛巡防艦、Type-41防空巡防艦以及Type-61防空指揮艦不過隨後皇家海軍認為反潛艦需要更高的航速來追擊蘇聯可能的新型潛艦威脅(當時西方認為蘇聯已經從納粹德國取得相關技術),因此修改Type 11反潛巡防艦的設計,改回蒸氣渦輪推進,成為Type 12反潛巡防艦系列。而Type 41與Type 61仍使用柴油機推進,Type 41稱為獵豹級(Leopard class),Type 61稱為薩利斯布里級(Salisbury Class)。

薩斯布里級 在戰時的主要功能,是部署在艦隊外圍,提供長距離的前哨空中預警,並指揮前緣的航艦艦載機、岸基飛機與船團護航艦來進行艦隊防空作戰 ,其角色類似二戰時代的雷達哨戒驅逐艦(DDR);因此,艦上配備搜索距離較長的對空雷達,以及較完善的通訊指揮設施,本身也配備防空火砲。薩斯布里級與獵豹級的柴油動力系統只能提供24節的最大航速,這是因為當時認為防空作戰中速度並非關鍵,而柴油機省油的特性可獲得較佳的續航力;本來英國還要以Type-41/61的相同基本設計衍生出Type-11反潛巡防艦, 但由於此型設計的航速太慢,而西方也擔憂蘇聯新型高速潛艦帶來的威脅,故Type-11最後遭到取消,改成蒸汽渦輪的Type-12型。皇家海軍最初準備建造七艘Type-61,首批四艘的建造合約於於1951年6月28日簽署,首艦 薩斯布里號(HMS Salisbury F-32)於1952年1月1日開工建造,在1956至1957年,皇家海軍繼續訂購第二批三艘薩斯布里級,分別由Fairfied Shipbuilding & Engineering Co、Vickers Armstrong以及HM Dockyard Portsmouth三家船廠承造,不過最後都未完成:五號艦科芬特里號(Coventry)開工之後,在1961年被改為建造Type-12M李安達級巡防艦,並更名為芬洛普號(HMS Penelope F-42);而最後兩艦愛克賽特號(Exeter)與格拉斯哥號(Gloucester)則在1957年取消,這兩個艦名隨後挪給當時規劃中的Type-42飛彈驅逐艦。

薩斯布里級首艦薩斯布里號(HMS Salisbury F-32)。

薩斯布里級原始設計的標準排水量為1738ton,不過在建造過程中因為設計修改而增為2170tono。薩斯布里級最初預定編制207人,爾後則因實際需求增至237人。與獵豹級相較, 薩斯布里級最主要的區別 ,就是撤除艦尾的MK-6型4.5吋火砲,在艦體尾段的空間加裝一座Type-982長程對空搜索雷達以及一座專門的防空指揮室,強化防空指揮與早期預警能力, 代價是火力減弱,只有艦首裝設一門MK-6艦砲。與獵豹級和Type-12懷特白級相同,最初薩斯布里級也裝備一套Bofors MK-2 STAAG雙聯裝40mm自動防空機砲 ,不過由於該系統的發展並不成功,日後被 一門Bofors MK-5 單管40mm防空機砲取代。薩斯布里級最初裝備的Type-960對空雷達,稍後被一座大型的Type-965三維對空搜索雷達,此雷達配備一座顯眼而笨重的AKE-1大型平板狀天線,由上/下兩排碗狀天線組成, 每個天線各 發射一道頻率、角度互異的波束,以同時發射多道波束的方式來強化多目標搜索能力,同時藉由分析目標回波的頻率,推測回波來自於哪個角度的波束,進而求取目標高度,這算是早期三維雷達採用的典型 原理 。反潛方面,薩斯布里級配備兩門當時皇家海軍制式的MK-4 Squid反潛臼砲。

在1956年3月1日,本級艦蘭道夫號(HMS Llandaff F-61)因為躲避颱風而進入泰茵河,但在風雨中卻發生與巡洋艦百慕達號(HMS Bermuda)、巡防艦羅素號(HMS Russell)及一艘商船的連環碰撞事件,導致蘭道夫號的水線部位破損。在1961至1962年, 薩斯布里號(HMS Salisbury F-32)進行了改裝,拆除原本的後煙囪,改為單一煙囪結構,並將原有的格子桅改成封閉式桅杆塔,而其餘姊妹艦在日後也做了類似改良。在1964年6月23日,薩斯布里號與驅逐艦鑽石號(HMS Diamond)發生碰撞意外,在浦次茅茲軍港緊急整修後回到達文港大修。在1965年, 薩斯布里號被檢查出先前碰撞受損的艦體有幾處較嚴重的受損,使皇家海軍一度考慮將之除役解體,不過最後還是將該艦修復恢復現役。在1967年6月,西德貨輪Essberger Chemist號在阿索里外海90海里處觸礁坐底,該輪船頭仍露出水面,影響航道安全;在6月24日,皇家海軍核能攻擊潛艦無畏號(HMS Dreadnought S-101)對發射Essberger Chemist號三枚魚雷,不過該輪仍未沈沒,最後由薩斯布里號以4.5吋艦砲將其轟沈。在1967至1970年,薩斯布里號加裝了GWS-20海貓(Sea Cat)防空飛彈系統。本級艦撤斯特號(HMS Chichester F-59)在1971派至駐香港艦隊,為了因應新的任務型態,艦上笨重的Type-965三維雷達遭到拆除,增加一門Bofors MK-5機砲,該艦從1972年擔負這個任務直到1976年。在1966至1968年,本級艦的林康號(HMS Lincoln F-99)加裝海貓防空飛彈,不過本級艦也就只有林康號與薩斯布里號加裝海貓飛彈系統。

薩斯布里號( 左)在2970年代初期鱈魚戰爭中與冰島巡邏艦Tyr號對峙與擦撞的照片。

薩斯布里級與獵豹級服役後便迅速落伍,這是因為此系列艦艇基本上就是便於大量生產的廉價消耗品,功能過於單純,武器系統落後,欠缺現代化改良的空間,而且區區24節的航速根本不敷需求,尤其是無法伴隨 皇家海軍鷹號(HMS Eagle)與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等航速高達30節的航空母艦。由於這些因素,獵豹級與 薩斯布里級服役不到十年便陸續退居第二線;往後在對付片面獨立的殖民地、馬來半島清繳共黨游擊隊或者與冰島的漁業衝突中,皇家海軍便派出獵豹級與薩斯布里級上陣,這些舊型艦艇價值已低,即便承受損傷也不會有太大損失,故非常適合用來對付科技火力層次不高的對手,或者拿來跟其他船隻碰撞。 薩斯布里級 曾參與1965至1975年的貝拉巡邏任務(Beira Patrol)以及1975年英國與冰島的第三次鱈魚戰爭(Cod Wars),薩斯布里號在鱈魚戰爭中多次遭冰島砲艇衝撞,例如在1976年4月1日與冰島砲艇Týr碰撞,在5月20日與冰島砲艇Ægir碰撞兩次。由於冰島經常使用船殼硬度與厚度極高的破冰漁船與皇家海軍對峙,衝撞時英國艦艇較為吃虧。

此外,本級艦也有輪調至遠東艦隊並派駐香港的紀錄,其中又以撤斯特號派駐香港時間最久,從1972年7月至1976年六月一直駐防香港充當該地區的皇家海軍旗艦,負責對付來自中國南部的走私船隻,或者攔截屢屢進入香港水域的中 國海軍砲艇。 英國在香港的旗艦除了作為水面兵力的指揮之外,也充當整個英國香港部隊在緊急狀況時的臨時指揮所,並負責協調指揮鄰近區域的友軍武力,甚至可透過通信直接協調盟邦空中武力的支援,例如 新加坡空軍或關島美國空軍(包括B-52戰略轟炸機),因此皇家海軍通常選擇具備良好指管通情能力的艦艇充當香港地區的旗艦。不過撤斯特號駐紮香港期間,由於英國在香港主要勤務以水面巡護/驅逐為主,加上香港地區沒有像樣的空軍可供直接指揮調動,遂將笨重而影響艦體重心的Type 965雷達拆除,原位置增設一座雙聯裝40mm快砲來強化對付快艇的能力。在1976年,由於幾艘姊妹艦在鱈魚戰爭中因多次碰撞而受損,皇家海軍遂準備將撤斯特號調回北海接替姊妹艦的任務;然而此時美國已經介入調停,所以撤斯特號回航英國之後便直接除役,1981年出售拆解。

薩斯布里號(HMS Salisbury F-32)除役後,船鐘被保存於薩斯布里大教堂。

此照片攝於2012年9月18日。

日漸老舊的薩斯布里級在1976至1978年陸續除役,林康號於1979年8月開始擔任潛艦的靶艦,在1982年原本要賣給孟加拉,但最後取消了。薩斯布里號在1978年4月轉為備役,原本打算售予埃及,不過稍後取消了。隨後 薩斯布里號回到達文港,擔任皇家海軍的靜態訓練艦,此時該艦Type 982雷達被拆除,跟著姊妹艦蘭道夫號一起移交給孟加拉。在1985年4月年,這件工作被李安達級巡防艦的阿亞克斯號(HMS Ajax F-114)取代,而 薩斯布里號在同年9月30日在愛爾蘭外海作為特拉法加號(HMS Trafalgar S-107)核能攻擊潛艦的靶子,以魚叉反艦飛彈擊沈 ;而薩斯布里號的船鐘則被保存在位於英國南部多賽特郡(Dorset)南部薩斯布里大教堂之中。撤斯特號與林康號以出售拆解告終。蘭道夫號在1976年除役後轉售給孟加拉海軍,命名為Oomar Farooq (F-16),一直服役到2010年代中期,在2016年9月出售給吉大港拆船廠(Chittagong Ship Breaking Yard)拆解。

孟加拉Oomar Farooq (F-16)在2016年9月出售給吉大港拆船廠拆解。

衍生型:美人魚號

 在1960年代初期,由親西方的總統Kwame Nkrumah領導的迦納政府向英國訂購一艘衍生自Type 41/61的巡防艦,預定命名為黑星號(Black Star),打算作為迦納海軍旗艦以及總統座艦。然而1966年初迦納發生政變、Kwame Nkrumah總統被迫流亡後,新的迦納政府取消了這艘價值500萬英鎊的軍艦的訂單。此時黑星號(船廠編號no.2284)正在史高頓的亞爾羅船廠(Yarrow Shipbuilders, Scotstoun)建造,該艦在訂單取消後於1966年12月29日下水,並在1968年停工;經過數年閒置後,皇家海軍宣布將接收該艦,因此no.2284隨即復工並依照皇家海軍的標準建成完工,在1972年4月被拖至佛爾澤.克萊德位於樸次茅茲的廠區(Firth of Clyde to Portsmouth Dockyard)施工,隨後又在倫敦以東的查特漢船塢(Chatham Dockyard)完成最後的工程,在1973年5月16日進入皇家海軍服役,名為美人魚號(HMS Mermaid F76)。

美人魚號的標準排水量約2300長噸(2337 ton),艦體長(103.5m)、寬(12.2m)、吃水(4.9m)等幅度基本上與Type 41相同。美人魚號的基本設計以Type 41/61為基礎,並依照迦納的需求進行修改。外觀上,美人魚號與Type 41/62最大的不同,在於以一座流線型的煙囪煙囪取代原本前、後各一的煙囪,此外從艦首到艦尾的船舷都在同一層,而不像Type 41/61艦首高起而艦尾低下一層;此外,美人魚號的上層結構經過擴大,提供更多指管通情以及居住所需的空間,上層結構造型也予以簡化來降低施工成本。美人魚號的推進系統為八座16汽缸柴油機,總功率14400馬力,最大航速24節,艦上編制177名人員。美人魚號的武器大致與Type 41相同,唯稍有簡化;艦首配備一座MK-19雙聯裝4.5吋艦砲,上層結構後部配備兩座Bofors雙聯裝40mm快砲,另外配備一座烏賊(Squid)反潛臼砲(日後被Limbo反潛臼砲取代)。艦上電子裝備比Type 41/61簡化,包括一座普來西(Plessey)AWS1對空搜索雷達、兩座Decca 45導航雷達以及UA-3電子作戰裝備等,聲納組合包括配合烏賊反潛臼砲的Graseby Types 170B攻擊聲納與Type 174搜索聲納。

由於電子系統與武裝較為簡化,基本設計也依照依照迦納的熱帶環境來修改,美人魚號服役後並未部署於威脅強度較高且氣候嚴寒的歐洲水域,而直接調往遠東地區,駐紮於熱帶的新加坡,與駐紮於香港的Type 61巡防艦撤斯特號(HMS Chichester F-59)並列為皇家海軍在遠東地區的最大型艦艇。在1975年越南淪亡時,美人魚號與也參與了載運當地英國政府單位、僑民從西貢撤離的任務。由於英國在1970年代初期從蘇伊士以東撤軍,因此美人魚號完成撤離任務時,也結束遠東地區的部署並返回英國本土;由於此時英國與冰島因為北海的漁權衝突而爆發鱈魚戰爭(Cod wars),因此美人魚號也加入了巡邏的勤務,經常與冰島海軍巡邏砲艇近距離對峙乃至衝撞。在1976年9月20日於一次在北海海域的北約聯合操演中,美人魚號與皇家海軍頓級(Ton class)掃雷艦費德頓號(HMS Fittleton M1136)相撞,費德頓號當場翻覆沈沒,共有12人喪生。此次意外事件之後,美人魚號就從皇家海軍除役,並曾短暫地被作為一種移動目標指示系統的測試工作(主要是抗海面雜波干擾的雷達偵測技術)。

在1977年4月,英國將美人魚號轉售給馬來西亞;而在交付之前,美人魚號先在Vosper Thornycroft船廠進行翻修,並在1977年7月22日進入皇家馬來西亞海軍服役。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將之命名為漢都亞號(KD Hang Tuah F76),替代了馬來西亞前一艘也命名為漢都亞號的英製二戰型勞奇級(Loch class)巡防艦;雖然被馬來西亞重新命名,但仍維持原本的舷號F76。在往後多年,漢都亞號都作為皇家馬來西亞海軍旗艦,在當時與馬來西亞向英國訂購、1971年服役的拉馬特號(KD Rahmat F24)巡防艦並列為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兩大主力艦艇。在1992年,日漸老舊的漢都亞號轉為訓練艦,在1995至1997年進行一項大規模改裝,以兩具總出力9928馬力的新柴油機取代原本的八具柴油機,最大航速20節;此外,以一座Bofors 57mm快砲取代艦首的4.5吋艦砲,並拆除Limbo反潛臼砲和Type 170B/174聲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