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12I羅賽級巡防艦

Type-12I羅賽級巡防艦首艦羅賽號(HMS Rothesay F-107)

Type-12I羅賽級巡防艦亞爾茅茲號(HMS Yarmouth F101)

亞爾茅茲號正進入朴次茅茲港。

費爾茅茲號(HMS Falmouth F-113)

Type 12I的 費爾茅茲號(HMS Falmouth F-113),攝於1976年5月鱈魚戰爭期間,艦首的損傷是以22節衝撞冰島砲艇ICGV Tyr造成的

(上與下二張)1982年5月21日福克蘭戰爭期間,亞爾茅茲號(左)前去協助被阿根廷軍機以炸彈命中的Type 21

巡防艦熱情號(HMS Ardent F-184,右)的人員撤離。此時熱情號艦尾正在燃燒。

羅賽級巡防艦的普利茅茲號(HMS Plymouth F-126)

福克蘭戰爭期間,普利茅茲號在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附近水域作業的照片。攝於1982年4月25日。

1982年6月8日,普利茅茲號在福克蘭島史坦利港南方掩護登陸艦卸載時遭到阿根廷機隊攻擊,四枚炸彈

命中,不過都沒有引爆。艦尾一枚深水炸彈遭到引爆,不過火災被撲滅。此時普利茅茲號受創傾斜。

澳洲海軍的Type-12河流級德文特號(HMAS Derwent DE49)在1961年4月17日在澳洲墨爾本的

威廉斯頓海軍造船廠(Williamstown Navy Yard)下水的畫面。

澳洲海軍Type-12河流級德文特號(HMAS Derwent DE49)在1972年停靠香港添馬艦(HMS Tamar)基地的畫面。

澳洲海軍的Type-12河流級亞拉河號(HMAS Yarra DE45),這是服役早期的構型。

主桅杆頂部狀基座LW-02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天線,是外觀上與英國同型艦的主要差異點。

澳洲海軍的Type-12河流級亞拉河號(HMAS Yarra DE45)在風浪中航行,攝於1960年代。

(上與下)澳洲海軍的Type-12河流級(River class)巡防艦HMAS Parramatta (DE-46)。

此為1980年代升級後的照片,艦橋頂部加裝一具MK-22射控雷達系統,原本位於主桅杆頂端的LW-02

長程對空搜索雷達移到後方一個較低矮的平台上。

(上與下三張)澳洲海軍的Type-12河流級巡防艦斯圖阿特號(HMAS Stuart DE -48),攝於1980年代升級之後。

注意艦尾設有海貓防空飛彈發射器、MK-32魚雷發射器等裝備。

斯圖阿特號艦首甲板。

停在雪梨花園島基地的澳洲河流級艦群,左為斯圖阿特號(HMAS Stuart DE -48),右為Type 12M的

托倫斯號(HMAS Torrens DE-53),背景裡準備停靠的是帕拉瑪塔號(HMAS Parramatta DE-05)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Type-12I羅賽級巡防艦/英國(Rothesay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英國/

F-107、106:由Yarrow & Co Ltd, Glasgow廠承造

F-108、101:由J. Samuel White, Cowes廠承造

F-101:由John Brown, Clydebank廠承造

F-113:由Swan Hunter, Wallsend廠承造

F-129、126:由HM Dockyard, Portsmouth廠承造

F-103:由Alex Stephen & Sons Ltd, Linthouse, Glasgow廠承造

F-115:由Harland & Wolff, Belfast承造

 

澳洲訂單:

DE-45、49:由澳洲Williamstown Navy Yard, Melbourne承造

DE-46、48:由澳洲Cockatoo Island Dockyard, Sydney承造

 

紐西蘭訂單:

F-111:由JI Thornycroft Ltd, Southampton廠承造

F-148:由J. Samuel White, Cowes廠承造

 

南非訂單:

F-150:由Yarrow & Co Ltd, Glasgow廠承造

F-147:由Alex Stephen & Sons Ltd, Linthouse, Glasgow廠承造

F-145:由Yarrow & Co Ltd, Glasgow廠承造

尺寸(公尺) 長112.8  寬12.5 吃水5.2
排水量(ton) 服役初期:標準2150 滿載2560

改良後:標準2380  滿載28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Y-100蒸汽推進系統,包含:

Babcock and Wilcox鍋爐*2

English Electric steam蒸汽渦輪*2/30000

雙軸

航速(節) 30
續航力(海浬) 5200(12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Type-293Q目標指示雷達*1(日後被Type-993雷達取代)

Type-277Q對空搜索雷達*1(日後拆除)

Type-974導航雷達*1(日後被Type-978取代)

Type 1010 Cossor MK-10敵我識別器(IFF)

Knebworth/Corvus八聯裝誘餌發射器*2(改良時加裝)

聲納 Type-174搜索聲納*1(日後被Type-177取代)

Type-162艦底目標識別聲納*1

Type-170攻擊聲納*1

Type 199可變深度聲納*1(改良時加裝)

射控/作戰系統 MK-6M艦砲射控系統(含一具Type-275射控雷達)*1(改良時拆除)

MRS-3射控系統(含一具Type-903射控雷達)*1(改良時加裝)

乘員 235
艦載武裝 MK-6雙聯裝4.5吋(114mm)艦砲*1

GWS-20 雙聯裝海貓防空飛彈發射器*1(改良時加裝)

Bofors MK-7 單管40mm防空機砲*1(改良時拆除)

Oerlikon 20mm機砲*2( 改良時加裝)

Limbo A/S MK-10反潛臼砲*2(日後拆除一門)

單管533mm魚雷管*8,雙聯裝533mm魚雷發射器*2( 日後拆除)

艦載機

Westland HAS-1黃蜂反潛直昇機*1(改良後增加)

數量

英國自用:原訂13艘,3艘改為李安達級,一艘轉售紐西蘭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F-107 Rothesay 1956/11/6 1957/12/9 1960/4/23 1988/3/13 1988年拆解
F-108 Londonderry
 
1956/11/15 1958/3/20 1961/10/18 1982/3(第一度除役)

1984/3/29(第二度除役)

1989/6/25作為標靶擊沈
F-106 Brighton 1957/7/23 1959/10/30 1961/9/29 1981 1985拆解
F-101 Yarmouth 1957/11/29 1959/3/23 1960/3/26 1984/4/24 1987/6/21作為標靶擊沈
F-113 Falmouth 1957/11/23 1959/12/15 1961/7/25 1981(第一度除役)

1984/11(第二度除役)

1988拆解
F-129 Rhyl 1958/1/29 1959/4/23 1960/10/31 1983 1985/8作為標靶擊沈
F-103 Lowestoft 1958/6/9 1960/6/23 1961/9/26 1985/3 1986/6/8作為標靶擊沈
F-115 Berwick 1958/6/16 1959/12/15 1961/6/1 1981(第一度除役)

1985/10/18(第二度除役)

1986/8/18作為標靶擊沈
F-126 Plymouth 1958/7/1 1959/7/20 1961/5/11 1988/4/28 1989/4決定作為紀念艦保存,1991開放參觀。2014/8/20拆解。
Weymouth 1959/4/10       1960年取消,原艦體改成李安達級,完工後成為HMS Leander(F-109)
Fowey 1959/10/19       1960年取消,原艦體改成李安達級,完工後成為HMS Ajax(F-114)
Hastings 1959/12/2 1960年取消,原艦體改成李安達級,完工後成為HMS  Dido(F-104)

澳洲:共四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DE-46 ex-DE-05 ex-F-05 Parramatta 1957/1/31 1959/1/31 1961/7/14 1991/1/11 1991/8出售拆解
DE-45 ex-DE-07 ex-F-07 Yarra 1957/4/9 1958/9/30 1961/7/27 1985/11/22 出售拆解
DE-48 ex-DE-21 ex-F-21 Stuart 1959/3/20 1961/4/8 1963/6/28 1991/7/26 出售拆解
DE-49 ex-DE-22 ex-F-22 Derwent 1959/6/17 1961/4/8 1964/4/23 1994/8/8 1994/12/21沈放為人工漁礁

紐西蘭:二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F-111 Otago(原英國Hastings) 1957/9/5 1958/12/11 1960/6/221 1983/11/7 1987出售拆解
F-148 Taranaki 1958/6/27 1959/8/19 1961/3/28 1982/6/18 1983/8出售拆解

南非:三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F-150 President Kruger 1960/4/6 1960/10/21 1962/10/1 1982/2/18意外沈沒
F-147 President Steyn 1960/5/20 1961/11/23 1963/4/26 1984 1990出售拆解
F-145 President Pretorius 1960/11/21 1962/9/28 1964/3/4 1985 1990出售拆解

 


 

在1956至1958年,皇家海軍陸續獲得了六艘Type-12懷特白級(Whitby class)反潛巡防艦,其艦體設計十分理想;在1955年懷特白級仍在建造之際,皇家海軍決定推出進一步的改良型,即為Type-12 I羅賽級(Rothesay class),I代表改良型(Improved),更注重大洋快速反潛護衛功能。為了加快建造進度, 皇家海軍將羅賽級的訂單交給多家造船廠在同一時間建造。皇家海軍最初打算建造12艘懷特白級,前九艘於1960至1961年陸續進入皇家海軍服役。第10至12號艦分別預定命名為Weymouth、Hastings、Fowey,分別由Harland & Wolff、Yarrow以及Cammal Laird廠建造,在1959年陸續安放龍骨,但皇家海軍稍後在1960年決定將這三艘艦艇改成進一步改良的Type-12M李安達級(Leander class)。

由JI Thornycroft Ltd, Southampton廠建造的Hastings在1957年2月轉售給紐西蘭,成為HMZNS Otago(F-111),於1957年9月5日安放龍骨,1958年12月11日下水,1960年6月22日 成軍,服役到1983年除役。同時,紐西蘭皇家海軍也再訂購一艘羅賽級,由J. Samuel White, Cowes廠建造,命名為HMZNS Taranaki(F-148)1958年6月27日安放龍骨,1959年8月19日下水,1961年3月28日成軍,服役到1982年除役。

此外,南非也訂購三艘羅賽級 ,以歷任南非總統命名,稱為總統級(President class),首艦SAS President Kruger(F-150)由Yarrow & Co Ltd, Glasgow承造,1960年4月6日安放龍骨,1960年10月21日下水,1962年10月1日成軍,在1982年2月18日在海上進行反潛操演時意外與艦隊油船SAS Tafelberg (A243)相撞而沈沒(SAS Tafelberg艦首受損)。二號艦SAS President Steyn(F-147)由Alex Stephen & Sons Ltd, Linthouse, Glasgow廠建造,1960年5月20日安放龍骨,1961年11月23日下水,1963年4月26日成軍,服役到1984年除役。三號艦SAS President Pretorius(F-145)由Yarrow & Co Ltd, Glasgow廠成造,1960年11月21日安放龍骨,1962年9月28日下水, 1964年3月4日服役,在1985年除役。

Type-12I羅賽級巡防艦亞爾茅茲號(HMS Yarmouth F101)

羅賽級融入了懷特白級的一些實際改進經驗,包括更高且向後傾斜的煙囪設計;此外,羅賽級的上層結構 後段的設計經過修改,預備在日後容納當時仍在研發的海貓(Sea Cat)防空飛彈系統,而在服役初期則暫時以Bofors MK-7 單管40mm防空機砲墊檔。羅賽級的燃油裝載量由懷特白級的370ton增為400ton,續航力延長至5200海里(航速12節);此外,艦上的起居還性也有所改善,包括加裝空調、固定式床位等。前幾艘羅賽級在完工之出就如同懷特白級一般,裝備八組單管533mm固定式魚雷發射器與兩組雙聯裝533mm可轉式魚雷發射器,其中八支單管發射器分佈於兩舷,角度為朝向艦尾45度,正好與懷特白級的朝前45度相反,而雙聯裝魚雷發射器則位於單管發射器之後;然而,由於配套的MK-20E導向反潛魚雷性能無法滿足需求,所以這些魚雷管從沒發揮過作用,並且很快就被拆除了,而後續建造的本級艦根本沒有安裝魚雷管。羅賽級的噸位與動力系統都與懷特白級相同,剛服役時的武裝與電子系統也相仿(除了前述的改良之外),在此便不予贅述了。

亞爾茅茲號發射一枚海貓防空飛彈。在福克蘭戰爭期間,亞爾茅茲號締造了海貓飛彈

唯一一個實戰中的擊落記錄。

在1966至1972年,所有的羅賽級陸續進行現代化改裝,提升至與李安達級相當的水準,拆除原有的Bofors MK-7快砲,在直昇機庫頂端加裝研發完成的GWS-20海貓(Sea Cat)防空飛彈系統,原本的MK-6M艦砲射控系統也一併拆除,換成一具 搭配海貓的MRS-3射控系統(含一具Type-903射控雷達)。海貓防空飛彈系統由英國蕭特兄弟(Short Brothers)研發,屬於輕量化的艦載點防禦防空飛彈系統,第一代的GWS-20從1962年開始服役,是皇家海軍第一種實用化的防空飛彈;海貓飛彈採用雙節固態火箭推進,控制面包含彈體中央一組後掠的十字彈翼,以及尾部的方形十字控制面,彈長1.48m,直徑22cm,翼展78cm,重68kg,高爆戰鬥部重18kg,最大速度0.8馬赫,有效射程500m~5000m,有效射高,採用指揮至瞄準線(Command Line-Of-Sight,CLOS)導引,由射控系統的人員透過雷達或光學瞄準儀追蹤目標,然後以無線電將修正指令傳給飛彈,修正航道直至命中目標;海貓採用結構簡單的四聯裝開放式發射架,發射器無下甲板構造,以人力進行再裝填作業。此外,為了加強水面巡護戰力, 羅賽級也陸續加裝二戰時期的Oerlikon 20mm機砲(具備有限的防空能力)。此外,也換裝更新的電子系統,這些改良與同時期懷特白級的升級差不多,包括以Type-993目標指示雷達取代原本的Type-293Q,以Type-978導航雷達取代Type-974,拆除Type-277Q高度雷達 (其功能可被Type-903取代)。電子戰方面,艦橋兩側各加裝一組Knebworth/Corvus八聯裝誘餌發射器。 反潛方面,原本的Type-174搜索聲納也被更新的Type-177取代,並加裝Type-199可變深度聲納;而最重要的改良,是在艦尾增設一座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可搭載一架偉斯特蘭(Westland)的HAS-1黃蜂(Wasp) 輕型反潛直昇機(皇家海軍稱為有人魚雷搭載直昇機,MATCH,MAnned Torpedo Carrying Helicopter,搭載美製MK-44/46輕型反潛魚雷),為此將其中一門MK-10綾波(Limbo)反潛臼砲拆除以騰出空間設置直昇機甲板 。此外,原本下半部為封閉構造、上半部為格子桅的桅杆結構,也改為全封閉式桅杆塔,而煙囪也進一步加高,使廢氣不會干擾到上層結構。經過此番改良之後,羅賽級的滿載排水量便增至2800ton,而配備反潛直昇機更大大增加了羅賽級的反潛搜索與攻擊距離。 而這些改良方案也納入了羅賽級的進一步改良型──Type-12李安達級(Leander class)巡防艦上。

羅賽級在承平時期的任務也包括擔任「殖民地型巡洋艦」的任務,在英國位於世界各地的屬地如直不羅陀、西印度群島、遠東地區等,進行宣慰以及巡邏監視任務。數艘羅賽級巡防艦 里爾號(HMS Ryhl F-129)、羅威斯頓夫特號(HMS Lowestoft F-103)、貝伍克號(HMS Berwick F-115)、普利茅茲號(HMS Plymouth F-126)等艦曾參與1965至1975年的貝拉巡邏任務(Beira Patrol),這是英國對於非洲殖民地羅德西亞在Ian Smith片面宣布獨立時的經濟制裁措施。這項巡邏任務主要是封鎖羅德西亞,防止羅德西亞透過貝拉或者其他位於莫三比克的葡萄牙屬港口取得南非的石油。

1976年第三次鱈魚戰爭期間,冰島砲艇索爾號(Thor)撞擊皇家海軍巡防艦。

羅賽級巡防艦羅賽號(HMS Rothesay F-107)、布萊頓號(HMS Brighton F-106)、亞爾茅茲號(HMS Yarmouth F-101)、費爾茅茲號(HMS Falmouth F-113)、羅威斯頓夫特號、貝伍克號等艦也曾在1973至1976年英國與冰島爆發漁業資源衝突(第三次鱈魚戰爭)時派至北海與冰島方面對峙,多次與冰島的砲艇發生衝突 與碰撞,但並未實際開火。在鱈魚戰爭期間,英國總共動用30艘皇家海軍巡防艦、7艘皇家勤務艦隊(RFA)補給船以及6艘國防拖船;冰島則動用三艘大型破冰巡邏船、一艘大型巡邏艇、兩艘小型巡邏艇、兩艘蘇聯製重型拖船、一艘武裝補鯨船。鱈魚戰爭中,總計英方15艘巡防艦以及一艘補給艦受損,1人受傷;冰島方面則有1人死亡(一名在電機櫃旁工作的船員在撞擊時摔入機櫃,觸電死亡)、三艘巡邏船受損,兩艘蘇聯製重型拖船嚴重受損。 遭遇擁有厚重船殼的冰島破冰船,皇家海軍巡防艦與之衝撞非常吃虧,包括亞爾茅茲號、費爾茅茲號等都受過嚴重損傷。

1976年5月6日傍晚,費爾茅茲號(HMS Falmouth F113)以22節高速衝撞
正在騷擾英國拖網漁船Carlisle號的冰島砲艇Tyr,幾乎將Tyr撞翻;
費爾茅茲號的艦首也撞斷了Tyr號左側推進軸。此照片由費爾茅茲號
的僚艦韃靼號(HMS Tartar F133)拍攝。

(上與下)1976年5月6日費爾茅茲號衝撞冰島砲艇Tyr之後的照片,艦首破損。

在1976年5月6日傍晚(第三次鱈魚戰爭期間),羅賽級的費爾茅茲號(HMS Falmouth F113)與Type 81部族級巡防艦韃靼號(HMS Tartar F43)以及國防拖船Statesman號一同執行護漁任務時,遭遇到冰島砲艇Tyr;當時Tyr號正試圖割斷英國拖網漁船Carlisle號的漁網。負責保護Carlisle號的費爾茅茲號的艦長下令衝撞,費爾茅茲號隨後加速,以22節的航速橫向撞上Tyr號船尾,幾乎將Tyr號推翻;不過傾斜將近90度的Tyr號隨後回正,並且繼續割斷Carlisle號的漁網,隨後費爾茅茲號再度撞擊Tyr號。被撞擊的Tyr號船尾嚴重受損,被撞傾斜時,左側推進軸被費爾茅茲號的艦首撞斷。英方的拖船Statesman繼續追擊Tyr號,Tyr號的人員隨即上砲位,與Statesman號對峙;隨後由於Tyr號受損過重,決定結束對抗,以僅存的右舷推進器返航。在與Tyr號衝突期間,費爾茅茲號的人員保持State 1最高戰備狀態,艦體保持Condition Z最高水密狀態(所有艙門艙蓋都關閉);而衝撞也使費爾茅茲號艦首受損。

1974年土耳其侵入希臘屬賽浦路斯時,布萊頓號、里爾號曾在該地擔任英國僑民的撤僑工作。在1975年,羅威斯頓夫特號轉為技術實驗艦,並1977年於在艦尾直昇機甲板處加裝了新開發的Type-2031拖曳陣列聲納開始測試,測試作業直到1981年,日後此型聲納裝備於Type-23公爵級巡防艦上。

(上與下)倫敦德里號(HMS Londonderry F108)在1979年底完成改裝後

成為無武裝的裝備測試與訓練艦,直昇機甲板上增加了第三座桅杆來

測試新雷達。

倫敦德里號(HMS Londonderry F108)在服役末期被作為海軍部水面武器機構(Admiralty Surface Weapons Establishment)的裝備測試艦以及訓練艦,該艦在1975年11月停役進入羅賽斯船塢接受長達四年的改裝,在1979年10月完成改裝作業。改裝後的倫敦德里號移除所有武器裝備,艦尾直昇機庫後方加裝第三座桅杆來安裝接受測試的新雷達;此外,倫敦德里號換上了新的低空蝕螺旋槳推進器,更新了航行控制裝備,並且擴充了鋪位來容納更多受訓的海軍學員。

福克蘭戰爭

在1981年底,三艘本級艦布萊頓號、貝伍克號、費爾錨茲號已經退出現役降為預備艦,而貝伍克號是最可能被拆解除役的。在1982年1月20日,倫敦德里號啟航,與無畏號船塢運輸艦(HMS Fearless L10)一同進行了遠航訓練,途中停靠西印度(West Indies)地區的維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的維京哥爾達(Virgin Gorda)以及美國紐奧良等地,在3月29日返回樸次茅茲,隨即在3月31日列入備役名單。

然而在1982年3月底,阿根廷突然開始派兵佔領福克蘭群島,英阿福克蘭戰爭隨即爆發,這場突來的戰事也改變了這幾艘即將除役的羅賽級的命運。本級艦普利茅茲號(HMS Plymouth F126)與亞爾茅茲號(HMS Yarmouth F-101)立刻編入了皇家海軍的遠征特遣艦隊,是這支艦隊中最老的巡防艦 。而已經無武裝的倫敦德里號原本3月底結束遠航訓練後就會除役,阿根廷入侵福克蘭後就被移到達特茅茲(Dartmouth)作為第六巡防艦中隊(6th Frigate Squadron)的訓練艦,擔任此職務一直到1988年為止。

在1982年5月1日上午,抵達福克蘭周邊水域的英國遠征艦隊進行了對福克蘭島第一波空襲,同時也派艦前往史坦利港進行砲轟。在5月1日中午12時45分,被派往史坦利港岸轟的分遣隊中,兩艘亞馬遜級巡防艦箭簇號(HMS Arrow F-173)、敏捷號(HMS Alacrity F-174)的聲納聽到疑似魚雷發射的噪聲,頓時整個艦隊陷入了混亂,每艘船艦都採取反魚雷措施與機動。不久後,距離這兩艦約10海里的Type 12I羅賽級巡防艦普利茅斯號也得到反潛信號接觸,遠征艦隊的航空母艦隨即派遣兩架海王直昇機抵達該處協助反潛。在1300時,普利茅斯號對這個接觸發射反潛迫砲;隨後一直到1400時,該艦都一直與海王HAS.5反潛直昇機和一架配備磁異探測器(MAD)的山貓反潛直昇機在搜索先前的那個接觸;該艦Type 162型海床聲納取得清晰的接觸,魚雷聽音器效應(Hydrophone Effect)取得2至3個單位的接觸訊號後,再加上友軍單位回報確認發現潛望鏡的身影。隨後,這個目標似乎即將被普利茅茲號發射的反潛迫炮逼上水面,所有人都確信他們捕捉到的是阿根廷209型薩爾塔號,然而,隨後普利茅茲號艦橋上的人員目視確認,那個即將上浮的黑色物體是一頭鯨魚。最後,英軍認為箭簇號與敏捷號在上午探測到疑似魚雷發射的信號,可能是英艦自己使用的Type 182型拖曳誘餌訊號的聲噪。

在5月2日凌晨,前一天與Type 22輝煌號(HMS Brilliant F-90)一同在福克蘭島麥克布萊德角(McBride Head)外海搜索阿根廷海軍209型聖路易斯號(San Luis S32)潛艦的亞爾茅斯號與遠征艦隊會合後,0200時該艦在2英里外獲得一個訊號接觸,清晰度比過去24小時找到的任何訊號都要更好。0235時,普利茅茲號對這個接觸反潛迫炮,但隨後將接觸判定為NONSUB虛警。

在5月4日Type-42驅逐艦雪菲爾號(HMS Sheffield D-80)被飛魚飛彈擊中後,亞爾茅茲號與21式巡防艦的箭頭號(HMS Arrow F-173)立刻趕往救援,箭頭號負責協助滅火,亞爾茅茲號則在一旁進行反潛警戒,隨後收容了棄艦的雪菲爾號乘員;稍後亞爾茅茲號拖帶雪菲爾號回航,然而由於雪菲爾號進水過多,加上波濤洶湧的大西洋難以施救,亞爾茅茲號在27小時 奉命後放棄拖帶,打開雪菲爾號的海底門自沈。

在5月11日1600時,普利茅斯號號以及該艦攜帶的黃蜂直升機、連同一架編號XP142的威賽克斯HAS.3反潛直昇機掩護遠征艦隊的登陸艦與油輪航行。這支編隊在聖馬蒂亞斯灣(San Matías Gulf)以東1400英里,遠離阿根廷空軍威脅區域。在1605時,這架威賽克斯於編隊右舷10.5海里處放下沉浸聲納進行反潛探測作業,聲納深度180英尺深度;此時,他們探測到3000碼外的清晰接觸訊號,目標航速4節,由於追蹤的軸向上存在輕微震動與噪音,暫時無法判斷可信度,機組決定暫時將接觸歸類為POSSUB LOW 2。隨後,該機收起聲納,移動到該訊號航向正前方1000碼外,再次放下聲納以被動模式運作,再一次取得接觸且同樣清晰。在追蹤和分析期間訊號,目標一度疑似因為海中溫躍層失去接觸,威賽克斯人員立刻改變沉浸聲納深度,在3分鐘後聲納深度降到235英尺時重新建立接觸。這訊號軸向正對水面編隊,雖然沒有發出機械噪聲,但始終沒有展現出鯨魚等大型海洋生物的特徵,運動穩定而非海洋生物該有的隨機性,且尺寸龐大、形態光滑,符合潛艦特徵。這些跡象讓訊號接觸可信度增加為POSSUB HIGH 3,然後再度提高為POSSUB HIGH 4。這架威賽克斯直昇機人員準備開始攻擊,但作為編隊旗艦的郡級驅逐艦安特里姆號(HMS Antrim D18)都沒有給予肯定答覆;在猶豫期間,目標正在遠離威賽克斯直昇機,且機組人員不能保證下一次「跳躍」(jump)(移動位置、重新放下聲納)是否還能取得接觸,於是機組人員決定直接開火。這架威賽克斯先收回聲納,然後投下一枚使用曲折搜索模式的MK 46魚雷,此時距離該接觸信號為為3400碼。隨後,威賽克斯直昇機移到先前目標的最後一個接觸點放下聲納進行探測。這一次再次獲得接觸,且航速高達15節,聲納員驚呼他找到了兩個接觸訊號,且彼此之間很接近;其中一個訊號明顯更大,且有著類似氣幕誘餌的特徵,判斷很可能是一艘正在為規避攻擊、加大深度並投擲的氣幕誘餌潛艦。隨後,該機探測到目標以高達22節速度上浮,並又投擲一個氣幕彈。由於阿根廷潛艦不可能無法達到這樣的速度,因此威賽克斯機組員沒有讓抵達現場的黃蜂直昇機投下第二枚魚雷(除非目標再次往艦隊的方向移動)。隨後威賽克斯又保持50分鐘的接觸,看著這個目標在120英尺深度高速在溫躍層之間移動,最後在目標距離拉開到2900碼並減速到7節時失去接觸。事後,安特里姆號上的軍官批評,他們不相信這是一艘潛艦,至少不是阿根廷的潛艦;情報指出阿根廷潛艦根本不在這裡,而且不認可威賽克斯機組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輕易浪費一枚魚雷。這架直昇機組員對這批判也很不滿,但無論如何,他們也承認阿根廷潛艦不可能達到這樣的航速。

在5月21日21式巡防艦熱情號(HMS Ardent F-184)下午4點被阿根廷空軍擊中燃燒後,亞爾茅茲號也趕至現場進行救援,協助撤離熱情號的人員。5月25日阿根廷國慶日當天,阿根廷空軍發動猛烈攻勢,亞爾茅茲號以海貓防空飛彈擊落了一架A-4C攻擊機(附近岸基的英軍短劍防空飛彈陣地也回報擊落這個目標) ,飛行員跳傘落海並被英國遠征艦隊的無畏號(HMS Fearless L10)船塢登陸艦救起俘虜,這是福克蘭戰爭中海貓防空飛彈唯一一個確認的擊落紀錄。 此外,在面對阿根廷潛艦的可能威脅時,包括亞爾茅茲號也參與了相關的反潛作戰。

(上與下)從亞爾茅茲號上拍攝受創燃燒的Type 21巡防艦熱情號(HMS Ardent F-184)。

費爾錨茲號在1982年4月13日從拆解出售名單中回到現役,貝伍克號則在1982年5月26日從備役艦隊中回復現役,兩艦在短暫的整修後開赴戰場,里爾號與羅威斯頓夫特號同樣是經過短暫整修後投入任務,羅威斯頓夫特號恢復了直昇機甲板起降能力並於直布羅陀擔任護航艦,並曾載送過熱情號的生還者 。

在6月8日下午,普利茅茲號在史坦利港西南方費茲羅伊(Fitzroy)掩護賈拉漢爵士號( RFA Sir Galahad L-3005)與崔斯坦爵士號(RFA Sir Tristram L-3505)卸下部隊時,遭到阿根廷空軍兩批共6架匕首式(Dagger)戰機的襲擊,普利茅茲號被四枚Mk-82 500磅炸彈以及若干機砲砲彈命中,其中一枚擊穿飛行甲板並引爆一枚深水炸彈,造成一場火災,另一枚擊中煙囪而,另外兩枚則摧毀了艦上的淩波反潛臼砲;幸運的是, 這四枚炸彈都沒有引爆,艦上只有5人受傷;如果這些炸彈正常引爆,普利茅茲號恐將遭到擊沈。另一方面,賈拉漢爵士號與崔斯坦爵士號都遭到阿根廷空襲的重創,賈拉漢爵士號由於受損過重而由英軍自行擊沈

普利茅茲號隨後在羅賓.康尼漢號(MEM Robin Cunningham)的協助下,簡單整修後繼續值勤,戰爭結束後才返國進行徹底的維修。倫敦德里號服役後停在達特茅茲作為訓練艦,至於布萊頓號則是作為這些緊急披掛上陣的姊妹艦的維修備料來源。這些復役艦艇在改裝字業中換上了灰色低明視度塗裝,在煙囪與桅杆頂塗上黑色線條迷彩,同時隱藏了她們的舷號。

除役

福克蘭戰爭是羅賽級服役生涯參與的最後一場戰役,里爾號在戰爭結束後隨即由於狀況太差,被認定無繼續整修使用價值而除役;倫敦德里號則在1984年3月退出現役,但仍持續停留在達特茅茲作為靜態訓練艦直到1988年。戰爭結束後至1985年,本級艦除了羅賽號與普利茅茲號之外已經全數退出現役 。普利茅茲號在1984年4月11日與德國巡防艦布勞什威號(FGS Braunschweig)發生碰撞,在1986年又發生鍋爐火災,造成2人喪生。羅賽號與普利茅茲號於1988年退出現役。四艘本級艦布萊頓號、羅賽號、費爾錨茲號在除役後都以出售拆解告終,里爾號在1985年8月在愛爾蘭東方海面作為靶艦擊沈,羅威斯頓夫特號在1986年8月6日,亞爾茅茲號在1987年6月21日作為征服者號核能攻擊潛艦(HMS Conqueror S-48)的靶艦,以MK-24虎魚魚雷擊沈,倫敦德里號在1989年6月25日作為靶艦擊沈,貝伍克號在1986年8月18日做為英國核能潛艦的靶艦以MK-24虎魚魚雷擊沈 。

最後一艘殘存的本級艦普利茅茲號在1988年4月28日除役,隨後由民間團體Warship Preservation Trust 接收,首先在普利茅茲港的米爾灣船塢(Millbay Docks)作為公開的實驗船,然後在1990年6月確認作為永久紀念艦 ,1990年被拖到格拉斯哥的克萊德河畔停泊,1990年代後期則移到布里肯黑德(Birkenhead Docks)的船塢裡。在2006年2月6日,Warship Preservation Trust 由於營運困難而關閉,普利茅茲號的所有權轉移到梅西船塢與港口公司(Mersey Docks and Harbour Company);原本普利茅茲市發起活動,集資 25萬英鎊來接收並,將該艦保存在米爾灣船塢,但由於英國港口協會(Associated British Ports )在2007年1月取消了原本承諾提供給普利茅茲號的泊位,保存計畫遂告失敗。雖然之後民間發起保存普利茅茲號的請願,但梅西船塢與港口公司最後該艦還是在2012年決定將該艦解體出售。在2014年1月,英國民間抗議者批評梅西船塢與港口公司的母公司Peel Ports在接手普利茅茲號的期間沒有善盡保養之責,任憑該艦艦體狀況惡化,而失去繼續被保存的條件。在2014年8月20日,普利茅茲號終於被拖船拖至土耳其的拆船廠拆解。

澳洲版:河流級

(上與下)澳洲海軍的Type-12河流級亞拉河號(HMAS Yarra DE45)在1958年9月30日於墨爾本

的威廉斯頓海軍船廠下水的畫面。

亞拉河號(HMAS Yarra DE45)在風浪中接受海上加油,攝於1966年。

澳洲海軍的河流級巡防艦首艦HMAS Parramatta(DE46,左),畫面右側是澳洲柏斯級(Perth class)

飛彈驅逐艦霍巴特號(HMAS Hobart D39),可以觀察兩艦尺寸的差別。

在1950年代,澳洲海軍向英國訂購四艘採用Type-12I羅賽級設計的巡防艦(DE-45、46、48、49),之後在1964年又簽約訂購兩艘(DE-50、53,詳見李安達級巡防艦一文),並改用Type-12 I李安達級的設計;澳洲統稱這六艘為河流級(River class),全部以澳洲的河流命名。這六艘河流級都授權在澳洲本國的船廠建造,其中DE-45、49、50由位於墨爾本的威廉斯頓海軍船廠(Williamstown Navy Yard, Melbourne)建造,DE-46、48、53由位於雪梨的柯塔克島船廠(Cockatoo Island Dockyard, Sydney)建造。前四艘河流級在最初歸類為反潛巡防艦,舷號以F開頭,但在1960年代初期更改為護航驅逐艦(DE),不僅舷號開頭改為DE,舷號數字也重新賦予。

在1960年代初期開始,前四艘河流級陸續加裝英製海貓(Sea Cat)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以及澳洲、英國合作開發的伊卡拉(Ikara)反潛飛彈,取代了原本艦上的40mm快砲以及Limbo反潛臼砲,成為澳洲海軍第一批裝備飛彈的艦艇;而後兩艘河流級則在建造期間就加裝了海貓與伊卡拉飛彈。在接受改良時, 主桅杆頂端加裝一具Signnal LW-02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在1970年代後期到1980年代前期,河流級陸續進行大規模改裝,加裝兩組美製MK-32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使用MK-46魚雷,此外也升級了艦上的電子裝備,包括加裝美製SPS-55對空搜索雷達、MK-22射控系統、Muloka聲納系統等 ,原本位於主桅杆頂端的LW-02長程對空搜索雷達也移到後方一個較低矮的平台上。經過改良之後,前四艘河流級的排水量提高為2750噸左右。在1990年代初期,此時剩餘的同級艦將海貓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移除,並改用瑞典RBS-70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在1960年代中期印度、馬來西亞衝突期間,本級艦帕拉馬他號(HMAS Parramatta DE-46)與姊妹艦亞拉號(HMAS  Yarra DE-45)在1964年6月3日啟程護送雪梨號(HMAS Sydney)輕型航空母艦載運澳洲部隊與物資前往新加坡;在卸下部隊返航時,這支澳洲艦隊於6月23日發現疑似印尼潛艇的蹤跡,帕拉馬他號與亞拉號便連續執行了18小時的反潛威懾戰術,隨後這支編隊才繼續航向澳洲。在1965年5月底到6月初,帕拉馬他號等艦艇護送雪梨號運兵前往越南,這是雪梨號第一趟載運部隊參與越戰。在1968年3月到4月,帕拉馬他號負責護送雪梨號的第十趟越南運兵行程。在1971年5月,帕拉馬他號再次護送雪梨號運兵前往越南。本級艦斯圖阿特號(HMAS Stuart DE -48)原訂在1990年上旬除役,然而由於伊拉克突然侵入科威特,澳洲海軍派遣兩艘阿德萊德級飛彈巡防艦前往波灣地區,因此斯圖阿特號遂延長役期來填補本國水預防務的空缺,直到1991年7月26日才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