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型多功能支援船概念

 

史泰勒系統在2024年5月提出的多任務支援船(MRSS)概念,稱為無畏型(Fearless),

堪稱是兩棲投送船艦與巡防艦的綜合體,擁有運輸車輛、物資以及收放水面載具的能力,

而偵測系統以及武器系統則相當於巡防艦,此外具備相當於第一線作戰艦艇的30節高速能力。

無畏型的概念圖。艦尾有坡板艙門來收放皇家陸戰隊登陸艇(Commando Insertion Craft)以及各型

無人水面/水下載具,側舷有史泰勒系統開發的充氣式收放系統(ILARS)來部署無人水面載具。

艦尾有兩個大型直昇機庫,能攜帶兩架梅林等級的直昇機。

(上與下)史泰勒系統在2024年5月下旬的聯合海上事件(Combined Naval Event)中展出的無畏型模型。

注意艦上有相當於巡防艦的武器裝備與偵測系統,包括艦首一座MK-45五吋艦砲以及五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

直昇機庫頂有一座76mm超級快速型快砲;此外,艦體兩側有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以及DS30M MK2 30mm機砲等

皇家海軍制式近程防禦火砲,此外還有龍火(DragonFire)雷射直接能量武器系統(LDEW)

以及干擾彈發射器。

無畏型MRSS模型的前部船樓,艦橋上方兩側各設有一座龍火(DragonFire)雷射直接能量武器系統(LDEW),

艦橋頂部中線以及船樓兩側總計有三座小口徑遙控火砲;船樓兩側各有一座MK-15 Block 1B方陣

近迫武器系統,前部船樓兩側設有艙門來收放水面載具。此外,船樓中部總共可容納五個20英尺集裝箱

(TEU)。

無畏型MRSS模型的後部船樓。右側有一個1x8構型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用來裝填防空飛彈。

直昇機庫兩側裝置干擾彈發射器,機庫頂上設有一座OTO 76mm快砲。機庫兩側外部還各掛載

兩艘史泰勒開發的無人水面載具,用於監視偵察或一次性攻擊。

無畏型MRSS模型的艦尾。艦上設有兩個直昇機庫,容納兩架梅林直昇機。艦尾有一個坡板艙門,

讓登陸載具進出;不過這個載具容艙不具備泛水能力。 

無畏型模型呈現的推進系統,結合傳統大軸以及旋轉式吊艙推進器,具備高速以及

高機動性。 

無畏型MRSS可裝載史泰勒開發的皇家陸戰隊登陸艇(CIC),這是一種艇尾登陸的高機動性登陸載具,

整體構型類似三角鏢,艇尾設有兩部可控制轉向的水噴射推進器。

(上與下)史泰勒發展皇家陸戰隊登陸艇(CIC)的概念展示原型在英國南岸普爾(Poole)的

海灘進行測試。CIC載具接近灘岸時,以倒車方式由艇尾登陸,搶灘時會放下柱鋤以及一對尾輪來

接觸沙灘,使艇身保持穩定。艇上人員由艇尾的坡板艙門登陸,收放完畢後載具收起柱鋤與尾輪,

然後就高速撤退。

──by Captain Picard

 


 

回上頁

 

在2024年5月14日倫敦舉行的海上力量會議(Sea Power conference)中,英國國防大臣格蘭.夏普斯 (Grant Shapps)正式宣佈英國將會建造至多六艘多任務支援船(Multi-Role Support Ship,MRSS),替換英國所有與兩棲作戰相關的六艘船艦,包括兩艘阿爾比恩級LPD、三艘灣級(Bay class)後勤運輸艦以及百眼巨人號(RFA Argus A135)航空訓練/醫療艦。隨後,英國史泰勒系統(Steller Systems)也在2024年5月下旬在范保羅國際展示與會議中心( Farnborough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 Conference Centre)舉行的聯合海上事件(Combined Naval Event)中,正式公開了該公司針對近海投射的概念船艦,稱為無畏型(Fearless)。

由前方看無畏級MRSS的模型,船型是史泰勒先前研究高速渡輪時開發的

HullTune船型。艦首有一座5吋艦砲以及四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

無畏級基本概念類似於巡防艦以及兩棲船艦的綜合體,具備類似後勤運輸船隻的運輸投送能量,例如車輛甲板以及部署收放水面載具、操作直昇機的能力;而其偵測與武器裝備又相當於巡防艦,並且擁有類似作戰艦艇的航速,以便在有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的競爭環境下有效作業。

依照史泰勒公布的概念,無畏型全長170m,寬27m,滿載排水量約15500公噸,續航力7000海里;不同於傳統兩棲艦艇的船型,無畏型使用史泰勒系統開發的HullTune船型(是先前史泰勒系統研究高速渡輪時所開發),在流體效率與穩定性之間取得較佳的平衡。艦上使用高功率先進推進系統,結合傳統大軸以及可轉向吊艙推進(azipods,取代船舵功能),具備高速以及高機動性,最大航速可達到30節以上,航速比傳統兩棲艦艇大幅增加,吊艙推進器也提供更好的靈活度與狹窄水域迴旋性能;因此,無畏型MRSS能更快速地將武力與物資投送到戰區內的據點與灘頭,卸下物資後迅速掉頭離開,盡量減少暴露在敵火之下的時間。

無畏型MRSS的推進系統。兩個旋轉的吊艙式推進器用於中低速巡航並取代

船舵功能,高速航行時兩個固定式大軸也全力輸出。

無畏型MRSS的艦尾坡板艙門,至多容納長度20m、重30頓的大型載具。

無畏型MRSS的艦體中部甲板,可容納五個20英尺集裝箱(TEU)

無畏型具有大型多任務甲板來容納車輛、物資、集裝箱等,總共約有800車道米(lane-metres,LnM),車輛由艦體側面或艦尾的駛進/駛出(RORO)甲板進出;相形之下,現役灣級後勤登陸艦的艦內任務甲板空間約1200車道米,而阿爾比恩級船塢運輸艦約500車道米。無畏型艦尾設有坡板艙門以及一個載具收容艙,能讓長度至多20m、重30頓的大型載具進出,例如史泰勒新開發的皇家陸戰隊登陸艇(Commando Insertion Craft,CIC,見下文)以及各型無人水面載具(USV)及水下無人載具(UUV或XLUUV);不過,這個艙區並沒有類物船塢登陸艦的泛水能力,無法讓重型登陸載具進出,並且只能在海況平靜時讓船艇進出。此外,無畏型的側舷收放艙門使用史泰勒系統開發的充氣式收放系統(Inflatable Launch and Recovery System,ILARS)來部署無人水面載具。

艦面上甲板空間能存放5個20英尺集裝箱(TEU)模組,例如英國規劃中的PODS任務系統,或者其他武器裝備。船樓後段設有大型機庫,能容納兩架梅林等級的直昇機,或者一架梅林直昇機與多架無人飛行載具(UAS)。

無畏級能擔負類似現役灣級的多任務母船工作,例如當作水雷反制作戰、海床作戰(seabed warfare)以及支援反潛作戰的母艦,或者參與人道救援與災害救助(Humanitarian Aid and Disaster Relief)工作。

無畏型MRSS前部B砲位有四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可安裝MK-41打擊構型,

裝填戰斧巡航飛彈等長程打擊武器。

無畏型MRSS艦尾樓右側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用於裝填自衛性的防空飛彈。

武裝方面,無畏型火砲包括艦首一座Mk45 127mm快砲以及艦尾樓上方一座OTO 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SR);127mm火砲能提供海軍火力支援(Naval Gunfire Support),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則兼具防空與反飛彈能力。此外,艦上還有完善的近程自衛系統包括前部船樓的幾座DS30M MK2 30mm火砲(兩側各一座,船樓頂一座)以及兩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還有英國新開發的龍火(DragonFire)雷射直接能量武器系統(LDEW)。艦上裝備多達40管垂直發射器,其中艦首裝備四組八聯裝發射單元(每個是典型的2x4排列),可以是MK-41深度最大的打擊型,裝填戰斧巡航飛彈等長距離打擊武器;此外,機庫右側還有第五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八個發射管採1x8排列), 應該是用來裝填防空自衛武裝(如海攔截者防空飛彈)。艦上也裝備與巡防艦相當的防空雷達系統(例如Type 997)以及電子戰軟殺防禦系統。

先前丹麥阿布沙龍級(Absalon class)就在巡防艦的偵測與武器系統基礎上結合了部分後勤運輸能力,而BAE Systems的可適應性打擊巡防艦(Adaptable Strike Frigate)也是在巡防艦的基礎上,針對集裝箱化任務模組與無人載具進行優化。無畏型的概念堪稱異曲同工。

不過,在成本的考量下,皇家海軍MRSS專案不太可能採用無畏級概念這樣擁有高度武裝的設計,更有可能還是使用較為傳統、廉價、專注於運輸投送能力的兩棲後勤船艦構型,護衛任務則由搭配的護航艦艇負責。此外,無畏級綜合了兩棲投送船艦與巡防艦的特徵,但不可能完全兼顧,例如其儲存車輛物資的空間相對犧牲,更重要的是不具備泛水塢艙,使得兩棲運輸投送能力明顯受限。

皇家陸戰隊登陸艇(CIC)

配合MRSS,史泰勒也展出該公司針對皇家陸戰突擊隊沿海作業而開發出名為皇家陸戰隊登陸艇(Commando Insertion Craft,CIC)的高速水面載具。此種載具採用船尾登陸,艇尾兩側設有一對伸縮式柱鋤與車輪。此種載具構型類似一個三角鏢,使用兩部可轉向水噴射推進器,能在水面上靈活快速地機動,最大航速達40節左右。CIC載具採用艇尾登陸,登陸前以倒車方式接近灘岸,搶灘時艇尾放下柱鋤以及一對尾輪接觸沙灘,使艇身保持穩定。艇上人員由艇尾的坡板艙門登陸,收放完畢後載具收起柱鋤與尾輪,然後就高速撤退。

除了作為皇家陸戰突擊隊的載人載具之外,史泰勒也以相同的船型發展無人水面載具,用於情報監視偵察或者一次性攻擊。史泰勒展出的MRSS模型的機庫兩側外部,就以垂直向掛載這種衍生自CIC的無人水面載具。

史泰勒開發的皇家陸戰隊登陸艇(CIC)構型,是一種艇尾登陸的高機動性

登陸載具,整體構型類似三角鏢,艇尾設有兩部可控制轉向的水噴射推進器。

(上與下)史泰勒發展CIC載具的概念展示原型在英國南部普爾(Poole)海灘

進行登陸測試。登陸時,載具以倒車方式讓艇尾朝向沙灘。

(上與下)CIC概念展示原型以艇尾登陸,此時尾部兩個車輪跟柱鋤已經放

下,坡板艙門也開啟,放出或收回陸戰突擊隊人員。

CIC概念展示原型放下艇尾柱鋤的瞬間

無畏型MRSS模型的船尾樓側面,以垂直方式掛載兩艘無人水面載具,

使用與CIC載具相同的船型,可快速部署至水中,功能包括情報偵察監視

或一次性攻擊等。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