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打擊船艦(LSS)

英國國防部在2019年2月上旬公布的近海打擊船艦(LSS)示意圖,可以搭載直昇機、各型兩棲登陸載具

(包含兩棲車輛以及登陸艇等)以及大量兵員。

近海打擊船艦(LSS)想像圖的構型十分類似美國軍事海運指揮部(Military Sealift Command)的

海洋貿易者號(MV C Ocean Trader)浮動軍營(floating barracks)。海洋貿易者號原為一艘兩萬噸級民間滾裝船

Cragside號, 在2013年11月被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購買並進行改裝,在2017年啟用。此照片攝於改裝完成後,

最大特徵就是在原船艛前方增設兩個直昇機庫,而前方甲板則可用來起降直昇機(足以起降MV-22傾斜旋翼機)。

英國Prevail Partners Ltd (PPL)公司在2019年9月上旬公布的LSS提案,稱為多用途船隻(MRV)。

MRV以德國FSG造船廠現成設計的FSG 4100型駛進/駛出(RORO)滾裝船為基礎。MRV的設計很類似美國

海洋貿易者號,廣大的前甲板用來起降操作直昇機。

由後方看PPL公司的MRV。船尾有個大型車道坡板,讓車輛直接駛進/駛出。注意船艛後部上層的甲板可操作

垂直起降無人飛行載具(UAV)。

PPL公司的MRV前甲板圖,空間足以停放兩架CH-47重型直昇機與兩架MH-60等級的中型直昇機。

船體兩側各設有兩個小艇搭載區,可收容RHIB突擊艇、LCVP運輸艇、皇家陸戰隊的ORC突擊載具等。

除了MRV之外,PPL公司也以相同的集裝箱船設計,推出醫療/人道救援船提案。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近海打擊船艦/英國

(Littoral Strike Ships,LSS)
承造國/承造廠  
尺寸(公尺)  
排水量(噸)  
動力系統/功率  
航速(節)  
續航力(海浬)  
偵測/電子戰系統  
射控/作戰系統  
乘員  
艦載武裝  
登陸載具  
艦載機  
數量

 

艦名 簽約日期 安放龍骨 下水 服役
         
         

 


 

 

在2017年以來,一直有消息傳出英國為了節省軍備開支、為即將服役的兩艘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騰出員額,遂打算將兩艘阿爾比恩級(Albion class)船塢運輸艦除役,並裁撤1000名皇家海軍陸戰隊;在當時國防大臣Michael Fallon否認這項傳聞,不過同時也堅持兩艘伊莉莎白級航母具備比英國現有兩棲艦隊更好的近海投送能力(littoral capability)。

在2019年2月11日,英國國防大臣格文·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正式宣佈,展開一項名為近海打擊船艦(Littoral Strike Ships,LSS,也稱為Future Littoral Strike Ships,FLSS)的概念研究,前期概念和開發工作由英國國防部的轉型基金資助進行 ,預算額度為3500萬英鎊。LSS是英國國防部現代化防禦計劃提出的眾多建議之一,概念源於2018年出現的多功能支援船(Multi Roles Support Ship,MRSS)研究項目研究中得來,此一項目由英國國防部的海軍設計伙伴(Naval Design Partnering,NDP)團隊執行,主要是研究一種多用途支援船艦,以單一共通船型滿足多種不同的任務含兩棲作戰、前沿後勤維修、醫療等能力,主要焦點是取代皇家海軍現有的船塢運輸艦(LPD);MRSS的發展聚焦於模組化、減低人力、小型畫、自動化,透過更換船上的籌載來滿足不同的任務需求。

LSS的基礎是2017到2018年英國國防部海軍設計協作團隊(Naval Design Partnering )研究的多用途支援船艦(Multi-Role Support Ship,MRSS),MRSS考慮一切用來取代皇家海軍、皇家勤務艦隊(Royal Fleet Auxiliary,RFA)現有的兩棲運輸艦艇如阿爾比恩級(Albion class)船塢運輸艦、灣級(Bay class)後勤登陸艦等。而LSS項目主要作為阿爾比恩級船塢運輸艦的補充,而不是取代之,並且能快速地獲得。由於皇家勤務艦隊的人力已經十分吃緊,因此LSS可能會參考先前十分成功的海角級(Point class)滾裝運輸船隊項目;此項目是透過透過私人融資計劃(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的模式,由英國國防部與民間航運公司簽約來操作維持海角級船隊,為英國武裝部隊提供戰略海運服務(Strategic Sealift Service),而不是直接由皇家勤務艦隊來擁有或操作這些船隻。

LSS是英國計畫中的近海打擊群(littoral strike group)武力的骨幹;每個「近海打擊群」由一艘LSS船艦、護航與支援艦艇、部署在LSS上的未來陸戰突擊隊(Royal Commando Forces)人員以及直昇機所組成。英國國防部表示,打算部署兩個「近海打擊群」,其中一個部署在蘇伊士以東(East of Suez)的印度-太平洋(Indo-Pacific)區域,另一個部署在蘇伊士以西的地中海、波羅的海、大西洋區域。

近海打擊船艦能搭載英國兩棲武力的人員與裝備,並部署投射到全世界任何地點,艦上搭載直昇機、快速突擊艇、水上突擊車輛等來投送部隊,並裝載大量士兵。依照英國國防部的構想,LSS始終處於高度備便狀態,永久性地部署在遠離英國本土,維持英國的戰略利益領域,並使英國武裝力量保持全球存在。近海打擊船艦能在多種環境下滿足不同的任務, 在高強度正規作戰時能與大型海上打擊群一同編隊,並搭載正規的登陸作戰部隊;在低強度複合型區域衝突等任務時,LSS可單獨行動、接近任務區域,作為艦上皇家陸戰隊與特種部隊的作業基地。而除了軍事作戰任務之外,LSS另一個使命是執行人道支援與災害救助任務( Humanitarian and Disaster Relief,HADR),搭載醫療與救難援助的相關團隊和物資進入災區協助。因此,艦上的裝備與構型能夠根據不同任務而迅速進行相關轉換。

依照英國國防部公佈的第一幅「近海打擊船艦」想像圖,其外型類似美國軍事海運指揮部(Military Sealift Command)的浮動軍營(floating barracks)海洋貿易者號(MV C Ocean Trader)特種作戰支援船,是由一艘2011年建成營運的兩萬噸級丹麥滾裝船Cragside號改裝而成,可搭載特種部隊並操作相關的旋翼機、海上輸送載具 、用來偵察監視的無人航空機(UAV)等。

「近海打擊群」是近年英國第一個為兩棲武力專門設計的船艦;而同時提到的未來陸戰突擊隊(Royal Commando Forces)則意味著皇家海軍陸戰隊也會面臨重整。近年英國一直有消息報導英國可能裁減皇家陸戰隊約1000人兵力,但英國國防部表示尚未做出最終決定。英國國防部表示,規劃的新兩棲船艦會支持未來的陸戰突擊隊武力,並配備最尖端科技,使其比先前更為致命、更加靈活。

皇家海軍陸戰隊轉型重整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世界上越來越多複合型武裝衝突,層級低於全規模的正規作戰,並且充滿了灰色地帶(grey zone);這些包括到海外對抗任何可能威脅英國利益的地區性恐怖主義、犯罪、極端團體等等,相較於大規模部署正面部隊,派遣小規模特種部隊深入處理這種威脅,在政治上比較有可能。因此,皇家陸戰隊正從過往接近一般步兵(infantry)的角色,逐漸回到傳統上陸戰突擊隊、兩棲專業特種任務(amphibious specialist)的角色。在執行這類任務時,相較於傳統的專業正規軍艦,部署一艘低成本、軍事色彩較低的LSS,比較能避免潛在的麻煩。

在2020年3月皇家海軍的內部會議中,探討以一種共通的後勤船艦設計,同時滿足固態艦隊支援船艦(Fleet Solid Support ship,FSS)以及LSS近海打擊船艦的需求;這個概念名稱沿用先前已經出現過的多用途支援船艦(Multi-Role Support Ship,MRSS)。

 

PPL公司的提案:多用途船隻(MRV)

在2019年9月上旬倫敦國際防務裝備展(DSEI 2019)開幕前系,英國Prevail Partners Ltd (PPL)公司率先公布了針對LSS需求的設計,稱為多用途船隻(Multi-Role Vessel,MRV)。PPL集團是一個英國防衛與國家安全專業諮詢公司,長年向英國特種部隊提供服務的;PPL也與許多產製船舶相關設備的歐洲企業合作,包括Siem Industries租船公司、德國Flensburger Schiffbau-Gesellschaft(FSG)造船廠、Houlder(海軍建設)、Vestdavit(小艇吊架)、Prism Defence(直昇機、船艦整合)、Clarksons Platou(海運支援)。

PPL的MRV提案以德國FSG造船廠現成設計的FSG 4100型駛進/駛出(RORO)滾裝船為基礎;在2000年代初期,FSG造船廠為英國國防部建造了六艘23000噸級海角級(Point class)滾裝運輸船中的四艘,而FSG 4100就是類似但排水量較小的設計。FSG 4100型的載重噸(DWT)為7500噸,雙柴油機推進,最大航速20節,續航力100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航行28天。船上能裝載至多400名皇家陸戰突擊隊或特種部隊人員,而船艦本身只編制35名人員。FSG 4100符合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SOLAS)的客船規範(Passenger Ship Rules),配備由吊架施放的救生挺、搜索救援艇以及充氣救生艇等。

每艘FSG 4100的總運輸量相當於90架C-17全球霸王(Globemaster)運輸機,能在7天的時間內從英國南部普利茅茲(Plymouth)到加勒比海,不僅裝載著物資與部隊,還包括任務所需的直昇機、船艇和指揮部,因此一抵達就能正式展開作業。

船內的車輛甲板空間達2428車道米(lane-meter),上甲板空間 (用來停放車輛、集裝箱或作為直昇機甲板)可提供另外1200車道米的停放空間;船艛前方設有大型起重機,用來吊放集裝箱。船上車輛甲板能運輸65輛歐盟規範的大型拖車(European lorries)、55輛軍用車輛(含主力戰車、其他裝甲戰鬥車、軍用卡車、砲兵裝備等),車輛能從船尾大型坡道艙門進出;坡道艙板能直接連接陸地,或透過登陸筏(Mexiflotes)接駁(在2級海象以內作業)。 船上設有充足的電源插頭,為標準TEU集裝箱以及保存食物的冷凍集裝箱供電。

MRV船體兩側共設有四個作業艇收容區,可攜帶RHIB充氣快艇、LCVP登陸艇、皇家陸戰隊海岸突擊載具(Royal Marine Offshore Raiding Craft,ORC)、工作艇等,此外也有用來收放無人水面載具(USV)與水下載具(USV)的潛力。

航空操作方面,MRV參考美國軍事海運指揮部的海洋貿易者號(MV C Ocean Trader)的設計;船艛前方的廣大集裝箱甲板可用來當直昇機起降平台,能同時停駐兩架CH-47重型運輸直昇機與兩架MH-60等級的中型直昇機;船艛前部設有直昇機庫,能容納兩架直昇機,直昇機操作能力遠高於皇家勤務艦隊現有的灣級(Bay class)後勤登陸艦。此外,船艛後部的上甲板空間可用來操作垂直起降無人載具(UAV)。

MRV的設計能提供900平方公尺的指揮艙室,能設置英國特種作戰部隊一號(UK Special Forces 1)以及OF5/4 Task Force的指揮部,包括所需的各種指管通情、加解密通信設備等,並能根據客戶需求安裝衛星通信、天線陣列等設備。船上可操作各種無人系統(如UAV無人機等),強化情報監視與偵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ISR)能力。

而除了MRV之外,PPL公司也以相同的滾裝船設計,提出醫療、人道救援船的提案。

PPL宣稱,他們的MVR提案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如果英國國防部的採辦程序有足夠彈性,則PPL能夠在簽約後一年內交付第一艘船隻。而PLL不只能設計、建造、交付船隻,也能連帶提供營運管理這些船隻所需的人力以及各種壽期生涯服務,端視英國國防部最後希望採取的模式。

 

近海打擊艇(LSC)概念  

 

BAE Systems在2024年11月歐洲海軍展中展出的近海打擊艇(LSC)概念,是一種高速、低跡訊、

渡航距離較長、具備自主操作能力的載具,可從登陸母艦出發並載運人員、車輛、裝備登陸;

或者也可搭載情報偵察監視(ISR)甚至武器裝備,作為無人水面載具在前沿操作。

(上與下)BAE Systems在2024歐洲海軍展出的LSC概念模型,採用雙體設計來減低航行阻力以及增加

穩定性。艇身採流線型、密閉設計,艇首設有坡板艙門,可讓輕型登陸載具進出。艇首兩側也

裝備伸縮式的遙控武器站,平時折收在艇體內,使用時升起。

(上與下)BAE Systems在2024歐洲海軍展出的LSC概念,這是多艘LSC停放在登陸艦塢艙的示意。

LSC艇首與艇尾都有坡板艙門,連接縱貫全艇的載運甲板。注意前、後兩艘LSC的艇尾與艇首坡板

放下後可以相連成一座連通的橋,使車輛能從第一艘艇首一路通往後面的載具。

BAE Systems在2024歐洲海軍展出的LSC概念,此為LSC登陸岸邊、打開艇首艙門與坡板讓士兵登陸的示意。

 

在2024年11月巴黎舉行的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24)中,BAE Systems海上服務(Maritime Services)展出了名為近海打擊艇 (Littoral Strike Craft)的登陸載具概念。此種載具不僅能跟傳統的登陸載具一樣從登陸母船載運並投射人員、車輛、裝備到岸上, 能部署投放的籌載還包括各種無人形式籌載,包括情報監視偵察(ISR)系統、無人載具等等。LSC另一項重點是希望讓登陸母船能保持在敵人拒止/反介入(A2/AD) 的範圍之外就施放,以降低遭到敵方打擊的機率;如此,LSC需要強調隱匿性能、航程、速度以及耐海能力。 由於在海上航行距離增加,LSC要求提高航速以縮短登陸之前暴露在海上的時間;同時因應可能較高的海況,也必須提高適航性, 減少艇上人員在較長渡航距離下因為顛簸而消耗的體力,使人員與裝備抵達灘岸時都處於「適合戰鬥」(fit to fight) 的狀態。 

基於上述要求,LSC的尺寸設定在長度18至20m,滿載排水量介於30至50公噸,排水量取決於籌載以及施放與回收(Launch-And-Recovery,LAR)配置。依照BAESystems展出的模型,採用雙體設計來增加穩定性以及降低航行阻力,艇體採用高度匿蹤且流線的造型,並採用封閉式設計。LSC的巡航速率約20至30節,必要時能以30節以上航速衝刺。航速與續航力會取決於當時海象情況以及籌載載重(會影響吃水),續航力的目標 則設定在300英里左右。

LSC的裝載使用駛進駛出(Roll-on/Roll-off,Ro/Ro)設計,艇首設有向上開啟的艙門以及向下的登陸坡板,具備搶灘能力;艇尾也有一個登陸坡板艙門,裝載甲板縱貫艇身,車輛可從艇首或艇尾車輛艙門駛入艇內。駛進/駛出是裝載速率跟彈性最好的方式;如果不是裝載車輛,可能會使用托盤(palletize)或夾艙(pod)來裝載物資。當LSC縱列停靠在登陸船艦塢艙時,艇尾登陸坡板降下後能與後方緊鄰的LCS的艇首登陸坡板形成連通橋,使得車輛能從第一艘LSC艇首進入並一路直通到後方的LSC,利於快速裝載

 LSC本身具備自主(autonomy)操作能力,能已有人或無人方式操作,或者在自主技術協助下僅以最精簡的人員操作。在無人模式下,能以全自主航行操作或者遠端由人員由空;依照BAE Systems的構想,LSC會搭配該集團開發的Nautomate整合自主系統來達成自航能力。母船收放LSC的可能方式包括泛水塢艙、吊艇柱(davits)、籌載處理系統(load-handling systems)等。

依照BAE Systems展出的模型,LSC頂部設有固定式固態電子掃描雷達(AESA)陣列等感測裝備,這是自主航行的必要探測手段。此外,前部兩側也裝有遙控武器站。 

 除了作為讓母船投射人員裝備到岸上的「岸地連結器」之外,LSC概念還包括自主與分散式感測,利用其自主航行操作能力以及上面的感測器、武裝籌載,作為一種多用途無人水面載具(USV),部署到前沿執行各種任務。例如,LSC可裝載偵察監視系統,部署到前沿海域提供監視與預警, 將獲得的資訊透過戰術網路傳遞給其他航空機、大型船艦等單位上。LSC還可能搭載武裝,例如遙控武器站(使用機砲或對地攻擊火箭),為登陸作戰或其他海岸作戰行動提供火力支援。LSC也可能作為誘餌來操作,吸引敵方的火力與導引武器遠離己方有人大型船艦。

BAE Systems在2024歐洲海軍展出的LSC概念模型;艇身採用密閉設計,

艇首設有坡板艙門,可讓輕型登陸載具進出。 

LSC概念模型後部也有一個坡板艙門,艇內有一個縱貫的裝載甲板。

LSC概念模型後部,頂上設有雷達等感測模組。